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



全 文 :文章编号:1006 - 1126 - 2014 (4) - 0431 - 04
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
收稿日期:2014 - 09 - 11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30418);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林科 201417)
作者简介:林建勇 (1985—) ,男,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学、植物分类学。
通讯作者:蒋 燚 (1968—) ,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林建勇,蒋 燚,梁瑞龙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南宁 530002)
摘 要:油杉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珍贵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多为中国特有种。油杉属植物许多种类的
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通过列表详细比较了每一种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编制了油杉属分种检索表,
以利于对油杉属各种及其变种的识别。
关键词:油杉属;形态特征;检索表
中图分类号:S791. 15 文献标识码: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cognition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 and Chinese Keteleeria
LIN Jian-yong,JIANG Yi,LIANG Rui-long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perior Timber Trees Resource Cultiv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Fast-growing Timber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Ministry of China,Nanning 530002,China)
Abstract:Keteleeria are very high valuable timber species and landscaping trees in south China,most of
which are endemic to Chin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teleeri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ent. By comparing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each Keteleeria through list,and preparing the key of
Keteleeria,identification of Keteleeria various species and variants was made.
Key words:Keteleeria;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油杉属 (Keteleeria)植物隶属于松科 (Pina-
ceae),均为常绿乔木,多为中国特有树种,是我
国南方地区具有较高价值的珍贵用材树种和园林
绿化树种。中国油杉属树种主要产于秦岭以南、
雅砻江以东,长江下游以南及台湾、海南岛等温
暖山区[1]。油杉属树种的木材纹理直或斜,结构
细致,硬度适中,干后不裂,含少量树脂,耐久
用,可作房屋建筑、桥梁、家具、农具及木纤维
工业原料等用材;其树皮可提栲胶;树干高大通
直,枝叶茂密浓绿,可用于园林绿化。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铁坚油杉 (Keteleeria davidi-
ana)等适应性强、耐干旱,后期速生,近年来作
为建筑用材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绿化树种已
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尤其在我国南方,油杉、江
南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的重要性
日益显示,推广前景广阔。
油杉属植物分类地位多变,部分种的分类地
位经历了新发表确立到被归并或降低分类地位的
第 43 卷 第 4 期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Vol. 43 No. 4
2014 年 12 月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Dec. 2014
