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国产刺槐属植物特性及其园林应用价值



全 文 :国产刺槐属植物特性及其园林应用价值
柳晨意1 ,黄 勇2  (1.聊城大学农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2.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摘要 介绍了国内刺槐属植物刺槐 、毛刺槐、香花槐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繁殖及园林应用价值 ,讨论了香花槐的分类地位 ,旨在
为国内刺槐属植物的研究及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刺槐属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繁殖;园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S 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28-12169-02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Robinia Genus and Their Garden Application
LIU Chen-yi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Liaocheng University , Liaocheng , Shandong 252059)
Abstrac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 values of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black locust , rosea-
casia , robinia idaho in plants of domestic robinia genus were introduced.The taxonomic status of robinia idahowere discussed ,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
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research of robinia genus.
Key words  Plants Robinia genu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rowth and reproduction;Landscape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 柳晨意(1984-),女 ,山东济南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
收稿日期 2008-08-08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柏拉契
山脉和奥萨克山脉一带 ,形态变异丰富。豆科刺槐属 ,我国
于 19世纪末从欧洲引入 ,故又名洋槐。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刺槐已经成为仅次于杨树和桉树的第 3大阔叶树种 ,具有较
高的经济价值及园林应用价值。但普通刺槐的花朵均为白
色 ,应用于园林的品种较单调 ,景观效果较差 。因此 ,近年来
我国相继引进了刺槐属的几类有色品种 ,以求达到更佳的园
林绿化效果 。笔者通过对国产刺槐属植物进行综合介绍 ,旨
在为今后的研究及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1 刺槐属的分类及种类
刺槐属是包括 10种植物的小属。国内引种 3个 ,分别
是刺槐(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毛刺槐(R.hispida
L.)、香花槐(Robinia ×ambigua′Idahoensis′)。
1.1 刺槐
1.1.1 形态特征。刺槐原产北美洲 ,约在 1900年引入我国
青岛 ,以后各地相继栽培 ,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荒漠区。株
高 7~ 25 m ,枝开展 ,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褐色 ,纵裂 。枝通常
具托叶刺 ,当年生 ,枝红褐色 。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小叶 13
~ 19片 ,顶端 1枚小叶比各小叶宽 ,有凹缺或小尖头 ,上面呈
深绿色 ,无毛 ,下面呈苍绿色 ,疏被白色短毛或无毛。总状花
序 ,腋生下垂 ,蝶形花冠白色 ,旗瓣基部腹面有黄绿色圆晕 ,
芳香 ,花期 5~ 6月 。荚果具极短小尖头 , 8月上旬至 9月上
旬成熟 , 黄褐色或红褐色。
1.1.2 生态习性。刺槐是强阳性树种 ,抗旱 、耐瘠薄 、抗寒
性较弱;萌芽力强 ,生长迅速。对土壤适应性强 ,在山地 、平
原 、荒滩的中厚层土壤及轻度盐碱土壤均能生长 ,但在深厚
肥沃 、排水良好的土地 ,其生长情况最好。根系浅 ,易遭风
害 ,忌积水。
1.1.3 生长繁殖。刺槐主要以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秋季
采种 ,干藏 ,春季经浸种催芽后播种。以畦床条播为好 ,播种
量 45kg/hm2 左右 ,播后覆土 0.5~ 1.0 cm 。刺槐具有较强的
根蘖繁殖能力 ,根段繁殖也较普遍 ,李周岐[ 1]认为将粗 0.5~
1.0 cm的细根 ,剪成10 cm长的根段进行埋根繁殖 ,可显著提
高出苗率 、萌芽率 、移栽成活率及成苗率。郭建和[ 2] 根据刺
槐具有复生隐芽的生物学特性 ,其枝条的每个芽眼均复生较
多隐芽 ,1芽可进行多次萌发 ,采用 2 次抹芽(分别在扦插后
第 20天和 27天)的措施 ,利用当年生硬枝进行扦插育苗 ,以
获得较高成活率。目前 ,国内外对其嫩枝扦插的报道较少。
1.1.4 园林应用价值。刺槐树冠浓密 ,树形古朴 ,叶子保持
绿色时间较长 。花洁白而芳香 ,绿化 、香化效果较佳 ,是优良
的园林香化树种。刺槐生长迅速 ,木材材质坚韧 ,是营造薪
炭林的首选树种 。刺槐适应性强 ,在其他树种难以存活的瘠
薄土地也能正常生长 ,且根系较浅 ,植株间根系纵横交错 ,侧
根 、须根与土壤紧紧结合 ,固土力较强 ,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
首选树种。另外 ,刺槐还是优质饲料 ,叶片营养成分含量丰
富 ,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刺槐枝叶繁茂 ,叶量大。槐花不
仅可食用 ,更是重要的夏季蜜源植物。
1.1.5 刺槐种类介绍 。刺槐包括无刺刺槐[ Robinia pseudoa-
cacia L.f.inermis(Mirb.)DC] 、小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f.microphylla Loud)、桅干形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var.rectissima)、伞刺槐(伞洋槐 、球冠刺槐)(Robinia pseudoa-
cacia L.f.umbraculifera Rehd.)、龙槐(曲枝刺槐)(Robinia pseu-
doacacia L.f.tortuosa)、红花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f.
