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午时茶的考证



全 文 :午时茶的考证
徐仪方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 ,无锡  214001)
关键词 午时茶 来源 配方
中图号  R286
  午时茶 ,是一种简便易用 ,疗效确实 ,深受医生
和患者欢迎的常用中成药。 但是由于午时茶的来源
说法不一 ,午时茶的配方较多 ,往往给临床使用带来
一些混乱 ,有必要加以考证澄清。
1 关于午时茶的出处
一般认为午时茶出于《经验内外百病方》 ,如人
民卫生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禹县方 )、《中国基本中成药》等。但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年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二册 )则注明
午时茶出于《急救经验良方》 ,有的则仅注明是经验
方 ,如 1959年版苏州人民出版社的《中药成方配
本》 ,但大多数则不标明出处。
《经验内外百病方》和《急救经验良方》均可见之
于陈修园医学全书 ,如 1988年上海书店出版的《陈
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但上述二书并非陈修园所作 ,
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称 ,署名陈修园著者凡 16
种 ,现存 14种 ,不包括上述二书。姜春华在《陈修园
医书七十种》所作的叙言亦说: “修园自著书无如许
之多 ,旧社会以修园名重 ,杂取诸书于修园集中于是
有 36种、 42种、 72种之多” [1 ]。 所以《经验内外百病
方》和《急救经验良方》即属此例。而且《经验内外百
病方》是一种辑录转载各种验方的本子 ,何人辑录不
详。至于《急救经验良方》 ,即《急救异痧奇方》 ,亦称
《神授急救异痧奇方》、《急救奇痧方》、《异痧异症经
验良方》。该书虽非陈修园作 ,但原序中说陈修园作
过评 ,落款为咸丰辛亥觉因道人识。 咸丰辛亥为
1851年 ,而陈修园为 1753~ 1823年人 ,为该书作评
不能晚于 1823年 ,所以觉因道人亦不是该书著者。
但可以断定 ,首先记录午时茶的当是《急救经验良
方》 ,而撰人不详。
2 午时茶配方较多的问题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记录最多 ,分别有上海
方 (包括上海的天中茶方 )、南京方、天津方、武汉方、
广州方、福州方、南昌方、沙市方、重庆方、兰州方、禹
县方等 12方 ;《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有 3个午时茶
方 ,其中 1个是冲剂 ;《中医方剂大辞典》有 4个午时
茶方 ,分别为《急救经验良方》方、《中药成方配本》
方、 《北京市中药成方集》方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
集》的南京方。 造成午时茶同名方多的原因 ,是鉴于
午时茶的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这一基本事实 ,各地又
根据实践经验或改善疗效的要求 ,在原始方的基础
上加减衍化的结果。
3 午时茶的组成用法与功能主治
午时茶的原始方 ,《急救经验良方》:茅术 10两 ,
陈皮 10两 ,柴胡 10两 ,连翘 10两 ,白芷 10两 ,川朴
15两 ,枳实、楂肉、羌活、防风、前胡、藿香、甘草各 10
两 ,陈茶 20斤 ,桔梗、麦芽、苏叶各 15两 ,建曲 10
两 ,川芎 10两。右为细末拌匀 ,宜于 5月 5日午时合
糊成小块。每服 3钱 ,专治一切风寒感冒 ,停食 ,及不
服水土 ,腹泻腹痛等症。服时加葱姜少许 ,煎热服 ,汗
出即效 [1 ]。 而苏州市卫生局编的《中药成方配本》的
处方中 ,增加了荆芥、青蒿、半夏、木香、青皮、槟榔、
莱菔子、豆蔻、砂仁 ,并苍术改白术 ,枳实改枳壳 ,减
去了连翘、柴胡、白芷、羌活、防风、桔梗、川芎、甘
草 [2 ]。两方出入较多 ,但其功能仍为解表和中 ,主治
感冒食积 ,寒热吐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的午时
茶 ,增加了薄荷、香薷、茯苓、半夏、大腹皮、砂仁、麦
冬、独活、扁豆、葛根、黄芩、香附 ,却减去连翘。其功
能为消食化滞 ,去暑。主治感冒风寒 ,停食停水 ,咳嗽
鼻塞 ,不思饮食 ;受暑中寒 ,腹痛作泄 [3 ]。 《全国中药
成药处方集》的南京方午时茶 ,其组成增加了白芍、
黄芩、扁豆、青蒿、滑石、葛根、黄连、香薷、薄荷、茵
陈、大腹皮 ,减去连翘、柴胡、前胡 ,并枳实改枳壳。主
治外感风寒暑湿 ,内伤饮食停滞 ,恶寒发热 ,头晕身
倦 ,胸闷腹胀。 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的兰州
方 ,则增加了香附、猪苓、荆芥 ,减去了前胡 ;其余上
海方、天津方、武汉方、广州方、福州方、南昌方、沙市
方、重庆方、禹县方均同原始方。但上海方的天中茶