变化,目前在分类方面的争议仍然较大。油杉属
植物形态特征变化较大,种间存在重合现象,许
多种类的形态差异不明显,尤其是变种间的识别
难度较大。
1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分类
1987 年《中国植物志 (第七卷)》记载的油
杉属植物全世界共 11 种,其中我国有 9 种 1 变种,
均为中国特有种[1]。此后,相继发表过旱地油杉
(Keteleeria xerophila Hsuehet S. H. Huo)[2]、蓑衣油杉
(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var. pendula Hsueh)[3 - 5]、
威 信 油 杉 (Keteleeria weixinensis L. L. Deng et
W. Q. Zhang)[6]等,但均被否定[7 - 8]。1999 年 《中
国植物志》的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 (Volume
4)》中国则只有 5 种 4 变种[9],即把青岩油杉
(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chien - peii)被归并到铁
坚油杉 (Keteleeria davidiana),原分类地位不成
立[1,7,10],把黄枝油杉 (Keteleeria calcarea)和台湾
油杉 (Keteleeria formosana)作为变种并入铁坚油
杉,认为江南油杉 (Keteleeria cyclolepis)和矩鳞油
杉 (Keteleeria oblonga)是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
的变种。
2 江南油杉与同属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
为了便于江南油杉与同属其他种的识别,将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等列表进行了
比较 (表 1)。油杉属各种的识别特征如下:
(1)海南油杉 (K. hainanensis):主要识别特
征在于其叶较宽长,两端渐窄,通常微弯,次要
特征有成长叶长 5 ~ 8 cm,宽 3 ~ 4 mm,萌生枝和
幼树上的叶长可达 14 cm,宽达 9 mm,叶上面沿
中脉两侧各有气孔线 4 ~ 8 条,幼树叶上无气孔线。
(2)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叶较窄长,
长达 6. 5 cm,宽 2 ~ 3 mm,先端常有凸起的钝尖
头,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 2 ~ 10 条气孔线,稀无;
种鳞卵状斜方形,上部渐窄,向外反曲,边缘常
有明显的细缺齿。
(3)柔毛油杉 (K. pubescens):1 ~ 2 年生枝密
生短柔毛,球果中部的种鳞近五角状圆形,上部
宽圆,中央微凹,背面露出部分密生短毛,有
白粉。
(4)铁坚油杉 (K. davidiana):叶较短,长
1. 5 ~ 5 cm,上面无气孔线,或沿中脉两侧各有 1
~ 5 条气孔线,中上部近先端有少数气孔线;种鳞
卵形或近斜方形,上部边缘外曲,背面露出部分
无毛或有短柔毛;种翅中部或下部较宽。
(4a) 铁 坚 油 杉 (原 变 种)(K. davidiana
var. davidiana):1 年生枝淡黄灰色、淡黄色或淡灰
色;叶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气孔线 10 ~ 16 条,微
有白粉。
(4b)黄枝油杉(K. davidiana var. calcarea):与
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本变种顶芽呈圆球形,1 年生
枝黄色,种鳞斜方状圆形或斜方形,鳞背露出部
分有密生短毛。
(4c)台湾油杉 (K. davidiana var. formosana):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 1 或 2 年生枝有密生乳
头状突起点,嫩枝或 1 年生枝有毛,种鳞较小。
(5)油杉 (Keteleeria fortunei):与油杉属其他
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的种鳞上部边缘向内弯曲。
(5a)油杉(原变种)(K. fortunei var. fortunei) :
与另两个变种的区别在于原变种 1 年生枝干后橘红
色或淡粉红色,种鳞宽圆形或上部宽圆下部宽楔
形,种翅中上部较宽,下部渐窄。
(5b)江南油杉 (K. fortunei var. cyclolepis):
与原变种的稳定区别在于其种鳞斜方形或斜方状
圆形,种翅通常中部或中下部较宽,1 年生枝色较
深,呈红褐色、褐色或淡紫褐色。
(5c)矩鳞油杉 (K. fortunei var. oblonga):本
变种球果中部的种鳞矩圆形或宽矩圆形,小枝上
的毛脱落后,留有较密的乳头状突起点,苞鳞较
窄,先端不呈三裂。
3 油杉属分种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而编制的。
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植物检索表是
鉴定生物种类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分类阶元的
