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楸树组培中材料灭菌的研究



全 文 :作者简介:费鹏飞(1978-),男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7-03-12
楸树组培中材料灭菌的研究
费鹏飞 傅玉兰*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摘 要:以楸树茎段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灭菌方法对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 1.25g/l多菌灵浸泡 30min+
酒精棉球擦拭外植体 +(400mg/l青霉素 +200mg/l链霉素)浸泡 20min+0.1%升汞 8min灭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楸树;茎段;灭菌方法;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Q9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7)08-57-02
  楸树(Catalpabungei)属紫葳科梓树属的落叶乔木 ,原
产我国 ,已有 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是我国传统栽培的珍
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 ,自古就有 “木王 ”
之称。其木材具有质地坚韧致密 ,不易虫蛀 、耐磨 、耐腐 、
隔潮等特性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 、家具 、工艺等行业。
楸树树体高大挺拔 ,树冠浓密 ,枝 、叶和花都具有很高的观
赏价值 ,而且楸树具有滞尘 、吸收有害气体等多方面功能 ,
因而它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同时 ,可以明显改善市区的生态
环境 [ 1] 。但是 ,由于楸树自花不孕 ,往往开花不结实 ,种子
发芽率低 ,扦插生根困难 ,再加上楸树因材质优良而加剧
了人们对它的开发利用 ,致使一名贵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的
危险 [ 2] 。常规的繁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对楸树的需
要 ,利用快繁手段可以克服常规繁殖的不足 ,大大缩短繁
殖周期 ,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质的小苗 [ 3] 。本试验
旨在解决楸树初代培养中的污染问题 ,为其后的继代增殖
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安徽农科院蚕桑所苗圃内发育良好的楸树
优株茎段为试验材料。
1.2 方法 选取长势良好的楸树植株的 1年生嫩枝 ,去
除叶片 ,留叶柄 ,切成 1.5cm长带有 3个芽的茎段作为外
植体。首先用牙刷轻轻刷去外植体表面的灰尘 ,再将外植
体用洗衣粉饱和上清液浸泡 30min,并用毛笔刷洗材料表
面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半小时后在超净台上将外植体材料
经过 9种不同的灭菌方式处理 ,每个处理接种 20瓶 。灭
菌方式的具体程序如表 1所示 。最后将茎段接种于培养
基(MS+6 -BA4.0mg/l+IBA0.2mg/l),置于相同的培养
条件下 [ (25±2)℃、光照 12h/d、光强 1500-2000Lx] 。每
2d调查记录 1次材料污染情况 ,经过 14d培养后统计接种
材料的灭菌效果 ,运用 SPSS软件进行分析 ,从而筛选出最
佳的灭菌措施 。
1.3 试验结果统计方法
污染率 =(污染外植体数 /接种外植体数)×100%;
褐变率 =(褐变外植体数 /接种外植体数)×100%;
成功率 =(萌芽不污染外植体数 /接种外植体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对 9个灭菌处理进行卡方检验 ,由表 3知 , Sig=.000
<0.01,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
表 1 楸树茎段灭菌程序
处理序号 灭菌措施
1 70%酒精浸 15S+0.1%升汞浸 5min
2 70%酒精浸 10S+0.1%升汞浸 5min
3 70%酒精浸 10S+0.2%升汞浸 5min
4 70%酒精浸 10S+0.1%升汞浸 2min30S
5 0.01%Naclo浸 6min+0.1%升汞浸 5min
6 70%酒精浸 5S+200mg/l头孢浸 20min+0.1%升汞浸 4min
7
1.25g/l多菌灵浸 30min+酒精棉球擦拭外植体 +
(400mg/青霉素 l+200mg/l链霉素)浸 20min+0.1%
升汞浸 8min
8
1.25g/l多菌灵浸 30min+酒精棉球擦拭外植体 +
200mg/l头孢浸 20min+0.1%升汞浸 8min
9
酒精棉球擦拭外植体 +200mg/l头孢浸 20min+0.1%
升汞浸 8min
2.1 不同灭菌措施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由表 2可
以看出 ,对外植体采用常规灭菌措施时 ,处理 1没有出现
污染 ,但是材料全部褐化 ,没有外植体萌发。处理 5的褐
化率最低 ,但是材料大部分污染 。这 2个处理均没有获得
无污染成活的外植体 。处理 4和处理 6灭菌后的材料也
大部分污染或者褐化 ,最后只有 10%外植体能成活。
表 2 不同灭菌措施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处理序号 污染数(个)
褐化数
(个)
萌发数
(个)
污染率
(%)
褐化率
(%)
成功率
(%)
1 0 20 0 0 100 0
2 6 14 0 30 70 0
3 4 15 1 20 75 5
4 10 8 2 50 40 10
5 19 1 0 95 5 0
6 8 10 2 40 50 10
7 7 1 11 35 5 55
8 6 2 8 30 10 40
9 5 1 7 25 10 35
2.2 综合灭菌措施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由表 2可
看出 ,处理 7、8、9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 1 -6组常规灭菌
57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7, 13(8):57-58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7.08.022
措施。处理 7的污染率较高为 35%,而且褐化率低为
5%,所得到的萌发材料也是最多的 ,成功率达到 55%。
处理 8的污染率虽然高于处理 9,但是它的成功率仍高于
后者 ,达到 40%。
表 3  9组间卡方检验
