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全 文 :第 29卷 第 2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l.29 No.2
  2009年 4月             JOURNALOF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      Apr.2009 
* 收稿日期:2009-01-05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008N002)资助。
作者简介:黄启堂(1963—),男 ,福建尤溪人,副教授 ,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的教学与研究。
作者 E-mail:fjhqt@ 126.com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启堂 1 ,游水生 2 , 叶功富3
(1.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3.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12)
摘要: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Ⅰ A1区和 ⅡC6区中 βWS, βC值分别为 0.575 0, 46.00 ,均为最大值;CJ, CS值分别为 0.269 8, 0.425 0,
均为最小值;表明 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 。 Ⅰ A2区和Ⅰ A3区中 , βWS, βC值分别为 0.322 0,
17.50,均为最小值;CJ, CS值分别为 0.512 8, 0.678 0,均为最大值;表明Ⅰ A2区和 Ⅰ A3区兰科植物相
异最小 。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兰科植物属数 、种数分布规律是:地理位置相隔越远 ,其共有属数 、种
数相差越多 。
关键词: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Q9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9)02-0006-07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 ,全
世界约有 700属近 20 000种 [ 1-3] 。福建兰科植物水
平分布十分广泛 ,全省有 67属 、147种 ,兰科植物的
原生种全省均有分布。特别是带唇兰 、见血清 、绶
草 、小舌唇兰 、细叶石仙桃 、竹叶兰等种。但是 ,绝大
部分兰科植物分布于戴云山西北至武夷山脉东南
坡 ,该范围是有名的中国南方集体林区 ,以天然常绿
阔叶林为地带性植被;森林采伐和林区开发远较闽
东 、闽南晚 ,而且气候条件优越 ,植被恢复也比闽东 、
闽南快 ,所以 ,兰科植物种群繁茂 ,其中尤以闽西北
的南平地区为最多 ,共有兰科植物 42属 79种 。福
建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也十分明显 ,从低海拔
的沿海到丘陵 、低山 、中山地带均有兰科植物分布 。
以热带成分为主的附生兰类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拔
500m以下的丘陵 、低山河谷中的树干 、山石之上 ,
共有 15属 30种。其常见属有石豆兰属 、石仙桃属 、
隔距兰属等 。此外 ,带叶兰属 、毛兰属的部分种以及
石斛属的个别种 ,其垂直分布上限可达海拔 600 ~
800m。槽舌兰属 、萼脊兰属的部分种垂直分布上限
可达海拔 1 000 ~ 1 100m。腐生类型的兰科植物绝
大多数分布于海拔 1 000m以上的中山地带 。在福
建仅分布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天麻 、多花宽距兰
以及全唇盂兰均发现于 1 000 ~ 1 100m的中山地带
常绿阔叶林下 ,而指柱兰以及宽距兰的垂直分布可
达海拔 1 800 ~ 2 000m[ 4-9] 。其中宽距兰和多花宽
距兰 ,长期被认为是日本特有的属 、种 ,近年来在武
夷山相继发现 ,产于热带亚洲的盂兰属的全唇盂兰
为福建分布新记录 ,天麻属的南天麻为中国大陆分
布新记录 [ 10 -14] 。游水生于 2006年在福建省平和县
南胜镇常绿阔叶林下沟边采集到兜兰属 1种 ,兜兰
属的紫纹兜兰为福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
1 自然地理概况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地处东经 115°50′~
120°43′,北纬 23°30′~ 28°22′, 东北部与浙江接
壤 , 西北部与江西为邻 , 西南部与广东毗邻 , 东临
东海和南海 , 隔台湾海峡同台湾相望 , 省境东西长
约 540km,南北宽约 550 km。全省由于自太姥山 、
鹫峰山 、戴云山和博平岭山系一线所隔 ,明显分成两
个地带 ,相应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地带性植被 ,即南亚
热带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环境的多样
化为众多的兰科植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
此外 ,福建在植物地理区划上位于泛北极植物区的