decaisneana (Carr.)Voss.] 。刺槐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园
林应用价值见表 1。
1.2 毛刺槐
1.2.1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 、叶 、轴及总花梗
密被棕红色或紫褐色硬刚毛 ,小枝棕褐色 ,除刚毛外 ,还密被
白色的平伏柔毛。无托叶刺 ,小叶较刺槐少 。1年开花 2次 ,
花大 ,花冠呈粉红色或浅紫色 , 2~ 7朵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开
花一般不孕 ,初夏开花 ,花期较晚。荚果较刺槐短 ,同时具腺
状硬毛。
1.2.2 生态习性。极喜光 ,怕阴蔽和水湿 ,耐寒 ,喜排水良
好的土壤。浅根性 ,侧根发达。喜温润肥沃土壤 ,但在干燥
地及海岸均能生长 ,适应性强 、根孽苗旺盛。
1.2.3 生长繁殖 。毛刺槐的繁殖大多使用刺槐作为砧木进
行劈接。春季发芽前 ,选择大规格健壮的刺槐 ,在一定高度
截剪 ,将毛刺槐接穗削成楔形插入 ,皮层对合 ,用细塑料绳捆
扎 ,套塑料袋防止水分蒸发 ,萌芽后揭去 。成活后 ,毛刺槐生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 , 36(28):12169-12170 , 12185            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张士敏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8.129
长较快 ,树冠向外扩展呈伞形 ,第 2年能满树开花。毛刺槐
通过人工修剪 1年可开 2次花 ,在第 1次谢花后 ,于 6月上中
旬将枝条顶梢全部剪去 ,使其萌发新枝 , 7月初可出现大量花
蕾 ,之后 2次开花。
表1 刺槐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应用价值
Table 1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rden application value of
Robinia plants
种类
Species
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 propagation
园林应用价值
Garden application
value
无刺刺槐
树冠开阔 , 树形整齐;托叶刺不明显;小叶椭圆形或卵状短椭圆形 ,先端急尖 ,少有圆形, 不凹缺 ,具短尖头 ,基部阔楔形;小叶柄长不及 2
mm;荚果较小,可区别于刺槐。山东青岛市有栽培[3] ;扦插繁殖[ 4]
多作行道树及庭院树,冬季荚果不落 ,观赏效果极佳
小叶刺槐
叶小、果小;小叶多为 19枚 ,长 1~ 3
cm ,宽0.5~ 1.5 cm ,复叶自顶部至基部小叶逐渐变小;荚果长 2.5~ 4.5
cm ,宽不及 1 cm
可制作大型盆景 ,栽植于庭院、广场、街道等地 , 也可作一般盆景供观赏
桅干形刺槐 树干通过树冠直达顶端 , 树干呈圆柱形 树干通直 , 可作良好行道树
伞刺槐
分枝密;树冠紧密整齐, 球形;无刺或有小软刺;叶黄绿色;开花极少;萌蘖较少, 用刺槐作砧木 ,嫁接、分根或扦插繁殖 ,耐修剪;青岛、太原、北京等地有栽培 ,泰山有野生[4] ;嫁接繁殖时 ,为了早成苗一般选用较大的普通刺槐作为砧木 ,在杆高 2.0~ 2.5 m处高接 , 2年后即形成圆球树冠[5]
宜作庭园观赏树及园路树。树冠呈圆球形 , 整齐 , 在德国、比利时、荷兰栽植较普遍。多用于街道绿化、建筑物前庭 ,也可在花坛、花丛中孤植给人以整齐、规则之感
龙槐