鉴定。油杉属分类常用的形态特征主要有叶、果
实、种鳞、种翅等,分种检索表的编制有利于油
杉属各种及其变种的识别。
1. 叶条状披针形或近条形,两端渐窄,通常
微弯,先端钝;大树之叶长 5 ~ 8 cm,宽 3 ~ 4
mm,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 4 ~ 8 条气孔线;幼树及
萌生枝的叶长达 14 cm,宽达 9 mm;小枝无毛;
球果长 14 ~ 18 cm,种鳞斜方状卵形或斜方形,鳞
背露出部分无毛,先端钝或微凹,两侧端边缘微
反曲 1. 海南油杉 K. hainanensis……………………
1. 叶条形,长 1. 2 ~ 6. 5 cm,宽 2 ~ 4. 5 mm,
先端尖、急尖、钝或微凹。
23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43 卷
表 1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Tab. 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Keteleeria
特征 海南油杉 云南油杉 柔毛油杉
铁坚油杉
铁坚油杉
(原变种)
黄枝油杉 台湾油杉
油杉
油杉
(原变种)
江南油杉 矩鳞油杉
1 年
生枝
被毛 无毛 常有毛
密生短柔
毛,呈 锈
褐色
有毛或无
毛,萌 生
枝有密毛
无毛或近
无毛
有 毛, 脱
落后留有
较密乳头
状突起点
有 毛 或
无毛
常 有 毛,
稀无毛
有 毛,
脱落后
留有较
密乳头
状 突
起点
颜色 淡红褐色
干后呈粉
红色或淡
褐红色
绿 色,干
后呈深褐
色或暗红
褐色
淡黄灰色、
淡黄色或
淡灰色
黄色
干后淡红
褐色或淡
褐色
干后橘红
色或淡粉
红色
红 褐 色、
褐色或淡
紫褐色
干后红
褐 色、
褐色或
暗 红
褐色

长 / cm
5 ~ 8,萌
生枝达 14
2 ~ 6. 5 1. 5 ~ 3 2 ~ 5 2 ~ 3. 5
(4. 5) 1. 5 ~ 4 1. 2 ~ 3 1. 5 ~ 4 2 ~ 3
宽 /mm
3 ~ 4,萌
生枝叶达 9
2 ~ 3
(3. 5) 3 ~ 4 3 ~ 4 (5)
3. 5 ~ 4. 5
(5) 2 ~ 4 2 ~ 4 2 ~ 4 2 ~ 3
叶面气孔线
每边 4 ~ 8
条,幼 树
或萌生枝
叶无
每边 2 ~ 10
条,稀无

无或中上
部有极少
的气孔线

每边 2 ~ 4
条或无

常 无, 稀
每边 1 ~
5 条
无或中
上部有
极少的
气孔线
叶背气孔线
每边 8 ~
16 条
每边 14 ~
19 条
每边 23 ~
35 条
每边 10 ~
16 条
每边 18 ~
21 条
每边 10 ~
13 条
每边 12 ~
17 条
每边 10 ~
20 条
每边 15
~ 25 条
球果
形状 圆柱形 圆柱形
短圆柱形
或椭圆状
圆柱形
圆柱形 圆柱形 短圆柱形 圆柱形
圆柱形或
椭圆状圆
柱形
圆柱形
长 / cm 14 ~ 18 9 ~ 20 7 ~ 11 8 ~ 21 11 ~ 14 5 ~ 15 6 ~ 18 7 ~ 15 15 ~ 20
宽 / cm 约 7 4 ~ 6. 5 3 ~ 3. 5 3. 5 ~ 6 4 ~ 4. 5 4 ~ 4. 5 5 ~ 6. 5 3. 5 ~ 6 4. 5 ~ 5
中部
的种

形状
斜方形或
斜 方 状
卵形
卵状斜方
形或斜方
状卵形
近五角状
圆形
卵形或近
斜方状
卵形
斜方状圆
形或斜
方形
斜方形或
斜方状
圆形
宽圆形或
上部
宽圆下部
宽楔形
斜方形或
斜方状
圆形
矩圆形
或宽矩
圆形
长 / cm 约 4 3 ~ 4 约 2 2. 6 ~ 3. 2 2. 5 ~ 3 约 2. 3 2. 5 ~ 3. 2 1. 8 ~ 3
3. 2 ~
3. 5
宽 / cm 2. 5 ~ 3 2. 5 ~ 3 宽与长相
等或稍宽
2. 2 ~ 2. 8 2. 5 ~ 2. 8 约 2. 1 2. 7 ~ 3. 3 与 长 近
相等
2. 2 ~
2. 5
被毛 无毛
有毛或几
无毛
密生短毛,
有白粉
无毛或疏
生短毛
密生短毛 无毛
无 毛, 微
有白粉
无毛或近
无毛
无毛
边缘
微 向 外
反曲
向外反曲
微向外
反曲
向外反曲 向外反曲 向外反曲 向内弯曲
微向内
弯曲
微向内
弯曲
苞鳞
先端三裂,
中裂窄三
角 形,两
侧微圆
先端呈不
明显的三
裂,中 裂
明 显,侧
裂近圆形
先端三裂,
中裂呈窄
三角状刺
尖,侧 裂
宽短
先端三裂,
中 裂 窄,
渐 尖, 侧
裂圆而有
钝尖头
先端三裂,
中裂窄三
角 形, 侧
裂宽圆
先端不明
显 三 裂,
中裂窄长,
侧裂微圆
先端三裂,
中裂窄长,
侧裂稍圆
先端三裂,
中裂窄长,
先端渐尖
先端不
呈三裂
种翅
中下部较
宽,上部
渐窄
中下部较
宽,上部
渐窄
近中部或
中下部
较宽
中下部或
近中部较
宽,上部
渐窄
中下部或
中部较宽,
上部渐窄
中下部较
宽,上 部
渐窄
中上部较
宽,下 部
渐窄
通常中部
或中下部
较宽
近中部
较宽
334第 4 期 林建勇,蒋 燚,梁瑞龙: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
特征 海南油杉 云南油杉 柔毛油杉
铁坚油杉
铁坚油杉
(原变种)
黄枝油杉 台湾油杉
油杉
油杉
(原变种)
江南油杉 矩鳞油杉
分布 海南
云南、
贵 州、
四川
广 西、
贵州
甘 肃、 陕
西、四川、
湖 北、 湖
南、贵州
广西、
贵州
台湾
浙 江、 福
建、广东、
广西
云南、贵州、
广西、广东、
湖南、江西、
浙江
广西
模式产地
海南
霸王岭
云南元江 广西宜山 四川平武 广西临桂 台湾 福建福州 广西凌云
