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方式



全 文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方式
张鸽香 ,武珊珊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 铁线莲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概述了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调查、系统
分类学、繁殖技术、新品种选育、引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园林应用上的造景特色、应用方式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铁线莲属;研究进展;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22-12076-03
ResearchStatusandGardenApplicationPaternsofClematisL.PlantsinChina
ZHANGGe-xiangetal (Depart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 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37)
Abstract ClematisLplantsareonekindofimportantornamentalandmedicinalplantsinChina.Theyhavewid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foreground.Theresearchadvancesonthegermplasmresourceinvestigation, thetaxonomy, reproductiontechnology, introductionandcultiva-
tion, newcultivarbreedingandinsectpestcontrolofClematisL.plantsinChinaweresummarized.Anditslandscapingcharacteristicsandap-
plicationwaysinthegardenweremainlyintroduced.
Keywords ClematisL.;Advanceintheresearch;Gardenapplication
作者简介 张鸽香(1967-),女 , 江苏高邮人 ,在读博士 ,副教授 ,从事
园林植物生产栽培与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5-10
  铁线莲属(ClematisL.)植物是一种兼具园艺及药用双
重效用的重要植物 ,其花形美丽 、花色丰富 、花期长 ,能适应
各种环境和气候 ,是名贵花卉和优良的垂直绿化材料 ,具有
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西方和日本园林中 ,铁线莲属植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 ,大部分植物园 、公园和家庭花园均能见到它们绚丽多彩
的身影 [ 1] 。我国野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但利用率
很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的野生资源 ,是丰富我国园林景
观的重要途径。
1 种质资源调查
铁线莲属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一个大属 ,在世界
各地(南极洲除外)广泛分布 。全球约有 300多种 ,我国有
140多种 ,以华中和西南地区居多。国内很多园林工作者对我
国不少地方的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 2-12] 。据统
计 ,我国目前拥有 30种以上的省市分别是云南 87种 、四川 80
种 、湖北 51种、陕西 49种 、西藏 47种 、贵州 43种 、甘肃 38种、
湖南 37种 、广西 34种 、河南 33种 、浙江 31种。
2 系统分类研究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传统的分类大多从形态特性 、细胞
学 、孢粉学等方面进行。在形态方面 ,主要依据植株的萼片 、
雄蕊 、花柱 、幼苗形态 、攀缘和直立等性状开展分类工作 ,已
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我国毛茛科分类专家王文采对
铁线莲属植物分类作出了较大贡献。 1999年王文采依据英
国邱园植物标本馆(K)、伦敦大英博物馆(BM)、法国巴黎自
然历史博物馆(P)和美国国家标本馆(US)及国内现有的铁
线莲属的植物标本 ,对其分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修
订 ,并于 2000 ~ 2001年建立了铁线莲属绣球藤组 Sect.Chei-
ropsis、大叶铁线莲组 Sect.Tubulosae和单性铁线莲组 Sect.
Aspidanthera的新分类系统 [ 13-14] ;2002 ~ 2006年 ,王文采对
铁线莲属的威灵仙组(sect.Clematis)、茴芹铁线莲组(sect.
Pseudanemo-ne)、黄花铁线莲组(sect.Meclatis)、灌木铁线
莲组(sect.Fruticela)、对枝铁线莲组(sect.Bruchiatae)、单性
铁线莲组(sect.Aspidanthera)、翅果铁线莲组(sect.Pterocar-
pa)进行了修订 ,并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 、地理位置 、生长
环境 ,分析了各种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 [ 15-23] 。另外 ,史京华
等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黄花铁线莲组 [ sect.Meclatis
(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 (sect.FruticelaTamura),
发现其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 ,这对一些种的分类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也为该属植物种间的分类和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
研究提供了依据 [ 24] 。
闫双喜等在河南发现铁线莲属的 1个新变种及 1个新
种 ,分别为无裂槭叶铁线莲(C.acerifoliaMaxim.var.elobata
S.X.Yan)[ 25]和黄花铁线莲(ClematisintricataBunge)[ 26] 。
NguyenThiDo报道了欧亚大陆第 1个具单性花的新种(C.
