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16,(3):88~92
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5-12-18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院青年人才培养项目。
作者简介:尉 倩(1987-),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现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的研究工作。E-mail:weiqianxa@163.com。
荚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尉 倩,王 庆,刘安成*,庞长民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61)
摘 要:种苗繁育技术是荚蒾属植物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荚蒾属植物资源概况,种子繁殖、扦
插繁殖以及组织培养快繁等方面介绍了荚蒾属植物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
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荚蒾属;种质资源;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88-05
Research Progress on Germplasm an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ViburnumLinn
WEI Qian,WANG Qing,LIU An-Cheng*,PANG Chang-Min
(Xi’an Botanical Garden of Shaanxi/Institute of Botany of Shaanxi,Xi’an,Shaanxi 710061)
Abstract:Seedling breeding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to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iburnum
Linn.Technical progress in germplasm,propagation by seeding and cutting or tissue culture of Vibur-
num Linn.were presented.
Key words:Viburnum Linn;germplasm resources;breeding technology
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为忍冬科
(Caprifoliaceae)的大属之一,多为灌木或小乔木,
常绿或落叶,花型奇特,部分种具大型不孕花,花
色洁白或淡粉,观赏价值极高,如该属中“千点真
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仙葩”的琼花便是我国的千
古名花,其果多为绿色,熟时鲜红色,既是观果佳
品,亦是诱鸟树种。部分种枝叶繁茂、树型优美,
季相变化明显,或耐修剪,或抗烟尘,或具有较强
的富集重金属能力,极具生态价值,此外,该属植
物还具有药用、食用、饲料、纤维、油脂、酿酒等多
种经济价值[1-2],开发潜力较大。然而,荚蒾属植
物普遍存在种子休眠、萌发率低,部分种扦插生根
较为困难等问题,使其繁殖系数较低,影响了该属
植物的开发应用。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荚蒾属
的繁育技术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进展,为此,本文对该属的种质资源分布和种
子繁殖、组织培养、扦插繁殖等技术进行了归纳和
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该属植物提
供参考。
1 荚蒾属的资源概况及分布研究
荚蒾属植物约200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
地区,亚洲和南美洲种类较多。我国约有74种,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以西南部种类最多[3]。
在对其种质资源的调查上,甘肃、河南、浙江、重
庆、四川等地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白长财[4]等
在对甘肃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并
描述了27个分类群的生境、分布及观赏性状,介
绍了具有开发潜力的20种观花观果类、7种观枝
叶类荚蒾,田朝阳[5]等调查统计出河南荚蒾属植
物有16种、1亚种、2变种、1变型,栽培2种,并
对该属植物的花色、果色、生活型、观赏期等观赏
特性以及园林应用进行评价和分析,吴毛山[6]等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研究,查明江西官山自然
