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苹果属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全 文 :贵州农院学报
J
.
O F G A C
9 ( l )
:
9 3 、 9 8 , 19 90
贵州苹果属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樊 卫 国 }康杏媛 1范恩普 班
J卜重
(责 州 农学院 ) (责州省 农科院 )
摘 要 l卿了一 了卯 9 年对责州省 苹果属 植物种类 、 分布及利 用情况作 了调 查 。 结 果表明 : 贵
州省 共有苹果属植物 了J 种 。 其中 , 野生种 月 种 , 栽塔种 了种 。
责州 西 北部野 生苹果属植物种类最 多 , 共 10 种 , 分布量大 ,
用作苹果砧木 的 J 种 。
是我 国少 有 的野 生多种类 密集分
布 区 。 本 文还时这一分布 区在 “ 川淇 古 陆 ” 野生苹果属植物的 大 基因 中心 的 地位 问题作 了讨 论 。
关键词 苹果属 ; 砧木 ; 资源
苹果属 (M “ lus M il ) 植物种类中 , 有的是重要果树 , 有的是栽培苹果的砧木 。 调查苹
果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 , 对现代苹果育种 、 引种栽培以及苹果砧木选用和研究苹
果属植物的起源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
贵州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 为了给今后的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 现
将 19 83 一 1989 年对贵州苹果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整理报道 。
本文还就贵州西北部野生苹果属植物多种类密集分布区在 “ 川滇古陆 ” 苹果属植物大基因
中心的地位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看法和意见 。
自然概况与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特点
贵州位于我国地势第二大阶梯的南部 , 云贵高原东坡 。 地理范围是东经 10 3 0 36 ` 一
10 9

3 6
` , 北纬 2 4 “ 3 5 ` 一 2 9 “ 9 ` 。 地势特征是西部 、 西北部最高 , 然后从高到低依次
向中部过 渡 , 再分 别向北 、 东 、 南三面倾斜 。 省内海拔 13 7 一 2 90 m , 全省平均海 拔为
1 10 7m
。 大的地貌类型呈现很有规律的分布 : 西部 、 西北部的威宁 、 赫章县一带为高原 , 是
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 , 中部为山原 (黔北 ) 和丘原 (黔中 ) , 是贵州高原的主体部分 ; 东部
镇远以东为低山丘陵 , 是湘西低山丘陵的组成部分 。 南北两侧地势急剧下降 , 形成两个斜
坡 , 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 , 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 。 由于贵州局部地形强烈切割 , 海拔差异
大 , 地形 十分复杂 , 为苹果属植物的分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生态环境 。
1
.
1 野生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特点
在贵州西部和西北部 , 属乌蒙山脉东延高原地带 , 海拔一般在 180 一 2 6 0Om 之 间 , 最
高海拔 2 9 0 m , 气候冷凉干燥 , 日照充足 , 昼夜温差较大 , 年降雨量不足 100 m m , 年平均
此文干 19 9 0 年 5 月 5 日收到 。
DOI : 10. 15958 /j . cnki . sdnyswxb. 1990. 01. 014
94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90 年
气温 10 ℃左右 , 属暖温带气候 。 野生苹果属植物表现出多种类密集分布的特点 。 种类有山
荆 子 ( M . b a e e a r a B o r k h ) 、 毛 山 荆 子 ( M . m a n de h u r ic a K o m o r y . ) 、 丽 江 山 荆 子
( M
.
r o e k i i S e h n e id )
、 锡 金 海 棠 ( M . : ik k l’m e n s is K o e h n e ) 、 湖 北 海 棠
(M
.
