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干旱胁迫对4种常见榆科树种形态学特征及生理习性的影响



全 文 :·生态环境·
收稿日期:2015 - 07 - 13
干旱胁迫对 4 种常见榆科树种形态学特征
及生理习性的影响
房美娜1,李 勇2,王 强2
(1.青海省环境分析测试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7;
2.重庆市南川区林科中心,重庆 南川 4084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榆林地区常见的 4 种 2a生榆科苗木在不同的缺水胁迫条件下的苗高、地径、叶水势变
化、相对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叶片保水力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 7 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地榆适应干旱
胁迫的能力较强,抗旱能力显著,旱榆和春榆其次,白榆抗性最差,这一结论为榆林地区的风沙草滩区沙地治
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形态学特征;生理习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2454(2015)03 - 125 - 06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生态条件
密切相关,进行植物光合特性与水分代谢特性研
究是揭示不同植物对环境生态适应性机制的有效
途径。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理生态测试技术的发
展,便携式测定仪器可以实现在野外自然状态下
测定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
构的运转状况[1]。目前,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
荧光测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合作用机理、植物
抗逆生理、作物增产潜力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并取
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西北部地区降水量少,土壤干旱瘠薄,水
分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限制因子。榆科
植物是重要的绿化和园林美化树种,在速生用材
林、经济林、城乡风景林的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沙地榆、旱榆、白榆、春榆等榆科植物在我
国西部地区的城乡绿化中栽培也越来越广泛。目
前,对这几科植物的叶形和种子特性等分类特征
研究较多,但对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生理生态特
性的适应性差异尚缺乏研究。本文以 4 种榆科植
物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
荧光参数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植物光合生理特性
及水分代谢特性的差异性,旨在为这些树种在西
部地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根据,并对西部地区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神木县大堡当镇沙地苗圃园内
(38°3836″N,109°5816″E)。海拔高度 986m,年
平均气温 8. 9℃,年极端最高气温 39℃,年极端最
低气温 - 28℃,年均≥10℃积温 3 450℃,年日照
2875h;年平均降水量 360mm,其中 65%的降雨量
集中在 7 ~ 8 月份;年均蒸发量为 1 380mm,是降
雨量的 4 倍;年均大风日数 14d,年平均无霜期
175d,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试验区土壤为
沙壤土。
1. 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榆林地区常见的造林绿化树种沙
地榆 (U. pumila var. sabulosa)、旱 榆 (U.
glaucescens Franch)、白榆(U. pumila L)、春榆(U.
propinqua Koidz)2 年生苗木,均取自榆林沙地苗
521
干旱胁迫对 4 种常见榆科树种形态学特征及生理习性的影响 房美娜 李 勇 王 强
圃基地。将苗木移植在口径 40cm,高 60cm 的塑
料桶内,桶内用毛乌素沙地阿罗太沙区沙壤土装
满(土壤性质见表 1)。将桶底均匀剔出 10 个直
径为 1cm 的圆孔,然后铺上 3 层细纱布,以方便
桶内外气体交换,防止桶底水分过多。将生长健
康长势相近的 2 年生 4 种待测苗木,每种各取 18
株栽植于桶内,每桶 1 株,置于苗圃防雨棚内进行
培育,经正常水分培育后,选择个体生物量基本一
致的苗木进行控水处理。
表 1 桶内土壤性质
土壤类型 粒径 mm 土壤容重 g /cm3 风干含水量(%) 最大持水量(%) 最大吸湿系数(%)
沙壤土 0. 05 - 0. 1 1. 44 2. 11 18. 5 2. 34
1. 3 控水试验设计
将试验材料按树种分为 4 组,组内又分 6 个
亚组,每 3 株一个亚组,每一个亚组为一个控水级
别,共计 6 个控水级别,根据土壤含水量,来确定
