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伞形科植物的化学分类:香豆素类成分



全 文 :卜 在与否 , 提出利用一种多元统计学方法 , 即计算
逐步的多元 回归方程的方法 ;
4
. 在未被研究的种类中最可能成为菇类
香豆素来源的有 : 几尹“ 10 l e h“ a ” `艺 B o i s S . , .F
机 o g o l t a 公f c a L IP s k y e x K o r o v . , F . k a r a k a -
l附 s f s K o r o v . , 及 .F 百sP ky 萝 K o r vo . , 含倍半
菇内醋的有 .F t o r k o , 坏耐 c a ( S e h i s e h k . ) M .
iP m en
. ,含菇醇和芳香酸复合酷的有 .F 成 s ec -
t a ( L e d e b
.
) L e d eb
. ,
F
.
o ,落e” t a瓦5 L . , .F
妙砂 Ik 。 , f c a K o r o v . , 及 .F fed o r o v落o r 。 ,
M
.
P i m e n
· , 含吠喃香豆素的有 .F c a o es c e” s
( L e d e b
.
) L e d e b
. ,
.F g ar c f l1’ s ( L e d e b . ) L e d e b . ,
F
.
k a r a t a v f e” s公s (eR g e l e t S e hm a lh
.
) K o
r
vo
.
,
及 .F P o ly a 耐h a K or vo . , 在邪篙属植物中最
可能具有二氢毗喃香豆素的是 : S“ elt’ 解此解
( K o
r
vo
.
) M
.
P加 e n . e t S d o b n . , 5 . 9翻婉一
t “ 忧 W i l ld . et S e h u l t . , 5 . 协 t e o l“ 哪 M . P i -
m e n
. ,
5
.
, 。万 e o ; 4 W o r o n o w , 5 . s er a o s c h a ” 一
f c“ 娜 M . P im e n . e t S d o b n . , 以及含映喃一及
二氢吠喃香豆素者为 : 5 . e lr’ cO a P“ , ( s hc r -e
n k ) F e d t s e h
. ,
5
. ” a , g f , a t。 ” ( K o r o v ) M ·
P im
e n
.
et Sd ob n
. ,
5
. ” 。。 s解f , 5 . s e t价 r 。 ,
M
.
P lm e n
.
e t S d ob n
.
5
.
s e犷 a . s e h a” 落c“ 哪 .
本文附当归属化学和形态 学特 征的相关
性 ; 阿魏属含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种类成分的预
测以及邪篙属含二氢毗喃 、 二氢映喃和吠喃香
豆素种类成分的预测等表三帧 。
(袁昌齐 、魏宏图节译 袁以苇校 )
伞形科植物的化学分类 : 香豆素类成分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袁昌齐综述
伞形科是较大的植物科之一 , 约包含 275
属 , 2 5 5 0 种仁, 〕。早在 16 9 9 年 P et iv e r 〔 2 3就指出 ,
某些形态上相近的植物类群 , 如伞 形科植物
均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生物活性的植物种类所组
成 , 可以认为这是伞形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的早
期阶段 。 H e y w 。 。 d 指出〔幻 , 伞形科植物的 系
统分类问题需从现有资料的集中 、 花的生物学 、
繁殖系统 、 化学分类学 、 形态学 、 解剖学 、 细
