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4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还是从防治效果以及寄生蜂的寄生情况来分析寄生
蜂的控制能力 ,最终在各市县表现出来的结果是一致
的 ,均能正确反映出目前海南省各市县的疫情现状 。
利用两种寄生蜂来防治椰心叶甲在策略上是成功的 ,
值得继续在海南省各市县深入开展下去 ,以早日实现
在海南省对椰心叶甲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 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中国进
境植物有害生物选编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7.
[ 2]覃伟权,陈思婷 , 黄山春 , 等.椰心叶甲在海南省的危害及其防治
研究 [ J] .中国南方果树 , 2006, 35(1):46-47.
[ 3]方剑锋 ,云昌均 , 金扬 ,等.椰心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进
展 [ J] .植物保护 , 2004, 30(6):19-23.
[ 4]张志祥 ,程东美 , 江定心 ,等.椰心叶甲的传播 、危害及防治方法
[ J] .昆虫知识 , 2004, 41(6):522-526.
[ 5] VoegeleJM.BiologicalcontrolofBrontispalongissimainWesternSa-
moa:anecologicalandeconomicevaluation[ J].Agriculture, Ecosys-
temsandEnvironment, 1989, 27:315-329.
[ 6] ChiuSC, ChenZC, ChouLY, eta1.Biologicalcontrolofcoconutleaf
beetleinTaiwan[ J] .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ofChina, 1988,
37(2):211-219.
[ 7]陈义群 ,黄宏辉 ,林明光 ,等.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 、危害与防治
[ J] .植物检疫 , 2004, 18(5):280-281.
(责任编辑 周贤军)
兔耳风属三种植物解剖学比较研究
江香梅 ,于宏 ,戴小英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32)
摘 要:对兔耳风属杏香兔耳风 、红背兔耳风 、铁灯兔耳风这 3个种的根 、茎 、叶 、叶柄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
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 4种器官微形态结构相似 , 亲缘关系较近。而铁灯兔耳风在这 4
种器官的微形态结构方面与上述两个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铁灯兔耳风根的木质部为二原型 , 中央无髓 ,另两个
种则为三原型 ,中央有髓;铁灯兔耳风叶柄维管束为 3个 , 另两个种则为 5个;铁灯兔耳风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
织分化不明显 ,而另两个种则分化明显;铁灯兔耳风茎的维管束数量在 13个以上 , 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较窄 ,而另
两个种的维管束数量在 11 ~ 13之间 ,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较宽 , 可以明显区分出维管束。这说明铁灯兔耳风与杏
香兔耳风 、红背兔耳风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红背兔耳风;铁灯兔耳风;微形态结构
收稿日期:2007-09-12 修回日期:2007-11-01
基金项目:江西财政重大科技专项 “森林药材杏香兔耳风等 GAP种植
及产业化技术 ”(编号:20060201)。
第一作者简介:江香梅(1962-),女 ,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植物
生物技术和资源培育等研究。E-mail:xiangmeijiang@yahoo.com.cn
TheMicro-structureComparisonofThreeSpeciesinAinsliaeaChamp∥JIANGXiang-mei, YUHong, DAIXiao-ying
Abstract:Theprimarymicro-structuresofroots, stems, bladesandpetiolesofthreespeciesincludingAinsliaeafragrans
champ, A.rubrifoliaandA.macroclinidioideswereanatomizedandcomparedinthispaper.Theresultsshowedthatthemicro-
structuresofthefourorgansbetweenA.fragransandA.rubrifoliaweresimilarandhadaclosegeneticrelationship.While
A.macroclinidioides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A.fragransorA.rubrifoliaintheprimarymicro-structuresofthefouror-
gans.ThexyleminrootsofA.macroclinidioideswasdiarchandhadmarrowincenterbutforA.fragransorA.rubrifolia, its
xylemwastriarchandhadnomarrowincenter.Threeand13 vascularbundleswereobservedinpetiolesandstemesofA.
macroclinidioidesrespectively, diferentfromtheothertwospecieswith5and11 ~ 13vaschlarbundlesrespectively.Thedif-
ferentiationofpalisadetissuesandspongytissuesinbladesofA.macroclinidioideswasnotobviouslycomparedwiththetwo
otherspecies.AlofthesemicrostructuresindicatedthatA.macroclinidioideshadadistantlygeneticrelationship.