保护区共有荚蒾属植物12种,并讨论了其在生
态、观赏、油脂、食用与药用方面的经济价值。潘
天春[7]等通过野外调查鉴定、相关资料的查阅及
标本馆的查询,确定四川攀西地区有荚蒾属27种
2变种,并编制了检索表。李先源[8]等根据野外
调查和资料整理,提出重庆有荚蒾属植物25种、1
亚种、10变种,除少数几种应用于园林外,大多数
种类未被开发利用。刘雄兰[9]等调查整理出浙江
云和县有荚蒾属植物19种。裘宝林[10]通过整理
和研究杭州植物园、杭州大学生物系及浙江自然
博物馆标本,总结指出浙江省有荚蒾属植物23
种,1变种及2变型。王昌腾[11]对浙江省荚蒾属
药用植物的分布及药用功效进行了初步调查,总
结了浙江省常见的16种荚蒾属药用植物的分布
及功效后认为,荚蒾属药用植物在浙江省广为分
布,蕴藏量大,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荚蒾属药
用植物在小儿食疗与保健、小儿发育不良、老年病
防治、妇科疾患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在国内也发现了一些荚蒾属的新种,
朱英群[12]等发现了鸡树条荚蒾(V.sargenti)新变
种泰山琼花荚蒾(V.sargentii var.bracteatum
var.nov.),孙建友[13]等发现了鸡树条荚蒾的新
变型大花鸡树条荚蒾(V.sargentii f.grandiflo-
rumforma nov.),罗凤霞[14]等发现了蒙古荚蒾
(V.mongolicum)的 新 变 种 绿 花 蒙 古 荚 蒾
(V.mongolicumvar.viridijlorumvar.nov.)。
2 荚蒾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
2.1 种子繁殖
荚蒾属多数种子因胚休眠或种皮的不透性障
碍而不易发芽,育苗难度很大。金飚[15]等研究了
影响琼花(V.macrocephalumFort.)种子休眠的
几个主要因素,认为琼花种皮有吸水性,休眠非因
种皮的不透水性造成;种仁中存在导致休眠的抑
制物质,胚的抑制物质含量最高;种子须先经4℃
低温层积60d,再经25℃暖温处理90d,而后在
15℃的较低温条件下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当年
成熟种胚在翌年10月才能彻底破除休眠;6-BA
和GA对种胚破眠均无明显作用。此外,还发现
干藏种子适播期内播种越早,发芽率越高,播种期
迟于6月种子就无法萌发;种子仅在秋季萌发;室
温沙藏、浅播、蛭石为播种基质的种子发芽率
最高[16]。
高玉艳[17]对鸡树条种子休眠进行8组试验
后发现,在11月下旬,先用15~25℃处理种子92
d,再用21~30℃处理60d,处理结果是第47d开
始发芽,发芽期105d,发芽率95.5%,从开始处
理种子到发芽结束,持续时间150d(5个月)左
右,用此种方法处理后,播种30d左右出苗整齐,
当年苗高25cm以上。万书成[18]通过实验采用两
段或三段变温处理鸡树条种子,高温(15~25℃,
30d)-低温(1~5℃)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
86%,种子催芽大约为需要55~85d左右;三段
变温处理中效果比较显著的是高温(15~25℃,15
d)-低温(1~5℃,15d)-高温(15~25℃)处理
的种子,发芽率为89%,种子催芽大约需要50~
80d。杨轶华[19]等利用赤霉素对鸡树条荚蒾种
子进行处理,发现赤霉素溶液浸种24h后,破土
出苗率较空白提高15%,并且可使种子当年出
苗,消除了种皮不脱落的障碍,且出苗率差别不
大,苗长势良好。
万才淦[20]等对水红木(V.cylindricum)种子
的发芽特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水红木种子的胚没
有休眠,但有种皮不透性引起的休眠。这种休眠
可用 20~30℃ 的变温或剥 去 种 皮 来 打 破。
GA500mg·L-1的丙酮溶液泡种子,对发芽有不
利的影响,1%的硫脲不能代替变温,不能促进发
芽。流水浸泡也不能打破它的休眠。陈贤[21]等
研究了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及低温沙藏层积等
因素对野生水红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
明:促进水红木种子打破休眠发芽的最适宜环境
温度为23℃,种子发芽时需要必要的光照条件,
赤霉素浸种处理的最适浓度为500mg·L-1;种
子在1~5℃低温下沙藏层积5个月不能有效打
破休眠,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前于1~5℃低温下沙
藏层积5个月的效应与赤霉素浓度的效应之间
相互干扰,在不进行沙藏层积条件下以赤霉素
500mg·L-1浸种处理的发芽效果较好。
万才淦[22]对桦叶荚蒾(V.betulifolium)种子
休眠和发芽研究后认为,下胚轴和上胚轴都有休
眠;在自然条件下,下胚轴的休眠期长达295~420
d,上胚轴的休眠期长达50~120d;下胚轴的休
眠可用暖层积打破,上胚轴的休眠可用冷层积打
破;种子经硫脲处理和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下胚