h即 e h e n s is R e h d ) 、 垂丝海棠 (M . h a l ia n a K o e h n e ) 、 三叶海棠 (M . s 扮b o ild i R e h d ) 、 变
叶海棠 ( M . r o r l’ng o i成夕 H u g h e s ) 、 川滇海棠 (M 尹 r a r t i i S e h n e id ) 、 滇池海 棠 (M 夕u n n a n e n s is
S e h n e i d ) 等 10 种 。
在贵州东部和东北部 , 属 中山低山丘陵地带 , 是贵州境内的武陵山区 。 海拔一般在 4 0
一 8 0 0 m 之间 , 属 中亚热带气候 。 年降雨量为 130 m m 左右 , 年平均气温 16 ℃左右 。 境内有
梵净 山 , 最高海拔 2 57 2m 。 野生苹果属植物的分布 , 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 在 60 ~
S O om 的海拔范围内 , 有三叶海棠 ( M . S .eI b o人1 1 R e h d ) 、 湖北海棠 (M . h即 e h e n s is R e h d ) :
在海拔 12 0 0一 14 0 0m 处 , 有尖咀林擒 (M . m e la n a R e h d ) 分布 : 在梵净山上部海拔 18 0 0一
2 0 O0m 处 , 分布有较多的毛山荆子 (M . m a n de h u r ic a K o m o yr ) 。
在贵州 北部 , 属大类 山脉中高 山地带 , 地 形切 割 十分强 烈 , 一般海拔为 12 0 一
150 Om
, 少 数 山 峰 海 拔 为 180 一 2 20 m 以 上 。 野 生 苹 果 属 植 物 有 三 叶 海 棠
(材 . S .eI b o idl i R e h d ) 、 湖北海棠 (M . h即 e h e n s is R e h d ) 和尖咀林擒 (M . m e al n a R e h d ) 集中
分布海拔为 13 0 0一 1 5 0 0m 。
在贵州 中部 、 东南部 , 是苗岭山脉地带 。 中部一般海拔为 12 0 0 一 1 60 m ; 东南部一般
海拔 60 0一 80 Om , 境内有苗岭最高峰雷公山 , 最高海拔 2 17 8m 。 上述两 部气候温暖湿润 ,
雨量充沛 , 年降雨量一般为 13 0 0 一 15 0 m m , 年平均气温 巧一 16 ℃ 。 在苗岭山脉中部海拔
12 0 0一 15 0 0m 处 , 有大量三 叶, 海 棠 ( M . S ie b o ild i R e h d ) 和湖北 海 棠 (对 . h即 e h e n s is
R eh d) 分布 , 在东南部海拔 80 m 左右地区和雷公 山海拔 17 0 m 以下 , 仅有三叶海棠
(M
.
S l’eb o h il i R e h d ) 分布 。
贵州西南部 , 一般海拔为 1 1 0 一 120 m 之间 , 除有三叶海棠 ( M . S ic ho ild i R he d) 分
布外 , 其它种类尚未发现 。
贵州南部 , 是低热河谷地区 , 海拔一般在 so m 以下 , 属南亚热带气候 。 野生苹果属植
物的分布 , 仅在海拔 g o m 以上的山地发现有少量的三叶海棠 (M . S ic bo ild i R he d) 和枪江
海棠 (M . o m b r叩 h i ld H a n d一m a s s ) 分布 。
从上述分布特点看出 : 贵州西北部野生苹果属植物资源最丰富 , 是一个 多种类集中分布
区 。 在贵州省境内 , 随着海拔的升高 , 野生苹果属植物种类分布有增 多的规律 。 在分布上有
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地带性和水平分布地域性的特点 。
1
.
2 栽培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特点
贵州栽培苹果属植物 , 有西府海棠 (对 . m ic r o m a lu 、 M a k i n o ) 、 花红 (材 . a s at l i c a N a k a i)和
苹果 (万尹溯d17 M i l l )三种 。
西府海棠在贵州 中部贵阳 、 遵义 、 安顺等市分布较多 , 均作观赏栽培 。
花红在贵州中部 、 西南部 、 西北部栽培最普遍 , 其它地区也有栽培分布 。 花红是贵州重
要的小宗水果 , 有许多农家优良品种 。 特别是贵州西北部海拔 1 80 一 2 0 0 m 的地带 , 花红
表现最为丰产 。 总的栽培分布特点是 , 零星分散 , 分布面广 。
贵州栽培苹果的分布 , 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和西北部 , 其它地区栽培分布较少 。 在西北
第 l 期 樊卫国 , 等 : 贵州苹果属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外
部海拔 180 一 2 4 0 0m 地区 , 栽培苹果极为丰产 , 优质 , 是贵州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优质苹果
产区 。 栽培数量较多 , 主要集中在威宁 、 赫章两县和六盘水市西部一带 。 贵州中部和其它地
区 , 栽培苹果多分布在海拔 100 一 1 30 m 的 中低 山丘陵地带 。 其中 , 中部地区栽培分布成
片集 中 。 但 由于气候原因 , 苹果产量低 , 病害严重 , 品质较差 。
从苹果属植物栽培种花红和苹果的分布及生态反应看出 : 在贵州西北部野生苹果属植物
多种类集中分布区 , 也是栽培种中花红 、 苹果的集中分布区 , 同时又是栽培种的最适宜区 。
2 贵州苹果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2
.
1 山荆子 M . b a c e a ra B o r k h
别名 山定子 。 分布 于西北部威宁和赫章县 。 集中分布海拔 2 00 一 2 2 0Om , 多与 杂木 :
灌木 、 乔木林混生 。
2
.
