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全 文 :第25卷 第 4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00年 8月
Vol .2 5  No .4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Aug. 2000
文章编号:1000-5471(2000)04-0429-010
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何平1 , 袁小凤1 , 田丽华1 , 李晓柯2
(1.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重庆 400715;2.重庆市农业局 , 重庆 40001)
摘要:测定了中国小花溲疏组(Sect.Mesodeuntzia Schneid.)内9 种及 6 变种的 40个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数量分类
分析 , 通过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特征性状的相关分析 , 对该组组下等级划分 、种的归属及种间亲缘关系作
了全面研究 , 结果表明:(1)小花溲疏组可划分为 3个系 , 即小花溲疏系(Ser.Parviflorae Zaikonn.)、 粉红溲疏
系(Ser.Rubentes Zaikonn.)及伞房溲疏系(Ser.Corymbosae Zaikonn.), 小花溲疏系相对较原始 , 伞房溲疏系则相
对较进化.其中 , 粉红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的亲缘关系较近.(2)主成分特征贡献率的分析表明 , 外轮花丝顶
端形状 、外轮雄蕊长度 、 海拔高度 、种子长度 、 种子宽度 、 内轮雄蕊长度 、侧脉与中脉夹角 、叶上下表面有无
星状毛 、内轮花丝顶端以及叶下表面被毛密度等特征对小花溲疏组的系及种的界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
特征相关分析表明 , 叶柄长度 、叶片长度与宽度间 , 花序直径与花瓣的长与宽之比值间 、植物体各部分的被毛
情况间以及内外两轮雄蕊间都具有极大相关性.随着海拔的升高 , 小花溲疏组的叶形 、 雄蕊花药着生方式以
及雄蕊的顶端开头等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一些规律性变化.
关 键 词:数量分类;小花溲疏组;溲疏属;中国
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识码:A
溲疏属(Deutzia Thunb.)是Thunberg1781年根据日本所产的溲疏(D.scabra)为模式建立的 , 全球约
60多种[ 1] .溲疏属的小花溲疏组是德国植物学家 Schneider于 1904年根据其花瓣在花蕾期的排列方式
而新成立的一个组[ 2] .我国的小花溲疏组包括 9个种及 8个变种 , 主产于我国东北部 、中部和西南部 ,
遍布全国 13个省及自治区 , 基本上呈连续分布 , 垂直分布在海拔200 m至 3 600m 之间.本组植物皆为
灌木 , 高 1 ~ 3 m;老枝灰褐色 , 表皮常呈片状脱落;叶片为卵圆形 、卵状披针形 、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
形 , 叶表面常具各种形状的星状毛 , 叶边缘具细锯齿 , 侧脉每边 5 ~ 6条;伞房花序或伞房状聚伞花序
着生于主枝或小枝顶端;雄蕊 10个 , 两轮排列 , 外轮花丝钻形或顶端具齿 , 内轮花丝钻形 、顶端歪斜
或平截;子房下位;花柱 3个 , 离生;蒴果椭圆形或球形 , 深褐色;种子纺锤形 、卵形或椭圆形 , 具网
状纹饰 , 顶端具兜状结构.
对小花溲疏组的分类研究最早是 1904年 , Schneider首次划分出小花溲疏组(包括 2种)[ 2] .此后 ,
一些学者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发表了该组的一些新种[ 3-7] .但对溲疏属进行专门研究的人对小花溲疏
组的了解只是限于形态描述上 , 虽然《中国植物志》虎耳草科溲疏属已出版 , 但该组内部分种的分类等
级存在诸多疑问 , 需要对组下分类等级进一步研究 , 尤其是种间关系的探讨更为必要.虽然已有学者
收稿日期:2000-04-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溲疏属种间关系及进化”资助(39270058)
   作者简介:何平(1963-), 男 , 重庆潼南人 , 教授.
