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桕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全 文 :事尹螃护反
广 西 植 物 G u ih a ia 4 (i) , 7 2一 80 . 19 a 4
乌 柏 的 地 理 分 布 和 环 境 的 关 系 .
金 代 钧 黄 惠 坤
( 广西植物研究所 )
T HE D IST RIBU T ION O F SA P IUM SEB IFER UM ROX B
.
IN
R E LAT .ON T O T H E ENV IRONMEN T AL C OND IT ION S
J i n D a i

j u n a n d H u a n g H u i

k u n
( G 让a n g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乌柏是我国重要的油料树种 , 其种子既含油又含脂 , 油脂含量高达 40 %以上 。 乌柏油脂
广泛用于制皂及生产硬脂酸和油漆中。 虽然我国的乌柏栽培历史悠久 , 产区辽阔 , 但现有柏
林不到 1 , 0 0 万亩 , 且经营粗放 。 至今全国柏油总产只有 3 万余吨 , 未达到历史最高产量
水乎 , 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 因此 , 目前我国南方不少省、 区正在利用荒山荒地发展
乌柏生产 , 北方一些地方也拟进行引种试种。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基本原则。 任何速生丰产树种都是 同一定的自然条件、 栽培技术措施
密切相连的。 一个具有速生丰产性状的树种若引种在不适宜的环境里 , 即使采用良好的栽培
技术措施也不能达到速生丰产 , 甚而不能成活 。 因而 , 调查研究乌柏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
确定其适应性区域和最适生态环境 , 对达到因地制宜引种及实现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 我
们子如79 年至 1 98 2年进行了我国乌柏品种类型 、 生态地理分布及适应性的调查工作。 本文主
要报道乌柏的地理分布情况 。
一 、 我国乌柏 C分布区
引种栽培一个树种 , 应首先了解其地带性特征 , 才能避免盲目性 。 一个树种的地带性特
征往往可以从它的分布区反映出来 , 因为分布区是种系的历史及其对某种环境的适应性的产
物 〔 ` 〕 。 每一种系都各有其特有居住地域 , 即移殖的空间 , 这种空间我们称之为分布区 。 因
此 , 研究乌柏地理分布的第一项基本工作就应当划定其分布区 。
. 参加润查分析的还有黄有英 、 唐润琴同志 。 本文写作过 程中得到梁璐芬所长的指导 ,
我们在娜青过程中得到各地 有关部门大力文持 , 在此致谢。
7 2广 西 植 物 4卷
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 , 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教授 〔 ” , 就指出 : 我国乌柏分布在黄河以
南及长江流域之各省。 此后一些著作 〔 ” 4 , 7 〕在这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叙述 , 初步划出了我国
乌柏分布区的界缉及位置 , 把秦岭一黄河一线定为分布区的北界 , 将甘肃南部 、 四川及云南
的西部作为西界 , 以海南岛南部为南界 , 东海之滨为东界 ; 其地理位置为北纬 1 8 “ 3 1产~ 3 6 。 ,
东径 ” “ ~ 1 21 “ 40 尹 之间 。 上述资料奠定了研究我国乌柏分布区的基础 。
由于我国乌柏分布区域辽阔 , 其分布区用周界图法来表示是适宜的 。 周界的确定应 以自
然分布为依据 , 对于栽培历史悠久的乌柏来说 , 只根据局部小气候环境少数栽培植株出现来
划定周界 , 是不能反映对环境的真实地适应性 。 经我们调查 , 虽然在黄河 以南 的 河 南 的郑
州 、 安徽的杨山 , 山东的泰安 、 日照及青岛等地的局部小气候环境确实有极少栽培的乌柏 ,
甚至在黄河以北的河南淇县城关还发现一株大乌柏。 然而上述地方未发现野生柏树分布和成
片种植 , 就是这些局部零星种植的柏树也多有冻害 , 结实也不正常。 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广
大地区内极少发现野生乌柏 , 局部栽培也少 , 且不形成产量 。 在靠近黄河的济南市内的山东
大学生物系标本园引种的乌柏 , 每年地上部分均被冻死 , 在靠近淮河的江苏洒洪县 1 97 8 年
前后大面积引种的人工柏林 , 因冻害严重 、 生长差而失败 。 在淮河至连云港一线以南乌柏就
成了常见种 , 显然以黄河作为我国乌柏分布区北界的东段是不适当的 。 在黄淮平原没有乌柏
分布 , 只在豫南山地才出现分布。 以秦岭作为乌柏分布区北界西段的是恰当的 , 因为秦岭的
北坡至今未发现乌柏的分布 , 在秦岭的南坡就开始出现 , 到了汉中盆地 、 西乡盆地及南阳盆
地就大量出现自然分布 , 成为常见种 , 人工栽培的也多 。 因此 , 我们认为 : 我国乌柏分布区
的北界应 以从甘肃的文县沿秦岭 , 经河南的篙县 、 鲁山 、 确山 、 淮宾 , 再沿淮河至江苏连云