轴的休眠可比自然条件下的缩短近一半;GA和
暖处理对解除上胚轴的休眠没有影响;子叶的去
留和暗处理对上胚轴萌发的作用不大。
肖月娥[23]等对荚蒾属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
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荚蒾种子的休眠特性
非常复杂,不同的种休眠类型不一,有深度简单形
态生理休眠 (上胚轴休眠)、浅度生理形态休眠、
形态休眠和机械休眠4种类型。而打破荚蒾属
种子休眠方法主要是采用冷层积和温层积交替处
理以及一些物理方法等,在研究该属植物种子萌
·98·2016年第3期 尉 倩等 荚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发特性时,应参照和利用现有成果,并利用标准实
验检测是否具有上胚轴休眠特征,探求打破其休
眠的方法,对荚蒾属植物进行适时的采种和播种。
2.2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技术由于不受生长季节限制,且繁
殖系数大,短期内即可获得大量试管苗,因此,近
年来,在荚蒾属中有较多研究。袁云香[24]以枇杷
叶荚蒾 (V.rhytidophyllum)幼叶为外植体,MS
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
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建
立了枇杷叶荚蒾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枇杷叶荚
蒾最佳灭菌组合为75%酒精预处理20s,再用
0.1% HgC12 浸泡12min;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
养基为 MS+6-BA 1.0mg·L-1+NAA 0.25
mg·L-1+2,4-D 1.0mg·L-1,诱导率最高达
92%;最适芽分化培养基为 MS+6-BA 1.5mg
·L-1+NAA 0.2mg·L-1,分化率达87.25%;
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mg·
L-1,生根率达85%。
甄雪花[25]以欧洲荚蒾 (V.opulus)的茎尖和
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欧洲荚蒾组织培养的
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茎尖和带芽茎段做外植体,
诱导丛生芽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 MS+6-
BA2.0mg·L-1+IBA0.1mg·L-1+蔗糖20g
·L-1,其诱导率为95%,并发现影响欧洲荚蒾丛
生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有6-BA、NAA和蔗糖,试
验结果表明,继代增殖培养最适配方为 MS+6-
BA0.5mg·L-1+NAA0.3mg·L-1+蔗糖15
g·L-1,在培养基1/2MS+NAA0.2mg·L-1+
蔗糖15g·L-1中生根效果最佳。王欢[26]等以鸡
树条荚蒾带芽茎段为材料,丛生芽分化率较高的
培养基为 MS+6-BA 1.0mg·L-1+IBA 0.1
mg·L-1+蔗糖30g·L-1+琼脂粉6.5g·
L-1,增殖培养基配方为 MS+6-BA2.0mg·
L-1+IBA 0.3mg·L-1+蔗糖30g·L-1+琼脂
粉6.5g·L-1,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IBA
2.0mg·L-1+蔗糖30g·L-1+琼脂粉6.5g·
L-1,生根率达到90%。
杜姝睿[27]等以香荚蒾(V.farreri)的嫩茎为
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不定芽生根,试
管苗的生根继代、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证明:
MS+6-BA 0.5mg·L-1+2,4-D 2.0mg·
L-1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
2MS+6-BA 0.4mg·L-1+NAA 0.1mg·
L-1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将不定
芽和试管苗的茎段下部切口在 5mg·L-1的
NAA 溶液中处理 5min 后,接种到 1/2MS+
IAA 0.2mg·L-1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的方
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
理想方法。
邓源[28]等以地中海荚蒾 (V.tinus)的茎段
或侧枝的顶端组织作外植体,结果显示其无菌系
诱导培养基为 MS+6-BA2.0 mg·L-1 +
IBA0.5mg·L-1+ 糖20mg·L-1,MS+6-
BA0.2mg·L-1+NAA0.1mg·L-1是地中海