胞学 、 数学分类等多种学科和手段进行综合研
究 , 其中化学分类学在这一研究中起着重要作
用。
伞形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比较复杂 , 主
要类别有香豆素类 、 精油以及与精油生源相关
的非挥发性成分 、 聚 乙炔类 、 黄酮类 、 苯丙烷类
及苯乙烯类 、 酚及酚类 、 三菇皂贰和生物碱等类
化合物 〔们 。 迄至 19 70 年统计 , 单就香豆 素 类
化合物就可在 1 2 6 科 、 5 5 1 属 、 1 6 2 6 种高等和低
等植物中发现 仁5〕。 1 9 6 3 年 D e a n 〔6 ,统计 , 2 0 0 种
天然香豆素中有 125 种属 于 伞形科 ; N iel s en
指出〔 ,〕 , 至 19 70 年 , 从伞形科 3 3 属 、 1 6 1 种植
物中获得香豆素类化合物。 据苏联 1 9 7 6 年报
道 , 已从 253 种伞形科植物中分出了 171 种香
豆素类化合物 、 其中 132 种为该科所特有 仁8 , 。 目
前已发现的天然香豆素超 过 6 0 种 , 其 中 1/ 3
分布于伞形科植物中。 F ar n sw or ht 等仁” ,报道 ,
从高等植物中分出的具一种或多种强生理活性
的 、 已知结构的天然成分有 325 种 , 香豆素类成
分占 15 种 , 因而 以伞形科的香豆素类成分为对
象 , 进行化学分类和各种生理活性的研究 , 具有
一定的意义 。
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
分中。 一些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如香豆素 ( C o u -
m a r in )
、 东蓑若素 ( S c 0 P o l e t i n ) 、伞形酮 ( U m b e -
n if er o ne )等 , 广泛分布于很多不同的植物科中 ;
而一些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如补骨脂素 ( P s or a 一
l e n )
、 紫花前胡试 ( N o d a k e n i n ) , 花椒树皮素
(X a nt h yl et in )等仅分布于有限的科属中 , 但不
限于单一的属或种。如异戊烯香豆素类 ( P er n yl
一 2 8 9 一
DOI : 10. 13220 /j . cnki . ji pr . 1980. 05. 008
表 i 五加科和伞形科成分对照表 闷众蕴奚李一~…牛…棉子搪 } 一 {十 6 `。水苏塘 } 一 } 一 石肠
+ 8 /17
一 7 /1 1
+ 1 5 /17
+ 3 /3
+ 1 /1
+ 9 /1 2
一 3 1 /44
1 6属
1 4属
7属
5属
2 2属
2属
1一3属
属ù .豹
一陌牌
人丫月l
J |刀月月属1ù人11 nJ
瞩一
属,上百且9ó序`,11.
co um
a ir n s) 及其衍生物映喃或毗喃香豆素类常
见于伞形科和芸香科植物中 , 而这些成分在豆
科 、 桑科和棣科植物中仅个别存在 〔10 。
本文对伞形科植物与其它科间 , 科内族间 、
属间 、 组间 、 种间以及种以下单位的化学分类的
研究作一概括的介绍 。
科间关系 `
与芸 香科的 关 系:
这两科植物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在很大程
度上相类似 , 但其植物系统间的亲缘关系则比
较疏远 。 两科化合物都富含异戊烯链 ( P r e n ly -
,山 a in s) , 但以次生衍化进行比较 , 却显示了一
些明显的区别。 伞形科广泛存在异戊烯酞 (千里
酞 , s e ne e fo ly ) 、 异戊酞 ( ivso a l e r y l )

2 一甲基丁
酞 ( 一 CO CH ( M e ) C H Z C H 3)和 a lg e l o y l ( 一 CO C :
( M e ) C H C H
s
