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年 11月 第 20卷 第 11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Nov. 2012, 20(11): 1554−1562
*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4-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5B04-003)和渝环科字 2011第 03号经费项目资助
** 通讯作者: 魏朝富(1962—),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物理学、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E-mail: weicf@swu.edu.cn
杨馨越(1987—),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E-mail: yangxy3@gmail.com
收稿日期: 2012-05-21 接受日期: 2012-08-22
DOI: 10.3724/SP.J.1011.2012.01554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杨馨越 魏朝富** 倪九派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摘 要 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关键内容, 对于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
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库区内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
大的困难。为了减少屏障区内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干扰, 人口生态转移势在必行。为此, 本
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分别从耕地数量和产量的角度出发, 分别以人均耕地
需求和人均粮食需求为度量计算了生态屏障区内 15 个区县的耕地现有承载力, 并预测了造林规划实施完成后
区内耕地承载力。研究表明: ①三峡生态屏障区域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现状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盈亏
高达−117.01 万人, 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盈亏值也达−94.93 万人。而通过预测区域 2020 年 CLCCa 盈亏更
是达到−127.39 万人。②区域需要进行人口生态转移, 其转移对象主要为农村人口, 转出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北
翼的区县, 而位于“一圈”与东南翼的区县耕地数量承载力略有盈余, 可作为迁入区。③除了实施人口生态迁移,
还要从保护耕地数量动态平衡和促进其质量提升 2 个方面提高区域耕地承载力, 以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
会稳定、生态安全的多重目标。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区 耕地承载力 人口生态转移
中图分类号: F205; TV69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2)11-1554-09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YANG Xin-Yue, WEI Chao-Fu, NI Jiu-Pai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An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projec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follow-up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for protecting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ducing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nvironment.
Nonetheless, numerous project building difficulties have been caused by excessive human activity and sharp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and available land. It was imperative to transfer congested residential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relieve ecological pressure.
Relevant consideration wa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of current and post-afores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Based on
“status-quo” state analysis, 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existing carrying capacities of cultivated lands (CLCC) in 15 districts in
Chongqing. The study area is along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both the area and yield of cultivated land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alculation of per cap. demand for cultivated land and grain. The study also forecasted the CLCC after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s in the study area was severely inadequate. Deficit in the
