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泽兰属植物的化学成份研究



全 文 :通过下式使 G L C参数与疏水参 数建 立联 系 :
l o g P = a
l
l o g t
。 一 a : l o g t 。+ oa · · · …… (3 2)
此外 , A b r ab am 〔 , 2 3的研究表明 : 在同一分
配系统中各化合物的 么oS 与 △H“ 之 间 有着 高
度的相关性 , 这样 , 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线性相
关也可建立起来。
lC if or d 等人曾尝试用 G L C 参数作疏水参
数 , 一 ” 3。 本文作者综上所述认为 , 只要选择适
当 , 常规的 G L C 参数可以通过 ( 2 3 )式和 log P
建立相关 (通过二元 回归 ) 。 经过对引自文献的
数据的理论计算 以及作者 等的实验 研 究结
果 〔 , “嘟证实上述理论基础的正确性 。
展望
G L C 参数是色谱参数中的一种 , 由于它本
身的特点 (如操作简便 、 快速 , 仪器普及 , 宜于测
定挥发性物质等等 ) 在疏水参数测定研究中也
引起了一定的注意 。 但由于对理论方面的探讨
不够 , 因而进展缓慢 。
本文试图从理论的综合上作些尝试 , 借以
引起关注 , 并有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 通过
以上论述 , 展现 G L C 参数用作疏水参 数的前
景。
由于保留时间和其他保留值间的简单比例
关系 , 和109 t r 与 K o v 缸 s指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
不难理解 , 上述这些测量单位的 G L C 参数的应
用 以及两组不同测量单位的极性 、 非极性 G L C
参数的混合应用均可成立 。 由于不 同温度条件
下 G L C 参数间的线性关系 , 即使两组不同温度
条件下测得的极性 、 非极性 G L C 参数也可组合
相关。 所有这些 , 都从理论基础上获得确立。
!
r
参考文献
r
〔 1 j H a n s hc C 等: J P h a r m S e i 19 7 2 , 6 1 ( 1) : , 1
[ 2 〕 oT m l i n s o n E : J C h r o m a t o g r 19 7 5 , 1 13 ( l ) : 1〔 3 ] K a l i s az n R : I b i d 19 8 1 , 2 2 0 ( 1 ) : 7 1
[ 4 〕 徐修容等 : 药学学报 一9 7 9 , 1 4 ( 4 ) : 2 4 6 ; 19 8 1 , 16 ( 3 ) :
17 7
【5 」张胜强等 :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 82 , 2 , 1
仁6 〕 C a n , m a r a t a A : “ M o l e e u l a r O r b i t比 1 S ut d i e s i n
C h e m i e a l P h a r m a e o l o g y 》 P 15 6
,
e d b y l咬i e r L B ,
S p r i n g e r

V e r l ag
,
B e r l i n 19 7 0
[ 7 〕 C r at i n P D : I n d E n g C h e m 1 9 6 8 , 6 0 ( 9 ) : 14
〔 8 〕 L e f f l e r J E 等 : ( R a t e s a n d E q u i l i b r i a o f O r g a n i C
R e a e t i o n s 》 , J o h n W i l
e y & S o n I n e N e w Y o r k
,
19 63
[ 9 〕 C l i f f o r d D R 等 : P e s t S e i 1 9 7 1 , 2 4 1
〔10〕 S t e u r b a u t W 等 : J C h r o m a t o g r 1 9 7 8 , 16 0 ( 1) : 3 7
[ 1 1〕 B o c o k K : J C h r o m a t o g r ] 9 7 9 , 1 6 2 , ( 2 ) : 2 0 9