南缘 ,又处于古热带植物区的北缘 ,这种东西贯穿 、
南北相连的特殊地理位置 ,为兰科植物迁移 、扩散 、
物种与基因交流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地理条件 。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对武夷山保护区 、茫荡山保护区 、戴云山保护
区 、滕山保护区和南靖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详细
记录兰科植物的生境 、海拔和伴生植物 ,并拍摄图
片 ,采集标本对照植物志进行鉴定整理 。对已有
的文献(各类分类学论文 、专著和地方志及林鹏主
编的南靖 、藤山 、梁野山 、武夷山 、戴云山和茫荡山
保护区调查报告等)进行整理收集。按照林鹏教
授福建植被分区系统 [ 15] , 将福建兰科植物分为 3
个地理分区 、6个小区 ,即 Ⅰ A闽粤沿海丘陵平原
南亚热带雨林区(Ⅰ A1闽南博平岭东南部湿热南亚
热带雨林小区 , Ⅰ A2闽东南戴云山东部湿暖南亚热
带雨林小区 , Ⅰ A3闽江口鹫峰山南部潮暖南亚热带
雨林小区), ⅡB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
(ⅡB4闽西博平岭西部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 , ⅡB5
闽中 、闽东戴云山一鹫峰山北部常绿槠类照叶林
小区), ⅡC闽浙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 、半常绿栎类
照叶林区(ⅡC6闽北武夷山 、仙霞岭山地常绿槠类 、
半常绿栎类照叶林小区)。
2.2 二元属性数据的物种多样性测度
二元属性的数据又称 0 , 1数据或有无数据 。
在群落调查中只考虑某个物种的存在与否 , 而不
管其个体数目 。其结果反映不同分区物种组成的
差异 。 Whitaker指数和 Cody指数都是二元属性
的相异性指数 ,其值越大 ,则表示群落的相似性越
小 ,相异性越大 。 Jaccard指数和 Sorenson指数是
反映群落相似性的指数 ,它们的值越小 ,则分区间
共有种越少 。
(1)Whitaker指数 [ 16] :βWS =S/ma-1
式中:S为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a为各样
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
(2)Cody指数 [ 18] :βC =[ g(H)+l(H)] /2
式中:g(H)是不同干扰强度梯度 H增加的物种数
目;l(H)是不同干扰强度梯度 H失去的物种数目。
(3)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 16] :
CJ =j/(a+b-j)
(4)Sorenson群落相似性指数[ 17] :
CS =2j/(a+b)
式中:j为样地 A和样地 B共有物种数;a为样地 A的
物种数;b为样地 B的物种数 。
3 结果与分析
3.1 6个小区属数变化规律
3.1.1 ⅠA1区 ⅠA1区和 Ⅰ A2区总属数 41属 ,共有
属 25属 , Ⅰ A1区没有而 ⅠA2区有的属 2属 , Ⅰ A1区有
而Ⅰ A2区没有的属 14属 ,共有属占 Ⅰ A1区和 ⅠA2区
所有属数的 60.98 %;Ⅰ A1区和 ⅠA3区总属数 46属 ,
共有属 23属 , Ⅰ A1区没有而 Ⅰ A3区有的属有 7属 ,
ⅠA1区有而 ⅠA3区没有的属 16属 ,共有属占 ⅠA1区
和Ⅰ A3区所有属数的 50.00 %;Ⅰ A1区和 ⅡB4区总属
数 44属 ,共有属 25属 , Ⅰ A1区没有而 ⅡB4区有的属
5属 , ⅠA1区有而 ⅡB4区没有的属 14属 ,共有属占
ⅠA1区和ⅡB4区所有属数的 56.82 %;Ⅰ A1区和 ⅡB5
区总属数 44属 ,共有属 22属 , Ⅰ A1区没有而ⅡB5区有
的属 5属 ,ⅠA1区有而ⅡB5区没有的属 17属 ,共有属占
ⅠA1区和ⅡB5区所有属数的 50.00%;ⅠA1区和ⅡC6区总属
数 56属 ,共有属 25属 ,ⅠA1区没有而ⅡC6区有的属 17
属 ,ⅠA1区有而ⅡC6区没有的属 14属 ,共有属占ⅠA1区和
ⅡC6区所有属数的 44.64%。
3.1.2 ⅠA2区 Ⅰ A2区和 Ⅰ A3区总属数 35属 ,共有
属 22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ⅠA3区有的属 5属 , Ⅰ A2区有
而Ⅰ A3区没有的属 8属 ,共有属占 Ⅰ A2区和 Ⅰ A3区所
有属数的 62.86%;Ⅰ A2区和 ⅡB4区总属数 41属 ,共
有属 19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ⅡB4区有的属 11属 , ⅠA2
区有而 ⅡB4区没有的属 11属 ,共有属占 ⅠA2区和
ⅡB4区所有属数的 46.34 %;ⅠA2区和 ⅡB5区总属数
40属 ,共有属 17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属 10
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属 13属 ,共有属占 ⅠA2
区和 ⅡB5区所有属数的 42.50 %;Ⅰ A2区和ⅡC6区总
属数 49属 ,共有属 21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
属 19属 , Ⅰ A2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属 7属 ,共有属占
ⅠA2区和ⅡC6区所有属数的 41.94 %。
3.1.3 ⅠA3区 Ⅰ A3区和 ⅡB4区总属数 35属 ,共有
