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兜兰属(兰科)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全 文 :文章编号:1006-1126-2009 (3) -0187-03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兜兰属 (兰科)植物
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作者简介:谭卫宁 , 男 , (1970—), 工程师 , 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谭卫宁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环江 547100)
摘 要: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兜兰属 (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 , 保护区内分布有小叶兜兰 (Paphio-
pedilum barbigerum)、 硬叶兜兰 (P.micranthum)、 白花兜兰 (P.emersonii)、 麻栗坡兜兰 (P.malipoense)和带叶兜
兰 (P.hirsutissimum)共 5 种 , 在其资源现状 、 分布特征及保护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保护及利用对策。
关键词:兜兰属;兰科;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C
1 保护区基本概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的北部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 , 东濒古滨河上游 , 西近
打狗河 , 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 , 南
接木论-川山喀斯特地区 。木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
107°53′29″~ 108°05′45″E , 25°06′09″~ 25°12′25″
N , 东西长 20.6 km , 南北宽 11.6 km , 总面积
10 829.7 hm2 。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年
平均气温 15.0 ~ 18.7 ℃, 极端高温 36 ℃, 极端低
温-5℃。年均降雨量 1 530 ~ 1 820 mm 。林内阴
湿 , 相对湿度大 , 一般在 80%~ 90%, 夏季甚至
接近饱和 。保护区森林面积 9 991 hm2 , 森林覆盖
率 93.4%, 属中亚热带石灰岩森林生态系统 , 是
隐域性的石灰岩森林植被顶极群落 。保护区内有维
管束植物 1 048种 , 隶属 166科 556属 , 其中蕨类
植物 67种 , 裸子植物 13种 , 被子植物 968种。陆
生脊椎动物 276种 , 其中两栖类 18种 , 爬行类 47
种 , 鸟类 163 种 , 哺乳类 48 种。昆虫 408 种[ 1] 。
该区与已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的茂兰自然保护
区共同构成目前世界上岩溶地区已知的连片面积最
大 、 保存最完好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
生态系统 , 具有明显的全球代表性和典型性 。
2 调查方法
1993 —1994年木论林区综合考察报告 , 记录
有兰科植物 40种 , 兜兰属有小叶兜兰和硬叶兜兰
两种[ 1] 。而相邻的茂兰保护区就已正式确认兰科
植物 85种[ 2] 。有关植物分类学家到木论开展课题
研究 , 认为木论应该有更多种兰科植物分布 , 在综
合考察时受考察时间 、 线路限制未发现更多的种
类 , 建议保护区应做好兰科植物的补充调查研究 ,
并提供值得关注的兜兰照片。自 2004 年以来 , 保
护区管理局对护林员进行初级的兰花识别培训 , 通
过看兰花照片 , 介绍各个种的生境特点 、 开花期 、
结果期和主要保护价值 , 使护林员能识别一些兰花
种类 。要求护林员在巡护过程中 , 发现兰科植物
时 , 要记录好分布地点 、群居数量 、 长势 、是否受
环境胁迫等情况 , 随后管理局科研管理人员再作进
一步的调查研究 , 核实种名 , 记录伴生植物 、 海
拔 、 坡向 、郁闭度和生活型等因子。经过多年的积
累 , 比较系统地掌握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分布状
况 , 随后相继发现 3种兜兰 。
3 结果与分析
3.1 兜兰属植物种类及蕴藏量
根据 1993 —1994 年木论林区综合考察报告 、
1998年 7 月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在木论进行
的快速生物多样性评估和 2007年 11月为实施全球
环境基金 (GEF)项目而进行的植物生态本底调
查 、 以及保护区近年进行的兰科植物调查结果 , 进
第 38 卷 第 3 期