) 侧链 , 可酷化成 3` , 4`一二经基 二
氢毗喃香豆素 , 表明了这两科间在香豆素结构
的处置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 芸香科的异戊烯基
的异构组分与 C 一 3 异戊烯香豆素也显 示 了 不
同的途径 。 这些区别比过去认为的证据更为充
分 , 即伞形科的异戊烯样化合物 , 实际上是氨基
敌的降解化合物 , 而这一路线还没有表明存在
于芸香科中。
与五加科及 山 茱芙目的 关系:
伞形科与五加科同属伞形目 , 在形态和进
化方面有不少类同点。 T h o r en ( 1 9 6 8 )£, , 3主张
将这两科合并后称为五加科 , 包括五 加 亚 科
( A r al io de ae ) 和原属伞形科的三个亚科 即天
胡英亚科 ( H y d r o e o yt l o i d e a e ) 、 变豆菜亚科
( S a n i e ul o id e a e )和芹亚科 ( A P i o id e a e ) 。 这两
科在化学特征方面有不少类同点 、 如都有单菇 、
倍半菇 、 炔类化合物和皂试等。 在种子脂肪中
都含有特殊的岩芹酸 ( P et or s el in ic ac id) 。 伞
形科的很多属中分布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香豆
素 、还含有岩芹吮酸 ( P et r o s e l id i e a e id )和伞形
糖 ( Um be U if er o s e) , 这些成分在五加科中还未
见报道 。 茶限类成分在伞形目各个科中未见分
布 , 仅在伞形科中发现 了百里醒 ( T勿m o qu 卜
n o en )
。 关于这两科植物成分方面的一 些 不同
点 , 见表 1〔 , 2 3。
伞形糖
甘露糖醇
阿东糖醇 (侧金盏
(戊 )糖醇 )
皂 素
简单香豆素类
6
,
7
一肤喃香豆素类
7
,
8 一肤喃香豆素类
色满香豆素类
单 菇
倍半菇
甜没药烯
( B i sa b
o l e n e s )
C a dr i en
n s
D
r i m e n o l s
麟激愁h ` , o n ’ s ,
愈疮内醋
S e l i n e n e s
二 菇
三菇皂素
其它三菇
炔类化合物
鉴于五加科和伞形科在化学特征方面的近
似性 , 把这两科合为伞形目 (U m be n吐es )是合
适的。 B at e 一 Sm iht 等 ( 19 7 5 ) 〔` 3 ,主张由伞形目
中分出山茱英目 ( oC , 、 俪 5 . s t八c t o ) , 从植物
化学观点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次生物质方
面 , 狭义的山茱英目与五加科和伞形科是有显
著区别的 , 其化学特征是缺乏聚乙炔类化合物 、
挥发油 、 映喃香豆素和毗喃香豆素 , 种子油中
不含岩芹酸 ; 但含有环烯醚菇俄 、 生物碱和揉
质〔` 4 1。
与其它科的关系
经基香豆素伞形酮在豆科 植物 中 也 属 常
见 , 但吠喃香豆素在豆科中则仅见于补骨脂属
一 2 9 0 一
芹亚科中族间及属间关系
在芹亚科中美味芹族 ( S m yr ni e ae ) 、 阿米
芹族 ( A m mi ne ae ) 和前胡族 ( P e u e e da ne ae ) 植
物富含香豆素 。 N ie lse n 对芹亚科有些族 含有
的香豆素类型做了报道 〔7 〕。
表 3 说明美味芹族的所有属均含线型的映
喃香豆素 , 本族的大部分植物都含有这一类型
的香豆素。 此外 , 线型二氢吠喃香豆素仅见于
栓果芹属 ( P r a n g e s ) 植物 。
在本族植物中尚未发现角型吠喃 香 豆素 、
角型二氢吠喃香豆素 、 角型和线型的二氢毗喃
香豆素类型和色色林 。
表 3 美味芹族的香豆素类型
线型 线型
一参
称一毒
( P s o
r公 e a )含有补骨脂素 ( P s o r a l e n ) 等。 豆科
植物中映喃香豆素的存在 , 为分类学方面提供
了新的资科 , 即豆科与富含香豆素的科在亲缘