属 19属 , Ⅰ A3区没有而 ⅡB4区有的属 8属 , Ⅰ A3区有
而ⅡB4区没有的属 8属 ,共有属占 Ⅰ A3区和ⅡB4区所
有属数的 54.29%;Ⅰ A3区和 ⅡB5区总属数 35属 ,共
有属 22属 , Ⅰ A3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属 8属 , Ⅰ A3区
有而 ⅡB5区没有的属 5属 ,共有属占 Ⅰ A3区和 ⅡB5区
所有属数的 62.86 %;ⅠA3区和ⅡC6区总属数 46属 ,
共有属 23属 , Ⅰ A3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属 19属 ,
ⅠA3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属 4属 ,共有属占 Ⅰ A3区和
ⅡC6区所有属数的 50.00 %。
3.1.4 ⅡB4区 ⅡB4区和 ⅡB5区总属数 35属 ,共有
属 22属 , ⅡB4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属 5属 , ⅡB4区有
7第 2期                 黄启堂等: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而 ⅡB5区没有的属 8属 ,共有属占 ⅡB4区和 ⅡB5区所
有属数的 62.86 %;ⅡB4区和 ⅡC6区总属数 45属 ,共
有属 27属 , ⅡB4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属 15属 , ⅡB4
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属 3属 ,共有属占ⅡB4区和 ⅡC6
区所有属数的 60.00 %。
3.1.5 ⅡB5区 ⅡB5区和 ⅡC6区总属数 47属 ,共有
属 22属 , ⅡB4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属 20属 , ⅡB4区
有而 ⅡC6区没有的属 5属 ,共有属占 ⅡB4区和 ⅡC6区
所有属数的 46.81 %。
表 1 福建兰科植物属的分布统计 [ 19-20]
属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 C6 属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 C6
兜兰属 Paphipedilum 1 0 0 1 0 0
头蕊兰属 Cephalanthera 0 1 0 0 0 0
无叶兰属 Aphylorchis 0 1 0 0 0 1
对叶兰属 Listera 1 1 0 0 1 0
斑叶兰属 Goodyera 0 1 0 0 0 1
血叶兰属 Ludicia 1 1 1 1 1 1
钳唇兰属 Erythtodes 1 1 1 1 0 0
全唇兰属 Myrmechis 0 1 0 0 0 0
翻唇兰属 Hetaeria 1 0 0 1 0 0
线柱兰属 Zeuxine 0 1 0 0 0 1
开唇兰属 Anoectochilus 1 1 0 0 0 0
绶草属 Spiranthes 1 1 1 1 1 1
指柱兰属Stingmatodactylus 1 1 1 1 1 1
葱叶兰属 Microtis 0 1 0 0 0 1
舌唇兰属 Platanthera 1 1 1 0 0 0
蜻蜓兰属 Tulotis 1 1 1 1 1 1
角盘兰属 Herminium 0 1 1 1 0 1
无柱兰属 Amitostigma 0 0 0 1 0 1
兜被兰属 Neotianthe 1 0 0 1 1 1
白蝶兰属 Pecteilis 0 0 0 0 0 1
阔蕊兰属 Peristylus 1 0 1 1 1 1
玉凤花属 Habenaria 1 1 1 1 1 1
香荚兰属 Vanilla 1 1 1 1 1 1
盂兰属 Lecanorchis 1 0 0 0 0 0
朱兰属 Pogonia 1 0 0 1 1 1
芋兰属 Nervilia 1 0 0 0 0 0
天麻属 Gastrodia 1 1 1 1 1 1
双唇兰属 Didymoplexis 0 0 0 0 0 1
白及属 Bletilla 0 0 0 0 0 1
宽距兰属 Yoania 1 0 0 0 0 0
羊耳蒜属 Liparis 0 0 0 0 0 1
沼兰属 Malaxis 1 1 1 1 1 1
鸢尾兰 Oberonia 1 1 1 1 0 1
山兰属 Oreorchis 0 0 0 0 0 1
杜鹃兰属 Cremastra 0 0 0 1 0 0
美冠兰属 Eulophia 0 0 0 0 1 0
兰属 Cymbidium 1 1 1 1 1 1
球柄兰属 Mischobulbum 1 0 1 1 1 0
带唇兰属 Tainia 1 1 1 1 1 1
苞舌兰属 Spathoglotis 1 0 0 1 1 1
黄兰属 Cephalantheropsis 1 0 0 0 0 0
鹤顶兰属 Phaius 1 1 1 1 1 1
虾脊兰属 Calanthe 1 0 1 1 0 1
坛花兰属 Acanthephippium 0 1 0 0 0 0
吻兰属 Colabium 1 0 0 0 0 0
竹叶兰属 Arundina 1 1 1 1 1 1
贝母兰属 Coelogyne 1 0 1 0 0 1
独蒜兰属 Pleione 0 0 0 1 1 1
石仙桃属 Pholidota 1 1 1 1 1 1
毛兰属 Eria 1 1 1 0 0 1
牛齿兰属 Appendina 1 0 0 0 0 0
石斛属 Dendrobium 1 1 1 1 0 1
厚唇兰属 Epigeneium 0 0 0 1 0 1
石豆兰属 Bulbophylum 1 1 1 1 1 1
带叶兰属 Taeniophylum 0 0 0 1 1 1
蛇舌兰属 Diploprora 1 0 0 0 0 0