“status-quo”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s for area (CLCCa) was 117.01 million people and that 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 for production (CLCCp) was 94.93 million people. Moreover, regional deficit in terms of the CLCCa in 2020 was
127.39 million people. It was necessary to enhance an ecological migration of people in the region based on congestion trend in
CLCC.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 was required with the key 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areas being the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region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s of CLCC and pop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dded to migration implementation, it was
the enhancement of CLCC to maintain dynamic balance of the area, and enhance the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is was good for
第 11期 杨馨越等: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1555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population
migration
(Received May 21, 2012; accepted Aug. 22, 2012)
土地作为人类的财富之源, 为人类提供了生产
和生活资料。而随着人口的骤增, 土地资源与人口
之间的矛盾也与日俱增,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成为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之一。早
在20世纪20年代, 土地承载力的概念就被提出[1]。随
着世界人口激增,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关注,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其计算方
法[2−3]。如20世纪80年代初, 英国科学家综合考虑人
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模拟在
不同发展策略下人口与承载力之间动态变化的
ECCO系统动力学模型[4]。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兴
起于20世纪80年代, 其研究不仅讨论土地与粮食的
关系, 更强调其综合性[5]。从土地人口容量开始, 与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人口容量、地理
环境的人口承载潜力、生存空间的人口承载力等综
合性概念先后提出[6−10]。具体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方
法包括了单因子作物潜力估算法、多目标决策分析
法、投入产出法、土地资源分析法、线性规划方法
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等[11−16]。综合来看, 以粮食为标
志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 研究方法由静态分
析走向动态预测, 且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类
研究日趋活跃, 主要研究区域集中在我国东北、东
部沿海、中部等的主要产粮区[16−18]。而我国土地退
化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地区, 相对自然资
源丰富的地区而言, 这些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能够
承受的人口数、废弃物排放量和社会经济开发对当
地自然资源系统的干扰程度对于区域生态、经济发
展的影响可谓更特殊, 应是今后土地承载力研究工
作中的重中之重。
可见, 探讨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承载力对我国
当前的西部开发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19]。其中,
三峡库区由于其环境的特殊和生态的脆弱受到了众
多关注, 部分学者针对其区内的土地承载力也着重
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0−23]。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枢纽
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 3大部分的基本完成,
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时空环境、发展目标、外部条件
和相应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24]。其工程建设工作
的重心向库区的后续发展转移, 其中, 作为其后续
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的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建设, 对
区内土地承载力、适宜人口容量又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屏障区是为了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
