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简况



全 文 :第 1 卷 第 4 期
Vol. 1 No. 4
郑州师范教育
Journal of Zhengzhou Normal Education
2012 年 8 月
Aug. 2012
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简况
李 纪 红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植物保育部 兰花组,香港)
收稿日期:2012 - 2 - 18
作者简介:李纪红(1978 -) ,女,河南偃师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类学与分子生物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79)。
摘 要:杓兰亚科是兰科较原始的类群之一,杓兰属是杓兰亚科中地理分布式样最为复杂的类群。本文对杓兰
属和杓兰亚科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为该类群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杓兰亚科;杓兰属;地理分布;生物地理
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3488(2012)04 - 0042 - 04
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 Lindl.)隶属兰科
(Orchidaceae) ,是兰科较原始的类群之一[1,2]。杓
兰亚科含 5 属,约 150 ~ 170 种,分布于北温带至美
洲与亚洲的热带地区以及大洋洲[3]。杓兰属
(Cypripedium)隶属兰科杓兰亚科,是杓兰亚科中进
化和地理分布式样最为复杂的类群[4,5]。杓兰属 50
余种,多数种为温带陆生兰,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和亚热带山地,主要分布中心为东亚和北美[5,6]。
杓兰亚科和杓兰属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可为该类
群植物的起源、演化、迁移及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
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探讨东亚 -北美
间断分布提供理论资料。
1 杓兰亚科和杓兰属的地理分布
1. 1 杓兰亚科的地理分布
杓兰亚科,150 ~ 170 种,分布广泛,生境多样,
从热带林下、灌木丛到北极的陆地草丛中都有分
布[3]。杓兰亚科的 5 个属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范
围(图 1)[7]。Selenipedium 和 Phragmipedium 分布于
南美洲北部和中美洲,Cypripedium 广泛分布于温带
的北半球,Mexipedium 仅分布在墨西哥的 Oaxaca
州,Paphiopedilum从喜马拉雅及中国南部穿过马来
群岛到瓜达尔康纳尔岛(Guadalcanal)都有分布,而
Paphiopedilum druryi仅在印度南部有分布。在非洲
和澳大利亚没有杓兰亚科种类的分布[3,5]。
1. 2 杓兰属的地理分布和生境
杓兰属 50 余种,主要产于东亚、北美、欧洲等温
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向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和中
美洲的危地马拉[5]。东亚是杓兰属植物的分布中
心,产 38 种。其次是北美洲,有 13 种,中美洲产 3
种。我国杓兰属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 30 余
种,广布于东北至西南山地和台湾地区高山。全球
该属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我国四川和云南西北
部。
图 1 杓兰亚科五个属的地理分布图(Cox,et al,1997)
杓兰属植物生境宽幅多样,从北纬 70°(阿拉斯
加)经北纬 25° (中国西南部)至北纬 14°(中美
洲) ,从低矮的丘陵到陡峻的高山,从热带、亚热带至
温带地区,均可发现它们的栖息地。Cypripedium
himalaicum可生长在喜马拉雅山海拔 4900 m 处。
杓兰属植物多生长在腐殖质丰富、土壤排水良好、通
风良好且光照较好的疏林坡地。杓兰属植物多群落
生长,主要群落是针阔叶混交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一个完整的较为稳定的天然群落中,可找到数量
较多的个体,而且往往多种混生。如在我国四川王
朗自然保护区海拔约 3380 m处的群落中,我们发现
有 C. bardolphianum、C. flavum、C. farreeri、C. tibeticum
·24·
和 C. calcicola等多种。整个杓兰属植物的生境有见
报道,但关于该属多数物种立地环境的观察资料和
分析,没有详细的记载。
2 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历史
杓兰亚科是兰科较原始的成员,其特殊的地理
分布与兰科的起源有着紧密联系,多位学者对杓兰
亚科的地理格局进行了研究。Chen(1983)提出杓
兰属起源于北美洲或中美洲的可能性较大,并且认
为杓兰属中的东亚类群是从北美扩散而来的[8]。
Chen 首次提出 C. plectrochilum - arietinum 和 C.
