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伞形科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全 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272776) ;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 2012GHZ21903) ;济南青年科技明星计划专项[No.济
科合字(2012)第 01 - 42 号]
作者简介:王平,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药理,E - mail:wangpingjinan@ 163. com
伞形科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王 平1,赵云叶2,高 燕1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植物多倍体具有营养器官的巨大性、抗逆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性,在植物育种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主要的伞形科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多倍体形态特征
和鉴定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在伞形科植物多倍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伞形科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375(2015)08 -0468 -004
Research progress on polyploid breeding of Umbelliferae
WANG Ping1,ZHAO Yun-ye2,GAO Yan1
(1.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2. College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Polyploi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breeding,due to the features of great vegetative organs,strong re-
sistance,high content of medicinal ingredi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ultiploid breeding
of five main kinds of Umbelliferae plants;It included the principle,method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multiploid;It puted forward a few key problems of multiploid breeding of Umbelliferae plants and its
research prospect.
Key words:Umbelliferae plants;Multiploid breeding;Research progress
伞形科隶属于伞形目(Apiaceae) ,是一年或多年生的茎
部中空的草本植物。伞形科多倍体植物在中药中占据举足
轻重的地位,由于需求量大,导致近年来野生植物资源不断
被开发利用,物种逐渐稀少,亟待用人工育种的方法弥补天
然物种的匮乏[1]。目前伞形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一直被人
们关注,其中异源多倍体在染色体加倍后带来营养器官的巨
大性变化,植物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内的某些生化成分的含
量也相应提高[2]。民间主要以伞形科植物的根和茎入药,
其中根类主要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咳喘;全草主要用于风湿
痈痛、痈疮肿毒;果实主要用于祛风理气等[3]。随着对植物
多倍体育种研究的深入,将会开发出更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多
倍体中药资源[4]。笔者就伞形科植物的分布、类型、药用价
值、获得多倍体的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1 伞形科中药的分布情况
伞形科中药为茎部中空的芳香植物,通常具有种类多、
用途广,需求量大等特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多方面
医疗作用及经济用途,在应用和研究方面都有着重要地
位[5]。伞形科中药约 275 属,2 850 种,是一个庞大的科属,
在世界 30 多个植物大科中排名靠前[6]。药用品种分类繁
多,约占国内总属的一半。伞形科植物在全国均有分布[7]。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高山地区[8],广布全国
各省[9]。
2 伞形科植物的药用价值
伞形科植物的经济用途和药用价值具有悠久历史。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很多种伞形科的药用植物:川芎、积
雪草、蘼芜、防风、蛇床子、柴胡、当归、藁本、白芷、独活、山芹
等[10]。《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种:芳草类的有当归、川
芎、蘼芜、藁本、白芷、蛇床、积雪草;毒草类的有防葵;菜部荤
辛类的有邪蒿、胡荽、胡萝卜、睡斳(芹菜)、堇(旱芹)、茴香、
紫堇、马蕲、莳萝;草部山草类的有防风、柴胡、独活、前胡、羌
活;木部香木类的仅有阿魏。《中国药典》收载了伞形科中
药多种:白芷、独活、柴胡、防风、积雪草、明党参、南鹤虱、阿
魏、小茴香、北沙参、白云花、羌活、藁本、川芎等[11]。此外,
·864·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5 Vol. 34,No. 8
DOI:10.13506/j.cnki.jpr.2015.08.013
伞形科中还有常用草药如天胡荽、隔山参、苦爹菜、峨参、福
参、法罗海等[12]。
3 伞形科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伞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经济和药用价值,其育种方法是目