环境, 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所划定的 175 m 土
地征用线至第一道山脊线之间的特殊区域[25]。由于
三峡库区具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洪水调蓄等 4 类重要生态功能, 区内生态环境
质量决定着整个三峡工程的生命力, 因此, 探寻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生态屏障区的建设,
对保护国家淡水资源并促进三峡工程生态效益的可
持续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6]。然而, 由于区内生态
环境极其脆弱, 人地矛盾尖锐, 使得生态屏障区建
设任务更加艰巨而复杂 : 区内山地丘陵面积高达
95%[27], 地质灾害频繁 , 地表土层瘠薄 , 保土保水
能力差。在这种脆弱环境下, 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坡
地农业生产等会加剧水土流失, 加重土壤污染[28]以
及增加入库面源污染, 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29],
制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0]。因此, 实施生态屏障区
的人口转移, 不仅关系到直接入库的面源污染负荷
的减少, 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关系到留居移民人均
耕地数量的增加 , 库区移民群众安稳致富的实现 ,
是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的关键。同时, 生态屏障区
人口生态迁移同三峡移民和二三期地灾人口转移相
比, 又有其特殊性, 需要针对其进行详尽研究。而目
前针对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土地承载力研究还很少。
为此, 本文从生态屏障区建设的角度出发, 通过定
性结合定量的研究, 在分析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的基
础上, 估算了现状耕地的数量承载力(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area, CLCCa)和产量承载力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CLCCp)大小, 并预测了造林规划实施完成后区内耕
地承载力, 进而探讨了提高耕地承载力和实施生态
屏障区内人口转移的对策, 以期为区域人口的生态
转移规模和重点区域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更好地实
现三峡生态屏障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
1 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三峡生态屏障区内重庆段的
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涪陵区、长寿区、武隆
县、石柱县、万州区、巫溪县、丰都县、忠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 共 15个区县。其中
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以下简称一圈)的区县有 5
个, 位于东南翼的区县有 2 个, 东北翼的区县有 8
个。区域总面积为 439.76×104 hm2。具体地类结构和
155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比例见表 1。
2009 年,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 耕地
为辅(表 1、图 1)。林地面积为 215.92×104 hm2, 占到
区域总面积的 49.10%。其中武隆、石柱、奉节、巫
溪、巫山的林地都超过 50%。从林地内部结构看, 以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 , 面积分别为 165.15×104
hm2 和 38.71×104 hm2, 分别占区域林地面积的
76.49%和 17.93%。耕地面积为 114.73×104 hm2, 占
区域总面积的 26.09%。其中长寿、忠县的耕地面积
比例超过 40%, 耕地比例较小的区县主要是石柱、
巫溪、奉节和巫山。而从耕地内部结构看(表 2), 区
域水田仅占耕地的 35.63%, 虽然巴南、江津、长寿、
万州的水田比例都达到了一半以上, 但武隆、石柱、
巫溪、奉节、巫山的水田比例却十分低, 如石柱的
水田占其耕地的比例仅为 4.49%。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面积为 23.69×104 hm2, 仅占到区域面积的 5.39%,
其中超过 10%的区县仅有渝北和长寿 2 个地区。而
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结构看, 村庄用地为主要
用地类型, 占 74.27%。江津、武隆、石柱、巫溪、
丰都、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的村庄用地
都超过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 80%。
2 区内耕地承载力研究
土地承载力的明确定义是由美国的威廉 ·福格
特和威廉姆·A于 1949年提出的。前者将其定义为“土
地为复杂的文明生活服务的能力”[31]; 而后者的定义
是: 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并不引起土地退化前提下,
一个区域能永久供养的人口数量及人类活动水平 ,
或土地退化前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32]。之
后有学者认为土地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在未来不同
时间尺度上, 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 利用其自身
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地供养的人口数量[33−34]。
或者是指“在一定时期 , 一定空间区域 , 一定的社
