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塌菜Vc含量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全 文 :乌塌菜 Vc含量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舒英杰 1 ,周玉丽2 ,徐俊 1
(1.安徽科技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2.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研究了乌塌菜不同品种 、不同生育期 、不同叶片 、叶柄与叶片的 V c含量。结果表明:乌塌菜不同
品种间叶片的 V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但叶柄间的 V c含量差异不大;莲座期叶片的 V c含量均显著高于幼
苗期叶片的 V c含量 ,莲座叶的 V c含量均明显高于心叶的 V c含量 ,叶片的 V c含量均显著高于叶柄的 V c
含量。
关键词:乌塌菜;Vc含量;生育期;叶片;叶柄
中图分类号:S634.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3589(2005)03 -0014 -03
Prmi ary Stud ies on Dynam ic Change of
V iatm in C Contents inW utacaiVegetab le
SHU Y ing - jie
1 , ZHOU Yu - li2 , XU Jun1
(1. Department of Bo tany Sc 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 ina;
2. Departmen t o f L ife Sc 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Con tents o f v itam in C inWutaca i vegetab le, including differen t varie ties, differen t bearing periods, d if-
fere rn t positon lam inas, petioles and lamnas we re studied. The resu lts show ed tha t v itam in C conten ts o f lam inas
inWu tacai vegetable we re significan t different among va rie ties, but there we re no significant diffe rence among
petio les, vitam in C conten ts of lam ina in rose tte period w ere significantly h ighe r than tho se of seeding period, vi-
tam in C con tents o f rosette lam ina w ere obv iously h ighe r than tho se of head lam ina, and vitam in C conten ts of
lam inasw ere obv 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e tio les.
Key words:Wu tacai vege table;V itam in C con tent;Bearing pe riod;Lam ina;Pe tio le
乌塌菜 (B raassica campesttris L. ssp. chinesis(L. )Makino var. rosulari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不结球
白菜的一个变种 ,由芸薹进化而来 ,以墨绿色叶为产品器官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因叶片中富含 V c被称为
“维他命 ”菜 ,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1] 。但目前尚未见有关乌塌菜 Vc含量方面研究的报道 ,笔者以安徽的
几个常栽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乌塌菜不同品种 、不同生育期 、不同部位叶片以及叶柄与叶片的 V c含量 ,以
期为乌塌菜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于 2004年 9月到 2005年 1月在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种植科技园和作物学实验室完成。
试验所用试材为绿蔬乌塌菜 (武汉市武昌神牛种苗商行 )、中八叶 (北京绿东农业技术研究所 )、黑油
白菜(湖北老河口市鄂光种叶有限公司)、丰王黄心乌 (宁夏平罗县丰王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其中中八叶
为塌地类型 ,其他三品种均为半塌地类型 。试验材料于 2004年 9月 18日播种育苗 , 10月 22日按株行距
收稿日期:2005 - 03 - 15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ZRC 200321)。
作者简介:舒英杰(1977 -),男 ,湖北省阳新县人,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蔬菜栽培 、育种教学与研究。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19(3):14 ~ 16
Jou rna l of Anhui Technical Teachers C ollege
25cm ×25cm定苗 ,其它栽培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分别于幼苗期(4 ~ 5片真叶期 )、莲座期测定不同品种
叶片 Vc的含量 ,于莲座期测定不同品种莲座叶 、叶柄 、心叶的 V c含量 , V c含量的测定采用 2. 6 -二氯酚
靛酚滴定法 [ 2] ,均用圆形打孔器取样 ,取各部分的中间部位 (叶片避开叶脉),每处理 3次重复 ,各重复取
样 5g。
2 结果与分析
2. 1 乌塌菜不同品种 、不同生育期叶片 Vc含量变化
表 1 乌塌菜不同品种 、不同生育期叶片 V c含量(mg /100g)
Table 1 V itam in C con tents o f differen t va rie ties and d iffe rent bea ring stage s inWu taca i vege tab le(m g /100g)
品种 叶片 Vc含量(幼苗期)
差异显著性
(0. 05)
叶片 Vc含量
(莲座期)
差异显著性
(0. 05)
叶柄 V c含量
(莲座期)
差异显著性
(0. 05)
绿蔬乌塌菜 55. 70 a 133. 04 a 21. 04 a
中八叶 37. 89 b 88. 81 c 18. 21 b
黑油白菜 57. 23 a 93. 95 b 18. 19 b
丰王黄心乌 33. 83 b 95. 23 b 17. 47 b
  从表 1的数据可知 ,乌塌菜不同品种之间的叶片 Vc含量无论是在幼苗期还是在莲座期都存在显著的
差异 ,幼苗期叶片 Vc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黑油白菜 、绿蔬乌塌菜 、中八叶和丰王黄心乌 ,此时不同品种间的
V c含量最大相差 23. 4mg /100g;莲座期莲座叶 Vc含量的高低顺序则为绿蔬乌塌菜 、丰王黄心乌 、黑油白
菜和中八叶 ,此时不同品种间的 V c含量最大相差 44. 23mg /100g。但不同品种间的叶柄 Vc含量除绿蔬乌
塌菜外 ,其他供试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
同一品种叶片的 V c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均表现为莲座期叶片 V c含量显著高于幼
苗期叶片的 V c含量 。
2. 2 乌塌菜同一品种不同叶片 V c含量变化
从图 1可以看出 ,无论那种乌塌菜品种 ,莲座叶的 V c含量均高于心叶 Vc的含量。其中绿蔬乌塌菜
品种莲座叶 V c含量为 133. 04mg /100g,心叶为 113. 07mg /100g,莲座叶比心叶的 V c含量高 17. 66%;中八
叶品种莲座叶与心叶的 Vc含量分别为 88. 81mg /100g和 64. 03 mg /100g,莲座叶比心叶的 V c含量高 38.