reginae - flavum是杓兰属中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的
两个代表种对,该属中的东亚物种是通过白令海峡
从北美扩散来的[8]。种对 Cypripedium reginae 和 C.
flavum 的区别在于花色和退化雄蕊的形状,C.
reginae花白色,唇瓣玫红色,退化雄蕊白色,卵形或
椭圆形,退化雄蕊边缘黄色并具紫红色斑点;C.
flavum花黄色,退化雄蕊紫红色,近圆形,仅根据腊
叶标本这两个种很难区分开来。Cypripedium reginae
- flavum 的生境十分相似,C. flavum 在中国西部广
泛分布,海拔 1850 ~ 3700 m,从西藏东南部经云南
西部、四川、湖北西部到甘肃南部均有分布。
Cypripedium reginae 在北美广泛分布,从纽芬兰
(Newfoundland) ,南到卡罗莱纳州(Carolina)和田纳
西州(Tennessee) ,西到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
爱荷 华 州 (Iowa)和 密 苏 里 州。 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中萼片 10 ~ 16 mm,较唇瓣短;叶上面
近无毛,背面脉上偶见微柔毛;退化雄蕊基部具短
柄,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子房密被腺毛。另一种对的
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广泛分布在海拔 1570 ~
3250 m 的中国西部地区,与 C. flavum 生境相似,但
多分布在荫蔽地,有时这两个种的分布区重叠[9]。
Cypripedium arietinum中萼片长 17 ~ 21 mm,长于唇
瓣或与唇瓣等长;叶光滑无毛,退化雄蕊基部具 1 ~
1. 5 mm 的长柄;子房疏被腺毛。 Cypripedium
arietinum分布范围较 C. reginae狭小,仅限于北美南
部的纽约、伊利诺伊州。这两个种的分布区偶见重
叠[10]。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 arietinum 和 C.
reginae - flavum 两种对均具相似的形态特征、地理
分布和生境,被认为是杓兰属中较原始的类群。
Chen (1984 )再次推测杓兰亚科起源于北美洲
或中美洲的可能性较大[11]。在杓兰亚科中,
Selenipedium与 Phragmipedium分布于中、南美洲,而
Paphiopedilum则见于亚洲热带地区以及太平洋一些
岛屿,它们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特别是北美与东亚的
Cypripedium联成一片。有趣的是分布于太平洋两
岸的 Paphiopedilum 与 Phragmipedium 似乎在外部形
态上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例如它们常常是半附生或
附生植物,叶基生、对折、带状以及花被在果期脱落
等。这些特征都是 Selenipedium 与 Cypripedium 中所
没有的。但若从子房与花的构造以及地理分布等因
素考虑,更合理的结论应当是 Paphiopedilum 更接近
于 Cypripedium,而与 Phragmipedium 仅仅是处于平
行发展的关系。它与后者在体态以及其他特征的相
似性,可能是由于适应热带环境条件所致。Bentham
曾 将 Phragmipedium 归 入 Selenipedium, 将
Paphiopedilum归于 Cypripedium,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关于归并的主张并没有被现代植物学家所接
受,但 Paphiopedilum与 Cypripedium有密切的亲缘关
系则一直得到公认。由于 Cypripedium 较原始的类
群分布于中美洲,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与杓兰亚科中
最原始的属 Selenipedium 连接,所以,Cypripedium 起
源于北美洲或中美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在东
亚,Cypripedium的分化中心是在横断山脉地区,向南
可到达我国云南东南部,但在云南南部和中南半岛
则完全消失了。在东面,少数种类可以到达我国台
湾省的高山,但在菲律宾则没有分布。Cypripedium
在横断山区的分化是相当强烈的,有比较进化的对
生或近基生叶的 Sect. Retinervia、Sect. Flabellinervia
与具斑点叶类群在营养器官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Sect. Retinervia成员的形态完全不像 Cypripedium 的
其他成员,而甚似对叶兰属 Listera。就体态和花的
构造而论,Sect. Flabellinervia 与 Sect. Cypripedium 之
间的 差 别 未 必 会 小 于 Sect. Cypripedium 与
Paphiopedilum的 Subgen. Brachypetalum。如果将 C.