2 毛山荆子 M . m a n de h u r ic a K o m o r y
分布于西北部威宁县和东部梵净山 。 在威宁县分布海拔为 2 2 0 一 2 5 0 0m , 梵净山集 中
分布海拔为 18 0 0 一 2 0 0 0m 。
2
.
3 丽江山荆子 M . r o e k i i S e h n e i d
分布于威宁 、 赫章县 , 在海拔 2 0 0 0一 2 60 m 地带野生分布 , 多而密集 。
2
.
4 锡金海棠 材 . s ik k im e n s l’s K o e h n e
在赫章县海拔 2 10 0 一 2 2 8 0m 处发现有较多的野生分布 。 当地苗胞称本种为 “野花红 ” 。
2
.
5 湖北海棠 对 . h即 e h e n s is R e h d
本种在 贵州野生分布 较 多 , 分布海拔为 80 0一 2 4 0 0 m , 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 , 海拔
20 0 m 左右地带分布最 多 。 野生分布 多的是威宁 、 赫章 、 水城。 织金 、 纳 雍 、 毕节 、 大
方 、 普定 、 盘县等县 , 在印江 、 德江 、 务川 、 道真 、 正安等县也有少量野生分布 。
2
.
6 垂丝海棠 材 . h a l .la n a K o e h n e
分布于西北部威宁 、 赫章两县海拔 2X( X) m 以上部分地区坡谷地带 , 野生分布 {分密集 。
2
.
7 三叶海棠 M . S ic b o idl i R e h d
本种是贵州分布最广 、 野 生数量最 多的苹果属植物种类 . 在省内野生分布海拔在 60 一
25 0 m 之间 。 东至天柱 、 铜仁 、 松桃 , 西至威宁 、 盘县 , 南达册享 、 望漠 , 北抵桐梓 、 道
真等 40 个县 、 市均有野生分布 , 以贵州苗岭山区 、 大娄山区 、 武陵 山区分布最 多 , 雷公
山 、 梵净山都有分布 。
2
.
8 变叶海棠 材 , t o r ign o idis H u g h e s
在赫章县野生分布 多 , 威宁县少数地区亦有分布 。 集中分布海拔 2 2 0 Om 左右 。
2
.
9 J l l滇海棠 对 .p r a t z i i S e h n e id
在威宁县狗街等地海拔 2 5 0 0一 2 6 0 0m 山坡杂木林丛中发现有较多的野生分布 。
2
.
1 0 沧江海棠 M . o m b r叩 h idl H a n d一m a s s
在贵州南部册享县海拔 9 0 m 以上坡谷地带有野生分布 。
2
.
1 1 滇池海棠 好 .夕u n n a n e n s is S e h n e i d
分布于威宁县 , 海拔 2 10 一 26 0 0m 野生数量 多 , 当地群众称为 “海巴棠梨 ” 。
2
.
1 2 尖咀林擒 M . m e l al n a R e h d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9 0 年
分布于贵州东北部德江 、 务川等县 , 海拔为 12 0 0 一 14 0 0m 。
2
.
1 3 花红 M . as ia r ie a N a k a i
本种在全省大多数地区均有栽培 , 以贵州中部 、 西南部 、 西北部栽培最多 。
2
.
1 4 苹果 万尹 u m idl M i l l
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 以 中部和西北部栽培最集 中 。
2
.
1 5 西府海棠 材 . m .cl r o m a lu s M a k in o
栽培分布以贵州 中部贵阳 、 遵义 、 安顺等市较多 。
3 贵州省苹果砧木资源的利用
贵州省苹果属植物资源丰富 , 已发现的共 巧 种 , 但作苹果砧木利用的不 多 , 故有较大
的资源发掘利用潜力 。
3
.
1 三叶海棠 M . S ie b o idl i R e h d
贵州的野生三叶海棠有红果和黄果两种类型 , 以黄果类型为 多 。 两种类型在贵州 60 年
代和 70 年代都广泛作为砧木使用 , 嫁接苹果后 , 红果类型作砧的长势强 , 黄果类型作砧的
长势相对较弱 。 两种类型的三叶海棠作苹果砧木均表现 “ 下脚 ” 现象 , 嫁接品种易感 白粉病 ,
早期落叶严重 , 不耐涝 。 目前在生产上已不广泛采用 。
3
.
2 湖北海棠 材 . h即 e h e n s is R e h d
本种在贵州分布较广 , 适应性强 , 抗旱 、 耐湿 , 作苹果砧木嫁接 口愈合良好 , 未发现
“大小脚 ” 现象 , 嫁接树乔化 , 生产旺盛 , 始果期较早 , 果实品质优良 。 对白粉病的抵抗力较
强 , 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未出现早期落叶 , 是 目前贵州广泛采用的优良苹果砧木之一 。
3
.