荚蒾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1/2MS+NAA
0.2mg·L-1+ 糖20g·L-1为地中海荚蒾诱导
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叶飞[29]以木绣球 (V.macrocephalum )的腋
芽为外植体,以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
的生长激素,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及组合对木绣球
离体快繁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把经过消毒
后的腋芽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 MS+6-BA0.5
mg·L-1+NAA0.05mg·L-1上效果最好,诱导
率达到100%;增殖阶段仍然采用 MS+6-BA
0.5mg·L-1+NAA0.05mg·L-1配方效果最
好,增殖系数达到4.90;生根阶段采用1/2MS+
NAA0.5mg·L-1配方为好,生根率可达100%,
且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根系健壮。
2.3 扦插繁殖
对于荚蒾属扦插繁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
同生长基质、生长促进剂、扦插时间以及插条发育
程度等因素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上。易霭琴[30]
等对欧洲荚蒾扦插成活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疏松且保水的珍珠岩、泥炭土有利于扦插,且扦插
苗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达92.4%,平均根长
3.86cm;KIBA、NAA、ABT6三种激素中 ABT6
比较适合欧洲荚蒾的扦插生根,ABT 6 1 000mg
·L-1速蘸5s生根率高,达到96.3%,且生根时
间短。
对于鸡树条荚蒾的扦插繁殖研究较多,罗凤
霞[31]等对鸡树条荚蒾和大花荚蒾进行了扦插研
究,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时间对成活率有明显影
响,6月下旬花后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5月下旬
花期扦插;插穗类型影响成活率,其中带拐插穗(1
a生枝条基部带1段2cm左右的2a生枝条)成
活率最高;生长激素处理能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IBA处理以50~100mg·L-1浓度最佳,平均成
活率可达87.2%;NAA处理以100~150mg·
L-1浓度处理最佳,平均成活率可达85%。寇凤
·09·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仙[32]等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鸡树条硬
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也得到了与罗凤霞[31]相似的
结果:IBA处理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86.7%,
平均生根数达33条。胡永强[33]等分别对鸡树条
嫩枝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嫩枝扦插时,
ABT生根剂的生根效果优于α-萘乙酸(NAA)
和吲哚丁酸(IBA),用银沙做基质生根率也明显
高于其他基质。
李长海[34]等对引进的荚蒾开展不同基质、不
同生根促进剂及其不同浓度的嫩枝扦插试验研
究,结果表明美洲荚蒾(V.trilobum′ Wentworth
')、鸡树条荚蒾和蒙古荚蒾最佳扦插基质为河沙
∶蛭石(1∶1),生根促进剂为 ABT6 1 000mg·
L-1速蘸5s处理插穗,生根率可达95%以上,细
枝荚蒾 (V.lentago)、朝鲜荚蒾(V.koreanum)和
暖木条荚蒾(V.burejaeticum)扦插基质为底层
10cm 腐殖土,上层是5cm 河沙,促进剂为
GGR6,浓度1 000mg·L-1速蘸5s处理插穗,生
根效果最好,可达到76%以上。
金飚[35]研究了激素种类、处理浓度和时间以
及不同季节对琼花硬枝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显
示:全光照喷雾苗床扦插,3月与7月插条平均生
根率基本一致,但7月插条生根速率显著快于3
月;6种激素处理中以 ABT1、ABT2、NAA的效
果较好,其中250mg·L-1 ABT1处理8h,插条
的生根率可达73.3%。琼花大田扦插的成活率
极低。
王恩伟[36]对6种荚蒾1a生硬枝进行了扦插
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对这6种荚蒾属植
物的生根率、生根量和平均根长均有显著影响。
处理试剂以 ABT1效果较好,6种荚蒾的总体扦
插成活率为吕宋荚蒾(V.luzonicum)>荚蒾(V.
