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沙冬青属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



全 文 :文章编号:1000-694X(2012)05-1301-07
沙冬青属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
地理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
  收稿日期:2012-01-06;改回日期:2012-03-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5)资助
  作者简介:马松梅(1983—),女,河南商丘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干旱区植物地理学研究。Email:shzmsm@126.com
  * 通讯作者:张明理(zhangml@ibcas.ac.cn);陈曦(chenxi@ms.xjb.ac.cn)
马松梅1,2,张明理1,3*,陈 曦1*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研
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 要: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物种分布模型是预测物种潜在分布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最大熵模型 MAXENT,
预测了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分布;借助模型启发式搜索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
控制其潜在分布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蒙古沙冬青的潜在适生区和实际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局限在阿拉善荒
漠区的东部和南部、鄂尔多斯西部;最适生的分布区局限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和贺兰山北部的小部分区域。
控制蒙古沙冬青潜在分布的关键因子主要是反映极端的温度和降水条件的因子,如最干月降水量、极端最低温和
最冷季平均温度等。②新疆沙冬青最适生的潜在分布区局限在新疆乌恰县和沿昆仑山向南延伸的区域。反映极
端气候和气候变化范围的因子,如温度季节性、最冷季平均温度、最湿月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等以及海拔,基本控
制了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
关键词:沙冬青属;潜在分布;驱动因子;MAXENT
中图分类号:Q948.15 文献标识码:A
  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是物种重要的空间特征,
对研究物种起源、进化和保护均有重要的科学意
义[1]。荒漠植物是荒漠区的主要生产者,对战胜荒
漠化及阻止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
步恶化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2-3]。了解植物种的地
理分布,是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荒漠植物资源的关键。
然而,对多数地区的大多数植物种来讲,详细的地理
分布数据缺乏或是具有不完整的地理覆盖尺度[4]。
物种分布模型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
也叫生态位模型 (Ecological niche model,ENM),
试图根据物种已知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特点,在生态
和地理空间上提供物种详细的潜在分布信息[5]。而
且,模型预测也可以帮助研究物种的潜在分布和环
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对物种分布格局及
导致此格局的生态因子进行理解,进而也为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6]。因此,SDM 可以说为研
究者提供了一个用于解决生态、进化和保护等问题
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前人的研究中,SDM 已经被
用于在物种已知分布数据缺乏的地区模拟物种的潜
在地理分布[4];用于和谱系地理研究结合从而说明
物种的隔离、分化和选择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
系[7];也被用于估计物种的分布格局,提出保护策
略[8]。SDM也被成功地运用于干旱区荒漠植物种
的潜在分布研究,王娟等[9]模拟了中国北方温带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5种锦鸡儿的潜在地理分布;马松
梅等[10]模拟了孑遗裸果木在西北荒漠区的潜在分
布和格局;吴建国等[11]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几种荒漠
植物潜在分布的影响。物种分布数据的数量、空间
结构和空间分析单元的范围、大小都会影响模型的
预测质量[12]。然而,目前,基于有限的物种分布数
据,在中大尺度上开展的荒漠植物种的潜在分布研
究较少。
沙冬青属是第三纪古热带气候下的孑遗植物,
常绿灌木,它独一无二的常绿特性相对现代荒漠区
的气候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沙冬青属具有局限的
地理分布和孤立的分类学地位[13]。蒙古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当前的地理分布主
要局限在东阿拉善荒漠和西鄂尔多斯高原,在《中国
