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麻作 C I A H N, 5 F BI E R C R〔 )P S 19 98 年第 20 卷第 3 期
黄麻属各个种植物标本的调查研究
1 引言
1
.
1 一般背景
黄麻属各个种的标本调查研究是受 “ 国际黄麻
组织 ” ( UO) 的委托进行的 , 以便为将来种质征集考
察提供必需的背景资料 。 “ 国际黄麻组织 ” 是黄麻
进 口 、 出 口国的组织 , 其职能是长期促进黄麻经济
的发展 。 进行黄麻种的考查是 “ 黄麻红麻及同类纤
维种质资源的征集 、保存 、 鉴定 和交换以及黄红麻
与同类纤维品种的改良” 项 目的一部分 。 考查需论
证野生种在今后黄麻遗传改良上的潜在用途 。 另
外 , 还需论证在哪些国家和地 区征集最有效 。 该研
究以四个主要植物标本室的标本为依据进行研究 。
虽然各个种均在非洲发现 , 但仍然希望能对全世界
范围内的黄麻各个种的分类 、分布和生态条件以及
对东非与红麻 、 玫瑰麻近缘的木懂属各个种进行简
要考查研究 。
1
.
2 黄麻的地位以及提高产量和质最的必要性。
黄麻为世界上 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 , 特别是在
印度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和 中国 的经济 中占重要地
位 。 各国所需黄麻大部分由上述国家供给 。 两个
栽培种 (圆果种和长果种 )所产 的韧皮纤维在植物
纤维中 , 其重要性仅次于棉花 ( ’ · 2 ) 。 黄麻不仅是赚
取外汇的重要来源 , 也是安置劳力的主要场所 。 这
对种植黄麻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然而 ,
尽管黄麻及同类纤维作物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
地位 , 但原麻产量 (包括红麻纤维 ) , 在过去的 10 年
中增加不多 . 在最近 4 年中甚至呈 下降趋势 (每年
下降 0 . 3 % ) 。 “ 国际黄麻组织 ” 认为 , 影响高产稳
产的因素为 ( ’ ) : ( 1 )缺乏适应不同栽培条件的高产 、
稳产品种 ; (2) 现有品种遗传资源贫乏 ; ( 3) 现有品
种对农业生态条件适应性较差 (包括温度和光周期
反应 ) ; ( 4) 现有品种对某些病虫害敏感性较高 ; ( 5)
在复种耕作制度下纤维作物的适应性欠佳 。
为克服 上述 不利 因 素 , “ 国 际 黄麻组 织 ” 提
议 (8) , 纤维育种工作者应通过搜集新种质的基因
来源并结合下述特性改良黄麻品种 。 ( l) 光敏感性
弱 , 特别允许在播种和收获时期有更大的弹性 ; (2)
对土壤要求不严 ; (3) 耐低温 ; (4) 耐旱和耐淹 ; ( 5)
高光合效率 , 耐荫蔽 ; (6 )抗病虫害 ; ( 7) 出麻率和纤
维质量有所提高 ; (8 )茎圆柱形 , 粗细均匀 ; ( 9) 沤洗
率较高 。
因为提供上述特性不容易在现有品种资源中
得到 , “ 国际黄麻组织 ” 提议 , 应对具有的所需特性
的潜在利用价值进行调查 。
1
.
