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临夏州蚕豆茎叶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初探



全 文 :临夏州蚕豆茎叶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初探
王淑英 南志标 李海林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 究所 兰州 73 0 0 2) 0
蚕豆 ( Vic 伍 a fa b L .)是我省二阴地区的优势作
物 ,甘肃省春蚕豆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 50 % ,主要分
布在临夏及挑 、 眠 、 漳 、 渭地区 ,对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有着重要的作用 . 茎叶病害是蚕豆生产的主要限制
因素之一俞大级对我国南方的秋蚕豆病害进行过详尽研
究。 我省唐德志 、 孙顺娣及临夏州农科所都曾对茎叶
病害作过报道 . 但纵观文献 ,我国北方的春蚕豆茎叶
病害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 ,我省更缺乏详尽资料 ,给
病害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作者于 1 9 9 1 、 1 9 9 2 年在实验室及 田间条件下 ,
对蚕豆茎叶病害的种类 、 病原 、 发病规律及报失率进
行了初步研究 ,并探讨了防治措施 。
一 、方法和步骤
1
. 病害种类调查
在和政县买家集乡和康乐县景古乡的蚕豆集中
种植区 ,采集各种类型的茎叶病害标本 ,取有典型病
斑的材料进行真菌分离 .
2
. 影响发病 因素的调查
( l) 地 形对叶斑病的 影响 :在康乐县选择不同地
形的蚕豆地 12 块 , 其中台地 、 阴山地 、 阳山地和河滩
地各 3 块 。
( 2) 施碑对 叶斑病的 影响 : 以每亩在播种时沟施
磷肥 (含 P : O : 》 1 4 %的过磷酸钙 ) 1 7 . 5 、 2 5 、 5 0 、 7 5 、
一0 0 k g (分别折纯磷 2 . 4 5 、 3 . 5 、 7 、 1 0 . 5 、 2 4 k g /亩 )和
不施磷的对照共 6 个处理 , 5 个重复 ,共 30 个小区 ,
随机区组排列 , 小区面积 一0 . s m , ( 3 · s m X 3 n 、 ) 。
(3 )调查方法 : 于 7 月初和 8 月中旬分别按五点
取样法进行两次调查 , 每点随机取 5 株 , 按照 iL e w
和 G a u n t 的分级标准 , 分为 l % 、 5% 、 1 0% 、 2 0 % 、
30 %

50 肠六级 .
3
. 叶病对蚕 豆种子质量的影响
6 月下旬分别在 3 块不同类型的地中各挑选 20
株有典型叶病的植株和 20 株无病的健株挂牌标记 ,
收获后在室内测定种子电导率和发芽率 。 方法略 。
4
. 防治试验
( 1 )种子处理 :共 8 个处理 : ①以种子重量 。 . 9%
的杀毒矾拌种 ; ② 以种子重量 。 . 5%的 70 %甲基托
布津拌种 ; ③以 种子重量 。 . 01 %的 20 %粉锈宁拌
种 ; ④以种子重量 0 . 1%的 25 % 甲霜灵拌种 . ③以种
子重量 0 . 3%的 40 %福 美双拌 种 ; ⑥ 以种子 重量
。 . 1%的 4。 %福美双 、 0 . 1 67 %的 70 % 甲基托 布津 、
。 . 03 3%的 25 %甲霜灵混 合拌种 ; ⑦ 以种 子重 量
0
.
45 %的杀毒矾 、 。 . 15 %的 40 %福美双混合拌种 ;⑧
对照 . 重复 4 次 ,共 32 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
面积为 s m , . 所有处理均亩撒施土粪 2 7。。 k g 、沟施
甘肃农业科技 1 994 年 第 1期
过磷酸钙 2 5 k g ·
( 2) 叶 面喻洒试 验 : 选择不同地形的蚕豆地 3
块 ,于 7 月初分别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 、 20 环粉锈
宁 、 4 0%福美双 . 一个月后调查病情和防治效果 .
二 、 结果
1
. 茎叶病害种类
( 1) 褐纹病 ( A lt er n a ir a , p . ) :此病发病率远远高
于其它叶斑病 ,占大田叶斑病分离数的 41 % ,多在叶
尖 、 叶缘 处产生具同心轮纹的不定形的黑色斑 , 约
1
.
5~ 3
C m 大 ,常破裂穿孔 。 茎秆和豆英上也常形成
凹 陷的没有明显边缘的不定形褐色斑块 ,逐渐连成
一片 ,成为黑茎黑英 .
( 2 ) 抢 斑 病 ( eC or sj’ 口ar af ba 。 ) : 在 田 间 约 有
26
.
7%的叶斑病属于此种病害 . 此病发展较快 。 叶片
上产生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 6一 7m m 的深紫褐色
病斑 , 中央浅灰色 , 其外有稍隆起的明显的同心环
纹 ,上有散生的黑色小粒点 ,为病菌的分生抱子座 .
( 3 )赤 斑病 ( oB t yrt i : af ba 。 和 B o t咧 15 e in aer )
:
由葡萄抱菌和灰绿葡萄抱 菌侵染引起的两种赤斑
病 ,在叶斑病中约占 10 写 . 每年发生轻重有所不同 ,
1 9 9 1