DOI :10.13718/j.cnki.xsxb.2000.04.014
发表了有关该组的一些文章 , 如何平 1989年发表了《四川溲疏属的分类研究》[ 8]和黄淑美 1993年发表
了《中国溲疏属的分类研究》[ 9] , 但至今无人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探讨该组种间关系.本文在研究了小
花溲疏组的形态学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 , 采用了小花溲疏组的9种及 6变种的 40个形态特征进行数量
分类分析 , 对该组组下等级划分 、种的归属及种间亲缘关系作了全面研究 , 以期得出更客观的组下分
类系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以从全国各大标本馆采得的标本为材料 , 其中包括植株 、花 、果及种子的标本.由于绿背溲疏的标
本未能取得 , 而所观察的大叶溲疏各性状不全 , 故在进行数量分类时只对该组中国的 9种和 6变种共
15个分类单位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的处理.
1.2 测  量
测量工具:测量尺 , 电子游标卡尺 , 奥林帕斯单筒显微镜 , 物测微尺及目测微尺.
测量性状:见表 1
1.3 用于数量分类分析的性状类型及编码
要进行数量分类分析 , 在选定分类性状后 , 就必须将全部性状数量化 , 即对性状进行编码(附表
1), 以便输入计算机运算.在高等植物性状中 , 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的性状 , 故在编码时必须采用多种
编码方式 , 在上述 40项特征中有如下几种性状的特征:
二态性状 即”有”或”无” , 这类性状有 2个对立状态的性状 , 如无叶柄(0), 有叶柄(1).
多态性状 对同一性状有多种状态者 , 为了正确地 、客观地用数码差别来反映其状态间的差异程
度 , 则采用多态编码.多态性状又分为定量多态性状和定性多态性状.
(1)定量多态性状 指能用数值表示状态的性状 , 或称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
2种.前者指数据只能间隔值 , 如花柱数目等一般是整数值;后者指数据可以是连续变化值 , 如叶柄
长 、花瓣长等 , 对每一物种的每一项这样的性状度量要求来自尽可能多的数据记录 , 原则上是 100个
数据以上 , 通常一张标本只能取 3 ~ 5个数据 , 如叶片长度 、花瓣长度等要兼顾到长与短 , 不得随工作
喜好而取 , 然后取平均值.
(2)定性多态性状 定性多态性又状分为 2类:有序多态性状 同一特征各状态差别基本等者 ,
编码数值是间隔相等的 、有顺序列 , 如雄蕊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位置:花丝顶部(0)、中上部(1)、齿间
(2);宿存萼齿:直伸 (0)、外展(1).无序多态性状 对于有些多态性状 , 其性状状态间差别不均等
者 , 就应以无序序列数码给其编码 , 则类群间差别程度就能更准确地由这些特征状态间数码的差别显
示出来.一些数量性状尽可能多地查阅标本以掌握其变化幅度 , 部分必须根据植物志记载 , 且其选定
经过了初选 、试算 、修改 、再筛选......的过程[ 7] .
1.4 数据运算
1.4.1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
将所得数据矩阵用NTSYS-pc(版本 1.8)进行处理[ 10] .首先将原始数据用 STAND子程序进行标
准化 , 标准化后的矩阵用SIMINT 子程序求相异性系数 , 得其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矩阵 , 用加权
平均法(WPGMA)聚类 , 即得分类运算单位的聚类图(图 1).
1.4.2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将上述标准化的矩阵用 SIMINT 子程序求相关系数 , 再用 EIGEN子程序计算相关系数的特征值
(eigenvalue)及特征向量(eigenvector), 把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用 PROJECT 子程序投射到三维构象图上 , 最
后用MOD3D子程序显示 , 即得分类运算单位(OTU)的空间三维构象图[ 11](图 2)及前二个主成分的二
维散点图(图 3).
430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
1.4.3 特征性状的相关分析(Character s Correlation Analysis)
标准化的数据矩阵用 SIMINT 子程序对特征性状求取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再用WPGMA
进行聚类 , 最后用 TREE-DISPLAY子程序显示 , 即得各特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图[ 10](图 4).