树枝扭曲,树形奇特;小叶椭圆形或卵状短椭圆形 ,奇数羽状复叶 , 互生;刺长 1.5~ 2.5 mm;总状花序腋生 ,花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花小, 长约 1.2 cm ,花瓣淡白绿色 ,旗瓣袋形 ,外侧部分较小 ,呈舌状 ,龙骨瓣分离 ,且较窄 ,基部线形;嫁接繁殖 ,砧木为普通刺槐或红花刺槐 ,留干高低要视需要而定 ,但宜选较粗的砧木 ,成形快;嫁接后2~ 3年成形
树枝呈弯曲状,给人以苍老古朴之感,可在仿古建筑周围种植,更显古朴雄姿。树干按需要可高可矮,也可以大型盆景方式种于前庭。随着树龄增大,弯曲度加大,更加奇特[6] 。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应用,作为观赏树种,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红花刺槐
树冠卵圆形 , 分枝开展 ,枝叶同刺槐 ,但托叶刺较短 , 长仅 0.1~ 0.2
mm;花序有花 23 ~ 31枚 , 与刺槐花形相近, 花瓣浅粉红色 ,花萼红褐色 ,裂至1/ 4处 ,旗瓣顶端凹缺较深 ,达 0.5 cm;上部小花柄明显上翘 ,与花序轴呈小于 45°夹角;一次开花后结荚率较高 ,且荚果较刺槐大 ,但种子较小;2次开花花量较少;原产北美 ,我国南京、北京、济南等地有栽培
红花刺槐与国槐、香花槐在园林应用中可搭配种植 , 花色丰富 ,别具特色
1.2.4 园林应用价值。毛刺槐是庭院绿化的好树种 ,花朵
大而美丽 ,耐寒 、耐旱 ,对土壤适应能力强 ,生长快 ,成形快 ,
耐修剪 ,萌发力强 ,对烟尘及有害气体(如氟化氢 、臭氧等)有
较强的抗性。更为突出的是 ,由于其砧木为刺槐 ,故又具有
刺槐的特性 ,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 ,是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
优良树种。
1.3 香花槐 原产西班牙 ,是刺槐和毛刺槐的杂交种 , 20
世纪初由朝鲜引入我国。
1.3.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 ,高 8 ~ 10 m。叶互生 , 11 ~ 17
片小叶组成羽状复叶 ,叶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 ,长 3 ~ 4 cm ,
有少量小刺。花序腋生下垂 ,有花 11~ 18枚 , 5月 、7月 2次
开花 ,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 ,芳香 ,花较大 ,旗瓣长达 2.2 cm ,
花萼长达 0.8 cm ,且裂至中部 ,花序轴 ,小花柄及花萼表面呈
红褐色 ,密被白色短柔毛;1次开花后结果较少 ,能结种子 ,但
多不成实。
1.3.2 生态习性 。喜光 ,不耐蔽荫。浅根性 ,侧根发达 ,在风
口易发生风倒 、风折。萌芽与抗烟能力强 ,耐干旱 、瘠薄 。在
石灰性土壤生长较好 ,在酸性 、中性及轻盐碱土均能生长 ,但
以湿润 、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而疏松的中性土为宜。速生 ,抗
逆性强 ,在瘠薄干旱的山地生长状况优于刺槐。在华北 、西
北 、华南均能适应生长 。
1.3.3 生长繁殖。香花槐的繁殖可用埋根法 、嫁接法(劈
接)、枝插法 ,也可采用组织培养。多采用埋根法 ,选用香花
槐 1~ 2年生主侧根 ,直径 0.5 ~ 1.5 cm ,剪成 10 ~ 15 cm 长的
段 ,扦插前可沙藏或埋土 , 4月中旬将根取出 ,剪成 8 ~ 10 cm
插根 ,用平埋法将插根埋入畦床内 ,埋深 5 cm 左右 ,株行距
20 cm×30 cm 。劈接时用刺槐作砧木 ,粗度 0.5~ 1.0 cm 最
好 ,可用坐地苗 ,随栽随接。种条采集可利用最后落叶的树
枝将所需枝条剪下 , 50~ 100根 1捆 ,埋于沙土中 ,埋土深 30