macranthum、C. debile 和 P. malipoense 加以比较,将
很难把属间的分界线划在 C. debile 与 P. malipoense
之间。就株型而言,三者之间差别都比较大,但在花
的结构上,则 P. malipoense 与 C. macranthum 似乎彼
此 更 为 相 似。显 然,将 Paphiopedilum 视 为
Cypripedium向热带地区扩展的一个进化支是合理的。
这个进化支的最原始类型今天仍然留在它的北部起
源地附近,亦即靠近 Cypripedium的分化中心地带。
依据 C. subtropicum 的形态和地理分布,Chen
(1986)提出东亚很可能是兰科的植物地理起源地
区[12]。Cypripedium subtropicum 产西藏东南部的亚
热带地区,是 Cypripedium 在亚洲的唯一亚热带种。
该属的另一个亚热带种见于美洲,即 C. irapeanum,
它分布于墨西哥中央高原周围的 Y 形亚热带区,但
未越过植物地理学上著名的地峡 (Isthmus of
Tehuantepec)。地峡以南和以东的热带地区便为
Selenipedium所替代。而在墨西哥北面的广大温带
地区,则为 Cypripedium 的其他成员所占据。由于
·34·
Selenipedium在杓兰亚科中有不容置疑的原始性,如
子房 3 室,种子具厚壳,果实具 Vanilla 香味及退化
雄蕊较小等,通常被认为是 Cypripedium 的祖先型,
亦即该亚科中的最原始的现存代表,多少具有孑遗
的性质。它虽然是一个热带属,但种类较少,仅4 ~ 5
种,分布区也较为狭窄,仅限于中美洲、南美洲北部,
远不如热带美洲的 Phragmipedium 和热带亚洲的
Paphiopedilum 那 样 种 类 多 而 且 分 布 广 泛。
Cypripedium的祖先型或其近亲出现于中美洲与南美
洲北部的热带地区,而且在墨西哥有一个亚热带种,
这无疑会给人们一种印象,Cypripedium 是新世界起
源的。而 C. subtropicum 的发现让我们改变了这种
推测。Cypripedium subtropicum的植株形态十分接近
于 Selenipedium,特别是 S. palmifolium,如植株高大,
茎被短柔毛,叶多枚,质薄而坚挺,被毛等,只是
Selenipedium 更 为 高 大 并 常 有 分 枝。 Dahlgren
(1985)曾认为单子叶植物的祖先是小灌木或亚灌
木,而事实上这一祖征不仅在兰科植物中,甚至在整
个单子叶中都是比较罕见的[13]。兰科中具有与
Selenipedium及本新种相近体态的竹茎兰属 Tropidia
和管花兰属 Corymborkis也分布于热带亚洲、中美洲
和南美洲,这未必是一种巧合。就花序而言,
Cypripedium多数物种单花或偶尔有 2 ~ 3 花的,仅个
别种类如北美产的 C. californicum 和 C. fasciculatum
为多花,但前者花生于叶腋,不是真正的花序,而后
者则有一个缩短的花序和明显小于叶的苞片,只是
花较 少 而 已。而 C. subtropicum 的 花 序 则 与
Selenipedium的十分相近,即多花的总状花序以及具
有明显小于叶的苞片,这在整个杓兰亚科中并不多
见,但普遍存在于较原始的类群中,如 Apostasia、
Neuwiedia以及提到的 Tropidia和 Corymborkis。
Cypripedium 与 Selenipedium 的形态区别是,
Cypripedium子房单室,种子具透明而延长的种皮,退
化雄蕊较大;而 Selenipedium 则子房 3 室,种子具厚
壳,退化雄蕊较小。Cypripedium subtropicum 的种子
虽然没有被看到过,但我们依据子房单室的特征将
其置于 Cypripedium 中是没有疑问的。该物种退化
雄蕊很小,退化雄蕊与较长的花丝同质的形态特征
更接近于 Selenipedium。总之,除子房单室外,从 C.
