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初报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2345,16.,7’./,
!!!!!!!!!!!!!!!!!杨梅! !#$%& ’()’& #$%&’()**&是中国特产水果
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杨梅果色鲜艳#酸甜
适中具有独特风味#被称为% 初夏江南珍果&+,-$ 杨梅
果’仁’皮’叶可药用#具有消食’御寒’止泻’利尿等多
种药用价值$ 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
利用天然氮气#是适合南方贫瘠山地种植的保护生态
理想树种$ 杨梅树冠高大#树姿优美#阔叶常绿且具有
抗有害气体之功能#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杨梅病害的研究不多#目前国内报道的有以下几
种(杨梅根腐病! *+,’+-./01’$& 2+,3$245 +/-’杨梅锈病
! 654+75 758$9+$ +/-’杨梅干枯病! 01234536#)78*369#:
*3;< +/-’ 杨梅枝枯病 ! :5;-5 %+’+95,5 +/-’ 杨梅褐斑病
! <%+-.354’4;;5 7’$%54 +=-’杨梅癌肿病! =-4(2+7+95-
-’$9>54 .?@7’$%54 +>-’ 杨梅根结线虫病! <4;+$A+>94
-..@ +?@A-和杨梅梢枯病! 缺硼 +B-等$ .CC= 年 > 月#作者
在湖南省衡阳县白鹭坳杨梅生产基地做病害调查时#
发现人工栽培的靖州乌梅上发生了严重的叶枯病#发
病率达 /CD以上#被害株新梢枯死#严重地影响了植
株生长$ 为了有效地控制杨梅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对该病的病害分布’危害’症状’病原鉴定及其对药剂
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材料与方法
. 病害调查 .CC= 年 >月对湖南衡阳’怀化’永州和
邵阳等地的杨梅叶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
查#内容包括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病情分
级标准参照林业部颁发的叶果病害的分级标准+E-$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初报
郭立中#邓先琼
F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CC>G
摘 要(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 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 =3+7+.-$- 7’$%$95 8.9.
:41,; 4, <.=.>&0$ 室内 !$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
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
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
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 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关键词(杨梅)叶枯病)病原鉴定)杀菌剂)药剂筛选
#$%&’(’)*&’+% +( &,$ -*&,+.$% +( /*01$220 3!#$%& ’()’&4 5$*( /6’.,& *%# ’&7 89%.’)’#$7 :$%7’&’;’&0
?43 @0+&3,;A B7,; C01,D03,;
EB(959 =+;,4%39$% +C D9?$’+9749, E *$+;+>A :7,;F1,; G!$$%H
<17&2*)&= I1F-755F E<’$F5 ’()’5J 671K -60;&’ 0L 3,7 3K ’&7 0M(35’1,’ N0L71L7L 3//4550,; 3, -1F-755F 0, &4!
,1, (53O0,/7.P’ Q1L 0N7,’0K07N ’&1’ =3+7+.-$- 7’$F$95 8.9.:41,; 4, <.=.>&0 Q1L ’&7 (1’&3;7, 3K -1F-755F
671K -60;&’.RQ7,’F K4,;0/0N7L Q757 L/577,7N 1’ K345 /3,/7,’51’03,L 0, 61-351’35F.R&7 57L46’L L&3Q7N ’&1’
R&03(&1,1’7 SM7’&F6.’&051MA/15-7,N1+0MA94,T7U0,;AR4+7’AV1,+1’AV1,/3+7-AWL3M1’7AR&03(&1,1’7 SM7’&F6A
R1,-060,; 1,N ))$$ I35N714U M0U’457L Q757 M3L’ 7KK7/’0O7 0, O0’53 1;10,L’ ’&7 MF/76016 ;53Q’& 1,N /3,0!
N016 ;75M0,1’03, 3K =@ 7’$F$95@ C01,;F1,+&0-0,;60,; 1,N :3,;L&1 /346N 0,&0-0’ 7KK7/’0O76F 1;10,L’ ’&7
MF/76016 ;53Q’&A-4’ /346N ,3’ 0,&0-0’ ’&7 /3,0N016 ;75M0,1’03,. X3L7’F6S164M0,04M.M1,73+7-A B1/3N7, 1,N
@0M7 L46(&45 /346N 0,&0-0’ ’&7 /3,0N016 ;75M0,1’03, 1,N /346N ,3’ 0,&0-0’ ’&7 MF/76016 ;53Q’&.Q&067 ’&7 3’&!