脆兰属 Acampe 1 0 0 0 0 0
匙唇兰属 Schoenorchis 0 1 0 0 0 0
隔距兰属 Cleisostoma 1 1 1 1 1 1
白点兰属 Thrixspermum 1 0 0 0 0 1
寄树兰属 Robiquetia 0 0 1 0 1 1
风兰属 Neofinetia 1 1 1 0 1 0
萼脊兰属 Sedirea 0 0 0 0 0 1
长足兰属 Pteroceras 1 0 0 0 0 0
叉子股属 Luisia 0 0 1 0 0 0
盆距兰属 Gastrochilus 0 0 0 0 0 1
槽舌兰属 Holcoglossum 0 0 0 0 0 1
  注:表内数据存在为 1, 无为 0。
3.2 3大地理分区属数变化规律
从表 1可知 , ⅠA区和 ⅡB区所有属数 53属 ,共
有属 28属 , ⅡB区没有而 ⅠA区有的属 19属 , ⅡB区
有而 ⅠA区没有的属 6属 ,共有属数占 Ⅰ A区和 ⅡB
区所有属数的 52.83 %;ⅠA区和ⅡC区所有属数 61
属 ,共有属 31属 , ⅡC区没有而 Ⅰ A区有的属 16属 ,
ⅡC区有而ⅠA区没有的属 14属 ,共有属占ⅠA区和ⅡC区
所有属数的 50.82%;ⅡB区和ⅡC区所有属数 50属 ,
共有属 29属 , ⅡC区没有而ⅡB区有的属 5属 , ⅡC区有
而ⅡB区没有的属 16属 ,共有属占ⅡB区和ⅡC区所有属
8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9卷
数的 58.0%。以上数据表明地理位置相隔越远 ,它们
的共有属数相差越多。
3.3 6个小区种数变化规律
3.3.1 Ⅰ A1区 Ⅰ A1区和 Ⅰ A2区所有种 96种 ,共
有种 44种 , Ⅰ A1区没有而 Ⅰ A2区有的种 24种 , Ⅰ A1
区有而 Ⅰ A2区没有的种 28种 ,共有种占 Ⅰ A1区和
Ⅰ A2区所有种数的 45.83 %;Ⅰ A1区和 Ⅰ A3区所有
种数 87种 , 共有种 37种 , Ⅰ A1区没有而 Ⅰ A3区有
的种 13种 , Ⅰ A1区有而 Ⅰ A3区没有的种 35种 ,共
有种占 Ⅰ A1区和 Ⅰ A3区所有种数的 43.58 %;Ⅰ A1
区和 ⅡB4区所有种数 91种 ,共有种 34种 , Ⅰ A1区没
有而 ⅡB4区有的种 19种 , Ⅰ A1区有而 ⅡB4区没有的
种 38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1区和 ⅡB4区所有种数的
37.36%;Ⅰ A1区和 ⅡB5区所有种数 86种 ,共有种
26种 , Ⅰ A1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种 14种 , ⅠA1区有
而 ⅡB5区没有的种 46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1区和 ⅡB5
区所有种数的 30.23 %;Ⅰ A1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
126种 ,共有种 34种 , ⅠA1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种
54种 , Ⅰ A1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种 38种 ,共有种数
占Ⅰ A1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的 26.98%。
3.3.2 ⅠA2区 Ⅰ A2区和 Ⅰ A3区所有种数 78种 ,
共有种 40种 , Ⅰ A2区没有而 Ⅰ A3区有的种 10种 ,
Ⅰ A2区有而 Ⅰ A3区没有的种 28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2
区和 Ⅰ A3区所有种数的 51.28 %;Ⅰ A2区和 ⅡB4区
所有种数 91种 ,共有种 30种 , Ⅰ A2区没有而 ⅡB4区
有的种 23种 , Ⅰ A2区有而 ⅡB4区没有的种 38种 ,共
有种数占 Ⅰ A2区和 ⅡB4区所有种数的 32.97 %;
Ⅰ A2区和 ⅡB5区所有种数 84种 ,共有种 24种 , Ⅰ A2
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种 16种 , Ⅰ A2区有而 ⅡB5区没
有的种 44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2区和 ⅡB5区所有种
数的 28.57 %;Ⅰ A2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 114种 ,
共有种 42种 , Ⅰ A2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种 46种 ,
Ⅰ A2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种 26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2
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的 36.84 %。
表 2 福建不同地理分区兰科植物种的分布统计 [ 19-20]
种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 C6 种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C6
紫纹兜兰Paphipedilumpurpuratum 0 1 0 0 0 0
银兰 Cephalantheraerecta 0 1 0 0 0 1
金兰 C.falcata 0 1 0 0 0 1
