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贵州省兴义市兜兰属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罗晓青 1 , 王代谷 1 , 邓克云 2* , 魏春杰 2 , 周丽 3 ,李松克4 , 陈小桦 4
(1.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贵州兴义 562400;2.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兴义 562400;3.黔西南州民族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贵州兴义 562400;4.黔西南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 [目的 ]为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育种材料。 [方法 ]引进杏黄兜兰(P.armeniacum)等
24个兜兰属植物在贵州兴义进行驯化栽培试验。 [结果 ]引进的 24个兜兰属植物种均能正常生长 ,部分品种生长良好 ,繁殖率高。杏黄
兜兰(P.armeniac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等分化繁殖率高 ,在植株生长点受损的情况下 ,分化率成倍增加。 [结论]该研究为兜
兰属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兜兰属;引种;驯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0-09459-02
StudyofIntroductionandDomesticationCultivationofPaphiopedilumPlantinXingyiCityofGuizhouProvince
LUOXiao-qingetal (SubtropicalCropsInstituteofGuizhouProvince, Xingyi, Guizhou562400)
Abstract [ Objective] Theresearchaimedtoprovidereferencesandbreedingmaterialsfortheprotect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andnewvari-
etybreedingofPaphiopedilumplants.[ Method] 24 speciesofPaphiopedilumplantssuchasP.armeniacumwereintroducedintoXingyiCityof
GuizhouProvinceandwereusedinthedomesticationcultivationexperiments.[ Result] 24speciesofPaphiopedilumplantswhichwereintroduced
growedregularly,andpartofthemgrowedverywel, ownedhigherreproductionrates.P.armeniacumandP.micranthumhadhigherdiferentia-
tionandreproductionrates.Whenthevegetativepointsweredamaged, thediferentiationratesofthemweremultiplied.[ Conclusion] Thisstudy
laidfoundationsfortheresourceprotectionandapplicationofPaphiopedilumplants.
Keywords Paphiopedilum;Introduction;Domesticationcultivation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农业攻关计划(黔科合 2003JN067号 ,黔科合
2004JN014号)。
作者简介 罗晓青(1971-),男 ,贵州兴义人 ,农艺师 ,从事热作园艺
研究。 *通迅作者。
收稿日期 2009-03-31
兜兰属(Paphiopedilum)是兰科(Orchidaceae)的一个濒
危类群 ,为地生或附生兰 ,全世界约有 80余种 [ 1] 。兜兰属植
物是兰科中的珍品 ,被《华盛顿公约 》列为 I级珍稀濒危物
种 。有许多种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级花卉名品 ,其花期
长 ,花色庄重素雅 ,花形奇特 ,唇瓣状如拖鞋 ,故又称 “拖鞋
兰 ”。我国兜兰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约占世界总数的 1/3,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南缘地区 ,以云
南 、广西和贵州分布最多 [ 2] 。兜兰的栽培与研究主要在欧美
地区 ,栽培历史有 100多年 ,已登录的栽培品种上万个 。我
国兜兰属植物的栽培历史很短 ,直到目前还没有进入真正意
义上的品种培育阶段 [ 1] 。鉴于此 ,对兜兰属植物进行立项研
究 ,共收集 24个种 ,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品种选育 、组织培养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 、开发应用和