关系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15[ , 。 桑科榕属 ( iF c us )
植物含有多种映喃香豆素如补骨脂素 、 佛手柑
内酿 ( B e r g aP et n ) , 说明与以上的科也有一些关
系 〔 4〕 。
伞形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在化学成分方面也
有一定的联系 。 在香豆素方面 , 由菊科植物中
分出的 A u r a P t e n e 类香豆素 , S e o p a r o n e , 伞
形酮等 , 以及在苯丙烷类 、苯酞类 、 色酮类等成
分方面也有相似性 〔 , ` J。
亚科间的关系
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分布在芹亚科中。 迄至
1 9 7 0 年 , 已从伞形科 3 属植物中分出这类成
分 , 均属芹亚科 〔幻 。 映喃香豆素类成分是很多
伞形科植物的特征性代谢产物 , 但在天胡姜和
变豆菜亚科中还未见有分 布 (参见 表 2) 。 而
三菇皂贰主要分布在天胡姜亚科 的积雪 草属
( C e nt e l l a )
、 洋芫姜属 ( E r y n g i u m ) 、 天胡婪属
(H y d
r o e o t y l e ) 和变豆菜亚科的变豆菜属 ( S a -
n i e u l a ) 中。 芹亚科中除柴胡属 ( B uP l e u r u m )
外 , 均未见有含此类成分的报道 〔 , “ , 。 ` ’
表 2 映喃香豆素类成分在伞形科植物中的分布
C口” 公“ 附 哪 a c“ la t“ 份
刀感户户口 , a邝 ht 川 ,
c o s P云c “ 优
H
、水艺e r o e a吵“ 娜
rP
。 。 9 0 5 f e , , la c e。
P
, 云s P h a 公, a琳“ 。
P
,
l云P s k y 云
P O r 郊 a t “
P
a b“ la r 落“
s e绍田 s c h a ” 落` “
.P.
亚 科 族
天胡萎亚科
天胡萎族
(H y d
r o c o ty l
e
ae )
M u d l i n
e a e
变豆莱亚科
变豆菜族
( s妞n ic u le ae )
L曳扣 e c i翻芹亚科
E e h i n o P h o r e a .
针果芹族
芫萎族
美味芹族
阿米芹族
前胡族
L 昭 e r P i t i e 防
胡萝 卜族
映喃香豆素分布的属 、 种 P . t s c再落州君“ ” 落c a
A = 简单香豆素 ; B = 映喃香豆素 ; C = 二氢映喃香 豆素
阿米芹族 ( A m m in e ae ) 、 葛缕子亚族 (C ar -
i n a e )
。 本亚族中除齿阿米〔A哪仍 f “ s 拐a g a ( L . )
L a m
. 〕 一种外 , 香豆素类型 (表幻和美味芹族
一样 , 都不含有角型二氢吠喃香豆素和线型 、角
型二氢毗喃香豆素。 与美味芹族的不同在于葛
缕子亚族中常分布有角型映喃香豆素 、 特别是
在茵芹属 ( P加 P in e l l a ) 中。
p `. 声。 e l l a h妙 , e a ” a w £ 1· 的香豆素类
型不同于其它茵芹属植物 , 在该种中未得到简
单香豆素和角型映喃香豆素 , 该种中含有的邪
篙内醋 ( se se l n )在其它种类中尚未发现 。 在伞
形科植物中仅从两种植物中得到邪筒内醋 , 即
份O1占63
才了矛z沙óU0
0 / 5
0 / 2 1
0 / 4
2 / 2 9
9 / 85
1 0 / 3 9
1 / 9
0 / 4
注: 属的数目是根据 D lu d e 系统统计。
一 2 9 1一
表 石 阿米芹族那蓄亚族
.川涸司!刊l|训;州l引l-I 1|t |气一一ù 1,21犷
P
.
hey
o ae , 。 ( = se s elt’ 君钦扭瓜`举哪 H e br . R -ot
t l e r et K l e i n xe C
.
B
.