植物》中被列为三级濒危保护植物;新疆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nanus)局限在中国和吉尔吉斯
斯坦的边界,被列为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因此,沙冬
青属一直是很多研究的热点,例如对新疆沙冬青开
第32卷 第5期
2012年09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32 No.5
Sep.2012
花物候和叶片蛋白质的电泳技术的研究[14-15],对蒙
古沙冬青种子超干保存和土壤种子库的研究[16-17]
及对沙冬青属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
究[18]。但是,沙冬青属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
理分布及控制分布的驱动因子尚不清楚。
本研究基于分布和环境数据,利用SDM 工具
模拟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
潜在地理分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①两个物种在
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最大分布潜力如何?适生的分布
区有哪些?在不同地区的适生程度如何?潜在分布
格局如何?②哪些环境因子主要控制了蒙古沙冬青
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
1 研究区域概况
沙冬青为喀什-阿拉善间断分布的特有属[19],
为了鉴别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所有可能的适生
区,选择亚洲中部荒漠区(32°3′—49°11′N,73°
40′—114°40′E)为研究区域。具体包括中国西北干
旱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
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西鄂尔多斯
高原和宁夏中西部地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
的南天山,以及蒙古的准噶尔戈壁、外阿尔泰戈壁、
阿拉善戈壁和东戈壁。
亚洲中部荒漠区是北半球温带最干旱的地区,
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而且潜在蒸发量大。这一
气候下的植被类型基本上是灌木荒漠、半灌木荒漠
和小半灌木荒漠[2]。
2 研究方法
2.1 分布和环境数据的来源
蒙古沙冬青用于模型预测的分布点取自于已发
表的文献[20-21],并补充了一些可靠的标本记录;新
疆沙冬青的分布记录取自于已发表的文献[20-22]。
用于模型预测之前,利用DIVA-GIS软件剔除了非
常相似的坐标点,确保每一个栅格内只有一个分布
记录。每个分布点都有准确定位的经纬度,可以代
表一个独立的环境条件。
采用的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和海拔两类。海拔数
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都来自环境气象网站
WORLDCLIM(http://www.worldclim.org),原
始分辨率为30″。所用的生物气候数据集描述了气
候每年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和极端的气候条件,而且
经常被用于物种潜在分布的预测研究中[23]。
2.2 预测模型及其原理
进行潜在分布预测时,有多种不同的物种分布
模型可供选择[24]。选择 MAXENT作为预测工具,
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即使是利用十分有限
的分布数据,也具有比其他模型方法更强的区分物
种的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的能力[25-26]。
MAXENT是一种基于熵最大原理的预测模
型[27]。最大熵理论认为,在已知条件下,熵最大的
事物最接近它的真实状态,因而预测的风险也越小。
MAXENT利用物种的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探索
物种已知分布区与研究区域的环境特征之间的非随
机关系,在满足一定限制条件(能够代表目标分布的
已知信息)的情况下,找到熵最大的概率分布(在研
究区域内和物种的已知发生地区具有最接近的发生
概率)作为最优分布,用于物种的适生区预测。模型
本身有效确定的算法可以确保在达到最优概率分布
(潜在分布)时收敛[28]。而且,MAXENT是在连续
的尺度上(范围是0~100)产生每一个栅格的生境
适生值,因而也可以较好地区分物种在不同地区的
不同适生程度[27]。
2.3 数据处理方法及模型预测结果评价
对蒙古沙冬青进行潜在分布预测时,将分布数
据随机分割,利用大概75%的分布点训练模型,而
剩余的25%用于评价模型预测结果。用于模型评
价的分布数据和随机从研究区域中选取的等量的背
景点组成测试集,并输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
算曲线下面积(AUC)[29],并最终用于验证模型的预
测质量。AUC值的范围通常处于0.5(随机区分水
平)到1.0(最完美的区分水平)之间,低于这个范围
之外的值则表明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不及随机预
测[29]。分布数据被以上述方式随机分割10次,获
得10套发生和验证数据集,也可以检验10个模型
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将模型10次预测结果叠加后
计算的平均值作为蒙古沙冬青最终的潜在分布预
测。为了较好地展示模型预测的结果,选择一个阈
值区分物种的存在与不存在是有必要的。选择最大
Kappa统计量[30]作为分类阈值,鉴别蒙古沙冬青在
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分布。
对于分布数据较少的新疆沙冬青,选择留一法