港一线为宜 。
在过去的文献中 , 对我国乌柏分布区的西界讲得都很笼统 , 未划出具体界线。 据我们实
地调查和查阅标本 、 资料结果认为 : 西界应从甘肃文县经四川的平武 、 茂汉 、 宝兴 、 康定 、
木里和云南的永胜 、 下关 、 保山至潞西一线为宜 。 在此线以西 因地势高亢 、 气温较低 、 降雨
少 , 未发现乌柏分布 , 在此线以东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方就有乌柏分布了 。 乌伯分布区的东界
已达东海之滨及台湾东岸 。 分布区的南界 已抵海南岛的南部。 据此 , 我国乌柏分布区的地理
位置应为北纬 1 8 “ 3 1 产~ 3 4 “ 40 产 , 东径 9 5 “ 40 产一 1 2 2 “ 之间 。
乌柏主要分布在我国 , 向东分布区已扩展到 日本 , 向南 已延伸到中印半岛及印度北部 。
我国的乌柏分布区 , 总的看来是一个连续分布 区 , 但因海域隔离而割裂出台湾和海南两
个星散分布区 。
乌柏属 ( S a p iu m ) 是泛热带分布属类型 〔 7 〕 。 在植物区系分区方面 , 我国乌柏分布区位
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一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南部 , 并过渡到古热带植物区 , 分布区的西部
延伸到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 〔 , 〕 。
从植被分区来看 , 我国乌柏分布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 分布区的北界和西
界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的界线相近 , 分布区的南界又 伸入热带季雨林 、 雨林 区域 。
这说明乌柏是喜暖的亚热带树种 。
乌柏主要靠种子繁殖 , 最小的种子其千粒重也超过 60 克 , 种子外被一层蜡质 , 自身传
播的能力极小 。 主要靠鸟类和水因素传播 , 加上限制扩散的自然因子是低温和水分 , 故乌柏
的分布区是较稳定的。
士期 金代钧等 : 乌柏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二 、 我国乌柏的垂直分布
在分布区内 , 乌柏分布的下界接近海平面 , 在珠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乌柏为常见的分布
树种。 垂直分布的上界 , 最高可达到海拔 2 8 0 0 米 ( 四川的会理 ) 。 随着地域不 同 , 其垂直
分布的上界出现的高低也不相同 。 如川西木里可分布到海拔 2 4 0 米 , 滇中昆 明 可 达 海拔
1 8 2 5 米 , 鄂西长阳可达海拔 1 3 0 0 米 , 大别山的新县只达海拔 7 50 米 , 浙皖山丘的休宁只
达海拔 80 米 , 桂西 的田林可达海拔 1 3 0 0 米 , 闽粤山地不超过海拔 1 0 0 米。 从整个乌
柏分布区来看 , 垂直分布的上界呈现从东向西和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 在同一地域随着
海拔高度的降低 , 而出现的频度和数量有所增加。 阳坡比阴坡分布的为多 , 林缘和旷地比森
林地带为多 。 由于水是乌柏种子重要的传播因素 , 在河溪两岸分布较多 , 往往形成茂密的天
然林 。 乌柏集中栽培区都在海拔 1 0。。 米以下的地带 , 以低山 、 丘陵地带为多。
三 、 影响乌柏地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光 、 热 、 水及土壤等生态因子对乌柏地理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现根据我们在研究
中所得材料作初步探讨 。
1
. 热因子对乌柏地理分布的影响
著名植物生态学家 E · 瓦尔明 〔 . 〕 早就指出 : 热量条件决定了地球上植 物种 的分布界
线。 对于喜暖的乌柏来说 , 热量条件无疑是决定其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 。
乌柏对高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据我们调查 , 只要水分和土壤条件适宜 , 它可在年均温
2 ℃以上 ( 广西玉林新桥 ) , 最热月高于 30 ℃ ( 广西百色 ) , 极端最 高 温 大 于 40 . 5℃
( 安徽滁县 ) 的条件下正常存活 。 在广西桂林裸露的石灰岩石缝中 , 夏季地 面 辐射 热高达
48 ℃ 以上 , 石缝中仍有乌柏幼树正常生长 。 看来高温不是乌柏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 。 相反 ,
热量愈丰富对乌柏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如在北亚热带范围的河南新县 , 无霜期只有 2 30 天
左右 , > 10 ℃ 的年积温 4 5 0。℃ , 年平均温度 15 ℃ , 一般乌柏幼树只能每年抽发 1 ~ 2 次
新梢 ; 到中亚热带范围的桂林 , 无霜期就超过 3 0 天 , 》 10 ℃ 的积温达 60 0。℃ , 年均温
1 9
.
