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安徽产大戟属野生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全 文 :资源现状
野生,资源量大
野生,资源量大
野生,资源量较多
野生,资源量极为丰富
野生,资源量丰富
野生,资源量丰富
生长习性
低山丘陵的坡地、路旁、荒山草丛及疏林下
草丛及疏林下
山坡、路旁草丛间
各地荒山、草地、路旁、房前屋后,为常见的杂草之一
平原或低山丘陵的路旁湿地
山坡、草地、田边、路旁、沟边、河岸处
分布范围
滁州 、黄山 、歙县 、黟县 、铜
陵、芜湖、金寨、凤阳、萧县等
滁州琅琊山
金寨、芜湖、铜陵等
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省
黟县、芜湖、铜陵等
几乎遍及全省
植物名称
大戟(E. pekinensi)
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
乳浆大戟(E. esula)
泽漆(E. helioscopia)
斑地锦(E. supina)
地锦(E. humifusa)
表 1 安徽产大戟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情况
安徽产大戟属野生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孟 娜, 魏胜华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大戟属为大戟科中种类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属,且该属植物药用价值高。 从安徽产大戟属 6种野生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
解剖结构、DNA序列分析、药理及临床观察、生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为安徽大戟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戟属;安徽; 野生植物;概述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4-0047-03
Progress on the wildings of Euphorbia in Anhui province
MENG Na, WEI Sheng-hua
(College of Biolo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plants of Euphorbia are wildly distributed in our country, and most plant are medicinal species. The paper reviewed
six wildings of Euphorbia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mainly involved life habit, 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structure, DNA sequence
analysis,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It can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the fu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 from Euphorbia in Anhui.
Key words: Euphorbia; Anhui; wilding; review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植物含有萜类、 生物碱等成
分[1],其二萜成分有些具有抗癌作用;生物碱如一叶萩碱可治
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大戟科植物有望成为新药来源
之一。大戟属(Euphorbia)为大戟科中种类最多、分布面积最
广的属,全世界有 2 000余种,我国约有 80种,且仍有新种
不断地被发现[2]。该属植物为 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
匍匐,通常含有白色或黄白色乳汁,对皮肤有刺激和毒性,
但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各省及地区对该属植物民间药
用情况有大量记载,民间用大戟属植物作通便、利尿以及治
疗水肿、结核、牛皮癣、疥疮和无名肿毒,尤其是抗肿瘤等[3]。
资料显示, 安徽产 6 种大戟属植物都是较重要的药
用植物,该属植物药用植物价值高、资源丰富、分布极为
广泛 [4]。 目前国内对大戟属植物概况主要是杨莉等[5]、安惠
霞等[6]、颜秉强等 [7]分别对泽漆、地锦草、月腺大戟的概述,
其他植物尚未看到其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
分析,我们结合平时工作和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学者对
安徽 6 种大戟属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解剖结构、DNA 序
列分析、药理及临床观察、生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
期为安徽大戟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安徽产大戟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情况
大戟主要生活在低山丘陵的坡地、路旁、荒山草丛及
疏林下,在安徽省滁州、黄山、歙县、黟县、铜陵、芜湖、金
寨、凤阳、萧县等地均有大量资源分布;月腺大戟主要生活
在草丛及疏林下, 在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有大量资源分
布;乳浆大戟主要生活在山坡、路旁草丛间,在安徽省金
寨、芜湖、铜陵均有大量资源分布;泽漆为常见的杂草之
一,安徽省各地荒山、草地、路旁、房前屋后均有分布,资源
量极为丰富;斑地锦主要生活在平原或低山丘陵的路旁湿
地,在黟县、芜湖、铜陵均有分布;地锦主要生活在山坡、草
