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布及在厦门园林中的作用



全 文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2
第 2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7

福建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布及在厦门园林中的作用

夏 俊1,黄宝华2
(1.福建省厦门市忠仑公园,厦门 361009;2.福建大农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363000)

摘要:介绍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在福建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并从城市环境建设作用、植物多样性、
生态作用等方面分析该属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厦门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
供参考。
关键词:野牡丹属;福建;植物多样性;生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4)02—0067—03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在我国有25属,160种,25变种 [1];在福建有10属,22种,包括4变
种[2]。其中,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在福建广泛分布,属于草本或灌木植物。该科植物花为雌雄两性,
呈聚伞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或由上述花序组成圆锥花序或蝎尾状聚伞花序,花朵大色彩鲜艳,
花期长,叶型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特性和观赏价值。近年来已有学者对该科植物进行收集驯化并应用
园林绿化[3,4]。如野牡丹、多花野牡丹、毛稔、银毛野牡丹、巴西野牡丹、蒂姆花等开始应用于厦门的园
林绿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对野牡丹科植物在本省的分布及其在厦门市园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进行
阐述,旨在为野牡丹属植物在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以及更好地为厦门市园林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1 野牡丹属植物在福建的分布及种类
本属植物《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9种1变种[1],根据福建植物志(第四卷)介绍共有6种[5],福建
该属植物的组成和分布整理如下表1:
表1 福建野牡丹属植物和分布情况
植物名称 分布地点 海拔分布特点和生境
地稔 全省各地 海拔 1250 m以下的旷野、路旁、山坡疏林下或开阔灌草丛中
毛稔 闽南 海拔 400 m以下的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开阔灌草丛中
野牡丹 闽南、闽中 海拔 120 m以下的旷野、路旁、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灌草丛中
细叶野牡丹 闽南、闽中 海拔 1300 m以下的山坡或田边矮草丛中
展毛野牡丹 闽中 海拔 150~2800 m的开阔山坡灌草丛中或疏林下
多花野牡丹 闽南、闽中 海拔 300~1830 m的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
1.1 水平分布及生境
野牡丹属植物在福建的水平分布较广(详见表1)。该属植物为福建地带性植物,酸性土壤常见。地稔
水平分布十分广泛,福建各地均可见;耐阴性极强,生于山坡灌草丛、密林下,匍匐性好,高约5~10 cm,
花朵色彩鲜艳漂亮,是难得的本土观花地被植物,可开发成城市园林耐阴性开花地被植物。毛稔耐阴性
较强,在林荫下乃可生长。野牡丹常分布在山坡下、旷野和开阔的灌草丛中及较为向阳的山路两旁,为
全日照植物,初夏时开花。细叶野牡丹分布于闽南和闽中山坡灌草丛中,高约20~30 cm,花粉红亮丽,
自然状态下成片生长呈天然的花坛状,观赏效果极佳。多花野牡丹分布于山坡上、疏林下,花大且多,
色彩艳丽,花期长。展毛野牡丹分布于山谷林下、路边或沟边,花大,色彩艳丽,是美丽的庭园观赏植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2
第 2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8
物。
1.2 海拔高度分布
野牡丹属不同种类植物在海拔高度上分布差异较大。野牡丹主要分布在海拔120 m以下区域的山坡
和田野边,分布范围最窄;毛稔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m以下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开阔灌草丛中,
分布范围相对于野牡丹较宽;多花野牡丹分布于海拔约300~l800 m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细叶野牡
丹和地稔分布于海拔约l300 m以下旷野、路旁、山坡疏林下或开阔灌草丛中;展毛野牡丹分布于海拔2800
m以下地区,分布范围最广。
2 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随着野牡丹属植物在厦门城市园林建设中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2.1 乡土植物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根据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则,要使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循环稳定、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需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尤其是厦门地区典型的乡土植物。野牡丹属植物是典型
的酸性土壤指示植物,也是乡土野生花卉,应用于园林建设,不仅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而
且与厦门的园林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反映厦门植被特色,山野与田园风光的自然美充分呈现于都
市园林中,充分体现出厦门的风貌特点。野牡丹属植物做为乡土植物适应能力强,管理方便,易于适应
城市的生长环境条件。野牡丹属植物已经驯化种植成功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推广,已经在厦门的城