8℃ , 一般幼树每年可抽发 3 次新梢 , 在热带范围的广西玉林新桥 , 全 年 无 霜 , 》 10 ℃
的年积温超过 7 5 0 0℃ , 年均温超过 2 ℃ , 一般幼树每年可抽发 4 次新梢。 据我们测定 , 在
相近的水肥条件及管理水平下 , 随着纬度带有效积温的增加 , 乌柏幼树的年生长量有明显的
增加。 例如在湖南慈利县杨柳铺和广西桂林枫林及广西横县校椅测定 5 年生铜锤柏幼树 , 桂
林的比慈利的年平均高生长大 。 . n 米 , 年平均粗生长大 0 . 42 厘米 , 横县的又比桂林的年
平均高生长大 0 . 12 米 , 年平均粗生长大 0 . 39 厘米 。 1 9 7 9一 1 98 2 年我们选择我国栽培较
广的铜锤柏品种采样进行油脂分析 , 测定结果见表 1 。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 随着纬度降低 , 乌柏种子油脂含量逐渐增高。 我们测定的其他几个
品种也有相似的规律性。 我们调查不同地带的一些榨油厂 , 乌柏出油率情况 ( 见表 2 ) 也得
到相似的变化规律 。
在同一地区 ,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 , 乌柏种子含油脂率有所下降见表 3 。
乌柏对低温寒冷的忍耐力较差 。 在中亚热带南缘 ( 桂林 ) 冬季小于 0 . 4 厘米粗的细枝
拟 广 西 植 物 4卷
表 l 栽培的铜锤柏油脂含量地带性变化
产 地 尸卒 地 条 件 材龄 { 采样年月
种仁含油率
( % )
种子含油率
( % )
种子含脂率
( % )
种子油脂率
( % )
湖南慈利县杨柳
铺 J匕纬2 9 0 2 5 产
丘 陵、 石灰岩 、
棕 色石灰土
5 } 1 9 80
,
1 1 6 6
.
96 1 6
.
6 3 2 9
.
5 1 4 6
.
1 4
广西桂林市枫林
北纬 2 5 . 1 5 尹
低丘台地 、 基岩
石灰岩 、 红壤
1 9 7 9

1 1 6 5
.
88 1 8
.
2 2 3 0
.
05 4 8
.
2 7
广西桂平县下湾
北纬 2 3 “ 2 0 ,
丘陵 、 紫色页岩
紫色土
1 97 9

11 6 7
_
42 1 7
.
6 0 3 3
_
4 2 5 1
.
0 2
广西南宁市沙井
北纬 2 2 . 4 5 户
河谷低丘 、 沙岩 、
砖 红壤性红壤
19 8 0

1 1 6 7
_
9 3 18
.
35 34
_
0 3 5 2
.
3 8
广西玉林县新桥
北纬 2 2 . 3 0 ,
丘陇 、 沙岩、 砖
红壤
1 9 8 0

1 1 6 8
.
8 8 1 8
.
9 8 3 6
.
2 5 5 5
.
2 3
一匕价
注: 表中分析 数据均 为平均值 , 树龄未包括苗年 。
表 2 不同地带乌柏种子榨油时的常年出油率
地 点 纬 度 立 地 条 件 榨油方式 出皮油率( % )
出油脂率
( % )
河南新县榨 油厂 3 1 . 3 5 , 低山 、 沙岩 机械分榨
湖北宜都榨油厂 3 0 . 2 5 石灰岩 机械分榨
翻南衡阳西渡榨油厂 低丘 、 紫色沙岩 机械分榨
表 3 不同海拔高度乌柏种子的出油脂率
取籽范围海拔高 (米 ) 主要 品种类型 常年出油脂率 ( % ) 最高年出油脂率 ( % )
慈利庙市榨油厂 6 0 0 猪粪球 , 兰花籽
慈利三官寺榨油厂 4 0 0~ 5 0 0 猪粪球 , 兰花籽
慈利向峪榨油厂 2 0 0~ 3 0 0 猪粪球 , 兰花籽
注 : 本表资料系湖南慈利县农产 公司提供 。
常被冻枯 ; 在中亚热带北缘 , 如果冬季出现 一 10 ℃ 的低温持续 10 天左右 , 3 厘米粗以下
的枝条常被冻死 。 在最冷月均温小于 一 2 ℃ , 极端最低温达 一 19 ℃的地方 ( 山东济南 ) , 地
上部分常被冻死 。 一般年均温不到 14 ℃ , 最冷月均温不到 0 ℃ , 极端最低温低于 一 19 ℃ 的
地区就没有乌柏自然分布了。
由上述事实看出 , 高温不是乌柏地理分布的限制因子 , 而低温却是乌柏向北 、 向上分布
气材婿群带奋
.