Keywords:Ainsliaeafragrans;A.rubrifolia;A.macroclinidioides;Micro-structure;Comparison
Author saddress:JiangxiProvincialBio-techKeyLabforPlant, 330032, Nanchang, China
杏香兔耳风(AinsliaeafragransChamp)、红背兔 耳风(A.macroclinidioides)和铁灯兔耳风(A.rubrifo-
lia)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 [ 1] , 均具有重要药用价
值 [ 1 ~ 3] ,天然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生于山坡灌木
林下或路旁 、沟边草丛中 ,海拔 600m以下丘陵 、山地
阴湿林下[ 1, 3, 4] 。但在生药采集过程中 ,通常是多种
近缘种的药材混合采集和使用 ,致使药材质量不稳
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45
定 ,疗效不确切 。建立各种原料药材的有效鉴别方
法 ,并大力培育人工资源 ,是稳定供应高质量原料药
材 ,提高药效的基础。本研究旨在以植物解剖学为基
础 ,通过微观形态结构和特征的比较研究 ,建立兔耳
风属 3种药用植物的微观形态鉴别体系 ,同时为植物
新品种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材料取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兔耳风属基
因资源库中收集的杏香兔耳风 、铁灯兔耳风和红背兔
耳风植株。取材部位分别为:根的中部 、茎的中部 、叶
片(含主脉)的中部 、叶柄的中部。
1.2 试验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其步骤包括:染色 -脱水
-透明-透蜡-包埋 、切片-展片 、粘片-脱蜡 、封片 -拍
照(MoticBA400摄影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香兔耳风 、红背兔耳风和铁灯兔耳风根的解
剖结构
根的横切面观察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
耳风初生根为三原型 ,根的中央有髓(图 1、图 2);而
铁灯兔耳风初生根为二原型 ,根的中央无髓(图 3)。
应用研究
46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
2.2 叶柄的解剖结构
在叶柄的解剖特征方面 ,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
风维管束均为 5个 ,对称分布 ,中间一个最大 ,旁边两
个依次减小 ,排列方式 、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而铁灯
兔耳风维管束只有 3个 ,排列方式与前两者 3个大维
管束的排列方式类似 ,总体上相当于少了两个小维管
束 ,见图 4 ~ 6。
2.3 叶片的解剖结构
叶片的横切面解剖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叶片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 ,叶背面凸出呈近半圆
形 ,维管束呈规则的扇形 ,上 、下表皮细胞致密 、排列
规则(图 7)。红背兔耳风有别于杏香兔耳风的特征
是维管束呈不规则的圆形 ,上表皮只能看出 1 ~ 2层
排列较整齐的表皮细胞(图 8);而铁灯兔耳风有别于
前两者的特征是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 ,叶
背面凸出不明显(图 9)。
2.4 茎解剖特征比较研究
图 10 ~ 12为 3个种茎横切面的初生构造。由图
可知 ,杏香兔耳风的维管束约 13个 ,红背兔耳风约
11个 ,两者维管束之间的射线细胞较宽 ,各维管束能
较清晰地区分出来;而铁灯兔耳风维管束在 13个以
上 ,但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不明显 ,各维管束较难区
分开来 。 3个种茎的解剖特征相似 ,没有显著差异 。
3 讨 论
(1)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初生根为三原型 。
维管束多原型表示该植物较进化 [ 5] ,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 ,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应属于较进化植物 ,
而铁灯兔耳风则属于较原始植物。其次 ,根据中柱学
说 ,中柱进化的基本途径是中柱内部薄壁组织增多 ,