subtropicum的株型、花序、蕊柱结构到生境,该物种
都显示出与 Selenipedium 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当
然,这 并 不 意 味 着 C. subtropicum 是 直 接 从
Selenipedium演化而来的,或者杓兰属的其他成员都
是 C. subtropicum的后裔,而只是表明 Cypripedium与
Selenipedium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C. subtropicum 则
是这种关系环节中的残存代表。Chen (1982)在讨
论兰科植物地理起源时,曾认为东亚有较大的可能
性[14]。这是由于一些原始的类群,如 Apostasioideae、
Neottiinae和 Limodorinae 等在东亚及其南缘比较丰
富的缘故。但是,使人感到困惑的是,为何与
Apostasioideae有密切关系的 Selenipedium 却分布于
中美洲及其以南地区,而在亚洲不留任何痕迹。
Cypripedium subtropicum的发现对此提供了一个很有
说服力的佐证,表明 Selenipedium或其近亲可能是亚
热带南部或热带北缘的属,曾经广布于东亚与北美,
至少在两洲的沿岸地区。这或许发生在气候较为暖
和的上第三纪。它们由于后来气候变冷而向南迁移
并逐渐消失,今天只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留下
Selenipedium,而在亚洲则已完全消失。Cypripedium
约 2 /3 类群产于东亚,其中包括了现存最原始的且
与 Selenipedium 有密切关系的物种 C. subtropicum。
因此,与其说该属的起源地在中美洲,不如说在东亚
或其南缘更为可信。其次,C. subtropicum 的发现也
为亚洲与北美洲的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亲缘性,包括
Apostasioideae与 Selenipedium 之间的关系及在历史
植物地理学上的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诚然,对两
洲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亲缘性及其联系问题,学界至
今仍然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兰科其他类群也有相似
的例子,如 Tropidia、钳喙兰属 Erythodes 等在热带太
平洋的间断分布。以上疑问,特别是 Selenipedium与
C. subtropicum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植物地理学上的
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Atwood (1984)[15]认为杓兰亚科的南美洲地理
起源很难被解释,其理由如下:南美洲没有发现有温
带兰;Selenipedium 是否起源于南美洲南部热带区
域,这是未知的;东亚 - 北美间断分布的种对 C.
pletrochilum - arietinum 很难被这个假设解释;除了
Paphiopedilum godefroyae 和 P. wardii 两个种分布于
新几内亚岛外,Paphiopedilum 大部分物种分布于华
莱士线以北;当在中新世时期南美洲和北美洲连接,
南美洲物种向北美洲迁移需 5. 7 MYA[16],这似乎可
解释杓兰属的地理起源,但热带物种在约6 MYA内
完成从南美洲到亚洲的迁移是不可能的;杓兰亚科
仅分布于北温带美洲与亚洲的热带地区以及大洋洲,
而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邻近岛屿未见分布;如
果杓兰亚科起源于南美洲,则没有孑遗物种的存在。
Atwood (1984)和 Albert (1994)认为杓兰亚科
植物是孑遗的类群并推测该亚科的祖先类群曾在北
半球广泛分布[15,17]。杓兰属类群的分布或多或少
是连续的,如 C. guttatum在新旧世界均有分布;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的种对 C. plectrochilum - arietinum;
中美洲分布的三个类群,C. irapeanum、C. molle和 C.
·44·
dickinosonianum;Sect. subtropica 的两个成员 C.
subtropicum 和 C. wardii 均分布在中国西南部。
Atwood (1984)[15]和 Albert (1994)[17]推测在白垩纪
晚期 或 始 新 世 早 期,杓 兰 亚 科 的 祖 先 是 从
Apostasioideae 中分化出来的;并推测杓兰亚科的原
始类群 Selenipedium曾经在北半球广泛分布,这一类
群当今局限性的地理分布是由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
早期气候变冷导致的。与此同时,杓兰属分化产生,
接着在中新世晚期该属的物种形成发生,可能伴随
着第四纪的扩张和北半球冰期的来临,该属 Sect.
