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不同栽培基质对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邱志敬1,2, 邹纯清1, 史正军1,2, 戴耀良1, 谢锐星1
(1.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广东 深圳 518004; 2.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04)
摘 要 :利用桂林唇柱苣苔 (Chirita gueilinensis)、大岩桐 (Sinningia speciosa)、吊石苣苔 (Lysionotus pauciflorus)、半蒴苣苔
(Hemiboea henryi)、口红花(Aeschynanthus acuminatus)、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6 种苦苣苔科野生花卉进行泥炭土、珍珠
岩、蛭石和黄泥的不同配比栽培试验。对栽培在 7 种不同基质中的每个植物进行生长性状分析,并测量其株高、冠幅生长量和叶绿
素含量。 结果表明:半蒴苣苔、吊石苣苔和桂林唇柱苣苔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蛭石=2∶1;非洲紫罗兰的最优基质配比为泥炭
土∶珍珠岩∶蛭石=2∶1∶1;大岩桐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蛭石∶黄泥=2∶1∶1;口红花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蛭石∶黄泥=2∶1∶
1∶1。
关键词:苦苣苔科; 基质配比; 生长量; 叶绿素含量
中图分类号:S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3)17-0031-03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
on growth of Gesneriaceae plants
QIU Zhi-jing1,2, ZOU Chun-qing1, SHI Zheng-jun1,2, DAI Yao-liang1, XIE Rui-xing1
(1.Fairylake Botanical Garden, Shenzh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zhen 518004,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Southern Subtropical Plant Diversity, Fairylake Botanical Garden,
Shenzh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zhen 518004,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eat soil, perlite, vermiculite, and
yellow mud. on 6 species of Gesneriaceae (Chirita gueilinensis, Sinningia speciosa, Lysionotus pauciflorus, Hemiboea henryi,
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and Saintpaulia ionantha) The growth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ach plant growing in 7 different matrix
materials. The height, crown volume grow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each pla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ubstrate ratio was peat soil ∶vermiculite=2 ∶1 for C. gueilinensis, L. pauciflorus and H. henryi; peat soil ∶perlite ∶vermiculite=2 ∶1 ∶1 for S.
ionantha; peat soil∶vermiculite∶yellow mud=2∶1∶1 for S. speciosa; and peat soil∶perlite∶vermiculite∶yellow mud=2∶1∶1∶1 for A. acuminatus.
Key words: Gesneriaceae; substrate composition; growth; chlorophyll content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隶属于双子叶植物菊亚纲,
叶对生或基生,花通常组成聚伞花序,辐射对称或左右对
称,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1-3]。 该科植物以矮小紧凑的株
形、硕大而美丽的花朵、奇异有趣的叶片及独特的耐阴性
而深受人们喜爱,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观赏花卉,
目前在广西地区已被用于室内盆栽[4]。
目前国内对苦苣苔科植物的研究多侧重其药用价
值,对该类植物的观赏价值等方面研究甚少 [5-6],对其室内
栽培技术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
不同基质配方对蔬菜生产有显著性影响 [7-10],但于苦苣苔
科花卉栽培方面却鲜见报道, 迄今为止对苦苣苔花卉栽
培技术方面的报道仅有王辉、王莉芳的研究结果 [11-12]。 苦
苣苔科植物属敏感型花卉,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要
求较严格。 广东、广西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分布中心,其
区域特有的土壤适合部分苦苣苔科植物生长 [13-14],从野外
引种野生苦苣苔花卉与温室内栽培的土壤基质理化性质
差别较大,使得优良花卉品种无法得到高效生产。为此,我
们从节约应用成本出发,寻找最佳的栽培基质配比,利用
我国南方较常见的苦苣苔科 6个属的植物作为试验材料,
以期筛选出适宜苦苣苔科植物温室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
并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各种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程
度,为优质高产高效苦苣苔科花卉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科普实验园,试验地处
于 114°10′E、22°36′N,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
355 d,常年平均气温 24.0℃,极端气温最高 38.7℃,最低
0.2℃。 试验地为科普实验园的温室大棚,棚内温度保持在
25~28℃,湿度保持在 60%~90%。
1.2 试验材料
苦苣苔科 6 个野生种 : 桂林唇柱苣苔 (Chirita
gueilinensis)、 大岩桐 (Sinningia speciosa)、 吊石苣苔
(Lysionotus pauciflorus)、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口
红花(Aeschynanthus acuminatus)和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收稿日期:2013-06-07
基金项目:深圳市城市管理局项目(201206);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青年基金(31200159)
作者简介:邱志敬(1981-),男,博士,E-mail:qiuzhijing@ gmail.
com
通讯作者:谢锐星(1968-),男,工程师,E-mail:38603@foxmail.