[ 12 〕 A r a h a m M H : J A m C h e m S o e 1 9 8 2 , 10 4 ( 8 ) :
2 0 8 5
〔13〕 孙汉涛等 : G L C 参数与疏水参数相关性 的研究 (待发
表)
泽兰属植物的化学成份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 李 楠综述
泽兰属 (血P at or 讯 , )系菊科 (C 口哪 Pos t’ ae )
植物的一属 , 多年生草木或亚灌木 。 本属约有
60 种 , 主产于美洲 , 东亚与欧洲也有分布 〔1 , 。
我国境内约有 14 种 、 广布在除新疆 、 西藏的全
国各地 。 〔 3 ,泽兰属植物的许多品种是民间常用
的植物药 , 一些品种因有特殊香味 , 民间用于提
制精油 仁2〕或代茶叶作饮料而具多种经济用 途 。
据文献记载 , 许多品种的不同化学成份具不同
的生物活性。 本文就近五十种泽兰植物的研究
作一综合介绍。
主要化学成份
倍半枯内醋 类: 倍半菇内酷在泽兰属植物
中广泛存在 。 B ho l m a n n 等从该属植物分离到
1 14 种倍半菇内酷和其它成份 , 并用 N M R 、 U V
光谱作了结构鉴定 〔 4〕 , 同时从 12 种泽兰中分得
7 种愈疮木内醋和 4 种细胞 毒 内醋。 H er z 等
报道 15 种泽兰中的倍半菇内醋成分。 已报道
从泽兰属不同种植物中分离的化合物有 : 库叶
岛泽兰 ( E . Sa c h a l萝” e ” s “ ) 中分得 h i y o d o r i 内酣
A

B

C ; 菱叶泽兰 ( E . kr 口娜bot’ d跳 , ) 中分得
一 16 1一
DOI : 10. 13220 /j . cnki . ji pr . 1983. 03. 008
l|.we||闷
|
e
UP
a r h o m b城 半 齿泽兰 (E . se , t’s e脚娜 , )
中分得 5 种抗白血病倍 半菇内酷 ; 楔 叶 泽兰
( E
.
c“ , `价 l协 , )中分得 e u p a e u n i n ; 园叶泽兰
( E
.
or 扭 , d伽 l沁哟 中分得泽兰氯内醋及其乙
酸盐 、泽兰苦内酷及其澳乙酸盐 、 乙酸盐 、 泽兰
氧化苦内酷 、 1 0一 e P ieu P a t o r o x i n 和氯醇等 ; 大
麻叶泽兰 ( E . ca 邓” 动扭哪 ) 中分得泽兰苦内醋
和泽兰苦质 ; 从日本泽兰 ( E . aj P。 ” t’c “ 、 )中分
得 e uP o n i n ; 米甘草叶泽兰 (E . , 落k a耐 o de s )
中分得锯齿泽兰内醋 〔 5〕① ; 迟熟泽兰 (E . se ar -
t萝、 。 。 ) 、 异形叶泽兰 ( E . a ” o , a椒` )和斐梭浦
叶泽兰 ( E . hy s o P萝of 而二、 )中分得 8种愈疮木
内醋 、 e u s e r o t i n 和一种新的细胞毒内醋 〔 , , 7 , ; 从
库叶岛泽兰 (E . s a c h a l1’ ” e” eS )中分得 P e r o X y s a -
hc
a xi n i n
、 s a比 a l i n i n 、 s a hC a l i n 和细胞毒 内醋
D

E

F② 〔8 , ” ; 无柄叶泽兰 ( E . eS s s f ltjo 湘` )
中分得 e u P a s e s s i f of id e A , B 和一种细胞毒内
酷③④⑤ 〔, “〕 ; 毛泽兰 ( E . P :’l sO 。 , )中分得 Z一 5 ,
7
,
9
, 1 1 四经基和 Z一 5 , 7 , 9 , 1 1 , 1 5一五经基廿 六
碳 一 2一里哪酸的 8一内醋 ; 台湾泽兰 ( E , fo r m 口 -
aS ” “ 哪 )中分得泽兰内醋 ; E . re ba 。 而附 。哪 和半
齿泽兰 ( E . se 娜介即 ra 娜哪 ) 中分得泽兰苦内醋 ;
弯叶泽兰 ( E . re e o vr a , s )中分得 e u r e e u r r i n A
和 B ; 白泽兰 ( E· a lb “ 娜 )中分得 e u P a t a l b i n 和
e u p a t o r a lb i n A 和 B 〔` “ , 。
职、产冲 R 产排怜加丫弋玄』H “ ~ 伙忿 : H’
` 蕊
只 = M e C H减 C H幻 H ) {幻
( 1 )
D
.
R= A。
E
.