Value df Asymp.Sig.(2-sided)
PearsonChi-Square 47.777(a) 8 .000
LikelihoodRatio 51.090 8 .000
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 30.134 1 .000
NofValidCases 180
表 4 卡方检验
编号 1-7 2-7 3-7 4-7 5-7 6-7 8-7 9-7
Asymp.Sig..000 .000 .002 .007 .000 .007 .527 .340
2.3 各处理间的卡方检验 选取表 2中成功率最高的第
7组为基准 ,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因其样本量 <45,卡方
需进行校正 ,选用连续性卡方检验值(ContinuityCorec-
tion), P值也需校正为:p/df=0.05/8。由表 4可以得出 , 1
-6组常规灭菌措施处理与处理 7对比 Sig值均小于
0.01,差异均极显著 。这表明处理 7采用的灭菌方法明显
优于常规灭菌措施 。处理 8、9与处理 7比较 , Sig值均大
于 0.05,这表明在使用抗生素的灭菌过程中 ,各处理间的
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可以得知 ,在楸树茎段的灭菌过
程中 ,以 1.25g/l多菌灵浸 30min+酒精棉球擦拭外植体
+(400mg/l青霉素 +200mg/l链霉素)浸 20min+0.1%
升汞浸 8min的处理最佳 ,成功率可以达到 55%。
在本试验中 ,常规的升汞加酒精的灭菌方式无法获得
满意的灭菌结果 ,外植体不是污染就是褐化 ,存活下来的
外植体也由于被灭菌剂杀伤而没有萌发 ,无法为下一步试
验的展开提供材料。
在灭菌过程中减少酒精的灭菌时间并且使用抗生素
后 ,灭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处理 7的灭菌方式可以使
超过一半以上的外植体萌发。这表明在楸树茎段的灭菌
过程中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抑制菌类的滋生并且对
外植体的伤害较小 。但是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使用不同的
抗生素对成功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需要在以后的
试验中 ,进一步对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时间进行试验 ,从
而筛选出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和灭菌时间 。
对于从田间直接采取的外植体 ,特别是对成年态木本
植物茎段来说 ,由于携带大量的微生物 ,在进行组织培养
时 ,如何成功的对其灭菌 ,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前提 [ 4] 。同
时由于茎段比较幼嫩 ,在灭菌过程中极易被灭菌剂损伤 ,
造成外植体无法萌发。为了保证成功地进行培养 ,在筛选
最佳灭菌措施时 ,不仅要考虑无污染率 ,更应考虑灭菌后
材料的萌发率 [ 5] 。
参考文献
[ 1]乔勇进 ,夏阳.试论楸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 J] .防
护林科技 , 2003, 57(4):23-24
[ 2]杨玉珍 ,王顺财 ,彭方仁 .我国楸树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策略
[ J].林业科技开发 , 2006, 20(3):4-7
[ 3]谭文澄.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1
[ 4]李群.植物组织培养中控制污染技术研究 [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9, 20, (4):22-26
[ 5]王子成 ,李忠爱 ,邓秀新.柑橘成年态茎段外植体灭菌方法研究
[ 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5(2):57-60
(上接 139页)多次采摘茶叶 ,降低害虫虫口密度;改变不
采秋茶老观念 ,采制秋茶 ,减少害虫食源 ,增加茶叶产量。
科学进行茶树整枝修剪 ,注意剪除蛀梗虫枝 、枯枝 、病枝 ,
及时清理出园 ,防止病虫蔓延。二是人工捕杀与机械透
杀 。冬季摘除茶毛虫越冬卵块和蓑蛾越冬虫袋及各种病
叶 。茶季采取科学采摘茶叶措施 ,虫口夺茶。在虫害发生
时及时组织人工捕杀幼虫 、扑杀成虫 ,刮除虫卵等措施防
治虫害 。推广应用杀虫灯透杀 。近年来太湖县在重点茶
场安装 “佳多 ”频振式杀虫灯 ,对茶毛虫 、茶尺蠖 、刺蛾类
成虫透杀效果较好 ,有效降低了害虫密度 。三是引进示范
生物防治技术 。以益虫治害虫 ,如绒茧峰防治茶尺蠖和茶
细蛾 ,黑卵蜂防治茶毛虫 ,瓢虫防治茶蚜等;以有益微生物
防治害虫 ,示范推广应用白疆菌 、苏云金杆菌 、核型多角体
病毒制剂防治害虫 。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以苦参
素 、鱼藤酮和 “Bt”,防治咀嚼式害虫及刺吸式害虫效果较
好 。
2.2.3 限制使用化学防治 对虫害大发生年或其他措施
防治不力 、顽固性害虫造成严重危害时 ,采取适当的化学
农药防治。按照科学合理 、安全高效的施药原则 ,提高使
用农药技术和效率 ,尽可能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用药量 。
禁用高毒 、剧毒 、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令禁止的农药 ,
严禁使用甲胺磷等 5种剧毒农药。每年 11月上旬普遍喷
石硫合剂封园 ,茶园周围树木涂白 ,能有效降低翌年病虫
害发生 。化学农药选用对天敌安全 、分解快 、残留低的
35%赛丹乳油 ,防治茶尺蠖 、茶毛虫 、刺蛾类和绿小叶蝉效
果较好 ,年使用不超过 2次 ,与敌百虫农药混用 ,减少害虫
抗药性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要特别注意配药浓度和保证
采摘安全间隔期 。
2.2.4 加强监管 ,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 茶区要制定
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村规民约 ,加大化学农药防治监管力
度。加大宣传 ,提高茶农遵守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卫
生质量安全标准意识。同时有关部门及执法单位 ,加大对
环境 、市场监管执法力度 ,实施源头全程监控 ,确保茶叶卫
生质量安全 。 (顾燕校)
更正 2007年第 6期《对发展石家庄都市农业的思考 》一文的第二作者王宁的工作单位为河北行政学院 ,邮编 05003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