分类性状及编码(表 1):
表 1 分类性状及编码
Table 1 Taxonomic characters and scores
1.叶柄长(cm)
2.叶柄无毛(0), 被贴伏星状毛(1), 被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2)
3.叶片质地:纸质(0), 膜质(1)
4.叶片形状:卵状披针形(0), 椭圆状披针形(1), 椭圆形(2)
5.叶片长度(cm)
6.叶片宽度(cm)
7.叶片顶端形状:渐尖(0), 急尖(1), 尾尖(2)
8.叶片基部形状:楔形(0), 平截(1), 圆形(2)
9.叶片上面被贴伏星状毛(0), 被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1)
10.叶片上面极少被毛或无毛(0), 稀疏被星状毛(1), 密被星状毛(2)
11.叶片下面无毛(0), 被贴伏星状毛(1), 被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2)
12.叶片下面极少被毛或无毛(0), 稀疏被星状毛(1), 密被星状毛(2)
13.侧脉与中脉夹角(°)
14.侧脉网眼与叶边缘的距离(mm)
15.花序类型:伞房花序(0), 伞房状聚伞花序(1)
16.花梗长度(mm)
17.花梗无毛(0), 被贴伏星状毛(1), 被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2)
18.花序直径(cm)
19.花萼筒长(mm)
20.花萼筒无毛(0), 被贴伏星状毛(1), 被具中具辐射线的星状毛(2)
21.花萼筒极少被毛或无毛(0), 稀疏被星状毛(1), 密被星状毛(2)
22.花萼齿形状:披针三角形(0), 卵状三角形(1), 卵圆形(2)
23.花冠直径(mm)
24.花瓣白色(0), 粉红色(1)
25.花瓣长度/宽度
26.外轮雄蕊长度(mm)
27.外轮花丝顶端:钻形(0), 平截(1), 具相等 2 齿(2)
28.外轮花丝齿长:不超过花药(0), 超过花药(1)
29.外轮雄蕊花药着生在:花丝顶部(0), 花丝齿间(1), 花丝内侧中上部(2)
30.内轮雄蕊长度(mm)
31.内轮花丝顶端:钻形(0)舌状(1), 平截(2), 具不等 2 齿(3)
32.内轮花丝齿长:不超过花药(0), 超过花药(1)
33.内轮雄蕊花药着生在花丝花丝顶部(0), 花丝齿间(1), 花丝内侧中部(2)
34.雄蕊花药长轴长(μm)
35.雄蕊花药短轴长(μm)
36.宿存萼齿:直伸(0), 外展(1)
37.种子:纺锤形(0), 椭圆形(1), 卵形(3)
38.种子长度(μm)
39.种子宽度(μm)
40.海拔高度(m)
431第 4期       何 平 , 等: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2 结果与讨论
图1是小花溲疏组的种类的聚类分析图 , 在欧氏距离 0.775处划一条竖线 , 可将 15个分类运算单
位划分为 3个表征群 A , B , C , 即 3个系 , 小花溲疏系 、粉红溲疏系及伞房溲疏系.表征群A为小花溲
疏系 , 由光萼溲疏 、无柄光萼溲疏 、小花溲疏 、碎花溲疏 、东北溲疏及钻丝溲疏组成;表征群B为粉红
溲疏系 , 由粉背溲疏 、青城溲疏 、粉红溲疏及木里溲疏组成;表征群 C为伞房溲疏系 , 由密序溲疏 、西
藏溲疏 、卵叶溲疏 、波密溲疏及定结溲疏组成.其中粉红溲疏系处于小花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之间 ,
但与伞房溲疏系的表征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 这 3个系的形态学特征也表明粉红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的
表征亲缘关系更近 , 例如花丝顶端的形状在这 3个系之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小花溲疏系中的种的外
轮雄蕊与内轮雄蕊的花丝顶端几乎全为钻形 , 花药着生在花丝顶部;粉红溲疏系的种的外轮雄蕊的花
丝顶端具 2齿 , 花药着生于花丝的内侧中上部 , 内轮雄蕊的花丝顶端平截或舌状 , 花药着生于花丝内
侧中部;伞房溲疏系的种的外轮雄蕊花丝顶端具 2齿 , 花药着生于花丝齿间 , 内轮雄蕊顶端舌状或具 2
浅齿 , 花药着生于花丝内侧中部.由此可见粉红溲疏系的雄蕊形态处于小花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的过
渡状态 , 但与伞房溲疏系更相似.
