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灵香草的一种严重病害调查研究初报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 i h a : a3 ( 3 ) :2 5 1一 2 8 1、 2 10 。 1 98 3
灵香草的一种严重病害调查研究初报 *
何 有 乾
( 广西农学 院 )
A P REL IM I N A Y RI N V E STI A G TIO N O A F SEI O RU S
D I SAE SEO FL Y I SM A C HI A FO NE UM I G之A CE UM
I王 eY ou 一q i a n
( G
u a ng x i C o l l
eg eof A g ri u elt
u r e)
灵香草的斑枯病俗称 “ 点蜡烛 ” 病 , 历来是灵香草的毁灭性病害 。 此病分布于广西金秀
县各个灵香草产区 ; 融水 、 龙胜等灵香草产地亦有此病发生 。 一般 发病率 60 ~ 70 % , 严重的
往往达80 %~ 90 % , 甚至失收 。 如 1 9 8 。年 8 月 ,金秀县外贸局为扶植 生产队发展灵香草生产 ,
无偿拨给金秀二队种苗 3 0 斤 , 分给社员种植 。 灵香草生长到高约 2 3一27 厘米时 , 全部病死
腐烂 。 因此 , 要发展灵香草生产 , 必须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 。
一 、 症状和病原
灵香草受病嵘菌侵害后 , 从上而下叶片枯萎 , 茎秆溶烂 , 情形如点蜡烛 , 因此而得名。
为了查清病原 , 自1 9 8 1年 9 月至 1 9 8 2年 5 月 , 我们收集金秀县仁四冲 、鹤鸽冲 、 罗斑山 、
下里山 、 十八山 、 香炉山 、 九二冲 、 久圆山 、 罗梦山 、 水池冲等有代表性的灵香草种植区十个
沟谷及两个香草站的鲜标本 , 进行显微镜检查 , 先后观察 5 06 次 。 在 记 录 有 数的 7 4次检查
中 , 有 73 次观察到壳针抱菌 ( S e p t or ia S p . ) , 其中有 47 次未发现 其 他 病 原真菌的存在 ,
而壳针抱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 在 74 次中 , n 次发现有炭疽菌 ( V e 」: m i 。 u la r ia s p . ) , 16 次
发现叶斑病菌 ( P h川 l os it c at s p . ) , 它们的数量都不多 。 除冬冷季节外 , 在病株上还有无
吻针线虫 。 1 9 8 2年 2 ~ 4 月 , 我们还检查了灵香草斑枯病干标本 , 其结果如表 1 。
检查结果表明 : 在斑枯病株中 , S e tP 。 : ia s p , 占绝对优势 , 最值得研究 。
为了进一步证实其病原菌 , 曾在金秀和南宁进行分离和接种试验 。
分离培养用的马铃薯 、 蔗糖 、 琼脂培养基 , 用新鲜的和千的 ( 存放两个月左右 ) 病叶组
织接种 , 最好用 0 . 1%升汞水消毒 , 但时间不宜过长 , 以免杀死灵香草壳针抱菌 。 以冬 季低
温时培养为好 , 温度偏高易被细菌污染 。 先后分离培养 2 07 次 , 有 1药次获得壳针抱菌 , 结果
表明壳针抱菌为斑枯病的主要病原 。
简易挂种方法是 : 将供试无病灵香草植株剪成短的茎段 , 以茎上有 1 一 2 片叶为度 ; 以
. 本调查研究 得到 广西农学院陈育新副教授 的指导 , 帮助 。
3 卷
表 1 灵 香 草 斑 枯 病 干 标 本 镜 检 结 果
分 生 抱 子 器 ( 盘 )
S e p t r oia _…
n八心“,曰n山OUno`皿ō66tl1ó口ù勺匕J朽h1 98 2 ,
1 9 8 2
一」竺竺些少二 . …一一 -竺竺些些竺一 一一 ,… 10 … ;:
} 2 7
{
’ 3 5
1
2 7
}
” 5
l ” 6 { 13 5
检查方法 . 以 7 6 x 2 5 . 4 m m载玻片 , 剪取灵香草斑枯病病叶大小为 18 x 1 8 m m两片 , 里于一载玻片上 , 盖上盖
玻片 。 然后 以 I Oo X镜检 , 按 梅花形 5 点抽样计分生抱 子器 ( 或盘 ) 数 , 即每片标本观察 5 个视野 , 每一载玻
片共 10 个视野 , 共观察 5 片 , 统计分生抱子器 ( 或盘 ) 数 。