3 起源 、 分类和细胞遗传学
19 世纪中叶 , 以寻求新的纤维代替大麻制作
绳索和麻袋而进行黄麻驯化 , 尽管它 已成为 目前的
农作物 , 早期黄麻史料记载却十分贫乏川 。 有关
两个栽培种 “ 自然分布 ” 、 “ 起源中心 ” 等观点存在很
大分歧 。 不少学者认为圆果种黄麻野生 于中国南
部 , 由此移入或引人印度和 巴基斯坦 (4) 。 在印度
以 及 中 国 的南部 地 区 曾发 现 了野 生 种 。 而
K un dn (
5 )推断出它起源 于 印缅地区 (包括中国南
部 ) , 非洲和澳洲没有发现 圆果种黄麻 。 相反 , 长果
种黄麻据说在澳洲和非洲较为普遍 。 不过 , 亦有学
者认为该种起源于印度和印缅地区 , 或许起源于锡
兰 ( eC y ol n ) 、 印度和 马来西亚 。 K u n d u ( , ’ “ )还最终
断定 , 长果种起源于非洲 , 自此移入埃及和叙利亚 ,
然后到达印度和中国 。 他提出非洲是原始中心 , 印
度和 印缅地区为次级中心 。 因此 , 长果种是在热带
地 区驯化成功 , 推广种植于各地 。
黄麻属大概有 50 一 60 个种 , 但在 K e w en is 索
引中列 出 1 7 0 多个种名 。 该属非常复杂 , 但属 内各
种均含较高的纤维 。 野生黄麻与两个栽培种的遗
传和进化的关系实际上一无所有 。 尽管该属中 “ 可
利用 ” 的种已经确定 , 但全世界的温暖地区 , 各大洲
众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岛屿均发现 了黄麻属的不同
种 “ · ’ ) 。 然而 , 该属各种多样化中心是在非洲 , 那
里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黄麻种 ( ’ ) 。 尽管两个栽培种
在印度各地种植 , 但并不知道印度黄麻本地种的数
量 ( 5 ) 。
两个栽培种均为二倍体 ( Z n 二 14 ) , 通常都表现
有规律减数分裂行为 ( l , 4 , 6 一 9 ) 。 在所知道的野
生种中 , 约 21 个种的染色体数 目已有报道 (1l ) 。 多
数为 2 倍体 (6 · 9一 ` 5) , 但报道中提到了有不少的 4 倍
体 ( Z n 二 2 8 ) 。 其中包括一个来 自非洲莫桑 比克的
1 9 9 8年第 2 0卷第 3期 中国麻作 CI A H N, 5 F IB E R C R O PS
C
.
ju 冰记 11, 另一个来自澳大利亚 , 还有 4 个来 自美
国和加勒比 (6, 9一 ” ) 。 其它的野生种的细胞学甚 至
形态方面的资料很少 。 另外 , 有关野生种与野生种
之间 , 更重要的是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细胞分类
学的研究仅做了极少量的工作 。 这些野 生近缘植
物潜在价值对进行黄麻栽培种遗传改 良是极其有
效的 。
2 植物标本研究
2
.
1 考察中收集到的标本及材料来源概况
基于上述前景 , 在以下植物标本室对黄麻标本
进行考究 。
( l) 比利时国家植物园 ( B R )
( 2 )布鲁塞尔的植物分类与生态研究室 d . E e -
o
l
u g ce 植物标本室 ( B R Iu )
(幻内罗毕的东非植物标本室 ( E A )
( 4 )皇家植物园 ( K e w ) , ( K )
(5 ) W
a g en
n in g en 的植物标本室 ( w A G )
皇家植物园采集的黄麻属标本数量很多 , 包括
世界主要地区的材料 , 其中有许多类型及引用样
本 。 考察工作者几乎对非洲大陆每个国家资源情
况做了特别详细的描述 。 一些国家的样本如波兹
瓦那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 南非 、 坦桑尼亚 、 赞比亚
和津巴布韦尤为广泛 。 样本并在不同地 区的植物
志黄麻属修订中得 到应用 。
除皇家植物园外 , 其它所有黄麻属材料样本来
自各个地区 , 多数来自非洲 。 布鲁塞尔样本材料多
数采 自非洲中 、 西部 , 特别来自扎伊尔 、 布基那法
索 、塞内加尔 。 幸而所有的样本存放于 比利时国家
植物园 , 而布鲁塞尔的植物园很少黄麻属样本 。 东
非植物标本室的材料多数来源于东非 , 特别来自肯
尼亚 、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 但许多来自埃寒俄比亚 、
苏丹和萦马里的也有描述 。 最后 V ad en se 标本室
(w A G )集中了西非 , 特别是喀麦隆 、 象牙海岸 、 尼
日利亚和加纳的样本 。
2
.