~ 40 cm。翌年嫁接时取出洗净 ,并用清水浸泡枝条 2~ 4 h
使其充分吸水 ,然后晾去枝条表面水分 ,沾腊备用。枝插法
可选用 1年生硬枝 ,于春季 4月中旬将枝条剪成 10 ~ 12 cm
插条 ,50株/捆 ,用ABT 2号生根粉 50 ppm 浓度浸根 2~ 4 h ,
捞出即可扦插。插畦地铺塑料薄膜。将插条 45°斜插于畦床
内 ,株行距 20 cm×30 cm ,当年扦插苗可长到 1.0~ 1.5 m 。也
可在 6月上中旬至 8月底的生长旺盛季节选用绿枝扦插[ 7] 。
1.3.4 园林应用价值。香花槐因其花繁 、色艳 、味香 ,并集
绿化 、香化 、美化于一身 ,被誉为 21世纪的黄金树 ,深受人们
喜爱 ,是北方难得的观花乔木树种。香花槐枝叶繁茂 ,树干
挺直 ,株形自然开张 ,树态苍劲挺拔 。叶片绿色美观对称 。
花朵大 ,花形美 ,花量多 ,花期长 ,色泽艳丽 ,芳香典雅。盛开
的粉红色花与繁茂的绿叶和优美的树形相映 ,独具特色 。开
花早 ,当年栽树 ,次年开花 ,第 3年盛花期 ,每年 5月与 7月开
花 2次 ,花期 60 d以上。可以广泛用于园林及行道绿化 ,又
可用作草坪点缀 ,园林置景。既可成行种植 ,又可群植孤栽 ,
可达到绝佳的效果。另外 ,香花槐用于城市绿化可吸附灰
尘 、净化空气 、减弱噪音 ,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作用 ,是
园林绿化中良好的速生观赏乔木。
2 讨论
2.1 香花槐的起源及分类地位 由于国内对香花槐的起源
问题较少报道 ,因此人们常常将香花槐误认为是刺槐的变种
或变型 ,或将其与红花刺槐相混淆 ,主要原因为其花叶树形
等与香花槐区别不大 ,仅果实表面密生深红及黑色短柔毛 ,
枝有对生托叶刺。香花槐与刺槐在小叶 、花型 、花色及花期
上均具有较大差异 ,且经过多年适栽过程 ,遗传特性已稳定 ,
可结种 ,但其播种遗传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播种试验证实。
国外有资料报道香花槐为刺槐和毛刺槐的杂交种 ,也有
认为其亲本是刺槐和粘刺槐(Robinia viscosa.)。粘刺槐为灌
木 ,枝上密被粘质短毛状腺体 ,而毛刺槐的刚毛较长 ,较硬 ,
无粘质腺体。香花槐有少量小刺 ,无腺体 ,较好地结合了刺
槐的乔木性状和毛刺槐的红花特性。因此 ,可以认为香花槐
的亲本可能为刺槐和毛刺槐。
(下转第 12185页)
12170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 33] 孙景生.CO2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世界农业 ,1996(1):46-47.
[ 34] GUNDERSON CA.Foliar gas exchange responses of two deciduous hardwoods
during 3 years of growth in elevated CO2:No loss of photosynthetic enhance-
ment[ J] .Plant Cell&Environ , 1993,6:797-807.
[ 35] 胡新生 ,王世绩.温度和湿度对杨树无性系光合机构CO2瞬间响应分析[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4):368-375.
[ 36] 陈拓 ,秦大河,李江风 ,等.自然生长树木气孔导度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0, 36(4):112-116.
[ 37] KIMBALL BA.Effect of increasing at mospheric CO2 on vegetation[ J] .Vege-
tatio , 1993 ,104/ 105:65-75.