ha-giangensisN.T.Do)。该新种的发现 ,为铁线莲属植物的
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丰富了我国攀缘植物品种资
源 [ 27] 。
在细胞学方面 ,龚维忠等对铁线莲属部分植物的染色体
和核型作了研究和报道 [ 28-30] ,为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亲缘
关系和分类问题提供了参考;在孢粉学方面 ,前人采用光学
显微镜对铁线莲属部分种和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察和研究 [ 31-34] ,为分析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演
化关系提供了分类依据 。
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 ,利用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
析 、调控序列的研究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可为我国铁线莲属植
物分类开辟新的路径。
3 繁殖技术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 ,以无性繁殖中
的扦插繁殖为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
铁线莲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
3.1 有性繁殖 魏卫东等通过春化处理 、药剂处理及不同
温度处理对青海省黄花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的研究发
现 , 4 ℃低温条件下春化处理 14 d,种子发芽率最高;在不同
温度条件下 ,种子适宜萌发温度为 20 ℃;使用 50 mg/L浓度
的 IAA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 35] 。管开云等研究表
明 ,春化处理的种子比未春化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 [ 36] 。但
种子繁殖只适用于从铁线莲播种到开花时间短的种类 ,不适
责任编辑 章炼红 责任校对 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22):12076-12078
宜于铁线莲杂交品种的繁殖及商品化生产 。
3.2 无性繁殖
3.2.1 扦插繁殖 。扦插是铁线莲属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
插条种类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根剂处理及扦插基质等对扦
插生根率均有影响。李宗艳等选用发育饱满 、无病虫害的转
子莲(C.patens.)枝条为插穗的研究表明 ,用 0.637 mmol/L
的 IAA浸泡 2 ~3 min或 2.548mmol/L的 IAA速蘸对其生根
有明显促进作用 [37] 。张启香等以铁线莲半木质化的健壮枝
条为插穗 ,用不同种类 、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进行的扦插生
根试验表明 ,在同一浓度 100 mg/kg的 NAA、IBA和 GGR-1 3
种激素中以 IBA的生根效果为最佳 ,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分
别达 100%和 75.5%;在不同浓度 50、100、200、400 mg/kg的
IBA处理中 ,以浓度为 100mg/kg的生根效果为优 ,生根率及
移栽成活率分别达 100%和 72.3%,但随着浓度的升高 ,生根
率逐渐下降 [ 38] 。刘冰等采用不同基质 、不同药剂对灰叶铁
线莲(C.canescens)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认为扦
插基质采用草炭土∶珍珠岩 =1∶1和用 200 mg/LNAA+200
mg/LIBA处理插条能提高铁线莲的生根率 ,根质好 ,根系分
布均匀 ,而且经济实惠 [ 39] 。
3.2.2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作为植物快繁的新手段在铁线
莲属植物的繁殖中也得到应用。李宗艳等以叶或茎尖作外
植体在转子莲的组培研究中发现 ,诱导愈伤组织的配方以
MS+6-BA2.0 mg/L+2, 4-D1.0 mg/L或 MS+6-BA2.0
mg/L+IBA1.0 mg/L为好;继代增殖培养以 MS+6-BA2.0
mg/L+NAA0.5 mg/L的配方较好;生根培养基配方以 1/2
MS+IAA0.8 mg/L为好 [ 37] 。倪新等以红花铁线莲(C.coc-
cinea)茎 、叶及花梗等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
生 ,用试管腋生枝的切段进行培养 ,获得了大量的分化苗 ,为
铁线莲快速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 40] 。泽仁旺姆等对
