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全 文 :第 43 卷 第 12 期
2 0 0 7年 12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43 , No.12
Dec., 2 0 0 7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郑 健1 郑勇奇1 吴 超1 张川红1 宗亦尘1 李伯菁1 祝业平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2.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桓仁 117219)
摘 要: 采用文献查阅 、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 , 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 、生境以及自然更
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 , 有少部分分
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 、山地
针阔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 4种植被带(包括 12 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 、中
山分布植物 ,在调查范围内 , 花楸树分布在海拔 500 ~ 2 200 m 范围内 ,集中分布在 1 200 ~ 2 000 m 间 , 在河北驼梁
山 、白石山 、小五台山 、雾灵山 、塞罕坝 ,北京百花山 、喇叭沟门 ,山西庞泉沟 , 内蒙古旺业甸林场 ,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
保护区 ,吉林东方红林场以及山东泰山大多分布在海拔 1 000 m以上 , 黑龙江大亮子河林场和山东崂山则分布在海
拔 1 000 m以下 ,河北雾灵山在 800 ~ 1 000 m 间亦有分布。除在雾灵山阳坡有分布外 , 花楸树大多生长在半阳坡 、
半阴坡 、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 , 其分布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 、暗棕壤为主。海拔 、气温 、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花
楸树的自然分布。其自然更新方式有实生苗繁殖更新和萌蘖(包括根蘖和桩蘖)繁殖更新 2种 , 以桩蘖为主要的更
新方式。
关键词: 花楸树;地理分布;天然更新
中图分类号:S7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7)12-0086-08
收稿日期:2007-02-13。
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野生动植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2003DIA3N024)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课题“特有 、珍稀 、濒危植物种
质资源整合”(2005DKA21003-05)。
*郑勇奇为通讯作者。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盛炜彤先生的悉心指导 ,深表谢意。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attern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Zheng Jian1 Zheng Yongqi1  Wu Chao1 Zhang Chuanhong1  Zong Yichen1 Li Bojing1 Zhu Yeping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of CAF Key Lab.of Tre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91;
2.Administration of Laotudingz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Liaoning Province Huanren 117219)
Abstract: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 habitat and regeneration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were studied based on literature ,
specimen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s.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China , most of S .pohuashanensis naturally occur in the
mixed broad-leaved warm temperate forest , and some of them occur in th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emperate forest ,
which is part of the humid mountain vegetation zones.The species is scattered in 4 vegetation types (including 12 forest
community types):the mixed broad-leaved mountain forest , themixed coniferous and the broad-leaved mountain forest , the pure
larch mountain forest and mountain top shrub forest.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ranges from 500 to 2 200 m with
mainly occuring between 1 200 and 2 000 m.In Hebei , Bejing , Shanxi , Inner Mongolia , Liaoning , Jilin and Taishan ,
Shandong province ,most of its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is above 1 000 m.However , it occurs below 1 000 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Laoshan , Shandong province and between 800 ~ 1 000 m inWulingshan , Hebei province.The species grows mostly
on semi-sunny slopes , semi-shade slopes , shade slopes and gullies , however , it grows on sunny slopes in Wulingshan , Hebei
province.The mountain brown soil and dark brown soil are the main types of soil in the whole range of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ltitude , temperature and air humidity ma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The species can
regenerate through seeds and sprouts from roots and stumps.The stump-sprouting is the main style of regeneration.