A:小花溲疏系;    B:粉红溲疏系;    C:伞房溲疏系.
amur=D.parvif lora var.amurensis    (东北溲疏)     bomi=D.bomiensis var.bomiensi s      (波密溲疏)
comp=D.Compacta (密序溲疏) ding=D.bomiensis var.dinggyensis (定结溲疏)
glab=D.glabrata var.glabrata (光萼溲疏) hook=D.hookeriana var.hookeriana (西藏溲疏)
hypo=D.hypoglauca var.hypoglauca (粉背溲疏) micr=D.parviflora var.micrantha (碎花溲疏)
moll=D.mollis (钻丝溲疏) muli=D.muliensi s (木里溲疏)
ovat=D.hookeriana var.ovatifolia (卵叶溲疏) parv=D.parviflora var.parvif lora (小花溲疏)
sess=D.glabrata var.sessi lifolia (无炳光萼溲疏) shaw=D.hypoglauca var.shawana (薄叶粉背溲疏)
rubn=D.rubens (粉红溲疏)
图 1 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欧氏距离聚类分析图
Fig.1 The clustering denerogram with coefficent of Euclidean distance clustered by WPGMA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pecies in Secies in Sect.Mesodeutzia of the genus Deutzia.
43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
  在小花溲疏系内 , 光萼溲疏与无柄光萼溲疏在欧氏距离0.28左右聚合 , 说明它们的表征相似性更
大 , 表明将无柄光萼溲疏划分为光萼溲疏的变种是正确的.小花溲疏 、碎花溲疏与东北溲疏在欧氏距
离0.5左右聚为一类 , 表明它们表型相似性更大 , 其中碎花溲疏与东北溲疏是小花溲疏的变种 , 但碎
花溲疏与小花溲疏表型相似性更大 , 东北溲疏与小花溲疏的表型相似性稍次.钻丝溲疏与小花溲疏及
其变种的表型相似性比与光萼溲疏及其变种的表型相似性更大 , 其形态学特征也支持这一观点.例
如 , 小花溲疏的下表面被有星状毛 , 而且有时具中央长辐射线 , 钻丝溲疏的下表面也被毛 , 并具有中
央长辐射线 , 而光萼溲疏及其变种下表面不被星状毛 , 由于星状毛的有无在小花溲疏组中划分种及确
定其表征亲缘关系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所以由上可知 , 在小花溲疏系内钻丝溲疏与小花溲疏及其变
种的表征亲缘关系更近.
在粉红溲疏系内 , 粉背溲疏与薄叶粉背溲疏的表型相似性很大 , 它们在欧氏距离 0.35左右处聚为
一类 , 故将薄叶粉背溲疏划为粉背溲疏的变种.
在伞房溲疏系内 , 波密溲疏与定结溲疏 、西藏溲疏与卵叶溲疏分别在欧氏距离 0.3和 0.4左右聚
合成一类 , 表明它们两两之间的表征亲缘关系非常近 , 故把定结溲疏 、卵叶溲疏分别作为波密溲疏 、
西藏溲疏的变种的处理是合理的.
从小花溲疏组的种类的主成分分析的三维构象图(图 2)上同样可划出3个表征群A , B , C , 即 3个
系 , 分别是小花溲疏系 、粉红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 , 并更明显表现出粉红溲疏系的空间位置位于小花
溲疏系与伞房溲疏系之间 , 且与伞房溲疏系更接近.
在小花溲疏系中 , 小花溲疏及其变种与钻丝溲疏的空间位置较近 , 从而进一步表明它们之间的表
征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 而光萼溲疏与无柄光萼溲疏的空间位置则非常靠近 , 表明它们的表征亲缘关系
也非常近.