1期 金代钧等 :乌柏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的限租因子 。
2
.水因子对乌柏地理分布的影响
水是植物生活的基本条件。 它通过空气和土壤输送给植物 , 其生态重要性超过热和光 。
大气降水量 、 空气湿度及土壤水分状况不仅影响乌柏生长发育 , 也影响其地理分布。
乌柏分布区内绝大部分地方的年降雨量超过 7 0 毫米 , 相对湿度在 70 % 以上 。 在分
布区内一些局部干早的地方 , 如滇西宾川县 , 常年降雨量只有 5 0 毫米左右 , 乌柏自然分
布极少 , 人工栽培的也常被早死 。 但乌柏在年降雨量达到 28 0 毫米的地方 ( 广西防城县 )
能正常生长。 降雨量不足和空气湿度低是限制乌柏向西分布的重要因素 。
土壤水分状况对乌柏地域性分布影响不大 , 而对柏树生长发育的好坏和局部地段出现的
频度影响较大。 在水分条件好的河溪两边 、 坡脚及平坝的田边地角乌柏生长较多。 但土壤蓄
水量过多过少都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 均会出现叶片变红 、 变黄而早落 、 果壳过早开裂 、 生长
缓慢等现象。 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 , 一般土壤全蓄水量 50 ~ 70 % 是乌柏生长发育较好的土
壤含水量 。
据我们观察 , 乌柏喜湿润 , 且能忍受较长时期水的浸泡 。 在广西很多淹水时间长达 2 ~
3 个月的河堤 、 沙洲及低洼石芽地常有许多乌柏生长 。 甚至在广西百色的澄碧河水库边有一
株乌柏常年淹水 , 有时淹水深达 2 米 , 至今十余年未死。 所以两广人民常把乌柏种植于塘库
及河渠边用来固堤护岸 。 在湖南益阳的万紫湖边种植的乌柏 , 每年长潮季节要被湖水淹泡两
个多月 , 其生长仍较旺盛 。 所以近年来洞庭湖沿岸人民用乌柏作防浪林。
水力是乌柏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 , 它可以沿水系向外扩散而扩大其分布区范围。 这也促
成河澳两岸常常乌柏生长较多 。 ’
3
。光因子对乌柏地理分布的影响
乌柏是喜光的阳性树种 , 光因子对其地带性分布影响不大 , 而对其在分布区内分布状况
则有较大的影响 。 一般阳坡比阴坡多 , 旷地 、 林缘比林中多 , 平地 、 坡脚比狭窄的沟谷多 。
在郁闭度 。 . 8 以上的密林中 , 一般找不到自然生长的乌柏 。 在光照强度不足 5。。。 勒克司的
条件下种植的乌柏生长不良 , 表现为叶片薄而黄 , 枝条节间长而木质化程度差 , 花序小 , 结
果极少 。 乌柏苗或幼树在光照严重不足的地点还会引起死亡 。 例如 1 9 80 年广西桂林市郊区
枫林林场将乌柏种子播在原来育过泡桐苗的苗圃上 , 后因圃地上长出大量泡桐根苗而郁闭 ,
致使这块地的乌柏苗有 39 % 的苗木死亡 。
4
. 土壤因子对乌柏地理分布的影响
从我们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来看 , 乌柏对土壤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大。 不论那种母岩所发育
成的土壤都有乌柏的分布 , 从沙质到粘土 , 从 p H 值 4 . 5 的强酸性土到 p H 值 8 ` 5 的碱
土均有乌柏分布 , 在土壤含盐量高达 。 . 4% 的海涂 ( 广东电白 、 广西北海 ) 也有乌柏生长。
从平地的黄褐色土 、 黄壤 、 红壤 、 砖红壤化黄坡 、 黄红壤 、 砖红壤 、 冲积土到山地的山地黄
f棕壤 、 山地黄壤 、 山地红壤 、 紫色土及黑色石灰土都适应乌柏生长。 不同气候形成不同的土
类 , 因此土壤因子不 一是乌柏地带性分布的直接限制因子 。 但在调查中 , 我们发现在岩溶地区
的石灰土乌柏自然分布出现的频度大 , 栽培也多 , 其生长结实都较好 , 湘 、 鄂西部 , 黔东北
及广东的涟水流域等岩溶地区都是我国乌柏的集中产区。 看来乌柏是喜钙树种 `
土壤肥力状况决定乌柏生长的好坏 , 土层越深厚 , 肥力越高 , 乌柏生长结实越好。 在粘
7 6广 西 植 物 4 卷
土上乌柏生长比沙壤土上稍差 , 但种子含油脂率偏高。 据 我们试验 , 在红壤地区增施磷 、 钾