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 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
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35−36]。
表 1 2009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Table 1 Land us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 in 2009
项目 Item
耕地
Cultivated
land
园地
Garden
plot
林地
Forest-
land
草地
Grass
land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Resident and
industry land
交通用地
Traffic land
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Water area and water con-
servancy facilities land
其他土地
Other land
合计
Total
面积 Area (104 hm2) 114.73 16.32 215.92 21.41 23.69 5.86 16.68 25.15 439.76
比例 Proportion (%) 26.09 3.71 49.10 4.87 5.39 1.33 3.79 5.72 100.00
数据来源于 2009年重庆市第 2次土地调查 The source of data in the table is the second investigation of land-use in Chongqing.
图 1 2009年研究区各区县林地、耕地、村庄用地面积
Fig. 1 Areas of forestland, arable land and village land of every county of the study area in 2009
表 2 2009年研究区水田占耕地比例
Table 2 Proportion of arable land occupied by paddy field in the study area in 2009
区县
County
渝北区
Yubei
巴南区
Banan
江津区
Jiangjin
涪陵区
Fuling
长寿区
Changshou
武隆县
Wulong
石柱县
Shizhu
万州区
Wanzhou
巫溪县
Wuxi
丰都县
Fengdu
忠县
Zhongxian
开县
Kaixian
云阳县
Yunyang
奉节县
Fengjie
巫山县
Wushan
比例 Proportion (%) 46.48 52.58 52.38 46.27 51.57 18.15 4.49 51.31 6.11 32.82 43.78 38.96 28.73 18.13 8.79
第 11期 杨馨越等: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1557
综合来看, 这些定义主要是从土地承载力的 4
个要素出发的, 即: 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人的生
活水平和被承载人口的限度。由此可以从两层含义
上去理解 : 一方面 , 仅仅从土地的角度看 , 土地承
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的耕地在保证一定人均耕地水平
下 , 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 另一方面 , 从粮食安全
的角度来看, 它也可以指一个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在
保证一定生活水平下, 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因此,
本文分别在这两个层面上, 测算了生态屏障区内 15
个区县的土地现有承载力, 并站在土地角度上, 预
测 2020 年屏障区建成后区内各个区县的土地承载
力和承载力盈亏情况。此外, 由于规划屏障区人口
转移主要是涉及到农村人口转移, 所以本文讨论的
土地承载力主要是指耕地对于农村人口的承载力。
2.1 现有耕地承载力评价
2.1.1 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
根据定义的理解, 耕地数量承载力主要是从土
地层面考虑, 用耕地面积除以人均耕地标准。可见,
对于 CLCCa的测算, 主要是需要确定区域耕地面积
和人均耕地标准。其中, 区域耕地面积根据第 2 次
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得到。同时, 考虑到区域耕地质
量差异比较大, 本文依据重庆市耕地等级折算的成
果得到各个区的折算系数 α。人口数据来自库区
2005—2009 统计年鉴。虽然区内存在耕地撂荒, 以
及农村青壮年求学、外出打工情况, 农村常住人口
不等于农村户籍人口, 但是由于本文是针对由生态
屏障区建设产生的域内农村人口进行生态迁移需要
进行的研究, 要为其后续人口搬迁、补偿、安置提
供依据。考虑到后续的搬迁安排、迁移补偿是按照
农村户籍人口进行, 本文选择按照农村户籍人口计
算。而补偿根据区域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保障量, 参
照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耕地安置标准确定方法, 并用
其折算的农村人均耕地安置标准 0.087~0.1 hm2[37],
将 3 个区域农村人均现有的耕地面积最大值 0.198
hm2, 最小值 0.072 hm2 修正后作为取值上下限, 以
及重庆市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保证量对区域值进行修
正, 确定区域保证农村人均 0.088 hm2优质耕地必不
可少。此外, 对于区内耕地结构、分布不平衡问题,
本文在保证人均一定面积的耕地外, 还需要保证一
定面积的优质耕地。因此按照相同方法修正得到人
均水田面积标准值 0.03 hm2, 从而计算该标准下的
耕地承载力, 再在两者中取最小值, 作为区域最终
的耕地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0.088 0.03min( , )a a aCLCC CLCC CLCC= (1)
0.088 0.088
g
a
S
CLCC
α×= (2)
0.03 0.03
s
a
S
CLCC
α×= (3)
式中: CLCCa0.088指按照保障人均耕地 0.088 hm2测
算的耕地承载力 , Sg 指按比例处理后的耕地面积 ;
CLCCa0.03指按照保障人均水田 0.03 hm2测算的耕地
承载力, Ss 指按比例处理后的水田面积; α=标准耕地/
现状耕地, 其中标准耕地是指单产能够满足一个人