Key words: Sorbus pohuashanensis;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natural regeneration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又名百花花楸 、百华花楸 、臭山槐 、山槐树 、臭檀木 、绒花树等 , 蔷薇科
(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花楸属(Sorbus)落叶小乔木。花楸树树形优美 ,春季满树银花 ,花期长达 1月
有余;夏季羽叶秀丽;秋季可赏红叶观红果 ,其红果晶莹剔透 ,经冬不落 ,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姚崇
怀 ,1995)。花楸树抗性强 ,对有害气体(如 SO2 、SO 3 、CO 2等)的污染有较强抗性(张智婷等 , 2005),非常适于
城市绿化。其果实含多种维生素 、胡萝卜素 、糖和柠檬酸等 ,其果实种子 ,茎及茎皮也可供药用(孙秀殿 ,
1999;罗大庆 ,1998)。另外 ,它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
全世界花楸属植物约有 80余种 ,产于亚洲 、欧洲 、北美洲 ,我国有 50余种(郑万钧 , 1985)。国外已经在
园林绿化引种的种类有欧洲花楸(S.aucuparia)(Raspe et al.,2000)、美洲花楸(S .americana)、朝鲜花楸(S.
commixta)、美丽花楸(S .hupehsis)、纤细花楸(S.filipes)(McAllister , 2005)、铺地花楸(S .reducta)(Straley ,
1988)等 。国外对欧洲花楸和花楸(S.domestica)在生物学特性 、品种选育 、育苗及栽培技术 、地理分布及生
境 、病虫害 、材性以及果实的营养价值等方面都有较系统的研究(Nikolic et al.,1998;Kucherov ,1999;Saebo et
al.,2000;Vegvari et al.,2000;Zerbe ,2001)。花楸树为我国花楸属分布较广的树种(郑万钧 ,1985),而国内对
花楸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花楸树的资源分布状况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 。其天然分布状况仅见于《中国树木
志》 、《中国植物志》及地方树木志 、植物志以及相关单位内部资料的简单笼统记载 ,对花楸树在我国的具体分
布范围 、生长状况 ,特别是生境状况 、自然更新状况 、地理变异 、遗传多样性等未作过详细而系统的研究 ,关于
花楸树分布区域的相关记载也不完全一致(郑万钧 ,1985;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8;内蒙古植物志编辑
委员会 ,1989;周以良 ,1998;山东树木志编写组 ,1984;孙立元 , 1997;贺士元等 ,1993)。本研究在花楸树分
布区范围内开展资源调查研究 ,以期弄清其野生资源状况 ,明确其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 ,掌握其生长与更
新状况 ,研究其在不同分布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生境条件 ,从而为其引种驯化 、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方法
1.1 文献 、标本的整理与分析
查阅《中国树木志》及地方植物志 、树木志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花楸树的标本 ,大致判断该树种的
分布范围 。
1.2 实地调查
1.2.1 生境调查 根据文献和标本研究结果 ,选取山东省的崂山 、泰山 、昆嵛山 ,河北省的驼梁山 、白石山 、
小五台山 、雾灵山 、塞罕坝机械林场 ,北京的百花山 、喇叭沟门 ,内蒙古的旺业甸林场 ,辽宁省的老秃顶子 ,吉
林省的白河林业局东方红林场 ,黑龙江省的大亮子河林场 ,山西省的庞泉沟 ,甘肃省的小陇山 ,陕西省的太白
山进行实地调查 。对以上地点 ,采用线路调查法(彭东辉等 , 2006),于 2006年 5—10月 ,依调查区内道路 ,不
同坡向 、坡位等典型线路 ,按海拔从低到高对花楸树进行调查记载 ,调查内容包括花楸树分布的海拔 、坡向 、