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17 期 31
C M Y K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3.17.055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叶
片
数
生
长
量
半蒴苣苔 大岩桐 吊石苣苔 口红花 非洲紫罗兰桂林唇柱苣苔
CK T1 T2 T3 T4 T5 T6
品种
图 3 不同处理 6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叶片数生长量
6
5
4
3
2
1
0冠
幅
生
长
量
( c
m
)
半蒴苣苔 大岩桐 吊石苣苔 口红花 非洲紫罗兰
CK T1 T2 T3 T4 T5 T6
品种
图 2 不同处理 5 种苦苣苔科植物冠幅生长量的差异
9
8
7
6
5
4
3
2
1
0株
高
(枝
长
)生
长
量
( c
m
)
半蒴苣苔 大岩桐 吊石苣苔 口红花 非洲紫罗兰
品种
图 1 不同处理 5 种苦苣苔科植物株高生长量的差异
CK T1 T2 T3 T4 T5 T6
黄泥
0
0
1
0
1
0
1
蛭石
0
1
1
0
0
1
1
珍珠岩
0
0
0
1
1
1
1
泥炭土
2
2
2
2
2
2
2
处理
CK
T1
T2
T3
T4
T5
T6
表 1 不同处理栽培基质配比
ionantha)。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 CK、T1、T2、T3、T4、T5、T6 等 7 个处理(表 1),
3次重复。 供试的苦苣苔科 6个种分别采用盆栽方式,所
用盆的规格为直径 14 cm,高 12 cm。利用不同体积配比的
基质对每个试验材料进行上盆栽植,每个品种 21盆,其他
肥水条件均一致。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上盆后 10 d 苗木返青时测定每
颗植株的株高(枝长)、冠幅和叶片数,隔 30 d 再测量 1
次,通过两次测得的差值计算月生长量。盆栽后 60 d收获
植物,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参
照文献[15-17],供试叶片均选择盛花期的成熟叶片,采用
95%乙醇+80%丙酮的提取液 , 利用公式 Ct=20.2D645+
8.02D663计算叶绿素总含量。
采用 Microsoft Excel2003和 DPSv 3.01软件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选择 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质对 5种苦苣苔科植物株高生长量的影响
测量了 5种苦苣苔科植物株高生长量, 如图 1所示,
桂林唇柱苣苔属于基生植物,故不宜测量株高。 从图 1中
可以看出, 半蒴苣苔的株高生长量最大的为 T1 处理,其
次为 T2、CK处理; 大岩桐株高生长量最大的为 T3、T4处
理;吊石苣苔的株高生长量柱状图曲线较平缓,受不同基
质影响变化幅度较小, 但其较大值分布在 T1、T2 处理;
T2、T4、T5、T6 处理的口红花枝长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 3
种处理,而 T6处理枝长生长量的值最大、为 8.50 cm;非洲
紫罗兰株高生长量较大的为 T2、T5 处理。 由于植物本身
生物学特性不同,不同植物株高(枝长)生长量也有较大差
异,口红花属于藤本植物,其枝长增长相对显著,而且受不
同基质的影响较显著。
2.2 不同栽培基质对 5种苦苣苔科植物冠幅生长量的影
响
5种苦苣苔科植物冠幅生长量如图 2所示,口红花属
藤本植物,故未测量其冠幅。 结果显示:半蒴苣苔冠幅生
长量最大的为 T1 处理, 其次为 T2 处理; 桂林唇柱苣苔
T1、T2、T3、T6处理的冠幅生长量显著较大,但这 4个处理
之间相差不大,最大的为 T3 处理,其次为 T1 处理;大岩
桐各个处理间株高生长量差异性较大, 最大是 T2 处理,
为 5.63 cm,其次为 T3 处理,最低的是 CK 处理,为 0.67
cm,与最大值相差 4.96 cm;吊石苣苔冠幅生长量最大的
为 T1 处理,其次为 T2;非洲紫罗兰冠幅生长量最大的为
T1 处理, 其次为 T5, 而 T2、T3、T4 处理柱状图曲线较平
缓, 可见这 3 种土壤基质对非洲紫罗兰冠幅影响差别不
大。
2.3 不同栽培基质对 6种苦苣苔科植物叶片数生长量的
影响
7种土壤基质生长下 6种苦苣苔叶片数生长量如图 3
所示。 从图 3可以看出,半蒴苣苔的叶片数生长量在 7个
处理中的变化较大,最大值为 T1处理、为 7.3,而最小值为
T5 处理、为 1.3,其次较大为 CK 处理、为 7.0;桂林唇柱苣
苔 7个处理之间的叶片数生长量变化较小,最大值为 T1、
T6处理, 皆为 2.7; 大岩桐叶片数生长量最大的为 T2 处
理,为 4.5,其次是 T3;吊石苣苔叶片数生长量受基质的影
响也较大,最大的是 T2处理,为 9.3,其次为 T1处理,最大
值与最小值 T5处理间相差 8.3;口红花叶片数生长量最大
值的 T5、T6 处理,皆为 4.7;非洲紫罗兰叶片数生长量最
大的为 T5处理、为 4.7,其次为 T1处理。
2.4 不同栽培基质下 6种苦苣苔科植物叶绿素含量比较
从表 2可以看出,6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理生物学特
性不同,其叶绿素含量也有差别。 半蒴苣苔叶绿素含量最