C l a k e ) 及 决 s e l2’ f ” -
成 c。 ` W lg h t e t A r n . 。
大阿米 ( A` , 苦 . 砂 “ ) 和齿阿米 ( A . 诉 s -
” a邵 )在香豆素类型方面的不 同值得引起注意。
表 4 阿米芹族 Am m in e a e
葛缕子亚族 ae r i n a e
一里一一 !月皿线型 }角型 {线型 }角型
B吵 l e , 娜哪 介不` a t“ 娜
v a r
.
k o解“ 阳叨落落
月户云“ 娜 g , a u e o l胡 :
P 己t r o s e l公” “ 哪 s a t云即“ 拼
太阿米
齿阿米
洲水P云” e l la 加严 e a ” 。
P
· 脚召君” a
尸 . 哪可o r
P
.
s a x 云介a邵
S e s e l落 c a 娜P e s t犷 e
印度邪篙
( 5
. 苦, d艺e “ 二 )
S
,
l落b a ” o t乞s
s u b s P
.
l 多b “ ” o t乞s
5
.
;云b a ” o t : s
亚洲邪篙
(5
.
5云b云r `c “ s )
5
.
9 “ 琳哪云fe 犷“ 琳
L 葱b “ ” o t该s b“ 心h公。犷-
” 弓心月 S t S
岩 风
( L
· 石“ c h`o 犷娜 e” s云s )
密花岩风
( L
. ` o , d e , s a t “ )
L
. 云” t e犷哪 e d落a
L
.
t绍” s c a哪 c a s公。
(盔赢 。 , , 。 ,。 , : )
C” 泣“ 琳 d“ b公“ 娜

” 舍O摊 ” 冬尸护多
t犯忆” 盆 ” 留O摊件 t巴护 t

( C
·
S己 l`,
A 二简单香豆素 ;
C = 二氢味喃香豆素 ;
B 二 映喃香豆素 ;
D = 二氢毗确香豆素
邪篙亚族 Ses el in ae 。 与葛缕子亚组不同 ,
所有伞形科的香豆素类型在本亚 族 中都 有分
布 (表 5 ) 。
邪篙属 ( S e s e l i )和岩风属 ( L ib a n ot i s ) 的类
型极为相似。 该两属的大多数种类都含有线型
映喃香豆素和角型二氢毗喃香 豆素。 邪篙内醋
仅在印度邪篙 ( .s 伽成邝娜 )发现 。
从表 6 中可见 , 各种类型的香豆素在前胡
族 ( P eu ce d a n解 ) 的各亚族及属中的分布情况 。
当归亚族 : 目前在伞形科植物中发现的各
种类型的香豆素在当归属中都有分布 。 本亚族
中的其它属则仅有 1~ 2 类香豆素 , 且均未发现
二氢毗喃香豆素。 对当归属植物的研究还仅 幼
种 , 进一步的研究必将改变现有的情况 。
阿魏亚族 : 从植物化学的观点来看 , 阿魏
属是一个有意义的类群。 从 月凡护“ 如 co 哪娜 “ ” :’s
中分出的在 7 位上没有氧原子 , 而 3 位和 4 位
上有氧原子的香豆素 , 这是本科中唯一的例子。
A一31
A
,
B
,
C
,
D 参见表 4 。
此外 , 对本属 17 种的研究中发现 15 种只有伞
形酮和伞形酮的醋 , 或两者只有一种。 这些单
环或双环倍半菇连接在香豆素 母核 上 形成的
酷 , 从化学结构上看 , 仅存在于阿魏属 中。
eF
犷“ l“ P“ 犷P“ r e “ W at s
. 是 L o哪 a 万“ 娜
cO协“ 厉郎“ ` M hat . et oC n st . 的异名 , 含有
两种角型二氢映喃香豆素 , 但未发现简单香豆
素 。 因此 , .F 加 r P“ ea 和阿魏属的香豆素类
型不相符合 , 而从化学成分的观 点 分析 则 与
L 口` 4 t’ “ 附 属有密切联系 。
环枝 芹亚族 : 独活属的香豆素类型与茵芹
属 ( P加P i n e l l a ) 相似 。 在已研究的 2 9 种植物
中均有线型映喃香豆素 , 其中 19 种含简单香豆
素 , 2 种含角型映喃香豆 素。 但 在本 属 中 未
发现二氢衍生物 。 H er a e l . “ a bs`。才无枷“ , ,
,
一 292一
表 6 前胡族香豆素成分分布情况
亚族 、 属 已研 A B C D究的种数 线型角型线型角型 线型角型
当归亚族 29 l 7 l 6 右 4 2 14
当归属 2 2 2 1l 3 1l
古当归属 2 2 12 2 1 1 1
欧当归属 1 1 14 2 1
A ga y sl li
sS p r en g
·
17 5 1 1 1 12
P比 l l o p t o ru s( ?)3 王 8珊瑚菜属 l 13
阿魏亚族 6 129
阿魏属 1 1
Lo m a t i u m N u t t 17 19
X
a n th o ga l u m 2
A v e

La l l
.