在粉红溲疏系中 , 粉背溲疏与薄叶粉背溲疏 、木里溲疏与粉红溲疏的空间位置很近 , 表明它们两
两之间的表征亲缘关系也较近.
在伞房溲疏系中 , 同样可看出西藏溲疏与卵叶溲疏 、波密溲疏与定结溲疏的空间位置极其靠近 ,
说明它们两两之间具有较近的表征集亲缘关系.
小花溲疏组各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的前三维主成分总共提供了 96.02%的信息量 , 表明分析结果极
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花溲疏组内各性状的变异.PCA分析的前三维负载量(表2)表明外轮花丝顶端形状 、
外轮雄蕊长度 、海拔高度 、种子长度 、种子宽度 、内轮雄蕊长度 、侧脉与中脉夹角 、叶上下表面有无星
状毛 、内轮花丝顶端形状以及叶下表面被毛密度等对该组的系及种的界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
上 , 从检索表也可看出在小花溲疏组的形态分类中 , 雄蕊花丝顶端形状 、侧脉与中脉夹角 、叶上下表
面星状毛的有无及其密度 、种子长度与宽度 、海拔高度等对系 、种及变种的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在主成分分析的前二维座标图上(图 3)也反映出 15个分类运算单位可划分为 3个表征群 A , B ,
C:A是小花溲疏系的种及变种;B是粉红溲疏系的种及变种;C 是伞房溲疏系的种及变种.
从小花溲疏组的特征相关系数聚类图(图 4)上可知叶柄长度 、叶片长度与宽度间具有较强的相关
性(图 4 , A′).通常 , 在小花溲疏组中 , 叶柄越长 , 其叶片长度与宽度相应也越大.花序的直径与花瓣
的长与宽的比值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图 4 , B′), 其相关系数大于 0.8.花序直径大于 5.5 cm的种类 , 其
花瓣的长与宽之比值大于 1.45;花序直径在 4 ~ 5.5 cm 之间的种 , 其花瓣的长与宽之比在 1.3 ~ 1.45
之间;花序直径小于 4 cm的种 , 其花瓣的长与宽之比小于 1.2.小花溲疏组的植物体各部分的被毛情
况间具有极大相关性(图 4 , C′), 如:叶柄有无星状毛 、叶下表面毛被的有无及花梗有无星状毛等性状
有较强的相关性 , 其相关系数大于 0.85.凡是叶柄具星状毛的种 , 其叶下表面及花梗亦具有星状毛;
虽然叶片上表面被毛密度与其它几个毛被性状结合不是很密切 , 但它们最终也聚为一个类群.雄蕊内
外轮的花药的着生方式也紧密相关(图 4 , D′), 其相关系数值大于 0.9.外轮雄蕊的花药着生于花丝顶
端的种 , 其内轮雄蕊的花药也着生于花丝顶端;外轮雄蕊的花药着生于花丝的内侧中上部的种 , 其内
433第 4期       何 平 , 等: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图 2 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在前三主成分空间上的散点图
Fig.2 Scatterplot of the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Sect.Mesodeutzia of the gene Deutzia in China
A:小花溲疏系;    B:粉红溲疏系;    C:伞房溲疏系.
amur=D.parvif lora var.amurensis     (东北溲疏)   bomi=D.bomiensis var.bomiensi s     (波密溲疏)
comp=D.Compacta (密序溲疏) ding=D.bomiensis var.dinggyensis (定结溲疏)
glab=D.glabrata var.glabrata (光萼溲疏) hook=D.hookeriana var.hookeriana (西藏溲疏)
hypo=D.hypoglauca var.hypoglauca (粉背溲疏) micr=D.parviflora var.micrantha (碎花溲疏)
moll=D.mollis (钻丝溲疏) muli=D.muliensi s (木里溲疏)
ovat=D.hookeriana var.ovatifolia (卵叶溲疏) parv=D.parviflora var.parvif lora (小花溲疏)
sess=D.glabrata var.sessi lifolia (无炳光萼溲疏) shaw=D.hypoglauca var.shawana (薄叶粉背溲疏)
rubn=D.rubens (粉红溲疏)
A:小花溲疏系;    B:粉红溲疏系;    C:伞房溲疏系.
