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狼尾草属牧草品比试验



全 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狼尾草属牧草品比试验
张怀山1,2,赵桂琴1,代立兰3,杨世柱2,王 平3
(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
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甘肃 兰州 730050;
3.甘肃省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以驯化筛选的中型狼尾草野生栽培新品系和本地产中亚狼尾草为材料,在兰州大洼山进行了
为期3年的栽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和田间管理条件下,中型狼尾草各物候期比中亚狼
尾草推迟4~13d,生育期比中亚狼尾草长8d,而且其营养生长期较长。中型狼尾草的株高、分蘖数、穗
长、粗蛋白、钙和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中亚狼尾草,叶量丰富,茎叶比极显著(P<0.01)低于中亚
狼尾草21.9%,而且粗纤维含量低。中型狼尾草鲜草产量达4.79×104 kg/hm2,比对照中亚狼尾草增
产59.1%;干草产量为1.60×104 kg/hm2,比对照增产58.4%。综合评比显示,中型狼尾草是值得在黄
土高原半干旱区推广种植利用的高产优质禾本科饲草品种(系)。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型狼尾草;草产量;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 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4)03-0042-05
  收稿日期:2013-12-12;修回日期:2014-01-10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3-58),兰
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1-167),中央级公益性
科研 院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1610322014015)资助
  作者简介:张怀山(1969-),男,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
究方向为草种质资源与育种。
E-mail:zhanglz2007@163.com
赵桂琴为通讯作者。
  狼尾草属(Pennisetum)是禾本科牧草的一个大
属,变种和杂变种在全世界约有140余种,广泛分布于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我国是狼尾草资源最为
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发现记载的狼尾草野生种有15
个,广布于全国10多个省份和地区,是一种多年生兼
具饲用型和生态型的优良牧草[2,3]。国产狼尾草具有
春发早、建植快、与杂草竞争力强等特点,开发利用国
产野生狼尾草资源,对于培育狼尾草属牧草新品种、扩
大优质高产狼尾草的栽培利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八五”
期间就开始了对国产野生狼尾草种质资源的系统收
集、鉴定和引种驯化研究,为选育我国狼尾草属野生牧
草驯化栽培种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开始引种到
兰州大洼山试验基地进行狼尾草人工驯化及品种选
育[4,5],经过多年栽培驯化及种质鉴定,初步筛选出适
合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长的多年生高产狼尾草野生栽
培种(系)4个。其中,品系1号中型狼尾草(Pennise-
tum 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具产草量高、萌发
力强、易栽培、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为了深入了解品
系1号中型狼尾草的特征特性,进行了为期3年的品
种对比试验,旨在丰富当地草种资源,促进甘肃草地畜
牧业的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站大洼山位于兰州市中心南侧7.5km处,地
理位置E 103°45′,N 36°01′,海拔1 750m,属兰州盆地
黄河南岸三级阶地[6]。土质为Ⅲ级自重失陷性黄土,
土层深厚,已耕作种植多年,但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
<1%。当地海拔1 700m,年均降水量324.5m,平均
降水天数75d;年均温9.3℃,极端高温39.1℃,极端
低温-23.1℃,≥0℃的活动积温3 700℃,≥10℃
的活动积温1 900~2 300℃。无霜期169d,相对湿度
24       GRASSLAND AND TURF(2014)            Vol.34No.3
DOI:10.13817/j.cnki.cyycp.2014.03.008
58%,蒸发量1 450.0mm,日照时数2 751.4h。气候
区域带属于我国典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7,8]。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供试草种为中型狼尾草品系1号,对照品种为甘
肃本地产中亚狼尾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中亚狼尾草2008年10月采自兰州市东郊徐家山。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系)3次重复,共计
