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苍子根单复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全 文 :第 18 卷 第 5 期
19 9 4 年
山 东 中医 学 伟乙学 报
JO U R N A L O F S H A N I又 )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 )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C IN E
V o l
.
1 8
,
N o
19 94
山苍子根单复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刘书珍
( 1 9 9 1 年级硕 士研究生 2 5 0 0 1 4 )
导师 张鸣鹤
内容提要 认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活 动期多属热痹 、 湿热毒痹 。 治疗 以清热解毒 、 祛风除湿为主 ,
化病通络为辅 。 用 山苍子根亘 方治疗 20 例 , 复方治疗 25 例该期患者 , 结果亘方组 总有效率 90 % ,复
方组总有效率 96 % 。 动物试验表明 , 山苍子根亘 复方对大鼠佐剂性足肿胀及琼脂性肉芽肿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 无毒副作用 。
关链词 山苍子根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 ;清热解毒 ; 临床观察 : 买验研 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 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 白增高 、 皮下结节等五项具备三项以上者为
性全身性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早期表现为对
称性多发性关节炎 , 晚期关节僵硬和发生畸
形 , 是一种致残率高 、 危害性大的常见病 、 多
发病 。 目前抗风湿药的疗效均不十分满意 ,或
因其毒副作用太大 , 患者不易接受 . 或难以长
期服用 。 因此 ,如何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
药物 ,便成 了本病研究中的一大课题 。 笔者在
导师指导下 , 采用南方民间草药山苍子根为
主药 ,用其单复方共治疗 45 例活动期类风湿
性关节炎患者 ,并做 了部分抗炎试验 ,结果显
示该方药疗效显著 , 无毒副作用 。 总结分析如
下 。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4 5 例中男 1 0 例 ,女 3 5
例 , 男女之 比 1 : 3 . 5 ; 年龄最 小 14 岁 , 最大
6 1 岁 ,平均 31 . 4 岁 ; 初发者 13 例 . 复发者 32
例 ;病程最短者 2 4 天 , 最长 15 年 ,平均 48 个
月 。
2
.
2 诊断 标准 以美 国风湿病 学 会
1 9 8 7 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及第一届全 国中西
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为依据 l[] 。 本病活动期参考指标以关节肿痛
发热 、 血沉增快 、 类风湿因子 阳性 、 血清粘蛋
3 18
准 。
1
.
3 治疗方法 将 45 例病人随机分为
山苍子根单方组和复方组两组 。 单方组 20
例 , 山苍子根 9 0 9 , 水煎服 ,每 日 l 剂 ;复方组
2 5 例 , 用 山苍子根配清热解毒类药物 , 水煎
服 , 每 日 1 剂 。 均以 1个月为 l 个疗程 ,连服
l ~ 3 个疗 程 。 复方基本 组成为 : 山苍子根
6 09
、 金银花 20 9 、 蒲公英 20 9 、 黄柏 1 29 、 板蓝
根 2 09 、 羌活 1 59 、 独活 2 0 9 、 土获荃 3 0 9 、 J l }牛
膝 20 9 。 热毒炽盛 、 关节红肿 、 热痛明显或伴
发热 者 , 可重 用金 银花 、 蒲公英 , 酌加地 丁
1 59
、 连翘 1 59 ; 湿热俱重 、 关节肿胀灼热 、 晨
僵感 明显者 · 加 茵仁 3馆 、 防 己 15 9 ; 湿 邪偏
重 、 关节肿胀明显或积液量多者 , 加车前草
2馆 、 苍术 1 59 ; 阴虚低热 、 舌 红少津 、 脉细数
者 · 加生地 3 0 9 、 丹皮 15 9 ; 疲血 明显 、 关节粗
大 变 形 、 刺 痛 不 移者 , 加 桃仁 1 0 9 、 穿 山 甲
1 0 9

1
.
4 观察指标 晨僵时 间 、 关节疼度 、
关节肿度 、 活动受限度 、 整体功能状态 、 双手
握力 、 20 m 行速 、 血沉 、 粘蛋白 、 类风湿因子 、
免疫球蛋白等 。
1
.
5 疗效标准 依据第一届全国中西
医结合 风湿类疾病学术 会议制定的疗效标
DOI : 10. 16294 /j . cnki . 1007 -659x . 1994. 05. 007
5 期 刘书珍 : 山苍子根单复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研究
准 [ 2 〕。
近期控制 : 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 , 关
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 ,类 风湿 因子 ( R F ) 、
血沉 ( E S R )恢复正常 , 且停药后维持 3 个月
以上 。
显效 : 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 明显好转或
消失 , E S R 、 R F 滴度降低 , 或 E S R 、 R F 已恢
复正常 ,但关节肿痛尚未消失 。
有效 : 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
转 。
无效 : 治疗 1 ~ 3 个疗程 , 关节肿痛无好
转 。
1
.