高的是 T1 处理,为 1.00 mg/g,而 T3 处理含量最低,仅为
32
C M Y K
非洲紫罗兰
0.43bAB
0.38bB
0.52abAB
0.41bB
0.41bAB
0.39bB
0.636aA
口红花
0.47aA
0.56aA
0.51aA
0.50aA
0.54aA
0.45aA
0.606aA
桂林唇柱苣苔
0.29cB
0.52aA
0.43abAB
0.41abcAB
0.45aAB
0.30bcB
0.56aA
吊石苣苔
0.41cB
0.60bcAB
0.88aA
0.93aA
0.86abA
0.80abA
0.61bcAB
大岩桐
0.80aA
1.06aA
1.33aA
1.17aA
1.08aA
0.85aA
1.15aA
半蒴苣苔
0.77aA
1.00abA
0.85abA
0.72bA
0.83abA
0.81abA
0.90abA
处理
CK
T1
T2
T3
T4
T5
T6
表 2 不同处理 6种苦苣苔的叶绿素含量 (mg/g)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大写英文
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极显著。
0.72 mg/g; 大岩桐叶绿素含量在几种植物中是较高的,其
中最高的为 T2 处理,其次为 T3、T6 处理;吊石苣苔 7 个
处理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最高的为T3 处理、为 0.93
mg/g,最低的为 CK、仅为 0.41 mg/g;桂林唇柱苣苔的叶绿
素相对含量较低,7 个处理中最高的为 T1 与 T6 处理,在
0.5 mg/g 以上;口红花在不同处理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相
对较小,最高的是 T6 处理、为 0.60 mg/g,其次为 T1、T4 处
理;非洲紫罗兰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 T6、T2 处理,含量较
低的为 T1、T5处理,在 0.4 mg/g 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所用的 4种基质中,泥炭土能提供基本的营养
和固定土质,珍珠岩没有营养,但是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
性,蛭石能提高土壤的保温和保水能力,黄泥中含有微量
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特殊的营养需求,同时也能增加土
壤的黏度[10,18-19]。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可知,泥炭土是植物生
长所必须的,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基本的营养。其次是蛭石,
为土壤提供保温和保湿能力, 对植物生长来说也十分重
要。 而珍珠岩和黄泥并非每一种苦苣苔科植物生长所必
需,仅对个别的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本试验所用植物材料较多,有 6 种,每种植物的生物
学性状不一样,每种植物的最适栽培基质也不尽相同,因
此测量结果有差异。 半蒴苣苔、吊石苣苔与桂林唇柱苣苔
的最优基质皆为泥炭土∶蛭石=2∶1, 可见这 3 类植物对土
壤的要求有相同之处, 这个配比较适合大多数南方常见
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 CK 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生长,但其
提供给植株的营养是有限的。 口红花对土壤要求较高,即
泥炭土∶珍珠岩∶蛭石∶黄泥=2∶1∶1∶1 的配比最适其生长,也
是 6个之中唯一一个加黄泥促进其生长的植物,黄泥提供
多种营养元素, 口红花类植物能够从黄泥种吸收这些营
养元素。
叶绿素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植株的养分积
累,是植物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17]。本试验中,由叶绿素含
量测量结果可知,半蒴苣苔、吊石苣苔、桂林唇柱苣苔、口
红花和大岩桐的叶绿素含量越高,其所对应植物的株高、
冠幅、以及叶片生长量的值也越大,同样其所对应的基质
配方也就越好。 非洲紫罗兰的叶片为深紫红色,故植物长
势越好,叶片中所含的叶绿素就越低,这也与测量的非洲
紫罗兰的叶绿素含量数据结果相一致。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依据各个观测指标,我们分别整
理了 6种苦苣苔最优栽培基质配方。 其中半蒴苣苔、吊石
苣苔、桂林唇柱苣苔最优基质配比均为 T1 处理,较优的
为 T2、T2 和 T6 处理; 非洲紫罗兰最优栽培基质为 T5 处
理,较优的为 T1 处理;大岩桐最佳基质配比为 T2 处理,
较优的为 T3 处理;口红花最佳基质配比为 T6 处理,较优
的为 T1 处理。 这些最佳和较优的基质配方,在考虑实际
情况与经济条件的同时,可提供参考。
在我国目前的花卉行业中, 苦苣苔科花卉生产并不
多,品种也较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栽培基质与苦苣苔
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很多苦苣苔科花卉未经过
