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黔产石杉科·石松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



全 文 :黔产石杉科·石松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
罗迎春 1 ,赵能武2 ,赵俊华 2 ,潘炉台 2 * (1.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 ]对黔产石杉 、石松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 [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
[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石杉、石松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结论]贵州石杉、石松科植物共 18种 ,可作药用植物 14种 ,除少数
种外 ,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关键词 石杉;石松;药用植物;种类;分布
中图分类号 S75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29-12729-01
基金项目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 罗迎春(1968-),女 ,布依族 ,贵州兴义人 , 副教授 , 从事分
析化学的教学和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 ,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7-16
  全球石杉科植物约有 300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
带;石松科植物约有 70种 ,全球广布。在我国 ,石杉科约 50
种 ,主要分布于西南及华南地区 ,东北 、西北和华东也有分
布;石松科约有 15种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1] 。根据 “贵州蕨
类植物志 ”及有关植物分类研究资料的记载 ,贵州有石杉科
植物 12种 1变种 ,石松科植物 5种;经查阅相关医药文献结
合笔者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石杉科植物入药的有 9种;石
松科植物 5种均能入药 [ 2-6] 。在石杉科药用植物中 ,新记录
有 2种(雷山石杉 、长柄石杉);扁枝石松 、藤石松 、笔直石松
为《贵州省中药材 、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收载 [ 7] ;石松科药用
植物中 ,石松还为布依族 、仡佬族 、毛南族 、苗族 、水族常用
药 [ 8-14] 。
1 石杉科药用植物
1.1 皱叶石杉 又叫虱子草 、矮杉树 ,系石杉科植物皱叶石
杉 [ Huperziacrispata(ChingexH.S.Kung)Ching]的全草。生
于海拔 1 780 ~ 1 820 m的阔叶林或箭竹林下深厚而疏松的
土壤中。主要分布于江口 、雷山等地。具有化瘀止血 、固肾
涩精 、益气作用。主治跌打损伤 、痨伤吐血 、气血积滞 、痔血 、
带下。含生物碱 、黄酮类 、杜鹃素等化学成分。
1.2 峨眉石杉 又名铁扫把 、鸡爪莲 ,系石杉科植物峨眉石
杉 [ Huperziaemeiensis(ChingetH.S.Kung)ChingetH.S.
Kung]的全草。生于海拔 1 300 m的山顶银杉林下 ,少见 。
分布于道真。具有消肿止痛 、止血作用。主治跌打损伤 、刀
伤出血 、肝炎及痔疮 。
1.3 昆明石杉 系石杉科植物昆明石杉(Huperziakunmin-
gensisChing)的全草 。生于海拔 1 800 m的杜鹃花下苔藓丛
中 。分布于盘县 、雷山 、习水。具有化瘀止血 、清热解毒作
用 。主治跌打损伤 、无名肿毒 、烫火伤。含石杉碱甲等。
1.4 雷山石杉 系石杉科植物雷山石杉 (Huperzialeis-
hangensisX.Y.Wang)的全草。生于海拔 2 100 m的山顶杜
鹃花下苔藓丛中。仅见于雷山县之雷公山。具有祛风通络 、
消肿止痛作用 。主治喘咳 、关节肿痛 、跌打损伤 、热淋。含石
杉碱甲等。
1.5 蛇足石杉 又叫蛇交子 、生扯拢 、千层塔 ,系石杉科植
物蛇足石杉 [ Huperziaserata(Thunb.)Trev.]的全草。生于
海拔 300~ 1 900 m的山坡 、河谷 、溪边 、路边的林下 、林缘或
灌丛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性平 ,味苦 、辛 、微甘 ,小毒。
具有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除湿 、清热解毒 、排脓生肌 、灭虱作
用。主治喘咳 、毒蛇咬伤 、瘀血肿痛 、坐骨神经痛 、跌打损伤 、
无名肿毒 、烫火伤 。含生物碱 、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抑
制中枢神经系统 、抗胆碱酯酶等药理作用。
1.6 长柄石杉 系石杉科植物长柄石杉 [ Huperziaserata
(Thunb.)Trev.formalongipetiolata(Spring)Ching]的全草。为
蛇足石杉的混用品种。生于海拔 450 ~ 1 700 m的山坡 、河
谷 、溪边 ,路边的林下 、林缘或灌丛下。贵州分布较广。性
平 ,味苦 、辛 、微甘 ,小毒 。具有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除湿 、清
热解毒 、排脓生肌 、灭虱作用。主治喘咳 、毒蛇咬伤 、瘀血肿
痛 、坐骨神经痛 、跌打损伤 、无名肿毒 、烫火伤 。