肥可以明显提高乌柏结实量 。 在广西桂林市郊枫林林场 , 我们给 5 年幼林每亩增施磷肥 50 公
斤 , 施肥的当年积第二年比对照 区平均增产 21 . 5 % 。 在土层痔薄的地方种植乌柏不但生长
不良 , 甚而会大量死亡 。 例如湖南衡阳西渡区在土层不到 20 厘米深的紫色页岩山坡上种植
的乌柏 , 6 年生一般树高只有 3 米左右 , 有的坡上早死的超过 20 % 。
_去__ _ 厂入~ 护坟爪
1
, / 欢获
r谈娜 还下奋才了一 {二了!* 1乍夕叫`垦、一之资氛二了戈万 一二从 一厦` /’王万〔 ~ 犷一一一 才 }艺 』i盟兔
,
, 一 加 ! 典 O, 1 , , .l仆 , 1 10 1
中国乌柏分布区及主要产区图
1
.探江谷地产 区 , 2 . 大别 山产区 , 3 . 浙皖 山丘产 区 , 4 . 浙闽山丘产区 ; 5 . 长江 中游南部山丘产 区 ,
6
. 金沙江河谷产区 。
四 、 我国主要的乌柏产区
我国乌柏的分布区 (见图 )虽然辽阔 , 但我国乌柏资源不算丰富 。 据各省 、 区统计资料汇
集所得 , 我国现有柏林面积约为 7 0 万亩 , 现有柏树 2 8 0 0 万株左右。 我国乌柏产区包括
陕西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广
东 、 福建 、 台湾等 16 个省 、 市 、 自治区 。 由于地域性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及其经营历史和
习 J质的不同 , 使我国乌柏生产形成了 6 个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大产区 :
1
. 汉江谷地产区
本区包括陕西的南部 , 湖北的西北部及河南的南阳地区 。 本区北部为秦岭 , 南部为大巴
山 , 秦 巴山地之间就是东西 向的汉江谷地 。 沿江形成大小不等的盆地 , 如汉中 、 西 乡 、 安
康 、 郧县 、 南阳盆地等 。 海拔多在 1。。 0 米以 下 , 山体岩石以古老的变质岩 、 花岗岩为主 ,
土壤以黄褐土和山地黄褐土为主 。 由于两山夹一江的地貌特点 , 阻挡了北来的寒潮侵袭 , 东
i 期 金代钧等 : 乌柏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南季风又可沿谷地进入 , 所以本区气候温暖而湿润 。 年均温 14 ~ 16 ℃ , 最冷月 ( 1 月 ) 均
温在 0 ℃以上 , 绝对最低温为 一 8 . 4℃ , 年积温 4 5 0 0~ 4 8 0 0 ℃ , 无霜期 2 30 ~ 2 60 天 ; 年降
水量 8 0 ~ 9 0 毫米。 本区地带性植被是由栓皮栋 、 麻栋 、 锐齿懈栋 、 茅粟等组成含有常绿
层片的落叶阔叶林 。 农业多为稻 、 麦 、 杂粮一年二熟制。
本区乌柏多为零星野生 、 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及山前丘陵 , 以南阳、 郧县盆地为多 , 栽
培少 。 品种类型多为小粒鸡爪型 , 偶有大粒鸡爪及短穗葡萄柏型 , 未见长穗葡萄柏型 。 种子
含油脂率低 , 蜡皮层薄 , 出油率 30 %左右 , 皮油 、 梓油各占15 %左右 。 经营较粗放 , 砍枝取
籽的采收方式较普遍 , 以榨木油为主 。 由于结果少 , 出油率低 , 一些 地 方 只 把柏树当作薪
柴 , 还有一些地方利用柏树砍伐后长成的萌条做编织材料 。
本区是产量较小的一个区 , 常年产籽 5 0 吨以上的县只有河南的南召和湖北的南漳 , 常
年产籽 2 50 吨以上的县有湖北的郧县 、 郧西 、 均县 、 谷城 。
近年来 , 本区一些地方开始向江南引种良种发展人工柏林以促进其生产发展 , 已取得初
步效果 。 今后本区可适当发展抗寒强的良种。
2
. 大别山产区
本区包括湖北的北部 , 河南的南部及安徽西南部。 大地构造较为复杂 , 南部为江汉凹地
的湘界 , 东北为淮阳盾地的一部分 , 西北为秦岭武当地槽东延部分 , 海拔高度一般为 4 0 ~
10 0。米之间 。 年均温 14 . 7~ 16 ℃ , 1 月均温。 . 9~ 3 . 5℃ , 7 月均 温 27 . 5~ 28 . 5℃ , 无霜期
21 0~ 245 天 , 年降雨量 8 0 ~ 1 2。。毫米 , 夏热多雨 , 冬寒干燥 , 四季分明。 土壤在丘睦谷地
