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全 文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①
李增平 张 萍 卢华楠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摘要 对海南省儋州 、澄迈 、琼山 、琼海 、万宁 、保亭 、通什 、琼中 、白沙和文昌等 10 个市(县)的木
菠萝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 ,发现海南岛木菠萝病害共 21 种。其中 , 真菌病害 14 种 , 寄生
线虫病害 1种 ,寄生植物病害 2 种 , 生理性病害 2 种 ,病原未明病害 2 种(各为丛枝病 、根腐病);
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炭疽病 、绯腐病 、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叶点霉叶斑病 、链格孢叶斑病及花果软
腐病 。发现尾孢霉 、弯孢霉等几种较为少见的叶斑病 ,以及红根病 、褐根病 、根结线虫病 3 种根
部病害。
关键词 病害;木菠萝;菠萝蜜;海南岛
中图法分类号 S436.67;S667.8
   木 菠 萝 (Artocarpus heteophyllus
Lam.),又称菠萝蜜 、包蜜 ,原产于印度 、东
南亚一带 ,广布于热带低地。木菠萝引入我
国已逾千年 ,主产于华南 ,目前 ,在海南已有
较大面积种植 ,发展前景广阔 。查清海南岛
木菠萝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 ,对于做好
其防治工作 ,促进木菠萝生产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为此 ,笔者进行了海南省儋州 、澄
迈 、琼山 、琼海 、万宁 、保亭 、通什 、琼中 、白沙
和文昌等 10个市(县)木菠萝病害调查及其
病原鉴定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害样本
于 1999年 4月 ~ 2001年 7月间 ,采自
儋州 、澄迈 、琼山 、琼海 、万宁 、保亭 、通什 、琼
中 、白沙和文昌等 10 个市(县)的木菠萝树
苗(实生苗 、芽接苗)、幼龄树 、成龄树上。
1.2 接种材料
接种材料来自本校内的木菠萝实生苗 、
芽接苗 ,以及结果树的嫩叶 、嫩枝和幼果 。
1.3 研究方法
对各调查点的木菠萝苗木和成龄树进
行随机调查采样 , 并记录当地的病害情况
[严重度分 3 级:轻微(+),中度(++),严
重(+++)] 。
采集回来的样本 ,首先根据其症状进行
归类处理 ,采用常规病害研究技术进行鉴
定[ 1] 。对病症明显的常发病害 , 直接刮取
病部或以徒手切片进行镜检鉴定;对病症表
现不明显的病叶 ,常温保湿 36 ~ 48 h 后再
镜检鉴定;疑难病害及新病害 ,根据柯赫法
—5—
2001年 10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第 5期(总第 93期)
 Oct .2001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 URE   No.5 2001 
① 收稿日期:2001-07-17
编辑/郑里程
则进行鉴定。对已鉴定的病害 ,进行样本照
相 ,并制成液浸及腊叶标本。
2 结果
2.1 木菠萝病害种类
经初步调查 、鉴定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
共有如下 21种:真菌病害 14 种(绝大多数
为叶斑病),病原多属于半知菌类丝孢纲和
腔孢纲;寄生线虫病害 1种 ,寄生植物病害
2种 ,生理性病害 2种 ,病原未明病害 2种。
详见表 1。
据国外报道 ,为害木菠萝的病害有 20
多种 ,其中最主要的是由 Colletotrichum la-
genarium(Pars)引起的叶斑病[ 2] ;在 1994
年编印的《华南五省(区)热带作物病虫害名
录》一书中 , 国内记载的木菠萝病害为 14
种 ,其中发生于海南的木菠萝病害有 4
种[ 3] ;据 2000年出版的《广东果树真菌病害
志》的记述 ,广东木菠萝真菌病害有 8种 ,其
中最为严重的是炭疽病和花软腐病[ 4] 。
2.2 病害记述
海南岛的木菠萝主要病害 ,首先是炭疽
病 、叶点霉叶斑病 、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链格
孢叶斑病和球二孢叶斑病等;其次 ,炭疽病 、
叶点霉叶斑病 、花果软腐病 、绯腐病等也较
普遍而严重。
2.2.1 木菠萝炭疽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炭疽菌属(Col-
letotrichum)的胶孢炭疽菌。在 PDA 培养