无叶兰 AphylorchisMontana 1 1 0 0 1 0
西藏对叶兰 Listerapinetorum 0 1 0 0 0 1
小斑叶兰 Goodyerarepens 0 1 1 0 0 1
紫纹兜兰Paphipedilumpurpuratum 0 1 0 0 0 0
斑叶兰 G.schlechtendaliana 0 1 1 1 1 1
大花斑叶兰 G.biflora 1 1 0 0 0 1
花格斑叶兰 G.kwangtungensis 0 1 0 0 0 0
绒叶斑叶兰 G.velutina 1 1 1 0 0 1
多叶斑叶兰 G.foliosa 0 1 0 1 0 0
长苞斑叶兰 G.praimi 1 1 0 0 0 0
高斑斑叶兰 G.procera 1 1 0 0 0 1
绿花斑叶兰 G.viridiflora 1 1 0 0 0 0
血叶兰 Ludiciadiscolor 1 1 1 1 0 0
钳唇兰 Erythtodesblumei 0 1 0 0 0 0
日本全唇兰 Myrmechisjaponica 0 1 0 0 0 1
全唇兰 M.chinensis 0 1 0 0 0 1
翻唇兰 Hetaeriaabbreviata 1 0 0 1 0 0
线柱兰 ZeuxineStrateumatica 1 1 0 0 0 0
西南齿唇兰 Anoectochiluselwesi 1 0 0 0 0 0
金线兰 A.elwesi 1 1 1 0 1 1
浙江金线兰 A.zhejiangensis 0 1 0 0 1 1
绶草 Spiranthessinensis 1 1 1 1 1 1
指柱兰 Stingmatodactylusskiokianus 0 1 0 0 0 1
葱叶兰 Microtisunifolia 1 1 1 0 0 0
密花舌唇兰 Platantherahologlotis 0 1 0 0 1 0
舌唇兰 P.japonica 1 1 0 0 0 0
尾瓣唇舌兰 P.mandarinorum 0 1 1 0 0 1
小舌唇兰 P.minor 1 1 1 1 1 1
大明山舌唇兰 P.damingshanica 0 1 0 0 0 1
简距舌唇兰 P.tipuloides 0 1 0 0 0 1
小花蜻蜓兰 Tulotisussuriensis 0 1 1 1 0 1
叉唇角盘兰 Herminiumlanceum 0 0 0 1 0 1
细葶无柱兰 Amitostigmagracile 0 0 0 0 1 1
二叶兜被兰 Neotianthecuculata 0 0 0 0 0 1
龙头兰 Pecteilissusannae 1 0 1 1 1 1
触须阔蕊兰 Peristylustentaculata 1 0 0 0 0 0
鞭须阔蕊兰 P.flagellifer 0 0 0 0 1 1
狭穗阔蕊兰 P.densus 0 0 1 1 0 1
撕唇阔蕊兰 P.lacertiferus 1 1 1 1 0 0
小巧玉凤花 Habenariadiplorema 0 0 0 0 0 1
十字花 H.schindleri 0 0 0 1 1 1
线叶十字花 H.linearifolia 0 0 0 0 0 1
裂瓣玉凤花 H.peteloti 0 0 0 0 1 1
毛葶玉凤兰 H.ciliolaris 0 1 1 1 0 1
橙黄玉凤兰 H.rhodochels 1 0 0 1 0 0
鹅毛玉凤兰 H.dentata 1 1 1 1 1 1
台湾香荚兰 Vanilasomai 1 0 0 0 0 0
全唇盂兰 Lecanorchisnigricans 1 0 0 1 1 1
朱兰 Pogoniajaponica 1 1 1 0 1 1
小朱兰 P.minor 0 0 0 1 0 1
毛叶芋兰 Nerviliaplicata 1 0 0 0 0 0
天麻 Gastrodiaelata 0 0 0 0 0 1
南天麻 G.javanica 0 0 0 0 0 1
9第 2期                 黄启堂等: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续表
种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 C6 种  名 Ⅰ A1 Ⅰ A2 Ⅰ A3 Ⅱ B4 Ⅱ B5 ⅡC6
双唇兰 Didymoplexispallens 0 0 0 0 0 1
白及 Bletillastriata 1 0 0 0 0 0
宽距兰 Yoaniajaponica 0 0 0 0 0 1
多花宽距兰 Y.amagiensis 0 0 0 0 0 1
羊耳蒜 Liparisjaponica 1 1 1 1 1 1
福建羊耳蒜 L.dunnii 0 0 1 0 0 1
香花羊耳蒜 L.odorata 0 0 1 1 0 1
见血清 L.nervosa 1 1 1 1 1 1
镰翅羊耳蒜 L.bootanensis 1 1 1 1 1 1
长苞羊耳蒜 L.inaperta 0 0 0 1 1 1
绿花羊耳蒜 L.viridiflora 1 1 1 0 0 0
小沼兰 Malaxismicrotatantha 0 1 1 1 0 1
阔叶沼兰 M.latifolia 1 1 1 0 0 0
浅裂沼兰 M.acuminata 1 0 0 1 0 1
鸢尾兰 Oberoniajaponica 0 0 0 0 0 1
无齿鸢尾兰 O.delicata 0 0 0 0 0 1
长叶山兰 Oreorchisfargesi 0 0 0 0 0 1
无叶美冠兰 Eulophiazollingeri 0 0 0 0 1 0
纹瓣兰 Cymbidiumaloifolium 1 0 0 0 0 0
硬叶兰 C.bicolor 1 0 0 0 0 0
多花兰 C.floribundum 1 1 1 1 1 1
建兰 C.ensifolium 1 1 1 1 1 1
墨兰 C.sinense 1 1 1 1 1 1
落叶兰 C.defoliatum 0 0 0 0 0 1