广西
田阳
2. 叶较窄长,长达 7 cm,边缘不反卷,先端
常有凸出的钝尖头,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 2 ~ 10 条
气孔线;种鳞卵状斜方形,向外反卷,边缘有明
显的细锯齿 2. 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
2. 叶较短,长 1. 2 ~ 5 cm,边缘多少向下反
卷,稀不反卷,上面无气孔线,或沿中脉两侧各
有 1 ~ 5 条气孔线,中上部近先端有少数气孔线。
3. 1 ~ 2 年生枝条密生锈褐色短柔毛,干后暗
褐色;种鳞背面露出部分密生短毛,上部边缘微
向外曲 3. 柔毛油杉 K. pubescens……………………
3. 1 年生枝有毛或无毛,种鳞露出部分无毛或
近无毛,稀有毛,上部边缘微内曲或向外反曲。
4. 种鳞卵形或近斜方形,上部边缘外曲,背
面露出部分无毛或有短柔毛;种翅中部或下部较宽
4. 铁坚油杉 K. davidiana………………………
5. 1 ~ 2 年生枝无乳头状突起点,有或多或少
的毛,或无毛。
6. 顶芽卵圆形,1 年生枝淡黄灰色,种鳞卵形
或近斜方状卵形,鳞背露出部分无毛或近无毛,
上部边缘微向内曲或向外反曲
4a. 铁坚油杉 (原变种)K. davidiana var. davidiana
……………………
6. 顶芽呈圆球形,1 年生枝黄色,种鳞斜方状
圆形或斜方形,鳞背露出部分有密生短毛,上部
边缘常向外反曲………………4b. 黄枝油杉 (变
种)K. davidiana var. calcarea
5. 1 或 2 年生枝有密生乳头状突起点,嫩枝或
1 年生枝有毛………………4c. 台湾油杉 (变种)
K. davidiana var. formosana
4. 种鳞宽圆形、矩圆形或斜方状圆形,上部
边缘常呈弧状或中央微凹,微内曲
5. 油杉 K. fortune
………………
………………………………
7. 1 ~ 2 年生枝无乳头状突起点,有或多或少
的毛,或无毛;种鳞和苞鳞非上述性状。
8. 种鳞宽圆形,上部宽圆或中央微凹或上部
圆下部宽楔形;1 年生枝常有疏毛或无毛,干后橘
红色、浅粉红色或淡褐色;叶窄而稍厚、边缘不
反曲,或宽而反曲,上面无气孔线,先端钝圆,
种翅中上部较宽………………5a. 油杉 (原变种)
K. fortunei var. fortunei
8. 种鳞斜方形或斜方状圆形,上部通常宽圆而
窄,稀宽圆形;1 年生枝有或多或少之毛,稀无毛,
干后呈红褐色、褐色或紫褐色;叶较宽薄,边缘常向
下反曲,上面通常无气孔线,或沿中脉两侧有 1 ~ 5
条气孔线,或仅先端或中上部有少数气孔线,先端圆
或微凹;种翅通常中部或中下部较宽………5b. 江南
油杉 (变种)K. fortunei var. cyclolepis
7. 1 或 2 年生枝有密生乳头状突起点,嫩枝或
1 年生枝有毛;球果中部的种鳞矩圆形或宽矩圆
形,苞鳞较窄,上部及中下部色较深,先端不呈
三裂………………………5c. 矩鳞油杉 (变种)
K. fortunei var. oblonga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七
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4 - 54.
[2]薛纪如,火树华 . 我国油杉一新种旱地油杉[J]. 云南植
物研究,1981(2):249 - 250.
[3]薛纪如,李炘章 . 新发现的“蓑衣油杉”[J]. 大自然,
1982(4):26.
[4]牟凤娟,戴兴芬,马士祝,等 . 珍稀植物蓑衣油杉濒危机
制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2013,33(2) :214 - 219.
[5]林中 . 蓑衣油杉[J]. 云南林业,1991(4) :19.
[6]邓莉兰,张维谦 . 云南油杉属一新种[J]. 西南林学院学
报,2002,22(2):3 - 4.
[7]陈剑英 . 油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3) :37 - 40.
[8]陈剑英 . 油杉属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 西南林
学院学报,2007(2) :46 - 49.
[9]Flora of China编委会 . Flora of China:Volume 4[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9:11 - 52.
[10]Chin - Shang Ho,Huei - Chuan Shih,Ho - Yih Liu,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6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Taiwan cow - tail fir,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formosana (Pinaceae)and cross - species
amplification in other Keteleeria taxa[J]. BMC Research
Notes,2014,255(7):1 - 7.
43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4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