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全 文 :第35卷第5期
2 0 1 2年9月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Vol.35No.5
Sep.2 0 1 2
   
文章编号:1000-1573(2012)05-0063-04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刘雪凝1, 屈 平2
(1.长江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8100;2.河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071001)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dodecandrum)花粉的纵横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花粉形态特
征,旨在为野牡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提供孢粉学证据。结果表明:5种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粉的极面
观、孔沟延伸程度和花粉外壁纹饰差异显著。根据花粉形态的演变规律推断,野牡丹为最原始的进化类型,细叶
野牡丹、地稔、多花野牡丹和展毛野牡丹较为进化,异型雄蕊中紫色雄蕊花粉相对原始。
关 键 词:野牡丹属;花粉;进化;异型雄蕊
中图分类号:Q 941 文献标志码:A
A study on polen morphology of five species of Melastoma
LIU Xue-ning1,QU Ping2
(1.Co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
2.Colege of Biology Scienc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Polen morphology and size of Melastoma candidum,M.normale,M.intermedium,
M.affine and M.dodecandrum.Morphologic traits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
ences in the polar view,extendible extent of colporate,exine ornamentation between the five
species.It c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polen morphology and the evolution rule that the evolu-
tionary sequence might be as such,M.candidum → M.intermedium → M.dodecandrum →
M.affine→ M.normale,and the polen in the purple stamen were more primitive.
Key words:Melastoma;polen;evolution;heteranthery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资源丰富,具有
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种价值。目前,国内外学者多
采用宏观形态学[1],细胞遗传学[2]证据对野牡丹属
植物分类学进行研究,而孢粉学证据相对较少。花
粉是植物系统发育中较保守的器官[3],其形态由基
因控制,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4],是研究植物起
源、系统演化和分类及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依
据之一[5]。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野牡丹属植物分
化出了形态、大小和颜色明显不同的2种雄蕊(异型
雄蕊),虽有学者针对异型雄蕊的花粉形态[6]、功能
分化[7]、花粉对有性后代生活力的影响[8]等展开一
系列研究,但有关种间异型雄蕊花粉超微形态的比
较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对5种野牡
丹属植物异型雄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旨在为野牡
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提供孢粉学证据。
           
收稿日期:2011-09-26
作者简介:刘雪凝(1984-),女,河北省保定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园林花卉栽培育种.
64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
(M.normale)采自于深圳植物园,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
dodecandrum)采自广东省韶关芙蓉山,试验材料扦
插于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花后分别收集异型
雄蕊的花粉进行比较观察。
1.2 方法
花粉于室温阴干后,于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
并测量各植物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以(P×E)
表示花粉粒大小,P/E值表示花粉粒的形状(P/E>2
表示花粉粒为超长球形,P/E为1.14~2表示花粉
粒为长球形),花粉表面性状所得数据均为50粒花
粉的平均值。
将自然干燥的花粉均匀散布在贴有双面胶纸的
样品台上,真空喷金后,于KYKY-2800型扫描电镜
下观察,选取具代表性的分视野进行拍摄。随机选
取20粒花粉观察记录其赤道面观、极面观及外壁纹
饰特点,相关术语参照文献[5]中的表述。
2 结果与分析
野牡丹花粉为超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角形,
三孔沟与三假沟相间排列,孔沟延伸至两极,交
汇于一点,假孔沟接近两极。黄色雄蕊花粉大小
为30.941μm×14.152μm(P/E=2.186),紫红色
雄蕊的花粉大小为31.05μm×14.203μm(P/E =
2.186),二者花粉外壁均比较光滑,具细微的脑纹状
纹饰(表1,图版Ⅰ A1-A2,B1-B2)。
地稔花粉为长球形,黄色花粉大小为27.041
μm×15.848μm(P/E=1.706);(表1,图版Ⅰ C1-
C2)紫红色雄蕊花粉,大小为24.129μm×16.386
μm(P/E=1.473),(表1,图版Ⅰ D1-D2)。二者极
面观均为六裂圆形,三孔沟与三假沟相间排列,孔沟
与假沟孔接近两极,未交汇,花粉外壁具细微的脑纹
状纹饰。
展毛野牡丹花粉为长球形,三孔沟与三假沟相
间排列,孔沟达两极,未交汇。黄色雄蕊花粉极面
观椭圆形,大小为27.729μm×14.788μm(P/E=
1.875),假孔沟达两极,较孔沟短。花粉外壁具明
显脑纹状纹饰(表1,图版ⅠE1-E2)。紫红色雄蕊花粉
极面观六裂圆形,大小为27.559μm×14.871μm
(P/E=1.853),假孔沟接近两极,花粉外壁具细微
的脑纹状纹饰(表1,图版ⅠF1-F2)。
细叶野牡丹花粉为超长球形,三孔沟与三假沟
相间排列。黄色雄蕊花粉极面观六裂圆形,大小为
26.05μm×13.997 9μm(P/E=2.046),2条孔沟
交汇于一点,假孔沟接近两极,花粉外壁具细微的脑
纹状纹饰(图版Ⅰ G1-G2)。紫红色雄蕊花粉极面观
为三角形,大小30.383μm×13.645μm(P/E=2.