地、田边、路旁、沟边、河岸处,几乎遍及全省(表 1)。
收稿日期:2010-11-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KJ2010B015)
作者简介:孟娜(1977-),女,硕士,E-mail:dreammn@126.com
2 大戟属植物形态特征及微形态解剖学特征
2.1 形态特征
根据《安徽植物志》[4]的记载,我们对安徽产大戟属 6
个野生种的特征进行总结,这里的形态特征仅为我们鉴定
植物时常用的一些用肉眼观察即可获得的性状,不包括用
显微镜才能揭示的微观特征(如气孔器类型等)。(1)习性。
大戟属植物多为 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通常有乳状汁液。
多生于低山丘陵的坡地、路旁草丛间及林下。 (2)根。 部分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4 期 47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1.04.057
种类根肥大,呈圆柱形至圆锥形(大戟)或纺锥形至圆锥
形(月腺大戟),其余根皆不肥大;其中地锦和斑地锦为须
根系。 (3)茎。有些茎直立或匍匐(如地锦和斑地锦),其他
茎皆直立。(4)叶。单叶,叶互生(如大戟、月腺大戟、漆泽和
乳浆大戟)、对生(如地锦和斑地锦),全缘(如大戟、月腺大
戟和乳浆大戟)或有锯齿(如漆泽、地锦和斑地锦)。(5)花。
杯状聚伞花序(或称大戟花序)多数排列为顶生(如大戟、
月腺大戟、乳浆大戟和泽漆)或腋生(如地锦和斑地锦),基
部常有轮生叶或苞片。 一枚大戟花序通常由多朵雄花与
一朵雌花着生于萼形、 杯状、 钟状或陀螺状的总苞内组
成。 雄花仅具一枚雄蕊,花丝短,着生于变态的梗上,有明
显的关节,无花被;雌花单生于杯状聚伞花序的中央,有
长子房柄伸出总苞之外,通常无花被,子房 3 室。 花期多
集中在 4~10月。 (6)果实。蒴果,种子小,表面光滑或有各
种疣状突起或横沟,果期多集中在 5~11月。 (7)被毛。 本
属植物的被毛主要有单细胞毛和多细胞毛两种, 表皮毛
的有无可以作为区分这 6种植物的依据之一[8]。
2.2 微形态解剖学特征
近年来,利用微形态学特征进行药材鉴定已有报道。
董立莎等 [9]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
等方面对泽漆进行了生药鉴定的研究, 确立了方便有效
的鉴定方法, 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笔者曾首次报道了安徽产大戟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
研究,有助于识别一些在外部形态较相近的种类,为探讨
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分子和解剖学证据,同
时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和药用开发提供实验证据[10]。
3 大戟属植物 DNA序列分析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 目前对大戟属植物分子方面的
研究较少且没有规律,曹小迎等[11]首次克隆了药用植物大
戟 hmgr基因的 cDNA片段, 并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
列进行了分析,为从大戟中克隆 HMGR 的全长基因、进而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大戟中的萜类化合物提供了研究
基础。蒋继宏等[12]首次报道了苏皖产大戟属内 6种药用植
物的 ITS序列长度的变异,结果表明 ITS序列分析在研究
和探讨大戟属植物的起源、 不同种类的进化关系及大戟
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物种间分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
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探讨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
大戟属植物鉴定提供 DNA分子证据。
4 药理及临床观察研究
4.1 抗真菌作用
4.1.1 大戟 戴传超等[13-15]、孟娜等[16]对大戟的研究较为
全面,对大戟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
其抑菌活性,表现出了多种抑菌作用。 笔者也曾在大戟属
植物的分子、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作过系统研究,结果均
表明大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较高的应用价值[17]。
4.1.2 月腺大戟 对月腺大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膨大
的根部,因根部黄白色的乳汁有毒,因此引起很多学者的
兴趣。 孟娜等 [17]、薛建平等 [18]测定不同浓度月腺大戟根部
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作用;高
橼等 [19]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月腺大戟
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
率, 用显微观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后菌丝体形态结
构的变化,并测定菌丝体的相对电导率,为植物病害生物
防治及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及进一步开发植物性农药提
供理论依据。
4.1.3 地锦和斑地锦 地锦和斑地锦两种植物生长特性
及外部特征很相似,常常容易混淆,其主要区别在于叶子
表面有无斑点。 目前对这两种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
菌及药理临床方面,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古
力娜·达吾提等 [20-24]较全面地研究了地锦不同提取物的抗
皮肤癣菌作用及体外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地锦提取物