程序进行模型的预测和评价[27,30]。利用这个方法,
对于每一次迭代,都从物种的所有分布点(n)中随
机去掉一个点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结果,剩余的n
20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1个点被用于训练模型。最终,对于新疆沙冬青
来说,将产生8个模型用于潜在分布预测。模型预
测的准确性和显著性利用每一个模型正确地预测单
个验证点为存在的能力来测试。选择最低预测存在
阈值 (‘lowest predicted value threshold’,LPT)区
分物种的适生区和非适生区,这样预测的潜在分布
区具有至少和物种的已知分布区适生程度相似的环
境条件[31]。最后,将新疆沙冬青的预测结果进行栅
格叠加和平均值计算,并在地理空间进行展示,作为
最终的潜在分布结果。
2.4 潜在地理分布的驱动因子分析
利用 MAXENT模型自身的启发式搜索,定义
用于构建模型的各环境因子对沙冬青属植物潜在分
布的贡献率。
为了进一步检查蒙古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
和构建模型的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物种的潜在
分布图上随机产生1 000个点,进行两个物种潜在分
布概率和各环境因子参数的相关分析。具体做法是
利用SPSS 13.0软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之前,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
和满足线性的要求,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地理分布
AUC评价结果表明,MAXENT对蒙古沙冬青
的潜在分布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AUCs>
0.995,SD=±0.001)。模型可视化的预测结果表
明,蒙古沙冬青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
拉善荒漠区的东部和南部,鄂尔多斯西部(图1)。
适生性最高的分布区(即环境适生性指数=80-
100),主要沿黄河分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和贺兰山
北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39.5°—41°N,106°—108°
E)。附近的腾格里沙漠和最南端延伸到的甘肃省白
银市景泰县的小片分布区,被模型鉴别为对蒙古沙冬
青的分布具有中等的适生程度(环境适生性指数=60
-80)。
图1 根据 MAXENT预测的蒙古沙冬青(A)和新疆沙冬青(B)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
Fig.1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A)and Ammopiptanthus
nanus(B)in eastern Central Asian desert predicted by MAXENT model
  留一法评价结果表明,MAXENT成功地预测
了新疆沙冬青的每一个测试点为存在,获得了最高
的预测准确率(正确地预测为存在的分布点占所有
分布点的百分比)1,并且预测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
意义 (P<0.001)。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基本上
都集中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最西端和沿昆仑山向南延
伸的区域。两块最佳的适生区呈明显的间断分布,
一部分集中在新疆乌恰县,这和新疆沙冬青实际分
布范围基本一致;另一部分则是沿昆仑山向南延伸
的区域。可以看出,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在亚
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适生区,呈间断分布;最适合两
个物种生长的潜在分布区十分有限,均集中在中国
境内。
3.2 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对应的主
要环境指标
  MAXENT模型通过启发式搜索定义的不同环
境因子对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的贡献
率见表1。可以看出,对蒙古沙冬青的潜在分布贡
献率较高的主要是一些反映温度和降水的极端条件
的因子,包括:最干月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和极端
最低温度。而对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贡献率较高的
3031 第5期 马松梅等:沙冬青属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    
因子,包括反映极端气候和气候变化范围的因子,主
要是温度季节性、最湿月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此
外,月均气温变化范围、最冷季降水量和海拔也对新
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具有一定影响。上述对两个物
种潜在分布起关键作用的环境因子的平均值、标准
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见表2。可以看出,蒙古沙冬青
潜在分布对应的各因子的变幅相对较大,如最湿月
降水量介于34~66mm,并且各因子的均值和极值
的变幅也较大。而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所对应的关
键因子和各因子的均值、极值的变幅都较小。蒙古
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在环境空间上的分布幅度和各
自的地理分布范围一致。