75 K4,;0/0N7L Q757 -3’& 0,7KK7/’0O7 1;10,L’ ’&7 MF/76016 ;53Q’& 1,N /3,0N016 ;75M0,1’03,.
>$0 ?+2#7= <’$F5 ’()’5G @71K -60;&’A <1’&3;7, 0N7,’0K0/1’03,A X4,;0/0N7LA X4,;0/0N7L L7,L0’0O7’F
第一作者简介(郭立中#女#,E>, 年出生#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果树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H$;(CA/=:B>E,.=>#I:7<#;(J2K2KL43M)&*37$ 收稿日期(
.CC=:C.:./#修回日期(.CC>:C.:.B$
植物保护科学 !#* *
!#$%&%’()*#+,-.,*/-’0+#%$+%’1,--%.#$’23-45678349’5::;’<,-=
!#$%%&’()*+,’-./01’-2)34)*3
5)6 症状观察 5::> 年 ; 月至 6: 月在白鹭坳基地的
自然发病株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果园的人
工接种株上! 对杨梅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观
察!详细记载和描述从显症到病害停止发展各个时期
的症状特点
5)7 病原菌鉴定
5)7)5 病菌形态观察 从杨梅自然发病的病叶上取病
菌镜检!或取病组织保湿培养后镜检!观察描述病菌
形态!并测量其大小
5)7)6 分离培养 从杨梅病叶上取病健交界处组织!剪
成约 ;?? 大小! 在 9:@的酒精中浸 AB;&!:46C的升
汞中浸 6?#$!灭菌水洗 A 次!置 DEF 培养基上 5GH
培养!待长出菌丝后!取菌落边缘菌丝体移植到 DEF
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子实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子实
体形态!并测其大小
5)7)7 致病性测定 用无菌水将杨梅叶枯病菌分生孢
子!配成在低倍镜I6:J6:K下每视野 L:个左右孢子的
悬浮液作为接种体!喷雾接种杨梅新叶!接种 6; 个枝
条!无菌水作对照!接种后用塑料薄膜袋将枝梢包裹!
保湿 >L!定期记载发病情况!并从发病的组织上取子
实体镜检!观察描述病菌形态特征!并测其大小 然后
综合上述特征将病原菌鉴定到种
5)8 药剂筛选
5)8)5 不同药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 9:C甲基硫菌
灵#;:C多菌灵#9:C代森锰锌#湘研植病灵#;:C扑菌
特#百菌杀#;;C敌克松#L:C代森锌#>:C菌克星#;:C
退菌特#>:C果菜康#;:C疫霜锰锌#9;C大菌丹#G:C
炭必灵#;A4LC可杀得#>:C福美砷#L:C新万生#9:C
红杀#>;C石硫合剂等药剂的可湿性粉剂M6:N!分别称取
:4;)! 加蒸馏水 >O4;?-! 配成 6::::P)Q?- 的药液
I6Q6::K和 6R6R6: 的波尔多液!将以上药液分别取 5:#
6:#G4G9和 ;?-! 加入 L:#O:#OA4AA 和 O;?-SDEF 培养
基中 ! 配成 5:::#6:::#GG9#;::T)Q?- I即 6Q;::#
6Q6:::#6Q6;::#6Q5:::K 的培养基药液! 取波尔多液
;?- 混于 >;?- 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将 :4G+?5的菌
丝块移到平板上!5GU恒温培养 ;V 后测量菌落半径!
计算抑菌率M66N!设 A个重复!以无菌水作对照
5)8)6 不同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将上述药剂
分别称取 5::#6::#GG49#;:?) 分别加入 ;:?- 蒸馏
水! 配成 >:::#5:::#6AAA#6:::W)Q?-7I6Q5;:#6Q;::#
6Q9;:#6Q6::: 倍K的药液!另按 6R6R;: 配制波尔多液!