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育种材料。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 ,地理位置为 25°00′
N, 104°50′E,海拔 1 130 ~1 160 m,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 ,年均温 14 ~ 16 ℃,年降雨量 1 300 ~1 500mm, ≥10 ℃
的有效积温为 5 000 ℃左右 ,土壤为黑色土 , pH值 6.0 ~
7.0,地势比较平坦。当地代表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
2 材料与方法
2.1 兜兰资源 2007 ~ 2008年间 ,从贵州 、广西 、云南 、缅
甸 、越南等地共引进兜兰属植物 24个种。
2.2 种植方式 引进兜兰分别种在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
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兰棚里和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大棚
里 ,大棚有单体和连体 2种 ,顶上和四周遮以遮阴度 80%的
遮阴网 。种植模式分别有 2种:一是在地面上铺火砖 ,二是
放置在钢丝网上 。
2.3 栽培基质筛选 栽培基质以树皮为主 ,树皮粉碎至长 2
cm左右 ,将细小的筛除 ,用 1 000倍多菌灵液浸泡消毒 ,滤干
后备用 ,以腐质土和腐叶土进行对照试验。
2.4 病虫害调查 调查主要害虫和病害 、不同栽培条件下
的发病率。
2.5 驯化评价 通过对成活率 、新叶数 、繁殖率 、开花率 、长
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将人工引种驯化分为 4个等级 。该评价
只代表在同一种植标准下各种间的相对比较 ,不代表对该种
的评价 。①A级 , 好(★★★★),种植成活率 95%以上 ,长
势好 ,生长快 ,新叶萌发数多 ,繁殖率在 3倍以上 ,开花正常 ,
容易栽培;②B级 , 较好(★★★),种植成活率 90%以上 ,长
势一般 ,新叶萌发一般 ,繁殖率在 2倍以上 ,开花正常;③C
级 ,一般(★★),种植成活率 80%以上 ,长势不好 ,新叶萌发
不好 ,繁殖率在 1倍以上 ,很少开花;④D级 , 不好(★),种植
成活率 80%以上 ,长势差 ,新叶萌发少 ,生长极缓慢 ,繁殖率
低或不增殖 ,很少开花。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驯化基本情况(表 1) 从引种人工种植近两年的
时间来看 ,在引入植株保护较好的情况下 ,人工种植成活率
较高。生长速度存在品种间差异 ,总体可分为 3类:一类是
生长速度快 ,分化的小苗能在一年至一年半左右长成完整植
株 ,有杏黄兜兰(P.armeniac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
亨利兜兰(P.henryanum)、带叶兜兰(P.hirsutisimum)、麻栗
坡兜兰(P.malipoense)、文山兜兰(P.jacki)、格丽兜兰(P.
gratrixianum)、彩云兜兰(P.wardi)等;二类是生长速度一
般 ,从 2007年引种到 2009年初进行统计时有 50%以上的植
株完成了更新 ,有紫点兜兰(P.godefroye)、同色兜兰(P.con-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 37(20):9459-9460 责任编辑 张彩丽 责任校对 汪伟
color)、紫毛兜兰(P.hirsutisinum)、紫纹兜兰(P.purpuratum)
、大斑点兜兰(P.belatulum)等;第三类是生长较慢 ,从 2007
年引种到 2009年初进行统计时新增叶片数 1 ~ 2片 ,有陈莲
兜兰(P.tranlienianum)、长瓣兜兰(P.dianthum)、白花兜兰
(P.emersoni)、香花兜兰(P.hangianum)、白旗兜兰(P.spice-
rianum)等。
3.2 栽培基质 人工种植兜兰的基质以树皮最好 ,打碎到
长 2cm左右 ,将细碎的筛除 ,用 1 000倍液多菌灵浸泡杀菌
消毒 ,滤干后备用 。种植后上面铺一层苔藓 ,起保湿和固定
作用。
3.3 无性繁殖 兜兰在人工栽培的情况下 ,部分品种如杏
黄兜兰(P.armeniac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亨利兜
兰(P.henryanum)、带叶兜兰(P.hirsutisimum)等繁殖率高 ,
增殖倍数在 3倍以上。
3.4 有性繁殖 由于引种大棚里无昆虫传粉 ,采用人工授
粉的方法 ,授粉结实率均在 50%以上 。兜兰种子同其他兰花
种子一样 ,需共生真菌才能萌发 ,萌发率极低 。科研人员采
用无菌培养方式的杏黄兜兰(P.armeniacum)、硬叶兜兰(P.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imum)萌发率均在 50%
以上 [ 3] 。
3.5 病虫害发生情况 目前的种植模式下 ,病虫害发生率
极低 ,只有少量的蛞蝓和叶斑病发生 ,经及时处理后 ,目前很
少见到 。
表 1 兜兰属植物引种及驯化栽培情况[ 4]
Table1 SituationofPaphiopedilumdomesticatedintroductionanddomesticatingcultivation