2 9 9 3年赤斑病重于 1 9 9 2年 。 早春发生 , 叶片上
散生大量红褐色至铁锈色小圆斑 ,中心凹陷 ,大小约
2~ 4 m m
. 每片叶上通常散生许多病斑 ,阴雨天病叶
很快发软变黑脱落 。 茎秆病斑长条状或长椭圆形 , 凹
陷 ,同样有红褐色边缘 ,导致茎秆折断或全株枯死 .
(4 ) 茎 .汽霉斑 点 病 (尸ho m a he br a ur m ) : 此病可
侵染叶片和茎秆 ,分离率为 5 . 7 % 。 病斑开始为不 定
形的小斑 ,直径 1~ 3 m m ,迅速扩大 , 中央灰白色 ,周
围深褐色宽缘 ,宽缘之外是正在向外扩展 、无明显边
缘的水墨印圈 . 病斑中央有黑色小粒点 ,为病菌的分
生抱子器 . 茎秆上常产生初期为红褐色 、 后期为黑褐
色的不规则斑块 。
2
. 地形 、 磷肥对叶斑病的影响
( 1) 不 同地 形的影响 :调查结果见表 1 。
前后两次调查均是河滩地发病最重 ,台地或阳
山最轻 。 但生物统计表明 ,各地形间差异不显著 (P >
5 % )

( 2) 施碑对叶病 的影响 :调查结果 见表 2 。 7 月份
病情指数有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 但 8
表 l 不同地形蚕豆叶病调变结果
地形 病 叶率
( % )
7 月 8 月
平均严重度 病 情指数
060109河滩地 92
.
4
台 地 6 7 . 5
阳山地 8 4 . 8
阴山地 84 . 4
7 月 8 月
8
.
8 4 4
.
4
5
.
3 3 8
.
7
5
.
5 3 0
,
4
7
.
4 3 忍. 8
7 月 8 月
8
.
1 a 4 4
.
4
4
.
0 a 3 8
.
5
4
.
8 a 30
.
4
6
.
4 a 3 5

8
3 3
表 2 施砚对叶斑病的影响
处理
( k g /亩 )
病叶率 ( % )平均严重度 病情指数
7月 8 月 7月 8 月 7月 8 月
a
.
bb
L U
ō bl毖 0 nJ
0
.
0
1 7
.
5
2 5
.
0
50
.
0
7 5

0
10 0
.
0
5
.
7 3 1

2
8
.
7 30
.
0
8
.
2 2 8

3
8
.
7 3 7
.
3
10
.
8 3 5
.
3
1 1
.
4 6 3
.
0
4
.
6 a 3 1
.
6
.
9 ab 0 3
.
7
.
0 ab 2 7
8
.
1 ab 3 9
10
.
0 b 4 3
10
.
4 b 4 0
2 ab
0 ab
病发生最轻 .
3
. 叶病对蚕豆种子质 t的影响
试验表明 ,病株种子的电导率高于健株种子 ,说
明病种渗入水中的可溶性物质多 。 健株种子的发芽
势 、 发芽率及平均根长等项指标都高于病株种子 。
4
. 防治试验
( ” 不 同杀 菌荆井种对叶病的防治 效果 :试验结
果见表 4 . 8 月份的病情指数调查结果 ,采用 20 %粉
锈宁拌种 ,可以明显地降低叶病的平均病情指数 ,其
次为甲藉灵 + 甲基托布津 + 福美双 , 而其它处理则
无明显效果 。
00,工1几,三人0tl.D3弓`1DO月100口Oéù
月份的调查结果表明 , 以 25 k g /亩磷肥的处理叶斑
表 3 叶病对种子质 t 的影响
项 目 测定 拉数 (粒 )
不正常
幼苗数
死种拉 平均硬籽数 新鲜未发芽
数 (拉 ) (粒 ) 校数 (粒 )
电导率
(% )
发芽势
(% )
发芽率
( % )
平均根长
( c m )
6 1 1
.
7 14
.
6 8 8 5 2
.
8
2 10
.
6 17
.
8 9 4 6 0
.
7
月`度.0n舀d株病健
表 4 条菌荆拌种对叶病的影响
病 叶率 (% ) 平均严重度 病情指数
处 理 7 月 s 月 7 月 s 月 7 月 8 月
26
.
7 b
18