用蒸馏水配成在低倍镜I6:X6;K下每视野 6G:B5::个
孢子的悬浮液! 取等量的药液与孢子液充分混合!配
成 5:::#6:::#GG9#;::Y)Q?- I6Q;::#6Q6:::#6Q6;::#
6Q5::: 倍K的孢子药液和等量式波尔多液!将这些孢
子药液滴到琼脂平板上!5GZ恒温培养 65 小时后检
查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检查 5:: 个孢子!计算孢子
萌发率和抑制率M66N!设 A次重复!无菌水作对照
! 结果与分析
6)5 分布与危害 调查结果表明! 杨梅叶枯病在湖南
省的衡阳#怀化#永州#邵阳等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
叶片 株发病率一般达 5;CB>:C!叶发病率达 6;CB7
5;C! 病情指数 6:B5:! 发病严重的地区株发病率达
G:C以上!叶发病率达 >:CBG:C!病情指数 5:BA:
6)6 症状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病斑从叶尖或叶
缘开始发生! 在叶片上病班初为针尖状的红褐色小
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褐
色病斑!有的病斑边缘有一褪绿晕圈!有的褪绿晕圈
不明显!以后形成半圆形斑或叶尖或叶缘枯死!病部
深褐色!病健交界明显!有的病斑中部干枯开裂!在病
部有黑色小颗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6)7 病原菌鉴定
6)7)5 病原菌形态特征 分生子器近球形或扁球形!深
褐色!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 6G9B5A:[?$分
生孢子梗无色!基部分枝!产孢细胞瓶梗状!大小为
I6;B55K\?]I64;B54;K^?$甲型分生孢子!单孢!无
色!梭形!腊肠形!用苯胺蓝乳酚油染色!有两个不着
色的油滴!大小为 ;4:BG4>S_?‘64;B54:a? 乙型分
生孢子无色!丝状!多数一端作弧形弯曲成钩状!有的
镰刀状!有的微弯!6>B5;b?c6B64;d?
6)7)6 病原菌的培养特征 在 D0Fe6f酵母膏培养基
上! 菌丝生长良好!;V 即可长满直径 O+? 的培养皿
菌落初期白色!菌丝排列紧密!多数紧贴平板!少数菌
丝伸向空间!到中后期菌落变灰白色$6:V 开始产生小
颗粒!为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初期白色绒毛状小
球!继续培养!小球变灰白色!后变深灰色至褐色!6LV
分生孢子开始成熟!55V分生孢子大量成熟孢子成熟
后! 成蜜黄色胶状物从分生孢子器顶部孔口溢出!镜
检胶状物!为大量的甲型孢子和乙型孢子 经测定!分
离菌与自然发病叶上的病菌形态特征和大小基本一

6)7)7 致病性测定结果 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
杨梅 6; 个枝条!其中有 65 个枝条发病!枝发病率为
L:@$回接发病叶片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与自然
发病相同$取病健交界处组织再分离!其菌落特征和
病原菌形态#大小与第一次分离结果一致 证实接种
菌即为杨梅叶枯病的致病菌
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致病性测
植物保护科学!#% %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2345,16.,7’./,
同药剂或同一药剂不同剂量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差
异明显!!#代森锰锌$#扑菌特$#多菌灵%$#
石硫合剂&#新万生 $$#疫霜锰锌$#退菌特
!$#大菌丹%#菌克星和 %#福美砷!最低抑制浓度
在 $’()*+ 以上时!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率为 !抑制
孢子萌发的效果达 ,-# ,.,., 波尔多液处理!孢
子萌发率为 !抑制率达 ,-$ 这些药剂对杨梅叶枯
病菌孢子具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对防止初侵染和再侵
染都是很好的保护剂$其次是 !-甲基硫菌灵和 /-
炭必灵!最低抑制浓度在 $0()*+时!孢子萌发率分
别为 ,-和 1-!抑菌率分别达 2&32-和 2/42#$其他药
剂抑制效果较差% 见表 5& $
定结果!参考戚佩坤等人的记载!鉴定杨梅叶枯病菌
为杨梅叶生拟茎点霉 % !#$#%&’& $()’*’+, 647489:;(<
-. =4>4?@A& B,5C$
!.8 药剂筛选
!.8. 不同药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药剂对菌丝
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化学
药剂有 $D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湘
研植病灵%-菌克星$-退菌特/-炭必灵!-
红杀!&-新万生!-代森锰锌!%-福美砷和 ,.,.