[ 38] 王勋陵,王静.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
1989:105-138.[ 39] CARTER G A , BAHADUR R, NORBY R J.Effects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nd temperature on leaf optical properties in Acer saccharum[ J] .Environ-
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00, 43:267-273.
[ 40] LIN J X , JACH M E, CEULEMANS R.Stomatal densenty and needle anatomy
of Scotspine(Pinussylvestris)are affected by elevated CO2[ J] .New Phytolo-
gist ,2001, 15:665-677.
[ 41] 欧志英 ,彭长连.高浓度CO2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1):190-196.
[ 42] 韩梅 ,吉成均,左闻韵 ,贺金生.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11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2006, 26(2):326-333.
[ 43] THOMAS J E ,HARVEY J E.Leaf-anatomy of four speciesgrown under contin-
uous CO2 enrichment[ J] .Bot Gaz ,1983, 144:303-309.[ 44] HYMUS G J ,PONTAILLER J Y, LI J , et al.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effect of
elevated CO2 on ecosystem leaf area index in a scrub-oak ecosystem[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2, 8:931-940.[ 45] GIELEN B, CALFAPIETRA C, SABATTI M , et al.Leaf area dynamics in a
closed poplar plantation under 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 J] .Tree
Physiology , 2001,21:1245-1255.
[ 46] NORBY R J ,WULLSCHLEGER S D ,GUNDERSON C A , et al.Tree responses
to rising CO2 in field experiments: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forest[ J] .Plant
Cell Environ ,1999, 22:683-714.
[ 47]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48] 蒋高明,韩兴国 ,林光辉.大气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国外十余年来模拟实验研究之主要手段及基本结论[ J] .植物生态学
报, 1997 ,21(6):489-502.
[ 49] BEERLING D J ,WOODWARD F I.Leaf stable carbon isetope composition
records increased water-use eficiency of C3 plants insponse to atmospheric CO2
enrichment[ J] .Functional Ecology , 1995, 9:394-401.[ 50]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等.白栎光合特性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温
度升高的响应[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21(3):247-25.
[ 51] 张启昌 ,赵影,其其格 ,等.东北红豆杉枝叶对不同CO2浓度的光合生理响应[ J] .北华大学学报 ,2006,7(1):66-70.
[ 52] JOHNSON DW, CHENGWT , BALL J.Efects of CO2 andN fertilization on de-
composition and immobilization in ponderosa pine titter[ J] .Plant and Soil ,
2000, 224:115-122.
[ 53] HORMOZ BASSIRIRAD , STEPHEN A , RICH J NORBY, et al.A fieldmethod
of determining NH+4 and NO-3 uptake kinetics in intact roots:Efects of CO2 en-
richment on trees and crop species[ J] .Plant and Soil , 1999, 212:123-134.
[ 54] BASSIRIRAD H ,THOM A S.Diferential responses of root uptake kinetics of
NH+4 and NO-3 to enrich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in field-grown
loblolty pine[ J] .Plant Cell Environ, 1996, 19(3):367-371.
[ 55] 章基嘉.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M] .北京:气
象出版社 ,1995.
[ 56] 王馥棠.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M] .北京:气象出版社 ,
1996.
[ 57] 杨江龙.大气 CO2与植物氮素营养的关系土壤与环境[ J] .土壤与环境 , 2002, 11(2):163-166.
[ 58] COTRUFO M F , INESON P ,SCOTT A.Elevated CO2 reduces the nitrogen con-
centration of plant tissues[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 1998 ,4:43-54.
[ 59] FANCESCA COTRUFO M ,PHIL INESOM.Does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con-
centrations afect wood decomposition? [ J] .Plant and Soil , 2000, 224:51-57.
[ 60] RICHARD J NERBY , TAMM YM LONG , JENNIFER S H R , et al.Nitrogen
resorption in senescing tree leaves in a warner , CO2 enriched atmosphere[ J] .
Plant andSoil , 2000,224:15-29.
