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39卷 第6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月
Vol.39 No.6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4
DOI:10.13718/j.cnki.xsxb.2014.06.008
4种樟科园林树种挥发性物质杀菌能力测定
及有效成分分析
①
李 阳, 江广渝, 王海洋
西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以香樟、白楠、琼楠、润楠等4种樟科植物为试材,对其挥发性物质的杀菌能力及叶片精油的含量和成分进
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内平均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楠(68.99%),香樟(57.36%),润楠(43.44%),琼
楠(40.54%);各树种的叶片精油出油率以香樟的出油率(2.47%)为最高,远高于琼楠(0.19%),润楠(0.16%)及
白楠(0.14%);精油主要组成成分各有不同,香樟主要含有反式-橙花叔醇(26.77%),芳樟醇(10.35%),白楠主
要含有萘的化合物(26.58%),α-蒎烯(8.46%),琼楠主要含有α-蒎烯(13.88%),乙酸冰片酯(6.91%),润楠主
要含有癸醛(33.66%);4种精油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其抑菌圈均在15mm以上.
关 键 词:樟科植物;精油;成分;出油率;抑菌率
中图分类号:Q949.7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71(2014)6-0029-06
樟科植物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常绿阔叶树类型,具有较强的吸尘,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能力,
在城市绿化中有广泛应用[1].但是关于樟科植物杀菌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樟科的香樟、天竺桂等树种,
对白楠、琼楠、润楠3种具有园林观赏性的植物则未见报道.精油(Essential oil)是存在于植物体中,并且
有一定香味的挥发性油状有机物质的总称[2],植物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是
植物体内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形成的沸点较低,并且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总数约3 000种[3],主要成分
为萜烯类、苯基/苯丙烷类和脂肪酸衍生物.该物质释放至空气中,可抑制空气中微生物的生长[4].樟科的
许多种类是天然香料的资源植物,含有大量VOCs,樟科植物各种类间精油的化学成分相近,但含量差异
较大,同种不同环境和个体间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5].
本文选取了白楠、琼楠、润楠3种未见其报道杀菌能力的樟科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香樟作为对照,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6]提取精油并加以研究,旨在探讨几种不同种类樟科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杀菌能力,分析
其提取物有效成分及含量,探讨分析其对4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琼楠(Beilschmiediaintermedia)、润楠(Machiluspingii)、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白楠(Phoe-
① 收稿日期:2014-03-11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10635037);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201004064)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李 阳(1991-),男,陕西汉中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园林设计研究.
通信作者:王海洋,教授.
be neurantha)4种植物叶片取自西南大学校园内.每种随机选取10株不同地方的成年树,在树的不同部
位、不同高度采集新鲜无斑点、无虫害的成年叶片.
1.2 杀菌能力测定
白楠在缙云山上实验,琼楠、润楠和香樟均在西南大学校园内实验.将培养基放置在离地1.5m的支
架上,以五点法取样,树冠边缘以外3m,6m,9m处设置取样梯度,采样时间设置为9时,12时,15时,
18时.用空气沉降法采样,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接种10min.对照组设置在
道路边无林地的空旷地带.将接种过的培养基在恒温箱内以37℃生长48h,计算平均菌落数,多次试验取
平均值.
采用奥梅梁斯基公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7],公式为:E= 1 000×N(A/100)×T×(10/5)
,其
中,E为单位体积内空气含菌量(CFU/m3);N 为培养皿中菌落平均数(CFU);A 为培养皿的面积
(cm2);T为培养皿曝光时间(min).抑菌率的计算公式为:Y=
(Ej-Ei)×100
Ej
,Y 为植物挥发性物质对
空气中微生物的抑菌率(%),Ej为对照组地面空气中微生物平均浓度(个/m3),Ei为实验地点空气中微
生物浓度(个/m3).
1.3 精油提取和分析
1.3.1 精油提取步骤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称量400g新鲜材料剪碎,使用组织匀浆捣碎机处理,倒入2 000mL蒸
馏烧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恒温140℃加热24h,每种实验材料进行8次实验.蒸馏完毕后,使用油水分
离器将精油和水分离开,并且计算每种材料的出油率.将收集的精油装在棕色玻璃瓶中,用石蜡密封,放
置在-4℃的环境中冷藏.
1.3.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将收集好的4种樟科植物叶片精油采用GC-MS分析成分[8].气相色谱条件是,程序升温:100℃(1
min)→10℃(1min)→230℃(30min)→60℃.汽化室温度250℃,载气为He,流速1.0mL/min,进样量
为1μL,分流比为10∶1.EI为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50℃,接口温度250℃,扫描范围
40~450.最后使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所得精油的各化学成分含量.
1.4 精油对4种微生物抑菌效果探究
选取4种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黑曲霉(A.niger),青霉
(Penicilliumsp).使用菌种均来自于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实验室.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使用的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黑曲霉、青霉使用马铃薯糖琼脂
培养基.在实验前16h进行活化处理.