6 治 疗结果 见表 1 、 表 2 、 表 3 。
(注 : ①关节疼痛分级 : o 级 : 无痛 ; I 级 : 轻微
压痛 ; l 级 : 触时回 (闪 )缩关节 ; l 级 : 自发痛
或剧痛 。 ②关节肿胀分级 : o 级 : 不肿 ; I 级 :轻
度肿胀 , 不超过骨突出部 ; l 级 : 中度肿 ,与骨
突部平 ; 皿级 : 重度肿 ,高出骨突部 。 ③关节功
能分级 : 0 级 : 功能 正常 ; I 级 : 活动 受 限在
1 / 3 以内 ; l 级 : 活动受限在 2 3/ 以内 ; 班级 :
活动受限在 2 3/ 以上 。 以上 。 级计 。分 , I级
l 分 , I 级 2 分 , l 级 3 分 。 )
表 1 山苍子根单方组治疗前后单项指标疗效观察 (王士 : )
项目 异常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晨通时间 h( )
握力 ( kP a )
2 0 米行速 ( s )
关节疼痛指数
关节肿胀指数
关节功能指数
E S R (m m / h )
R F 滴度 ( u / m l )
粘蛋白 ( m g / L )
Ig G ( g /L )
I g A ( g /L )
I g M ( g / L )
2 0
1 5
1 5
2 0
1 7
l 6
1 5
1 4
3
.
4 8 士 1 . 6 6
1 7
.
6士 6 . 9
3 5
.
0 3士 1 1 . 1
1
.
9 5 士 0 . 6 1
2
.
0 6士 0 . 7 2
2
.
0 9士 0 . 8 4
7 6
.
7 7士 3 1 . 3 2
1 6 2
.
6士 1 1 8 . 8
7 4
.
9 士 2 0 . 3 1
2 2
.
8 3士 5 . 0 8
3
.
7 8士 1 . 3 5
1
.
7 5士 0 . 4 1
1
.
3 6士 0 . 8 3
26
.
4士 8 . 1
2 1
.
4 5士 5 . 9 4
1
.
0 2士 0 . 7 2
0
.
9 4 士 0 . 5 1
1
.
0 1士 0 . 6 8
4 3
.
3 3士 2 4 . 1 5
7 5
.
4 2 士 4 7 . 5
5 9
.
8 8 士 1 9 . 3 5
1 8
.
1 4 士 4 . 9 9
2
.
6 0士 1 . 0 8
1
.
4 2士 0 . 3 7
4
.
8 4 6
3
.
1 8 4
4
.
1 7 8
4
.
1 8 1
5
.
2 3 4
3
.
9 9
3
.
3 4 4
2
.
5 5
2
.
0 8 6
2
.
3 7 5
2
.
3 6 4
2
.
0 9 6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1538
:握力测量用血压计 测左右手相加除 2 ,求平均数 。
2 山苍子根复方组治疗前后单项指标疗效观察 (王士 、 )
注表
项目 异常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匕JCé11工dq口J马份0.9曰9臼Q自Q山ú?一,`O山11夕工
0
.任ù1.峨es丈
晨僵时间 h( )
握力 ( k P a )
2 0m 行速 ( s )
关节疼痛指数
关节肿胀指数
关节功能指数
E S R (m m /h )
R F 滴度 ( u / m l )
粘蛋白 (m g / L )
Ig G ( g /L )
I g A ( g /L )
Ig M ( g / L )
3
.
6 5士 1 . 7 6
1 7
.
4 士 6 . 8
3 4
.
1 6士 1 0 . 2 1
1
.
9 6士 0 . 5 8
2
.
0 8士 0 . 7 5
2
.
0 7士 0 . 8 3
7 9
.
6 5士 3 4 . 7 7
1 6 4
.
3 1士 1 2 0 . 6
7 4
.
2 4士 2 1 . 1 3
2 1
.
9 8士 5 . 1 8
3
.
7 士 1 . 3 8
1
.
7 1士 0 . 4 0
1
.
3 2士 0 . 8 5
2 7
.
1士 8 . 0
2 0
.
8 4土 6 . 1 7
0
.