小康生活水平的全部农产品需求的耕地。根据重庆
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耕地等级折算的成果得到 :
“一圈”地区 α为 1.01, 东南翼地区 α为 0.80, 东北翼
地区 α为 0.89。计算结果如表 3所示。
从耕地数量的角度看, 区域内现有(2009 年)耕
地可承载 1 035.84 万农村人口, 而现状农村人口却
达到了 1 152.85万人, 承载力盈亏高达−117.01万人,
可见区域内耕地数量承载力明显不足。从区域分布
情况看, 区域总体耕地数量承载力赤字主要来自东
北翼的区县。根据测算, 东北翼的区县耕地数量承载
力盈余达到了−197.1 万人, 8 个区县中耕地承载力稍
有盈余的仅有 2 个区县, 其他区县均存在较大赤字,
最大赤字的奉节县, 耕地数量承载力盈亏已经高达
−50.46万人。究其原因, 主要是位于“一圈”地区的区
县耕地数量和质量都优于其他 2个地区, 水田比例也
较高。东南翼的石柱和武隆虽然耕地数量和水田比例
都较少, 但是现状农村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小, 所以总
的还能保持略微结余。但东北翼地区现在农村人口数
量大, 区内陡坡耕地又较多, 耕地质量不高。例如巫
溪耕地数量仅占到 12.88%, 而其中的水田比例又只
有 6.11%, 造成区域耕地数量承载力严重不足。
2.1.2 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
本文耕地产量主要是衡量其粮食的产量, 以保
证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标准。因此, 这里的耕地
产量承载力, 即基于人−粮关系的耕地承载力, 主要
是从耕地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土地资源承载人口数量,
是对区域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的系统透视[38−39]。
耕地产量承载力研究需要从耕地资源生产潜力
与现实生产力、耕地资源现实承载力与耕地资源承
载潜力等方面开展工作。结合区域实际情况, 采用
土地产量承载指数(LCCI)及其人−粮平衡关系, 测算
区域及区内各个区县的耕地产量承载力。具体指标
计算同于土地资源承载潜力, 计算公式如下:
(1)耕地产量承载力: 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
主要反映区域土地、粮食与人口的关系, 可以用一
155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第 20卷
表 3 研究区域现有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测算结果(2009)
Table 3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area (CLCCa) in the study area in 2009
区县
County
耕地面积
Cultivated land
area (104 hm2)
水田面积 Paddy
field area
(104 hm2)
折算系数
Conversion
coefficient
耕地农村承载力 Rural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area
现状农村户籍人口
Rural resident popula-
tion (104 people)
承载力盈亏
Surplus of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area (104 people)
一圈 One-hour economic circle 38.07 19.00 1.01 436.94 362.33 74.61
渝北区 Yubei 4.77 2.22 1.01 54.76 50.08 4.68
巴南区 Banan 5.80 3.05 1.01 66.52 57.65 8.87
江津区 Jiangjin 11.47 6.01 1.01 131.67 107.83 23.84
涪陵区 Fuling 10.31 4.77 1.01 118.32 79.34 38.98
长寿区 Changshou 5.72 2.95 1.01 65.67 67.43 −1.76
东南翼 Southeast region 12.45 3.77 0.80 84.31 78.84 5.47
武隆县Wulong 6.79 1.23 0.80 32.85 34.36 −1.51
石柱县 Shizhu 5.66 2.54 0.80 51.46 44.48 6.98
东北翼 Northeast region 64.21 20.40 0.89 514.58 711.68 −197.10
万州区Wanzhou 9.94 5.10 0.89 100.50 118.21 −17.71
巫溪县Wuxi 5.18 0.32 0.89 9.39 46.79 −37.40
丰都县 Fengdu 8.30 2.73 0.89 80.84 66.31 14.53
忠县 Zhongxian 8.83 3.87 0.89 89.31 83.47 5.84
开县 Kaixian 10.00 3.90 0.89 101.11 139.23 −38.12
云阳县 Yunyang 9.35 2.69 0.89 79.72 114.43 −34.71
奉节县 Fengjie 7.51 1.36 0.89 40.41 90.87 −50.46
巫山县Wushan 5.10 0.45 0.89 13.30 52.37 −39.07
合计 Total 114.73 43.17 0.89 1 035.84 1 152.85 −117.01
定粮食消费水平下, 区域土地生产力所能持续供养
的人口规模(万人)或承载密度(人·km−1)来度量。公式
表示为:
p
PC
GCLCC
G
= (4)
式中: G 为土地生产力(kg), 现状根据区域 2005—
2009 年均粮食产量, 按照当年农村城市人口比例折
算成农村人口占的粮食产量; Gpc为人均粮食消费标
准, 现实承载力以 400 kg·人−1·a−1计算[40]。
(2)耕地产量承载指数 : 耕地产量承载指数
(LCCI)借用土地承载力指数概念, 是指区域人口规
模(或人口密度)承载力(或承载密度)之比, 反映区域
土地、粮食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LCCI计算公式为:
a
p
P
LCCI
CLCC
= (5)
( 1) 100%
100%
a p
p
P
P CLCC
R LCCI
CLCC
−= = − ×× (6)
(1 ) 100%
100%
p a
g
p
CLCC P
R LCCI
CLCC
−= = − ×× (7)
式中, CLCCp为耕地产量承载力, Pa为现实人口数量,
Rp为土地超载率, Rg为粮食盈余率。计算结果见表 4。