7 a
3 0
.
3 b e
3 4

S C
2 8
.
6 b e
3 0
.
8 b e
15
.
6 a
2 7
.
Z b
aLUa琦43251039QUOOù.心J性内了dó, .二2 7 . 6 0
1 9
.
0 0
3 0
.
3 0
3 4
.
8 0
2 9

2 0
3 0
.
8 0
1 6
.
0 0
2 7
.
2 0
比b八U0UOC,工n舀心óOJ乙6滋性仁口01.…O甘,1nJ8`00,4弓``.二,二门了njt月。0O门b八吕0UO0OJQù,土丈Oé10,立月r八J0I内了4`b.…1nJ0,ōb内,.几80口月了口了O八ùr甲基托布津甲箱灵 + 甲基托布津 + 福美双双矾美毒福杀
杀毒矶 十福美双
灵宁照霜锈甲对粉
表 5 大田叶病防治试验调查表
病情 指数地 形 农 药
病情指数
增长率 (% )
防区 对照区 防区 对 照区
防治
效果
(% )
河滩地 2 0 . 0
河滩地
甲基托布津
20 0 倍
粉锈宁
1 0 0 0 倍
福美双
8 0 0 倍
福美双
8 0 0 倍
4 4
.
7 5 4
3 5
.
9 5 4
阳 山
阴 山
2 5

7
2 9

0
4 4 5 5 6 1
3 3 7 5 6 1
4 7 1 5 7 7
4 5 8 4 9 0
4 0
.
0
1 8
.
2
6
.
5
要病害待查 . 其中我省以褐纹病 ( A l le r7 ` ir a sP · )和
轮斑病 ( C er c o sP or a fa 加e) 发生最为严重 , 占大 田叶
斑病分离率的 67 . 7% . 以上病害不但造成叶斑 ,还造
成茎斑 、 英斑 ,严重影响蚕豆的生长及产量 .
2
. 外界环境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
素 . 不同地形发病程度不同 ,说明湿度 (包括空气湿
度和土壤湿度 )对叶病有重要的影响 。 1 9 9 1年的试验
证明 ,土壤施磷使植株根深叶茂 ,可增加种子产量 .
1 9 9 2 年随着每亩施磷量的增加叶病有加重趋势 ,原
因是本地 6 月份出现了一次特大冰雹 ,生长高大的
植株受害较重 ,茎叶上造成的伤口较多 ,因此叶斑病
发生较重 .
3
. 用粉锈宁拌种和 叶面喷洒 ,防效均高于其它
杀菌剂 . 然而 , 因此次喷洒延误了防治时机 ,防效受
到影响 ,若能适期防治 ,则防效更佳 . 该杀菌剂残效
期长 , 施用一次即可见效 . 因此 , 在蚕豆大 田生产中
用以防治叶病较为理想 。
参考文献
1
. 俞大坡 . 蚕豆病害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7 9
2
. 甘肃农业作物病虫害 . 兰州 : 甘肃人 民出版社 , 1 9 8 4
3
. 甘肃省农业厅粮 食处 , 临夏州农科所合编 . 春蚕 豆
(内部发行 ) . 1 9 8 6
4
.
L i
e w R
.
5
.
5 a n

1 G a u n t R
.
E
.
F A B I S
.
1 9 9 2
,
( 4 )
: 4 1
~ 4 3
:
0
空0nj
(2 )大 田 叶 面喷药防 治叶病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
5
. 从表中结果看 , 粉锈宁的防效为 40 % ,其它处理防
效较低 .
三 、 讨论
1
. 蚕豆叶斑病种类调查结果证明 , 由交链抱菌
( A lt e二 “ ir a sP · )侵染引起的蚕豆褐纹病和由首楷茎
点霉 ( p ho m a he ;lr ar “ m )侵染引起的茎点霉黑茎病分
别属省内 、 国内新记录病害 . 由镰刀菌 ( F u : “ r i : `m
sP
·
)和壳二抱菌 (A sc oc 勺招 人功口 e) 侵染引起的茎叶
病害分离率分别为 n . 7佑和 5 . 。铸 . 其次为普通赤
斑病 ( B o ` r ) 2 15 fa b ae )和灰绿葡萄抱赤斑病 ( B o t勺 t is
` 动 e r’f a ) ,分离率分别为 4 . 3佑和 5 . 7铸 。 还有两种次
甘肃农业科技 1 9 9 4 年 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