amur=D.parvif lora var.amurensis    (东北溲疏)     bomi=D.bomiensis var.bomiensi s     (波密溲疏)
comp=D.Compacta (密序溲疏) ding=D.bomiensis var.dinggyensis (定结溲疏)
glab=D.glabrata var.glabrata (光萼溲疏) hook=D.hookeriana var.hookeriana (西藏溲疏)
hypo=D.hypoglauca var.hypoglauca (粉背溲疏) micr=D.parviflora var.micrantha (碎花溲疏)
moll=D.mollis (钻丝溲疏) muli=D.muliensi s (木里溲疏)
ovat=D.hookeriana var.ovatifolia (卵叶溲疏) parv=D.parviflora var.parvif lora (小花溲疏)
sess=D.glabrata var.sessi lifolia (无炳光萼溲疏) shaw=D.hypoglauca var.shawana (薄叶粉背溲疏)
rubn=D.rubens (粉红溲疏)
图 3 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在前二主成分空间上的散点图
Fig.3 Scatterplot of the first two prineipal components of Sect.Mesodeuzia of the genus Deutzia in China
43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
图 4 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特征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图
Fig.4 The clustering dendrogram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ents clustered by WPGMA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haracters of Sect.Mesodeutzia of the genus Deuizia
轮雄蕊的花药也着生于花丝的内侧中部;外轮雄蕊的花药着生于花丝齿间的种 , 其内轮雄蕊的花药也
着生于花丝齿间.从图上可知海拔高度与叶片形状 、雄蕊花药的着生位置 、内轮雄蕊长度及外轮雄蕊
顶端形状相关(图 4 , D ).随着海拔的升高 , 小花溲疏组植物的部分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一些规律性变
化 , 如叶片形状在 3个系间从卵状披针形变化至椭圆形;雄蕊花药的着生位置从花丝顶端变化至着生
于花丝齿间;内轮雄蕊逐渐变长;外轮雄蕊的顶端形状也由无齿变化到具 2齿.
435第 4期       何 平 , 等: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表 2 中国小花溲疏组的特征性状在主成分分析中前三维贡献率
Table 2 Character loadings on the first three PC s in PCA of Sect.Mesodeutzia in China
    变  量 特征负载值
PC1 PC2 PC3 总负载值 重要性的顺序
外轮花丝顶端形状 -0.169 0.794 -0.257 0.851 1
外轮雄蕊长度 -0.157 0.112 0.827 0.849 2
海拔高度 0.741 -0.197 -0.119 0.776 3
种子长度 -0.566 -0.420 -0.355 0.706 4
种子宽度 -0.208 -0.306 0.127 0.392 5
内轮雄蕊长度 -0.017 0.079 -0.138 0.160 6
侧脉与中脉夹角 -0.103 0.004 -0.018 0.105 7
叶下表面有无星状毛 0.011 0.043 0.092 0.102 8
叶上表面有无星状毛 0.010 0.025 -0.099 0.102 9
内轮花丝顶端形状 0.000 -0.061 -0.082 0.102 10
叶下表面被毛密度 0.019 -0.029 0.095 0.100 11
花萼筒有无星状毛 -0.008 0.010 0.029 0.091 12
叶片长度 -0.063 0.037 0.049 0.088 13
叶柄有无星状毛 -0.002 -0.083 0.020 0.086 14
叶片宽度 -0.044 -0.005 0.063 0.077 15
叶片形状 0.012 0.015 -0.073 0.075 16
花梗有无星状毛 0.004 -0.063 0.035 0.072 17
叶片基部形状 -0.040 -0.051 -0.028 0.071 18
花萼筒被毛密度 -0.002 -0.065 0.008 0.065 19
外轮花丝齿长超过花药否 0.018 0.027 -0.055 0.061 20
内轮花丝齿长超过花药否 0.016 0.048 -0.033 0.061 21
花梗长度 -0.067 0.061 0.003 0.061 22
叶柄长度 -0.056 0.010 0.021 0.060 23
雄蕊花药长轴长 0.027 0.028 -0.043 0.058 24
雄蕊花药短轴长 -0.020 0.028 -0.047 0.055 25
种子形状 -0.032 0.001 -0.043 0.053 26
花序直径 -0.046 -0.013 0.009 0.050 27
叶片上表面被毛密度 0.011 -0.030 0.037 0.049 28
宿存萼齿 0.019 0.013 0.040 0.046 29
花瓣颜色 0.015 0.024 0.092 0.038 30
花序类型 0.021 -0.026 0.039 0.036 31
花萼筒有无星状毛 0.005 -0.032 -0.012 0.034 32
外轮雄蕊花药着生位置 0.015 0.023 -0.017 0.032 33
内轮雄蕊花药着生位置 0.015 0.023 -0.016 0.032 34
叶片顶端形状 -0.003 -0.028 0.011 0.031 35
花萼筒长度 0.003 0.026 0.014 0.029 36
侧脉网眼与边脉距离 -0.016 -0.013 0.019 0.028 37
