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回浪 学通报 第 21 卷 第 1 期 2 0 5 年 1 月
h t tP
:刀Z n t b . ch i n aj ounr
a l
.
n et
.
e n
杨梅叶枯病菌 (hP 口m op s is 刀妙门 rC忍刀忍 )生物学特性研究
郭立 中 ,邓先琼 ,姜小文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 0 05)
摘 要 : 杨梅叶枯病菌 (外口刀 z叩 , is 租” Ic ian )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 该 菌菌丝生长与分生抱子器形成
最佳培养基为 sP A+l %。酵母膏和 P D A+l %。酵母膏 。 病菌能有效地利 用 多种破源和氮源 ,但谷氨酸和精
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 菌丝生长和分生抱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 20 一25 ℃ ;最适 pH 值分别为
6一 8 和 7一 9 。 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抱 。 分生袍子 萌发最适温度为 20 一 3 0℃ ;最适 p H 值 7一 ;9 在相对湿度
98 % 以上和水滴中袍子萌发率最高 ; 不 同营养对抱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
关键词 : 杨梅 ;叶枯病菌 ; 生物 学特性
B io lo g ie a l C h a r a e t e r iat ie s of th e P at h ( )g e n ie F u n g u s C a u s in g
Le sf B ljg h t of B a y b e ryr (酬 y r je a r u b r a )
G u o L i z h o n g
,
D e n g X ian q i
o n g
, ,
J ian g X i
a o w e n
(H
u
na oP 如e e h n i e of E二i ro n nez nt & B记肠邵厂
,
H e n盯 an g H un an 4 2 100 5 )
A b s tar ot : hT
e b i o l o ig
e a l e h ar
e t e ir s t i e s o f hP
o m o p s i s m州 e in a , e a u s e s Of l e af b l igh t o f b a yb e n 了 (M iyr e a
几b r a) , w e r e ivn e s t i罗 t e d u n d e r i n v iotr e o n d i ti o n s . hT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e a te d ht at ht e o p t im u m m e d i a fo r P .
卿ir e i n a 脚w ht a n d s p o ur lat i o n w e er P SA + l%叮 e a s t e x atr e t a n d PD A + 1%叮 e a s t e x atr e t . T h e p a th o g e n e o u l d
u ti l i z e e a ht
o n s a n d n i t r o罗 n s s o u cr e s te s t e d , bu t g l u to i e a e i ( 1 a n d ar g i n i n e h a d i n h ib i t i v e or l e t o ht e g r o wt h
o r s p o ur lat i
o n
.
hT
e o p tim u m t e哪 e art ur e fo r g r o w t h a n d s p o r u l a ti o n w a s 2 0 一 2 5℃ , a dn ht e o tP imu m p H 6一 8
an d 7
一 9 , er s P e e t i v e ly
.
hT
e
etr
a tm e n t Of u latr
v i o l e t l ihg t
e o u ld Por m o t e s P o ur lat i o n
.
hT
e h ihg
e s t s P o er g e mr i
-
n a t i o n ar t e w a s o b t a i n e d w h e n ht e t e m p e ar tuer w as 2 0
一 3 0℃ a n d p H w a s 7 一 9 . W h e n er lat i v e h u m id iyt
er a e h e d 9 8% o r i n w at e r
,
ht e P e cr e n t a g e o f e o n id ial g e r m i n a ti o n w a s h ihg
e s t
.
hT
e tr e a tme
n t iw ht v面 o u s un -
itr t i o n s d id n o t hva e 5 1邵 i if e a n t e fe e t o n rh e e o n id i a l g e r m i n a ti o n .
K e y w o dr s : M y ir
e a ur b ar
,
hP
o m o p s i s 哪ir e i n a , B i o l o g i e al C L: ar e t e ir s ti e s
杨梅叶枯病是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 。 近年来 , 随着
杨梅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 集约化栽培和 品种单一化 ,
杨梅叶枯病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 。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
引起叶枯和叶斑 l[] 。 经鉴定 ,杨梅叶枯病是由杨梅叶生
拟茎点霉 (勿切onzP : is 吧ic an .Y j H u al 烤 。 t .P .K hC i) 危害所致 lA[ 。 有关杨梅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目前尚未
见研究报道 , 笔者对杨梅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
了较系统的研究 , 旨在为病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供试菌种 20 04 年 5 月从湖南衡阳县杨梅生产基
地 3年生杨梅上采集病叶 , 用常规方法分离 、纯化并经
致病性测定后 , 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移入 DP A 培养基
上 , 2 5 ℃培养获得供试菌种 。
1
.