从耕地产量的角度看, 区域内现有(2009 年)耕
地可承载 1 057.92 万农村人口, 比从耕地数量角度
计算的承载力大, 但还是小于现状农村人口数, 赤
字达 94.93万人。区域 2005—2009年每年人均粮食
363.82 kg, 低于人均年粮食需求 400 kg的标准。从
区域内部看, 位于东南翼地区的区县总体属于粮食
盈余区; 而“一圈”和东北翼地区总的粮食盈余率都
为负值, 区内仅有 4 个区县的粮食盈余率为正值,
其中最大赤字的渝北区粮食盈余率接近−75%, 属于
耕地严重超载区。
按照区域内各区县耕地产量承载指数(LCCI)及
其人−粮平衡关系 , 可以将区域内各个区县划分为
耕地超载区、人−粮平衡区和粮食盈余区 3种不同类
型区, 其耕地产量承载力分级标准如表 5 所示, 区
域内耕地产量承载力评价结果见表 6。
从区域内耕地产量承载力评价结果可知, 区内
耕地超载的区县有 5个, 主要集中在东北翼, “一圈”
中的渝北属于严重超载。超载区内总的粮食缺口达
到 40.38×104 t, 人−地关系、人−粮关系紧张, 实施积
极的人口迁移政策, 有计划地对区域人口进行生态
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区内人−粮平衡的区县最多,
共有 9个, 存在 0.93×104 t的粮食缺口, 发展潜力有
限。位于东南翼的石柱是区内惟一的一个粮食盈余
区县, 发展潜力较大。
2.2 耕地承载力预测分析
从现状耕地承载力测算结果看, 无论是数量还
是产量, 生态屏障区内区县总的耕地承载力已经超
荷。而为了库区和长江的生态安全, 修建三峡生态
屏障区又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在规划区内, 就必定要
第 11期 杨馨越等: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1559
表 4 研究区域现有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测算结果(2009)
Table 4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CLCCp) in the study area in 2009
区县
County
农村户籍人口
Rural resident
population in
2009
(104 people)
2005—2009年均区
域农村粮食产量
Grain annual output
per village in 2005—
2009 (104 t)
人均粮食
Annual grain
per capita
(kg)
耕地产量承载力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104 people)
耕地产量承载指数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
pacity for produc-
tion (LCCI)
农村粮食年需
求量 Annual
grain demand in
village (104 t)
粮食盈余
率 Surplus
rate of
grain (%)
一圈 One-hour economic circle 362.33 137.74 372.31 344.35 1.052 144.93 −5.2
渝北区 Yubei 50.08 11.46 228.84 28.65 1.748 20.03 −74.8
巴南区 Banan 57.65 24.14 418.72 60.35 0.955 23.06 4.5
江津区 Jiangjin 107.83 46.59 432.07 116.47 0.926 43.13 7.4
涪陵区 Fuling 79.34 29.01 365.61 72.52 1.094 31.74 −9.4
长寿区 Changshou 67.43 26.54 393.65 66.36 1.016 26.97 −1.6
东南翼 Southeast region 78.84 34.75 441.00 86.87 0.908 31.54 9.2
武隆县Wulong 34.36 13.62 396.28 34.04 1.009 13.74 −0.9
石柱县 Shizhu 44.48 21.13 475.08 52.83 0.842 17.79 15.8
东北翼 Northeast region 711.68 250.68 350.19 626.70 1.136 284.67 −13.6
万州区Wanzhou 118.21 34.45 291.39 86.11 1.373 47.28 −37.3
巫溪县Wuxi 46.79 16.72 357.25 41.79 1.120 18.72 −12.0
丰都县 Fengdu 66.31 26.27 396.14 65.67 1.010 26.52 −1.0
忠县 Zhongxian 83.47 33.20 397.72 82.99 1.006 33.39 −0.6
开县 Kaixian 139.23 48.66 349.53 121.66 1.144 55.69 −14.4
云阳县 Yunyang 114.43 36.40 318.06 90.99 1.258 45.77 −25.8
奉节县 Fengjie 90.87 36.61 402.92 91.53 0.993 36.35 0.7
巫山县Wushan 52.37 18.38 350.93 45.95 1.140 20.95 −14.0
合计 Total 1 152.85 423.17 363.82 1 057.92 1.090 461.14 −9.0
表 5 基于耕地产量承载指数(LCCI)的耕地产量承载力分级评价标准
Table 5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LCCI)
耕地产量承载力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耕地产量承载力评价指标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 for production
类型 Type 级别 Rank 产量承载指数 LCCI 粮食盈余率(Rg)/土地超载率(Rp)
人均粮食
Per capita annual grain
(kg)
大大有余 A lot of excess amount ≤0.5 50%≤Rg ≥800
富裕Medium excess amount 0.5~0.75 25%≤Rg<50% 533~800
粮食盈余
Excess yield of
grain
盈余 A little of excess amount 0.75~0.875 12.5%≤Rg<25% 457~533
平均有余Medium adequate amount 0.875~1 0≤Rg<12.5% 400~457 人−粮平衡
Adequate yield of
grain 临界超载 Close to insufficiency 1~1.1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