2 资料记载方法
在各个植物标本 室 中 , 考证形态学特征的时
候 , 记录了每个种的特性和以后育种过程中的潜在
应用特点 。 另外 , 所有采集的样本都通过细致地鉴
定而记录在案 (见后 ) 。 这些数据包括 , 来 自何处 、
何国以及哪个地区和收集 日期 。 样本是否开花或
结果以及习性记录 ;各种伴生种 , 各种当地用途和
俗名 , 并加上采集者名字 。 该资料详细记载于附录
中 。
3 植物标本室调查结果
3
.
1 工作进程
为熟悉黄麻属中发现的各个种及其形态变异 ,
从皇家植物园作起 。 几本地区植物志均以皇家植
物园材料为基础 , (热带东非植物志》和《埃塞俄比
亚植物志)对黄麻属的描述最为突出 。 总之 , 黄麻
属主要种的鉴定在皇家植物园核对 。 因而 , 这些材
料为辩别黄麻属各个种以及描述提供了基础 。
相对而言 , 在比利时国家植物园 , 布鲁塞尔植
物标本室 , 内罗毕东非植物标本室 和 W A G 植物
标本室等单位所搜集的黄麻属标本在适当的地方
进行了校对和注释 。 因而这些标本 (特别是东非植
物标本室的标本 )为随后旨在该地考察鉴定黄麻属
各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这些校订本中也有
例外 , 有的包括一些完整植物标本压样 。 从而准确
鉴定这些材料非常困难 , 它与收藏于 比利时 、前 比
利时 、 刚果 (扎伊尔 ) 的国家植物园某些早期标本
( 19 20 年以前 )一道 , 记录难以辩认 , 或者说该原始
记录含糊不清 。 另外 , 对比利时国家植物 园中采自
非洲以外的黄麻属各种没有校对 。
随着工作的进展 , 因涉及大量标本 , 特别在皇
家植物园 , 需要集中收集非洲已发现的种 。 在适当
的时候才涉及来 自世界其它地方的黄麻标本。
3
.
2 特殊性状
在考查鉴定不同种的材料过程中 , 随着生长特
性的没清 , 许多黄麻属种形态上变化非常大 。 因
而 , 在只有植物标本的情况下 , 准确测定 生长特性
通常难以达到 。 准确鉴定某些性状的特殊性需要
柔毛类型 , 种皮类型或花的解剖进行显微检查 , 以
便决定粤片和花瓣结构与大小 , 雄蕊数和子房柔毛
等 。 这些性状在大田很难确定 , 不过那些与茹果有
关的性状容易辨认。
在单凭植物标本或花的标本来鉴定的难处在
于考察过程中不常遇到结实现象 。 图解说明的茹
果类型可能会在有关非洲地区碰到 , 这对在田野辨
认材料的鉴定较一致 。 因而报告中包括这些图 , 图
1是受委托为热带东非植物志制作的 , 而 图 1 专
为该份考查报告所绘制的 。
3
.
3 非洲黄麻属各个种的一般结论
经征集资料的分析得出 , 非洲确实是黄麻属的
初级起源地 , 包括 30 来个有使用价值的种 , 遍及全
非洲大陆 。 但这个数字并非绝对 , 因为某些种 (如
c
.