9 2士 0 . 7 1
0
.
5 8士 0 . 5 3
0
.
9 8士 0 . 7 1
4 0
.
0 2士 2 3 . 4 2
7 1
.
1士 4 8 . 6 1
5 7
.
4 8士 1 9 . 0 7
1 7
.
3 4士 5 . 0 1
2
.
5 1士 1 . 0 9
1
.
3 9士 0 . 3 5
5
.
9 3 6
3
.
3 7 5
5
.
1 1 7
5
.
6 7 2
7
.
8 3 3
4
.
9 9 3
4
.
5 3 4
3
.
1 0 4
2
.
7 6 2
2
.
6 5 5
2
.
4 4
2
.
2 5 2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3 1 9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 8 卷
从表1 、表 2看 出 .山苍子根单方和复方组治
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 <0 .1 0 或 <0 .0 5),
说明单复方对患者的关节症状及实验室 各项
指标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
表 3 山苍子根单复方两组疗效对比 (例 )
之差 为肿胀度 。 结果示单复方组左右足肿胀
度较盐水组和芯痹冲剂组为轻 , 其统计结果
与实验 l 相 同 。 说明单复方对佐剂性足肿胀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效果优于厄痹冲剂 。
讨论组别 近期控制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单方组
(
n
= 2 0 )
复方组
(
n
= 2 5 )
9 0肠
9 6 %
单复方 总有效率 分别 为 90 % 、 96 % , 两
组对比 ,经统计学处理无 显 著性差异 ( x Z -
0
.
85 5
.
P > 0
.
05 )
, 但复方组的总有效率略高
于单方组 。
2 实验研究
2
.
1 对大白鼠琼脂肉芽肿的影啊
取 18 0 士 2 0 9 健康大 白鼠 40 只 , 雄雌各
半 . 按体重 、 性别随机分成 4 组 : 山苍子根单
方组 、 复方组 、 芯痹冲剂 组和生理盐 水组各
10 只 。 乙醚浅麻 , 无菌操作 , 每鼠在背中浅皮
下注射 2线琼脂 Zm l 。 造型当 日 , 4 组分别给
9 5% 山苍 子根 单方水 煎液 、 2 28 环复方 水煎
液 、 62 叼泄痹冲剂溶液及生理盐水每 鼠 l m l/
10鲍 灌胃 (以上剂量按动物与成 少、 面积 比值
计算而得 ) , 以后每天灌胃 1 次 , 至第 15 d 解
剖 . 剥离出肉芽肿琼脂块 , 称湿重 。 结果显示
单复方组 肉芽肿重量轻于生理盐水组和呸痹
冲剂组 . 与后两组相比 , 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 1
,
P < 0
. 肠 ) .廷痹冲剂组重量也轻于生理盐
水组 (P < 0 . 05 ) 。 说明单复方及旭痹冲剂对肉
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而单复方作用强于
忿痹冲剂 · 单复方相比 P > 0 . 0 5 。
2
.
2 对 弗氏完全佐剂性大 白鼠足肿胀
的影响
取 18 0 士 2 0 9 健康雄性大 白鼠 4 只 , 随
机分为 4 组 (同实验 l ) . 每组 n 只 . 测每鼠后
肢左右足体积 。 然后无菌操作 ,每鼠右后足砂环
皮 内注射 弗氏完全佐剂 (3 m g / m l 死结核杆
菌 ) 。 . l m l , 当 日分别给药 ( 剂量方法 同实验
1 )
, 以后每天给 药 1 次 , 并测 后肢 左右足体
积 , 至第 24 d 为止 。 以致敏前后大鼠足的体积
3
.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 动期病因病机
探讨
据临床表现 ,本病可归于痹证范畴 ,古代
也称历节病 、 白虎历节 、 痛风等 。 因该病病程
漫长 、 病情 顽缠 , 最终会致身体廷赢 、关节畸
形 , 故有人主张称为顽痹 、芯痹等 。 长期以来 ,
由于医家过分强调风寒湿三气致痹之说 ,而
对于脏腑内因的基本作用及感邪后的转化重
视不够 , 因而对该病活动期的热毒作用认识
不足 。 笔者结合导师多年经验 ,并据临床密切
观察 ,认 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大多属 于
热痹 、 湿热毒痹 ,其病因病机可归纳如下 。
3
.
1
.