表1 MAXENT分析定义的各环境因子对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的贡献率
Table 1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o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A.nanus defined by MAXENT
变量
贡献率
蒙古沙冬青 新疆沙冬青
变量
贡献率
蒙古沙冬青 新疆沙冬青
bio_1  0.17(±0.37) 1.31(±0.36) bio_13  27.43(±0.99) 18.64(±1.26)
bio_2  0.31(±0.40) 8.27(±1.64) bio_14  33.37(±0.37) 0.64(±0.58)
bio_3  0.62(±0.58) 3.11(±1.10) bio_15  0.01(±0.04) 20.53(±1.48)
bio_4  3.00(±1.36) 28.09(±0.88) bio_16  0.86(±0.61) 1.41(±0.79)
bio_5  0.72(±1.95) 0.00(±0.00) bio_17  1.50(±0.45) 1.37(±0.97)
bio_6  21.18(±3.96) 0.11(±0.43) bio_18  2.20(±0.63) 0.48(±0.55)
bio_10  0.47(±0.73) 0.00(±0.00) bio_19  1.30(±0.32) 5.00(±1.05)
bio_11  6.62(±2.62) 0.19(±0.72) Altitude  0.16(±0.10) 9.98(±1.59)
bio_12  0.09(±0.18) 0.87(±0.62)
  注:对两个物种潜在分布的贡献率都为0的气候因子,如bio_7,bio_8和bio_9在表1中没有列出;bio_1~bio_6代表的因子分别是:年平
均温度、月均温度变化范围、等温性、温度季节性、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bio_11~bio_19代表的因子分别是:最冷季平均温度、年平均
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降水季节性、最湿季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最暖季降水量和最冷季降水量。
表2 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潜在分布对应的主要环境指标
Table 2 The main environmental indices affecting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A.nanus
物种 环境指标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标准偏差
蒙古沙冬青 极端最低温度/℃ -14.5 -18.4 -16.4  7.87
最湿月降水量/mm  66  34  47  8
最干月降水量/mm  2  0  0  1
新疆沙冬青 月均温度变化范围 12.1  11.6  11.85  2
温度季节性 10.85  10.56  107.2  1.28
最湿月降水量/mm  31  24  27.38  2.5
降水季节性 60  53  56.38  2.26
最冷季降水量/mm  19  3  15  2.27
  温度季节性:每年平均温度的标准偏差×100(因为温度介于-1到1之间时,变异系数没有意义);降水季节性:指变异系数,即每年平均降
水量的标准偏差。
  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和所有环
境因子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见表3。可以看
出,回归方程鉴别的对两个物种潜在分布影响较大
的环境因子,都包括了模型定义的贡献率较高的因
子。两个物种的潜在分布概率,随着环境梯度的变
化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P<0.001)。蒙古沙冬青
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格局由不同的和数量不等
的环境因子决定。由回归分析可知,月均温度变化
40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范围、极端最低温度、最湿季平均温度、最热季平均
温度、最冷季平均温度、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
量、最湿季降水量和最暖季降水量对蒙古沙冬青,以
及月均温度变化范围、等温性、温度季节性、最湿月
降水量、最冷季平均温度、降水季节性、最湿季降水
量和海拔对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均具有较高的解
释能力 (R2≥0.781;R2≥0.767),说明两个物种的
潜在分布基本由各自的环境因子决定。
表3 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与构建模型的各环境因子之间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
Table 3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between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A.nanus and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物种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自由度df R2  F  P
蒙古沙冬青
Y=0.001-1.557 X2-2.842 X6-1.889 X8+1.273 X10+2.888 X11
+4.818 X13-1.076 X14+13.459 X16+8.501 X18
9  0.781  140.914  0.001
新疆沙冬青
Y=1.193E-14+0.33 X2 -0.76 X3 -1.73 X4 -1.69 X13 -