寒兰 C.kanran 1 1 1 1 1 1
蕙兰 C.faberi 1 1 1 1 1 1
春兰 C.goeringi 1 1 1 1 0 1
兔耳兰 C.lancifolium 1 0 1 1 0 1
台兰 C.floribundum 1 1 1 0 0 0
线叶春兰 C.goeringii 1 1 1 1 1 1
心叶球柄兰Mischobulbumcordifolium 1 0 1 1 1 0
带唇兰 Tainiadunni 1 1 1 1 1 1
苞舌兰 Spathoglotispuberscens 1 0 0 1 1 1
黄兰 Cephalantheropsisgracilis 1 0 0 0 0 0
黄花鹤顶兰 Phaiusflavus 1 0 0 1 1 1
鹤顶兰 P.tankervileae 1 1 1 1 0 0
密花虾脊兰 Calanthedensiflora 1 0 0 0 0 0
棒距虾脊兰 C.clavata 0 0 0 0 0 1
无距虾脊兰 C.tsoongiana 0 0 0 1 0 1
三褶虾脊兰 C.triplicata 1 0 0 0 0 0
钩距虾脊兰 C.gracilifolora 0 0 1 1 0 1
台湾吻兰 Collabiumformosanum 1 0 0 0 0 0
吻兰 C.chinensis 1 0 0 0 0 0
竹叶兰 Arundinagraminifolia 1 1 1 1 1 1
流苏贝母兰 Coelogynefimbriata 1 0 1 0 0 1
独蒜兰 Pleionebulbocodioides 0 0 0 1 1 1
细叶石仙桃 Pholidotacantonensis 1 1 1 1 1 1
石仙桃 Ph.chinensis 1 1 1 1 0 1
半柱毛兰 Eriacorneri 1 1 1 0 0 0
高山毛兰 E.reptans 0 0 1 0 0 1
牛齿兰 Appendinacornuta 1 0 0 0 0 0
黄花石斛 Dendrobiumdixanthum 0 1 0 0 0 0
束花石斛 D.chrysanthum 1 0 0 0 0 0
石斛兰 D.nobile 1 1 1 1 0 0
广东石斛 D.wilsoni 0 0 0 0 0 1
细茎石斛 D.moniliforme 0 1 1 0 0 1
铁皮石斛 D.oficinale 0 0 0 0 0 1
霍山石斛 D.huoshanense 0 0 0 0 0 1
剑叶石斛 D.acinaciforme 1 0 0 0 0 0
单叶厚唇兰 Epigeneiumfargesi 0 0 0 1 0 1
芳香石豆兰 Bulbophyllumambrosia 1 1 1 0 0 1
齿瓣石豆兰 B.levinei 0 1 0 0 0 0
密花石豆兰 B.odoratisimum 1 1 1 0 0 0
广东石豆兰 B.kwangtungense 0 1 0 1 1 1
伞花石豆兰 B.shweliense 1 1 0 1 0 1
直唇卷瓣兰 B.delitescens 1 1 0 0 0 0
瘤唇卷瓣兰 B.japonicum 0 0 0 0 0 1
浙杭卷瓣兰 B.quadrangulatum 0 0 0 0 0 1
斑唇卷瓣兰 B.pectenvenersis 0 0 0 1 1 1
紫纹卷瓣兰 B.melanoglosum 1 1 0 0 0 0
带叶兰 Taeniophylumglandulosum 0 0 0 1 1 1
蛇舌兰 Diploprorachampioni 1 0 0 0 0 0
多花脆兰 Acamperigida 1 0 0 0 0 0
匙唇兰 Schoenorchisvanoverberghi 1 0 0 0 0 0
蜈蚣兰 Cleisostomascolopendrifolium 0 0 0 1 0 0
大序隔距兰 C.paniculatum 1 1 1 1 1 1
毛柱隔距兰 C.simondi 1 0 0 0 0 1
长轴白点兰Thrixspermumsaruwatari 0 0 0 0 0 1
小花白点兰 T.japonicum 0 0 0 0 1 1
白点兰 T.entipedeLour. 0 0 1 0 0 0
小叶寄树兰 Robiquetiasuccisa 1 1 1 0 1 0
风兰 Neofinetiafalcate 0 0 0 0 0 1
短茎萼脊兰 Sedireasubparishi 0 0 0 0 0 1
长足兰 Pterocerasleopardinum 0 1 0 0 0 0
纤叶叉子股 Luisiahancockii 0 0 1 0 0 1
台湾松兰 Gastrochilusformosanus 0 0 0 0 0 1
槽舌兰 Holcoglosumquasipinifolium 0 0 0 0 1 0
  注:表内数据存在为 1、无为 0。
10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9卷
3.3.3 Ⅰ A3区 Ⅰ A3区和 ⅡB4区所有种数 68种 ,
共有种数 22种 , Ⅰ A3区没有而 ⅡB4区有的种 18种 ,
Ⅰ A3区有而 ⅡB4区没有的种 28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3
区和 ⅡB4区所有种数的 32.35 %;Ⅰ A3区和 ⅡB5区
所有种数 71种 ,共有种 32种 , Ⅰ A3区没有而ⅡB5区
有的种 21种 , Ⅰ A3区有而 ⅡB5区没有的种 18种 ,共
有种数占 Ⅰ A3区和 ⅡB5区所有种数的 45.07 %;
Ⅰ A3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 101种 ,共有种 37种 ,
Ⅰ A3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种 51种 , Ⅰ A3区有而 ⅡC6