药味多达 40余味 ,加减变化更多 [4 ]。 至于午时茶冲
剂 ,属新剂型 ,服用更加方便 ,但冲剂的配方亦同原
—105—南京 中医 药大 学学 报 1 9 9 8年 3月第 1 4卷第 2期JOURN AL OF N AN JIN GUN IV ERSI TY OF TCM V ol. 14 No. 2 Mar. 1998DOI : 10. 14148 /j . i ssn. 1672 -0482. 1998. 02. 023
始方。
由于午时茶各地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变
化 ,有的药味出入比较多 ,所以临床使用这一中成药
时 ,要对产地及配方加以考察 ,以利于对症用药 ,提
高疗效 ,避免一些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第 4册 .上海: 上海书店 ,
1988. 2610
2 苏州市卫生局 .中药成方配本 .第 2版 .苏州: 江苏苏
州人民出版社 , 1959. 160
3 北京市公共卫生局 .北京中药成方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60. 57
4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沈阳药学院药学系 .全国中
药成药处方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2. 164
(收稿日期: 1997- 11- 10)
养血搜风和络法治疗慢性头痛 84例
杨永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慢性头痛 中医药疗法 养血搜风和络法
中图号  R255. 9
  慢性头痛为临床多发病 ,笔者经长期探索 ,用养
血搜风和络法疗效甚卓 ,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3例 ,女 51例。年龄: 21~ 76岁 ,平均
49. 6岁。病程: 最短 30天 ,最长 28年。职业:农民 21
例 ,干部、知识分子 13例 ,工人 37例 ,学生 3例 ,其
他人员 10例。
1. 2 临床表现
慢性头痛 ,多为发作性 ,遇寒或烦劳时易发作 ,
平素或数月 1作 ,或 1日数作。 发作时轻者头部隐
痛 ,重者胀痛、刺痛伴呕吐 ,以头部 1侧或 2侧为多 ,
亦可于前额巅顶。84例中 57例进行了 TCD(经颅超
声多普勒 )检查 ,其中 43例均有血管血流速不平衡 ,
血管痉挛等表现。 此 84例中 ,以血管神经性头痛为
主 ,而高血压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眼、耳、鼻部疾
病所致头痛不属于本文治疗范围。
2 治疗方法
治拟养血搜风和络。药物:当归 10 g,玉竹 10 g ,
僵蚕 10 g,全蝎 3 g ,桃仁 10 g ,蔓荆子 15 g ,白芷
6 g ,川芎 10 g。服法:日服 1剂 ,分早晚 2次煎服 , 14
天为 1疗程。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头痛消失 ,随访 3个月未复发 , TCD
检查有改善。 好转:头痛明显减轻 ,发作次数明显减
少。无效:经 2个疗程治疗头痛无明显改善。
3. 2 结果
临床痊愈 36例 (占 42. 86% ) ,好转 46例 (占
54. 76% ) ,无效 2例 (占 2. 38% ) ,总有效率 97. 62% 。
4 典型病例
刘某 ,女 , 48岁 , 1996年 12月 21日初诊。慢性
头痛 10余年 ,经常发作 ,发时服去痛片、百服宁等可
暂时止痛。此次因工作繁忙头痛又发作 3天 ,呈持续
性 ,时轻时重 ,甚时伴呕吐 ,无高血压史 ,二便如常。
曾去西医院检查 , TCD提示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痉
挛表现 ,远端流速快 ,诊断为血管性头痛。 3天来服
百服宁 4片 ,头痛可暂缓而不止。脉细弦 ,苔薄白。此
乃血虚风邪久稽 ,清空脉络不和。治拟养血搜风和络
法 ,药用当归 10 g ,僵蚕 10 g ,全蝎 3 g ,川芎 10 g ,白
芷 6 g ,桃仁 10 g ,蔓荆子 15 g ,半夏 15 g。服上方 14
剂头痛消失 ,夜寐转佳 ,续以上方去半夏 ,加玉竹 10
g ,再服 7剂。 复查 TCD,大脑中动脉远端血流速正
常。 半年后因他疾来诊 ,诉头痛未再复发。
5 讨论
慢性头痛古典医籍中多载于“头风”篇。 风邪外
侵 ,日久不去 ,而日渐深入 ,是慢性头痛的重要病因。
病久则血脉不畅 ,笔者长期从事头痛之临床研究和
治疗 ,认识到慢性头痛的基本病机为血虚风邪久居 ,
血脉不畅 ,故养血搜风和络法是治疗慢性头痛的一
个常用方法。方中当归、玉竹滋阴养血 ,桃仁、川芎活
血和络 ,僵蚕、全蝎虫类搜风逐邪 ,佐以蔓荆子、白芷
祛风定痛。诸药合方 ,应用于临床 ,疗效卓著。
(收稿日期: 1997- 11- 20)
—106—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 14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