1 风湿热毒 , 直中肌肤关节
体虚之人 , 调理失宜 , 风湿热毒之邪乘虚
而入 ,直中肌肤 ,痹阻经络 , 留滞关节 ,风助热
势 . 热借风威 ,毒寓其中 , 湿为载体 ,引起关节
肌 肉肿胀疼痛而发为热痹 。 45 例患者有 17
例属于此者 。 正如 《普济本事方 》指出 : “ 风热
成历节 , 攻手足指 ,作赤肿… … , 甚则攻肩背
两膝 ’ ,s[ 〕。 叶天士提出 : “ 痹证… … 由于暑 明外
加之湿热 ” 4j[ 。 沈金鳌又 曰 : “ 或由风毒攻注皮
肤骨髓之间 ,痛无定处 . 午静夜剧 ,筋脉拘挛 ,
屈伸不得 ”圈 。 以上均说明风湿热毒为痹之病
因 。
3
.
1
.
2 素体 阳盛 , 或阴虚内热 ,感邪诱

外 邪侵入人体 . 能否成为热痹 , 一方面取
决于邪气性质 , 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状态 。 素
体阳盛 ,或 阴精亏损 , 外受风湿热毒 , 自然 会
外热 引动 内热 , 里热呼应外热 , 势必内外合
邪 , 传注经脉 , 流注骨节 。 但阳盛内热 ,或虚火
内炽者 , 纵然感受风寒湿邪 , 亦可酿成热痹 。
正如尤怡言 : “ 热痹者… … 腑脏经络 , 先有蓄
热 , 而复遇 风寒湿气客之 ,热 为寒郁 , 气不得
通 , 久之寒亦化热 ,则癖痹愉然而闷也哈〕。
3
.
1
.
3 湿热为源 , 风寒为兼
临床所见 , 部分患者既有关节红肿热痛 ,
3 2 0
5期 刘书珍 :山苍子根单复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研究
又有局部怕风寒 ,不敢触冷水等 。 此为风寒湿
热杂合入侵 ,寒热交错 ,阻滞经络 。徽邪之中 ,湿热为主 。 张子和早就认为 : “ 痹病以湿热 为
源 、 风寒为兼 ’ ,t[ 〕。 由此可知 , 湿热是矛盾的主
要方面 ,决定了该病活动期的本质 。
3
.
1
.
4 毒寓于邪 ,毒随邪入 , 邪毒互化
本病活动期无不与 “ 毒 ” 密切相关 , 因此 ,
毒邪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转归等 ,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王煮首先提出本病病因 “ 大都是
风寒暑湿之毒 , 因虚所致 , 将摄 失理 , 受此风
邪 ,经脉结滞 ,血气不行 , 蓄于骨节之间 , 或在
四肢 ” 8j[ 。 据此 , 可以认为 ,六淫致痹皆可兼夹
毒邪 , 毒借六淫之势 ,六淫助毒之威 。 故近代
提出了外邪与毒的关系 : “ 毒寓于邪中 ” , “ 无
毒不发病 。 ” 就是说 , 邪是毒的依存条件 , 毒才
是真正 的致病之因 , 这与现代医学的感 染学
说非常吻合 。 而六淫中 , 湿热与毒的关系更密
切 ,盖湿是毒邪掌生的物质基础 ,而热是毒邪
孵育的催化剂 。 然本病活动期 的 “ 毒” , 除随外
邪而来外 , 还有 以下途径 : ①六 淫郁久 , 化火
成毒 。 如《证治汇补 》曰 : “ 风流走不定 , 久则变
为风毒” 81[ 。 《类证治裁 》也云 : “ 初因风寒湿 ,
郁痹阴分 ,久则化热攻痛 ” 91[ 。 据此 ,六淫之邪
久郁皆可化毒 。 ②体内病理产物化生 。 脏腑气
血失调 ,必然产生病理产物 ,如痰湿 、 癖血等 ,
若居体 内久不得除 , 也成 为毒邪 , 故有湿毒 、
痕毒之称 。 这些内生之毒又反作用于机体 ,对
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引发作用或推波助澜的
作用 。
综上所述 , 湿热蕴结 、 火毒炽盛是本病活
动期主要病机 , 故活动期多属热 痹 、 湿热毒
痹 。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 ①地理
环境因素 : 温带是本病多 发 区 , 气候温暖潮
湿 ,湿热的入侵是主要原因 。 寒带也多见 . 因