不同的胁迫程度,分别为处理一(对照组)全灌
水,每次灌水 3 000ml,使土壤含水量达到土壤田
间持水量的 90% ± 1. 5%;处理二每次灌水
2 600ml,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75% ±
1. 5%;处理三每次灌水 2 000ml,使土壤含水量达
到田间持水量的 60% ± 1. 5%;处理四每次灌水
1 500ml,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45% ±
1. 5%;处理五每次灌水 1 000ml,使土壤含水量达
到田间持水量的 30% ± 1. 5%;处理六为持续干
旱,不灌水。
为保障数据真实,在试验所需的土壤胁迫范
围内,连续测定 6 次,合计测定 12d,在测试开始
前 3d,对所有供试幼苗连续每天灌水,使桶内土
壤含水量保持在较高的范围内。开始测定后,每
3d灌水 1 次,灌水时间为测定前两天傍晚,每次
灌水前用 TDR(美国,Spectrum 技术公司)测定桶
内土壤水分含量,以保证桶内土壤水分达到试验
要求。经过干旱胁迫处理后,各处理土壤水分相
对含量(TDR 测定值)和土壤水分绝对含量方差
分析见表 2。
表 2 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
处理方式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四 处理五 处理六
土壤水分含量(TDR值:%) 28. 73A 22. 24B 17. 14C 12. 56D 7. 86E 4. 54F
土壤水分含量(绝对含量:%) 16. 78A 13. 56B 10. 38C 8. 15D 5. 65E 4. 06F
持水量(%) 90% 75% 60% 45% 30%
胁迫程度 无胁迫 轻微胁迫 轻度胁迫 中度胁迫 严重胁迫 极端严重胁迫
* 同一列数值后的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各处理有显著差异(p > 0. 01)
1. 4 测定指标
1. 4. 1 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利用卷尺、千分尺分别测定处理结束后 4 种
榆科树种的苗高、地径等形态学指标。
1. 4. 2 叶片水分生理习性
经过 25d 的培养试验后,选择无风日(7 月
15 日)对经过不同控水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利用
WP4 土壤 -植物水势仪在早晨 6:00 ~ 8:00 进
行测定,测定前仪器预热 30min。用 6440FS
TDR - 100 soil moisture probe(美国,Spectrum 技
术公司)测定桶内土壤湿度,每次重复 3 次,最
后取平均值,得出不同控水条件下各桶土壤相
对湿度(SWC)。测定指标包括 4 种苗木在长势
良好的时间下叶水势、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然
饱和亏以及叶片保水力。
1. 4. 3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测定
利用 CM1000 chlorophy Ⅱ meter (美 国,
Spectrum技术公司)测定挂牌标记叶片的叶绿素
相对含量,每次 3 个重复,最后取平均值。
1. 5 测定方法及有关公式
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和保水力取鲜
叶 1. 0g 左右,称重后用蒸馏水浸泡 24h,再称饱
和鲜重,最后在 105℃烘干 8h,称重。
自然饱和亏(%)=(Wt -Wf)/(Wt - Wd)×
100
相对含水量(%)= 1 -自然饱和亏(%)
621
青海环境 第 25 卷第 3 期(总第 97 期) 2015 年 9 月
Wf:组织自然鲜重(g)
Wd:组织干重(g)
Wt:饱和鲜重(g)
叶片保水力:随机取 4 种供试树种的叶片 8
片左右,三个重复,在室内自然干燥,用万分之一
的天平每隔 3h称重 1 次,直到基本恒重。记录其
失水的时间和平均失水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干旱胁迫对 4 种榆科苗木苗高和地径的影

从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对苗木的
苗高和地径都有影响,轻微胁迫下,变化不大与
处理一,但轻度胁迫下 4 种苗木的苗高和地径
与处理一出现变化,除春榆外,其它 3 种树种在
轻度胁迫下苗木苗高都有轻微增加,4 种苗木处
理二的地径比处理一的地径均有增大;在中度
胁迫下,白榆的苗高和地径增加量比处理一均
有较大的下降,旱榆和沙地榆的苗高和地径比
处理一下降幅度较小;在严重的干旱胁迫条件
下,4 种榆科苗木其苗高和地径均下降较大,其
中苗高平均下降幅度达 43. 2%,地径平均下降幅
度为 31. 5%,4 种苗木比较而言,白榆的苗高和地
径下降幅度均最大,分别比处理一下降了 54. 2%
和 38. 4%,沙地榆苗高和地径下降幅度均较小,
比处理一分别下降了 30. 7%和 24. 2%;在极端严
重的干旱胁迫下,白榆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分别
是处理一的29. 2%和 45. 4%,而沙地榆苗高和地
径的增量分别为处理一的 48. 0%和 34. 4%,旱榆
和春榆增长量介于沙地榆和白榆之间。由此可
见,干旱胁迫对 4 种榆科树种的苗高和地径有不
同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4 种树种苗高
和地径增加量均呈下降趋势[2],且对苗木的影响
程度要大于对其地径的影响,而且对 4 种树种的
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对白榆影响最大,对沙