坡度 、土壤类型 、生长状况 、植被概况 、群落类型 ,并对原生境和植株进行数码拍照。
1.2.2 天然更新方式调查 选取花楸树分布区的 4个典型地点(泰山 、小五台山 、雾灵山 、塞罕坝)进行更新
方式调查。花楸树呈散生分布形式存在 ,因此借鉴张川红等(2005)调查火炬树(Rhus typhina)根蘖繁殖扩散
的方法 ,按海拔从低到高 ,按照一定间隔(≥50 m)选择单株 ,观察其周围是否存在幼树(或幼苗),如果存在的
话 ,测定单株的树高和胸径 ,以其为圆心 ,沿下风向取 1个 45°扇形样地 ,扇形半径 30 m ,通过刨根挖出其根
系 ,观察根系特点 ,判断更新苗是实生苗 、根蘖苗或桩蘖苗 ,每个地点选择 30 ~ 40株 ,调查更新苗离母株的距
离(m),幼苗的高度(cm)、地径(cm)。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楸树分布及生境分析
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发现 ,花楸树的天然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 、华北的广大地区 ,跨越 36°10′—47°
03′N 、111°22′—129°45′E的范围(表 1),包括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山东 、北京等 8个省 、
区 、市 。此次调查未发现在甘肃天水小陇山 、陕西眉县的太白山和山东昆嵛山有花楸树的分布 。
以植被区划为依据(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1980),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
混交林区域 ,有少量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表 1),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 。据实地调查 ,花楸树
作为伴生种散生分布在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松人工纯林 、山顶灌丛 4种植被
类型(包括 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 。其中 ,随海拔的升高 ,花楸树在崂山分布在黑松-落叶松-赤杨针阔叶
混交林 、落叶松纯林 、山顶灌丛 3种群落类型中;在庞泉沟分布在桦木-青杨阔叶混交林 、白桦-青杨-落
叶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中;在小五台山分布在桦木-青杨阔叶混交林 、桦木-落叶松针阔
87 第 12期 郑 健等: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88 林 业 科 学 43 卷 
89 第 12期 郑 健等: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90 林 业 科 学 43 卷 
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中;在雾灵山分布在核桃楸-白桦-山杨阔叶混交林 、桦木-落叶松针阔叶混交林 、
山顶灌丛 3种群落类型中;在塞罕坝分布在桦木-山杨阔叶混交林 、桦木-落叶松针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
类型中;在老秃顶子分布在桦木-红松-臭冷杉针阔叶 、岳桦阔叶林带 、山顶灌丛 3种群落类型中;在泰山
仅仅分布在油松-落叶松-刺槐针阔叶混交林中;在白石山 、百花山 、喇叭沟门以及旺业店林场主要分布在
桦木-山杨阔叶混交林中 ,以上各群落类型属于湿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在东方红林场和大亮子河林
场则主要分布在桦木-山杨-落叶松-冷杉针阔叶混交林中 ,此类型属于湿润温带针阔叶林带(表 1)。从
总体来讲 ,花楸树在暖温带分布的群落类型依次为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顶灌丛(王德艺
等 ,2003)。在各个群落中与其伴生的主要乔 、灌木种类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表 1)。在这些
群落中 ,花楸树除了在山顶灌丛群落中花楸树作为上层树种外 ,在其他群落类型中 ,花楸树均处在群落结构