dilatatum)> 具毛常绿荚蒾 (V.sempervirens
var.trichophorum)>球核荚蒾(V.propinquum)
>茶荚蒾(V.melancarpum)>黑果荚蒾(V.seti-
gerum),生根方式均为韧皮部直接生根。
殷万利[37]等对香荚蒾采用 GGR6号、IBA、
NAA三种不同生根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了大
田地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200mg·kg-1浓
度的GGR6号生根剂浸泡插穗8h,苗木生根率
最好,高达76.6%,苗木生长量也最好,1a生平
均苗高达22.5cm,苗相整齐。
黄增艳[38]研究表明,IBA100mg·L-1处理
21h对布克荚蒾(V.×burkwoodii)的生根率、根
长、根数的的综合效果最好,运用生长调节剂IBA
150mg·L-1处理21h红蕾雪球荚蒾(V.×car-
lcephalum)插条的生根效果最好。
2.4 其他繁殖方式
张林[39]对木绣球进行了压条繁殖,证实了木
绣球具有皮部生根的特点,同时也说明木绣球愈
伤组织不易生根,但压条繁殖苗木受萌条数量、地
理、空间等限制条件的影响,繁育速度缓慢,不利
于推广应用。同时,对木绣球和'蒂娜'(V.'diana')
进行了嫁接繁殖,实验表明,不同嫁接时间、嫁接
方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较大,其中秋季切腹芽
接的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
3 栽培适应性研究
李方文[40]等对所引种的荚蒾进行了多种形
式的栽培试验,认为荚蒾属植物几乎都能适应“半
光”环境栽培。日本珊瑚树(V.odoratissimum)、
伞房荚蒾(V.corymbiflorum)、金山荚蒾(V.
chinshanense)、绣球荚蒾、短序荚莲(V.brachy-
botryum)、珊瑚树(V.awabuki)等种类喜全光环
境,三叶荚蒾(V.ternatum)、蝴蝶荚蒾(V.plica-
tum var.tomentosum)、粉团荚蒾(V.plicatum
Thunb)、狭叶球核荚蒾(V.propinquum)喜半阴
或者阴湿环境,短序荚蒾、巴东荚蒾(V.henryi)
耐阴喜光,并且具有喜肥沃土壤、也耐贫瘠,较喜
湿润也能耐旱的特性。
史喜兵[41]对枇杷叶荚蒾在郑州进行了引种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上时一般只发生
轻度、中度冻害,即嫩叶、顶芽的受冻,而低于-
10℃时也仅仅发生一般叶、枝的冻害,不存在严重
冻害的发生,说明了枇杷叶荚蒾耐寒性较强,原因
是其革质叶片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叶片下表皮
密背簇状绒毛形成保湿隔热层。
黄增艳[38]从各地引种荚蒾22种至上海,开
展了其适应性研究,通过模拟高温胁迫,并对其叶
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水量等生理指标进
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游离脯氨酸可作为一种植物
逆境胁迫的指标。叶绿素总含量可作为鉴定荚蒾
叶片耐热力的指标。
4 展望
荚蒾属植物春可观花,秋冬可观果,经济价值
突出,生态作用明显,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种苗的快速高效繁育是影响其开发应用的关键环
节。目前,我国荚蒾属植物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
研究成果,但大多将重点集中于对琼花、欧洲荚
·19·2016年第3期 尉 倩等 荚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蒾、香荚蒾、枇杷叶荚蒾等观赏价值较高的几种研
究上,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以
后的研究中,可拓宽研究范围,加大对该属其他种
的研究力度,促进其推广应用;荚蒾属植物普遍存
在种子休眠现象,限制了有性繁殖的应用,目前,
仅限于对各个种休眠原因及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上,而对于休眠机理的研究却较少,随着分子生物
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其休眠
机制,为打破休眠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对于荚蒾
属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明显滞后,应在品种资源
评价、收集的基础上,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为
荚蒾属植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优良种质。
参 考 文 献:
[1] 赵越.5种不同来源的欧荚蒾果实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3.
[2] 朱向东,徐波.荚迷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5):939-943.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88.
[4] 白长财,马志刚.甘肃荚蒾属(Viburnum L.)观赏植物资源
的调查研究[J].园艺学报,2005,32(1):155-158.
[5] 田朝阳,王列富,郑晓军,等.河南荚蒾属植物资源观赏价值
及开发利用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2):
201-203.
[6] 吴毛山,黎杰俊,钱萍,等.江西官山荚蒾属植物资源研究
[J].江西林业科技,2012,(2):29-30,39.
[7] 潘天春,李佩华,梁剑,等.攀西地区荚蒾属植物资源[J].南
方农业,2013,7(3):1-5.