3.158 X11-0.613 X15-1.479 X16+0.655Alt
8  0.767  267.929  0.001
4 讨论
MAXENT预测结果识别了沙冬青属植物在亚
洲中部荒漠区的所有适生区及在不同地区的适生程
度,确定了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的潜在分布界
限。两个物种在地域辽阔的亚洲中部荒漠区呈东西
间断分布,适生的分布区十分有限,基本上都局限在
中国境内。一般来讲,气候条件是限制物种生态位
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大尺度上[12]。
我们的研究结果也确认了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
的潜在分布概率都随着气候梯度的变化存在较好的
线性关系(表3)。而且,两个物种的潜在生态位(分
布区)都较好地反映了地理分布和环境之间的紧密
关系。
模型模拟结果(图1A)显示蒙古沙冬青的潜在
分布区仅局限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的东部。该区
具有相对其他荒漠区来说最佳的水热组合条件:
①每年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总体上在100~200
mm;②与其他荒漠区相比,最大潜在蒸发处于相对
较低水平;③多样化的地形条件,主要是砾质荒漠、
沙地、低山残丘等[31]。因此,模拟结果也再次确认
了蒙古沙冬青出现的地方都是当地环境中水、热条
件比较良好的地段,它不能忍受过分严酷的干旱环
境条件[32]。具体地说,对蒙古沙冬青而言,模型预
测的具有最高环境适生程度的地区,一部分局限在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东部边缘,另一少部分则沿
着贺兰山北部分布。然而,附近的腾格里沙漠却被
表明对蒙古沙冬青的生长具有中等的环境适生程度
(环境适生性值为60~80)。有趣的是,乌兰布和沙
漠/贺兰山和腾格里沙漠对蒙古沙冬青适生程度的
细微差异,和在这两个地区形成的两个分子谱系组
一致[21]。而且,蒙古沙冬青当前在乌兰布和沙漠的
分布被推测有可能是从邻近的避难所经过快速的居
群扩张产生的[21],MAXENT预测结果也揭示出该
区具有最适合蒙古沙冬青生长的环境条件。新疆沙
冬青的潜在分布格局,也和新疆独特的环境条件密
切相关[33]。MAXENT识别的新疆沙冬青在塔里
木盆地最西端,即新疆乌恰县的最适生分布区和其
实际分布一致。该区主要是沙质和石质的荒漠生
境,每年的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但远低于
每年的蒸发量(最高2 500mm)[33],这说明新疆沙冬
青生存的环境条件比蒙古沙冬青更为干旱、严酷[2]。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新疆沙冬青的形态、生理乃至
染色体都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愈来愈严峻的干旱气
候。另一方面,乌恰县处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紧邻
青藏高原和天山、昆仑山交界处,是第三纪古地中海
退却,亚欧板块相撞以后发展演变形成的[33],独特
的气候和地质历史为新疆沙冬青的生长发育创造了
条件。此外,模型预测的最适合新疆沙冬青生长的
分布区还包括沿昆仑山向南延伸的部分区域,这很
可能是因为该区具有和乌恰县比较相似的环境条
件,即相对塔里木盆地来说,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降
水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
冬青的潜在分布由不同的生态因子控制,但与荒漠
区气候的对应关系较好(表3)。
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通常是生态和历史地理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沙冬青是中国荒漠区仅有的常
绿灌木,叶密被银白色厚毛,这说明它应当是中亚第
三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退后,留在该地适应旱化
环境的一个残遗种群[2,34-35]。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
冬青的地理分布界限很可能在早中新世就已经形
成,这期间北极冰盖扩张和喜马拉雅山隆升导致了
5031 第5期 马松梅等:沙冬青属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    
中亚的干旱化和沙漠形成[36-37]。较好地适应了低
温和干旱气候的荒漠植被逐渐取代了在早更新世和
中更新世(65~45Ma)全球暖湿气候条件下就已经
形成的阔叶森林。沙冬青属作为古老的常绿阔叶森
林成分,其祖先被推测在第三纪的时候,曾在帕米尔
高原的东部边界和戈壁荒漠连续广泛分布[38]。阿
拉善高原和塔里木盆地自从第三纪中新世和早更新
世以来的逐渐荒漠化过程[39-40],可能是造成沙冬青
属曾经连续的分布逐渐破碎化的主要原因。蒙古沙
冬青和新疆沙冬青很可能在地理界线形成以后,开
始了逐渐分化。两个物种表现出来的显著的生态位
分化可能是长距离的地理隔离造成的。
另一方面,对沙冬青属潜在分布的模拟结果表
明,MAXENT模型可以利用有限的分布数据,在较
大的空间尺度上取得有效的预测结果。MAXENT
利用较少的分布点建立有用的物种分布模型的特
点,显然能够增加能利用该模型技术进行潜在分布
预测的物种的个数[31]。荒漠区稀有濒危植物通常
具有破碎、零星或者局限的地理分布,它们的生态位
通常也局限在十分具体的生境条件,造成获取分布
数据困难。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SDM 技术可以
基于有限的分布数据模拟并进一步描述物种的地理
分布,从而补充已知分布信息的不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文驹,陈家宽.物种分布区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3,
11(5):364-369.