a
sP le
n 一 iof ilu s
, 混 种和三室种 )需要更进一步确
中国麻作 H C IN A’ F B R 5 I E CR( )P S 18 9 9年第 0 2卷第 3期
定其分类关系以及准确鉴定 。
在进行这次考查时 , 不少种在植物标本室和其
它文献中遇到 , 其中许多被证明为同名或者发表后
已经失效的名词 。 所有遇到的标本名称列表收入
附录 l 中 。 其中那些认为有价值的种名下划有一
横线 , 同名的前面用等号标记 。 另外该表不应认为
是权威性的结论 。 还有一些前 已提到过的非洲种 ,
在该考查中没有顾及 。 这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
用来描述或是由于非洲文献调查在有限的时间内
不能完成 。 然而 , 工作中遇到 名词术语间题 , 表明
上述黄麻各个种的分类关系和专门名词术语需要
进一步作大量工作 。
目前业 已承认的非洲各种的分布状况摘入表
1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 实际采集数字也许过于低
估了 。 因为它们把所有用代号表示 的收集标本排
除在外 , 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可能翻译出来 。 在
某种程度上 , 这些种也可能反映国内外采集者所关
心的目标 。 例如 , 采自扎伊尔的大量样本 , 清楚地
反映出比利时国家植物园和前比利时刚果 之间的
密切关系 , 该国内较广泛地区也是如此 。 这些数字
也能证明非洲的每个种以及各个有关国家的种数
分布 。 后者概要地收入图 2 。 在该调查中没有遇
到采 自刚果 、 赤道几内亚 、利比亚 , 摩洛哥或西班牙
属撤哈拉沙漠的标本 。
很明显 , 凡是有黄麻种的各个国家都去征集种
质是不现实 , 某些国家如南非 、苏丹和莫桑比克 , 也
不可能去 。 因而建议 J or 应集中考察东非和可以
的去的南部非洲 (南非 )部分地区 。 这些地区所采
集的种子在以后的黄麻育种过程中特别有应用价
值 。 也向来自不同研究单位和在其它非洲国家的
著名的征集者建议 , 种子的征集也是需要的 , 这些
地方黄麻种质的搜集很有必要 。
在我走访各个植物标本室的过程中 , 讨论了非
洲本地人采集黄麻野生种的可能性 。 经过讨论后 ,
P
.
B am sP ( B R ) 先生 已经友好地安排在扎伊尔由
F
.
M al ia se 教授采集黄麻属的种子 。 他还建议我
代表黄麻组织与以下四个研究工作者取得联系 。
( l) A k
e A对 象牙海岸
(2 )B
.
aS t
a b ie 喀麦隆
(3 ) J F B ru
n e l 多哥
(4 ) H
.
b re ” e 扎伊尔
同样 , de B ru ijn 博士 ( w A G )建议 , 以下研究工
作者可为 IJ O 采集黄麻种做准备 。
( l )压m e l T e k e r a y 先生 埃塞俄比亚
(2 ) T
r A B t ld e lm am 象牙海岸
(3 ) AM
. 玩 u ise 加蓬
如果国际黄麻组织希望这样做 , 我极为愿意代
表黄麻组织向这些研究工作者索取种质样本 。 以
这种方法向加蓬取得种子的可能性最大 。 在这 次
植物标本室的考查中 , 虽然没有看到加蓬的黄麻属
样本 , 但根据 F . J Br et er 先生 ( WA G )提供的信息 ,
加蓬是菲洲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 这是无可非议
的 , 但仅少量种曾草草采集过 。 因此 , 加蓬可能是
有关黄麻 (包括红麻 )材料的来源之一 。
我已经向苏丹索取黄麻属种子 , 由我的同事
E / A B泊 r i 博士 ( K h art ce u m 大学植物部 )提供 。
无疑我还会向非洲其它 国合适人士索到野生黄麻
有价值的种子标本 。
我建议黄麻组织考察队 , 开始至少派 3 个队集
中考察热带东非 (如肯尼亚 、 坦桑尼亚以及有可能
的话去乌干达 ) 。 第 4 队应集中考察博茨瓦纳 、 津
巴布韦 、 赞比亚等地区 。 显然 , 从南非征集种质是
非常必要的。 那里的黄麻属种质极其丰富多样 , 但
这次不能纳入 U O 的计划 。 第 5 队的考察地点应
是机动的 , 可以去乌干达 、 肯尼亚 、 南埃塞俄比亚和
尽可能去南索马里 , 或者留作预备队使用 , 在前面
几队认为哪些地方需增加考察次数再派往哪里 。
这在第 5 部分结尾时将详细论述 。
集中在热带东非考察黄麻属各种 , 因该地区政
局稳定 , 并且当地考察人员表现热心关切 , 去该地
区进行种质考察可能收效不 小 。 由分析东非地地
区植物标本也得出首先考察该地区的结论 。
4 热带东非
4
.