2 环境因素对菌丝生长和子 实体形成的影响
L 2
.
][ 培养基 用杨梅杆煎出汁 、 杨梅叶煎出汁 、 V S
汁 、 ])n A 、 P D A + 1%。酵母 、 P S A 、 P SA+ 1%。酵母 、 番茄汁
和燕麦片 9 种培养基做成平板 。 接种供试菌株的菌丝
块 (卢= Sln )
,
25 ℃培养 , d5 后测定菌落半径 , 2d0 后测
定子实体个数 , 4 次重复 (下 同 ) 。
1
.
:.2 之 碳源和氮源 将蔗糖 、 葡萄糖 、 果糖 、 麦芽糖 、 可
溶性淀粉 、 甘露糖 、 琼脂糖和树胶醛糖等 8 种碳源各
60 lu0 g
, 分别加入 60 m l 基础培养基 (酵母膏 1 9 、蛋白陈
2 9
、 〕反H护0 4 2 9 、琼脂 2 0 9 、 水 l 0 0 0m l ) 中 ,配成不同碳源
的培养基 。 另将脯氨酸 、撷氨酸 、 组氨酸 、 赖氨酸 、 异白
氨酸 、 白氨酸 、 甲硫氨酸 、色氨酸 、 谷氨酸氨 、苏氨酸 、天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林业厅科研专项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郭立中 , 女 ,湖南桃江人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果树病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 eT l : 07 34 一8 5 91 2 45 ,
E一ia l :dx q x q@ s o b u , e om . 收稿 日期 : 2 0 0 5 一0 7一 1 1 , 修回日期 : 2 0 0 5一0 7一 1 8 。
3 3 2
C h ine s e A gr icu l it 址 a l S c i e n e e B u l le t in Vo l
,
2 1 N o
.
l l 2 0 0 5 N o v e m b e r
h t P : lz
n ht
.
e h i n aj
o
unr al
.
n e t
.
e n
门冬酞氨 、 苯丙氨酸 、 精氨酸等 17 种氮源各 6 0 0 p g,
分别加入 6 o m l基础培养基 (葡萄糖 10 9、麦芽糖 1 9、 琼
脂 20 9、 水 10 00m D中配成不同氮源的培养基 。 接种后
于 25 ℃培养 sd和 2 0 d , 分别测定菌落半径和子实体数
量 。
1
.
.2 3 温度 将菌丝块移植到 P S A + 1%。酵母膏平板上 ,
分 l8J 置 10~ 4 5℃ 8 个不 同温度下培养 , d5 和 2d0 后 ,
分别测定菌落半径和子实体数量 。
1
.
.2 4 pH 值 用 H CI 和 Na 0 H 溶液 ,将 P s+A 1%o 酵母
膏培养基的 PH 值分别调至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0 和
1 1
, 接种后于 25 ℃培养 s d 和 ZOd , 分别测定菌落半径
和子实体数量 。
1
.
.2 5 光照 将菌丝块移植到 P SA +l yo 酵母膏平板上 ,
置室温 (2 小30 ℃ )下分别用 自然散射光 、 40 W 日光灯 、
紫外光照 10m in 、 2 0 m in 、 3O m迈 和太阳光 6 种光照处
理 , 2d0 后分别测定子实体数量 。
1
.
3 环境条件对分生抱子 萌发的影响
1
.
3
.
1 温度 用杨梅杆煎出汁稀释成 1x0 l0 倍显微镜
下每视野约 60 ~8 0 个分生抱子悬浮液 , 用吸管吸取悬
浮液置琼脂平板上 ,均匀分散 , 在 10碎 5℃ 8 个不同温
度下培养 , 1h0 后镜检萌发率 , 每次检查 2 0 个抱子 ,
重复 3 次 (下同) 。
1
.