甘青铁线莲(C.tangutica)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 ,解决了该植
物种子萌发时间长 、发芽率低等问题 ,大大提高了该植物的
繁殖率 [ 41] 。张启香等以栽培品种 C.Multi-Blue铁线莲的幼
叶 、茎尖 、嫩茎作为外植体 ,通过不同的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培养 ,几种外植体中以茎尖的培养效果
最优 ,几种基本培养基中以低盐的 1/2MS为最佳 ,获得了高
额不定芽和体细胞胚 [ 42] 。周琼等利用重瓣铁线莲(C.flori-
davar.plena)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重瓣铁线莲组织培养
技术 ,发现适宜的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 MS+BA
1.0 mg/L+2, 4-D0.8 mg/L+IAA0.2 mg/L,植物生长调节
物质 BA、2, 4-D、IAA的适宜比例为 5∶4∶1[ 43] 。
4 新品种选育 、引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4.1 新品种选育与引种栽培 国外对铁线莲属植物的引种
栽培及育种研究很多 ,已培育出几百个不同花色 、不同花型 、
不同开花季节的园艺品种 ,目前国内仅有张金政等选育了适
合我国北方栽培应用的 4个品种 ,尚具有较大的开发前
景 [ 44] 。我国对铁线莲属植物的引种栽培仅限于少数植物园
和花卉公司 ,如北京植物园和昆明植物园致力于引种国产原
种和国外栽培种 ,为新品种的选育作出了贡献;北京天地秀
色公司和浙江虹越花卉公司近几年来从欧洲等地成功引种
并驯化了多个花期和花色不同的铁线莲园艺品种 ,可满足园
林中不同风格及色调的造景需求 。
4.2 病虫害防治 龙雅宜对铁线莲属植物的栽培 、病虫害
防治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 45] 。李志坚等对铁线莲植
物通过矮化处理后发现 ,铁线莲植株具有较好的抗白粉病性
能 ,能够提高其观赏价值 [ 46] 。李志坚等对昆明地区铁线莲
属植物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铁线莲属植物常
见的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 、白粉病 、蛞蝓 、蜗牛 、蠼螋 、蚜虫 、
潜叶蝇和红蜘蛛等。此外 ,锈病 、粉虱和象鼻虫对铁线莲也
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可采用撒石灰粉或利用多菌灵 、氧
化乐果和克菌丹等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喷施 ,这些
管理措施给园林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对提前预防铁线莲属植
物发病有极大作用 [ 47] 。
5 铁线莲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5.1 造景特色 铁线莲属植物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藤本花
卉 ,具有明显的造景特色 。首先 ,可利用铁线莲属植物自身
特点在植物景观的不同层次和方向上延伸 ,以丰富植物景观
层次;其次 ,可利用铁线莲属植物在其他植物无法攀附的地
方进行美化绿化;再次 ,可根据所绿化的对象将铁线莲属植
物形成地被 、挂毯 、细柱等各种造型;最后 ,可将铁线莲属植
物应用于不同的园林配置空间 ,从高大型到迷你型 ,既可绿
化大型的园林空间 ,又可装饰园林中细微的局部。
5.2 应用方式
5.2.1 垂直绿化 。铁线莲属植物大多具有良好的攀缘依附
特性 ,通过人工牵引固着 ,可使其覆盖裸露的围墙 、栅栏或岩
体 ,从而有效增加城市绿化空间 ,增强绿化效果 ,提高城市绿
化水平。其中 ,适宜作为绿廊 、花廊和花架等廊架式应用的
种类有舟柄铁线莲(C.dilatata)、重瓣铁线莲 (C.florida
Thunb.var.plena)、短柄铁线莲(C.brevicaudata)等;可作为矮
墙 、篱架 、栏杆和铁丝网等篱垣式应用的种类有浙江山木通
(C.chekiangensis)、大花绣球藤(C.montanavar.grandiflora)
等;适宜作为电线杆和灯杆 、高架桥立柱等立柱式应用的种
类有重瓣铁线莲(C.floridavar.plena)、单叶铁线莲(C.hen-
ry)、芹叶铁线莲(C.aethusifoli)等;可作为花坛和容器等悬垂
式应用的种类有小木通(C.armandi)、柱果铁线莲(C.unci-
nata)、圆锥铁线莲(C.terniflora)等;适宜作为人工造型支架
等造型式应用的种类有粗齿铁线莲(C.argentilucida)、厚叶
铁线莲(C.crasifolia)、毛柱铁线莲(C.meyeniana)等;可作为
柱景造型式应用的种类有女萎(C.apifolia)、威灵仙(C.
chinensis)、柱果铁线莲等 [ 2 , 48] 。
5.2.2 地被花卉。铁线莲属植物中有些种类适应性很强 ,
是值得推广的新优地被植物。它们既适应于干旱寒冷地区 ,
又能生长在岩石缝隙 、石质山地等处 ,亦可植于阴湿地 、河
岸 、溪旁等地 ,如 ,黄花铁线莲(C.tenuifolia)、曲柄铁线莲(C.