Flabellinervia、Sect. Cypripedium和具斑点叶类群的物
种形成发生。Cox等(1997)支持杓兰亚科的这个生
物地理假设,即该亚科曾在北半球广泛分布,之后因
为中新世的寒冷而零散片断分布[7]。
3 杓兰属生物地理学存在的问题
不同研究者对杓兰属(杓兰亚科)的生物地理
起源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由于 C. subtropicum 的
发现,Chen (1986)质疑杓兰亚科起源于美洲的假
设,提出了东亚及其南缘是杓兰亚科的起源地[12]。
东亚、美洲和广布于北半球,这三种地理起源的推测
都没有相对可靠的时间证据,仅是假设而已。关于
杓兰属类群的历史演化和迁移路线等生物地理学信
息,只有个别植物学者对其进行了粗略的推测,而其
详细深入的研究仍是空白。
参考文献:
[1]Chase M W,Cameron K M,Hills H G,et al. DNA sequences
and phylogenetics of the Orchidaceae and other lilioid
monocots[C]/ / In Pmdaeon AM,eds. Proc 14th World
Orchid Conference. HMSO. Edinburgh,1994:61 - 73.
[2]Cameron K M,Chase M W,Whitten W M,et al.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Orchidaceae:evidence from rbcL nucleotide
sequences[J]. Am J Bot,1999,86:208 -224.
[3]Dressler,R L.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chid family
[M]. Portland:Dioscorides press,1993.
[4]Van der Pijl L,Dodson C H. Orchid flowers:their pollination
and evolution[M]. Miami FL: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66.
[5]Cribb P J. The Genus Cypripedium[M]. Portland:Timber
Press,1997.
[6]Averyanov L V. The genus Cypripedium (Orchidaceae)in
Russia[J]. Lindleyana,2000,15:197 - 221.
[7]Cox A V ,Pridgeon A M,Albert V A ,et al. Phylogenetics of
the slipper orchids (Cypripedioideae,Orchidaceae ) :
nuclear rDNA ITS sequences[J]. Plant Syst. Evol. 1997,
208:197 - 223.
[8] Chen S C. Two pairs of vicariant species of Cypripedium
(Orchidaceae) from eastern Asian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J]. Brittonia,1983:35,159 - 163.
[9]Rolfe R A. The Cypripedium group[J]. Orchid Rev,1896,
4:327 - 334,363 - 367.
[10] Luer C. The native Orchi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11] Chen S C,Tsi ZH. On 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sp.
nov.—an intermediate form between Paphiopedilum and
Cypripedium[J]. Acta Phytotax Sin,1984,22:119 - 124.
[12]Chen S C,Lang K Y. Cypripedium subtropicum sp. nov.—
a new species related closely to Selenipedium[J]. Acta
Phytotax Sin. 1986,24:317 - 322.
[13]Dahlgren R M T,Clifford H T,Yeo P F. The families of
monocotyledon:structure,evolution,and taxonomy[M].
Heidelberg. Berlin. Springer. New York,1985.
[14]Chen S C,Tsi Z H,Luo Y B. Native Orchids of China in
Colour[M]. Beijing,China:Scinece Press,1999.
[15] Atwood J 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lipper orchids
(Subfamily Cypripediodeae) ,Orchidaceae[J]. Selbyana,
1984,7:129 - 247.
[16] Raven P H,Axelrod D I. Angiosperm biogeography and
past continental movements[J]. Ann Missouri Bot Gar,
1974,61:539 - 673.
[17]Albert V A. Cladis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slipper orchids
(Cypripedioideae, Orchidaceae ) from congruent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J]. Lindleyana,1994,
9:115 - 132.
(责任编辑 张云霞)
Overview on the Research of Cypripedium and Cypripedioideae in Biogeography
LI Ji - hong
(Orchid Conservation Section,Flora Conservation Departemnt,
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al Garden Corporation,TaiPo,New Territories,HongKong)
Abstract:Cypripedioideae is one of the primitive species in the Orchidaceae. Cypripedium has a far wider distribution than the four
remaining genera in the subfamily Cypripediodeae. This paper gave a general review and analysis of Cypripedium and Cypripedioideae in
biogeography,which provided basical theory evidences fo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ypripedium,Cypripedioideae and the whole
Ochidaceae.
Key words:Cypripedioideae;Cypripedium;distribution;Biogeography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