1.7 四川石杉 系石杉科植物四川石杉 [ Huperziasutchue-
niana(Herter)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 1 100 ~ 1 600m的山
坡林下 、灌丛下 ,土生 。分布于道真 、桐梓 、松桃 、丹寨。具有
活血通络 、利湿消肿作用。主治跌打损伤 、水肿。含石杉碱
甲等。
1.8 福氏马尾杉 俗名为麂子草 、虱子草 ,系石杉科植物福
氏马尾杉 [ Phlegmariurusfordi(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
拔 1 240 m以下的长绿阔叶林下 ,附生于树干基部或岩石上。
分布于赤水 、赫章 、从江 、榕江 、三都 、雷山 、剑河 。性凉 ,味
苦。具有祛风通络 、消肿止痛 、清热解毒 、排脓生肌 、灭虱作
用。主治喘咳 、关节肿痛 、四肢麻木 、跌打损伤 、热淋 、毒蛇咬
伤 、烫火伤。含三萜类 、生物碱等化学成分 。
1.9 有柄马尾杉 又名八股绳 ,系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杉
[ Phlegmariurushamiltoni(Spreng.)Löveetlövevar.petiolatus
(Clarkd)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 500 ~ 920 m的溪谷林下
或岩石上。主要分布在赤水 、习水等地 。具有活血通络 、利
湿消肿作用。主治跌打损伤 、腰痛 、水肿。
2 石松科药用植物
2.1 扁枝石松 又名地刷子石松 、地梭罗 、舒筋草 、伸筋草 、
扁心草 ,系石松科植物扁枝石松 [ Diphasiastrumcomplanatum
(L.)Holub]的全草或孢子。生于海拔 750 ~ 2 200 m的山坡
草地 、疏林下。分布于道真 、黎平 、安龙 、盘县 、水城等。性
温 ,味辛 、苦。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清热解毒 、活血调
经 、消炎作用 。主治风湿痹痛 、痨伤疼痛 、风寒咳嗽 、跌打损
伤 、月经不调 、烧烫伤 。含生物碱 、萜类 、甾醇类等化学成分。
2.2 藤石松 又名木麻黄 、吊壁伸筋草 ,系石松科植物藤石
松 [ 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的全草 。生于
(下转第 12752页)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 36(29):12729, 12752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9.086
所采收的各不同部位藤茶为原料 ,对各样品中的多糖含量进
行检测 ,其结果如表 2所示。由表 2可知 ,不同部位的藤茶
中多糖含量相差较大 ,其中 15 d左右的展叶多糖含量最高 ,
茎尖(龙须)多糖含量最低。不同部位藤茶样品中多糖含量
依次为 15 d左右的展叶 >15d左右的嫩茎 >25d左右的展
叶 >35 d左右的展叶 >茎尖(龙须)。
表 2 不同采收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
  Table2 ContentofpolysaccharideinvariouspartsofA.grossed-
entataCVlufeng %
采摘部位
Samplingsite
多糖含量
Polysaccharidecontent
茎尖(龙须)Stemtip 1.51
15d左右的展叶 Leafexpansionatabout15d 3.04
15d左右的嫩茎 Yongstematabout15d 2.87
25d左右的展叶 Leafexpansionatabout25d 2.55
35d左右的展叶 Leafexpansionatabout35d 1.62
2.3 加标回收试验 按测定方法 ,对 6份藤茶样品溶液分
别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测定吸光度 ,计算多糖
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 100.08%,相对标
准偏差较小 ,为 0.54%,说明该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藤茶中多糖含量有明显
差别 ,不同采摘时间以 5、8、9及 10月多糖含量较高 ,不同采
摘部位以 15d左右的展叶 、15 d左右的嫩茎及 25 d左右的
展叶中多糖含量较高。
(1)根据恩施地区的气候特点 ,结合不同采摘时间藤茶
中多糖的含量来看 ,该地区藤茶全年可采摘 3次。第 1次采
摘时间应在 5月中旬或下旬 ,此时藤茶各个部位中多糖含量
都较高且产量高 ,若在 4月采摘 ,藤茶中多糖含量低且产量
低 ,若在 6月采摘 ,虽然产量较高但老叶较多 ,老叶中多糖含
量偏低 ,品质较差 ,且在 6月采摘对后 2次的采摘不利。第 2
次采摘时间应在 7月上旬或中旬 ,与第 1次采摘的时间间隔
大约为 50d左右 ,因为这段时间气温适宜 ,藤茶生长较快 ,这
样既可保证较高的产量 ,又可采摘到较多的新叶 ,保证其质
量。第 3次采摘时间应在 9月上旬或中旬 ,若采摘时间太
晚 ,藤茶中多糖含量偏低 ,对其品质影响较大。
(2)根据藤茶的生长特性 ,结合不同采摘部位藤茶中多
糖含量来看 ,进行采摘时 ,既不要采摘太早又不能采摘过晚。
采摘太早 ,一是产量低 ,二是幼叶中多糖含量少;采摘时间太
晚 ,虽然产量较高 ,但老叶太多 ,多糖含量低。建议在大部分
叶片生长 15 ~ 25 d时进行采摘。
参考文献
[ 1] 罗祖友,陈根洪 ,陈业,等.藤茶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J].食品科学, 2006, 26(12):1449-1452.[ 2] 李玉山 ,李田,戴清堂,等.藤茶茶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
响[ J] .营养学报 , 2006, 28(4):356-357, 360.