1 现有材料的概要
下述是发现于热带东非的黄麻属各种的鉴别
检索表 , 附有各个种的描述 , 取 自《热带东非植物
志 ) 黄麻属 尚未出版的报道 , 该节是由 5 . A dn re ws
编写 。 为了将这些种描述得更全面 , 她将该属的描
述也包括在内 。 我 已在适当的地方将实际的描述
做了些改动 , 以便包括在这次标本考查过程中所观
察的变异性 。 在每个种的描述时 , 我概括说明了各
个种在全非洲的分布 , 在东非 习性的多样性 , 附加
最常见的有关东非各个种和所知的俗名 , 以及某些
该地记录的经济用途和医药用途 。 最后 , 某些用于
黄麻育种中潜在特性也予 以概括 。 从 oP lihl ! 弄来
用于 (热带东非植物志 ) 地理分区也列人表 2 。 这
1 998 年第 2 0 卷第 3期 中国麻作 H C IN A, 5 F IBE R
些图片概况见图 3 。 描述地图取 自 P o lh il 以这次
考查中记录的本地资料为基础 , 该合并的地方进行
了合并 。
4
.
2 黄麻属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 单叶 , 卵圆 、 椭圆 、
披针或长方形 , 叶上表面庆状突起 , 边缘踞齿或国
齿状 , 基部一对叶须 , 基部圆形或楔状 , 很少截形
叶 , 叶顶剧尖到渐尖或圆形 。 叶柄具短柔毛 , 边缘
较多 。 托叶针状 , 多柔毛 , 光滑或具纤毛 。 很少星
形绵毛 。 花序 1一 3( 一 5) 朵花 , 丛生 , 与叶相对成
束 , 或聚伞形花 , 6 朵花 , 苞片锥形 , 多毛或无毛 , 很
少匙形 , 分离 , 黄色 。 雄蕊 5 枚以上 。 子房 圆筒形
或长筒形 , 很少球状 , 具短纤毛。 果实为茹果 , 单室
或 2一 5 室 , 圆筒形或球形 , 直立或有点弯曲 , 3一5
个隔膜 , 顶端有尖或展开成喇叭状 。 种子有角 , d u -
al b月池rm ic 或长椭回形 。
4
.
3 开花与不结实材料检索表 ( 17)
叶缘锯齿状或圆锯齿状
叶下有星状柔毛到星状绵毛 , 边缘圆锯齿状
托叶和苞叶星状绵毛… … 2 . C . 吉莉蒂种
托叶和苞叶多毛
混有单生和放射状毛… … 1 . C . 无毛种
叶下主脉和分枝脉主部分
散生柔毛 , 叶缘锯齿状
子房圆筒形 , 从生密毛 , 直立草本 … … 4 . 短
角种
子房三角形一圆筒形 , 角上多毛 , 半甸甸草
本 … … 3 . 木荷苞种
叶缘锯齿状
叶上 (通常 )无叶须 (ha s l se t a e )
托叶和苞叶纤毛 , 尊片和花瓣 4 裂… … 6 .
C
. 尊麻叶种
托叶和苞叶光滑 , 曹片和花瓣 5 裂… … 5 . C
梭状种
叶基有叶须 , 至少部分叶上有托叶和苞叶多毛
或纤毛 花序束状
雄蕊 10 枚 , 子房圆柱形 , 多茸毛… … 7 . C 扑
仰种
雄蕊 25 枚 , 子房球状 , 刺状… … 8 . C 假圆果
种 , 花序聚伞形
1一6 朵花聚一起 , 弯曲状 , 花梗长 3 厘米 ,
曹片和 花瓣 5 裂 · · … 9 . C 非洲种
l一 3 朵花 , 不弯曲 , 花梗小于 2 厘米 ,
粤片和花瓣 4 裂… … 12 . C 三室种
托叶和苞片光滑 , 株高 2 . 5 米 , l一 2( 一3) 簇生
花 ,
很少聚伞形花… … 10 . C 长果种
株高 1 米 , 1一3 或 1一 4 朵簇生花 . 没有聚伞
形花 , 簇生 1一 3 朵 , 雄蕊 20 枚 , 子房线状 , 具小刺
毛… … 1 1 . C 假长果种 , 簇生 1一 4 朵花 , 雄蕊 10
枚 , 子房圆柱状 , 乳头状… … 13 . C 三齿种
4
.
