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新疆11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营养亲和群研究



全 文 : 2009 , 35(6):83-86 P lant Protection
收稿日期: 2009-02-09   修订日期: 2009-05-08
新疆11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
合群及营养亲和群研究
杨金红
(伊犁师范学院生命与资源环境系 , 奎屯 833200)
摘要 从新疆 11种豆科作物病株上或病株根围土样中分离纯化出 250 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DC), 番红
O-KOH 染色后观察细胞核数目 , 经测试全部菌株均为多核 , 用标准菌株测定融合群 , 250 个菌株分属为 AG-1 、
AG-2 、AG-3 、AG-4 和 AG-5 共 5 个融合群 , 出现频率分别为 16.4%、33.2%、0.4%、32.4%和 17.6%, 营养亲合群
判别结果表明 , AG-1、AG-2、AG-4 和 AG-5 下各有 2 个 VCG ,说明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各主要菌丝融合群内
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中图分类号: S 43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 j.issn.0529-1542.2009.06.018
Anastomosis groups and vegetative compatible groups of Rhizoctonia solani
from 11 leguminaceous crops in Xinjiang
Yang Jinhong
(Department of Li fe S cience and Environment , Y ili Normal University , K uitun 833200 , China)
Abstract Tw o hundreds and fifty fungal str ains iso lated fr om diseased tissues of 11 leguminaceous crops and so ils in
Xinjiang w ere identified as Rhizoctonia solani.By using safranin O-KOH staining me thod , all of the st rains w ere
de te rmined to belong to multinucleate R.solani.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 f standard anastomosis g roups test , 250
of the iso lat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anastomosis gr oups as follows:AG-1 , AG-2 , AG-3 , AG-4 and AG-5 , w ith
frequencies o f 16.4%, 33.2%, 0.4%, 32.4% and 17.6%, respective ly.AG1 , AG2 , AG4 and AG5 could be divid-
ed into 2 vege tative compatibility g roup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anastomosis g roups o f R.solani iso lated fr om
leguminaceous crops in Xinjiang had intra-specie s differentia tion to some ex tent.
Key words leguminaceous cr ops; Rhizoctonia solani; anastomosis g roup;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 roup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ǜhn)是世界
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习居菌 ,它侵染范围广 ,引起
多种植物病害 ,在土壤中的腐生竞争能力强 ,存活时
间长 ,被认为是最具破坏力的土传植物病原物之
一[ 1] 。立枯丝核菌致病性复杂 ,寄主范围广 ,形态变
异大 ,给分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丝核菌分类是
按细胞核数目划分为单 、双 、多核丝核菌 ,在此基础
上进行菌丝融合分类 ,确定其融合群后 ,再以生化和
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关
系[ 2] 。应用菌丝融合法将立枯丝核菌分成不同的群
系 ,并分别予以生理 、生化 、病理 、遗传等方面的研
究[ 3] ,已成为丝核菌分类学及病理学研究的热点 。