前研究的热点。通过人工诱导等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成
倍增加,达到改变植物遗传性状、提高抗逆性、提高产量和有
效成分含量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作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一般选择染色体倍数低、近缘物种中多倍体比例高、杂合性
高、不以种子为主要收获物的物种。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倍
体植物特别是异源多倍体在染色体加倍后会出现营养器官
的巨大性,生理特性的变化会引起新陈代谢旺盛和某些生化
成分含量的提高[13]。另外,大多数的植物多倍体基因活性
及酶的差异性都会增强,提高了植株的适应力和抗逆性[14]。
由于伞形科植物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且大都符合多倍体育
种的选择标准,因此伞形科植物的多倍体育种研究起步早,
迄今为止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5]。现综述如下。
3. 1 当归 中药当归是伞形科当归属植物(Angelica sinen-
sis)的干燥根。当归产于我国大陆,甘肃峨县、云南丽江、陕
西高海拔山区等地均有种植。以根入药,性甘、辛、温,归肝、
心经;能够促进造血,调经止痛常用作补血;主要用于面色萎
黄、血虚,眩晕心悸;痛经,月经不调;虚寒性腹痛、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等症状。此外,当归还具有保护
心肌细胞、降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保肝等作用。当归目
前价格持续上升,可进行多倍体育种,当归体细胞为二倍体,
通过药物诱变加倍为四倍体,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
运泓等[16]进行了化学诱变同源多倍体当归育种的实
验,并进行了重复处理。使当归染色体明显加倍,处理后的
多倍体植株的幼叶相比较正常叶弯曲,皱折,叶色变绿,增厚
叶肉,增大叶面积,小羽叶基部连接成掌状。通过这项研究
获得了部分当代变异株种子(大部分为嵌合体) ,进一步的
研究和重复定向获得了更加稳定的四倍体的类型。
张俊莲等[17 ~ 19]通过研究秋水仙素对当归多倍体愈伤组
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发现,使用不同
浓度及时间的秋水仙素处理,对当归的分化频率有比较显著
的影响。而适用于当归多倍体诱导的最佳处理方法,应选择
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和较短的处理时间。研究表明,在处理结
束后的恢复生长中,主要特征为二倍体细胞增加,八倍体细
胞减少,四倍体细胞则相对保持稳定。这些研究对当归多倍
体育种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中药材当归种植多采用四倍体育种技术,操
作简便、质量稳定、产量高,实施过程值得深入研究。
3. 2 防风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Miq.)Schischk]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未抽薹的干燥根入药,是我国常
用中药材之一。防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
区。防风性辛、甘,归肝、脾经;具有解热镇痛、解表祛风、抗
炎抑菌的显著功效。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偏正头痛、胃病、皮
肤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由于近几年来的产量减
少,且防风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中疗效突出,许多单位进
行了防风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创造同源四倍体,具有很强的
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慈忠玲等[20]通过研究防风体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遗
传物质的稳定性,得出其体细胞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变异显
著,有单倍体、多倍体、亚倍体、超倍体和微核细胞的出现。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亚倍体和微核细胞逐渐消失,而多倍
体和超倍体细胞显著增多。这一研究表明防风多倍体育种
具有可行性。
孟祥才等[21]通过研究防风幼苗上胚芽直接诱导多倍体
育种,比较了其二倍体与多倍体性状的差异。研究表明使用
幼苗上胚芽诱导多倍体育种方法简单易行,防风多倍体具有
普通多倍体的一般特性,发育节律与二倍体相同,适于原产
地栽培。
娄志红等[22]以防风的二倍体、多倍体作为采集样本,以
其中含有的四种色原酮含量作为指数,用 HPLC 法进行测
定,发现了防风的多倍体新种能够提高防风的产量和质量,
具有推广价值。
毕博[23]以二倍体防风种子、愈伤组织及试管苗茎段为
实验材料,使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进行染色体的加倍处
理,形成了适用于防风染色体加倍、纯化和鉴定的技术体系。
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成功培育了防风同源四
倍体植株。其四倍体防风根粗、叶色较深、叶片大、茎粗。
通过以上研究证实,防风多倍体的发育节律,特性变化
不大,适于广泛栽培,且通过防风的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
高其质量和产量。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出产量高,且药用成分
含量高的优良品种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 3 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祈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库而白芷(川白芷) (A. anomala
La11.)及杭白芷(香白芷) (A. taiwaniana Boiss.,epith.