参照Carir等的方法[10],并作适度删改;制作培养基,将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50~60℃,无菌操作倒
入培养皿中,制作成5mm厚的平板,等待稍许使培养基凝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用无菌移液枪取
菌液0.2mL,将其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青霉、黑曲霉用涂布器在培养皿内沾取孢子,使用涂布器均匀涂
布于平板上.用无菌打孔器在培养皿内五点法打孔,用滴管吸取融化的培养基,滴在圆孔内封底,以防止
精油从底部流走.待完全凝固后,用取样器取2μl精油滴在圆孔内,移至人工气候箱,在37℃条件下培养
24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分析抑菌作用.
抑菌圈试验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极敏;15~20mm,高敏;10~15mm,中敏;7~9
mm,低敏;小于7mm,不敏感.
0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39卷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樟科植物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在缙云山所测定的环境明显好于在校园测定内的另外三者.白楠实验组测定的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明显
低于其余两者(p<0.001),香樟略好于琼楠;这可能是白楠本身挥发性物质抑菌效果较好,也有可能是人
为干扰,小气候环境改变等原因造成的.
由公式计算,分别对香樟、琼楠、白楠、润楠的抑菌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图1),这4种樟科植物均有
明显的抑菌效果(p<0.001),其中,白楠效果最明显(p<0.001),最高可达84.7%,最低也有38.8%;
1d内平均抑菌率排序为白楠(68.99%)明显好于香樟,香樟(57.36%)明显高于润楠(43.44%)和琼楠
(40.54%).香樟的抑菌率范围在27.1%~71.8%之间,低于白楠抑菌率,但是高于琼楠(11.8%~
67.1%),与润楠(11.5%~76.9%)差别不是很大(p>0.05).樟树叶内的精油含量远高于其余三者
(p<0.001),但是抑菌效果在4种植物之间作用并不突出(p>0.05),这可能是精油被保存在叶片细胞
内而没有释放出来;也有可能是因为所含成分不同,导致单位体积的樟树精油抑菌作用较另外三者差.
图1 4种樟科植物空气微生物抑菌率日变化曲线
2.2 精油含量及成分分析
香樟、琼楠、白楠、润楠4种樟科植物的平均出油率分别为2.47%,0.17%,0.14%,0.16%,根据单因
子方差计算,其中香樟出油率最高(p<0.001),达到2.47%,为其余三者的14~17倍,另外3种植物出油
率均较低,同时无明显差异(p>0.05).
2.3 叶片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4种樟科植物的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见图2.
香樟共检测出47种已知化合物,共占83.02%,主要含有反式-橙花叔醇(26.77%),芳樟醇
13第6期 李 阳,等:4种樟科园林树种挥发性物质杀菌能力测定及有效成分分析
(10.35%),β-榄香烯(3.58%),樟脑(3.19%);
白楠共检测出39种已知化合物,共占78.59%,主要含有萘的化合物(26.58%),α-蒎烯(8.46%),β-
水芹烯(5.22%),蓝桉醇(3.30%);
琼楠共检测出39种已知化合物,共占84.24%,主要含有α-蒎烯(13.88%),乙酸冰片酯(6.91%),萘
的化合物(5.88%),α-律草烯(4.61%);和香樟对比,仅含有少量萘的化合物,故抑菌效果在这4种植物中
最低(p<0.001).
润楠共检测出51种已知化合物,共占94.65%,主要含有癸醛(33.66%),环氧十二烷(11.13%),萘
的化合物(5.34%),α-蒎烯(3.89%);和香樟比较,有萘的化合物,但是芳樟醇等抑菌物质含量较低,导致
抑菌效果比香樟差,但是又稍微好于琼楠(p>0.05).
图2 4种樟科植物气相色谱图
有报道指出,不同樟树枝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据研究得出,其实验检测出香樟精油中樟脑含
量高达83.87%[11-12],而另据报道,芳樟醇高达43.73%,而樟脑则只为14.43%[13],造成这样的差异可能
是由于不同地域、环境因素影响叶片精油化学成分的组成,也有可能是实验的时间不同,采集的材料位于
不同位置,树龄不同造成成分的改变[14].
图3 精油对4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
2.4 精油的抑菌率
分别使用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黑曲霉对4
种植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得到4种植物的抑菌圈大小
(图3).图3表明,香樟、琼楠、润楠精油对于细菌的抑
菌圈都在10~15mm之间,属于中敏;白楠精油对于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达到15.1mm,对大肠杆菌
16.6mm,属高敏;4种精油对真菌的抑菌圈都在15
mm以上,属高敏;各种不同的精油对于病原菌的抑菌
圈具有较明显差异,这其中白楠的抑菌效果最好,不论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以及两种霉菌,都明显高于其余
三者.