多为黄褐土 , 山地主要为黄棕壤 。 植被是以落叶栋类和常绿青冈类组成的常绿 、 落叶阔叶棍
交林。 杉木和散生竹类分布较多 , 经济林木以茶 、 桑 、 板栗 、 油茶、 梨 、 枣、 苹果为主 。 农
业以麦 一稻 、 麦 一棉两熟制为主 。
本区是位于我国北亚热带范围内最大的乌柏产区 , 经营历史较久 , 人工栽培较多 , 农耕
地上多种有乌柏。 野生也多 , 在海拔 60 米以下的丘陵山坡和山间盆地到处都有分布。 品种
类型以鸡爪 ,扣、小粒型为主 ,长穗型的葡萄柏极少 。 一般柏树生长较好 , 但因冬季常有冻害而
大量枯枝 , 造成产量 “ 大” 、 “ 小” 年变幅大 。 采收以集收果穗为主 , 未结合修剪。 榨油以
机械分榨方式为主 。 但由于本区偏北 , 种子油脂积累时间短 、 蜡皮层较薄 , 出油率较低 , 皮
油一般只有15 ~ 18 % , 梓油 15 ~ 16 % 。 本区是我国乌柏重要的历史产区之一 , 最近十余年恢
复发展也很快 , 新栽培的良种也较多 。 常年产籽达 1 5 0 。吨以上的县有湖北境内 的大 悟 、 麻
城 、 罗 田、 英山等 , 常年产籽 50 吨的县有湖北的红安 , 安徽的金寨 , 河南的商城 、 新县 、
罗山 。 今后的任务是加强现有林的保护和抚育 。
3
. 浙皖山丘产区
本区包括安徽南部 、 浙江北部和江西的东北部。 海拔多在 2 0 ~ 1。。。 米 , 中间夹有一
些河谷平地及山间盆地 。 年均温 15 . 5~ 17 ℃ , 1 月均 温 2 . 3~ 5 . 5℃ , 7 月 均 温 27 . 4~
29
.
4℃ , 绝对最低温可达 一 12 ℃左右 , 年降雨量 1 3。。~ 1 8。。毫米 , 年积温 4 5 0 0~ 5 2。。℃ ,
无霜期 2 40 ~ 2 70 天 。 土壤由花岗岩 、 砂页岩及第四纪红土砾石所形成的红壤和山地黄壤 。
地带性植被以青冈 、 苦储为主的常绿阔叶林 , 次生林马尾松面积大 , 经济林以毛竹 、 刚竹 、
杉木、 油茶及茶园为主 。 农业经营为稻一麦一年两熟制和稻一稻一麦一年三熟制两种类型 。
在本区乌柏垂直分布的上界最高可达海拔 8。。 米 , 但分布以海拔 4 0 米左右的丘睦及
帕 广 西 植 物 4 卷
低山区较多 , 山间平地及盆地的田边地角零星栽培也多 。 山坡人工林多为乌柏 一 茶园组合类
型 , 其配置方式是 , 在每亩茶园中种 6 ~ 12 株柏树 , 使柏树成长复盖度 30 一 4。 %的林冠层 ,
起到对茶树的荫闭作用 。 这种配置的组合类型 , 既充分利用了土地 , 柏 、 茶生长都较好 。 由
于本区积温较高 , 雨水充沛 , 柏树生长较好 , 一般年景无冻害 , 结实也较多 。 品种类型也较
丰富 , 已出现了一些大粒型及长穗型 , 种子蜡皮层较厚 。
由于经营时间较长 , 本 区群众中早有选用 良种和嫁接换种的习惯 。 采收多采用采剪结合
的方式 。 榨油多为机械分榨 , 一般种子出油率达 35 %左右 , 其 中皮油约占20 % 。
本区乌柏产量不大 , 常年产籽 5 0 吨 以上的县只有浙江境内的淳安 、 建德 、 富阳 、 桐
庐 4 个 , 常年产籽 2 0 吨的县有浙江的临安 、 安徽的敦县 、 休宁 、 祁门和径县 。 本区今后
主要是在没有种乌柏的茶园中 , 每亩种 5 一 6 株乌柏 , 利用田边地角零星发展良种乌柏 。
4
.浙闽山丘产区
本区包括浙江大部分地区和闽北及赣东一角。 本区地貌 , 东北为海拔 5 0 米左右的低
山 、 丘陵 , 在丘陵山地间分散着不少构造盆地 ; 西南部多为海拔 1 0 0 0 米以上的中山山地 。
在海拔 1 0 0 0 米以下为红壤 。 本区气候特点是 : 高温 、 多雾 , 气温变率小 , 年均温 16 ~ 19
℃ , 1 月均温 5 ~ 8 . 3℃ , 绝对最低温 一 8 . 4℃ , 7 月均温 26 ~ 29 ℃ , 年积温 5 5 0 0℃左右 ;
无霜期 2 7 0一 2 9 0天 ; 年降水量 1 2 0 0一 1 6 0 0毫米 , 西部降雨量较多 , 可达 1 5 0 0 ~ 2 0 0 0 毫米 ,
降雨多集中 5 、 6 、 9 三个月 。 本区地带性植被是 以甜储 、 木荷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林 。 经济
林木油茶 、 油桐 、 茶园 、 桑 园及柑桔栽培甚多 。 农业以水稻为主 , 搭配油菜 、 麦等 , 多为一
年三熟制 。