6个小区,小区面积3m×5m。
2010年4月28日播种,播前精细整地,条播,播
种量为13kg/hm2(带刚毛种子),行距90cm,覆土深
度2~3cm。施有机肥20 000kg/hm2或过磷酸钙200
kg/hm2作底肥,苗期或返青期追施氮肥150kg/hm2,
在分蘖拔节期追施磷肥112.5kg/hm2。刈割后再补
施氮肥和磷、钙肥。苗期注意间苗、松土、除杂草,结合
追肥灌水。刈割高度20~25cm,2010~2012年试验
重复3个生育周期。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测定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草产量、营养成分、适
口性、抗逆适应性等。农艺性状中生育期、株高、分蘖
数、叶长、叶宽、穗长、茎叶比、草产量均采用常规方法
测定[9],用常规方法处理和保存样品,牧草营养成分粗
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参照文献[9,10]的测定
方法,3次重复。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基础整理,
用SPSS 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对2个供试狼尾草品种(系)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生
育时期观测(表1)。大洼山试验区在4月下旬气温回
升,维持在15℃,待雨后播种,5月中旬出苗,营养生
长主要集中在6、7月,8、9、10月则是主要的生殖生长
阶段。两年间物候期由于降水、气温等非生物因素的
影响,存在差异,但生长天数无明显变化。中型狼尾草
和中亚狼尾草2010年均在播种2周后出苗,随后的生
长过程中,中亚狼尾草各物候期均早于中型狼尾草,提
前4~11d不等。中型狼尾草的营养生长期(出苗—
抽穗)和生殖生长期(抽穗—种熟)分别长于中亚狼尾
草6d和3d,11月末进入枯黄期,生长天数比中亚狼尾
草多8d。翌年暮春,中亚狼尾草先于中型狼尾草返青,
跟第1年相类似,以后各物候期中型狼尾草比中亚狼尾
草晚5~13d。相比第1年,2种狼尾草品种(系)各物候
期均有所提前,2种牧草拔节到抽穗的营养生长时间两
年存在较大差异,中型狼尾草和中亚狼尾草2010年分
别为38d和36d,2011年分别为63d和62d。
表1 供试狼尾草物候期
Table 1 Phenological period of tested varieties 月-日
年份 品种
出苗期 分蘖期
返青期(第二年)
拔节期 抽穗期 开花期 种熟期 枯黄期
生长天
数/d
播种当年(2010) 中型狼尾草 05-13  06-01  06-24  08-01  08-09  10-26  11-29  201
中亚狼尾草 05-12  05-28  06-19  07-25  08-03  10-15  11-20  193
第2年(2011) 中型狼尾草 05-08  05-23  07-25  08-03  10-21  11-23  200
中亚狼尾草 05-04  05-18  07-19  07-26  10-12  11-10  191
2.2 农艺性状
株高和分蘖数是反应禾本科牧草生长性能和生物
量产出最重要的2个指标,植株越高、分蘖能力越强,
表明牧草生长和生产性能越优越。中型狼尾草的株高
和分蘖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中亚狼尾草,说明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型狼尾草比中亚狼尾草具有更
强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种植第1年,中型狼尾草
平均每株分蘖49个,最多达71个,同时也表现出明显
的株高优势。茎叶比、穗长与叶宽、叶长等是衡量牧草
饲用价值的重要农艺指标,茎叶比低,叶量丰富,适口
性好,饲用价值高;相反,茎叶比高者,叶量少,适口性
差,饲用价值较低[11]。中型狼尾草叶长和穗长都显著
(P<0.05)高于中亚狼尾草,前者和后者的茎叶比分
别为1∶0.72和1∶0.56,表明中型狼尾草草质状况优
于中亚狼尾草。与此同时,中型狼尾草生育期也显著
(P<0.05)长于中亚狼尾草,相对较长的营养生长期
有利于中型狼尾草积累更多的光合同化物,促进叶片
的生长(表2)。
34第34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4年
表2 供试狼尾草的农艺性状
Table 2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ested varieties
品种 生育天数/d 株高/cm 分蘖数/个 叶宽/cm 叶长/cm 穗长/cm 茎叶比/%
中型狼尾草 120±8.2* 189.3±17.7** 49±4.1** 1.2±0.2  38.4±2.5* 17.5±1.5* 138.7±9.9
中亚狼尾草 112±5.4  154.6±14.0  37±2.4  1.1±0.0  32.8±1.9  15.2±1.1  177.6±10.1**
  注:*表示t检验差异显著(P<0.05),**表示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2.3 草产量
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不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干草
产量,2个供试狼尾草品种(系)间均存在极显著(P<
0.01)的差异,中型狼尾草的3年平均鲜草、干草产量
均极显著高于中亚狼尾草,分别高出59.1%和58.4%
(表3)。在兰州大洼山连续种植的3年时间里,草产
量在不同的年份存在较大差异。2种牧草在种植当年
产量均较低,种植第2年产量徒增,中型狼尾草鲜草产
量显著(P<0.05)增加23.3%,达到峰值5.24×104