[2] 潘晓玲,党荣理,伍光和.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
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等.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化过程及
其空间分异规律[J].中国沙漠,2011,31(1):1-8.
[4] Stockwel D,Peters D.The GARP modeling system:Prob-
lems and solutions to automated spatial prediction[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999,13:
143-158.
[5] Ara jo M B,Guisan A.Five(or)so chalenges for species dis-
tribu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Biogeography,2006,33:
1677-1688.
[6] Noss R F.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biodiversity:A hierarchi-
cal approach[J].Conservation Biology,1990,4:355-364.
[7] Kozak K H,Graham C H,Wiens J J.Integrating GIS-based
environmental data into evolutionary biology[J].Trends in E-
cology &Evolution,2008,23(3):141-148.
[8] Ortega-Huerta M A,Peterson A T.Modeling spatial patterns
of biodiversity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in North-eastern
Mexico[J].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2004,10:39-54.
[9] 王娟,倪健.中国北方温带地区5种锦鸡儿植物的分布模拟
[J].植物生态学报,2009,33(1):12-24.
[10] 马松梅,张明理,张宏祥,等.利用最大熵模型和规则集遗传算
法模型预测孑遗植物裸果木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格局[J].植物
生态学报,2010,34(11):1327-1335.
[11] 吴建国,吕佳佳,周巧富.气候变化对6种荒漠植物分布的潜
在影响[J].植物学报,2010,45(6):723-738.
[12] Pearson R G,Dawson T P.Predic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Are bioclimate envelope
models useful?[J].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2003,
12(5):361-371.
[13] 傅立国.中国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4] 李新蓉,谭敦炎.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的开花
物候与环境的关系[J].中国沙漠,2007,27(4):572-578.
[15] 鲁春芳,尹林克.新疆沙冬青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研究
[J].中国沙漠,2011,31(1):96-100.
[16] 李毅,徐世健,冯虎元,等.蒙古沙冬青和霸王种子超干保存效
果的研究[J].中国沙漠,2007,27(4):579-583.
[17] 何明珠.阿拉善高原荒漠植被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Ⅳ.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2):287-
295.
[18] 毕江涛,贺达汉,谢瑞梅,等.沙冬青根瘤菌结瘤基因nodA
PCR2RFLP分析[J].中国沙漠,2009,29(4):703-710.
[19] 赵一之,朱宗元.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植物特有属[J].云南植物
研究,2003,25(2):113-121.
[20] Ge X J,Yu Y,Yuan Y M,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d geo-
graphic differentiation in endangered Ammopiptanthus(Legu-
minosae)populations in desert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as
revealed by ISSR analysis[J].Annals of Botany,2005,95(5):
843-851.
[21] Chen G Q,Crawford D,Huang H W,et al.Genetic structure
and mating system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Legu-
minosae),an endangered shrub in north-western China[J].
Plant Species Biology,2009,24(3):179-188.