针刺伤叶片后放人塑料薄膜袋或垫有吸水纸的培养皿内 , 同时接上病菌菌丝或病叶组织 , 保
持 2 一 3 天即开始看到病状 , 用壳针抱菌菌丝与病叶组织接种均使茎段变灰黑色 、 腐烂 , 用
病叶组织接种的发病较快 。 对照茎段的健叶以针刺伤后 , 接以没有接种病菌 的 马 铃 薯 、 蔗
糖 、 琼脂培养基 , 其后可生根发芽 。 其结果如表 2 。
表 2 灵 香 草 壳 针 抱 菌 接 种 试 验 结 果
{
菌 丝 … 病 叶 组 织 !接 种 日 期 {二三瓦;叮 下乙三;下一 ,— }一 云石一厂 一 }一~ 二 一 }一认少 一 { 试 验 地 点一一— 一 {型州巴哩一兰卜翌生 ;一翌竺 {一三生 {一 :一 - - - - -一` 。8 “ ` 2 ’ 2` } 30 … 2` J ` 。 } 2 6 2 6 …’ 。。 1南了 ( `卜 2 3’ 兰,` 。 8 2 , ` ” { “ … 3 J `。” …一 } 一 { 一 …南宁 “ 6一 2 3 ’乞,… “ { ` 6 … 8 ” ) 一 } 一 …一 l 飞一卜 2 3 、,` 9 8 , ’ ` ’ 3。 … 6 4 “ ] 6。 { ” { 8 … 2。 ) 南 宁 ( ` c一 23 ’ C ,` 98 长, 5 , “ J 2 5 { 护 匕 。2 } ` 。 1 4 . ) . { 金犁 2供熹已 ._ -
炭疽病菌菌丝接种 8 次 , 发病 8 次 , 叶斑病菌菌丝接种 6 次 , 发病 5 次 。
上述结果表明 : 三种病菌均可致病 。
现将上述三种病原菌及其所引起的症状概述如下 :
1
. 壳针抱菌 ( S e p t or ia s p . ) 属于半知菌亚门 , 球壳抱科 , 壳抱属 。 分生抱子器球形或
偏球形 , 有乳头状突起的明显孔口 , 幼嫩时浅青灰色 , 成熟时褐色至黑褐色 。 直径 76 . 7内
孔口 2 7 . 9卜: , 分生抱 J立圆柱形 , 基部钝圆 , 向顶端渐细 , 直或微恋曲 , 0 一 3 个分隔 , 多为
1 ~ 3 分隔 , 无色或浅绿色 , 有油点 , 平均大小为 2 9 丫 3件 , 大小范围为 川一沮 X l . 8一 5卜。
( 如图 4 ) 在马铃薯 、 蔗糖 、 琼脂培乔荃上菌落灰黑色 、 平铺 、 呢绒状 , 背面棕黑色 , 菌丝
整齐 , 略粗 , 如鸡狼毛状 。 壳针抱菌所引起的病斑多在上 、 中部叶片4 上 , 呈 水 渍状或稍褪
绿 , 渐下陷 , 呈浅紫色 , 椭圆或不规则 , 后变灰黑 , 灰绿 , 叶变薄 , 半透明 , 上 生 小 灰黑
点 , 即为分生抱子器 , 散生 , 主要分布于叶面 , 病斑中心枯白 , 雨后易穿洞 , 多为 ` 2 ~ 10 毫
一3 期 何有乾 :灵香草的一种严重病害调查研究初报
米左右 。 有时叶上有几 个病斑 , 使叶片枯死更快 , 可蔓延至叶柄处 。 病叶组织落在健叶上 ,
再引起斑枯 , 直至植株仅留下茎秆 。
2
. 炭疽病菌 ( V er m ic ul a r ia s p . ) , 属半知菌亚门 , 黑盘袍目 , 丛刺胶盘抱属 。 其分
生抱子盘中有丛生黑褐色刚毛 , 基部粗 , 向顶渐细 , 有 5 一 8 分隔 , 平均长度 16 7件 , 分生抱
子呈新月形或长椭圆形 , 大小为2 1 又 3 . 5件 , 在马铃薯 、 蔗糖 、 琼脂培养基上正而菌落灰 白至
暗灰色 , 棉絮状 , 呈环层 , 背面暗绿至墨绿 , 底部整齐 , 新生顶女〔藻状 。 它引起的叶斑呈灰
黑色或暗揭色 , 黑粒点较粗 , 病斑不透明 。
3
. 叶斑病菌 ( P h y l l o s t i c t a s p . ) 属于半知菌亚门 , 球抱菌 目 , 日十点属 。 其分生抱子器
为淡黄色 , 呈球形 , 大小为 8 7件左右 , 孔口 较小 , 大小为 I F l 左右 , 埋生于叶组织内 , 分生抱
子器吸水 , 析 出大量透明无色椭圆形的分生袍子 , 其大小为 2 . 4一 5 . 3 又 1 . 1一 2 . 3件 , 此 菌引
起的病斑为淡褐色至灰褐色 , 外围呈褐色晕环 。
灵香草 “ 点蜡烛 ” 病是瑶胞对几种真菌性病害的统称 。 不同的病原真菌所引 致的症状不
同 。 t’, 汽蜡烛 ” 病最常见 , 大最的病原真菌是壳针抱菌 ( S e p t or ia s p . ) 。 因此 , 这种严重
的病害可以称为灵香草斑枯病 。