3 丽江山荆子 M . r o e k i i S e h n e id
在贵州威宁县苹果产区普遍作苹果砧木 , 嫁接品种主要是金冠 、 元帅 、 青香蕉等 , 嫁接
易成活 , 定植后 8 年生树未见有 “ 大小脚 ” 现象 , 能早果丰产 , 8 年生金冠苹果单株产量可达
2 7 6 k g

3
.
4 滇池海棠 万 .夕u n n a n e n s is S e h n e i d
在威宁县哈喇河 、 小米等苹果产 区果农试用作金冠苹果砧木 , 嫁接成活率较低 , 生长势
弱 , 有矮化倾向 , 嫁接 口出现肿胀 , 始果期比丽江山定子早 , 定植一年后均能开花结果 , 但
物候期均比丽江山定子提前 10 天左右 , 果实有变小的趋势 。
3
.
5 花红 M . as ia t i c a N a k a i
在黔西南 、 安顺和毕节专区部分农村试用作苹果砧木 , 嫁接后生长旺盛 , 亲和力强 , 抗
湿耐涝 。 与苹果嫁接后一般三年始果 , 10 年生树单株产量达 48 一 107k g 。 果实品质优良 。
4 讨 论
我国果树分类学家俞德俊认为 : 苹果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35 种 , 中国有 23 种 ; 以陕西 、
甘肃和四川省种类最 多 , 其次为云南 、 山东和辽宁等省 〔 ’ 〕 。 据江宁拱统计 , 我国野生草果
属植物种类最 多的是四川省 , 共 巧 种 ; 其次为陕西省 9 种 ; 甘肃省 8 种 ; 西藏 自治区 8
种 ; 云南省 7 种 ` 2〕 。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 : 贵州省共有苹果属植物 巧 种 。 其中 , 野生种
第 1 期 樊卫国 , 等 : 贵州苹果属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卯
12 种 。 分别占全国 23 种的 65 . 2 %和 52 . 2% 。 这充分证明 : 贵州省苹果属植物资源十分丰
富 , 是中国野生苹果属植物种类最 多的省之一 。 野生种的分布数仅次于四川 , 居全 国第二
位 。
值得指出的是 , 贵州省 12 个野生苹果属植物种中 , 就有 1 种分布在贵州西北部的威
宁 、 赫章两县 。 其 中 , 原始的二倍体种有山荆子 、 毛山荆子 、 滇池海棠 , 分布也十分密集 。
这说明 : 贵州西北部是我国野生苹果属植物的集 中分布区 。 这种小范围 、 多种类密集型的现
代地理分布状况 , 在我国实属罕见 , 也绝非偶然 。
苏联学者瓦维诺夫认为 : 山荆子起源于 中国的西南 、 东北 、 华北地区 川 。 我国江宁
拱 、 李育农等 ( 1982 . 1989 . ) 在调查四川 、 云南省苹果属植物种类与分布的基础上 , 结合分
类学 、 细胞学 、 酶学 、 古地理学 、 生态地理学 、 细胞地理学以及植物的起源等 多方面的深入
系统研究后 , 论证 得出 “ 川滇古陆 ” 是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 中心即大基因 中心 ” 这一结
论 〔2,3 〕 , 引起 了中外学者的关 注 , 得到国 内多数同行的承认 。 这 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1)
“ 川滇古陆 ” 走廊地带是苹果属植物的现代分布 中心 ; (2) 该 中心野生苹果属植物种类
多 , 而且其 中有 较多的原始种或类型 ; ( 3) 该中心是一块比较稳定而古老的陆地 。 我们认
为 : 江氏和李氏提出的 “ 川滇古陆 ” 是世界苹果属植物的 “ 大基因中心 ” 的结论 , 依据是充分
的 。 但是 , 由于上述研究者在研究工作 中缺乏贵州省野生苹果属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系统
资源 , 以及缺少对贵州省古地理情况的了解 , 未能明确贵州西北部野生苹果属植物集 中分布
区在上述大基因中心的地位问题 , 也未说明它们二者的关系 。
根据云南 、 四川两省的调查表明 : 与贵州西北部接壤的滇东北地区和与滇东北紧邻的四
川省凉山州一带 , 都属于野生苹果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 .45 〕 。 由此可见 , 贵州西北部 、 云
南东北部和四川凉 山州这一狭长地带 , 野生苹果属植物资源都 十分丰富 , 多种类集中分布是
这一地区所共有的特点 。
地质学上记载的 “ 川滇古陆 ” 是位于北纬 23 “ 一 30 0 40 ` , 东经 103 “ 左右的狭长走廊地
带 。 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专区等地正处于古陆之内 , 而与此地区接壤的贵州省西北部只在古
陆边缘 。 如仅依此就否定贵州缺乏苹果属植物起源 、 进化和演变的古地理环境的存在 , 这显
然不妥 。 因为 , 古地质学 中对 “ 川滇古陆 ”的圈划是粗略范围的 , 必然难以达到 十分精确的程
度 。 更重要的是 , 要看贵州本身的地层出露时间是否能同被子植物最早起源的年代相吻合 。
而贵州 自中生代三叠纪晚三叠世以后 , 已经全部结束了境内海浸历史 , 省境内许多地区陆地
出露时代 比此更早 〔 6 .7) 。 近些年在贵州部分地区发现 有古生代的蔗类植物 , 如松叶藏
( sP l’o 翔m ) 和中生代侏锣纪的木本旅类植物秒锣 (A ls op k i l d ) 等古老蔽类植物分布 , 都充
分证实贵州陆地的古老和部分原始植被的存在 闭 。 一般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 中生代侏锣纪
或三叠纪甚至更早 , 由此可见 , 苹果属植物的起源 , 在贵州也是有相对稳定的起源 、 进化和