基上 ,菌落灰绿色 ,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 ,后
期产生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椭
圆形 ,单孢无色 ,大小为 13 ~ 17 μm×3.0 ~
4.5 μm 。
叶片受害 ,叶斑可发生于叶面任何位
置 ,苗期叶斑多发生于叶尖 、叶缘。病斑近
圆形或不规则形 ,直径 0.5 cm 至数厘米不
等 ,呈褐色至暗褐色坏死 ,周围有明显黄晕
圈;发病中后期 ,病斑上生棕褐色小点 ,有时
病斑中央组织易破裂穿孔 。
木菠萝开花后 ,病菌可潜伏侵染幼果 ,
从而存活于果实内 ,于果熟期扩展引起果
腐 ,为害较重。果实受害后 ,呈现黑褐色圆
形斑 ,其上长出灰白色霉层 ,引起果腐 ,导致
果肉褐坏。
在海南岛 ,木菠萝叶片 、果实均有此病
发生 ,分布广泛 ,发病率很高。全年均可发
生 ,而 4 ~ 5月尤为严重;木菠萝各个生长时
期均受害 ,以幼树为害最为严重 ,常引起叶
片坏死脱落 。
2.2.2 花果软腐病
病原菌为接合菌门根霉属(Rhizopus)
的匍枝根霉 。病菌的菌丝发达 ,有分枝 ,无
隔膜 ,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内部 ,生有匍匐丝
与假根;孢囊梗 2 ~ 5 根丛生 ,与假根对生 ,
不分枝 ,顶端产生球形孢子囊。孢子囊内产
生大量球形淡褐色的孢囊孢子 。
花序 、幼果 、成熟果均可受害 ,受虫伤 、
机械伤的花及果实易受害。发病部位初期
呈褐色水渍状软腐 ,随后在病部表面迅速产
生浓密的白色绵毛状物 ,其中央产生灰黑色
霉层。
此病为木菠萝花及果实上的常见病害 ,
各调查点发生普遍而严重 。
2.2.3 链格孢叶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链格孢属(Al-
ternaria)真菌 ,具不同的种 。在 PDA 培养
基上 ,菌落初期白色 ,后变褐色 ,菌丝体簇状
生长 ,平伏培养基;分生孢子淡褐色至深褐
色 ,具纵横隔膜 ,具喙或无。喙的长短因种
的差异变化较大 。
—6—
2001年 10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5期(总第 93期)
—7—
李增平 等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叶片受害 ,病斑初期近圆形或不规则
形 ,略凹陷 ,中央浅褐色 ,边缘深褐色 ,病健
分界明显 ,外围有明显的黄晕圈。病健交界
处有明显的的黑褐色线纹 ,宽 1 ~ 3 mm 。
中后期可在病斑上产生灰色至黑色霉层 。
此病主要发现于幼苗和幼树上 。
2.2.4 叶点霉叶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叶点霉属(Phy l-
losticta)真菌 。分生孢子单孢无色 、椭圆形 ,
大小为 1 ~ 3 μm ×1.5 ~ 7.5μm 。分生孢子
器半球形 、凸镜形 ,半埋于组织中。
病斑常从叶尖 、叶缘开始形成 ,初期圆
形 ,后期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黑褐色至灰
褐色 ,轮纹明显 ,病健交界处具明显的黑色
线纹 ,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中后期病斑
较大 ,并可见轮生的棕褐色小点。
在海南 ,每年的 8 ~ 9月苗圃的实生苗
上发病较重。
2.2.5 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真菌。在 PDA培养基上 ,菌
丝体白色 、絮状;分生孢子纺缍形 ,大小为
15 ~ 20μm×4.0 ~ 7.5μm ,有 4个隔膜 ,基
部和顶部细胞无色 ,中间细胞褐色 、较大 ,顶
部细胞有 2 ~ 3 根无色刺毛;分生孢子盘黑
色 ,直径 185 ~ 192μm 。
叶尖 、叶缘发病较多 。病斑较大 ,多为
不规则形 ,红褐色 ,周围有不明显的黄晕。
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枯死 ,其上散生许多
浓黑色小点。
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的叶片。
2.2.6 木菠萝绯腐病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伏革菌属(Corti-
cium)的鲑色伏革菌。担子果平铺成 1 层 ,
松软 ,膜质 ,呈粉红色 ,边缘白色;担子宽圆
筒形 ,上生 4个小梗 ,每个小梗上着生 1 个
担孢子;担孢子单胞 ,卵圆形或椭圆形 ,无
色 ,顶端圆 ,基部略尖 ,平滑 ,大小为 8.8 ~
15.6 μm×6.4 ~ 11.0 μm 。
主要为害木菠萝的枝条 ,导致受害枝条
叶片变黄 、枯死脱落 ,枝梢自顶端向下枯死。