为了迅速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 在大瑶 山野外考察人力少 、 时间短的情况下 , 因陋就简 ,
初步确定病原后 , 即进行了防治试验 。
二 、 传播途径
在考察过程中 , 我们曾初步调查病害的传播途径 , 主要有下述三种 。
1
. 种苗带病是主要传播途径 。 如金秀镇多种纤营场在十七公里水池冲种植 灵香草 30 多
亩 , 1 9 8 1年有一半以上发病 , 严重发病的拔去三亩 。金秀镇干部灵香草试验地发病率达 1 0 % 。
全部腐烂 。 这两个单位的种苗都是从病区白沙一队买入的 。 金秀镇香草站从各队买人种苗种
于山坡下 , 经调查 , 从无病区引种的无病 , 从病区引种的 , 均先后不同程度地发病 。
2
. 人 、 畜传病 , 人 、 畜走过病地 , 或踩踏过病株 , 再进人未发病的灵香草地 , 可以引
起发病 。 有小路通过的灵香草地 , 路边灵香草往往成行发病 , 路边发病率较种植地内部高得
多 。
3
. 风雨传播 。 这是近距离传播 。 风口 附近的灵香草 ,发病率高。 灵香草多种于林下 , 常
有雨露水滴滴下 , 病菌分生抱子能随水滴飞溅扩散 。
此外 , 长脚蜘蛛和昆虫也可以近距离传播病害 。
三 、 影响病害发生蔓延的因素
从调查中了解到 , 灵香草从开始种植至收获 , 不分幼苗或成株 , 不分季节 , 均可受害发
病 , 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 在四月至五月 , 灵香草发病最为严重 。 病害传播也极为迅速 , 往往
在数天之内 , 即可摧毁整块灵香草地 。 因此 , 许多社员被迫提前收获出售 。 从金秀县 1 95 9~
1 9 8 0年气象资料来看 : 四月份平均气温 1 7 . 9℃ , 五月21 . 4℃ , 相对湿度均在 86 %左右 , 是多
雨季节 , 适于病害发生流行 。 六 、 七 、 八月份 , 雨量虽不少 , 但气温平均在 23 ℃ 以上 , 蒸发
快 , 持久潮湿的天气少 , 病情减轻。 十二月至翌年一二月 , 气温平均 8 一 10 ℃之间 , 湿度较
小 , 是一年中发病最少 、 流行传播缓慢的季节 。 上述资料说明 : 湿度和雨量对病害的发生蔓
广 西 植 物 3 卷
延起主要作用 , 湿度起促进作用 。
在调查 中也发现 : 不同的灵香草品种抗病 力也不同 , 竹叶 、 小叶品种较抗病 , 中叶品种
次之 , 大叶品种最易感染 。
林木过于荫蔽 , 通风透光差 , 湿度大 , 利于病害的发生 。 灵香草种植过密也易于引起病
害蔓延 。
四 、 防治措施
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 , 找到了灵香草斑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经过初步检验 , 认为切实
可行 。 其具体措施如下 :
1
. 实行检疫。 划分疫区 、非疫区 , 严禁把带病种苗运进非疫区 。 1 9 8 2年金秀县决定 , 由
金秀镇组织技术力量对种苗进行检验 、 调配 , 总数达五万余斤 , 保证了无病种苗的供应 。 农
民普遍反映良好 。
2
. 建立无病苗圃 , 繁植种苗 。 1 9 8 2年金秀镇已开始建立 。
3
. 选用抗病品种 。 小叶 、 竹叶品种较为抗病 , 在严重发病的生产队 , 应多种植 。 大叶品
种易感染 , 目前宜少种。
4
. 注意修剪过密林木枝条 , 增强通风透光 , 降低湿度 , 以达防病壮苗的 目的 。
5
. 加强种植地的清园卫生 。 进人种植地要避免带人病菌 , 拔除的病株 一 定要深埋或烧
毁 。
6
. 种苗进行消毒处理 。 以托布津 0 . 1写药液浸种苗 10 分钟 , 防病效果较好 。 这办法经济
有效 , 深受瑶胞的欢迎 。
我们曾用 0 . 1 %的托布津药液在四至五月间进行三次试验气 用重病苗 、 轻病苗和无病苗
植株在上述药液中浸 10 分钟 , 均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 结果如表 3 。
表 3 。 . 1 % 托布津消毒对灵香草种苗斑枯病防治效果
种苗情况 试 脸 处 理 处理 日期 { 检查 日期 }发病株数 { 发病率 {防治效果%
无 病苗 60 株
对 照无病苗 60 株
盆病苗 6 0株
, 病苗 60 株
轻病苗 6。株
对照轻病苗 60 株
脚苗 6 0株
病苗 6 0株
对服脚苗七。株
0
.