.3 2 湿度 用无菌水配成 10 x lo 倍显微镜下每视野
约 6-0 80 个分生抱子悬浮液 , 将抱子悬浮液涂于玻片
上 , 快速风干后 , 分别置于 65 % 、 75 % 、 80 % 、 86 % 、 90 % 、
93 %
、
9 8%
、
10 0%的相对湿度和水滴中 , 25 ℃培养 , 1h0
后镜检萌发率 。
1
.
3
.
3 p H 值 将琼脂培养基分别调至 3一 n 共 9 种不
同 PH 值 , 用上述抱子悬浮液调成相对应 p H 值 , 用吸
管吸取悬浮液置相对应的 pH 值琼脂平板上 , 25 ℃ 培
养 , 10 h 后镜检萌发率 。
1
.
3 .4 营养 用无菌水配成同上浓度的分生抱子悬浮
液 , 取抱子悬浮液 1而 分别与等量的 2%葡萄糖 、 2%蔗
糖 、 杨梅杆煎出汁 ,杨梅叶煎出汁 , 2%o 酵母液 、 自来水
和蒸馏水在凹玻片中混均 , 用吸管吸取混合悬浮液置
琼脂平板上 ,无菌水配成的抱子悬浮液作为时照 , 25 ℃
培养 , 1h0 后镜检萌发率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环境因素对菌丝生长和子 实体形成的影响
2
.
1
.
1 培养墓 试验结果表明 , 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
生长差异极显著 , 以在 P S A+ 1%0 酵母膏和 DP A+l %O酵
母膏和 V S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 其次为 PS A 和
DP A
, 其它培养基生长较差 ; 分生抱子器的产生 以
P S+A 1%
。酵母和 PD+A 1%。酵母最适宜 ,其次为 V S 汁 、
燕麦片 、 PD A 和 Ps A ;在杨梅杆煎出汁 、 杨梅叶煎出汁
和番茄汁培养基上分生抱子器的产生量较少 (见表
1 )
。
表 ,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 .和分生殉王墨丝幽业幽1 一
培养基 菌落半径 (m m ) 分生抱子器数 (妇皿 )…al0.cobOBCd0D403982P S A+ 1编酵母PD A+l 输酵母V S汁
P S A
P】〕 A
杨梅叶汁
杨梅杆汁
燕麦片
番茄汁
2 20
.
0乙 A
2 26 0 a A
1 8 1
.
ob B
13 3
,
o e C
1 3 4 0 C C
6 3 0 e D E
3 8
. 创旧
16 5
,
o b B
8 9
.
0 dD
注 :按 D l l n c an 新复极差测验 ,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显著差异 (卜。 .0 5) 。
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极显著差异印 =0 .0 1) 下表同
2
.
1
.
2 碳 、 氮源 在供试的 8 种碳源中 , 以蔗糖和麦芽
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快 , 其次是葡萄糖 、树
胶醛糖 、 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 , 琼脂糖的利用较差 ;碳
源对分生抱子器形成以麦芽糖和蔗糖最佳 , 其次为葡
萄糖和树胶醛糖 , 琼脂糖的利用较差 (见表 2) 。 在氮素
表 2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和分生抱子器形成的影响
碳泳 ’ 菌落平径i泊访) 分生范子器数(干/血)
蔗糖 3 7刃aA 1 91 a0 A B
麦芽糖 3 5 . 5 b ^ 2 0 0 0 a A
葡萄糖 3 2 .0 e B 17 3刀b A B
树胶醛糖 3 2 .0 e B 16 4刀b B
甘露糖 3 0 0 d B C 1 33 0 e C
可溶性淀粉 2 9 . 0 d C 12 1 . OC C
果糖 2 7 . o eC D 9 4 0 d D
琼脂糖 2 4 5 fD 4 6 . 0 e E
营养中 , 菌丝对肤氨酸 、 谷氨酞胺 、天门冬酸胺和苏氨
酸的利用最好 , 其次是脯氨酸 、 白氨酸 、异白氨酸 、酪氨
酸 、 苯丙氨酸和撷氨酸 ,其它氨基酸利用较差 , 谷氨酸
和精氨酸上不能生长 。 分生抱子器的形成氮源以白氨
酸最佳 , 其次是色氨酸 , 其它氨基酸较差 , 在谷氨酸和
精氨酸上不产生 。 (见表 3) 。
- 违 旦不同氮源对酋.终牛长和分失琪子歇释感的释脚… …氮源 菌落半 (m m )
耽氨酸
谷氨酞胺
天门冬酞胺
苏氨酸
脯氨酸
白氨酸
异白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颗氨酸
色氨酸
甲硫氨酸
半耽氨酸
组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
精氨酸
3 .7 0 a A
3 7刀 a A
3 7
.