的第 2层 ,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
调查的花楸树的分布区跨越我国暖温带 、中温带 、温带 3个气候带(吴征镒等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
候图集编委会 , 2002)。在调查范围内 ,花楸树除了在崂山 、雾灵山 、老秃顶子 、东方红林场 、大亮子河林场在
1 000 m 以下有分布外 ,其他地方均在 1 000 m 以上 ,而且集中分布在 1 200 ~ 2 000 m 间 ,而在庞泉沟和小五
台山的分布海拔较高 ,在 2 000 m以上均有分布(表1);调查还发现 ,在海拔493 m以下 、2 179 m以上没有见
到花楸树的分布 ,因此推断海拔2 200 m和 500 m分别是花楸树的分布上限和下限 ,这与傅立国等(2003)花
楸树是低山 、中山分布植物的报道基本一致。山东崂山处在暖温带的南部边缘 ,年均温在 11 ~ 12 ℃左右 ,北
京百花山地处暖温带中部 ,年均温 6 ~ 7 ℃以下 ,辽宁老秃顶子地处暖温带北部边缘 ,年均温 6 ℃,黑龙江大
亮子河林场属于温带地区 ,年均温为 1.5 ℃(表 1),说明花楸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在同一地区 ,气
温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 ,花楸树的海拔分布规律 ,也进一步表明花楸树喜凉爽的环境。花楸树在大亮子河
林场分布在海拔 700 m以下 ,原因可能是纬度较高 ,气温低;在崂山分布在 1 000 m以下 ,可能是由于崂山独
特的海洋性小气候冬暖夏凉导致的 。海拔 、气温对其天然分布可能影响较大。
调查发现 ,花楸树自然分布区以山地为主 ,花楸树除在雾灵山 、百草洼 、溜石坡和莲花池东坡分布在阳坡
外 ,其他地点大多分布在半阳坡 、半阴坡 、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表 1),表明其喜阴湿环境 ,空气湿度也影响
其自然分布 。土壤类型则以山地棕壤 、暗棕壤为主 ,表明其喜微酸性土壤;土层厚度从裸露的岩石到 50 cm
左右的土层不等 ,大多在 25 cm 左右 ,有的甚至生长在非常瘠薄的土层上或者是岩石缝中 ,这说明其具有较
强的耐瘠薄能力 。
2.2 天然更新方式
2.2.1 种子繁殖更新 在进行更新观测的 4个地点中 ,在泰山 、塞罕坝样地内没有发现实生更新苗 ,在小五
台山 、雾灵山发现有实生更新苗。在小五台山花楸树分布区内仅仅发现 1株更新苗 ,刨根鉴定为实生苗 ,株
高12 cm ,在其周围 50 m范围内没有发现大树。在雾灵山十八潭景区内沿小溪边上零星发现地径 2 cm 左右
的花楸幼树12株 ,在整个景区内均没有发现大树 。
2.2.2 萌蘖繁殖更新 在泰山观测样地内有 2株花楸树周围有根蘖苗 ,占调查株数的 6.7%,幼苗的平均地
径为 0.65 cm ,平均高度为 51 cm(表 2),距离母树 1.2 m。在其他 3个地点没有发现根蘖苗 。在泰山 、塞罕
坝 、小五台山 、雾灵山 ,桩蘖更新株数分别占调查株数的 30%、47.5%、35%、62.86%,幼树的平均胸径分别为
6.37 、5.15 、5.67 、6.15 cm ,平均树高分别为 5.87 、7.5 、6.89 、7.56 m(表2)。这表明 ,在花楸树根蘖和桩蘖萌蘖
两种繁殖更新方式中 ,以桩蘖更新方式为主。
表 2 花楸树萌蘖繁殖更新①
Tab.2 The sprout regeneration of S.pohuashanensi
调查地点
Site
调查株数
Number of sample trees
萌蘖株数
Number sprouting trees
百分率
Percentage %
萌蘖方式
Sprouting style
平均胸径
DBH cm
平均高度
H m
泰山Taishan 30 2 6.7 根蘖 Sprout from root 0.65* 0.51
9 30.0 桩蘖 Sprout from stump 6.37 5.87
塞罕坝 Saihanba 40 19 47.50 桩蘖 Sprout from stump 5.15 7.50
小五台山Xiaowutaishan 40 14 35.00 桩蘖 Sprout from stump 5.67 6.89
雾灵山Wulingshan 35 22 62.86 桩蘖 Sprout from stump 6.15 7.56
  ①*:平均地径 Average diameter at ground.