地榆影响较小。
2. 2 干旱胁迫对 4 种榆科苗木叶片水分生理习
性的影响
2. 2. 1 无胁迫条件下(处理一)4 种榆科苗木的
水势日变化
由图 3 可知,在处理一条件下,4 种树种的水
势日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均为单峰曲线[3],在
7:00 左右水势最高,4 种树种水势差异不大,白榆
最低。在 13:00 时左右 4 种苗木的水势降为最
低,以后逐渐升高。白榆和春榆的水势变幅较大,
说明白榆和春榆对于大气条件反应最为敏感。旱
榆和沙地榆之间差别不大。白榆的日水势变化幅
度最大,达 0. 65MPa,沙地榆的日水势变化幅度最
小,仅为 0. 40MPa。
图 1 4 种榆科苗木苗高
图 2 4 种榆科苗木地径
2. 2. 2 干旱胁迫对 4 种苗木叶片水势的影响
图 4 表明在胁迫试验结束后,在上午 8:30 -
9:30 测定的 4 种苗木在 6 种不同处理下的叶水
势,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 4 种苗木叶
片水势变化趋势相同,极端严重的干旱胁迫下其
叶片水势比处理一的水势递减的幅度由大到小依
次为白榆 >春榆 >旱榆 >沙地榆;其中白榆降幅
达 1. 44MPa,而沙地榆仅降低 0. 84MPa。初步说
明白榆对外界干旱胁迫较敏感,最先受到干旱胁
迫的伤害,而沙地榆具有很强的忍耐脱水的性能,
对干旱胁迫反应迟缓,叶片遭受干旱伤害的程度
较轻[4]。
2. 2. 3 4 种榆科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自然饱
和亏
植物的水分饱和亏有两种意义:一是植物水
分亏缺的能力,二是植物从干旱缺水的土壤里吸
721
干旱胁迫对 4 种常见榆科树种形态学特征及生理习性的影响 房美娜 李 勇 王 强
收水分的能力[5]。一般认为,植物抗旱性强,水
分亏缺就大,而且其值受环境影响小,较稳定,因
此水分亏缺常作为抗旱性指标之一,用于鉴定植
物抗旱性的大小。从图 5 和图 6 中可以看出,沙
地榆和旱榆前四个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和饱
和亏变化幅度不大,直到处理六时叶片相对含水
量才急剧下降,分别比处理一下降了 22. 2%和
41. 3%;春榆和白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趋势
相似,在处理三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就急剧下降,分
别比处理一下降了 12. 4%和 19. 0%。比较得出
在干旱胁迫下沙地榆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最大,饱
和亏最小,说明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最强,
旱榆次之,白榆最小。
图 3 4 种榆科苗木在正常浇水下叶水势日变化
图 4 4 种榆科苗木在干旱处理后叶水势变化
2. 2. 4 4 种榆科苗木叶片保水力
保水力是表示植物组织抗脱水的能力,单位
时间内失水量越多,失水恒重时间越短,失水速率
越快,则保水能力越差,反之则越强[6]。
由表 3 可以看出四种苗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
的加剧,其叶片失水时间总体上越来越短,累计失
水率也越来越小[7]。由此证明,干旱胁迫对 4 种
榆科苗木叶片保水能力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
的是白榆,处理六的叶片失水时间只有 24h,比处
理一下降了 61. 9%,沙地榆处理六的叶片失水时
间比处理一降低了 45. 6%,降低幅度最小;四种
苗木叶片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其平均失水率变化
规律不明显,一般变化为处理一比处理二平均失
水率快,处理三、处理四、处理五平均失水率依次
增大,其中旱榆在处理五时平均失水率最大,每小
时平均失水率达1. 203%,沙地榆最小为1. 116%;
在处理六时平均失水率又大幅度减小,可能是叶
片长时间受到干旱后,其抗旱性有所增强的缘故。
图 5 4 种榆科苗木叶片相对含水率
图 6 4 种榆科苗木叶片相对饱和亏
2. 3 干旱胁迫对 4 种榆科苗木叶绿素相对含量
的影响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指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并直接影响光合
产量[8],由表 4 可知,在不同胁迫处理下,4 种苗
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也不相同,其中白榆
和春榆的 chl值变化相同,其处理二的 chl值和处
理一的 chl值相比较都略有增大,但是二者差异
不显著,随干旱胁迫的加剧,chl值都迅速降低,各
处理间,以及和处理一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旱榆
在处理二的 chl 值比处理一的值略有增大,但差
异不显著,在处理三的 chl 值达最大值,随干旱胁
迫的加剧,处理四和处理五,以及和处理一比较均
有显著差异。沙地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在处理
四时最大,和处理一、处理二差异显著,和处理三
差异不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其 chl 值迅速
821
青海环境 第 25 卷第 3 期(总第 97 期) 2015 年 9 月
减少,处理四、处理五、处理六,以及前三个处理之
间的 chl值均有较大差异。4 种苗木相比较,变幅