演变的古地理环境的 。 因此 , 我们认为 : 四川省西部和西南部 、 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北
部这一三省连接地带是世界苹果属植物的大基因中心 。 “川滇古陆 ” 是该 中心位于四川和云南
的部分 , 贵州西北部是该中心的另一部分 。
调 查工作得到严 绪成 同志的帮助 , 李和成 , 夏扬参加 了 8了年部分调 查工作 。 了9 8 ) 年 前
采集的标本由北京植物 园 鉴定 , 在此一并致谢 。 本文由 樊卫 国执 笔 。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9 0 年
参 考 文 献
【l] 俞德浚 . 中国果树分类学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7 ;9 10 一 17
2[] 江宁拱 .苹果属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初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 8 ;6 卜 94 一 97
3l[ 李育农 ,世界苹果和苹果属植物基因中心的研究初报 .园艺学报 . 19 89 , :2 10 1一 106
4[] 江宁拱 .四川苹果属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果树砧木论文集 .西安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85 .
8 0一 8 3
5[] 李时荣 .云南苹果砧木资源调查 , 果树砧木论文集 .西安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8 ;5 67
6[] 邓传英 , 等 .贵州综合农业区划 .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 8 ;8 10 一 18
7[ ] 宋春青 .地质学基础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 97 ;8 5 17 一 530
8[] 黄威廉 .贵州植被 , 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 8 ;8 1一 48
T h e I n v e s it g a it o n o f M
a lu s R e s o u r e e s i n G u i z h o u
卢h n ” , e ig u o
(D e p t
.
H o r t i e u l t u r e o f G u i z h o u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C o l! e g e
.
G u i y a n g
,
C h in a 5 50 0 2 5)
灿ng x in 邵 ,u’a 川, aF o nEP u, aB n Xl’a “ hco gn
(G u i z h o u A e a d e m y o f A g r ie u I t u r a l Se i e n e e
.
G u iy a n g C h i n a 5 50 0 2 5 )
A B S T R A C T
D u ir n g t h e P e r i o d o f 19 8 3 u P t o 19 8 9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w e r e m
a d e o n t h e s P e c i e s
,
d i s tir b u
-
t i o n a n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 m a lus P l
a n t s i n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e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e a er
15 s p e e i e s o f m a lus i
n G u l九 o u , a m o n g w h i e h 12 a r e w i l d p la n t s a n d 3 a r e e u l t i v a t e d p la n t s . 5
s P e e i e s h a v e b e e n u s e d a s r o o t s t o e k s o f a P P l e t er
e s
.
I n t h e n o r t h w e s t o f G u i
z h o u
,
t h e er a
r e 10 w i ld m a lu s s P e e i e s w i th l a r g e P o u P l a t i o n a n d
d e n s e d i s t r ib u t i o n
,
w h i c h 15 r a er i n C h i
n a
.
T h e P o s i t i o n o f t h i s d i s t r i e t i n t h e g e n e t i c e e n t r e o f
m a lus i
n C h u a n 一D i a n P a l a e o l a n d 15 d i s e u s s e d .
K e y w o r d e M
a
lus
f R o o t s t o e k ; R e s o u r e 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