叶片质地 -0.002 -0.015 0.019 0.025 38
花冠直径 -0.009 0.008 -0.016 0.020 39
花瓣长度/宽度 -0.020 -0.004 0.000 0.011 40
参 考 文 献
[ 1]  Thunberg C P.Nova Genera Plantarum[ M] .Edman , Uppsala.1781.
[ 2]  Schneider C K.Beitrag Zur Kenntanis Der Gattung Deutzia[ J] .Mitt Deutsch denar Ges , 1904 , 13:172-188.
[ 3]  Rehder A.Deutzia Thunb.P1.Wils.1911 , 1(1):8-24
[ 4]  Zaikonnikova T I.Deuzia-ornamental shrubs.A mongraph ofr the genus Dutzia Thunb.(In Russia).Nauka , Moscow.1966.
[ 5]  黄淑美.中国溲疏属新资料[ J] .中国科学院化南植物所集刊 , 1992 , 8:1-23.
[ 6]  黄淑美.中国溲疏属的分类与地理分布[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3 , 31(2):105-126.
436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
[ 7]  何平.四川溲疏属的分类研究[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 14(4):117-125.
[ 8]  黄淑美.见陆玲娣 , 黄淑美主编.中国植物志(第 35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5.
[ 9]  何平.四川溲疏属的数量分类[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 14(3):70-71.
[ 10] Rohlf f J.NTSYS-pc version 1.80:Numerial taxonom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yste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Stony
Brook , New York.1994
Numerical taxonomy of Mesodeutzia Schneid.of Deutzia Thunb.in China
HE Ping
1 , YUAN Xiao-feng1 , TIAN Li-hua1 , LI Xiao-ke2
(1.School of Science ,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715;2.Agriculture office in Chongqing ,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nine species and six variations , by using the help of the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 e.g.clustering analysis(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charac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 we discussed the infrasectional rank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Sect.Mesodeutzia in China.We
found that:
(1)The Sect.Mesodeutzia Schneid.of Deutzi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ries , i.e., Ser.Parviflorae
Zaikonn., Ser.Rubentes Zaikonn.and Ser.Corymbosae Zaikonn.Within the section , Ser.Parveflorae is relatively
primitive taxon , and Ser.Corymbosae is the most derived one , while Ser.Rubentes lies in between above two se-
ries.
(2)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e characters in PCA analysis , it is clear that some character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egregation those series and species , for example , the shape of filament apex , stamen length ,
the elevation , the seed length and width as well as the trichomes.
(3)The charac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trong correlation among many characters such as correla-
tion between petiole length and leaf size , correlation among trichomes on different par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stamens.With the rise of elevation , some characters like leaf shape , positioning of ancer and
shape of filament apex in Sect.Mesodeutzia present some regular changes.