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产区 , 不仅 自然分布的乌柏多 , 人工栽培面积也大 。 在本区西
南部乌柏垂直分布的上界可达海拔 1 0 0 0 米 , 以海拔 6 0 米以下较多 , 栽培树也多在海拔
60 0 米以下的地带 。 在山丘坡地以柏一粮间作形式为主 , 还有少数纯林经营的 , 在盆地中田
基植柏十分普遍 。 本区品种类型丰富 , 群众经营乌柏的历史在 5 0 年以上 , 群众有栽培习
惯和经营经验 , 从许多变异类型中选出了许多农家品种 。 一般采收都采用采剪结合的方式 。
榨油多为机械分榨 , 种子出油脂率一般为 35 ~ 37 % , 高者可达 40 % 。
本区常年产籽超过 1 50 0 吨的县有浙江的兰溪 、 金华 、 衡州 ; 常年产籽超过 5 0 吨的
县有浙江的江山 、 仙居 、 天台、 永嘉 , 常年产籽 1 50 吨以上的县有浙江的文成 、青田 、 丽
水 、 云和 、 遂 昌 、 义乌 、 常山 、 开化 、 临海 , 江西的上饶 、 广丰、 玉山 , 福建的福鼎 。 由于
本区的农业及经济林都比较发达 , 宜林荒地较少 , 发展乌柏生产的潜力不大 。 今后主要是用
良种改造现有低产树 , 在田边地角补种良种树 。
5
. 长江中游南部山丘产区
本区包括湖北西南部 , 湖南的西北部 、 四川东部及贵州东北角。 在本区 范 围 内有武陵
山 、 雪峰山 、 巫山及齐岳山 , 形成海拔 50 0~ 1 0 0 0 米 的山丘地带 , 山峰多在 2 5 0 0 米左右 ,
区内主要河流有沉江 、 资江 、 澄水 、 清江及乌江 , 所经之地构成河谷盆地 。 雪峰山主要为变
质砂页岩及千枚岩 , 武陵山及巫山多为古生代沉积岩 , 河谷盆地为紫色沙页岩 。 本 区石灰岩
岩溶地貌十分发育 。 海拔 5 0 米以下为红壤及紫色土 , 海拔 5 0 ~ 1 0 0 0 米为 黄 壤 , 海拔
1 0 0 0~ 2 0 0 0米为黄棕壤 。 本 区气候温润 , 但变化较大 , 年均温 16 ~ 1 7 . 5℃ , 1 月均温 3 . 5一
6 oc
,
7 月均温 2 6一 2 8 oC , 绝对最低温一 1 1 cC , 年积温4 5 0 0~ 5 3 0 0℃ , 无霜期 2 6 0~ 3 0 0天 ;
辫群爵爹严 一护尸尹
1期 金代钧等 : 乌柏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索
年降水量 1 2 0 0 ~ 1 8。。 毫米 。 本区地带性植被是由青冈属 、 拷属及樟属组成的常绿阔叶林 ;
杉木 、 柏木 、 马尾松 、 油茶 、 油桐 、 棕桐等经济林木的分布面积大 。 农业以稻为主 , 一年三
熟或一年两熟制。
本区是我国经营历史较久的老产区 , 据一些县志记载 , 四百年前 ( 明朝万历年间 ) 乌柏
已成为一些县的重要物产 。 在本区野生柏分布广 , 垂直分布上界可达海拔 1 3。。 米 , 以海拔
1 0 0 0 米以下的山丘地带为多 。 本区乌柏籽产量以从栽培树取得为主 , 栽培面积大 , 分布在
海拔 8 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或河谷盆地 。 山坡多为成片种植 , 河谷盆地多为零星种植 。 在
栽培区域上部种植较多的是漆树 、 核桃 , 在其下部多为油桐 、 油茶 。 成片种植多为乌柏一早
地作物的组合类型 , 每亩 2 一 20 株不等 , 但乌柏的复盖度不超过 50 % , 林下常年间种作物 ,
以耕代抚 。 也有乌柏 一茶园或乌柏 + 油桐一早地作物的组合类型 。 虽然经营历史悠久 , 但至今
不少地方仍保持直播造林和砍枝取籽采收方式 。 在西部仍以用土榨榨取木油为主 , 一般出油
率为 35 % , 高者可达 39 % 。
本区乌柏品种类型十分丰富 , 存在着大量变异类型和农家品种。 这说明本区很可能是我
国乌柏分布的中心区 。 在生产上 , 本区仍以中 、 小粒型 , 中 、 短果穗型为多。 常见的品种类
型有猪粪球 、 兰花籽 、 米卷 、 大白卷 、 大鸡爪 、 长葡萄 、 猪油沱等。 贵州正安的凤尾柏 , 湖
北恩施的凤凰尾 , 果穗长 、 籽粒多是值得重视的育种材料 。
本区常年产籽超过 1 5。。吨 以上的县 , 有四川境内的酉阳 、 巫山 , 湖北境内的恩施 、 宜