R = H
; 护二 H
; 护 = A o
!价:2 嘴 2 了份扮 oR _ 产才”邻哎` H’ 。卿丫’ `川 人 : n二 O甘R l二 HB : R = I子R z二 O H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戒 :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
贰是泽兰属植物中分布仅次于倍半菇内酷的成
分。 19 7 1 年 H er z 等报道该属 8 种植物 〔贯叶
泽兰 ( E . c o e l e s t萝” “ 哪 ) 、 细叶泽兰 ( E . e a P蓄il -
of “ 。 , ) 、 细叶泽兰穿叶变种 ( E . ca Pt’l 伽 lt’ 、 ,
v a r
.
eP ofr l1’ “ t“ 、 ) 、楔叶泽兰 (E . c、 , c访枷、 )、
白泽兰 、弯叶泽兰 、皱叶泽兰 ( E . “ 9 05 。 , ) 、斐梭
浦叶泽兰 (.E hy s O Piof “ “ ` va r . co lca ar 娜 , )〕
中的黄酮一 3一葡萄糖贰 , 并发现所有这些品种或
变种都会有相同类型的下述黄酮化合物: 栋精
( Q
u e r c e t i n )
、 山奈酚 、 栋精一 3一刀一半乳糖贰
(H y P
e r o s id e )
、 山奈酚一 3一方一葡萄糖贰 ( A s t r a -
g al in )
、 芦丁和山奈酚一 3一芸香糖贰。
这些化合物类型虽相同 , 但仍有微小结构
差异 。 例如栋精一 3一尽一半乳糖贰和山奈酚一 3一月-
葡萄糖贰仅存在于前三种植中 ; 山奈酚和栋精
作为贰元仅出现在最后一种植物中 ; 芦丁 、 山
奈酚一 3一芸香糖贰仅出现在其余的三种植物中。
此外 , 有人从亚戟形泽兰 ( E . s “ bh a s t a t u m ) 中
分得圣草酚 、 泽兰贰 、 栋精一 3 一葡萄糖贰 、 栋精一 3
一鼠李糖贰和芦丁 ; E . al t r s 艺哪。 、 中分得泽兰
黄素和 5一经基一 3’ , 4’ , 6 , 7一四甲氧基黄酮 ; 半齿
泽兰中分得泽兰黄醇甲素和泽兰黄醇素以及泽
兰黄素 、 5 , 7一二经基一 3` , 4 ` , 6一三 甲氧基黄酮和
eu p af iol ;n 细长叶泽兰 (E . leP t o Phy l协m )分得
异 鼠李醚 ; E . h a ar 。拼 “ 中分得樱花亭 ; 女贞叶
泽兰 ( E . “笋 tS 厅 , “ 、 )分得泽兰贰 ; 香泽兰 ( .E
O
do ar 椒仍 ) 中分得异樱花亭和 4’ , 6 一二经基一 3’ ,
7 一二甲氧基黄酮 ; 旋复花叶泽兰 (E . 协。 la e -
fo 而。 , )中分得异黄酮 、 黄酮 、 二氢黄酮醇 ;香泽
兰中分得一个在野主菊科植物中极为罕见的黄
酮化合物 as lv ige n in , 这种化合物后来在 19 7 8
年由 H er z 等人又从毛泽兰中分得 , 并用义谱
侧得其结构。 此外有从大麻叶泽兰的基叶中分
一 16 2 一
得栋精 、 芦丁; 米甘草叶泽生中分得泽兰黄素
〔5 〕; 贯叶泽兰中分得 eu pa les t in 、 6忆 甲氧基川皮
贰 、川皮贰和5 , 6 , 7 , 3 , , 4 ,一五 甲氧基黄酮 〔 , , “ 。
植物 苗醉和 二 枯、 三 枯类化合物 : 蒲公英街
烯 、蒲公英街醇及其乙酸盐 、 棕搁酸盐是在泽兰
属植物中分布较广的植物街醇。 这些化合物先
后分别从下列植物分离得到 : 华泽兰单叶变种
(五 . c 几` , e o c e . v a r s` , P万 c价 l 。` , ) 、 华泽兰 (E ·
c h f , e” c e )
、 轮叶泽兰 ( E . l萝, dl 妙 a ” “ “ ) 、 大麻叶
泽兰西利亚变种 ( E . ca , , “ b伽。 、 va r . sy r勿 -
`“ ` ) 、 岸边泽 兰 ( E . 哗 ar 伽 , )、 福 氏 泽兰
(E
.