repens)、灌木铁线莲 (C.fruitco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
la)、大瓣铁线莲(C.macropetala)等可为干旱寒冷地区及岩
石缝隙等处营建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大花威灵仙(C.cour-
toisi)、大叶铁线莲(C.heracleafolia)、柱果铁线莲 、钝齿铁线
莲(C.obtusidentata)、单叶铁线莲等可作为阴湿地的观赏地
被 ,丰富园林景观的多样性。
5.2.3 盆栽花卉。铁线莲属植物的花朵十分艳丽 ,观赏价
1207738卷 22期                张鸽香等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方式
值较高 ,是欧美十分流行的绿化植物。只要栽培管理适当 ,
铁线莲属植物也是优秀的盆栽植物 ,可以用来装饰阳台和窗
台 ,可将铁线莲与其他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搭配种植 ,如铁
线莲和玫瑰是一组完美的搭配 。选择铁线莲花期早(单叶铁
线莲 、尾叶铁线莲 C.brevicaudata)、中(山木通 C.finetiana、短
柱铁线莲 C.cadmia)、晚(毛蕊铁线莲 C.lasiandra、大叶铁线
莲 C.heracleafolia)的品种与玫瑰搭配 ,将使铁线莲花期连绵
不断 ,艳丽多姿 ,而且 ,由于铁线莲和玫瑰色彩丰富 ,通过巧
妙搭配 ,能够营造赏心悦目的效果 [ 49] 。
5.2.4 花卉装饰。藤本铁线莲用作花卉装饰材料 ,效果甚
佳。如芹叶铁线莲 、西伯利亚铁线莲 、长瓣铁线莲 、重瓣铁
线莲和美花铁线莲等 ,由于其形态及茎枝的独有特点 ,是垂
吊式和环式花饰的好材料 ,可应用于新娘捧花 、环状头饰 、
环状门饰 、礼仪花环等。另外 ,由于铁线莲革质小叶 、韧性
枝茎和精致花朵组成的丰盈花序 ,更能体现造型的脱俗 、高
雅和柔美。
藤本铁线莲作为新型的切花材料 ,在今后的园林应用中
值得研究和开发 [50] 。同时 ,铁线莲属植物也是用作盆景 、插
花 、瓶饰的好材料 ,但目前在我国园林中应用较少 ,值得大力
推广。
6 结语
铁线莲属植物为园林藤本花木中重要的绿化观赏种类。
它枝叶茂盛 ,花大色艳 ,具有独特的风格 ,被誉为 “攀缘植物
皇后 ”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是优良的园林造景材料。同
时 ,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较高 ,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积极
加大我国铁线莲属植物的开发力度 ,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园
林绿化事业和中草药产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王文采 ,李良千.铁线莲属一新分类系统 [ J] .植物分类学报, 2005, 43
(5):431-488.
[ 2] 季梦成 ,单晓宾 ,张银丽.浙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J].北京林
业大学报, 2009(9):66-72.
[ 3] 刘勇,刘贤旺.江西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J].江西林业科
技 , 2005(1):37-38.
[ 4] 李新伟 ,李建强 ,王映明,等.湖北铁线莲属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 J].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4, 22(4):294-300.
[ 5] 郑维列 ,邢震,边巴多吉 ,等.西藏色季拉山铁线莲种质资源及其生境
类型[ J].园艺学报, 1999, 26(4):255-258.
[ 6] 唐岱,李宗艳,王锦.云南铁线莲花卉种质资源生境及观赏类型 [ J].西
南林学院学报, 2002, 22(2):5-7, 14.
[ 7] 裴会明 ,毛浩龙.甘肃南部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及观赏应用
[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23(6):30-32.
[ 8] 闫双喜 ,王鹏飞 ,何松林 ,等.河南铁线莲属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开发利
用 [ J].河南科学 , 2005, 23(2):218-220.[ 9] 陈书文 ,李娟娟 ,雷新彦 ,等.陕西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及观赏
应用研究[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3):7-9.
[ 10] 王红娟.重庆市铁线莲属植物及其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 J] .西南园
艺, 2006, 34(6):36-37.
[ 11] 程周旺,方建新.安徽黄山市野生毛茛科中草药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
[ 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6, 20(1):23-25.
[ 12] 马雷昌,李道同,付桂云.适于北方园林应用的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 [ J].山东林业科枝, 2003, 3:33-34.
[ 13] 王文采.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Ⅲ)[J].植物分类学报 , 2000, 38(6):497
-514.[ 14] 王文采.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Ⅳ)[ J].植物分类学报, 2001, 39(1):1-
19.
[ 15] 王文采.铁线莲属绣球藤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2, 40(3):193
-241.
[ 16] 王文采.铁线莲属威灵仙组修订 [ J] .植物分类学报 , 2003, 41(1):1-
62.
[ 17] 王文采.铁线莲属威灵仙组修订(续)[J].植物分类学报 , 2003, 41(2):
97-172.
[ 18] 王文采.铁线莲属茴芹铁线莲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4, 42(5):
385-418.
[ 19] 王文采.铁线莲属黄花铁线莲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2006, 44
(4):401-436.