最大的是白榆在严重干旱胁迫和极端严重干旱胁
迫下其 chl 值分别是处理一的 86. 1%和83. 1%,
而沙地榆降幅较小在极端严重的干旱胁迫下其
chl值是处理一的 93. 1%,说明沙地榆即使在极
端严重的干旱胁迫下仍然有较强的能力避免光合
机构受损[9]。
表 3 4 种榆科苗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保水指标差异
处理方式 失水时间(h) 累积失水率(%) 平均失水率(h)
沙地榆 T - 1 68 63. 12% 0. 9282%
T - 2 69 61. 44% 0. 8904%
T - 3 62 61. 32% 0. 9890%
T - 4 54 57. 13% 1. 0580%
T - 5 45 50. 22% 1. 1160%
T - 6 37 32. 83% 0. 8873%
旱榆 T - 1 71 61. 88% 0. 8715%
T - 2 68 60. 34% 0. 8874%
T - 3 60 58. 36% 0. 9727%
T - 4 51 54. 27% 1. 0641%
T - 5 40 48. 12% 1. 2030%
T - 6 31 28. 53% 0. 9203%
白榆 T - 1 63 63. 82% 1. 0130%
T - 2 61 60. 28% 0. 9882%
T - 3 51 57. 61% 1. 1296%
T - 4 45 50. 27% 1. 1171%
T - 5 38 36. 18 % 0. 9521%
T - 6 24 23. 83% 0. 9929%
春榆 T - 1 68 61. 41% 0. 9031%
T - 2 62 62. 73% 1. 0118%
T - 3 56 58. 43% 1. 0434%
T - 4 47 54. 26% 1. 1545%
T - 5 38 43. 89% 1. 1550%
T - 6 29 29. 12% 1. 0041%
表 4 4 种苗木叶片不同处理下叶绿素相对含量比较
处理
树种
T - 1 T - 2 T - 3 T - 4 T - 5 T - 6
沙地榆 393BC 392BC 399BA 401A 388C 366D
旱榆 396BA 399BA 404A 392B 371C 349D
白榆 402A 404A 400A 387B 346C 334D
春榆 399A 401A 397A 393B 368C 344D
* 同一列数值后的相同大写字母代表同一测定指标在 0. 01 水平上不显著
921
干旱胁迫对 4 种常见榆科树种形态学特征及生理习性的影响 房美娜 李 勇 王 强
3 结论
无干旱胁迫条件下,4 种榆科树种水势日变
幅的大小排序为:白榆 >春榆 >旱榆 >沙地榆;在
干旱胁迫下,沙地榆叶片相对含水量高,饱和亏最
小,保水能力最强,白榆叶水势降低显著,保水能
力差,春榆和旱榆居中。
干旱胁迫对 4 种榆科树种苗高和地径等形态
学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苗高的影响最大,对地
径影响较小;一定的干旱胁迫可以促使 4 种榆科
苗木的上述 2 个指标增大,但在严重干旱胁迫下,
4 种苗木的苗高和地径与其对照比较,下降幅度
显著,其中白榆下降幅度最大,旱榆和春榆次之,
沙地榆最小。
轻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使 4 种榆科树种叶绿
素相对含量增大,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4 种树
种叶绿素相对含量都有降低,在极端干旱胁迫下,
白榆降幅达 16. 9%,沙地榆仅降低 6. 9%,旱榆和
春榆降幅分别为 11. 9%和 13. 8%。
参考文献:
[1]陈吉虎.五树种的苗期抗旱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
大学;2003.
[2]孙书存,陈灵芝. 辽东栎幼苗对干旱和去叶的生态反
应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 2000(5) :893 ~ 897.
[3] Harrison R D ,Daniell J W,Cheshire J R. Net
photosynthesis and conductance of peach seedlings and
cutting in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soil water potential[J] .
J . Am. Soc. Hort . Sci . ,1989 ,114 :986 ~ 990.
[4]费蓉葆.三种地被植物抗旱性初步研究[D]. 东北林
业大学. 2007.
[5]王福森等.几个杨树新品种抗旱能力与生理反应研究
[J].防护林科技. 2001(1).
[6]王丁,姚健,杨雪,薛建辉.干旱胁迫条件下 6 种喀斯
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叶片水势及吸水潜能变化[J]. 生态
学报. 2011(08).
[7]孙景波.盐胁迫对桑树幼苗生长、叶片水分状况和离
子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
[8]JiXB,Hollocher TC. 1988. Reduction of nitrite to nitric
oxide by enteric bacteri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57:106 ~ 108.
[9]王利军,马覆一,王爽等.水盐胁迫对沙枣幼苗叶绿素
荧光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2).
031
青海环境 第 25 卷第 3 期(总第 97 期) 2015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