[8] 李先源,余蓉,曹伟.重庆荚蒾属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应
用[J].西南园艺,2004,32(2):32-34.
[9] 刘雄兰,刘建灵,刘传达.云和县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和利
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63,108.
[10] 裘宝林.浙江荚蒾属植物小志[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8,
5(2):22-33.
[11] 王昌腾.浙江省荚蒾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70.
[12] 朱英群,谢兰禹,许继法,等.山东荚属一新变种[J].植物
研究,2002,22(3):261.
[13] 孙建友,罗凤霞,尹凤琴.大花鸡树条荚蒾-忍冬科鸡树条
荚蒾的一个新变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5):
557-558.
[14] 罗凤霞,崔文山,何常国.中国忍冬科荚蒾属蒙古荚蒾-新
变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2):176.
[15] 金飚,陈宇,王莉,等.影响琼花种子休眠的因素[J].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5,41(5):61-63.
[16] 金飚,陈宇,王莉,等.琼花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种子,
2005,24(9):33-34,47.
[17] 高玉艳.鸡树条荚蒾种子休眠的试验初报[J].中国林副特
产,2009(3):43-44.
[18] 万书成.鸡树条荚蒾种子变温催芽处理的研究[J].林业实
用技术,2009(10):26-27.
[19] 杨轶华,梁鸣,孙波,等.赤霉素破除鸡树条荚蒾种子双休
眠特性技术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92.
[20] 万才淦,张炳坤.水红木种子的发芽特性初探[J].种子,
1994,13(2):31-32.
[21] 陈贤,龚元圣,杨德,等.野生水红木种子发芽特性的多因
子试验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8(1):25-27.
[22] 万才淦.桦叶荚蒾种子的休眠和催芽研究[J].武汉植物学
研究,1985,3(2):197-202.
[23] 肖月娥,周翔宇,张宪权,等.荚蒾属(Viburnum)种子休眠
与萌发特性研究进展[J].种子,2007,26(6):56-59.
[24] 袁云香.枇杷叶荚蒾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植物
生理学报,2012,48(12):1205-1209.
[25] 甄雪花.欧洲荚蒾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品质测定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26] 王欢,杜凤国,吕伟伟.鸡树条荚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11):1187-1188.
[27] 杜姝睿,顾婷婷,潘林,等.香荚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
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1(5):5-7.
[28] 邓源.地中海荚蒾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
技,2008(5):96.
[29] 叶飞,建德锋.木绣球腋芽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北方园
艺,2012,(14):127-129.
[30] 易霭琴,童方平,宋庆安,等.不同基质与激素对欧洲荚蒾
扦插成活率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5):
16-18.
[31] 罗凤霞,孙健友,尹凤琴,等.鸡树条荚蒾与大花荚蒾扦插
繁殖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0(3):6-8.
[32] 寇凤仙,王丽,王秋涛.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天目琼花硬枝扦
插生根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1):134-135.
[33] 胡永强,袁彩霞,李敏,等.天目琼花繁育试验研究[J].农
业科学研究,2008,29(4):16-18.
[34] 李长海,郁永英,宋莹莹,等.绿化树种荚蒾引种与栽培技
术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3(8):20-21,31.
[35] 金飚,周武忠,张洁,等.琼花硬枝扦插技术研究[J].江苏
农业科学,2004(2):53-55.
[36] 王恩伟.硕士6种荚蒾的繁育特性与园林应用研究[D].浙
江临安:浙江林学院,2009.
[37] 殷万利,闫双虎.香荚蒾硬枝扦插育苗试验[J].青海农林
科技,2012(1):48-50.
[38] 黄增艳.上海地区荚蒾属植物引种及适应性研究[D].上
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9] 张林.荚蒾属部分植物种质资源汇集及利用研究[D].山
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40] 李方文,蒋清.荚蒾属植物的栽培技术和应用初探[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1] 史喜兵,赵海红,孙毅宁.枇杷叶荚蒾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J].北方园艺,2010(6):121-123.
·29· 陕 西 林 业 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