豆科作物是新疆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 ,由
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腐 、根腐 、立枯等症状及危害已
引起植病工作者的重视 。本研究主要采用形态鉴
定 、核相测定 、菌丝融合观察及营养亲和观察等方
法 ,对新疆主要豆科作物主产区立枯丝核菌菌株进
行菌丝融合群分化与组成研究 ,以期查明新疆主要
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融合群组成与分布及亲和群的
组成情况 ,为新疆豆类作物立枯丝核菌及所致病害
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为豆类作物的抗病育种及病
害防治提供依据 。
2009
1 材料和方法
1.1 分离物和标准菌株来源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阿克苏市 、乌
鲁木齐市 、昌吉市 、伊犁地区 、和田地区 、乌苏市 、沙
湾县等地的大豆 、豌豆 、蚕豆 、花生 、豇豆 、鹰嘴豆 、奶
花芸豆 、菜豆 、扁豆 、绿豆和香豌豆 11种豆科作物上
采集立枯 、根腐 、茎腐病苗及周围病土标样。
标准菌株:AG-1 、AG-2 、AG-3 、AG-4 、AG-5 、
AG-6 、AG-7 、AG8和 AGBa 。
1.2 丝核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组织分离法:从新鲜的立枯 、根腐 、茎腐病苗的
病健交界处切取 2 ~ 4 mm 的小段 ,放入含1.25%的
次氯酸钠水溶液中表面消毒 1 min ,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吸干水分 ,置于水琼脂培养基(WA)上 , 25 ℃,
24 ~ 48 h恒温培养[ 4] ,待菌丝长出 ,根据 Paramete r
等[ 5]的鉴定标准 ,镜检确认是丝核菌的分离物后 ,进
行单菌丝分离与纯化 ,移植于 PDA斜面培养基上培
养 、保存 、待测。
土壤直接分离法:将采集的土样用十字分割法
取土样 10 g ,加无菌水调配至含水量 50%后 ,在无
菌条件下 ,按每皿 1 g 、2 ~ 3个接种点 ,成团接种于
含 0.004%的硫酸链霉素(或 0.005%的氯霉素)的
水琼脂培养基(WA)上 , 25 ℃,24 ~ 48 h 恒温培养 ,
待菌丝长出 ,根据 Paramete r等的鉴定标准 ,镜检确
认为是丝核菌的分离物后 ,进行单菌丝分离与纯化 ,
移植于 PDA 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保存 、待测。
1.3 核相测定
在直径 9 cm 的培养皿内各接入 1株待测菌株 ,
每菌株培养 3皿(重复),在接种点周围培养基上斜
插入 4 ~ 5个盖玻片后 25 ℃恒温培养 ,待菌丝长至
盖玻片的 1/2 处取出盖玻片 , 经番红 O-KOH 染
色[ 6]后 ,镜检其细胞核数目 。
1.4 菌丝融合观察
采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 ,并参考陈延熙等人改
进的玻片配对法[ 7] ,将待测立枯丝核菌菌株分别与
AG-1-AG-8 , AG-Ba 标准测试菌株配对培养 ,具体
方法如下:培养待测菌株及标准菌株各 2 皿 , 25 ℃
培养 48 h后 ,在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切取直径 5 mm
的菌饼 ,在超净工作台内 ,挑取标准菌株菌饼置于载
玻片中央 ,两侧各放一块同一待测菌饼 ,与标准菌株
间隔 1.2 ~ 1.5 cm ,将接菌后的载玻片放在保湿的
培养皿中(注少量无菌水),25 ℃下培养 12 ~ 36 h ,
待两菌落前缘在玻片中央交叠 5 mm 后 ,取出玻片 ,
在两菌落交叠处滴 0.001%苯胺兰的稀释乳酚油溶
液 ,加盖玻片 ,镜检。
鉴定标准如下。
A 完全融合:接触细胞间的细胞壁溶解 ,原生质
融合 ,并有互诱现象。
B 不完全融合:菌丝接触 ,细胞壁溶解后细胞
死亡。
C 不融合:两菌互不干扰对方 ,交叉而过。
1.5 VCG的判别
从同一菌丝融合群中选取 7 ~ 14个代表菌株为
一组 ,将待测菌株分别移至麦芽蛋白胨(MPDA)
(Ⅱ)平板培养基[ 8] 上 ,菌株间相距 2 ~ 3 cm ,使其对
峙生长 ,并于25 ℃恒温培养 ,2 ~ 4 d后 ,通过观察其
不同菌株间分离带的有无来判别不同的 VCG ,若两
个菌株间有分离带 ,为不同的 VCG;若无分离带 ,为
同一 VCG ,通过合理组合 ,使同一融合群内各菌株
间均能得到对峙比较 ,如遇到难以判别的菌株 ,则通
过融合过程的跟踪观察 ,根据接触细胞是否出现融
合死的情况来判别 ,完全融合则为同一 VCG ,出现
融合死则为不同 VCG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丝核菌鉴定及核相测定结果
鉴定结果表明 ,从新疆各地 11种豆科作物中分
离出 377 个分离物 , 纯化鉴定出 250 个立枯丝核
菌株。
核相测定结果表明 ,幼期营养菌丝细胞核数为
3 ~ 16个 ,平均数为 5.98个 。
2.2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判定
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表明 , 250 株立枯丝核菌
分属 AG1-AG5 5 个 AG 群 , 其中 AG2 有 83 株 ,