引种驯化,不能适应温室栽培 [1-5,9]。 特别是非洲紫罗兰和
大岩桐,其商品种有 70%以上来自荷兰等欧洲国家,我国
市场上的品种也主要由国外选育,这些品种的特性和所需
要的具体养分等,栽培者和生产者都不太了解。 在基质保
持和水分释放、养分的性能及其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等方面
的研究还不够深入[4-6,20-21]。 本试验对比较典型的 6个属的
苦苣苔科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栽培基质组合进行了探索,
为以后苦苣苔科植物的栽培和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
础。 针对更多苦苣苔科植物的最理想的栽培基质以及各
种基质的精细配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尚有待进一步探
索。
参考文献:
[1] 李振宇 ,王印政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M].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 ,
2004.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69 卷)[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0.
[3] 韦毅刚.华南苦苣苔科植物[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王莉芳,王林娟,欧蒙维,等.桂林植物园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及其
园林应用[J].广西园艺,2008,19(6):38-40.
[5] 温放,李湛东.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2006,25(1):1-6.
[6] 邢全,石雷 ,刘立安 .中国苫苣苔科多肉观赏植物 [J].中国花卉盆
景,2005,12(1):2-4.
[7] 郑光华,汪浩,李文田.蔬菜花卉无土栽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0:5-10.
[8] 那艳斌,张天静,张艳秋.不同栽培基质对“神马”菊花组培苗移栽
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144-146.
[9] 张金云,束冰,潘海发,等.不同基质配比对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4):188-191.
[10] 王建强,李帅飞,钟汉东,等.不同基质配比对欧洲报春观赏品质
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7):73-74.
[11] 王辉.三种苦苣苔科野生花卉的繁育与抗逆性研究 [D].杭州:浙
江农林大学,2011.
[12] 王莉芳,黄仕训,周太久,等.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引种栽培试
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2,26(2):109-112.
[13] 代正福,罗冠勇.中国热带特有野生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J].贵
州农业科学,2009,37(1):13-15.
[14] 文和群,钟树华.广西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J].广西植物,1998,18
(3):209-212.
(下转第 47页)
33
C M Y K
[15] 熊美兰.叶面肥在蔬菜上的试验小结[J].腐植酸,1996(4):14-15.
[16]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2:81-84.
[17] 张宪政.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辽宁农
业科学,1986,3:26-28.
[18] Zhou Z, Li J, Zhu H, et al.Study on Bloom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pid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Sinningia
speciosa[J].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1998,2:1-2.
[19] Ren R, Zhao J, Zong X, et al. Tissue Culture With Leaves of
Sinningia speciosa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J]. Northern
Horticulture, 2008,6:92.
[20] 秦廷豪,邹宗兰,饶晓鸿,等.重瓣大岩桐的快速繁殖及其产业化
技术程序[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4):313-316.