of rt
。 。 et’ )。 此外 , 从贯叶泽兰 、 岸边泽兰 、
福氏泽兰 ( E . fo rt “ , el’ )中分得豆幽醇 ; 鼠尾草
叶泽兰 ( E . s al v’ a) 、福氏泽兰中分得 口一谷街醇
和谷街醇 〔 , “〕 ; 从华泽兰 、 香泽兰 、 大麻叶泽兰中
分得羽扇醇 、 环氧基羽扇醇和其他植物街醇及
其乙酸盗 从卷毛泽兰 (E . 诉 1105 , 、 ) 中分得
ve i l l
o s i n (一种二菇类内醋 ) 〔 , ` J ; 香泽兰 中分
得召一香树精 ; 福氏泽兰中分得 口一香树精乙酸
盐 、 君一香树精棕搁酸盆 鼠尾草叶泽兰中分得
sa vl e ac ;id E
.
hj
a 瓜 , 中也分得二菇和三菇 〔` 5〕 ;
从秃毛泽兰 ( E . g al b邓娜` )中分得一个新的化
合物 e u p a g l a b r i e ac id 。
香豆素类化合物 : 从 E . ay a Pa ” a 中分得 7 -
甲氧基香豆素 、 七叶亭和七叶亭亚甲基醚 ; 少花
泽兰 ( E . P a 、 `价口、 ” )中分得七叶灵 、 7一经基 -
6一甲氧基香豆素 、 4一甲基一 7一轻基香豆素和七叶
亭; 从旋复花叶泽兰和大头泽兰 ( E . 哪 ac r口 c。 -
Pha 如 , )中分得香豆素和 。 一香豆酸。
其它类型的化合 物 : 从日本泽兰中分得两
种毗咯琳生物碱 l i n d e lof i n e 和 s uP i n i n e ; 香泽
兰中分得蜡醇 、 泽兰烯 、 茵香酸和香味醚 ; 岸边
泽兰 、 腺泽兰 ( E . g al ” 而 l口翎哪 )中分得色原烯
类衍生物 ( E即 a t o r i a e h r om e n e 、 M e t h l e u P a t o -
r ico h r o m e n e 和 A 以及 R IP a r ico h r o m e n e A ,
B 和 C ) ; 细叶泽兰和 E . ay a P a 拐 a 中分离出百
里氢醒二甲基醚以及菲兰烯 、 轻基芳酸 、 怒 乙酸
和其他挥发性酸 ; 从斑叶泽兰 (.E 哪 ac 、 la 扭哪 )
中分离出 e e t i n a t i n 和非酷化的 t r a hc e l a n山 a -
m id in e ; 大头泽兰中分离 出 p一薄 荷一 1一烯一 3,
6一二醇 ; 大麻叶泽兰西利亚变种中分出获醇 、 胆
碱 ; 迟熟泽兰 ( E . “ 雌“ 哪 , 哪 )中分出 s u p i n i n e
和 r in d er in e ; 旋复花叶泽兰中分出邻苯二酚 ;
大麻叶泽兰 、 日本泽兰中分出泽兰素 ; 从福氏
泽兰的挥发油中分离出对 一异丙 基 甲苯 、 5一 甲
基一 2一异丙基苯甲醚和橙花醇 乙醋。 此外 早在
19 0 5 年 R a s e n a e k 就从 E . 邝 ab “ d萝n , m 中分
得一个甜味比 蔗糖大 150 ~ 18 0 倍的 黄 色 沉
淀物 〔 , ,〕。 直 至 19 5 0 年 , S h o l i e h i n 等 又 从 这
种泽兰中分出甜味物质 , 它的 成 分 主 要 是 由
st ve io

id
“ 一蜡菊烯型二菇贰 , 其次由甜菊贰一 A
( R e b
o u d i o s id e A ) 以及其它 4 种低含量 的 甜
菊贰一 C 、 E 和卫矛贰 A 的组成 。 这种甜味成份
已确证为安全的食用甜味剂 , 因此该植物可作
为天然甜味剂的一种来源 〔 , 7〕 。
植物化学分类学特征
枯类和 苗族化合物 : 菇类和幽族化合物的
共同生源异戊间二烯的分离虽还未见 有报 道 ,
但已分得异戊间二烯的较低级聚合衍生物百里
氢醒二甲基醚和橙花醇 乙醋:
C几 C圣I
r苏耳魂 (。 CH : )、
C
_ , , ’ 二C 一 C:H`了丫子男竺三乞资竺二_ _ . _ 尹 7
{ \ 《了汤C u ~ c H : g co 皿: :
` 一 - 一 一X - , 一 — - - - - - 一 J
菇类和植物幽醇这两类具有同一生源的化