保温措施好 , 又多有饮酒者 ,易造就脏腑积热
蕴毒的体质 , 易寒邪化热 。 故体内积热在该病
中占重要地位 。 ②年龄性别因素 : 年轻女性多
发 ,年轻人功能旺盛 . 阳气 充足 . 年轻女性 又
值经孕胎产之年 . 阴血易耗 ,这就导致 了阳热
旺盛或虚火内炽 ,感邪易成热痹 。 ③医源性因
素 : 受传统影响 . 不少 医生因循袭 旧 . 非表散
风寒 ,则温经利湿 。 资料中不少患者来诊前多
次或较长时间服过辛热燥烈药 , 这对热痹无
异于火上浇油 ,对部分风寒湿痹 ,也因温散太
过 , 病尚未除 , 反先胃中积热 , 阴液被劫 ,转为
热痹 。 ④时代 因素 : 时移则事迁 ,古人生活条
件简陋 , 没有足够御寒设备 , 易外受风寒 , 许
多人又饥寒交迫 ,造就了脾胃阳虚的体质 。 现
代却不同 , 由于工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 产生了热毒弥漫的外
在环境及脏腑积热的内在体质 。 这要求我们
在认识上不可泥古不变 。
.3 2 治法钩玄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
毒邪胶着骨节 , 奎塞经脉 ,故毒 、 热 、 湿 、 疲便
构成活动期共同的病理表现 。 因此 , 邪实为
主 ,祛邪为先便为当务之急 。 须先直折其势 ,
挫其锐气 ,才能控制急性发作 。 故拟定清热解
毒 、 祛风除湿为主 ,化癖通络为辅作为治疗法
则 。
以往治疗热痹 , 多以清热利湿为主 ,多用
石膏 、 苍术 、 茵仁等 , 而清热解毒类药应用较
少 。 我们认为 : 湿热与毒邪合患 , 势力猖撅 . 且
毒邪暴决 、 顽恶 凶险 , 易耗损有形阴质 , 毁坏
筋脉关节 。 因此 , 只有清热解毒 ,才能顿挫肆
虐之 邪 , 保护关节 , 这是 防止病情 恶化的关
键 。 又热毒之邪害人 , 必有所依 , 其所附丽者 ,
非湿即痰 ,非滞即痪 , 故清热解毒虽为基本大
法 ,化湿祛疲也需配合而行 。 而且 , 活血利湿
之功还在于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蠢 ” 。
.3 3 方义分析
山苍子根 ,是 一种 不引人注 目的民间草
药 . 主产于两广 、 湖南 、 福建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等南方地区 。 《中药大辞典 》载 : “ 祛风除湿 ,理
气 止痛 。 治感 冒 、 风湿痹痛 、 胃痛 、 脚气叩 。〕。
我们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因其具有
祛风湿之功 , 且无毒副作用 , 故量可大 , 成人
可至 90 9 ,使药专力宏 。
山苍子根复方 , 除山苍子根外 , 祛风湿药
尚有羌 、 独活 。 据认 为 ,羌 、 独活治疗痹证效果
较佳 . 羌活用于痹之身半以上 ,独活用于身半
以下 。 因本病常累及上下肢多关节 ,故二者均
用之 。 羌 、 独活与 山苍子根相伍 ,能助其祛风
胜湿之力 。
金银花 、 蒲公英 、 板蓝根 、 黄柏四味药 , 因
其清热解毒之力强 , 少有苦寒败胃之弊 ,故采
用之 。 黄柏又能燥湿坚阴 , 祛邪不伤正 。 之所
以不主用滋阴药 , 因热毒炽盛之时 , 如播柴炙
3 2 1
山东 中医 学院学报 18 卷
炭 , 势若燎原 , 虽沃以水 ,犹有沸腾之恐慌 ,正
谓杯水车薪 , 无济于事 。 又 , 热毒与湿胶结难
解 ,且湿性氨氢粘腻 ,最为缠绵 , 故用土获荃 ,
既清热解毒 ,又除湿通络 。 《本草纲 目》载其能
“ 健脾胃 ,强筋骨 , 祛风湿 , 利关节… … 治拘挛
骨痛 ’ )l[ ’ 〕。 风湿热毒阻遏血行 , 留滞成疲 , 必
然加剧关节红肿 疼痛 , 故 用牛膝活血化疲 。
《本经 》载其能治 “ 四肢拘挛 , 膝痛不可伸 , 逐
血气 ,伤热火烂 ” D ’ 〕。 综观本方 ,能清热解毒 ,
祛风除湿 ,兼 以化痕通络 , 符合拟定之治法 ,
故疗效显著 。
3
.