91 第 12期 郑 健等: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3 讨论与结论
3.1 花楸树地理分布及群落特征
花楸树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 、华北地区 ,跨越 36°10′—47°03′N 、111°22′-129°45′E的范围。
作为伴生种散生分布在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松人工纯林 、山顶灌丛 4种植被
类型(包括 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 。在这些群落中 ,花楸树除了在山顶灌丛群落中花楸树作为上层树种外 ,
在其他群落中 ,其均处在群落结构的第 2层 ,这表明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其分布区跨越我国暖温带 、中温
带 、温带 3个气候带(吴征镒等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编委会 , 2002)。在调查范围内 ,花楸树集中
分布在1 200 ~ 2 000 m间 ,海拔 2 200 m 和 500 m 分别是花楸树的分布上限和下限 ,表明花楸树是低 、中山分
布植物 。在其整个分布区内 ,由南到北 ,年均温 1.5 ~ 12 ℃间变化 ,表明花楸树对温度适应范围比较广 。在
同一地区 ,花楸树的海拔分布规律 ,也进一步表明花楸树喜凉爽的环境。海拔 、气温对其天然分布可能影响
较大 。花楸树除了极少量生长在阳坡外 ,大多生长在半阳坡 、半阴坡以及阴坡 ,说明其更喜阴湿环境 ,土壤类
型则以山地棕壤 、暗棕壤为主 ,可能其更喜微酸性土壤 。综合以上分析 ,海拔 、气温 、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
花楸树的自然分布 ,花楸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耐荫和耐瘠薄能力 ,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
了现在的自然分布特征。
3.2 花楸树自然更新方式
本研究发现花楸树以种子自然更新的数量很少 ,在调查的 4个地点中仅在小五台和雾灵山发现为数极
少的实生苗幼树 ,这些幼树有可能是鸟类等或其他野生动物吞食花楸树果实后 ,种子排泄在此而产生的 ,国
外也有欧洲花楸种子经鸟类传播的报道(Paulsen ,2002)。花楸树种子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是果实的出种率
低 ,种子粒小 ,且种子属于深休眠类型(杜丽艳等 ,2004;沈海龙等 , 2006;姜楠等 ,2004;梁华等 , 1999;陈荣
伟等 ,2004;姜雁 ,2001),在自然条件下 ,绝大部分花楸树种子不能被打破休眠 ,不能得到满足萌发所需的适
宜条件 。此外 ,花楸树幼苗比较细弱 ,而且在所分布的群落中并非优势树种 ,林下环境较差 ,幼苗难以长大 ,
是造成种子更新困难的又一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花楸树以桩蘖繁殖更新株树占调查株树的比例高达
62.86%,因此 ,桩蘖繁殖更新是花楸树的主要更新方式 ,在花楸树的繁衍和生态演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
是由于这一特点 ,导致花楸树呈散生 、簇生状分布 。
3.3 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欧洲花楸 、美洲花楸在欧洲和北美已经被广泛栽培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其树姿 、果实 、秋叶的观赏价值很
高(Raspe et al.,2000;Vegvari et al.,2000;Zerbe ,2001),而花楸树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尚未见大量应用。
东北地区曾从国外引种花楸属其他树种 ,如日本花楸(S.japonica)等(邹学忠等 ,2001)。如果能够将花楸树
成功地引种驯化并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形成“绿荫翳翳连山市 ,丹实累累照路隅”的景观 ,对丰富城市
绿化树种多样性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由于花楸树自然生长于高海拔地区 ,要在
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 ,就必须首先从高海拔引种到低海拔地区 ,使之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低海拔地
区 ,春季干旱 ,夏季炎热干燥 ,特别是春夏之交的 6月份高温少雨 ,极容易造成日灼现象 ,对花楸树的生长不
利;低海拔地区的土壤质地比较粘重 ,而且大多为中性或偏碱性此外 ,这也可能影响花楸树在低海拔地区的
生长;此外 ,在园林绿化生产上应用还需要解决规模繁殖问题。因此 ,要克服上述问题 ,则必须开展深入的
引种驯化工作 ,一是通过选择育种 ,筛选出适应低海拔地区环境的优良种源 、家系或个体 ,扩大繁育;二是在
栽培管理技术上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 ,改善栽培措施(如增加灌溉次数 、采取遮荫 、改良土壤等)为其创造生
长的条件;三是积极探索花楸树的无性繁育技术 ,解决生产上规模繁殖的问题 。除了开展低海拔平原地区
的引种驯化工作外 ,可以在花楸树适生范围内的低 、中山地区尤其是旅游区推广应用 ,对改善其现有景观和
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陈荣伟 ,徐熙伟 ,赵波平 ,等.2004.花楸播种育苗技术.山东林业科技 ,(3):43
杜丽艳 ,张春涛 ,左洪文 ,等.2004.花楸育苗技术.林业实用技术 ,(3):29
傅立国 ,陈谭清 ,郎楷永 ,等.2003.中国高等植物:第 6卷.青岛:青岛出版社
92 林 业 科 学 43 卷 