3 讨 论
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防风、降噪、除尘、净化空气等方面,其抑菌杀菌作用也
2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39卷
是很重要的一项[15].香樟作为优良的园林树种已经广为使用,但是对同科的白楠、琼楠、润楠的研究则
少见于报道;从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挥发性物质对空气中微生物抑制作用为对比切入点,香樟、
白楠、琼楠、润楠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树冠投影中心,抑菌率高达60%~
84.7%,而在距离树冠投影9m处,随着距离引起的挥发物质浓度降低,但仍保持11.5%~55.9%的抑
菌率,尤其以白楠为最优,与香樟比较有较大优势.同时,香樟出油率最高,达到2.47%,其余三者差
异不大;白楠出油率低,但是萘的化合物含量最高,这可能是抑菌能力强的主要原因,为此需做进一步
分析研究.
对于同一科属不同种类植物挥发物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如何利用植物的这一特性进行功能化景观
设计,科学地建设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环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6].同时每种精油有其特定显著抑制作用
的细菌或真菌,可根据这一特点,在工业、农药等领域中加以运用[17].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了解杀菌植物
可以为研究开发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指导[18].
参考文献:
[1] 魏艳丽,王海洋,李 琴,等.重庆李子坝景观组成特点分析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6):136-142.
[2] 蒋继宏,李晓储,陈风美,等.芳香型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研究 [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3):6-12.
[3] THEIS N,LERDAU M.The Evolution of Function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J].Int J Plant Sci,2003,164(3):
93-102.
[4] ATKINSON R.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VOCs and Nox[J].Atmos Environ,2000(34):2061-2101.
[5] 程必强,喻学俭,丁靖垲,等.中国樟属植物资源及其芳香成分 [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35.
[6] 蔡健秀,尤祖卿,黄晓东,等.天竺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5):403-408.
[7] 康 琦,吕 锐.某大学校园室内空气细菌含菌量检测及空气质量评价 [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5):
449-450.
[8] 吴先伟,梁逸曾,陈爱民,等.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用于植物精油成分分析 [J].分析科学学报,
2009 25(4):373-377.
[9] 吴学文,熊 艳,游奎一.湖南产樟树不同部位精油分析 [J].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2008(6):1035-1039.
[10]CARIR A,KORDALI S,ZENGIN H,et al.Composi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Isolated from Hype-
ricum Hyssopifolium and Hypericum Heterophylum[J].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2004,19(1):62-68.
[11]陈 鸿,梁国平,沈宏伟.5种樟属植物叶片精油提取研究 [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79-81.
[12]王海洋,陈 红.油樟精油含量的植物及生态变异规律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4(3):260-262.
[13]张国防,陈存及.福樟树叶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分析 [J].植物资源与环境.2006,15(4):69-70.
[14]张 薇,程政红,刘云国,等.植物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 [J].生态环境,2007,16(3):1455-1459.
[15]严善春,张丹丹,迟德富.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310-313.
[16]段才绪,何 平,王安然,等.照母山森林公园高坡林地营建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39(3):151-157.
[17]宁 蕾,邓业成,雷 玲,等.5种植物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J].农药,2012,51(5):377-379,389.
[18]庞雄飞,张茂新,侯有明,等.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方法 [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108-110.
33第6期 李 阳,等:4种樟科园林树种挥发性物质杀菌能力测定及有效成分分析
On Analysis of Bactericidal Ability and
Effective Component of Four Garden Trees
LI Yang, JIANG Guang-yu, WANG Hai-yang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Abstract:In this thesis,the inhibition rate of volatile substances in four kinds of lauraceae plants(Cinna-
momumcamphora,Phoebe neurantha,Beilschmiediaintermedia ,and Machiluspingii)has been deter-
mined by means of air sedimentation.The content and components of leaf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analyzed
simultaneous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inhibition rate of Phoebe neurantha (68.99%)per day
is higher than Cinnamomumcamphora (57.36%),which is superior to Machiluspingii(43.44%)and
Beilschmiediaintermedia(40.54%).Then,leaf essential oil has been extracted by Soxhlet extraction,ai-
ming to calculate oil extraction rate.It is concluded that oil extraction rate of Cinnamomumcamphora(2.
47%)towers over the other three,which are 0.19% (Beilschmiediaintermedia),0.16% (Machiluspin-
gii)and 0.14% (Phoebe neurantha)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analyzed by HPLC.It ilustrates that Cinnamomumcamphora mainly contains trans-camphor
nerolidol(26.77%)and Linalool(10.35%).Phoebe neurantha mainly contains naphthalene compounds
(26.58%)andα-pinene(8.46%).Beilschmiediaintermedia mainly containsα-pinene(13.88%)and Bo-
rnylacetate(6.91%)and Machiluspingii mainly contains Decanal(33.66%).At the ending part of the
thesis,the author has determined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these essential oil and concluded that the inhibi-
tion zone of al kinds is above the reach of 15mm.
Key words:Lauraceaeplants;essential oil;composition;oil extraction rate;bacteriostatic rate
责任编辑 欧 宾
4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