0 a A
3 7 0 a A
3 4
.
5 b B
3 4
.
5 b B
3 4
.
5 b B
3 2
.
0 C C
3 2
.
0 e C
3 2
.
0 CC
2 7
.
0 d D
2 4
.
5 e E
1 9 0作
17
.
o fF
1 2刀扣
0
0
分生抱子器数(个Z血
4 7
.
0 e C
10
.
o d D
3 3刀e C D
4 7
.
0 e C
5 1
.
0 e C
2 3 4
.
0 a A
3 6
.
o e C D
5 4
.
0e C
5 6
.
0 e C
3 5 0 CC D
1 80
.
o b B
3 5
.
o e C D
4 7
.
0 e C
1 7
.
Od D
1 6 0 dD
2
.
L 3 温 度 温度对菌丝 生 长影响较大 , 菌 丝在
1 5弓 0℃范围内均能生长 , 以 2 0~ 2 5℃生长最好 , 低于
中回浪 学通报 第 21 卷 第 :l[ 期 20 05 年 n 月
h t p : l/ z nt b
.
e h i n aj
o u r n al
.
n e t
.
e n ·
3 3 3
·
巧 或高于 35 ℃菌丝停止生长 。 分生抱子器在 20 ~3 O℃
范围内形成 ; 最适温度 20 ~2 5 ℃ , 低于 20 ℃或高于
3 0℃不能形成 (见图 1 ) 。
. 户 、 一、 _ . . . . . 一, 菌落半径 -分生抱子数
10 15 20 25 30 35 4 0 45
温度
图 ,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抱子形成的影响
2
.
1
.
4 p H 值 不同 PH 值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影
响差异明显 , 菌丝在 pH Z一 1 范 围内均能生长 , 以
哪6一 8 较适宜 ;分生抱子器在哪 3一 n 的范围内产生 ,
以 p H 7一 9 最适宜 (见图 2) 。 从以上结果表明 , 在中性至
偏碱性的环境下有利于该病菌的生长发育 。
一菌落半径 … 。 一分生抱子器数
o 仁= 一洁一` 一一 一一一口 。2 3 4 5 6 7 8 9 10 11P H图 2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和分生抱子形成的影响
2
.
1
,
5 光照 不同光照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差别显著 ,
以紫外光照射的产抱量最多 , 且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
增多 ,其次为太阳光和 自然散射光 , 日光灯照射产抱量
较少 。试验还发现 , 日光灯照射产生的抱子多数为“ 乙 ”
形抱子 , 少数为“ 甲 ”形抱子 ,而其它光照下主要为“ 甲 ”
形抱子 ,少数为“ 乙 ”形抱子 。
.2 2 环境条件对抱子萌发的影响
.2 2
.