1%托布津处理 5 分钟
清水处理 6 分钟
0
.
1% 托布津处理 20 分钟
0
.
1%托布津处理 10 分钟
0
.
1% 托布津处理 10 分钟
清水处理 10 分钟
0
.
1%托布津处理 10 分钟
0
.
1%托布津处理 10 分钟
清水处理 10 分钟
1 9 8 2
,
1 9a 2
, 5 一 6
1 9 8 2

6
,
5
1 9 8 2
,
l口82 ,
1 9 8 2
,
1 98 2
,
19 8 2
,
1 98 2
,
19 8 2
,
4
,
4
-
4
,
4 ,
5 ,
6
,
6
,
一1 9 8 2 , 6 , 6
…’ 98 2 , ` , 6…` 9 8 2 , 5 , 6…-巡生卜旦
{ 1 98 2

7
。 9
1 1 98 2

7
。 9
0
{

{
’ 。 。
生一{一里二里 …一二- . -` 5
{
“ 5 … 了5’ 5
{
“ 5 }
_
7 5

{
_ “ { ’ “ ”
_竺 _ _ …_ ` O0 _ _ { __ 二 _ _
孟经汤叹通任J粗,曰
2
0白n`
1 0 0
1 0 0
注 。 住用农药为甲基托布津 7 0%可泥性粉荆
7
. 药剂防治 。 灵香草开始发病时 , 必须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 在 1 9 8 1一 1 9 8 2年 , 我们曾多
. 金秀俄 香草站金荣、 其树安 、 肉喜华同志参加农药防治试脸 , 特此致谢 。
( 下转 2 10 页 )
2 1 0 广 西 植 物 3卷
(上接 2 1 8 页 )
次进行药剂防治试验 。 从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来看 , 以托布津为最好 , 退 菌 特 、 波 尔多液
( 1 : 2 :1 0 0 )
, _ 万七哇 , 也有一定效果 。 1 9 8 2年 4 月底 , 金秀县曾发托布津给 1 9 7户社
员试用 , 无不反映效果良好 。 托布津的一些主要试验结果如表 4 。
表 4
药 剂 处 理
托布津对灵香草斑枯病的防治效果 .
试 验 地 点 喷 药 时 间 检 查 日 期 喷药前病株数
喷药后
病株数 防洽效果%
2165别24,上45弓乙 纂托布津 0 . 1%
甲基托布津 0 . 1 %
甲 _鳞托布津 0 . 1 %
甲基托布津 0 1 %
甲基托布津 0 1 %
甲基托布津 0 . 1%
甲基托布津 0 . 1 %
金秀镇 香草站
金秀镇 香草站
下 里 山
下 里 山
下 里 山
水 池 冲
水 池 冲
1 98 1
19 8 2
19 8 2
1 98 2
19 8 2
19 8 2
19 8 2
1 2 , 24 1 9 8 2
,
1 9 8 2 ,
1 9 8 2 ,
19 8 2 ,
1 9 8 2 ,
1 9 8 2 ,
19 8 2 ,
1 0 0
6 0
5 3
9 6
6 3
9 9
8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9 6
.
8
1 0 0
1 0 0
。9拓15455
苦 检查效果的方法是在喷药前 以梅花点取样检查病株数 , 在喷药后检查效果 时 , 仍在原来的点检查病株数 ,
算 出防治效果 。 由于植株发病后 , 如不防治 , 即全株死 亡 , 故不计病悄指数。
我们对灵香草斑枯病的调查及防治试验是初步的 , 此病的一些方面 ( 特别是病 咏菌的寄
主范围 ) , 还有待深人的试验研究 , 才能更好地防托:病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