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JTCVM
2008年第 3期
实验技术
不同产地香茶菜属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何春兰 ,林红英 ,张继东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 广东湛江 524088)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08)03-0048-02
唇形科香茶菜属约有 30种原植物在民间作药用 , 具有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抗菌消炎 、抗肿瘤 、治疗各种肝炎等功
效 ,对各种癌症患者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中药大辞典
(下)》收载的中药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
菜 Isodonstriatus(Benth.)Kudo的全草 , 多年来 ,广东地区的
商品溪黄草除线纹香茶菜外 , 还有同属植物溪黄草 Isodon
serra(Maxim.)Kudo,二者在外观性状 、原植物形态特征 、理
化性质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以及功效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 生
产实践中很难将其区分 ,因此常出现混用互用情况。溪黄草
和线纹香茶菜具有清热利湿 、凉血散瘀等功效 , 故常用于治
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急性胆囊炎 、咽喉炎等。经研究表明 , 溪
黄草和线纹香茶菜所含有的二萜化合物具有抗菌 、消炎 、抗
肿瘤等活性 ,已在医学研究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 但作为抗菌
中药用于兽医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笔者等以
动物常见致病菌为供试菌株 ,以双黄连口服液和双黄连水煎
液为对照 ,对广东省内不同产地的香茶菜属植物溪黄草和线
纹香茶菜进行了体外抑菌效果测定 , 以期为兽医临床及抗菌
中药饲料添加剂等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中药 溪黄草 、线纹香茶菜(均经广东海洋大学
植物学分类专家吴钿教授鉴定)分别采自广东省清远市 、潮
州市 、肇庆市。按阴干和晒干两种方法干燥处理 , 后分别用
水和乙醇作溶剂提取有效成分 , 备用。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
连水煎液为对照中药 ,均购自湛江市某药店。
1.1.2 供试菌株 大肠杆菌 21、大肠杆菌 37、肠炎沙门氏
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状芽孢杆菌 、溶血
性链球菌和巴氏杆菌 , 由广东海洋大学临床兽医实验室提
供。将上述菌种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 置 37 ℃恒温培养箱培
养 24 h, 4 ℃保存备用。
1.1.3 培养基 普通营养肉汤 、普通营养琼脂 、血液营养肉
汤 、血液营养琼脂 , 均按常规方法配制 ,备用。
1.2 方法
1.2.1 供试中药的制备 水提取液的制备:分别称取阴干和
晒干的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各 100g,加蒸馏水 800-1 000 mL
收稿日期:2008-01-0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20301017)
作者简介:何春兰(1983-), 女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高
效无公害饲料。 通讯作者:张继东 , E-mail:zjd0305@
126.com
浸泡 30 min后煎煮 , 煮沸 45 min, 用 260目分析筛过滤药
液;药渣再加水 700 mL, 煮沸 30 min, 过滤 , 合并两次滤
液 , 4 000 r/min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 , 文火浓缩至 100 mL,
制成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 1g的药液(1 g/mL), 121℃高压蒸
汽灭菌 20 min, 4℃冰箱冷藏备用。乙醇提取液的制备:分别
称取阴干和晒干的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粉末各 100 g,加 95%
乙醇 500mL,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提取 1h,热过滤
得滤液;药渣再加 95%乙醇 300 mL进行第 2次回流提取
30 min, 滤得药液;再以 95%乙醇 200 mL进行第 3次回流提
取 30 min。合并 3次所得滤液 ,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浓缩并
蒸干溶剂后 ,加蒸馏水至 100 mL,制成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
1 g的药液(1 g/mL), 巴氏灭菌 ,置 4 ℃冰箱冷藏备用。
1.2.2 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采用平皿打孔法。将试验菌株
接种于适宜肉汤中 , 37 ℃培养箱中增菌培养 18 h, 制成 18 h
肉汤菌液。再用灭菌棉签蘸取 18 h肉汤菌液均匀涂布于营
养琼脂平板或血琼脂平板上 , 然后用直径 6 mm的打孔器均
匀打孔 ,每皿打 6个孔 , 去除孔内琼脂后将供试药液加于孔
中 ,以满而不溢为宜并作好标记 , 每皿做 3个重复 , 置 37 ℃
恒温箱中培养 18-24h后取出 ,观察结果 、测定抑菌圈直径。
抑菌圈直径小于 10 mm为不敏感 , 10 -15 mm为中度敏感 ,
大于 15mm为高度敏感。
1.2.3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先将
试验菌株接种于肉汤中培养 6-8 h,然后用肉汤将此菌液作
10-3稀释。取无菌试管 9支 ,第 1管和第 9管各加 1.5mL营
养肉汤 , 2-8管各加 1mL营养肉汤;无菌操作吸取供试药物
0.5 mL置第 1管中 , 混匀后吸取 1 mL加到第 2管 , 依次倍比
稀释至第 7管 ,混匀后自第 7管弃去 1mL,此时 ,管中药液浓
度比依次为 1/4、 1/8、 1/16、1/32、1/64、 1/128、 1/256, 然后第
1-7管分别加入供试菌液 0.05 mL;第 8管不加药液 , 为菌
液对照;第 9管不加菌液 , 为药液对照。另取 2支试管 , 第 1
管加 1.0 mL药物原液和 0.05 mL菌液 , 配成 1/1浓度;另 1
支试管加药物原液 0.5mL、培养基 0.5 mL和菌液 0.05 mL,
配成 1/2药物浓度 。混匀后 ,置 37℃培养箱中培养 18-24 h
观察结果。以浊度为指标检查试管中有无细菌生长 , 若肉汤
混浊 ,表示细菌生长;若肉汤完全清亮 , 表示无细菌生长。 以
不显示混浊 、细菌未生长的那一管的药液稀释度作为最低抑
菌浓度(MIC)。
1.2.4 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将上述 MIC测定中肉眼未见