[22] Chen G Q,Huang H W,Crawford D J,et al.Mating system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a rare desert legume Ammopiptanthus
nanus(Leguminosae)[J].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
tion,2009,47(1):57-66.
[23] Hijmans R J,Cameron S E,Parra J L,et al.Very high resolu-
tion interpolated climate surfaces for global land areas[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5,25:1965-1978.
[24] Guisan A,Thuiler W.Predicting species distribution:Offering
more than simple habitat models[J].Ecology Letters,2005,8:
993-1009.
[25] Elith J,Graham C H,Anderson R P,et al.Novel methods im-
prove prediction of species'distributions from occurrence data
[J].Ecography,2006,29:129-151.
[26] Hernandez P A,Graham C H,Master L L,et al.The effect of
sample size and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on performance of dif-
fere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methods[J].Ecography,
2006,29:773-785.
[27] Philips S J,Anderson R P,Schapire R E.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of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J].Ecological
60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Modeling,2006,190:231-259.
[28]Philips S J.A maximum entropy approach to species distribu-
tion modeling[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New York:ACM Press,2004:
655-662.
[29] Fielding A H,Bel J F.A review of methods for the assess-
ment of prediction errors in conservation presence/absence
models[J].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1997,24:38-49.
[30]Pearson R G,Dawson T P,Liu C.Modeling species distribu-
tions in Britain:A hierarchical integration of climate and land
cover data[J].Ecography,2004,27:285-298.
[31]Pearson R G,Raxworthy C J,Nakamura M,et al.Predicting
species distributions from smal numbers of occurrence re-
cords:A test case using cryptic geckos in Madagascar[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2007,34:102-117.
[32]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植被[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33] 张永智,潘伯荣,尹林克,等.新疆沙冬青群落的区系组成与结
构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6,26(2):320-326.
[34] 刘媖心.我国荒漠区系形成的探讨[J].植物分类学报,1982,
20(2):131-140.
[35] 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3.
[36] Harrison T M,Yin A,Ryerson F J.Or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 and Tibetan plateau[M]//Crowley T J,Burke
K C.Tectonic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Climate Reconstruc-
tion.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9-73.
[37] 郭正堂,彭淑贞,郝青振,等.晚第三纪中国西北干旱化的发展
及其与北极冰盖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J].第四纪
研究,1999,19:556-567.
[38] 刘媖心.讨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J].植物
分类学报,1995,33(2):131-143.
[39] Guo Z T,Ruddiman W F,Hao Q Z,et al.Onset of Asian de-
sertification by 22Myr ago inferred from loess deposits in Chi-
na[J].Nature,2002,416:159-163.
[40] 阎顺,穆桂金,许英勤.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J].微体
古生物学报,2000,17:165-169.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Genus Ammopiptanthus
(Leguminosae)in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Desert and
Its Determin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 Song-mei 1,2,ZHANG Ming-li 1,3,CHEN Xi 1
(1.Key Laboratory of Biogeography and Bioresource in Arid Land,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China)
Abstract:On a large spatial scale,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modeling spe-
cies'potential distribution.Using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MAXENT),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s of Ammopiptanthusmongolicusand Ammopiptanthus nanu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desert,and then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ontributing to the distri-
bution.Results show that:(1)The produce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s of A.mongolicusagree wel with
the observed ones,and species A.mongolicus are restricted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Alxa desert and the western Ordos of Inner Mongolia.The most suitable habitats are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Ulan Buh Desert and a smal area of northern Helan Mountain.The distribution-influencing factors are
mainly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for example,the most drought month precipitation,the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the coldest season temperature,etc.(2)The most suitable habitats of A.na-
nus are in the Wuqia County and south side along the Kunlun Mountains of Xinjiang.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control its potential distribution principaly comprise of altitude and the extreme climatic factors.
Keywords:Ammopiptanthus;potential distributions;determinant factors;MAXENT
7031 第5期 马松梅等:沙冬青属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驱动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