4 结实材料检索表
叶缘锯齿或圆锯齿状 , 茹果隔成 5 个敞口的室
· ” ’ 二 4 . C 短角种
茹果 3 室 , 无隔膜 , 无敞口 , 瓣膜上有放射性纤
毛… … 1 . C 无毛种
瓣膜上无放射性纤毛 , 瓣膜有刺 , 种子浅褐色
至黑色有小点 (细孔 ) … … 3 . 木荷苞种
瓣膜具瘩 . 种子黑褐 , 有细槽… … 2 . C 吉莉蒂
种
叶缘锯齿状 叶基无叶须 茹果分 5 个瓣膜
· ” ’ 二
9
.
C 非洲种
茹果分 3 个瓣膜 茹果未成熟时 , 被短柔毛 ,
后变光泽 , 顶端三出种子 da lab ir fo ir 而 c 或有角 黑
褐发亮 , 顶端棕褐色背 … … 5 . C 梭状种
茹果多毛或球状多毛 , 无顶端 , 种有角 , 网纹
状 . 各边凹下 , 带黑色 , 无背 … … 6 . C 尊寐叶种
叶有叶须 , 至少部分叶有茹果 5 室 , 茹果球形 , 有刺
· · … 8 . C 假圆果种茹果柱形 , 有棱无刺 , 茹果 2一
1 0 厘米长 , 0 . 4 一 0 . 8 毫米宽 , 渐尖至顶部 , 种子不
规则 , 黑色… … 10 . c 长果种
茹果小于 2 厘米长 , 1 . 2 毫米宽 , 顶端五个敞
口 , 种子多毛 , 黑褐色 … … 9 . C 非洲种
茹果 3( 二 4) 室 , 果长 1 一 2 . 6 厘米 , 宽 0 . 4 一 0 .
7 毫米 , 光滑瓣膜有翅 , 顶端有 3 个伸展角 , 长达 厂
一 3 毫米 , 常分叉 , 种子有纹孔… … 扑仰种
果长 2 一 7 . 5厘米 , 宽 0 . 2 一 2 . 5 毫米 , 多柔毛
(特别在未成熟时 )瓣无翅 , 终端有长而分叉的角 ,
种子无纹孔 , 种子长椭回 , 带黑色 , 被白霜 . 未成熟
茹果密布 发亮的掌状毛状物 … 12 . C三室种
种子有角 , 淡褐色 、 茹果光滑或球状刚毛 , 茹果
无敞口 , 光滑 , 种子具疵状点… … 1 1 . C 假长果种
茹果有 3 个小伸展角 ( l 厘米 ) , 光滑至球状刚
毛 , 种子最后呈网状… … 13 . C 三齿种
4
.