区没有的种 13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3区和 ⅡC6区所
有种数的 36.63 %。
3.3.4 ⅡB4区 ⅡB4区和ⅡB5区所有种数 64种 ,共
有种 29种 , ⅡB4区没有而 ⅡB5区有的种 11种 , ⅡB4
区有而 ⅡB5区没有的种 24种 ,共有种数占 ⅡB4区和
ⅡB5区所有种数的 45.31%;ⅡB4区和 ⅡC6区所有种
数 98种 ,共有种 43种 , ⅡB4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种
45种 , ⅡB4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种 10种 ,共有种数
占 ⅡB4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的 43.88 %。
3.3.5 ⅡB5区 ⅡB5区和ⅡC6区所有种数 94种 ,共
有种 34种 , ⅡB4区没有而 ⅡC6区有的种 54种 , ⅡB4
区有而 ⅡC6区没有的种 6种 ,共有种数占 ⅡB4区和
ⅡC6区所有种数的 36.17%;
3.4 3大地理分区种数变化规律
由表 2可见 , Ⅰ A区和 ⅡB区所有种数 118种 ,
共有种 47种 , ⅡB区没有而 Ⅰ A区有的种 55种 , ⅡB
区有而 ⅠA区没有的种 16种 ,共有种数占 Ⅰ A区和
ⅡB区所有种数的 39.83 %;ⅠA区和 ⅡC区所有种
数 142种 ,共有种 53种 , ⅡC区没有而 Ⅰ A区有的种
49种 , ⅡC区有而 Ⅰ A区没有的种 40种 ,共有种数
占 ⅠA区和ⅡC区所有种数的 37.32 %;ⅡB区和 ⅡC
区所有种数 107种 ,共有种 49种 , ⅡC区没有而 ⅡB
区有的种 14种 , ⅡC区有而 ⅡB区没有的种 44种 ,
共有种数占 ⅡB区和ⅡC区所有种数的 45.79%;以
上数据表明地理位置相隔越远 ,它们的共有种数相
差越多 。
3.5 不同分区物种多样性比较
由表 3可看出 , Ⅰ A1区和 ⅡC6区中 βWS, βC值分
别为 0.575 0, 46.00,均为最大值 ,说明Ⅰ A1区和 ⅡC6
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 Ⅰ A1区和 ⅡC6区中 CJ, CS值
分别为 0.269 8, 0.425 ,均为最小值 ,同样表明 Ⅰ A1
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 。
表 3 不同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指数
不同地理分区 βWS βC CJ CS
Ⅰ A1 Ⅰ A2 0.3714 26.00 0.458 3 0.628 6
Ⅰ A1 Ⅰ A3 0.3934 24.00 0.435 3 0.606 6
Ⅰ A1 Ⅱ B4 0.4560 28.50 0.373 6 0.544 0
Ⅰ A1 Ⅱ B5 0.5357 30.00 0.302 3 0.464 3
Ⅰ A1 Ⅱ C6 0.5750 46.00 0.269 8 0.425 0
Ⅰ A2 Ⅰ A3 0.3220 17.50 0.512 8 0.678 0
Ⅰ A2 Ⅱ B4 0.5041 30.50 0.329 7 0.495 9
Ⅰ A2 Ⅱ B5 0.5556 30.00 0.285 7 0.444 4
Ⅰ A2 Ⅱ C6 0.4615 36.00 0.368 4 0.538 5
Ⅰ A3 Ⅱ B4 0.3786 19.50 0.450 7 0.621 4
Ⅰ A3 Ⅱ B5 0.5111 23.00 0.323 5 0.488 9
Ⅰ A3 Ⅱ C6 0.4638 32.00 0.366 3 0.536 2
Ⅱ B4 Ⅱ B5 0.3763 19.0 0.453 1 0.623 7
Ⅱ B4 Ⅱ C6 0.3901 27.50 0.438 8 0.609 9
Ⅱ B5 Ⅱ C6 0.4688 30.00 0.361 7 0.531 3
4 小 结
福建兰科植物在不同地理分区的分布规律从
属数上分析 ,在大致相同纬度方向上相隔较远的
Ⅰ A1区和 Ⅰ A3区共有属数占总属数的 50.00 %,相
邻Ⅰ A1区和 Ⅰ A2区共有属数占总属数的 60.98 %;
在大致相同经度方向上相隔较远的 Ⅰ A1区和 ⅡC6
区共有属数占总属数的 44.64%, 相邻 Ⅰ A1区和
ⅡB4区共有属数占总属数的 56.82 %。从种数上
分析 ,在大致相同纬度方向上相隔较远的 Ⅰ A1区和
Ⅰ A3区共有种数占总种数的 43.58%,相邻 Ⅰ A1区
和Ⅰ A2区共有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为 45.83%;在
大致相同经度方向上相隔较远的 Ⅰ A1区和 ⅡC6区
共有种数占总种数的 26.98%,相邻 Ⅰ A1区和 ⅡB4
区共有种数占总种数的 37.36%。表明地理位置
相隔越远 , 它们共有属数 、种数相差越多 。这是
由于福建在植物地理区划上位于泛北极植物区
的南缘 ,又处于古热带植物区的北缘 ,地形复杂 ,
丘陵起伏 ,又有武夷和戴云两大山脉东北 -西南
走向平行于境内 ,造成山脉南北的不同气候 ,又
因东南濒海 ,受海洋暖流的影响 , 造成沿海向内
陆自东南向西北温度递减的现象 , 不受经度 、纬
度地带性限制 。雨量除沿海的狭带区域特少外 ,
大多在 1 400 ~ 2 000 mm, 且越近闽北越多 。为
兰科植物迁移 、扩散 、物种与基因交流提供极为
优越的地理条件 。
11第 2期                 黄启堂等: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1]  WHITTAKERRH.Evolutionandmeasurementofspecies
diversity[ J] .Taxon, 1972, 21:213-251.