KEYWORDS:Numerical Taxamony;Sect.Mesodeutzia Schneid.;Deutzia Thunb.;China
437第 4期       何 平 , 等: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附表 1 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表型分析数据矩阵
Appended table 1 The data matrix for the phenetic analysis in Sect.
Mesodeutzia Schneid of Deutzia in China
glab sess parv micr amur moll hypo shaw rubn muli comp hook ovat bomi ding
c1 5.75 4.5 4.25 5 5 5.75 4.5 3 2.7 3.5 3 3 2.75 2.5 2.5 3.5
c2 0 0 2 1 1 ?  0 0 1 ?  1 1 1 1 1 
c3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c4 0 0 0 0 0 0 1 1 1 2 2 2 2 2 2
c5 7.25 7.25 4.5 4.8 5.5 7.5 4.75 4.75 4.5 4.5 4 3.75 3.25 2.25 2.25 2.75
c6 2.75 3.75 2.25 2.25 2.75 4 1.25 1 2.25 1.75 2 1.75 2 1.75 1.5 1.5 1.5
c7 0 0 1 1 1 1 0 0 1 2 1 1 1 0 0 
c8 1 1 2 2 2 1 0 0 0 0 0 0 2 1 1 
c9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1 0 
c10 0 0 1 0 0 ?  0 0 0 0 1 1 0 2 1 
c11 0 0 2 2 1 2 0 0 1 1 2 1 1 1 1 
c12 0 0 1 1 1 ?  0 0 1 2 3 2 2 3 1 
c13 40 37.5  40 35 42.5 ?  40 40 32.5 37.5 32.5 32.5 32.5 35 32.5
c14 1 1 1.25 1 1.25 ?  1 1 1.25 1 1.25 0.75 0.75 1 1 
c15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c16 12.5 12.5 7.5 7.5 5.5 5.5 5.5 7.5 7.5 7.5 5.5 6.5 5.5 5.5 6 6
c17 0 0 1 1 1 ?  0 0 1 1 1 1 1 1 
c18 5.5 5.5 5.5 5.5 5.5 6.5 4.5 4.5 5 4 3.5 3.5 5 3.53.5
c19 1.25 1.25 1.25 1.25 1.25 3.5 2.25 2 2.5 2.75 2.75 2.75 2.75 2.25 2.25
c20 0 0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c21 0 0 2 3 3 ?  1 2 2 2 2 3 3 1 1 
c22 1 0 0 1 1 1 1 1 1 ?  2 1 1 2 2
c23 0 0 0 0 0 1 0.5 0.5 1 1 1 0 0 0 0
c24 1.5 1.5 1.5 1.5 1.45 1.45 1.3 1.3 1.4 1.45 1.05 1.2 1.2 1.1 1.1
c25 1.1 1.1 1.15 1.05 1.25 1 1.75 1.75 1.75 1.5 1.25 1.25 1.25 1.05 1.05
c26 4.5 4.75 4.5 3.75 4.25 4.5 5.75 5.75 5.75 4.75 4.5 6.5 6.5 4.25 4.25
c27 0 0 0 0 1 0 2 2 2 2 2 2 2 2 2 
c28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c29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c30 0 0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2 
c31 3.25 4 3.25 2.75 3 ?  4 3.75 4.5 4.25 4.25 4.75 4.75 4.75
c32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c33 0 0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2 
c34 897 889 655 647 601 ?  1 120 1 040 835 1 100 1 010 1 127 1 127 ?  ?
c35 590 610 550 600 595 ?  600 560 710 890 930 785 580 655 655
c36 0 0 0 0 0 ?  0 1 1 0 1 ?  ?  ?  ?
c37 3 3 3 3 1 ?  3 1 3 0 1 ?  ?  ?  ?
c38 908 952 1 088 912 1154 ?  936 659 975 795 640 ?  ?  ?  ?
c39 300 350 460 415 450 ?  360 370 485 390 445 ?  ?  ?  
c40 450 850 1 250 ?  550 1 400 1 600 2 150 2 550 3 000 2 200 2 750 ?  2 400 2 500
责任编辑 汤兴华    
43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