3
F eu rl吃 0 Ko eh 29
L ePto t幼n ia N u t t . 1
前胡属
Pt ey rx i
a
N
u t t
·
欧防风属
环棱芹亚族
独活属
Zo z im i a D C
.
A
,
B
,
C
,
D 参见表 40
V e nt
. 是 OZ 万耐 a a b s落, ; h iof l云a (V e nt . ) D C .
的异名 , 从中分出 2 种二氢吠喃香豆素 , 显示 了
该种应属于 z oz im ia 属 。
属间和组间关系
C a双“ n eP O B a H中 ,等 仁, ,〕对苏联的 4 0 种黝
活属植物进行了果实香豆素成分的分析 , 研究
了该属所含香豆素为基础的成分生源关系, 进
而提出了各组间的亲缘和进化关系 。 他们在该
属植物果实中共分得 24 种香豆素 , 认为该属植
物在香豆素组成方面存在着种内差别 。 每个种
都含有恒定的香豆素成分 , 可 以作为种的化学
特征和分种的依据。 其进化路线是 以增加合成
新香豆素数量为进化途径和最终环节。 根据化
学成分 , 结合果实形态特征分为三个亚属和五
个组即 : s u gb . H e r ac l e u m 包括 S e e t . H e r ac -
l e u m
,
P ub
e s e e n t i a M a n d e n 和 V i l l o s a M a n -
d e n : s u b g
.
W
e
dn i
a ( HOf m
.
) S ast
. 和 s u b g .
A iP i fo l ia (M an de n) S a st
. , 各组间不仅有相同
的形态特点 , 也含有同源的香豆素类成分 。 已
研究的组中都含有特殊的 、 为该组植物所特有
的恒定香豆素类成分 。 根据已研究种类的果实
的香豆素类成分 , 每种植物都能列入一定的组
中 , 也可作为分种的依据之一。
关于邪篙属 ( S se le i) 和岩风属 ( L ib a n o t is)
应分立或合并的问题 , 分类学者间存在争议 , 意
见不一 。 n o M e H o B M r 等 仁` 8 3进行了邪筒属 (包
括岩风属 )植物化学分类的研究 。 目前 , 已经分
出了十个类型的 6 种香豆素 , 根据这些成分在
组间和种间的分布 , 确定了分为五个组 : S ce .t
C o n d e n s歌 a (密花组 ) 、 L ib a n o t i s (岩风组 ) 、
S c l e r o r r h七a (硬根组 ) 、 M a e r o s t yP o d i u m (柱冠
组 ) 、 和 S e se l (邪筒组 ) , 这五个组在香豆素类
成分方面存在区别。 比较了这两个属的化学成
分后 , 未发现任何香豆素是岩风属或邪篙属种
类所特有 , 两属间有显著的化学相似性 , 岩风属
的种类应隶属于密花组和岩风组 。 邪篙属具有
低分子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类型 , 与芹亚科前胡
族其它属不同 。
3 0 3 H fl 等〔19 用纸层析的方法对远东地
区当归层 ( A n g e l i e a ) 、 古 当 归 属 ( A r c h a n g -
e l i e a )
、 山芹属 (O s t e r i e u m ) 、 高山芹属 ( C o e l o -
lP e u
r
um ) 等属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了比 较和分析 , 指出当归属 14 种植物中含有香豆 素近
2 0 种 、种间成分是有区别的。 古当归属 3 种植
物中除含以上香豆素中的 6 种外 , 还有 3 种其
它成分。 高山芹属植物中香豆素的含量显著减
少 , 而在山芹属植物中则未发现含有香豆素。
种间关系
以齿阿米和大阿米 为 例 〔203 , 阿 米 属 的 这
两种植物 , 它们在果实解剖和营 养器官特 征
等方面有显著区别 , 对其应并于一属或分属二
属 ,意见不一 。 从化学成分的观点看 , 大阿米果
实中含映喃香豆素类的佛手柑内醋 、 花椒毒素 、
欧前胡素 、 异欧前胡素 、 异虎耳草素和二氢峡喃
香豆素 ; 齿阿米果实含二氢毗喃香豆素 , 齿阿
米素 、萨米定 、 二氢萨米定 , 色酮 , 色酮凯林……
等。 根据成分的不同和形态区别 , 应将这两种
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属中。 大阿米仍列于阿米属
( A m m i L
.