昌 、 宜都 、 长阳卜 常年产籽超过 5 0 吨的县有四川境内的彭水 、 黔江 、 武隆 , 湖北境内的
巴东 、 陈归 , 湖南境内的慈利 、 石门 、 桑植 , 贵州境内的沿河 、 德江 、 务川 、 思南 、 道真 、
正安 、 凤岗。 本 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 , 产量最多的一个区 , 乌柏生产发展潜力也很大 。 今
后应保护好现有资源 , 逐步用良种嫁接苗营造新柏林 , 尽快改进采收和榨油技术。
6
. 金沙江河谷产区
本区包括四川的峨江 、 沱江下游及宜宾地区 , 贵州的毕节和遵义地 区 , 云 南 的 昭通地
区 。 本区北部多为海拔 2 0 ~ 5 0 米的丘陵 , 南部为海拔 2 0 0 0 米以内的低 、 中山山地 。 河
谷和丘陵多为紫色土 , 肥力高 , 山地为黄壤及黄棕壤 。 本区气候温暖 , 但垂直变化大 。 年均
温 1 7~ l s co , i 月均温 s ℃ , 极端最低温可达 一 1 5℃ , 年积温 58 0 0~ 6 0 0 0℃ , 无霜期 2 7 0
~ 3 0天 , 年降水量 1 0 0 0~ 1 2 0 0 毫米。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出现不少热带树种
成分 , 山地垂直带谱较明显 。 在本区热带性作物及水果出现较多 , 甘蔗栽培较广 , 柑橙 、 荔
枝 、 龙眼也有较多的栽培 。 谷地农作物多为一年三熟 , 山区一般为一年二熟 。
本区乌柏分布广 , 垂直分布的上界可达海拔 1 8 0 0 米 。 北部多为 “ 四旁” 种植 , 南部山
区多为小片乌柏一早地作物组合类型 。 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栽培的都以眠江 、 沱江 、金沙江
及长江上游沿岸的低山 、 丘陵及河谷盆地为多 , 特别是本区南部石灰岩地区最多 。 本区以野
生树为主 , 栽培树也均为实生树 。 虽然品种类型较丰富 , 仍以短穗型中小粒为主 。 由于本区
热量丰富 、 雨水充沛 , 柏树生长较好 , 但经营粗放 , 无专门抚育 , 鸟类及害虫为害较重 。 采
收以砍枝取籽方式为普遍 , 榨油均为混合榨取木油 。
在本区常年产籽达 5 0 吨以上的县 , 有四川的荣县 、 屏山 、 键为 、 井研 ,贵州的遵义 、
开阳 、 金沙 、 仁怀 , 云南的绥江 。
今后本区的乌柏生产 , 除抓好现有柏树的保护和抚育外 , 应选用良种培育嫁接苗 , 有计
白O 广 西 植 物 4 卷
划的适当发展人工柏林 。 但发展时应选择湿润地 区 , 以免干早影响营林效果 。 迅速改进采收
和榨油方式 , 也是本区今后乌柏生产上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任务 。
从上所述看出 : 今后我国乌柏生产 , 只宜在分布区内选择最适条件发展 。 若把栽培区扩
大到分布 区外是不适宜的 。
今 考 文 做
〔 1 〕 中国树木 志编委会 , 1 9 7 8 :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 1 0 3 3~ 10 46页 , 农业出版社。
〔 2 〕 中国植被编委会 , 1 9 80 : 中国植被 , 8 36 ~ 8 8 页 , 科学 出版社。
〔 3 〕 陈嵘 , 1 9 5 3 : 造林学各论 , 4 3C~ 4 4 页 , 中国图书发行公司。
〔 4 〕 李树刚 , 1 9 5 6 : 中国乌柏属植物的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第 2 期 , n l ~ 1 30
〔 5 〕 凡尔纳 、 罗特玛勒 , 1 9 5 : 普通植物分类学与分布学 , 章鹤高译 , 1 95 9 , 37 ~ 8 3页 , 科学出版社。
〔 6 〕 E · 瓦尔明 , 1 9 65 : 植物生态学 , 陈庆诚译 , 16 一 3 4页 , 科学出版社 。
〔 7 〕 吴征谧 , 1 97 9 : 论中国植物 区系的分区间题 , 云南植物研究 , 第 1 期 , 15 ~ 9 页 。
〔 s 〕 金代钧 , 1 9 8 1 : 乌柏 , 2 6一 30页 , 广西人 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