[ 20] 王文采 ,李良千.铁线莲属灌木铁线莲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5, 43(3):193-209.
[ 21] 王文采.铁线莲属对枝铁线莲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4, 42(4):
289-332.
[ 22] 王文采.铁线莲属单性铁线莲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4, 42(2):
97-135.
[ 23] 王文采.铁线莲属翅果铁线莲组修订 [ J].广西植物, 2006, 26(4):341
-344.
[ 24] 史京华 ,李良千.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 J].
植物学报, 2003, 45(3):257-268.
[ 25] 闫双喜 ,王鹏飞 ,朱长山 ,等.河南槭叶铁线莲(毛茛科)一新变种———
无裂槭叶铁线莲 [ J].植物分类学报 , 2005, 43(1):76-78.
[ 26] 闫双喜.黄花铁线莲组———河南铁线莲属一新记录组 [ J] .河南科学 ,
2008, 26(4):423-424.
[ 27] NGUYENTHIDO.越南铁线莲属一新种 [ J] .植物分类学报, 2006, 44(5):595-597.
[ 28] 张镱锂 ,贺士元.国产六种铁线莲的染色体研究 [ J].武汉植物学研
究 , 1990, 8(2):115-121.
[ 29] 龚维忠 ,龙雅宜 ,李懋学.北京地区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 J].武
汉植物学研究, 1985, 3(4):371-379.
[ 30] 张镱锂 ,贺士元.国产七种铁线莲的染色体研究 [ J].武汉植物学研
究 , 1991, 9(2):107-113.
[ 31] 杨青二 ,罗毅波,洪德元.湖南 6种毛茛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 J].广西植
物 , 1994, 14(1):27-36.[ 32] 宋之琛.孢子花粉分析[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5.
[ 3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孢粉组.中国植物花粉形态[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60.
[ 34] 张镱锂.中国铁线莲属各组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 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 1987.
[ 35] 魏卫东 ,马欣.青海资源植物黄花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J] .资源
与利用 , 2008, 27(3):49-51.
[ 36] 管开云 ,李志坚 ,李景秀.铁线莲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 J].云
南植物研究 , 2002, 24(3):392-396.
[ 37] 李宗艳 ,唐岱,黄开勇.转子莲的繁殖研究[ J].西南林学院学报 , 2004,
24(3):4-6, 9.
[ 38] 张启香 ,仲磊,方炎明,等.外源激素对铁线莲扦插生根的效应研究
[ J].北方园艺, 2007(1):103-104.
[ 39] 刘冰,郭军 ,郭玉琴 ,等.不同基质、不同药剂对灰叶铁线莲嫩枝扦插生
根的影响[ J].宁夏农林科技, 2007(4):12-13.
[ 40] 倪新,马毓.红花铁线莲(Clematiscoccinea)的组织培养[ J].植物学通
报 , 1984, 2(2/3):71-73.
[ 41] 泽仁旺姆,尼珍 ,潘多.西藏甘青铁线莲的再生植株 [ J].西藏科技 ,
2002, 113(9):61.
[ 42] 张启香 ,方炎明 ,吕梅,等.铁线莲 Multi-Blue不定芽及体细胞胚发生的初步研究 [ J].园艺学报 , 2007, 34(2):365-368.
[ 43] 周琼,张丽琼,屈国胜,等.重瓣铁线莲组织培养研究 [ J].陕西农业科
学 , 2008(5):92-93.
[ 44] 张金政 ,孙国峰 ,龙雅宜.四个铁线莲新品种的选育 [ J].中国园林 ,
2001(5):64-66.
[ 45] 龙雅宜.“攀援植物皇后”铁线莲(上)[ J].中国花卉盆景, 2002(6):4
-6.
[ 46] 李志坚 ,管开云 ,李景秀.角蒿和铁线莲的矮化试验 [ J].广西植物 ,
2003, 23(3):264-266.
[ 47] 李志坚 ,管开云 ,李景秀.铁线莲属植物上的病虫害及防治 [ J].植物保护, 2002, 28(2):35-36.
[ 48] 李彦连.铁线莲属植物及其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 J].特种经济动植
物 , 2003(10):33-36.
[ 49] 华联亚通资讯中心编译.玫瑰和铁线莲———一对完美的种植搭配
[ 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 2001(3):43.
[ 50] 梁鸣,于雪莹 ,杨轶华,等.垂吊式、环式花饰的好材料———铁线莲
[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3(3):96.
1207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