[21] Li X, Bian H, Song D,et al. Flowering time control in
ornamental gloxinia (Sinningia speciosa) by manipulation of
miR159 expression[J]. Annals of botany, 2013,111(5):791-79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质
量
评
分
假俭草 钝叶草 马尼拉 兰引三号
8.5a
7.0b 7.3b
8.0a 假俭草
钝叶草
马尼拉
兰引三号
图 2 4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外观质量评价比较
征及坪用性状进行了研究,张巨明等[12]对兰引三号结缕草
与日本结缕草进行了比较,丁小球等[13]对假俭草的形态特
征及其草坪质量进行了评价。 草坪草应用于墙面绿化时
除了考虑草坪质量外还应考虑株高及生长速度因素,株
高越高应用于高空墙面时越不利于安全(高空墙面风大,
植株越高越容易倒伏甚至吹断);生长速度越大,养护过
程中修剪成本越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假俭草及兰引三号
结缕草外观质量评分较高, 并且株高及生长速度大小较
适中,因此两者均可应用于墙面绿化,其中又以假俭草为
佳,因为其株高比兰引三号结缕草低,而且绿叶保持量较
大;黄冬贤等 [14]研究也表明在同等养护水平下,结缕草属
和假俭草属均具良好的坪用生长特征, 假俭草属草种的
草坪质量更优于结缕草属。 我国是假俭草原产地,野生假
俭草资源相当丰富[15],因此有利于假俭草在墙面绿化中的
推广应用。 至于钝叶草,其成坪速度最快,株高最大,密度
最小,外观质量评分最低,由此可见其不适宜应用于墙面
绿化;而马尼拉则成坪速度最慢,地上生物量最低,外观
质量评分也较低,因此其应用于墙面绿化时效果也较差,
郭成宝等 [16]的报道中也指出马尼拉和矮生百慕达的坪用
性状与假俭草相比,坪用指标都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 墙面绿化时生态环境不利于植物生
长,因为建筑物材料大多有吸热性质,墙面温度升高很快,
加上土层厚度有限,水分容易损失,因此要大面积推广假
俭草应用于墙面绿化还需要对其在墙面绿化时的水肥管
理及逆境生理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俊惠,杨恒,赵慧恩.以上海世博会墙面绿化为例看世界墙面绿
化发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2):97-100.
[2] 伊家美,陈美君.论墙体绿化在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之“凡尔赛花园”[J].中国市场,2011(2):30-31.
[3] 刘希武,刘春强,张佑.节能减排之墙面绿化[J].建筑节能,2010,38
(2):57-58.
[4] 庞博,张银龙,王丹 .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山东林
业科技,2009(2):126-130.
[5] 张建辉,徐振宇.浅谈城市建筑的立体绿化[M].郑州:土木建筑学
术文库,2007:103-104.
[6] 楚清华,王明祖,黄子濠,等.不同基质对锦绣苋扦插繁殖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58-59.
[7] 陈谷,马其东.NTEP 评价体系在草坪草评价中的应用[J].草业科
学,2000,17(1):39,62-68.
[8] 聂朝相,宋淑明,石风善.草坪叶片性状观测[J].中国草地,1990(6):
51-57,63.
[9] 孙吉雄.草坪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60-362.
[10] 王三根.植物生理生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3.
[11] 陈平,梁桂勇,余上元,等.三种结缕草属草坪草在广州地区冬季
的生物学特性及坪用性状研究[J].草业科学,2002,5(5):56-59.
[12] 张巨明,赵鸣.兰引 3号草坪型结缕草与日本结缕草的比较研究[J].
草业科学,1996,4(2):47-50.
[13] 丁小球,胡玉佳.假俭草的形态特征及其草坪质量评价[J].草原与
草坪,2006(1):49-53.
[14] 黄冬贤,黎可华,李志东,等.不同暖季型草的坪用生长特性比较[J].
广东园林,2011,33(2):47-50.
[15] 霍尚峰,白史且,张新全,等.我国的假俭草的特性和开发利用[J].
四川草原,2003(6):32-34.
[16] 郭成宝,陈卫宇 ,闫美玲 .假俭草的坪用性状研究 [J].广东农业科
学,2005(5):37-38.
(上接第 33页)
!!!!!!!!!!!!!!!!!!!!!!!!!!!!!!!!!!!!!!!!!!!!!!!
47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