kg/hm2,第3年草产量又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P<
0.05)高于种植当年15.1%;相比之下,中亚狼尾草的
草产量变化状况略有不同,随后的2年里其草产量一
直呈上升趋势,种植第2年草产量显著(P<0.05)增
加26%,第3年增产不显著(P>0.05)。
表3 供试狼尾草的草产量
Table 3 Yield of tested varieties  104 kg/hm2
品种
鲜草产量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平均
干草产量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平均
中型狼尾草 4.25±0.5c  5.24±0.7a 4.89±0.5b 4.79±0.44** 1.42±0.2c  1.75±0.3a 1.63±0.3b 1.60±0.17**
中亚狼尾草 2.54±0.1b  3.20±0.3a 3.29±0.2a 3.01±0.36  0.85±0.0b  1.07±0.1a 1.10±0.0a 1.01±0.14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鲜草产量或干草产量3年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
示2种供试牧草草产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
2.4 营养成分
2011年,在供试狼尾草扬花期进行刈割测产时,
分别取2种牧草有代表性的样本各2.0kg,将茎、叶分
离晒干,按常规方法对各样本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
果表明(表4),中型狼尾草的粗蛋白和磷含量极显著
(P<0.01)高于中亚狼尾草,粗灰分和钙含量也显著
(P<0.05)高于中亚狼尾草,但其干物质和粗纤维含
量则相对较低,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草
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是反映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
标,单位重量饲草的营养价值与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与粗纤维含量呈负相关。试验证明,饲草中粗纤维含
量愈高,粗纤维本身消化率愈低,而且也会降低其他物
质的消化率;另一方面,饲草中粗蛋白营养水平较高
时,可以提高反刍家畜对粗纤维的消化率[12]。分析试
验结果可见,中型狼尾草粗白蛋含量高,粗纤维含量
低,从提高家畜消化率的分析看,中型狼尾草是更值得
推广种植的优质牧草。同时,中型狼尾草相对较高的
钙、磷水平也有利于家畜的生长健康。
表4 供试狼尾草的营养成分
Table 4 The nutrients of tested varieties %
品种 取样部位 干物质 粗蛋白 粗纤维 粗灰分 钙 磷
中型狼尾草 上部茎叶 94.07±9.2  18.15±1.4** 29.44±3.0  13.37±1.5* 0.37* 0.27**
中亚狼尾草 上部茎叶 94.80±7.6* 13.39±1.1  32.50±3.3* 12.22±1.3  0.34  0.21
3 讨论与结论
(1)生育期观测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在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的生育期比本地中亚狼尾草迟缓,开花期遇
到兰州本地多雨季节,结实率大受影响,种植第1年种
子成熟度低,霜降以后大部分籽粒未成熟。种植第2
年各生育期比第1年提前,种子成熟度较好,但总体结
实率偏低,这与狼尾草属牧草结实率低的特点相一
44       GRASSLAND AND TURF(2014)            Vol.34No.3
致[13]。
(2)对2个供试狼尾草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
测定结果表明,与中亚狼尾草比较,中型狼尾草生物学
性状更加优异,植株高大,营养生殖期长,分蘖能力强,
叶量丰富,草质状况优于中亚狼尾草。
(3)草产量测定结果表明,2个供试狼尾草品种
(系)产量均较高,属高产牧草类,但二者间存在着极显
著差异,中型狼尾草3年平均鲜草产量达4.79×104
kg/hm2,比对照中亚狼尾草增产59.1%;干草产量为
1.60×104 kg/hm2,比对照增产58.4%。此外,种植
第2年,中型狼尾草可以一年2茬,再生能力强。草产
量在试验3年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气候环境
变化有关。
(4)对于牧草来说,其植株内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
量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该牧草的营养价值和实际利
用价值,其次是粗脂肪和粗灰分[14,15]。其中,粗蛋白
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饲用品质的主要指标,纤维成分是
影响牧草质地软硬、适口性和 消 化 率 的 重 要 因
子[16-18]。禾本科牧草在牛、羊饲草搭配中主要以提供
粗纤维为主,粗蛋白次之[19]。但是,中型狼尾草作为
一种高产优质饲草型牧草,同样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
量,牛、羊对鲜草茎叶的采食率在95%以上,可以青
贮,也可以将干草粉碎与苜蓿、玉米粉等混合成全价配
合饲料,是一种值得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推广利用的
高产优质禾本科饲草品种。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5:362-373.