70%;黑油白菜品种莲座叶与心叶的 V c含量分别为 93. 95mg /100g和 69. 18mg /100g,莲座叶比心叶的 V c
含量高 35. 81%;丰王黄心乌品种莲座叶与心叶的 V c含量分别为 95. 23 mg /100g和 70. 86mg /100g,莲座
叶比心叶的 V c含量高 34. 39%。
2. 3 乌塌菜叶不同部位 Vc含量变化
乌塌菜叶片的 V c含量远远高于叶柄的 Vc含量 。其中绿蔬乌塌菜品种叶片 V c含量为 133. 04mg /
100g,叶柄仅为 21. 04mg /100g,叶片 Vc含量是叶柄的 6. 32倍;中八叶品种叶片和叶柄的 Vc含量分别为
88. 81mg /100g和 18. 21mg /100g,叶片 Vc含量是叶柄的 4. 88倍;黑油白菜品种叶片和叶柄的 V c含量分
15 第 19卷第 3期          舒英杰 ,等 乌塌菜 V c含量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别为 90. 95mg /100g和 18. 19 mg /100g,叶片 V c含量是叶柄的 5倍;丰王黄心乌品种叶片和叶柄的 V c含
量分别为 95. 23mg /100g和 17. 47 mg /100g,叶片 V c含量是叶柄的 5. 45倍。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乌塌菜品种间叶片的 V 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不一致 ,其中莲座期
叶片的 V c含量显著高于幼苗期 。另外 ,乌塌菜不同品种间叶片 V c含量的差异性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不
一样(如幼苗期叶片 Vc含量最高的黑油白菜 ,在莲座期叶片的 V c含量仅位于第三位 ),这可能是由于乌
塌菜叶片中 V c的积累时间和程度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表现 。
本研究表明 ,乌塌菜叶片的 V c含量幼苗期在 33 ~ 58mg /100g,莲座期在 88 ~ 134mg /100g。这一结果
与李正应等 [ 3]报道的每 100g新鲜叶片中 Vc含量高达 70mg不一致 ,可能是由于供试品种不同或测定时
期不同所致 。
乌塌菜可食部分 V c的分布很不均匀 ,莲座叶的 V c含量明显高于心叶的 V c含量 ,叶片的 V c含量显
著高于叶柄的 Vc含量。V c含量的这种不均匀分布在枣果 [ 4]中有过类似报道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叶片
的生长发育进程及其组织构成差异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与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有关 [ 4] 。
有关乌塌菜 V c含量与其它营养成分的关系 ,如 V c含量与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以及有机酸的含量
是否呈正相关性而与纤维素的含量是否呈负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曾国平等 [ 5]曾报道不结球白菜 V c
含量的遗传规律符合 “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但乌塌菜 V c含量是否符合这一遗传模型还有待验证 。
参考文献:
[ 1]李曙轩.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0. 290.
[ 2]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 3]李正应. 稀有蔬菜栽培技术(第二版)[M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57 - 59.
[ 4]余红英. 枣果 Vc含量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 J] .特产研究 , 1997, (4):5 -7.
[ 5]曾国平 , 曹寿椿.不结球白菜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 J] . 园艺学报 , 1997, 24(1):43 - 47.
(责任编辑:李孟良)
16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