枯死枝条表面覆盖有一层粉红色霉层。
此病在海南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
2.2.7 木菠萝褐根病
病原菌为担子菌门层孔菌属(Phelli-
nus)真菌。子实体木质 ,无柄 ,半圆形;边缘
略向上 ,呈锈褐色;上表面黑褐色;下表面灰
褐色不平滑 ,密布小孔。
病树长势衰弱 ,渐枯死 。病根表面沾泥
沙多 ,凹凸不平 ,不易洗掉;有铁锈色 、疏松
绒毛状菌丝和薄而脆的黑色革质菌膜 。病
根干腐而脆 ,剖面有蜂窝状褐纹 。
此病主要发现于儋州热农院(校)居民
点附近及南丰镇 。与非洲楝种在一起的木
菠萝结果树易发生此病。
2.2.8 木菠萝红根病
病原菌为担子菌门灵芝属(Ganoder-
ma)真菌 。子实体檐生 ,半圆形 ,木质坚硬;
上表面有皱纹 ,红褐色;下表面光滑 , 灰白
色 ,边缘白色厚钝。
病树长势衰弱 ,易枯死 。病树的根茎上
方长出病原菌子实体。病根表面平粘一层
泥沙 ,用水较易洗掉 ,洗后可见枣红色菌膜;
病根湿腐 ,松软而呈海绵状 ,有浓烈蘑菇味。
此病主要发现于儋州热农院(校)居民
点附近的木菠萝结果树上 。
2.2.9 木菠萝球二孢叶斑及果腐病
病原菌为属半知菌类球二孢属(Botry-
odiplodia)的可可球色单隔孢。分生孢子器
集生 ,黑色 。分生孢子椭圆形 ,初期无色单
—8—
2001年 10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5期(总第 93期)
孢;成熟后为深褐色双孢 ,表面有纵纹 ,大小
为 19 ~ 30μm×11 ~ 15 μm 。
此病既可发生于木菠萝叶片上 ,引起叶
斑;也可发生于果实上 ,引起果实腐烂。
叶片受害后 ,常于叶缘出现浅褐色或灰
褐色近圆形病斑 。病斑中央散生明显的小
黑点 ,边缘具细小的黑褐色分界线 ,外围有
清晰的黄色晕圈 。
果实受害 ,病斑常发生于近果柄处 ,初
为针头状褐色小点 ,继而扩大为圆形病斑 ,
中央深褐色 ,边缘浅褐色 ,水渍状;病部果皮
变黑 、变软 、变臭 ,上生黑色绒毛状霉层及黑
色小点。受害果实往往提早脱落 ,但也有少
数未成熟的受害果实 ,呈干缩状挂于树上 ,
而不易脱落。
在海南岛 ,此病从 3月开始发生 ,4 ~ 7
月果实大量成熟时最为严重。
2.2.10 木菠萝根结线虫病
病原为线虫门根结线虫属(Meloidogy-
ne)的花生根结线虫 。雌 、雄线虫异形 ,雌虫
梨形 ,雄虫线形;雌虫会阴花纹卵圆形;雄虫
背食道腺开口在基部球后 5.1 μm 处 。
发病初期 ,病株的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
明显 ,仅叶色轻微褪绿 、无光泽;地下部分近
根茎处的根肿大 ,形成数个直径约 1 ~ 2 cm
的根结 ,以及一些直径 0.2 ~ 0.5 cm 的小根
根结 。
该病首次发现于儋州西联农场东进队
木菠萝苗圃的实生苗上 ,发病率约为万分之
一(0.01%)。
2.2.11 木菠萝其它病害
①其它叶部病害:由半知菌类尾孢属
(Cercospora)、弯孢属(Curvularia)、棒孢属
(Corynespora)、黑团孢属(Priconia)真菌引
起的木菠萝叶斑病。
这些病害发生后 ,病斑大小不一 ,形态
各异 ,但中后期均可见分生孢子;病叶大多
变褐枯死。仅在实生苗圃和幼树上零星发
生 。
②煤烟病:引起木菠萝煤烟病的病菌 ,
已发现的有 2种 ,均属半知菌类真菌 。
由 Tetraposporium sp.引起的煤烟病 ,
主要发生于密植荫蔽的木菠萝园内 ,儋州热
农院(校)试验场三队间种甜竹笋的木菠萝
园内为害较重;而由枝孢菌属(Cladospori-
um)真菌引起的煤烟病 ,仅为零星发生 。
此 2种病害的发生 ,均与木菠萝树上介
壳虫的发生相关 。
③寄生性植物病害:主要是鞘花寄生
和藻斑病。
调查期间发现 , 在儋州 、通什 、琼中境
内 ,一些生长在居民点附近的已结果的木菠
萝树 ,因寄生有鞘花 ,造成部分枝条枯死;在
白沙木棉一带 ,存在有由寄生藻引起的木菠
萝藻斑病 ,主要为害长果的尖蜜拉叶片。
④生理性病害:调查中仅发现花叶病
和裂果病 2种。
生理性花叶病主要发现于儋州及澄迈
的木菠萝实生苗圃内 ,发病率较低。病苗嫁
接健康接穗 5个月后 ,接穗抽出的叶片表现
正常 ,而病株抽出的新叶仍表现为黄绿相间
的花叶症状 。
木菠萝裂果病主要发现于儋州和万宁
的兴隆 。近成熟的果实多表现为纵向开裂 ,
少数为横向开裂。在 5 ~ 7 月间的果熟期 ,
久旱遇雨或久雨骤晴 ,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
化容易诱发生理性裂果病 。
⑤病原未明病害:在调查发现的 21种
木菠萝病害中 ,尚有丛枝病和根腐病的病原
有待做进一步的鉴定 。
—9—
李增平 等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丛枝病主要为害木菠萝的实生小苗和
幼树 。症状表现为:枝条节间短缩 ,丛生状;
叶片变小 、变硬 ,皱缩 、稀疏 ,叶色暗淡无光