6 进一步在黄麻育种了方案中利 用东非黄麻属
各种的推论
中国麻作 C I H NA , 5 F IB E R 19 9 8 年第 2 0 卷第 3 期
野生黄麻在未来育种方案中的价值 , 只能将它
们在商品麻栽培地区试种以后才能确定 。 而 它们
与栽培种的竞争能力和重组潜力已有评价 。 因此 ,
根据这次植物标本考查 , 可推测以下几点 。
( 1) 野生麻在东非广阔地区 已我到 (从极度干
燥区和临近沙漠区到沼 泽地和水涝地区 ) , 并生长
在多种土壤类型上 。 如果将搜集材料进行合并 , 转
入到育种程序中 , 就会丰富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和
增强其适应性 , 特别增强其对旱 、 涝和土壤的适应
性 。 应注意广泛搜集有扑仰种 、 长果种 、 假长果种 、
三齿种和三室种 。 如果可能话 , 还有非洲种和假圆
果种 。
( 2 )许多野生黄麻种主根的木质化程度特别高
(如无毛种和梭状种 ) , 利用这些种质有希望增强栽
培种的抗旱和对土壤的适应性 。
( 3) 长果种适应于多种环境 , 有关文献报道 , 广
泛征集长果种群体 , 不仅会增强它对农业生态的适
应性 , 而且也会导致产量和质量的改善 。 报道中有
k6 品种 , 植株高而且直立 , 纤维强力高 。 这表 明该
群体可通过引入黄麻育种 , 获得育种工作者所期待
的圆柱形茎和茎粗一致的性状 , 从而提高其纤维品
质和产量的潜力 。
肯尼亚的 P . K 凯英吉和 P . W 查希雷两先生
报道 , 从野生矮生长果种黄麻植株上采的种子下代
植株可高达 4 米 。 尽管该种咱质在野 生群体表现
不明显 , 但通过不同地理环境来采集 . 就可部分满
足黄麻组织希望 , 改进产量和 品质的需要 。 从生长
在河边条件下的群体征集甚至 可提供改进沤洗率
的种质 。 由于 4 . 5 节中所进行的讨论 , 长果种的野
生群体比栽培品种有竞争力 , 在进行考察时 , 该种
应搜集得越彻底越好 。
( 4) 在不 i石了的洲日布种和三室种的资源中 , 曾见
到其汁液无色 。 该群体可提供黄麻育种工作者寻
求的改良纤维品质的种质 。
( 5) 黄麻易感染许多具菌病害 , 包括枯腐病 (茎
腐 、 环腐和根腐 ) , 它们在整个生育期侵害植株 , 还
有白绢病 、 黑枯病 、 炭疽病 、 叶霉病 、 茎斑病 、 斑点
病 (6) 。 有趣的凯英吉和查希雷两 人提到 , 黄红麻
的真菌病害在肯尼亚并不普遍 , 而其它病毒在该地
区 目前也不知道 。 因此 , 很可能肯尼亚的黄麻各种
会给将来的抗病抗虫工作提供十分有用的种质 。
(6 )国际黄麻组织应考虑在商品麻栽培区将黄
麻作为很好的食物来源的潜在价值 。 整个非洲不
仅大多数野生种可用于蔬菜和凉拌菜植物 , 也可用
作饲料 , 还有多种医药用途 。 这些用途值得 IJ O 在
进一步的考察中明确下来 。
野生材料只有经过黄麻生产国种植 , 区域性试
验 , 得出抗病抗虫潜力 , 估测出光周期敏感性和潜
在的纤维品质和产量 , 以及可能在亚洲生产上大面
积推广 , 才能估计到它们对黄麻经济的真正潜力 。
显然 , 育种方案成功与否决定它们与两个栽培种的
竞争能力 , 还取决于将何种种质转育到栽培种中去
的可行性较大 。 根据该植物标本考查的结果建议
广泛在进行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搜集 , 可给 U O 今
后 的纤维改良研究提供所需种质 。
5 以这次标本考查为基础的征集计划
5
.
1 一般介绍
鉴于这次考查时 已有资料 (表 3) 的黄麻种结
实时间 , 有关国家的雨季和后勤问题 , 我建议 , 组织
3 个考察队深入热带东非 。 第 1 队深入肯尼 亚中
部 ;第 2 队集中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沿海 ;第 3 队
深入坦桑尼亚中部 ;第 4 队深入博兹瓦纳或赞比亚
或津 巴布韦地区 。 从后勤和原产地考虑 , 赞比亚有
12 个种 , 可能最适合第 4 队去考察 ;第 5 队留作预
备队 , 可去乌干达 ( t d 、 2 、 3 和 4 ) , 可去肯尼 亚北部
( K l 和 2) , 可去埃塞俄 比亚南部 。 也可待前几次
考察资料评价后再决定去 同 , 或者从东非不同地 区
增集 , 这也很必要 。
(英 )牛津大学植物科学系 梅 . 埃德蒙著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熊和平译
福建农学院 卢浩然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