[ 3] 罗祖友 ,严奉伟 ,薛照辉,等.藤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J].食品科
学, 2004, 25(11):291-295.
[ 4] 刘翠娥 ,王海玉 ,王亚东,等.藤茶辅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 J].食品科
学, 2005, 26(11):237-241.
[ 5] 陈玉琼 ,向班贵 ,倪德江,等.恩施富硒藤茶降血脂作用研究 [ J] .营养
学报, 2006, 28(5):448-449.
[ 6] 郑小江, 刘美安,刘金龙 ,等.优质高产藤茶新品种———绿凤的选育
[ J].作物杂志, 2005(4):62-65.[ 7] 郑小江 ,向东山 ,刘金龙 ,等.绿凤藤茶成分分析[ J].食品科学, 2007, 28
(9):453-455.
[ 8] 邓素兰 ,余继宏 ,管林.杜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J] .生物质化
学工程 , 2007, 41(3):37-38.
(上接第 12729页)
海拔 1 300 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山地 ,仅见于酸性山地之林
缘或灌丛。分布于安龙 、荔波 、黎平 、赤水 、松桃等。性温 ,味
辛 。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消肿镇痛作用。主治风湿痹
痛 、痨伤疼痛 、风寒咳嗽 、跌打损伤 、腰腿痛 、烧烫伤 、疮疡肿
毒 。含萜类等化学成分。
2.3 石松 又名伸筋草 ,系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ja-
ponicumThunb.)的全草 。生于海拔 2 500 m以下的酸性山
地 。分布于赤水 、安龙 、盘县 、水城 、道真等。性温 ,味苦 、辛 。
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止咳 、解毒 、消肿 、调经作用。主治
风寒湿痹 、关节酸痛 、四肢麻木 、跌打损伤 、月经不调 、外伤出
血 、水肿 、黄疸 、咳嗽 、疮疡 、疱疹 、烫伤 。含生物碱 、萜类化合
物 、植物甾醇类等化学成分。
2.4 笔直石松 又名玉柏石松 、细齿石松 、伸筋草 ,系石松
科植物笔直石松 [ LycopodiumobscurumL.f.strictum(milde)
NakaiexHara]的全草。生于海拔 1 300 ~ 2 300 m的酸性山
地的河谷 、山坡灌丛下 、林下。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温 ,味
苦 、微辛。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活血化瘀作用 。主治风
湿痹痛 、腰腿痛 、肢体麻木 、跌打扭伤 、水肿 、小儿麻痹症后遗
症 。含生物碱 、萜类 、甾类 、醌类 、苷类等化学成分。
2.5 灯笼草 俗名伸筋草 、铺地石松 ,系石松科植物灯笼草
[ Palhinhaeacernua(L.)FrancoetVasc.]的全草。生于海拔
1 300 m以下酸性山地的山谷溪边 、山坡湿地。性温 ,味苦 、
辛。具有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除湿消肿 、止咳 、解毒 、收敛止
血作用 。主治风寒湿痹 、关节酸痛 、四肢麻木 、跌打损伤 、小
儿麻痹症后遗症 、小儿疳积 、吐血 、血崩 、瘰疬 、痈肿疮毒 、水
肿。含生物碱 、萜类 、植物甾醇类等化学成分。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4.
[ 2] 王培善 ,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 [ 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3] 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 何顺志.贵阳市中草药资源[ 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2005.
[ 5] 何顺志.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 [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
[ 6] 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中草药名录 [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 7] 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M].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 2003.
[ 8] 潘炉台.布依族医药 [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2003.
[ 9] 赵俊华.仡佬族医药 [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2003.
[ 10] 孙济平.毛南族医药[ 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2006.
[ 11] 邱德文.中华本草·苗药卷 [ 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6.[ 12] 陈德缓.苗族医药学[ 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1992.
[ 13] 汪毅.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2002.
[ 14] 王厚安.水族医药 [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7.
12752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