227),孔沟接近两极,未交汇,假孔沟较孔沟短。花
粉外壁较平滑(表1,图版Ⅰ H1-H2)。
多花野牡丹黄色雄蕊花粉大小为28.26μm×
20.87μm,长球形(P/E=1.350),三孔沟与三假沟
相间排列,三假沟连接到两极,花粉外壁有明显的脑
纹状纹饰(图版ⅠI1-I2)。紫红色雄蕊花粉大小为
20.4μm×30.2μm,为长球形(P/E=1.530),极面
观六裂圆形,三孔沟与三假沟相间排列,三假沟未连
接到两极,花粉外壁较平滑(表1,图版ⅠJ1-J2)
表1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
Table 1 The polen morphology of five species in Melastoma
种类
Species
形态
Shape
大小/m
Size(P×E)
纵横比
P/E
表面纹饰
Reticulate sculpture
图版Ⅰ
PlateⅠ
野牡丹 黄色 超长球形 30.941×14.152  2.186 较光滑 A1-A2
M.candidum 紫红色 超长球形 31.050×14.203  2.186 较光滑 B1-B2
地稔 黄色 长球形 27.041×15.848  1.706 细微的脑纹状纹饰 C1-C2
M.dodecandrum 紫红色 长球形 24.129×16.386  1.473 细微的脑纹状纹饰 D1-D2
展毛野牡丹 黄色 长球形 27.729×14.788  1.875 脑纹状纹饰 E1-E2
M.normale 紫红色 长球形 27.559×14.871  1.853 细微的脑纹状纹饰 F1-F2
细叶野牡丹 黄色 超长球形 26.059×13.997  2.046 较光滑 G1-G2
M.intermedium 紫红色 超长球形 30.383×13.645  2.227 较平滑 H1-H2
多花野牡丹 黄色 长球形 31.888×16.650  1.350 脑纹状纹饰 I1-I2
M.affine 紫红色 长球形 34.428×16.676  1.530 细微的脑纹状纹饰 J1-J2
第5期 刘雪凝等: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65    
A1-A2野牡丹黄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B1-B2野牡丹紫红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C1-C2 地稔黄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
面观;D1-D2地稔紫红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E1-E2展毛野牡丹黄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F1-F2 展毛野牡丹紫红色雄蕊花
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G1-G2细叶野牡丹黄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H1-H2细叶野牡丹紫红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I1-I2 多
花野牡丹黄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J1-J2多花野牡丹紫红色雄蕊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
图版Ⅰ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
PlateⅠ The polen morphology of 5species in Melastoma
3 讨论和结论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外部形态会发生较
大的改变。花粉的外壁纹饰做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
表现之一,具有很强的遗传保守性和稳定性,可以为
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系统分类等方面提供重要证
据和依据[9]。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为长球形或超
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角形、椭圆形或六裂圆形,虽均
为三孔沟与三假沟相间排列,但孔沟的延伸度不同。
Erdtman[10]认为,被子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的演化是
66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由无结构层(光滑)向穿孔(穴状)发展,再由穿孔继
续演化成条纹状类型。本试验发现,野牡丹和细叶
野牡丹花粉外壁光滑,纹饰极不明显,花粉为较原始
的类型;地稔的花粉外壁具细微的脑纹状纹饰;展毛
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部分花粉外壁为明显的脑纹状
纹饰。由于大多数研究均认为被子植物花粉体积演
化趋势为由大到小[11],由此推测,5种野牡丹属植物
的演化趋势为: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地稔→多花
野牡丹→展毛野牡丹。
本试验观察发现,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多花野
牡丹的紫红色雄蕊花粉较黄色雄蕊花粉小;地稔的
紫红色雄蕊花粉较黄色雄蕊花粉宽,其他特征无明
显差异;展毛野牡丹的异型雄蕊之间花粉大小相似,
但黄色雄蕊花粉外壁纹饰更清晰明显。有学者认为
野牡丹科雄蕊的演化顺序为由长到短[12],即由紫红
色雄蕊进化为黄色雄蕊。由此推测,野牡丹属植物
较原始的紫红色雄蕊所产生的花粉原始程度更大。
5种野牡丹属植物中,2种异型雄蕊的花粉进化
程度均不同,但有研究表明,野牡丹的2种异型雄蕊
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和授粉后结实率的
差异均不显著[13],而杨利平等[8,14]发现,多花野牡
丹的异型雄蕊不仅出现了生理和生殖能力上的分
化,而且黄色雄蕊对生殖的贡献大于紫红色雄蕊。
因此,有关野牡丹属植物的异型雄蕊是否产生功能
分化以及所出现的分化与进化程度是否一致有待于
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杨利平,庄斌,苏正华,等.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
初步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2):248-
252.
[2] 张新华,代色平,蒋建友,等.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
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18(4):386-390.
[3] 李维林,贺善安,顾姻,等.中国悬钩子属花粉形态
观察[J].植物分类学报,2001,39(3):234-247.
[4] 孟秋峰,汪炳良,王毓洪,等.园艺植物孢粉和种皮
分类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10b,1-3.
[5] 王开发,王宪曾.孢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3:59-71.
[6] 熊星,林有润.野牡丹族数量分类的初步研究[J].
广西植物,1995,15(1):13-17.
[7] 路国辉,武文华,王瑞珍,等.野牡丹异型雄蕊的功
能分化[J].生物多样性,2009,17(2):174-181.
[8] 李蕊,杨利平.多花野牡丹幼苗动态生命表[J].河
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4(2):57-61.
[9] 孙崇波,向林,施季森,等.兰科5属常见栽培品种
花粉块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J].园艺学报,2010,
37(12):1969-1974.
[10] Erdtman G.孢粉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11] 周守标,余本祺,罗琦,等.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及
分类研究[J].园艺学报,2005,32(5):914-917.
[12] 陈介.野牡丹科植物与蜂类某些类群的进化关系初
探[J].植物学通报,1989,6(2):81-85.
[13] 罗中莱,张奠湘.异型雄蕊的研究进展[J].热带亚
热带植物学报,2005,13(6):536-542.
[14] 杨利平,屈平,李燕,等.多花野牡丹传粉生物学特性
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6):42-45.
(编辑:宗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