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旋复花汤的临床运用



全 文 :孟 9 0 6年 第 2期
中 医 药 学 报
A C T A C H I N E S E M E D IC IN E A N D P r 1A RM A C O L O G Y 4 3
旋 复 花 汤 的 临 床 运 用
湖南省怀化地 区第二人民医院 彭述宪
旋复花汤为后 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制 ,
由旋复花三两 ( 9 克 ) , 葱十四茎 ( 5 茎 ) ,
新绛少许 , 三味药所组成 。 原书指证 : “肝
着 ,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 先未苦时 , 但欲饮
热 。 ” 本病乃肝受其邪 , 疏泄失常 , 气机郁
滞 , 日久不解 , 血随气凝 , 留着不行 , 月未络
淤窒 , 而致胸胁痞闷 , 甚则作痛 。 病人常欲
按捶其胸部 , 气机暂通 , 则胸胁稍舒 , 气血
郁凝 , 得热饮则行 , 故可缓解一时 。 法宜下
气散结 , 活血通络 , 以旋复花汤治之 。 方中
以旋复花搜肝开郁 , 散结软坚 , 新绛活血行
淤 , 葱开郁宣络 , 共奏疏肝理气 , 活血散结
之功 。 俘气行 郁开 , 淤消络通 , 一 则肝着自
却 。
关于方中新绛 , 古今医家说法不一 , 有
的说是以茜草汁染成 的绊帛 , 或谓以苏木 ,
红花之汁所 染成者 。 据有关文献记述 , 在周
代开始用茜草作染料 。 至汉代大种茜章, 用
茜草染成的红 色口L}绛 。 晋代医家陶弘景称绛
为茜草 , 新绛为新XlJ 之茜草。 此物能凉血行
血 , 疏通经络 , 临床验证 , 确有殊效 。 葱有
葱白与葱管之别 , 清代叶天士 , 尤在径主张
用青葱管 , 取其宣郁通络 , 近人张寿颐说 :
“ 若单用青葱茎 , 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 , 与
葱白专主发散不同 ” , 此语极有道理 。
笔者尝用旋复花汤治疗脉络淤痹所引起
的多种见证 , 每奏良效 , 兹举 验案 六则如
下 :
一 、 头 痛
林 x x , 男 , 5 4岁 , 工人 , 19 7 5年 8 月
2 日就诊 。 去秋患偏头痛 , 经余用平肝熄风
药治愈 , 一月前感受暑湿 , 寒热无汗 , 头痛
身疼 , 服三物香莆饮加苏叶 、 白芷等二剂 ,
寒罢热退 , 身疼已止 , 但头痛未减 , 屡进补
肾 , 养血之剂无 效 , 头之两侧痛甚 , 有时筋
脉抽掣 , 痛引头顶 , 胸腕痞闷 , 喜吐痰涎 ,
口苦 , 舌边紫黯 , 苔黄腻 , 脉弦滑 。 证属肝
风挟痰 , 上犯清空 , 久痛入络 , 淤血窒塞 。
法宜平肝熄风 , 涤痰祛淤 。 处方 : 旋复花 、
茜草 、 黛蛤散 ( 另包煎 ) , 白菊花各 9 克 ,
钩藤 12 , 法 夏 、 红花各 6克 、 鲜葱管 6 根 , 服
5 剂 , 头仅微痛 , 痰涎减少 , 有时左侧头部
筋胀 , 胀脱微闷 , 口苦 , 舌边略黯 , 苔黄 ,
脉弦滑。 药中肯萦 , 风火未尽。 治宜凉肝熄
风 , 化痰通络 。 处方 : 旋复花 、 浙贝各 6
克 , 茜草 , 当归须 , 菊花 , 夏枯草 、 钩藤 ,
获等各 9克 , 甘草 3 各 , 服 5 剂 , 诸症悉
却 。
二 、 胸 痛
吴 x x , 男 , 3 6岁 , 干部 , 1 9 7 1年 2 月
2 5日就诊 。 于去年 10 月下旬胸部胀痛 , 服瓜
萎 、 燕白、 积壳 、 木香 、 陈皮等药 , 可暂缓