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刘华玲等 [25]、田海
军 [26]研究了地锦对病原菌抑菌作用,为地锦抑菌活性物质
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1.4 泽漆 笔者曾对泽漆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泽漆有抑真菌活性 [16],这与周燚等 [27]、
于平儒等 [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为开发高效、无公害植物
源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4.2 临床观察
目前对大戟属植物的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较多。
张宏利等 [29]、居学海等 [30]分别测定大戟、月腺大戟对小鼠
的毒性,结果表明大戟具有较好的杀鼠活性,这为其开发
为植物源灭鼠剂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陈福星等[31]通过研
究地锦对小鼠 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发现地锦对机体
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杨士珍等[32-33]观察中药足浴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 表明地锦草合剂治疗小儿秋季
腹泻疗效好、疗程缩短。卢建明[34]以斑地锦健胃通乳为主,
配以党参、炙芪、茯苓、当归补气养血,通草、路路通等通乳
汁,诸药合用,疗效颇佳。
5 生产及应用研究
5.1 组织培养研究
目前,保证大戟属植物的产量稳定成为相关学者的研
究重点。 戴传超等 [35-36]以野生大戟为材料,探讨了大戟茎
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技术的条件, 同时对
大戟悬浮细胞进行培养,用内生菌刺激悬浮细胞生长,结
果表明采用悬浮培养方法生产大戟药材是可行的, 对大
戟的生产及应用的研究相对比较全面, 为今后进一步开
发利用大戟奠定了理论基础。刘洋等[37]对地锦组织培养及
无性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以期保护地锦、满足人们对地
锦草的需要。
5.2 生态环境应用研究
乳浆大戟为众多恶性杂草之一, 毫无放牧饲用价值,
给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对其的研
究多集中在如何去除以保护生态环境。 刘爱萍曾于 2004
年、2008年分别对乳浆大戟的天敌进行研究,间接地对乳
浆大戟进行概括, 有助于人们认识草地毒草的生存和制
约因素,利用有益生物资源控制毒害草的蔓延为害,促进
48
和恢复草地生态环境[38-39]。谢桂英等[40]以泽漆为材料,探讨
其水提液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杂草泽漆防除和利
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6 前景展望
经过多年来对大戟属植物的研究,结合资料文献发现,
大戟属植物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但目前其应用和开发
力度十分有限, 对大戟属植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还有大量
工作有待完成,今后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植物
资源的调查,掌握其分布、生境、资源蕴量等,以更好地保护
野生资源,并创造适宜条件引种栽培及组织培养,确保大戟
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及生态分布。 (2)更多地采用分子生物
学技术,从分子(核酸和蛋白质)水平对属内种间关系进行探
讨。(3)综合形态学、细胞学、解剖学、孢粉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各方面的性状对大戟属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系统研究人工
栽培和组织培养技术,以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荣汉 .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 [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
269.
[2] 师彦平,贺志军 ,贾忠建 .大戟二萜结构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Ⅰ)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5):85-89.
[3] 师彦平,贾忠建.我国大戟二萜酯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新进展[J].高
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7):1107-1112.
[4] 钱啸虎.安徽植物志(第 3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56-257.
[5] 杨莉 ,陈海霞,高文远.泽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575-577,595.
[6] 安惠霞,李治建,古丽娜·达吾提.地锦草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
国药,2008,19(12):2866-2868.
[7] 颜秉强,张永清.月腺大戟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
(5):432-435.
[8] 周守标,孟娜,蒋继宏,安徽产大戟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 [J].云南
植物研究,2005,27(5):517-524.