) 中 , 而齿阿米则应划 入 巧扔` g “
M i l l
. 属中 , 学名定为 V . d a o c o`d ` 5 G a e r t n · 。
2 9 3
此看法与 N i e l e sn 的意见 〔 , J一致。
种下单位和化学型问题
尸护“ g “ 5 aP b耐召对 a L主n d l . 的化学型仁, , , 。
根据根中总香豆素和其中甲氧基欧芹酚 (O st h -
of )的含量 , 很容易将 p解。 g os aP 奴协万a 分为
两个化学型 。 甜根型含总香豆素 5 . 5~ 8外 , 其
中甲氧基欧芹酚占 23 . 4~ 43 . 3拓 ; 苦根型含总
香豆素 3 . 0~ 4 . 6 % , 其中甲氧基欧芹酚含量仅
为 0 . 0~ 1 . 3拓 , 这一含量上的区别表明这决不
是植物的生理 (营养的或繁殖的 )状况所决定的。
~州
主要参考文献
[ 1 〕 A i r y S h a w H K : 《 A d i e t i o an r y o王 t加 f l o w e r ·
i竹 p l a n st a n d f e r s)n SdE , 1 1 9 2 , C减m b r i d g e U n i v
P r es s
,
aC m br id朗, 19 73
[ 2 ] P et iver J
: P h i l T ra ns
,
L o n d o n
,
2 1
,
2 8 9
,
1 6 , 9
[ 8 〕 S m it h P M : 《 T he C h e m o t a x o on 位 y o f p la n t助
e ha P
.
3
,
2 6
,
E d w a
r d rA n
o ld
,
B r i st
o l
,
E ng l
a
nd
,
1 9 7 6
[ 盛〕 且eg n au e r K : ( U he m o恤x o n o m i e d e r P f l a n 艺叨 ”
E以 · 6 , 5 5 4 , B i r k h a u s e r V er lag , B a s e l , 19 7 3
[ ` 〕 if n枕班曲 M I’ : 《 fl e pe 叱e a ` P a e T e H 班益 n e T o q H n K -
如 K y M a如H皿砒 e o e及 e 狂 e H 习” 》 , 2 0 o e , M , 1 9 7 1
[ 6 〕 D ea n F M : 《 N a ut ar ll y O e e u r r i n g O x y g e n R i gn
C
o m p o u dD
s , B et
e r
w
o r t h
,
L o n d o n
,
i , 6 3
[ 7〕 N i e l哭 n B E : 《 T址 B i o l o g y a力 d C h e m i st yr O f
U m b e l l i f e r a e ) 3 2 5
,
A c a d p r e s
,
E ng l
a
nd
,
19 7 1
[ 8 〕 fl “ 班 e H o s M r 等: P a e T eP e y CP , 7 ( 2 ) : 2 6 6 ,
19 7 1
〔 9 〕 aF r 刀 s w o r t h N R 等 : 《 N e w N at u r a l P r o d u e t s a dn
P l a n t D r u g s w it h P h a r am
e o l o g i e a l o r T h e r a P e u
-
t i Ca l A e t i v i yt
》 , 12 , S P r i ng
e r 19 7 7
〔10〕 G r a y A l 等 : p hy to e比m , 17 ( 5 ) : 8 4 5 , 19 7 8
[ 11〕 T h o r n e R F : 。 S y n o sP i s o f a P u ta i v e ly P妙 10 -
g e n e t i e C l
as
i f i e at io n o f t h e F l o w e r in g p l a n t s 》 ,
6
,