mut.) ,以根入药,其性辛、温;归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消
肿排脓、通窍、止痛、除湿、活血等功能,常用于镇静镇痛,解
热抗炎,疮痈肿毒,抑制肿瘤的作用,是常用中药之一。为了
提高药材产量,改善品质,进行了白芷的多倍体育种研究。
罗跃龙等[24]进行了对于杭白芷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实验
研究。采取了多种途径对白芷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后发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矮壮、加粗、叶变深、变厚等;试管中
愈伤组织分化的丛生芽变化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成功进
行了对花序的多倍体诱变。最成功的白芷多倍体诱导方法
为处理花序苞。得到的杭白芷多倍体的药用成分欧前胡素
含量比原植物高出许多[25]。
实验研究表明白芷多倍体更加稳定,药用成分的含量更
高,操作方便,适宜进行多倍体育种。但由于育种工作周期
较长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6]。
3. 4 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主产于河北、河南、
甘肃等地;狭叶柴胡主产于四川、江苏等地。具有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升阳的功效。主要用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等
·964·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5 Vol. 34,No. 8
中枢系统疾病;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通过柴胡
的多倍体诱导研究可获得基因型丰富的柴胡多倍体,增加产
量,提高药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郝跃红[27]为得到柴胡多倍体植株,使用秋水仙碱处理
柴胡幼苗,诱变其产生多倍体植株,得到了节间缩短、基部膨
大、叶浓绿的诱变苗,平均诱变率较高。
庄云等[28]研究了柴胡种子和幼苗通过秋水仙素处理,
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柴胡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
色体加倍,根增长、加重、变粗明显。若采用分生组织细胞内
的染色体加倍方法,对柴胡种芽和幼苗生长点进行诱导突
变,可以得到秋水仙素的最佳处理比较和处理时间。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柴胡多倍体诱导后产量明显上
升,药用成分含量加倍,适宜种植,提高了其药用价值。
3. 5 芫荽 芫荽,别名香菜、胡荽、香荽。为伞形科植物鞠
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目
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草入药,性辛、温,归肺、脾、肝经;
具发汗解表、消食开胃、散寒理气、止痛解毒、宣透麻疹、健胃
等功效,其茎叶可作为蔬菜,且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
塞、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虚寒胃痛等疾病。为提高芫荽的
产量和品质可进行多倍体育种。
夏海武等[29]通过对芫荽进行试管苗再生与快速繁殖和
多倍体诱导的研究,培养出了优质高产的芫荽多倍体植株。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叶加厚,叶色深,经过制片检测测定为四
倍体植株。并且建立了其多倍体诱导及快速繁殖系统得到
了优质高产的芫荽植株,具有深远意义。
研究表明,芫荽的多倍体植株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多
倍体诱导技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助于得到高产优质的
植株。
3. 6 明党参 明党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Coriandrum sati-
vum L.)的根。明党参主产于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明党参性甘、微苦;具有解毒、滋补、润肺化痰、和胃的功效。
主要用于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的作用。明党
参的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并
且价格不稳定,导致明党参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亟待通过
多种育种方式来增加产量。
谷巍等[30]为了保护明党参的种质资源,采用组织培养
的方法快速繁殖明党参。筛选出最佳外植体和最适宜形成
愈伤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通过组织培养得出花大,叶大,叶片
色泽深绿,根茎粗的优质植株[31]。邱英雄等[32]通过对对明
党参种子结构、种群生态、植株结实率和环境关系的研究探
求到了有关明党参育种的最适宜环境和采取增加基因流的
措施。使明党参植株具有更高的产量和质量[33]。
通过研究对于明党参植株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明党参
植株最适宜的快速繁殖的方法和实验条件。能够使我们得
到产量更高,质量更优的明党参植株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
都有重要意义。
4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多倍体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
成为发展快,前景广阔,在中药材品种产量改良方面应用价
值较高,且比较成熟的技术。多倍体育种技术是促进植物进
化的重要力量,尽管这项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同样也
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例如首先,处理时间的准
确性,诱导率,诱导材料的选择等,并不是所有的中草药都可
以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来改良其产量和价值,就要求我们在
实验之前对材料进行一定的筛选,选择优势明显的植株进行
多倍体诱导,尽量避免使用以种子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植物。
其次,多倍体育种中存在着嵌合体的问题。诱导后的植株大
多不是单纯的多倍体,通常是嵌合体,需要在以后的各代中
筛选出一个完整的多倍体植株。目前采用的愈伤组织或其
他外植体处理、进行单细胞培养、悬浮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提
高了多倍体纯合体的选择效率[37]。然而如何从众多嵌合体
组织中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多倍体依然还是个值得我们进
一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38]。另外,我们不仅要注重药用植
物的产量更要考虑到其药用成分的含量。现阶段,在植物多
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和遗传调控机
理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突破性进展,最佳效益,生产
出符合标准的合格中药材。
参考文献:
[1] 王文倩,刘东博,江纪武.药用植物种属名称商榷[J].
中草药,2014,45(1):144 - 146.
[2] 王姿云,高山林,余伯阳,等. 兰州百合的快速繁殖及
多倍体诱导[J].药物生物技术,2013,20(1):26 - 28.
[3] 段志富,陈建伟,李祥.伞形科药用植物中香豆素类成
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 中国药房,2008,19
(3):223 - 226.
[4] 何韩军,杨跃生,吴鸿.药用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生物
学意义[J].中草药,2010,41(6):1000 - 1006.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79:1977 - 2815.
[6] 石雅琴,乌兰娜. 浅谈园林植物物候期观察的重要性
和方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1):69 -
70,106.
[7] 陈瑶,郑汉臣,秦路平.伞形科天胡荽亚科植物化学成
分和药理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19
(2):51 - 55.
[8] 刘玫琦,李振坤,杨洪军,等. 伞形科中药中部分单体
成分的血管活性研究现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14(6):74 - 77.
[9] 袁昌齐. 中国伞形科药用植物概要[J]. 中药通报,
1986,11(1):5 - 9.