解 , 不久如故 , 近旬胸痛如刺 , 以擅中处为
甚 , 不可重按 , 日轻夜重 , 咯痰稠粘 , 舌边
略黯 , 苔黄滑 , 脉弦滑 。 证属痰热内蕴 , 痹
阻胸络 。 处方 : 旋复花 、 茜根 、 郁金 、 白芥
子各 9 克 , 丹参 、 忍冬藤各 12 克 , 川贝 6
克 , 青葱管 5 根 , 连进 8 剂 , 胸痛消失。
三 、 胃 痛
王 x x , 男 , 2 8岁 , 工人 , 1 9 8 0年元月
28 日就诊 。 胃院痛 2 年 , 间常发作 , 此次疼
痛二月 , 有时如锥刺状 , 彻及胁背 , 上院处
不可重按 , 呕吐酸水 , 纳少 , 口苦 , 舌红边
黯 , 苔黄滑厚 , 脉弦小 滑数 。 证属 肝气犯
胃 , 湿热中阻 。 久病络窒 。 法宜疏肝和 胃 ,
疏络止痛 。 处方 ; 旋复花 、 茜草 、 金铃子 、
旋 复 花 汤 的 临 床 运 用 中 医 药 学 子及
二乍金丸 (吞服 )各 9克 , 佩兰 、 甘松各 6
充 , 丹参12 克 , 葱管 3根 。 进 7 剂 , 胃院微
痛 , 呕止 , 上烷处压痛减轻 , 院满纳差 , 口
稍苦 , 舌红苔黄 , 脉弦滑。 乃肝胃欠和 , 湿
燕未尽 。 治宜平肝和中 , 化湿通络 。 处方 :
旋复花 、 茜草 、 佩兰各 6 克 , 金铃子 、 获
等 、 黄答 、 麦芽各 9 克 , 沉香 、 甘草各 3
克 , 服 7 剂而愈 。
四 、 胁 痛
陈 x 欠 , 男 , 3 7岁 , 工人 , 19 8 3年 2 月
1 7日就诊 。 右胁痛二载 , 投疏肝散郁药 , 只
能暂止 , 不久复发 。 旬 日来 , 右胁刺痛 , 自
觉胁内有一物梗塞 , 右期门不可重按 , 脱满
食少 , 口苦 , 舌边黯红 , 苔黄 , 脉细弦 。 证
属肝郁日久 , 营血滞涩 。 法宜开郁散结 , 行
血疏络 。 处方 : 旋复花 、 茜草 、 降香 、 香附
各 9 克 , 郁金 、 丝瓜络 各 6 克 , 生牡蚜 12
克 , 青葱 管 5 根 。 服 7 剂 , 胁痛显减 , 期门
按之微痛 , 院胁 胀闷 , 饮食乏味 , 舌边略
黯 , 苔黄 , 脉弦小 。 乃络淤未消 , 胃脾虚
弱 。 治宜濡通血络 , 健脾和胃 。 处方 : 旋复
花 、 白芍 、 佛手各 6 克 , 茜草 、 郁金 、 当
归 、 麦芽各 9克 , 甘草 3 克 , 服 5 剂 , 胁痛
消失 , 饮食稍增 , 体倦乏力 , 苔薄黄 , 脉细
弦无力 。 为淤消络通 , 脾胃仍虚 。 治宜舒肝
益脾 。 处方 : 柴胡 、 郁金各 6 克 , 白芍、 当
归 、 获荃 、 佛手 、 麦芽 、 党参各 9 克 , 甘草
3 克 , 服 4 剂而愈 。
五 、 小 腹 痛
李 义 x , 女 , 34 岁 , 教师 , 1 9 7 0年 2 月
2 月就诊 。 左侧小腹痛 15载 , 年增一年 , 经
前痛甚 , 从去年 n 月以来 , 其痛加剧 , 牵引
左侧鼠蹊处 , 中极 左侧 四寸处有鸡卵大一
块 , 不可重按 , 心烦喜怒 , 口苦 , 带下黄
稠 , 小便黄 , 舌质红 , 尖生鲍 , 苔黄 , 脉弦
小而数 。 证属肝气郁结 , 气病及血 , 脉络淤
凝 , 日久化火。 法宜疏肝清火 , 行淤通络 。
处方 : 旋复花 、 当归 、 钩藤 、 金银花 、 香附
各 g 克 , 茜草12 克 , 柴胡 、 丝瓜络各 6 克 ,
红花 4 . 5 克 , 血竭 3 克 ( 研末冲服 ) , 鲜葱
管 5 根 , 服 14 剂后 , 仅有痹痛 , 肿块已消 ,
黄带减少 , 口苦 , 小便黄 , 舌红 , 苔黄滑 ,
脉小弦稍数 。 为余邪 留恋。 治宜疏肝活血 ,
清热利湿 。 处方 : 金铃子 、 香附 、 当归 、 六