, 波尔多液!在最低浓度 $E()*+ 时!抑制菌丝生
长率效果可达 ,-$ 因此!这些药剂可作为防治杨梅
叶枯病的首选药剂$ 其次是 $$-疫霜锰锌4和 !$-大
菌丹$ 其他药剂抑菌效果较差% 见表 ,& $
!.8.! 不同药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
2000g/ml 1000g/ml 667g/ml 500g/ml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7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4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6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7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8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7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4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5%()#$WP. 0 100 0 100 0.5 98.6 2 94.6
75%*+WP. 0 100 0.5 98.6 4.5 87.8 8.5 77
80%!$WP. 2.5 93.2 4 89.2 9 75.7 14.5 60.8
55%,-WP. 10.5 69.2 11.5 68.6 14 62.2 16 56.8
45%./WP. 17 54.1 30 18.9 37 0 37 0
40%012WP. 19.5 47.3 29.5 20.3 29.5 20.3 32 13.5
53.8%34WP. 22 40.5 29.5 20.3 31 18.9 32 13.5
5WP. 24.5 33.8 37 0 37 0 37 0

<<<<注’,.,., 波尔多液处理!菌落半径为 !抑菌率 ,-(水% 对照&菌落半径为 1!**!抑菌率
表 ! 不同药剂对杨梅叶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000g/ml 1000g/ml 667g/ml 500g/mL 
       
7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45%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80%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5%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5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75%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4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40% !WP.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70%#$ WP. 0 100 0 100 0 100 1 98.9
60%%&WP. 0 100 0 100 0 100 3 96.9
70%’(WP. 0 100 0 100 91.0 7.2 98.0 0
80% WP. 0 100 61.9 36.8 89.0 9.2 96.0 2.04
) (WP. 0 100 24.8 74.7 87.0 11.2 98.0 0
*+,-WP. 2.4 97.6 11.5 88.3 25.0 74.5 34.0 65.3
55%./WP. 12.7 87.04 87.0 11.2 94.0 4.1 96.0 2.04
40%012WP. 92.0 6.1 98.0 0 98.o 0 98.0 0
53.8%3(4WP. 98.0 0 98.0 0 98.0 0 98.0 0
<<<<注’,.,., 波尔多液处理孢子萌发率 <抑菌率 ,-!水% 对照&孢子萌发率 2&-!抑菌率
表 不同药剂对杨梅叶枯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FGH
植物保护科学 !#) )
!#$%&%’()*#+,-.,*/-’0+#%$+%’1,--%.#$’23-45678349’5::;’<,-=
!#$%%&’()*+,’-./01’-2)34)*3
残体上越冬!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只发
生在春季留种田的幼苗上!形成性孢子和夏孢子由
夏孢子再侵染形成夏孢子! 并有夏孢子传播进行多
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北沙参锈病夏孢子阶段发
生流行有一定的顺序性!首先春季在留种田!继而秋
季在留种田的返秧苗上# 不论留种田$春播田和反秧
的植株上!植株衰老时都产生冬孢子!最后冬孢子随
残体遗留田间越冬#
>4577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首次明确了多菌灵和
代森锌是防治北沙参锈病的有效药剂! 效果优于敌
锈钠 而目前用于防治多种锈病的特效药%%粉锈
宁对北沙参锈病无效#
>4>77北沙参锈病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对北沙参锈病病
原菌生活史$侵染循环$发病规律的研究和各项防治
试验!经过技术组装!提出对北沙参锈病应采取农业
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重点抓留种田防治的防治
策略! 以及采取在实行大面积到茬和收获后清除田
间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的基础上!关键时期用多菌
灵$ 代森锌等药剂防止初侵染和控制再侵染的综合
防治技术#
在留种田防治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6( 留种
田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减少初侵染菌源
’ 5(实行种秧春季倒茬栽植!避免初侵染’ >(在 ? 月
下旬至 ; 月中旬!初侵染发生的主要时期!施用多菌
灵$代森锌等# 控制初侵染发生’ ?(在夏孢子阶段流
行时!继续用药!控制病害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
推迟和减轻留种田锈病的发生! 压低向春播田传播
的菌量! 减轻春播田防治的压力和减少药剂防治次
数的目的#
春播田在 9 月中下旬至 @ 月下旬病害流行期内!