髓的出现与其数量的增加是进化的一种表现形
式 [ 6, 7] 。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的根具有明显的
由薄壁细胞组成的髓 ,而铁灯兔耳风则没有髓 ,这也
说明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较铁灯兔耳风更进化 。
(2)叶柄结构在比较解剖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因为它可以反映出中柱进化中的原始阶段 ,是植物解
剖构造比较保守的和原始的器官 [ 8 ~ 10] 。通过对杏香
兔耳风 、红背兔耳风和铁灯兔耳风叶柄结构的比较分
析 ,根据 Hare对叶柄横切面维管束类型的划分依据
和 Howard对叶柄维管束结构特性的分类标准 [ 8 ~ 10] ,
叶柄微形态结构可以为这 3个种的分类提供重要依
据:铁灯兔耳风维管束为 3个 ,很容易与杏香兔耳风
和红背兔耳风(维管束均为 5个)分开 。而杏香兔耳
风和红背兔耳风则难于凭这一构造进行区分。
(3)在叶的初生构造上 ,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
织之比小 ,海绵组织的胞间隙发达 ,说明该植物属于
喜阴湿类型 [ 11] 。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叶片海绵
组织发达 ,说明这两个种喜阴湿环境。铁灯兔耳风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则分化不明显 ,可根据这一结构特
点将其与另两个种区别 。此外 ,杏香兔耳风叶片维管
束呈规则的扇形 ,上 、下表皮细胞排列规则 、致密;而
红背兔耳风和铁灯兔耳风叶片维管束则不太规则 ,
上 、下表皮细胞排列也不太整齐 。可据此初步区分杏
香兔耳风与红背兔耳风 。
(4)在茎的初生构造方面 ,杏香兔耳风的维管束
约 13个 ,红背兔耳风约 11个 ,两者维管束之间的射
线细胞较宽 ,各维管束能较清晰地区分出来;而铁灯
兔耳风维管束在 13个以上 ,但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
不明显 ,各维管束较难区分开来 。
(5)综上可知: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解剖特
征相似 ,亲缘关系较近 ,并且在系统发育方面更进化 ,
但两者微形态构造方面的典型特征不是很明显;而铁
灯兔耳风与这两个种在微形态结构方面差异较大 ,在
系统进化方面属于较原始种 ,凭根 、叶片 、叶柄和茎 4
种器官中任一种的微形态构造均能将其与前两者区
分 。本研究为兔耳风属 3种药用植物提供了一种有
效鉴别方法 ,以弥补单纯依靠外部形态特征鉴别的
不足。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九卷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6.
[ 2]黄长美 ,郑文锋 ,徐春良.杏香兔耳风及其 6种混淆品的鉴别 [ J] .
江西中医药 , 1996(增刊):172.
[ 3]江香梅 ,刘传林 , 龚斌 ,等.中药杏香兔耳风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驯
化栽培 [ J] .江西林业科技 , 2006(4):10-12.
[ 4]李以镔.江西野生观赏植物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5]曹慧娟.植物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1.
[ 6] BeckCB, SchmidR, RothwelGW.Stelarmorphologyandthepri-
maryvascularsystemofseedplants[ M] .BotRev, 1982.
[ 7]刘捷平 .植物形态解剖学 [ 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1991.
[ 8]何兴发 ,溥发鼎 ,王幼平 , 等.中国独活属叶柄的解剖学研究 [ J] .
植物研究 , 1995, 15(1):79.
[ 9] EsauK.PlantAnatomy[ M] .Beijing:SciencePress, 1962.
[ 10]马瑞君 ,黄爱仑 ,孙坤 , 等.当归茎 、叶发育解剖学研究 [ J] .西北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7(1):75.
[ 11]杨妙贤 ,张晚风 ,柳正葳 , 等.虎舌红茎 、叶解剖学研究 [ J] .林业
科技开发 , 2006, 20(5):44-46.
(责任编辑 吴祝华)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