[9] 董立莎,陈芳.泽漆的鉴别研究[J].中草药,2002,33(8):757-759.
[10] 孟娜 ,周守标,蒋继宏.五种大戟属植物 nrDNA 的 ITS 序列分析
及其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广西植物,2005,26(1):18-21.
[11] 曹小迎,蒋继宏,刘群.大戟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基因 hmgr 的克
隆与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2):123-126.
[12] 蒋继宏,孟娜,曹小迎,等.苏皖产大戟属药用植物 rDNA 的 ITS 序
列分析[J].中草药,2005,36(6):900-902.
[13] 戴传超,余伯阳,赵玉婷,等.大戟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与宿主
相关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90-1294.
[14] 勇应辉,戴传超,高伏康,等.大戟内生真菌对其生长和两种萜类
物质量的影响[J].中草药,2009,40(9):1136-1139.
[15] 戴传超,余伯阳,薛菲,等.药用植物大戟悬浮细胞的培养[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5,29(2):57-60.
[16] 孟娜,蒋继宏,周守标.安徽产大戟属(Euphorbia)药用植物抑真菌
活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8(3):333-335.
[17] 孟娜,周守标,蒋继宏.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根部提取
物抑菌作用的测定[J].生物学杂志,2005,22(4):16-17,53.
[18] 薛建平,张爱民 ,盛玮.月腺大戟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 [J].天然产
物研究与开发,2009(21):303-305.
[19] 高橼,万赛罗,蔡永萍,等.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
作用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17(2):213-219.
[20] 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
及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 [J].医药导报 ,2009,28
(11):1404-1407.
[21] 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肖威.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及对皮
肤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草药,2009,40(5):758-763.
[22] 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
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58-2960.
[23] 安惠霞,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地锦草不同萃取部位体外
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7(1):40-42.
[24] 安惠霞,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抗皮
肤癣菌作用 [J].石河子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26(6):735-
737.
[25] 刘华玲,马欣荣 ,孙振元 .地锦叶片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872-875.
[26] 田海军.地锦草对水产病原菌体外抗活性的研究[J].水生态学杂
志,2010(1):150-152.
[27] 周燚,刘暑艳,邹丽芳.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J].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2):31-33,38.
[28] 于平儒,蒋继宏 .28 种植物样品提取物离体抑菌作用测定 [J].徐
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43-45.
[29] 张宏利,杨清娥 ,韩崇选等.大戟对小鼠的毒性研究[J].西北林学
院学报,2006,21(5):129-131.
[30] 居学海,崔疆,陈鸣岳等 .月腺大戟水提物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1(5):129-131.
[31] 陈福星,陈文英,褚景生 .地锦草水煎液对小鼠 IFN-γ 的影响[J].
中国兽医杂志,2007,43(4):46-47.
[32] 杨士珍,郝海英,黄俊敏.地锦草合剂足浴治儿秋季腹泻 60 例[J].
陕西中医,2009,30(11):1479-1480.
[33] 杨士珍,郝海英,黄俊敏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65
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0):1032.
[34] 卢建明.斑地锦临床应用举隅[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41.
[35] 戴传超,余伯阳,董晨,等.药用植物大戟的快速繁殖研究[J].广西
植物,2005,25(2):152-155.
[36] 戴传超,余伯阳 ,薛菲等 .药用植物大戟悬浮细胞的培养 [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5,29(2):57-60.
[37] 刘洋,马静 ,葛宁 .地锦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研究[J].现代农业
科技,2009(21):77-78,81.
[38] 刘爱萍,徐林波,王俊清.加拿大蓟及乳浆大戟天敌昆虫调查研究
[J].内蒙古草业,2008,20(3):25-27,42
[39] 刘爱萍,王建锋.乳浆大戟天敌--大戟天蛾成虫产卵特性及选择
性研究[J].内蒙古草业,2004,16(1):11-14
[40] 谢桂英,游秀峰 ,孙淑君 .泽漆提取液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J].河南
科学,2009,27(12):1544-154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