合物在泽兰属植物中的广泛存在及其共同生源
的较低级聚合衍生物的分得 , 在本属植物中这
种生源关系已获得证实。
倍半枯内 醋 : 这种苦味毒性的次生代谢产
物在菊科植物以外极少存在 〔` 8〕。 这类化合物在
泽兰属植物中广泛存在 , 且 A B 环都以顺式相
骄 , 这一点是泽兰属植物属于菊科的重要分类
学证据 。
生物活性
泽兰属的许多种植物如佩兰 ( E . fo rt 二 “ l’)
是我国传统民间中药 , 中医一般用作解郁散结、
1 6 3
杀虫毒 、 除陈腐和去垢腻; 华泽兰则用于治疗白
喉 、 扁桃腺炎和喉头炎。 许多品种含丰富的芳
香油且具多种经济价值 。
抗肿 瘤活性: 泽兰植物的倍半菇内醋类成
分多具抗 白血病 、 抗肿瘤活性。 例如从半齿泽
兰中分得的 5种抗白血病倍半菇内醋及其它种
类泽兰中分得的 e up c a uni n 、 泽兰苦内醋及其
澳 乙酸盐 、 乙酸盐、 锯齿泽兰 内醋、 泽兰氧化苦
内醋、 园泽兰苦内醋等 , 均具有细胞毒活性。 鉴
于这类物质在泽兰属植物中广泛存在 , 因而已
促使人们对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 究〔` 7 , 。
在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贰的成份中 , 许多也
具有抗肿瘤活性 。 例如泽兰 黄素 、 5 一经基一 3 , ,
4
` ,
6
,
7一四甲氧基黄酮不仅具细胞毒作用而 且
具抗肿瘤活性 。 M or ir s on 报道 , 泽兰黄素和 氏
7一二经基一 31 , 41 , 6 一三甲氧基黄酮可作为细胞毒
肿瘤抑制剂 , e u p af ol in 和另一个黄酮化合物
也有抗肿瘤活性。
毒性作用 : R e a d 等注意到华泽兰 中的香
豆素成分 , 家兔和豚鼠喂食该植物的叶子后可
产生慢性中毒 , 引起肝脏坏死性变性 、 糖尿和蛋
白尿 。 该毒性成分经乳汁排泄故可引起乳儿中
毒。 这种毒性成分主要存在挥发油中。
其它活性 : 有人报道 , e u p af ol in 具有止血
作用 , 此外并发现倍半菇内醋成分中的 e u p o n in
能调节昆虫的生长繁殖 , 故可作为 昆虫生长抑
制剂。
泽兰属许多植物气味芬芳 , 某些品种干茎
叶中的挥发油含量达 0 .卜1 . 4外。 E . s`Oe hc a -
d os 哪 “ 哪 中的佩兰油 , 日本泽兰 中的泽兰油 、
香泽兰中的飞艾草油已用于香料 、 日用化工及
医药工业。 据报道 , 佩兰无腺叶变种「E . aj P。 -
” 蓄c“ 哪 T h u n b v a r . e g l a ” 而10 5“ 哪 ( H o n d a )
K it
a m盯 a〕的挥发油中含有一种奇特的芳香成
分 , 无论对化妆品或食品作为一种优质的香料
添加剂都受到广泛的欢迎。 此外又有报道 , 福氏
泽兰的挥发油中的对一异丙甲苯和橙花醇 乙 醋
(含量占挥发油的 30 外 ) 对流感病毒有直接的
抑制作用 〔 1 9 ) 。
1 9 8 1 年 , H e r z 等从刺叶泽兰 ( E . la , c伽 -
湘。 ) 分得抗白血病活性物质 eu p ac u n of in e,
e u P a e u n i n 和 d e s a e e ty l e u P a e u n i n , 一种新的
细胞毒内醋和一种香豆素。 从 E . se “ `so ar -
扬 , 亦分得细胞毒内醋以及黄酮化合物: 泽兰
黄素 、 P e e t ol i n a r ige n i n 、 h i s P id u l i n 和 s a l v i -
罗 n sn 〔, “ , 。 从 E . c o , P o s“伽万“ ` w a l t· 中得
到生物碱 i n t e r m e d j n e 和 l y e op s a m i n e 的混合
物并从中分得 i n t e r m e d i n e 的结晶。 从 E . a l -
t萝s 萝。 。哪 中分得 r i u d e r i n e 和 7一 n g le y h e l i o -