一散各 9 克 , 丹参 、 介 银花各12 克 , 山桅 、
丝瓜络各 6 克 , 进 10 剂 , 诸症悉除 。
六 、 左 肩 痛
申 x x , 男 , 5 5岁 , 工人 , 1 9 7 8年元月
16 日就诊 。 左肩关节痛 3 月 , 曾服羌活胜湿
汤 , 镯痹汤 , 黄茂桂枝 五物汤 , 补阳还五
汤 , 指迷获荃丸 等方 , 其痛益甚 , 筋脉掣
痛 , 上牵风池 , 后引肩肿 , 下及肘腕 , 有时
麻木 , 不能抬肩 , i马苦 , 小便黄 , 舌红边
黯 , 苔黄厚腻 , 脉弦滑数 。 证属肝风挟湿 ,
走窜经络 。 治宜平肝熄风 , 祛湿清热 , 通络
止痛 。 处方 : 旋复花 、 茜草 、 地龙各 9 克 ,
藤钩 、 该仁 、 大血藤 、 鸡血藤各 12 克 , 田七
3 克 ( 研末冲服 ) , 鲜葱管 5 根 。 服 10 剂 ,
疼痛消失 , 麻木减轻 , 抬肩旋转不利 , 舌边
略黯 , 苔黄滑 , 脉弦小滑 。 为肝风湿热, 尚
未除清。 治宜熄风祛湿 , 和营通络 。 处方 :
钩藤 , 该仁 、 当归各12 克 , 白茨黎 , 续断 、
鸡血藤各 9 克 , 桑枝 15 克 , 甘草 3 克 , 服 6
剂 , 病已痊愈 。
小 结
仲景之旋复花汤 , 有行气宣郁 , 活血散
结之功 , 为治疗气 血郁滞 , 留着于 肝之妙
方 , 开辛润通络法之先河 。 历代医 家在这一
基础上 , 加减化裁 , 发挥尤多 。 清代叶天士
的 (I 后证指南医案》中 , 有 9 案采用本方 。 如
“喘门” 杆逆挟支饮者 , 用旋复花汤加半夏
豁痰降逆 。 “胁痛门 ” 肝络凝淤者 , 以旋复
花汤加归须 、 桃仁逐 淤通络 , 柏子仁甘润益
肝 , 以防攻破太过 。 《吴鞠通医案》 运用旋
复花汤约 18 例 , 都不愧为运用经方之大师 。
近代名,留何廉臣选出和自订绛复汤类 17 方 ,
极为精妙 , 堪称吾济楷模 。
( 下接第3 页 )
t 90 8年 第 2 期 冠 心 康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近二年来 , 左心前 区闷 而刺痛 , 每 日发作
3 次 , 每 次 持续 4 分 钟 左 右 。 日脂蛋白
g 23 m g %
,胆固醇 28 Om g % ,血浆粘度 2 。 08 ,
全血低切粘度 7 . 63 , 全血高切粘度 4 . 5 6 , 红
细胞压积 43 , 心 电图示明显的 S T段下降 ,眼
底 1 度 。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 心绞痛型 ) ,
脑动脉硬化 , 高脂血症 。 曾虽长期服用扩张
血管 、 改善微循环 、 降血脂等西药 , 但症状及
客观指标丝毫 不改善 。 服 冠心康片 一个月
后 , 自觉症状和客观指标较服药之前得到显
著改善 。
〔例二〕 王某 , 男 , 63 岁 , 干部 。 患者
自10 年前始 , 发生头晕 、 头痛 , 得凉则减 ,
五心烦热 , 性急易怒 , 口苦咽干 , 腰膝酸软 在
某医院就医时血压 波动在 20 0/ l l o m m H g ,
久服复方降压 灵及降血脂等药 物 , 但血压始
终未降 , 自觉定状并不得到改善。 自二年前
始见心前 区闷塞而刺痛 , 每日发作数次 , 约
持续 几 分钟 , 舌下 含 硝酸 甘 油片 即 效 。
于 19 8 4年 1月份体检时诊断为高血压病 , 冠
心病 ( 心绞痛型 ) , 高脂血症 。 停服一切西
药 , 内服本药方一个月后自觉症状及客观指
标较服药前明显好转 。
讨 论 与 体 会
( 一 ) 笔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与七