[ 61] MCGUIRE D A ,MELILLO J M , JOYCE L A.The role of nitrogen in the re-
sponse of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 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Systematics, 1995,26:473-503.[ 62] BASSIRIRAD H,GRIFFIN K L ,REYNOLDS J F , et a1.Changes in root NH+4
and NO-3 absorption rates of loblolly and ponderosa pine in response to CO2
enrichment[ J] .Plant and Soil ,1997, 190:1-9.
[ 63] WAND S J E, MIDGLEYG JONESMH.Fesponses of wild C4 and C3 grass(Poaceae)speci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a meta-analytic
test of current theories and perceptions[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1999, 5:723
-741.
[ 64] POORTERH.Interspecific variation in the growth response of plants to an ele-
vated ambient CO2 concentration[ J] .Vegetatio , 1993,104/ 105:77-79.[ 65] USAMI T , LEEJ ,OIKAWA T.Interactive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CO2 on the growth of Quercus myrsinaefolia saplings[ J] .Plant Cell and Envi-
ronment , 2001, 24:1007-1019.
[ 66] TOLLEY L C , STRAIN B R.Efects of CO2 enrichment and water stress on
growth of Liquidamber styraciflua and pinus taeda seedings[ J] .Can J Bot ,
1984, 62:2135-2139.[ 67] 丁莉 ,白克智.大气CO2倍增对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16(6):1-4.
[ 68] 陈平平.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J] .生物学通报 , 2002 ,
37(3):20-22.
[ 69] DRAKE B G.Global warming:the positive impact of rising carbon dioxide lev-
els[ J] .Ecolo-gic ,1992, 1:20-22.
[ 70] HOUGHTON J T , JENKINS G J , EPHRAUMS J J.Climate change: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M] .New York:Cambridge Univ Press ,1990:283-310.
(上接第 12170页)
2.2 香花槐与红花刺槐的区别 香花槐和红花刺槐均为
近几年的引进树种 ,国内对其记载较少 ,因此较难区别 ,在
大多数文献及园林市场中 ,香花槐与红花槐名称混乱 ,有时
会混用 。经证实[ 8] ,红花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f.decais-
neana (Corr.)Voss.]曾经由Corr.定名为刺槐的变种(Robini-
a pseudoacacia var.decaisneana)。花冠淡粉红色 ,结果率高 ,
荚果较刺槐大;而香花槐花形大 ,花冠紫红色 ,小花数少 ,初
花后结果较少 ,而关于其遗传学的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3 香花槐在园林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香花槐树形优
美 ,芳香鲜艳而又有很强抗风沙能力 ,作为稀有的绿叶香花
树种。入选为北京建设绿色奥运的 5大主栽树种之一 。国
家和三北地区林业部门又将香花槐确定为防沙治沙的先锋
树种。可见 ,香花槐具有较高的园林应用价值 。香花槐虽
花形花色俱佳 ,但花期有限;树姿挺拔叶片大 ,但黄叶落叶
略早;生长速度快 ,但抗风性略差 。因此 ,在园林实际绿化
中应与常绿品种 ,如大叶女贞 、广玉兰;抗风性强的品种银
杏;中晚花品种合欢 、国槐等配置栽培利用 ,力求更佳的园
林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 1] 李周岐 ,薛智德.刺槐优树无性系细根快速繁殖试验[ J] .陕西林业科
技 ,1995(1):18-19.
[ 2] 郭建和 ,徐萍 ,王春雷,等.刺槐硬枝扦插抹芽促生根[ J] .林业实用技
术 ,2002(3):28.
[ 3] 山东树木志编写组.山东树木志[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497-501.
[ 4] 陈汉斌 ,郑亦津,李法曾.山东植物志(下卷)[M] .青岛:青岛出版社 ,
1997:449.
[ 5] 陈勇,王洪盛 ,谭洪才,等.刺槐观赏种的繁殖及应用[ J] .中国花卉园
艺 ,2007(12):42-43.
[ 6] 赵梁军.刺槐新品种———无刺红花刺槐[ J] .中国花卉园艺, 2004(9):40
-42.
[ 7] 孙冬伟 ,程德礼,王锡宽 ,等.香花槐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J] .林业科技
开发, 2003 ,17(4):54.
[ 8]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2卷)[M] .北京:林业出版社 ,1985:1360-1361.
1218536卷 28期             刘发民等 大气 CO2浓度升高对木本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