[10]柴瑞震.《神农本草经》药品分类探微[J].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08,6(4):302 - 303.
[11] 李铁军,王丽珍,杜雪. 药用植物多倍体的研究概况
[J].中药材,2009,32(9):1481 - 1485.
[12]潘泽惠,余孟兰,刘心恬,等. 中国伞形科特有属的核
型演化及地理分布[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3):
·074·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5 Vol. 34,No. 8
1 - 8.
[13]武振华,牛炳韬,王新宇.药用植物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69 - 2574.
[14]乔永刚,赵晓明. 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育种[J]. 世界科
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07,9(5):77 - 82.
[15] 邢少辰,蔡玉红,周开达. 植物多倍体研究的新进展
[J].吉林农业科学,2001,26(3):12 - 15,20.
[16]运泓,杨治琴,张治国.化学诱变同源多倍体当归育种
初报[J].中药材,1980,1:11 - 14.
[17]张俊莲. 秋水仙素处理对当归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J].草业科学,1995,12(6):63 - 67.
[18]张俊莲,张志豪. 秋水仙素处理对当归愈伤组织分化
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1996,34
(2):14 - 16.
[19]张俊莲,候恩桃,魏瑛.秋水仙素对当归多倍体愈伤组
织诱导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7,39(2):50 - 55.
[20]慈忠玲,陈惠民. 防风(Saposchnikovia divaricata)体细
胞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J]. 内蒙古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7(3):339 - 343.
[21]孟祥才,王喜军,王振月.防风多倍体形态解剖及性状
观察[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2):23 - 24.
[22]娄志红,王喜军,孟祥才,等. 多倍体防风的质量和产
量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6):17
- 18.
[23]毕博.防风多倍体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D].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2011.
[24]罗跃龙,彭菲,刘军.杭白芷的多倍体诱导与培育[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186 - 187.
[25]彭菲,刘建存. 川白芷多倍体诱导试验[J]. 中药材,
1999,22(12):611 - 612.
[26]彭菲,郭昱. 川白芷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的
形态组织学观察[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9
- 21.
[27]郝跃红.柴胡的多倍体诱变试验[J]. 山西农业(致富
科技),2007,12:44.
[28]庄云,马尧,陈映.秋水仙素处理柴胡诱导多倍体形成
的形态学研究[J].种子,2013,32(2):48 - 51.
[29]夏海武,战克勤,万永霞.芫荽的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
导[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75 - 276.
[30]谷巍,吴启南,巢建国,等. 明党参快速繁殖研究[J].
中药材,2008,31(2):179 - 180.
[31]吴泽鹏.明党参的活性成分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6(3):32 - 33.
[32]邱英雄,傅承新. 明党参的濒危机制及其保护对策的
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1,9(2):151 - 156.
[33]白钢钢,袁斐,毛坤军,等. 明党参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药,2014,45(12):1673 - 1676.
[34]任安祥,潘春香,何金明,等. 秋水仙素诱导茴香多倍
体的研究[J].中草药,2010,41(2):288 - 291.
[35]孙天国,张建,于天飞.植物细胞多倍体诱导实验方法
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0,45(7):53 - 54.
[36]彭云霞,王宏霞,李玉萍.植物多倍体研究综述[J].甘
肃农业科技,2012,11:29 - 32.
[37]陶抵辉,刘明月,肖君泽,等. 生物多倍体诱导方法研
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7,11(S1):6 - 13.
[38]杜艳伟,阎晓光,赵晋锋.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1,1(4):249 - 253.
(上接第 452 页)
[5] 吴国民. HPLC 法测定依托度酸双层片中主药的含量
[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483 - 484.
[6] 石劲敏,许长江,段更利,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
托度酸及其在大鼠的药动学[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
志,2002,21(4):193 - 196.
[7] 杨婉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托度酸缓释片中的有
关物质[J].中国药房,2005,16(17):1330 - 1332.
[8] Cosyns L,Spain M. Kraml M. Sensitive high -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todolac in serum[J]. J Pharm Sci,1983,72(3):275 -277.
[9] Jamali F,Mehvar R. Lemko C,et al. Application of ste-
reospecific high -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s-
say to a pharmacokineti study of etodolac enantiomers in
humans[J]. J Pharm Sci,1988,77(11):963 - 966.
[10] Becker - Scharfenkamp U,Blaschke G. Evaluation of the
stereoselective metabolism of the chiral analgesic drug
etodolac by high -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J Chromatogr,1993,621(2):199 - 207.
[11] Molina - Martinez IT,Herrero R,Gutiérrez JA,et al. Bio-
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of two formulations of
etodolac(tablets and suppositories) [J]. J Pharm Sci,
1993,82(2):211 - 213.
·174·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5 Vol. 34,No.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