AG4有 81株 , AG5有44株 ,AG1有41株 ,AG3有
1株 , 出现频率分别为 33.2%、32.4%、17.6%、
16.4%、0.4%(表 1),其中 AG2和 AG4 为 11种豆
科作物主要的融合群 ,其出现频率高 ,分布范围广 ,
可侵染作物种类多。
·84·
35 卷第 6 期 杨金红:新疆 11 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营养亲和群研究
表 1 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出现频率及分布
菌丝融合群 分离到的菌株数/株 出现频率/ % 分布地区
AG-1 41 16.4 哈巴河 ,奎屯 ,沙湾 ,木垒 ,阿勒泰 ,呼图壁
AG-2 83 33.2 阿勒泰 ,乌鲁木齐 ,吉木萨尔 ,哈巴河 ,呼图壁 ,巩乃斯昌吉 ,阿克苏 ,和田 ,沙湾 ,乌苏 ,富蕴 ,布尔津
AG-3 1 0.4 吉木萨尔
AG-4 81 32.4 吉木萨尔 ,阿勒泰 ,哈巴河 ,伊犁 ,洛浦,呼图壁巩乃斯 ,昌吉 ,阿克苏 ,和田 ,富蕴
AG-5 44 17.6 沙湾 ,乌苏 ,乌鲁木齐 ,阿勒泰 ,哈巴河,阿克苏
2.3 各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
研究表明 , 11 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
合群组成分别为:大豆分离物融合群组成为
AG-1 、AG-2 、AG-4 , 其中 AG-2 、AG-4 出现频率
高 ,属大豆上的优势融合群;豌豆分离物融合群
组成为 AG-2 、AG-4 , 其中 AG-4 是其优势融合
群;蚕 豆分离 物融合 群组成 为 AG-2 、AG-3 、
AG-4 ,其中 AG-4 是其优势融合群;豇豆分离物
融合群组成为 AG-2 、AG-4 ,其中 AG-2 是其优势
融合群 ;花生分离物融合群组成为 AG-1 、AG-2 、
AG-5 ,其中 AG-2 是其优势融合群;奶花芸豆分
离物融合群组成为 AG-1 、AG-2 、AG-4 、AG-5 ,其
中 AG-2 和 AG-4 是其优势融合群;菜豆分离物融
合群组成为 AG-1 、AG-2 、AG-4 ,其中 AG-4 是其
优势融合群;扁豆分离物融合群组成为 AG-2 和
AG-5 ,其中 AG-5 是其优势融合群;绿豆和香豌
豆分离物融合群组成暂只有 AG-5;鹰嘴豆分离
物融合群组成暂只有 AG-1(表 2)。
表 2 11 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融合群组成及频率
作物种类 菌株总数/株
AG1
数量/株 频率/%
AG2
数量/株 频率/ %
AG3
数量/株 频率/ %
AG4
数量/株 频率/ %
AG5
数量/株 频率/ %
奶花芸豆 99 14 14.1 35 35.4 0 0 31 31.3 19 19.2
大豆 25 7 28.0 8 32.0 0 0 10 40.0 0 0
蚕豆 8 0 0 2 25.0 1 12.5 5 62.5 0 0
花生 17 2 11.8 11 64.7 0 0 0 0 4 23.5
豌豆 20 0 0 3 15.0 0 0 17 85.0 0 0
菜豆 28 6 21.4 6 21.4 0 0 16 57.1 0 0
豇豆 15 0 0 13 86.7 0 0 2 13.3 0 0
绿豆 8 0 0 0 0 0 0 0 0 8 100.0
香豌豆 7 0 0 0 0 0 0 0 0 7 100.0
扁豆 11 0 0 4 36.4 0 0 0 0 7 63.6
鹰嘴豆 12 12 100.0 0 0 0 0 0 0 0 0 
2.4 营养亲合群判别
用麦芽蛋白胨(MPDA(Ⅱ))培养基 ,经对峙培
养 ,根据分离带的有无对 250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
行营养亲合群判别 ,结果表明 AG-1 、AG-2 、AG-4和
AG-5 融合群菌株均分别分为两个营养亲合群
(VCG)(表 3)。这一结果表明了新疆豆科作物立枯
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下有明显的营养亲合群的
分化。
表 3 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内不同营养亲合群出现频率表
各菌丝融合群及其营养亲合群 各营养亲合群代表菌株代号 分离到菌株数/株 VCG 出现频率/ %
AG-1 AG-1-A ALT-04-32, K T-04-03 , KT-04-01 28 68.3
AG-1-B HBH-04-10 , HTB-04-27 , HBH-04-25 13 31.7
AG-2 AG-2-A SW-05-10 , SW-05-03 , SW-05-01 34 41.0
AG-2-B U-04-05, U-04-06 , U-04-07 49 59.0
AG-4 AG-4-A CW-05-02 , CW-05-08 , CW-05-09 60 74.1
AG-4-B H T B-04-01 , HTB-04-03 , HBH-04-24 21 25.9
AG-5 AG-5-A ALT-05-07 , A LT-05-10 , A LT-05-12 12 27.3
AG-5-B ALT-05-09 , ALT-05-13 , HBH-05-02 32 72.7
·85·
2009
3 小结与讨论
将采集 、分离自新疆 16 个县市的 11种豆科作