[ 2]  PIELOUEC.EcolgicalDiversity[ M] .NewYork:John
Wiley, 1975.
[ 3]  WHITTAKERRH.VegetationoftheSiskiyouMountains,
OregonandCalifornia[ J] .EcologicalMonographs, 1960,
30(4):279- 338.
[ 4]  罗毅波 , 贾建生 ,王春玲.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
展望 [ J] .生物多样性 , 2003, 11(1):70-77.
[ 5]  刘仲健 , 张建勇 , 茹正忠 , 等.兰科紫纹兜兰的保育生
物学研究 [ J] .生物多样性 , 2004, 12(5):509-51.
[ 6]  吉占和.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 J] .植物
研究 , 1993, 13(4):313-319.
[ 7]  王英强 , 陈邦余.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 J] .
广西植物 , 2001, 21(2):137-145.
[ 8]  林来官 , 林有润 ,张永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
物名录 [ J] .武夷科学 , 1981(增):68-69.
[ 9]  张永田.武夷山兰科植物资源 [ J] .武夷科学 , 1984
(4):21-26.
[ 10]  刘初钿 ,吕兆平 , 廖传平 ,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兰科
植物的初步研究 [ M] //何建源.武夷山研究:自然资
源卷.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1994:139-146.
[ 11]  苏辚 , 唐金明 , 庄伯桐 , 等.武夷山新发现的兰科植
物—宽距兰 [ J] .武夷科学 , 1985(5):18-23.
[ 12]  刘初钿.福建及武夷山新记录植物 [ J] .武夷科学 ,
1995(1):50-51.
[ 13]  刘初钿 , 阮云秋.四种福建新分布记录植物 [ M] //何
建源.武夷山研究:自然资源卷.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 , 1994:147-148.
[ 14]  陈心启 , 吉占和.中国兰花全书 [ M]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8:13-161.
[ 15]  林鹏.福建植被 [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255-277.
[ 16]  WHITTAKERRH.VegetationoftheSiskiyouMountains
[ J] .Eco1 Monogr, 1960, 30:279-338.
[ 17]  SOUCHWOODTR.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
群的研究 [ M] .罗河清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4.
[ 18]  CODYML.Towardsatheoryofcontinentalspeciesdi-
versitybirddistributionsoverMediterraneanhabitatgra-
dient[ C] // CODYML, DIAMONDJM.Ecologyand
EvolutionofCommunities.Cambridge:HarvardUniversi-
tyPress, 1975:214-257.
[ 19]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第六卷 [ M] .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230-245.
[ 2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17-19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16-501.
StudyonGeographicalZoningandPlantSpeciesDiversity
ofOrchidaceaeFamilyinFujianProvince
HUANGQi-tang1 , YOUShui-sheng2 , YEGong-fu3
(1.Co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 Fujian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 FuzhouFujian350002, China;
2.ForestryColege, Fujian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 FuzhouFujian350002, China;
3.FujianAcademyofForestrySciences, FuzhouFujian350012, 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distributionregularityofOrchidaceaefamilyinFujianProvincebyusingthe
speciesdiversityindexmethod.Theresultswereasfolows.ThemaximumindexvaluesoftheareasⅠA1 andⅡC6
wereβWS(0.575 0)andβC(46.00)respectively, whiletheminimumindexvaluesofthosetwoareaswereCJ
(0.269 8)andCS(0.425)individualy, whichindicatedthatthediferenceintheOrchidaceaefamilybetweenar-
eaⅠA1 andareaⅡC6 wasthemostsignificant.AstotheareasⅠA2 andⅠ A3 , theminimumindexvalueswereβWS
(0.322 0), βC(17.50)andthemaximumindexvalueswereCJ(0.269 8)andCS(0.425 0)respectively, show-
ingthatthediferenceinthefamilyOrchidaceaebetweentheareaⅠA2 andⅠ A3 wastheleast.Inaword, thedis-
tributionregularityoftheOrchidaceaefamilyindiferentgeographicalzoneswasthatthefartherthegeographical
distancewas, thelesssimilaritywasamongthespeciesandthegenera.
Keywords:Orchidaceae;geographicalzone;speciesdiversity;FujianProvince
12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