种名
Species
产地
Production
area
引种地
Introduction
area
引种时间
Introduction
time
老叶数
Oldleaves
新叶数
New
leaves
繁殖率∥倍
Reproductive
rate
驯化评价
Domesticated
evaluation
杏黄兜兰 P.armeniacum 云南西部 云南 2007-05 3~ 4 5~ 6 3~ 4 ★★★★
硬叶兜兰 P.micranthum 贵州、云南广西 贵州兴义 2007-05 4~ 6 4~ 6 2~ 3 ★★★★
紫点兜兰 P.godefroye 泰国 云南 2007-05 3~ 5 4~ 5 1~ 2 ★★★
紫毛兜兰 P.hirsutisinum 缅甸、云南 云南 2007-05 4~ 5 2~ 3 2~ 3 ★★
紫纹兜兰 P.purpuratum 广西、广东、香港、云南、越南 云南 2008-05 4~ 5 2~ 3 2~ 3 ★★★
同色兜兰 P.concolor 泰国、缅甸、广西、云南 云南 2007-05 5 5 2~ 3 ★★★
麻栗坡兜兰 P.malipoense 广西、云南、越南 云南 2007-06 5~ 6 5 1~ 2 ★★★
文山兜兰 P.jacki 云南文山、越南 云南 2007-06 5 5 1~ 2 ★★★
卷萼兜兰 P.appletonianum 泰国、老挝、海南、广西 广西 2008-06 5~ 6 2~ 3 0~ 1 ★
虎斑兜兰 P.tigrinum 云南、越南 云南 2007-06 5~ 6 2~ 3 1 ★
红旗兜兰 P.charlesworthi 云南、越南、缅甸 云南 2007-06 5~ 6 5~ 6 2~ 3 ★★★
亨利兜兰 P.henryanum 云南、越南 云南 2007-07 4~ 5 4~ 5 2~ 3 ★★★★
格丽兜兰 P.gratrixianum 云南、越南 云南 2007-07 5~ 6 5~ 6 2~ 3 ★★★★
带叶兜兰 P.hirsutisimum 贵州、广西、云南、越南 广西、贵州 2007-04 5~ 6 5~ 6 3~ 5 ★★★★
陈莲兜兰 P.tranlienianum 越南 越南 2007-06 4 1~ 2 1~ 2 ★★
彩云兜兰 P.wardi 缅甸、云南 云南 2007-06 5 5~ 6 1 ★★
长瓣兜兰 P.dianthum 贵州、广西、云南 贵州 2008-04 3~ 4 1~ 2 1 ★★
白花兜兰 P.emersoni 广西、云南 云南 2007-04 5~ 6 2 0~ 1 ★
白旗兜兰 P.spicerianum 印度、缅甸、云南 云南 2007-04 5~ 6 2 1~ 2 ★★
香花兜兰 P.hangianum 云南、越南 越南 2007-05 5~ 6 2 2~ 3 ★★
海伦娜兜兰 P.helenae 越南、云南 云南 2007-06 3~ 5 4 2 ★★
咖啡兜兰 P.vilosum 印度、缅甸、泰国、云南 云南 2007-06 4~ 5 4~ 5 2~ 3 ★★★
大斑点兜兰 P.be11atu1um 缅甸、泰国、云南 云南 2007-06 4~ 5 4~ 5 1~ 2 ★
波萨尔兜兰 P.boxali 缅甸、云南 云南 2007-07 4 2~ 3 1~ 2 ★★
4 小结与讨论
(1)通过引种栽培试验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引入的 24
个种均能在兴义地区正常生长 ,部分品种生长良好 ,繁殖率
高 。贵州兴义地区是兜兰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自然条件适
宜 ,建立一定规模兜兰种质资源基地 ,有利于兜兰集中研究 、
品种选育 、保护和开发利用。
(2)杏黄兜兰 (P.armeniacum)、硬叶兜兰(P.micran-
thum)等分化繁殖率高 ,在试验研究中发现 ,在植株生长点受
损的情况下 ,分化率成倍增加 。在组培苗成本过高 ,技术尚
不成熟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促进分株的方式提高繁殖速度。
(3)以树皮作为种植基质 ,营养条件和透气性好 ,种植成
活率 、长势 、繁殖率均优于腐殖土 、腐叶土等基质 ,但对不同
种的种植试验还需进一步研究。
(4)兜兰作为极独特的兰花 ,在欧美得到广泛深入的研
究。我国研究较少 ,尚处于起步阶段 ,只有加强在原生种质
资源 、杂交育种 、栽培 、繁殖技术和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
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真正做到资源保护与开发
利用并行。
参考文献
[ 1] 王贞,丛磊 ,刘燕.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 J].林业科学 , 2006, 42(7):
113.
[ 2] 龙波,龙春林.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 [ J] .自然杂志, 2007, 28(6):
341.
[ 3] 曾宋君 ,陈之林 ,吴坤林,等.兜兰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J].
园艺学报, 2007, 34(3):793-796.
[ 4] 李少球 ,胡松华.世界洋兰[ 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9:48-52.
9460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