1 温度 温度对抱子萌发的影响很大 。 抱子萌发的
温度范围为 10一35 ℃ , 最适温度 2-0 30 ℃ , 温度 20 ℃ 、
2 5℃和 30℃ 、 萌发率分别为 95 % 、 98 %和 98 % , 高于
35 ℃时抱子不能萌发 。
.2 .2 2 湿度 湿度对抱子萌发影响很大 ,在水滴 、 10 0% 、
98 %
、
93 %和 9 0% 的相对湿度中 , 抱子萌发率分别为
98 %
、
9 8%
、
91 %
、
21 %和 2% ,在 86 % 的相对湿度中抱子
萌发率为 0 。
.2 .2 3 p H 值 抱子萌发对 p H 要求不严格 , p H小 1 之
间均可萌发 , 以 p H 7一 9 最适宜 , 在 PH 6 、 7 、 8 和 9 时 , 抱
子萌发率分别为 95 % 、 98 % 、 98 %和 98 % 。 这与菌丝生
长和分生抱子器形成所要求的 pH 值大致相同 , 从以
上结果表明 , 该病菌适宜在州值中性至偏碱性条件
下生长发育 。
.2 .2 4 营养 不同营养对抱子萌发的影响不大 ,抱子在
供试各种营养液和灭菌水中都能很好地萌发 , 萌发率
达 9 8% 。 但在蒸馏水中萌发率较低 ,仅 25 % ;在 25 ℃培
养 51 、 1h0 、 和 1h5 观察芽管和菌丝生长情况 , 在灭菌
水中分别为小 6 p m 、 7一 g p m 和 1 1一 16 脚 m , 而在蒸馏
水中分别为 o 一 l . s p m 、 1 . 5一 3 p m 和小 7 p m 。
3 结{论与讨论
杨梅叶枯病菌 概卯 1甲 : is 很 yr 叱 ian .Y j H “ al l召 。 t
.P .K 之洗 i) 自黄亚军和戚佩坤 19 % 年在广东丰顺首次
发现以来 2I] , 迄今尚很少研究 。 此文是关于杨梅叶枯病
菌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的首次报道 。
研究结果表 明 , 该病菌在 P S A + 1%。酵母膏和
P D A + 1% 酵母膏培养基上 , 菌丝 生长最快产抱量最
多 , 其次为 V S 汁 、 P SA 和 PD A ;经方差分析 ,差异极显
著印均 . 01 ) 。 该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 , 有利病
菌生长和产抱的碳源是蔗糖和麦芽糖 , 其次是葡萄糖
和树胶醛糖 。 在氮源方面 ,菌丝生长对肤氨酸 、谷氨酞
胺 、 天门冬酞胺和苏氨酸的利用较好 , 其次是脯氨酸 、
白氨酸和异白氨酸 ; 分生抱子器的形成氮源以白氨酸
最佳 , 其次是色氨酸 。 在谷氨酸和精氨酸上病菌不能生
长 , 说明这两种氨基酸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
用 。
该 菌 菌 丝 生 长 的温 度 范 围为 15一 30 ℃ , 以
20一2 5℃生长最好 。 分生抱子器在 2 } 30 ℃范围内形
成 ;最适温度 2 0~ 2 5℃ 。 菌丝生长的 PH 范围为 2一 n ,
以 p H 6一 8 较适宜 ; 分生抱子器在 p H 3一 n 的范围内产
生 , 以 PH 7一 9 最适宜 。 此项研究与罗利娟等研究拟茎
点霉属真菌结果相比较阿 , , 产抱条件中所要求最适温
度基本一致 , 但最适 pH 值弱高 , 表明在不同环境下存
在生态多样性的结果 。 光照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以紫
外光照的产抱量较多 , 在供试 3 种紫外光处理中 ,产抱
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产抱量增多 ; 其次为太阳光和
自然散射光 , 日光灯照射产抱量较少 。此项研究与谢玲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阎 。 试验还发现 , 不同种类的光照对
产生抱子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影响 , 日光灯照射产生的
多数是` 乙 ” 形抱子 , 少数尉甲 ” 形抱子 , 其他光照则相
反 。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下转第 37 1 页 )
ǎ目à戴南印阵耀州奈
2501500
. 、、 、戈
刀石ó.…
50432150
ǎ昌à必井浓恤
ǎ目à象维ó侧州佘溯120804
60543加1n
ǎ目侧口à哪升浓椒
中国浪学通报 第 2 1卷 第 1期 2 00 5年 n 月
ht tP : lZ
n t b
.
eh in j a
o u,
·
n al
.
n e t
.
e n
用的耕地 6[] 。 各种资料研究表明 , 徐州农村存在着“ 空
心村 ” 、居住较散乱 、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过大等现象 ,
同时这些地方居住条件都比较差 , 经济生活水平低
下 。 通过农村居 民点整理 , 减少人均占有面积 , 可净
增一定数量的土地 。 若项目能顺利进行 , 将取得 良好
的社会 、 经济和生态效益 。 由于历史原因 , 以徐州为
首的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 资金短缺 , 加上缺乏科
学的技术规划与技术支持 , 己进行过的少数几个村
庄整理情况表明 , 村庄整理历时时间长 , 搬迁后新村
未设公共设施 , 整理重点在于增加耕地 , 在提高人民
生活质量方面考虑较少 。 光是在增加耕地这方面 , 群
众很难意识到村庄整理的好处 , 己整理的村庄也很
难作为试点来进行推广 。
4 结论与建议
徐州市的土地整理被定位为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
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 , 以及对其他后备土
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 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 , 改善生
态环境的土地整理 。 之所 以这样定位就是因为其生
态环境比较脆弱 , 若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 , 不能意
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有意无意地破坏 自然
生态 , 则徐州市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 所以当前徐州市
土地整理工作已经从最初的单纯以农业为目的 , 发
展成为以生态环境为重点综合发展 。 这些都促使我
们去思考我市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 。 徐州市的土地
整理在注重农地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同时 , 应该
把目光进一步放在土地整理实施的综合效益上 , 把
土地整理作为地区综合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
径 , 通过土地整理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针对其具体情
况 ,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4
.