倩所伤 、 饮食不节 、 肝肾阴虚 、 肾虚肝旺 、
肝郁脾虚 、 脾虚湿生 、 痰浊内阻 、气机不利 、
经脉失养有关 。 其中肝肾阴虚为本病之本 ,
而气血淤滞 、 痰浊内阻 、 肝阳上亢为本病之
标 。 经临床验证 , 本方有良好的健脾理气 ,
养血通脉的作用 , 故药后可观察到冠心病 、
高血压病 , 脑动脉硬化 、 高脂 血症 的临床
觉症状相应改善 。
( 二 ) 本药方中的刺玫果 , 最早收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其花 、 果 、 根均可入药 。
民间中医认为该药有健脾理气 、 养血调经的
作用 。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 本药含丰富的维
生素丙 (在鲜果中则含 1 6 0。~ 1 9 5 0m幼 , 被誉
为水果中维生素 C 之王 。 据动物试验证明增
加冠脉流量 , 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 , 具有负
性肌力及负性频率作用 , 降低心肌耗氧量 。
( 三 ) 高脂血症在血液流变学范畴中属
于高血粘综合征 , 一般认为其主要病理改变
是高血脂 引起的血浆粘度增高 , 后者是引起
全血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 尤其是低切速下
血液粘度的增高 , 可出现在冠心病的发病之
前 。 本药方中的山植叶 , 据现代研究 , 含拘
椽质 、 苹果散 、 维生素丙及碳水化合物 、 蛋
白质等 。 据报道 , 山碴叶及生山碴制剂能降
压 、 强心 、 扩张血管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 由
此可推知 , 本药方可通过人体内胆固醇和甘
油三脂 、 日脂蛋 白的 吸收 、 分解 、 排泄及其
在血管壁 的沉积等不同途经 , 影响 血脂代
谢 , 从而改善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
无疑防治其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意义 ,
颇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 上转第 4 页 )
以上 6 则验案 , 从病机上来说 , 为病程
日久 , 脉络淤阻 。 但各有不同的特点 : 案一
为肝风挟皮上扰 , 久痛脉络淤痹 。 故加入钩
藤 , 菊花 , 凉肝熄风 , 法夏 、 黛蛤散清热涤
痰 , 红花活血逐淤 。 案二是痰热久蕴 , 室塞
胸络 。 加入川贝 、 白芥子化痰开结 , 郁金 ,
丹参活血开郁 , 忍冬藤清热通络 。 案三乃木
强凌土 , 湿热中阻 , 久痛络窒 。 加金铃子泻
歼止痛 , 左金丸平肝泄火 , 佩兰 , `甘松醒脾
理气 , 丹参活血通络 。 案四属肝郁日久 , 血
随气凝 , 胁络淤痹 。 加香附行 气解郁 , 降
香 、 郁金活血散淤 , 生牡蝠平肝散结 , 丝瓜
络行血通络 。 案五系肝郁血凝 , 日久化火。
加柴胡 、 香附舒肝开郁 , 钩藤清肝泻火 , 红
花 、 血竭活血化淤 , 丝瓜络清热通络 , 银花
清宣热毒 。 案六为肝风挟虚 , 痹阻肩络。 加
钩藤凉肝熄风 , 地龙熄风通络 , 田七活血逐
淤 , 茵仁祛湿舒筋 , 大血藤 , 鸡血藤行血通
络。 经方只要加减得当 , 自能疗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