泽。
儋州热农院(校)发生的木菠萝根腐病 ,
主要发生于结果多年的老树。症状表现为:
发病初期 ,病树叶片迅速失水干枯 ,但不易
脱落;随后 ,枝条及树干枯死 ,根茎结合部树
皮内腐烂 ,发出难闻的臭味 ,树皮易与木质
部分离。此病病情发展快(发病后 1个月左
右病树即死亡),死亡率极高。
3 讨论和建议
3.1 近年来 ,海南木菠萝栽培面积不断扩
大 ,其病害种类也与日俱增。病害种类已由
1994年普查时的 4种 ,上升为 2001年的 21
种 ,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印度
1978 —1979年报道的 20多种木菠萝病害
中 ,壳针孢属病菌引起的叶斑病(Septoria
artocarpi Cke.)、棕榈疫霉病(Phytophthora
palm ivora But ler)、锈病(Uredo artocarpi)
等病害 ,虽然国内尚未见报道 ,此次调查中
也未发现 ,但也应有所警惕。
另外 ,并在国际农产品交流 、引进木菠
萝优良品种的过程中 ,应重视对木菠萝病害
的检疫。
3.2 根据目前情况看来 ,海南木菠萝病害
中以炭疽病 、花果软腐病 、绯腐病 、球二孢叶
斑及果腐病等的为害较为严重 ,在生产中应
引起重视 。尤其在育苗时 ,应将炭疽病作为
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 ,及时防治 ,杜绝病害
随病苗传入大田 。
3.3 其他木菠萝病害 ,如棒孢属 、尾孢属 、
链格孢属 、弯孢属等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 ,
以及丛枝病 、根腐病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1997
2   Jackfruit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In:
Rangasw ami G.Diseases of crop plants in India.
New Delhi:Prentice-Hall , 1979.368 ~ 369
3 农业部农垦司热带作物处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植保专业委员会编.华南五省(区)热带作物病
害名录.儋州: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文印中心 ,
1994.53 ~ 54
4 戚佩坤.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 , 2000.99 ~ 101
5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 , 1979
6 巴尼特 H L , 享特 B B.半知菌属图解.沈崇尧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7 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中国热带南
亚热带果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241~ 245
8 Pandey R S.菠萝蜜幼果腐烂病的防治.热带
作物译丛 , 1984(6):40 ~ 41
9 弓明钦.菠萝蜜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植物保
护 , 1982(2):277
10 Butani D K.Pests and diseases of jackfruit in
India and their control.F ruits , 1978 , 33(5):
351 ~ 387
1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第 3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3.350 ~ 351
1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87.215~ 217
13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1995
14 张宝棣.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第 1 册.广
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1.96~ 97
—10—
2001年 10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5期(总第 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