根据气象条件和病情发展!及时施用多菌灵$代森锌
等药剂!控制流行!减轻危害#
参考文献
677丁万隆4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4北京A中国农业出版社B5::54>5
5’’赵来顺C李玉琴C田学军C等4珊瑚莱柄锈菌性孢子阶段的发现及北沙参锈
病研究简报4植物病理学报C6@@DC5DE?FA>>D
! 结论和讨论
杨梅叶枯病在湖南省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
的病害# 一般株发病率达 5;GH?:I!叶发病率达 6;I
H5;I!病情指数 6:H5:!发病严重的地区株发病率达
D:I以上!叶发病率达 ?:IHD:I!病情指数 5:H>:#
杨梅’ !#$%& ’()’& 0#%J4KL,++4(是中国南方特产
水果之一# 据报道!发生在杨梅叶片上的病害!主要有
杨梅褐斑病 ’ *+,-./01’1223 4’$%31( $ 杨梅锈病
’ 501,40 406$7,$(和杨梅梢枯病’ 缺硼( # 杨梅叶枯病
的症状和病原与上述 > 种杨梅叶部病害不同!而与黄
亚军$戚佩坤记载的杨梅叶枯病在症状和病原形态特
征上基本一致#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
养特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生在湖南人工栽培靖州
乌梅上的杨梅叶枯病菌初步鉴定为 89,4,.-$- 4’$%$!
73 M4<4N,/$)O1: P4Q4!## 杨梅叶枯病自黄亚军和戚佩
坤 6@@D 年在广东丰顺首次记载以来! 至今尚无人研
究R65S#
室内 5: 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该菌菌丝生
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
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和波尔
多液!其次为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疫霜锰锌这与前
人研究的杨梅褐斑病$ 茄枯萎病与果腐病’ 89,4,.-$-
&T4(和桃缢缩性溃疡病E89,4,.-$- 34;<32$F的化学防
治结果基本一致 R6>H6;S!说明上述药剂既具有广谱性又
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是防治该病的理想药剂湘研
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
子萌发相反!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
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 此外!其他杀菌剂无论是
抑制菌丝生长还是抑制孢子萌发效果都很差# 试验是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进行!其结果有待大田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6’’李兴军 C吕均良 C李三玉 4中国杨梅研究进展 4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6@@@C69
’’’’E5FA55?H55@
5’’何新华C陈力耕C陈怡C等4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4果树学报C5::?C56
’’’’E;FA?D9H?96
>’’方华生C等4浙江省杨梅和山核桃初次报道的几种病害 4浙江农业大学学
报C6@UDC65E?FA?>>H?>U
?’’缪松林C等4杨梅褐斑病的初步研究4果树科学C6@UUC;E6FA6DH6@
;’’方华生 C等 4杨梅癌肿病病原细菌的鉴定4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6@U?C6:E>FA
’’’’>:@H>6?
D’’陈宝永 C等 4杨梅根结线虫病及其病原鉴定 4亚热带植物通讯 C6@@>C55E6FA
’’’’6?H69
9’’陈宝永C张绍升C李增华4杨梅线虫病研究4果树科学C6@@?C66E>FA6D6H6D;
U’’郑纪兹C等4杨梅枯梢病致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4浙江农业科学C6@UUC
’’’’E>FA6?:H6?>
@’’中南林学院4经济林病理学4北京A中国林业出版社C6@UD45?:H5?6
6:’邓先琼C郭立中C林仲桂C等4布朗李叶枯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4植物保护C
’’’’’5::?C>:E;FA5@H>5
66’慕立义4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4北京A中国农业出版社C6@@?496HU;
65’戚佩坤4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4北京A中国农业出版社C5:::4@UH@@
6>’陈永宝4杨梅病虫害及其防治E综述F4亚热带植物通讯C6@@?C5>E6FAD?HDU
6?’8#&V/W/*X/7 0784!%X#+/-7 +3$.*3-7 3Y7 T3X3T#&7 J-#).7 /$Z7 Y*,#.7 *3.7
77777J*#$[/-74<3,*$/-73Y7\=+3-3)=7/$Z7P-/$.7P/.3-3)=C5::6C>6E6FA65;
6;7]/-/$+%..%78C7^3J#&3$O_O\4O‘YY%+.O 3YO Y,$)#+#Z%&CO /TT-#+/.#3$O .#X#$)CO /$ZO
OOOOO +/$W%*O *%X3a/-O 3$O #$+#Z%$+%O /$ZO &%a%*#.=O 3YO +3$&.*#+.#3$O +/$W%*O 3YO T%/+4
OOOOOP-/$.O_#&%/&%C5::5CUDE9FA956H95U
植物保护科学
!!!!!!!!!!!!!!!!!!!!!!!!!!!!!!!!!!!!!!!!!!!!!!!!!!!!!!!!!!!!
’上接第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