6 7
,
A l iso
,
19 6 8
[ 1 2〕 G ib b s R D : 《 C h e m o ta x o no m y o f F l o w e r i n g
P l a n t s 》 3 , 18 1 3 , M e G i l l一O u阶 n , 5 U n i v P r e s s , L o n -
d o n
,
1 97 4
[ 13 ] B at -e Sm i t h E C 等 : 《 B i o c h e m S y s t e m a t i C s a n d
E e o lo gy
冲 3 , 7 9
,
1 9 7 5
[ 1 4〕 H啥n au e r R : ( A c t e s d u Z e S y ln p o s i u m i nt e r n a -
t i o na l
s u r l es o m b e l l i f e r es 》 ( p e r P ig n 、 n
,
19 7 7 )
,
3 4 6
,
19 7 8
[ 1 6〕 H盯 b o r n e 等: ( C h em o at x o no m y o f t h e L e g u m i -
n o s a e 》 2 59 , 1 9 7 1
〔16〕 G i b b S R D : “ C h e m o at x o n o m y o 王 F l o w e r i gn P la -
nt 助 2 , 8 2 2 , 1 9 7 4
[ 1 7〕 C a 双H n e p o B a H中 等 : aP e T eP e yP , 1 3 ( 4 ) : 5 86 ,
1 9 77
〔18〕 n “ M e H曲 M I’ 等 : P叱 T p e e yP , 1 4 ( 3 ) : 4 2 7 ,
1 9 78
[ 1 9〕 3 0 , H F 等 : P a e T p e e扣 , 4 ( 4 ) : 4 7 8 , l , 6 8
[ 20〕 fl H M e H o B M I’ 等 : p a e t p e e扣 , 1 0 ( 2 ) : 2 16 , 1 97 4
[ 2 1〕 K y s ` M ” H a 卫 B 等: , P a e T p e c y p , 1 1 ( 3 ) : 3 7 4 -
1 9 7 5
柱分配层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 李修禄综述
C P C 分离条件的选择
上文介绍的分离原理 , 都是从定性的角度
描述 , 对于某些间题还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要
合理地选择分离条件 , 必须对药物的萃取常数 、
电离常数以及离子对萃取常数等有一个定量的
了解。 D o y le 等最早定量探讨了 C P C 分离的
条件 , 在 1 9 6 7 年提出的对数分配图 , 使分离条
件具体化 , 便于选择 , 其后于 1 9 6 8 年又对此作
了某些补充和修改 , 提出了 15 种胺类药物中相
在两者间分离的具体条件 〔 2幻 。 为了 更 快速而
完善地选择上述胺类药物的分离条件 , 1 9 6 9 年
F a r le lt “ J 发表 了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的胺类药
物分离条件选择表。 29 7 1 年 D o y l e 〔` 5 , 又介绍
了用 电子计算机绘制的分配图 , 并用以研究溶
剂组成对胺类药物 C P C 的 影响 。 这 些对于
C P C 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以下对层析分离条件的选择作一简单的介
绍 :
分配比 ( D )与 p H 等实验变数 之间的关系〔2 2〕
在 C P c 法中 , 硅藻土仅起到一个惰性支
持剂的作用。 所以层析过程实际上是二相之间
的平衡。 即是层析分离的条件是通过适当地选
一 2 9 4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