[2] 张怀山.狼尾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草
食动物,2011,31(3):43-44.
[3] 陈志彤,河水林,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J].草
地学报,2010,18(5):740-748.
[4] 张怀山,周学辉,乔国华,等.狼尾草属野生种及其利用价
值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10,30(1):41-44.
[5] 张怀山.宝鸡狼尾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
草食动物,2009,29(6):44-45.
[6] 李锦华,师尚礼,王春梅,等.苜蓿有限和无限生长型鉴别
方法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9(3):24-30.
[7] 田福平,时永杰,李锦华,等.‘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抗旱
性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1-4.
[8] 张怀山,乔国华,周学辉.甘肃中部半干旱区苜蓿耗水量
与耗水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
44(12):36-38.
[9] 杨祁峰,滕怀渊,牛菊兰,等.饲用双低油菜华协1号营养
成分含量动态及营养价值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
(2):87-92.
[10] 陈宝书.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M].兰州:甘肃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2-179.
[11] 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1999:17-63.
[12] 贾汝敏,张惠霞,谭谦波,等.不同生长时期高丹草营养
成分动态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8,28(2):49-51.
[13] 杨伟光,李红,黄新育,等.黑龙江西部干旱区小黑麦引
种试验[J].草原与草坪,2011,31(2):33-37.
[14] 李保军,吴仁润.乾宁狼尾草和中序狼尾草的某些生物
学特性初探与核型分析[J].草业学报,1993(3):25-28.
[15] 王静,张蕴薇,杨富裕,等.不同种植密度及刈割次数对
杂交狼尾草营养价值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31
(5):42-45.
[16] 郭继勋,钟伟艳,郝风云.羊草地上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及
其季节动态[J].中国草地,1992(5):8-12.
[17] 秦彧,李晓忠,姜文清,等.西藏主要作物与牧草营养成
分及其营养类型研究[J].草业学报,2010,19(5):122-
129.
[18] 文亦芾,曹国军,张英俊,等.云南主要豆科饲用灌木营
养成分含量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9(5):51-54.
[19] Okagbarel G O,Akpodietel O J,Esiekpel E,et al.Evalu-
ation of Gmelina arborealeaves supplemented with gras-
ses(Panicum Maximumand Pennisetum purpureum)as
feed for West African Dwarf Goats[J].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2004,8(36):593-598.
(下转50页)
54第34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4年
  Abstract: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plot design,the effects of 3levels of nitrogen(N0,control;N1,51.75
kg N/ha;N2,103.50kg N/ha)on the yield in first year and the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in second year of alfal-
fa(Medicago sativa cv.Gannon No.3)were studied in Lanzhou in 2012and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in second ye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t that in first year.The yield under N2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14 717kg/ha in 2012and 31 092kg in 2013).The plant height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was also the best
under N2treatment.
  Key words:alfalfa;nitrogen level;yield;reg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enerationrate
(上接45页)
Comparison of Pennisetumcultivars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Loess Plateau
ZHANG Huai-shan1,2,ZHAO Gui-qin1,DAI Li-lan3,
YANG Shi-zhu2,WANG Ping3
(1.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system,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730070,China;2.Lanzhou Institute of Husbandr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f CAAS,Lanzhou730050,China;3.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Research Center of Lanzhou C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r comparison tes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Pennisetum 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
No.1and P.centrasiaticum.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4to 13days delay of phenological periods was found for
P.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 No.1compared with P.centrasiaticum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field
management.The growth period of P.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 No.1and P.centrasiaticum was 120and
112day respectively,and P.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 No.1was found with longer vegetative period.
Height,tiler numbers,panicle length,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calcium and phosphorus of P.longissimumvar.
intermediumNo.1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centrasiaticum,crude fiber contents in contrast,and stem/
leaf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centrasiaticumby 21.9%.The grazing rate of livestock on the stem and
leaf of fresh grass was above 90%.Fresh yield and hay yield of P.longissimumvar.intermediumNo.1was 4.79
×104kg/ha and 1.60×104kg/ha respectively,which were 59.1%and 58.4%higher than P.centrasiaticum.
  Key words:semiarid area of Loess Plateau;Pennisetum longissimum var.intermedium;hay yield;cultivar
comparison test
05       GRASSLAND AND TURF(2014)            Vol.34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