1 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中国人 口众多 , 但耕地有
限 , 粮食生产的抗逆能力差 , 粮食产需矛盾大 。 国家
对此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 , 加大了宏观调控
的力度 , 大力扶持粮食生产 , 这对徐州土地整理工作
来讲也是一个契机 。 我们应当抓住国家宏观调控以
及加大粮食生产能力政策所带来的机遇 , 借着国家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 加大土地整理的力度 。
.4 2 提高群众对土地整理的认识 , 建立整理试点村
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整治的宣传 , 提高全民土地整
理复垦的意识 。 提高社会参与度 。 尽快建立整理试点
村 ,使下一轮整理工作更顺利进行 。 合理解决土地整
理区.域内的人地矛盾 ,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积极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 , 改善自然环境 、 维护
生态平衡门 。
.4 3 依靠规划技术指 导复 垦整 治 徐州矿区煤矿塌
陷地面积大 、 范围广 、 .塌陷地貌复杂 , 必须坚持统一
规划 、科学治理的原则 。 科学规划的关键在于处理好
近期与长远规划 、 局部治理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 同
时 , 要考虑塌陷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 , 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治理的方案 8[] 。
.4 4 设立土 地整理 区 生 态保护 基金 发挥国家 、 公
司 、 团体 、 企业 、 个人的作用 , 多方筹集资金 、 吸收民
间资本 , 另外还可以.利用国外资金投入土地整理复
垦整治工作 t0] 。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实例 .北京 :地质出版社之0 o l( 全书)
刘金平 ,魏启福 ,等 .土地整理与城镇地价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20 02
,卜8
牛佳 ,董玉祥 .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研究 ,广州 :资源 ·产业 , 20 0 4, 6 (:3)
4 9~ 5 1
徐州市统计局 .徐州统计年鉴 一 2 0 04 .北京 :中国统计 出版社 ,加04 .
王万茂 ,张颖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南京 :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 ,
2 0 04
,
14 ( l )
: 1 3一 1 8
严金明 ,钟金发 ,池国仁 .土地整理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 19 98 , 1~2 7
徐雪林 ,杨红 , 肖光强 ,等 .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
国的启示 北京 :资源 ·产业 , 20 02 , 19 (:5) 35 一39
卞正富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北京 :中国土地科学 , 19 9 9,
14 ( 1)
: 6一 11
赓蓉 ,杜官印 .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 .北京 :中国
国土资源经济 , 20 04 , 17 (9) :4 ~4 7
`上隽瓢磕度 2。一3。℃ 、 相对湿度 98 % 以上和哪 值 7一 9 萌发率最高 。 营养对抱子萌发的影响不大 ,
在供试各种营养液和灭菌水中都能很好地萌发 , 但在
蒸馏水中萌发率较低且生长缓慢 。
参考文献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 中国农学通
报 ,20 5只l ( 7) : 3 59一3 6:2
戚佩坤 .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 0 . 98 一9
罗利娟 ,习平根 ,姜子德 ,等 .纯培养拟茎点霉属真菌的产抱条件 .菌
物学报 , 2 004 ,2 3 (2 ): 2 1 9~ 2 2 5
罗利娟 ,习平根 ,姜子德 ,等 .纯培养下拟茎点霉分生抱子的形成及
意义 .菌物学报 , 2 00 4 ,2 3(3 ) : 3 7 5~3 8 0
谢玲 ,黄思良 ,岑贞陆 ,等 .芒果褐色蒂腐病菌必~ sP is m an ig fer -
ae) 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杂志 , 2 002 ,(l :) 35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