2009 年 9 月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Vol.38 No.3
Sep.2009
行整理统计 , 迄今已知木论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
物 48属 122种 , 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数最多的
科[ 1] 。属 、种数分别占广西野生兰科植物 (107属
347种)的 44.8%和 35.2%, 占我国兰科植物 171
属1 247 种的 28.1%和 9.78%[ 3-5] 。其中分布有
兜兰属植物 5 种 , 即小叶兜兰 (Paphiopedi lum
barbigerum)、白花兜兰 (P.emersonii)、带叶兜兰
(P.hirsutissimum)、麻栗坡兜兰 (P.malipoense)、
硬叶兜兰 (P.micranthum), 占全国兜兰植物总数
的 28%, 占广西兜兰植物总数的 38%。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 , 木论保护区分布的 5种
兜兰都是极为珍稀品种。从种群数量分析 , 硬叶兜
兰分布数量最多 , 属于多见种 , 3个功能区均有分
布 , 而且每个居群都在 5丛以上 , 在黄绵猴子山顶
集中连片约 100 m2 , 约有 60 丛;其次是小叶兜
兰 , 属常见种 , 3个功能区均有分布 , 2004年中论
可怀半山腰发现一片 30 m2 , 约有 30 丛;三是白
花兜兰 , 目前在实验区 、 缓冲区发现 7个居群 280
丛;四是麻栗坡兜兰有 5个居群 110丛;五是带叶
兜兰 , 2007年在实验发现有 1 个居群约 50 m2 约
100丛 (表 1)。5 种兜兰长势良好 , 均能自然繁
衍。因为硬叶兜兰 、 小叶兜兰 2种兜兰比较多见 ,
无法准确其种群数量。
3.2 兜兰属植物生境分析
木论保护区内 , 5 种兜兰均为半附生。其中 ,
硬叶兜兰一般生长在海拔 800 ~ 1 000 m 腐殖质丰
富的石缝 , 山顶 (山脊)及其周围 , 这里环境条件
十分恶劣 , 林木稀疏低矮 , 岩石裸露 , 土壤极少 ,
温度很高 , 日照强烈 , 风力大 , 湿度低 , 主要伴生
石仙桃属 (Pholidota)钗子股属 (Luisia)等极耐
旱的种类 。小叶兜兰 、 白花兜兰 、带叶兜兰分布的
生境比较相近 , 在山腰地段 , 海拔 400 ~ 800 m ,
由于太阳直射时间比谷地 、 洼地长 , 土壤较少 , 土
层较浅薄 , 保水性能较差 , 湿度条件比谷地和洼地
差 , 分布的森林植被旱生性较明显 , 林下生长的兰
科植物也是比较耐旱的种类 , 如石斛属 (Dendro-
bium)、 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 隔距兰属
(Cleisostoma)、鸢尾兰属 (Oberonia)等。麻栗坡
兜兰分布在海拔 400 ~ 600 m , 5 个居群体都生长
在林下腐殖质厚 、 比较湿润的石缝土壤中 。调查发
现 , 5种兜兰都有混生的现象 , 唯有硬叶兜兰生长
地点较少发现另外 4种兜兰 。
表 1 木论保护区内的野生兜兰资源
种  名 生活型 海拔/m 生 境 居群数 丛数
小叶兜兰 半附生 450~ 950 腐殖质丰富的石面 较多点分布 较多
白花兜兰 半附生 500~ 800 林下石壁上 7 280
带叶兜兰 半附生 500~ 800 腐殖质丰富的石缝 1 100 多丛
麻栗坡兜兰 半附生 400~ 600 腐殖质丰富的山凹地 5 110
硬叶兜兰 半附生 500~ 990 腐殖质丰富的石缝 多点分布 多
4 讨论及建议
4.1 木论保护区兜兰的保护价值
1973年联合国自然资源联盟 (IUCN)在美国
华盛顿召开会议 , 各国政府联合制定 《野生动植物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又称华盛顿公
约。《中国植物志》 记载兜兰属植物有 18种 , 占整
个世界兜兰属植物 (约 80种)的 22.5%, 目前中
国兜兰属植物居群数目不足 5个 , 每个居群体个体
数目在 50 株以下的种类有白花兜兰 、 麻栗坡兜
兰[ 6] 。麻栗坡兜兰早在 1947 年被冯国楣先生在云
南麻栗坡县采集到标本 , 至 1984年经陈心启先生
鉴定为新种发表后被人所识 , 除云南外 , 贵州 、 广
西等省 (区)及越南北部也有分部记载 , 据云南林
业科学院蒋宏先生最近的调查 , 在麻栗坡兜兰的模
式标本产地云南麻栗坡县 , 麻栗坡兜兰已不足
1 000株[ 7] , 其野生种群非常少见。麻栗坡兜兰是
兜兰属现存种类中最为原始的类型 , 这种论点近年
来已为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 。因此 , 麻栗坡兜兰不
论在园艺生产上 , 在学术上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8] 。
白花兜兰是英国人 koopw itz等人于 1986年发表的
新种 , 模式标本是引自我国 (产地不详)的栽培
种 , 是中国特有种 , 仅在广西 、贵州有分布记载。
白花兜兰是一种优良的种质资源 , 能与任何兜兰种
群杂交 , 培育新的兜兰品种 , 具有很高的园艺研究
价值 。因此 , 木论保护区目前发现的白花兜兰 、麻
栗坡兜兰极为受到国际的关注 , 具有重要的保护价
值。