贺士元 ,邢其华 ,尹祖棠 ,等.1993.北京植物志(上册).北京:北京出版社 , 368-370
姜 楠 ,张 颖 ,李长莉 ,等.2004.花楸树播种育苗及一年生苗的管理.林业实用技术 ,(4):25-26
姜 雁 ,杨靖宇.2001.花楸引种试验的阶段总结.河北林业科技 ,(6):17-19
梁 华 ,李玉石 ,郭立红 ,等.1999.花楸播种育苗技术 ,(4):23
罗大庆 ,郑维列.1998.西藏色及拉山区野生果类资源及其利用前景.果树科学 , 15(3):283-288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9.内蒙古植物志.第 3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81-83
彭东辉 ,张启翔 ,郑世群 ,等.2006.福建茫荡山保护区野生蕨类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福建林学院学报 ,26(4):308-313
山东树木志编写组.1984.山东树木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365-366
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8.山西植物志.第 2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39
沈海龙 ,杨 玲 ,张建瑛 ,等.2006.花楸树种子休眠影响因素与萌发特性研究.林业科学 , 42(10):133-138
孙立元 ,任宪威.1997.河北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47-249
孙秀殿.1999花楸的利用与栽培.特种经济动植物 ,(4):32
王德艺 ,李东义 ,冯学全.2003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3
吴征镒 ,陈心启.2004.中国植物志.第 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77
姚崇怀 ,陈志远.1995.湖北保康山区野生观果树种资源初析.湖北林业科技 ,(4):13-16
张川红 ,郑勇奇 ,李继磊 ,等.2005.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萌蘖繁殖扩散.生态学报 , 25(1):978-985
张智婷 ,孙立文 ,郝明亮 ,等.2005优美的园林风景树———花楸树.河北林业科技 ,(4):90
郑万钧.1985.中国树木志:第 2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022
周以良 ,聂绍荃 ,张艳华 等.1998.黑龙江植物志.第 6卷.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21-123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 731-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编委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北京:气象出版社 , 8-13
邹学忠 ,吴月亮 ,张云江.2001.赴日本进行珍贵阔叶树种栽培技术交流考察报告.辽宁林业科技 ,(5):36-38 , 41
Gerald B S.1988.Sorbus reducta.American Nurseryman , 15:178
McAllister H.2005.Sorbus filipes.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 209-212
Kucherov E V.1999.Seasonal rhythm of growth and fruit yield of Sorbus aucuparia L.in Bashkotostan.` Rastiel nye Resursy , 35(3):56-61
Nikolic M , Ogasanovic D , Stanisavljevic M.1998.Selection of service tree(Sorbus domest ica L.).Acta Horticulturae , 484(11 12):1179-1184
Paulsen T R , Högstedt G.2002.Passage through bird guts increases germination rate and seedling growth in Sorbus aucuparia.Functional Ecology , 16:608-616
Raspe O , Findlay C , Jacquemart A.2000.Sorbus aucuparia L.The Journal of Ecology , 88(5):910-930
Saebo A , Johnsen O.2000.Growth and morphology differ between wind-exposed families of Sorbus aucuparia L.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 26(5):255-263
Vegvari G , Geibel M ,Fischer M , et al..2000.Sorb apple(Sorbus domestica L.)selection in Hungary.Acta Horticulturae , 538:155-158
Zerbe S.2001.On the ecology of Sorbus aucuparia(Rosaceae)with special regard to germination ,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Polish Botanical Journal , 46(2):229
-239
(责任编辑 郭广荣)
93 第 12期 郑 健等: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