4 疗效机理
西 医认 为 , 本病病 因和发病机理 是感 染
后 引起的 自身免疫反应 , 招致 以滑膜炎为基
础的关节病变 。 山苍子根单复方均有较强的
抗炎作用 , 可有效地改善关节肿痛等症状 ,使
血 沉减慢 , 粘蛋 白下降 , 治疗前后有 显著差
异 。 动物试验也表明 , 对大鼠佐剂性足肿胀及
琼脂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P < 0 . 0 1 ) , 效果
均优于解痹冲剂 , 可显著抑制炎性渗出和增
生 。
体液免疫亢进是本病炎症反应与损伤的
主要原因 。 抑制体液免疫反应 , 减少抗体形
成 , 在控制病情 中占重要地位 。 山苍子根单复
方能使类风湿 因子转阴或滴度 下降 , 使增高
的免疫球蛋白 G 、 M 、 A 恢复正常或改善 。 且
有文献表 明 , 清热解毒 、 活血化疲及祛风湿类
药有免疫抑制作用 ,能抑制抗体形成 , 抑制过
敏介质释放 ,并有直接抗炎作用 〔” 〕。
某些病原体 (细菌 、 病毒 、 支原体等 )的感
染是本病始发因素 , 反复持续的感染 , 又是病
情不断加重 , 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 所以 ,抑
制或 消除病原体感染 , 是阻断 自身免疫 反应
持续发生的关键措施 。 复方中的金银花 、 蒲公
英 、 板蓝根 、 黄柏 、 土获菩 ,对多种细菌有抑制
作用 , 又有抗病毒作用 , 尚可促进 巨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 〕。
由上可见 , 山苍子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
J性关节炎 . 抓住了抗炎 、 抗感染 、 抑制亢进的
体液免疫三个关键环节 ,故取得 了显著效果 。
此项研究尚属初步 ,认识还不深入 ,有待进一
步探索和挖掘 。
参考文献
「1〕〔2」王兆铭 . 风 湿四病的中西 医结合诊疗标准 . 中西医结
合杂志 , 1 9 8 9 ; ( l ) : 5 2
【3」宋 · 许叔微 . 普济本事方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5 9 :
37
〔4〕清 · 叶天士 . 临证指南医案 · 卷七 · 痹 . 上海人 民出版
社 , 1 9 7 6 : 5 3 8
[ 5〕清 · 沈金鳌 . 杂病源流犀烛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6 2
:
3 0 0
〔6〕清 · 尤怡 . 金鹰翼 · 卷六 . 上海卫生出版社 , 1 95 7 : 5 2
[ 7」金 · 张子和 . 儒门事亲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58 : 1
〔8〕清 · 李用粹 . 证治汇补 . 上海卫生出版社 , 19 58 : 2 05
【幻清 · 林佩琴 . 类证治裁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62 : 32 3
[ 10]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 9 7 :
10 4 4
〔1 1〕明 ·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上册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 2
:
1 2 9 5
[ 12〕日本 · 森立之 . 神农本草经 (辑本 ) . 上海卫生出版社 ,
1 9 5 7
:
3 4
〔13〕马铭安 . 中医治法与免疫学的关系 . 贵 阳中医学院学
报 , 1 9 8 7 ; ( 2 ) : 3 1
[ 14」刘正才 . 中医免疫 . 重庆出版社 , 1 9 83 : 79
(本文实验指导为王树荣副教授 )
(收稿 日期 19 94一 0 6 ) 2 0 )
欢迎订阅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
本报是山东中医学院主 办的高级中医 药
学术期刊 。 主要读者对象为 中医 、 中西医结合
工作者 以及高等中医院校的师生 开设的主要
栏 目有 : 理论研究 、 临床研究与报遣 本院重要
科研 成果介绍 学术争鸣 、 医史文献研究 、研究
生园地 、 中医方法研 究 、 中药研究 、 综述 、 信息
之窗等 。 坚持科学性 、 学术性和文献性 ,在内容
和形 式上 已形成独特 的风格 是 国 内水平 较
高 、 影响较大的中医学术刊物之 一 。 热诚欢迎
新老读者去 当地邮局订阅 . 本刊为双月 刊 , 72
页 , 逢双月 25 日出版 ,每册定价 2 . 0 元 , 全年
1 2 元 国内邮发代号 2 4一17 ; 国外发行 由中国
国际 图书贸易总公 司 (北京 3 9 9 信箱 )代理 , 国
外代号 B M 5 1 8 . 本刊办理 邮购 , 编辑部地址 :
济南市经 十路 53 号 , 邮政编码 2 5 0 0 1 4 。
瓦~一~一一一3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