188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8 卷
4.2 木论自然保护区兜兰资源面临的问题
4.2.1 生境的丧失与威胁
目前在木论自然保护区发现的 5种兜兰中 , 硬
叶兜兰 、 小叶兜兰的居群数量比较多 , 分布区域较
广。最珍稀的白花兜兰 、 麻栗坡兜兰分布的居群数
量少 , 而且都处在实验区内 , 靠近居民活动区 , 特
别是麻栗坡兜兰 , 2个居群处在保护区边界外缘的
集体林区内 , 群众采薪 , 靠近放牧 。虽然与保护区
只是一条山脊之隔 , 因地属管辖权的限制 , 不能直
接监管。人为活动直接影响着其生境的变化 , 时刻
威胁着该居群的生存 。
4.2.2 人为活动的干扰
木论自然保护区周边和区内分布有 28 个自然
屯 736 户 3237人口 , 还有贵州茂兰片保护区交界
居民 , 在村庄附近采伐薪材 、 放牧等活动 , 森林植
被遭受破坏 , 也威胁到兜兰的正常生长与繁衍 , 直
接影响到兜兰的生境变化 。其次 , 兰花是世界上最
受欢迎的花卉之一 , 其中的 “植物大熊猫” 兜兰甚
至风靡世界 , 环江县 2008年被授予 “兰花之乡” ,
慕名而来的商贩越来越多 , 受利益的驱动 , 一些花
卉收购商的收购刺激了收入微薄的村民进山掠夺性
地采集兜兰 , 这些人为因素直接破坏了野生兜兰资
源。
4.2.3 兜兰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兜兰保护的影

兜兰属植物为多年生植物 , 大多种类具有有性
繁殖与无性繁殖的特性 , 与大多兰科植物一样 , 兜
兰属植物对传粉昆虫的要求相当高 , 其与传粉昆虫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完美的协同进化关系 , 昆虫 、 微
生物与植物 , 形成一个丛生体 , 当传粉昆虫受到威
胁就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种类的结实能力 , 从而影响
其生存[ 9] 。因此 , 目前木论林区所有的兜兰居群
都比较靠近居民点 , 群众生产所用的农药等化学剂
产生的农残污染 ,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到兜兰的繁殖 , 导致兜兰种群的减少。
另外 , 目前木论林区所发现的 5种兜兰 , 除硬
叶兜兰 、 小叶兜兰居群数量多于 500个个体 , 白花
兜兰 、麻栗坡兜兰 、 带叶兜兰的居群个体数均少于
500 , 而且出现 3种以上的兜兰同时分布在一起 ,
居群低于 500 个个体 , 就会发生兜兰自交引起衰
退 , 经过若干代后该居群就会自然趋于灭绝[ 6] ,
野生兜兰自交衰退将是兜兰植物减少的原因之一 。
4.3 兜兰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
4.3.1 加强宣传 , 提高群众对兜兰资源及生境的
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 , 提高群众对兜兰资
源的保护意识 。由于多种原因 , 很多群众不知道兜
兰植物的保护价值 , 对于兜兰等草本植物认识不
足 , 以为采挖一株花草影响不大 , 或是放牧等踩死
一颗小草无关紧要 , 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因此 , 应
加大宣传力度 , 使群众认识到兜兰是兰花中的 “旗
舰” 种 , 受全世界关注的物种 , 需要全人类自觉地
保护 。
4.3.2 做好保护区外麻栗坡兜兰的迁地保护
主要是针对保护区外围 2个麻栗坡兜兰居群的
迁地保护 。由于地处保护区外的集体林区 , 群众的
采薪 、放牧威胁到麻栗坡兜兰居群的生存与繁衍。
应邀请兰科植物保护专家到场指导 , 与林业部门协
商 , 将这两个居群迁植到保护区内 , 进行迁地保
护。
4.3.3 做好兜兰资源的巡护 、监测管理
目前 , 木论保护区正在实施全球环境基金
(GEF)项目 , 已把兜兰作为项目的成效监测指标 ,
设立了 7个 5 m×5 m 的固定监测样地 , 每年对样
地进行定期监测 , 准确地掌握样地内兜兰居群生
境 、 数量 、繁殖等因子的动态变化 , 以之推测整个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绩效。
4.3.4 加强兜兰种质资源研究
目前 , 木论保护区仍然无法确定保护区内兜兰
属准确的种质资源情况 , 应加强对木论保护区兜兰
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 , 准确 、全面地掌握每个
种的分布地点 、繁殖特征 、 传粉媒介 、 生境需求 、
相对居群数量和大小以及居群的遗传结构 , 既是制
定科学评价物种濒危等级的重要依据 , 又是制定具
体保育措施的科学基础[ 10] 。目前 , 依靠保护区的
自身科技水平是无法对保护区兜兰进行系统研究 ,
应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 , 对保护区兜兰属植物进
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 实行共同研究 , 成果共
享 , 以便制定科学的兜兰保育措施。
4.3.5 积极开展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随着人类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 兰花作