t r id i n e 〔 2, , 。 D e l l e 从 E . t落, ifo l萝。 , 乙醇浸膏
的二氯甲烷抽提部分得到两种新的百里酚衍生
物 〔 2 2, 。
成份分离和鉴定
关于泽兰植物成分的研究方法 , 早年较多
采用经典的方法 。 随着层析方法和光谱技术的
出现 , 硅胶吸附柱层析法已广用于成份分离 , 经
纯制后用 U V 、 I R 、 M S 、 P M R 进行结构鉴定。
菇类成分大多用 X 一射线衍射进行空间 立 体化
学结构的研究。
B a u er 等用气液层析 ( G L C )分离和逐个鉴
定柴胡叶泽兰 ( E . 如 lP , r价扭 , ) 挥发油中
含量达 79 . 2外 的 菇 类 各 成 分 , 得 到 。 一派烯
1 8
.
4外 ; 月一旅烯 53 . 6外 ; 芋烯和菇二烯 一 〔1 , 8〕
7
.
2外 。
泽兰挥发油中各成分的易挥发特性 , 使之
能很好地适应气相层析技术的所有基本实验参
数。 B ur hc if el d 等提供较早用于挥发油成分分
析的固定液。 Car ig 等指出 , 聚醋类固定液提供
的化学结构变化度最广 , 适于分离化学结构变
化极为复杂多变的菇类化合物。 柱径小于 0 . 2
mm 的毛细管柱由于它所具有的高效能常被采
用 。 但由于毛细管柱的低进样量 , 常须加一个
分流柱 , 从而改变定量分析结果 。 因此 , 1 9 6 5
年 H al as z 等引进 “ 表面涂层空心柱 ” ( Sur fac e -
e o a t e d t u b u l a r e o l u m n )
。 这是一种较大孔径
的毛细管柱 , 用通常的液相— 固体担体混和物 ( 3外~ 5外 , 一0 0~ 1 5 0 目)涂布内壁 , 进样量
可达 0 . 1或 0 . 2川 , 从而克服毛细管柱的 缺点 ,
柱效居于传统柱和毛细管柱之间 , 只要选择适
当的固定液加上程序升温方式 , 完全可能进行
1 6 4
挥发油的全分析。
在挥发油的分离中 , 有人主张采用传统柱
层析和 G L C 一质谱联用 , 可大大简化 G L C 分离
条件 。
G C

M S 联用仪由于仪器昂贵和 需特殊 技
术而妨碍了它作为一种常规手段而广 泛 应 用 。
一种采用特殊化学反应的 G C 新技术即反应气
相色谱 ( R ea ct io n G C ) 已用于分离组分的鉴定
和结构的阐明 。 B er oz a 等首先采用这种技术 ,
为将一种化学试剂置于 G L C 的柱前或柱后 , 使
进样的物质在分离期间与之反应 , 这反应要求
瞬间发生 , 产物释放快 , 以便使正常的保留时
间重现 。 但实际上这反应可在数秒到 1 分钟内
发生 , 加上产物在试剂或催化剂上的吸附 , 能
导致保留时间的推迟即所谓峰位移。 在峰位移
技术中 、 一种组分通过特定的反应能转化成具
有不同保留时间的另一种衍生物。 对挥发油中
的菇烯和不饱和成份 , 氢化是个有吸引力的反
应 。 由于许多菇类经过氢化常常可以得到相同
的饱和产物和顺式一反式异构体 , 所以在菇类化
合物中氢化可得到明确的信息 。 例如芋烯 、 “ -
菲兰烯 、 口一菲兰烯 、 口一菇烯 、 ) 一菇烯在氢化中都
可得到反式和顺式一仲一甲烷 。
如同热裂解气相色谱一样 , 对于某一组分通过
一特殊反应就能得到指纹一样的特殊 G L C 图
谱 , 从而得到鉴定。
对于挥发油成分的 G L C 分类鉴定 , 也可采
用特殊成分提取后作 G L C 图谱 , 对照提取前后
两张 G L C 图谱 , 从而确定提取后在 G L C图谱损
失峰的成分 。 例如采用 G ia ar d 试剂提取后的精
油 , G L C 图谱中带游离拨基的成分峰可消失 ,
从而佐证原 G L C 图谱中哪些是含游离碳 基 的
成分。 这种方法也可视为反应气相色谱的另一
种形式。
综上所述 , G L C 技术不失为挥发油成分分
离分析的有效工具 , 在进行泽兰挥发油分离分
析时可借助这一有力武器 。
本文承安登魁 、 苏中武教授审阅 , 特此致
谢。
主要参考文献
l八罕入ōé
?