物的 250株立枯丝核菌菌株划分为 5 个融合群 ,在
这 5个融合群中 , AG2和 AG4融合群出现的频率
相对较高 ,分别为 33.2%和 32.4%,为新疆豆科作
物丝核菌的优势菌融合群系。
通过对峙培养 ,分别将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
菌 AG1 、AG2 、AG4和 AG5划分为 8 个不同的营养
亲合群 ,此结论充分说明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下确有分化。
各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各有
差异 ,说明其菌丝融合群对寄主作物种类有一定的
选择性 ,同时与几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分离频率
较低有一定关系;土壤中分离物与寄主分离物融合
群存在一定差异 ,以奶花芸豆为例 ,在其主产区阿勒
泰地区 , 土壤分离到的融合群有 AG1 、AG2 和
AG4 ,而植株分离到的融合群有 AG2 、AG4 和
AG5 ,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分离地点优势融合
群存在一定差异 ,在阿勒泰地区分离到的融合群有
AG1 、AG2 、AG4和 AG5;在昌吉地区分离到的融合
群有 AG1 、AG2 、AG3 和 AG4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
地区病菌类群分布存在差异所致;本研究中 , 香豌
豆 、绿豆 、鹰嘴豆只出现了一个融合群 ,一方面可能
是因为这些采样点立枯丝核菌以一个融合群为主 ,
另一方面可能是采样数太少的缘故 ,因此对这几种
作物的立枯丝核菌融合群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刘力 ,葛起新.华东地区立枯丝核菌融合群鉴定[ J] .浙江农业
大学学报 , 1987 , 13(3):227- 233.
[ 2]  张天晓 ,张志光.立枯丝核菌 Rh izoctonia solani Kǜhn的研究
[ 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1986 , 9(1):76-82.
[ 3]  郭慶元 ,中佻淳.イネ株內にけるイネ紋枯病菌の個体群構造
[ J] .名城大学学報 , 2004 , 40:53-60.
[ 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123
-124.
[ 5]  Pameter J R , Sherowood R T and Plat t W D.Anastom osis
grouping among isolates of Thanatep horus cucumeris[ J] .Phy-
t opath ol , 1969 , 59:1270-1278.
[ 6]  周而勋 ,杨媚.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丝核菌的快速 、简便技术
[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 19(1):125-126.
[ 7]  陈延熙 ,张敦华 ,段霞渝 ,等.关于 Rh izoctonia so lani 菌丝融合
分类和有性世代的研究[ J] .植物病理学报 , 1985 , 15(8):139
-143.
[ 8]  邓振山 ,郭庆元 ,赵震宇.适合丝核菌营养亲和群划分的培养基
的筛选研究[ J]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 41(1):10-12.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 2010年《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生物防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500种科技类期刊之一。
刊登内容涉及农 、林 、牧 、水产 、卫生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有害生物 ,如昆虫 、病毒 、细菌 、真菌 、线虫 、杂草等的生物防治
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 、专题综述 、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 、研究简报 、国外生防等。
读者对象:农林牧 、贮粮 、卫生各领域的科研 、教学 、各级管理干部 、开发人员 , 大学生 、研究生 、中学生物教师 、基层技术骨
干等。
《中国生物防治》季刊 , 16开 , 96 页。国内邮发代号 2-507。每册定价 15.00 元 , 全年 60.00元 , 全国各地邮局均有订售。
地 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区 ,《中国生物防治》编辑部
邮 编:100081
电 话:010-82109774
传 真:010-82109774
E-mail:zg swfz@hotmail.com , 网 址:ww w.zg swfz.com.cn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