为一种美的文化 , 早就被人类所吸纳 , 人们不断地
提升兰花档次 , 使得兰花市场越来越活跃 。保护区
近年已开发的古宾河漂流 , 生态旅游初具规模 。近
期保护区应与科研院校合作 , 积极地探索兰花人工
培植技术 , 通过开展野生兰科植物组织培养 , 做好
规模繁殖和 “回放” 工作[ 10] 。保护区管理局可将
兰花小苗提供给社区群众 , 指导群众人工栽培 , 开
拓特有的花卉产业 , 打造良好的兰文化 , 树立 “兜
兰” 品牌 , 通过游客的销售链 , (下转第 196页)
189第 3 期      谭卫宁: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兜兰属 (兰科)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hm2 。通过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 , 实现平均每公
顷产茶油 450 kg 以上 。与此同时 , 培植油茶加工
龙头企业 1 ~ 2家 , 形成 “种植-采运-粗加工-
精深加工-市场营销” 完整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的
格局 。
6 发展油茶产业的措施及建议
(1)加大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力度 , 做到既保护
良种种质资源 , 又扩大良种供应量 。加强现有油茶
良种基地的集约化管理 , 提高穗条生产能力;在油
茶良种种苗生产过程中 , 大力推广使用芽苗砧嫁接
技术 , 提高种苗生产质量 。
(2)建立油茶丰产栽培与低产林改造科技示范
点 , 加大以 “良种良法” 为中心的组装配套标准化
系列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力度 , 全面提高梧州市油茶
单产水平 。
(3)完善油茶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 特别是科技
支撑体系建设 。鼓励油茶产业科技创新 , 总结推广
成功模式 , 延长产业链 ,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 不断
加强科技对油茶产业的保障力度 。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 鼓励加工企
业参与油茶规模开发 , 建立加工企业 、合作组织与
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 从而提高油茶产业化 、集约化
经营水平 ,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上接第 189页)  培植社区特色新型的产业 , 既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 又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 , 同时
开展相关的科普 、环境保护教育 , 达到保护与利用
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郑颖吾.木论喀斯特林区概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2] 朱守谦.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 II[ M].贵阳:贵州科技出
版社 , 1997.
[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7 卷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8 卷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9 卷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6]罗毅波 , 贾建生 ,王春玲.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
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 J].生物多样性 , 2003 , 11(1):491
-498.
[ 7]谭卫宁 , 刘演.麻栗坡兜兰[ J].科学世界 , 2007 , 6:44.
[ 8]刘仲健 , 陈心启 ,张建勇 , 等.麻栗坡兜兰及其近缘植物的
分类研究[ J].云南植物研究 , 2002 , 2;193-198 ,
[ 9]和太平 , 彭定人 ,黎德丘 , 等.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
物多样性研究[ J].广西植物 , 2007 , 24(2):193-198.
[ 10] 罗毅波 ,贾建生 , 王春玲.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
望[ J].生物多样性.2003 , 11(1):70-77.
196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