市园林建设中取得的良好生态效果。 野牡丹属植物可以充分体现在厦门气候带环境条件下的地区观赏
植物资源特点;又可以迅速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2.2 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
根据生态学原理,应因地制宜,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植,构建长期、稳定共存
的植物群落,增加园林绿化空间的异质性和稳定性。园林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当地植物地被群落特征,在
园林建设中选取乡土植物进行艺术再现,从整体上反映地方风貌,增加乡土植物多样性能突出一个城市
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观花灌木在目前的园林绿化中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受到观花植物材料较少的限
制。而野牡丹属植物花大色艳,花期长且花期处于夏季,耐修剪,能为观花灌木类材料提供新的选择。
野牡丹属植物可以进行种子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取材方便,技术简单,便于繁殖,易于在城市园林中
大量应用。在营造近自然闽南典型植物群落时,可采用乡土植物野牡丹作为灌木层或地被植物的构成种
类,让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应用地稔生长高度(约5~10 cm)、耐荫性极强和匍匐生长的特性,可作为
城市园林耐阴性开花地被植物。利用细叶野牡丹的生长高度只有20~30 cm,花瓣粉红亮丽,可作为花
坛植物或盆栽。毛稔耐阴性较强,可将其作为林下、路旁或庭园种植,也可作为城市风景林路边的近自
然群落下层林丛植或带状种植,可丰富城市园林绿地的结构,增加观赏性,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生态系统
功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常要建造灌木林带(如:分车带和各种绿篱),野牡丹属植物中的多
花野牡丹、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和毛稔等种类的生长高度都适合营造绿篱灌木林带。细叶野牡丹可在缓
坡种植成片的观花植物,营造赏心悦目的景观。野牡丹属植物果实成熟会开裂,开裂后种子散落在土壤
表层会萌发和生长,植物群落得苗龄会得到更新,增加苗结构多样性。
2.3 发挥调节城市生态功能
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有绒毛,能吸附大气中的各种粉尘烟尘,减少空气中各种尘埃含量从而起到
净化空气的作用,有益于人类的健康。野牡丹植物的枝叶、树冠能够吸收声波,减少噪音,降低噪音对
人的伤害。同时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
性起到保护作用。(下转第72页)
第39卷
第2期
福建热作科技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9 No.2
2014
2.2.5.4枯枝病:危害症状:本病主要危害月季枝干,在枝干和出现溃疡病斑,初为红色小斑点,后扩
大变深,可心呈褐色。后期病斑凹陷,纵向幵裂,病部可心出现黑点,潮湿时涌现出黑色孢子堆。严重
时病斑环割茎干,病部以下枝条萎缩枯死;防治方法:秋冬季彻底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生长期可喷0.1%尿素溶液,以增强植株长势;休眠期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2.5.5蚜虫:危害症状,主要聚集在芽、嫩叶、花蕾上吮吸汁液。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
露地栽培时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防治方法:在初孵期和产卵前可喷洒40%氧化乐果】000倍液或80%
敌敌畏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2.2.5.6红蜘蛛:危害症状,高温干燥季节有利大量发生危害。本害虫以吸食叶片汁液为主,受害叶片
呈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散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防治办法:加强栽培管理,清除周围杂
草枯枝,增强通风透光度;发现虫害叶片,及时摘除烧毁;虫害发生期间喷施15%哒螨灵乳油2000倍
液;或喷施50%溴螨脂乳剂2500倍液;或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因红蜘蛛抗药强,应注意杀螨
药物的交替使用。
2.2.5.7介壳虫:危害症状,其危害特点是刺吸月季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
温髙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防治方法:在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毛刷刷除;在若虫孵化期,
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3可在根部埋入颗粒杀虫剂,如涕灭威,
每株用量2�3 g,能够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呂佩珂,段半锁,苏慧兰,等.中国花卉病虫原色阁鉴[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上接第68页)
总之,野牡丹属乡土植物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于城市绿化、美化时要科学合理配置和养
护管理,注重不同品种的环境适应性、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让该科植物在城市
绿化、美化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5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52-161
⑵林秀香,苏金强,黄阿风.福建野牡丹科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及评价[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4):17-19
[3]马国华,林有润,简曙光,等.华南野牡丹科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6):72-73
[4]朱纯,陈妙贤,彭狄周,等.10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4):64-67
[5]福建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四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