、?一洲关自土甲肥入一嘛

|
六í人ù一l
!
.
.一人é人í入吧
反-仲一甲烷
由于大多数菇醇脱氢生成不饱和烯烃的混
和物 、 所以去氢化反应在挥发油的反应气相色
谱中也常被采用。 例如里哪醇可生成香叶烯和
顺一反式罗勒烯 , 同时还生成一个尚未能鉴定的
较小产物。 荻醇生成获烯。 这样 、 反应气相色谱
【1 〕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 19 59 , p 74 5 ,科学出版社
〔 2 〕 佐藤正已 : 《有用植物分类学》 p 4 06 , 东京书肆株式会
社 , 19 5 7
[ 3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四册 , p 7 83 , 科学出版社 , 19 7 6
[ 4 〕 B o h l m a n n F 等: P h yt o e h e m i s t r y 19 7 7 , 16 ( 2 ) :
19 73
[ 5 」H e r z W 等 : J O r g C h e m 19 8 0 , 4 5 ( 3 ) : 4 8 9
[ 6 〕 H e r z W 等: J O r g hC e m 1 9 79 , 4 4 ( 16 ) : 2 7 8 4
[ 7 〕 H e r z W 等 : P h y to 比 e m i s tr y 19 7 9 . 18 ( 8 ) : 13 5 7
[ 8 〕 M ak i n o I K : C h e m L e t 1 9 7 9 , 1 2 : 15 0 3
[ 9 〕 T ak a ba s h i 等: hC e m p h a r m B u l l 1 9 79 , 2 7 ( 1 0 ) : 1
[ 10〕 B o h l arn n n F : P h yt o e h e m i s tr y 19 7 9
,
18 ( 8 ) : 14 0 1
[ 1 1〕 D i e t e r i e h K : P h a r m Z e n t r 5 0 : 4 3 5 (C A , 3 : 2 4 8 5 ’ )
[ 12 〕 H e r z W 等 : P h y to e h e m i s t r y 19 7 9 , 18 ( 8 ) : 1 3 3 7
[ 13〕 H o o n e i s e n M : R e v L吐 in o a m Qu i m 19 7 , , 10 ( 1 ) :
8 7 ( C A 9 1
: 20 79 4 u )
[ 1 4〕 M a n e ha nd F S : J Or g C h e m l , 79 , 44 ( 8 ) : 13 2 2
[ 1 5〕 G e n z a l e 名 A G : A n Q u i m 19 79 , 7 5 ( 2 ) : ] 28 (C A
9 1 : 7 4 73 6V )
〔1 6〕 H e r z W 等 : J o r g ch e o 1 9 7 7 , 4 4 ( 1 7 ) : 2 9 9 9
[ 1 7〕 S il o l i e h i n : P h y t o e h e m i st r y 19 8 0 , 1 9 ( 2 ) : 3 2 6
〔18 〕 Sm i ht P M : 《植物化学分类学》 p 1 20 , 科学出版社 ,
1 9 80
[ 19〕 梁晓天 、 李国林: 药学学报 1 , 59 , 7 ( 4 ) , 13 1
〔2 0 ] H e r z W 等: P h y ot e h e m i s t r y 1 9 8 1 , 20 ( 6 ) : 13 4 3
C2 1〕 H e r z W 等: E x p e r i e nt i a 1 9 8 1 , 3 7 ( 7 ) : 6 8 3
[ 22〕 D e l le M G 等: F a r m a e o ( S c i ) 19 8 1 , 3 6 ( 1 1 ) : 9 6 0
1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