细菌生长的的各管中的肉汤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 37 ℃
培养 24h, 观察结果 ,以仍无细菌生长的管内药物浓度为该药
48
DOI :10.13823/j.cnki.j tcvm.2008.03.020
JTCVM
2008年第 3期
实验技术
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2 结果
2.1 供试药物的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对各供试菌株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溪黄草提取物对各供试细菌 , 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 阴干
和晒干溪黄草水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和巴氏杆菌不敏感;
溪黄草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远优于双黄连口服液 , 与双黄连
水煎液效果相当。溪黄草水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明显小于
乙醇提取物。另外 , 溪黄草的晒干品和阴干品抑菌效果相
当 ,这提示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 溪黄草无论晒干 , 还是室内阴
干 ,都能收到同样的抗菌效果。线纹香茶菜 , 不论是潮州产 、
肇庆产 ,还是清远产 , 其抑菌效果远不如溪黄草 , 潮州产线纹
香茶菜水提取物仅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其余均未
见抑菌作用(见表 1)。
2.2 供试药物的 MIC和 MBC测定结果
溪黄草对含芽孢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最强 , 对蜡状芽
孢杆菌的 MIC和 MBC均≤1/2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
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亦很强 , MIC和 MBC均≤1/128, 对其
他细菌的抑制作用则很弱。溪黄草不论是晒干 、阴干 , 还是
水提 、醇提 , 对肠炎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
菌的 MIC和 MBC与双黄连水煎液相当或低于双黄连水煎
液 ,但均远远低于双黄连口服液(见表 2)。
表 1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提取物对各供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 /mm
供试药物
线纹香茶菜
潮州产阴干品
水提 醇提
肇庆产阴干品
水提 醇提
清远产晒干品
水提 醇提
溪黄草
清远产阴干品
水提 醇提
清远产晒干品
水提 醇提
双黄连
水煎液 口服液
大肠杆菌 21 14.2 - - - - 11.2 - 26.0 16.7 22.5 11.0 -
大肠杆菌 37 15.0 - - - - - 15.0 23.1 16.8 23.3 15.5 -
肠炎沙门氏菌 12.7 - - - - - 14.8 20.3 14.7 21.3 15.7 -
鼠伤寒沙门氏菌 11.0 - - - - - 15.3 25.0 14.7 20.8 14.7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8 - - - - - 14.3 20.2 13.5 20.2 16.3 -
蜡状芽孢杆菌 12.0 - - - - - 14.2 21.7 14.3 21.2 13.8 -
溶血性链球菌 - - - - - - - 14.2 - 14.2 10.3 -
巴氏杆菌 - - - - - - 10.7 12.7 - 12.8 - -
注:“ -”表示无抑菌圈或抑菌圈直径小于 10mm。
表 2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提取物对各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g· mL-1
药 物 大肠杆菌 21
大肠杆
菌 37
肠炎沙
门氏菌
鼠伤寒
沙门氏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蜡状芽
孢杆菌
溶血性
链球菌
巴氏
杆菌
阴干溪黄草水提物 MIC 1/2 1 /2 1 /32 1/4 1/64 1/128 1 /1 1/1
MBC 1/1 1 /2 1 /32 1/1 1/32 1/128 1 /1 1/1
阴干溪黄草醇提物 MIC 1/2 1 /2 1 /32 1/4 1/128 1/256 1 /4 1/1
MBC 1/2 1 /2 1 /32 1/2 1/64 1/256 1 /1 1/1
晒干溪黄草水提物 MIC 1/2 1 /2 1 /16 1/8 1/32 1/128 - -
MBC - - 1 /8 1/4 1/32 1/128 - -
晒干溪黄草醇提物 MIC 1/1 1 /1 1 /128 1/2 1/128 1/128 1 /1 1/4
MBC 1/1 1 /1 1 /128 1/2 1/64 1/128 1 /1 -
双黄连水煎液 MIC 1/32 1/64 1 /64 1/32 1/64 1/16 1 /16 1/16
MBC 1/16 1/16 1 /32 1/16 1/16 1 /8 1 /8 1/8
双黄连口服液 MIC 1/4 1 /4 1 /8 1/8 1/4 1 /4 1 /2 1/2
MBC 1/4 1 /2 1 /8 1/8 1/2 1 /4 1 /1 1/1
注:“ -”表示无抑菌或无杀菌作用。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 , 两种不同产地的香茶菜属植物中 , 线
纹香茶菜提取物对畜禽常见致病菌未呈现抑制作用 ,溪黄草
提取物对各试验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应 , 特别是对肠炎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其醇提物的抑
菌效果均优于水提物;溪黄草提取物对肠炎沙门氏菌 、金黄
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和
最小杀菌浓度均与双黄连水煎液相当 , 远优于双黄连口服
液。
溪黄草同名异物的混淆情况普遍存在 , 由于品种不同 ,
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亦不同 ,疗效也有差异。线纹香茶菜和溪
黄草虽然其植株性状 、化学成分与功效有很多相似之处 , 但
通过本试验研究可知 , 二者抗菌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 这表明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此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混用。
在本试验中 ,溪黄草的晒干品和阴干品表现出一致的抑
菌作用 ,表明干燥方法对溪黄草抑菌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不
大。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