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理药化
收稿日期:2012-07-05; 修订日期:2012-11-26
作者简介:顾媛媛( 1982-) ,女( 汉族) ,黑龙江双城人,现任黑龙江中医药
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药效
物质基础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田振坤( 1955-) ,男( 汉族) ,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任黑龙
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工作.
凤仙透骨草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顾媛媛,王建明,田振坤* ,宋成贵,代金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凤仙透骨草; 抗真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DOI标识: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3. 02. 114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 2013) 02-0481-01
凤仙透骨草来源于凤仙花科(BALSAMINAEEAE)凤仙花属
(IMPATIENS L.)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
燥茎,凤仙始载于《救荒本草》,其种子名为急性子,李时珍[1]谓:
“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均有分布,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资源十分丰富。Yang Xiaolong等[2]
用生物鉴定方法对凤仙透骨草茎叶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发
现凤仙透骨草茎叶提取物对 7 种细菌(2 种革兰氏阴性菌和 5 种
革兰氏阳性菌)和 8种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为进一步明确
其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以凤仙透骨草全草为研
究对象,用 95%乙醇提取后,以水混悬后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
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方案》(M38 - A)[3]考察凤仙透骨草不同萃取部位对红色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
1 材料与仪器
1. 1 药物 凤仙透骨草药材采摘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
园,经生药学鉴定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透骨草(IMPA-
TIENS BALSAMINA L.) ;阳性对照药:达克宁散剂(主要成分硝
酸咪康唑)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220256。
1. 2 菌种 红色毛癣菌(CMCC(F)T19)1 株;犬小孢子菌(CMCC
(F)M3h)1 株;絮状表皮癣菌 1 株(CMCC(F)E19) ;白色念珠菌 1
株(CMCC(F)C1O)。本试验所采用的菌株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
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1. 3 培养基 沙堡氏液体培养基(SDA)的配制:称取葡萄糖40. 0
g,蛋白胨 10. 0 g,加蒸馏水混匀,调整 pH值至(5. 6 ± 0. 2) ,用电
磁炉加热煮沸后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各种成分溶解,过滤后 121
℃高压灭菌 20 min,分装,4 ℃冰箱保存,备用。
1. 4 生理盐水的配制 称取氯化钠 4. 5g,加 500ml蒸馏水溶解制
成 0. 9%的生理盐水,灭菌后 4 ℃冰箱保存备用。
1. 5 仪器 BHC - 1300ⅡA 型生物安全柜,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
限公司产品;DHP - 9162 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
公司产品;Leica DM -2500 型显微镜,德国产品;全自动立式压力
蒸气灭菌器 YXQ - LS - 50S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
厂产品;THZ - C 台式恒温振荡器,太仓市豪诚实验仪器有限公
司产品。
2 方法
2. 1 凤仙透骨草不同部位的提取方法 取凤仙透骨草全草 5kg,
粉碎,加 95%乙醇回流提取 3 次,2h /次,合并醇提液,减压回收
至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
萃取,每种有机溶剂萃取 5 次,合并有机溶剂萃取液,分别将各有
机溶剂萃取液及萃取后的水相减压回收,冻干后分别得到石油
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相 5 个溶剂萃取部位,分别
用 60%乙醇制成 100 mg /ml的溶液,备用。
2. 2 抗真菌药物稀释液和菌悬液的制备 采用二倍稀释法将凤
仙透骨草萃取物用沙堡氏液体培养基稀释成 100,50,25,12. 5,
6. 25,3. 125,1. 562 5,0. 781 25,0. 390 6,0. 195 3 mg /ml的系列浓
度。达克宁的终浓度为 20,10,5,2. 5,1. 25,0. 62 5,0. 312 5,
0. 156 3,0. 078 1,0. 039 1 mg /ml。
用接种钩挑取已转种活化的皮肤癣菌受试菌菌块,置于研钵
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缓慢研磨均匀,肉眼呈毛玻璃状外观,在振
荡器上振荡 30s,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将菌悬液浓度控制在 106
~ 107 cfu /ml,备用。
2. 3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4,5] 采用 CLSI 推荐的微量两倍稀释
法进行。将 96 孔细胞培养板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紫外照射 2 ~ 3
h,将 100 μl已配制好的药液,由第 2 排第 1 孔至第 10 孔分别由
高浓度到低浓度加入无菌 96 孔细胞培养板中,第 11 孔为生长对
照孔(仅加菌悬液 100 μl和 SDA液体培养基 100 μl,不加药物) ,
第 12 孔为空白对照孔(真菌菌悬液、药物都不加,只加 SDA培养
基 200 μl)。将调好的菌接种液 100 μl,分别加入相应的微孔内,
这将使每一梯度的抗真菌药物和菌接种液(2 倍终浓度)分别被
1∶ 1 稀释到终浓度。每个浓度做 3 个平行样,皮肤癣菌于 26℃
培养 7 d后观察结果,白色念珠菌于 37℃培养 48 h观察结果。
3 结果
判断标准:读取 MIC值时,以有无菌落生长为判断标准,与对
照组(菌落生长正常)相比较,有肉眼可见菌落生长的无抑菌活性,
无菌落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为药物的 MIC。结果见表 1。
表 1 凤仙透骨草不同萃取部位体
外抗真菌作用平均 MIC值 mg·ml -1
药物 红色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絮状表皮癣菌 白色念珠菌
1 0. 390 6 0. 781 25 0. 781 25 0. 781 25
2 1. 562 5 0. 3906 0. 781 25 0. 781 25
3
4
5
6 0. 156 3 0. 156 3 0. 156 3 0. 312 5
1 凤仙透骨草石油醚萃取部位;2 凤仙透骨草二氯甲烷萃取部位;3 凤
仙透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4 凤仙透骨草正丁醇萃取部位;5 凤仙透骨
草水部位;6 达克宁阳性对照
·184·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3 VOL. 24 NO. 2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年第 24 卷第 2 期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
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逐渐增多,对抗真菌药
物的研制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化学药物
大部分毒性很大,并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种类较少且价格昂贵。
因此从天然药物中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就更显重要[6]。
本研究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方法将凤仙透骨草分成不同
极性部位,选择浅部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三种皮肤癣菌,包括红色
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
试验考察其不同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发现,凤仙透骨
草 5个不同萃取部位中,石油醚和二氯甲烷部位对皮肤癣菌和白
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强度石油醚部位 >二氯甲烷部位,
而其它部位没有测出最低抑菌浓度,无明显的抑菌效果。本研究
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确定了凤仙透骨草抗真菌活性部位,为进一
步研究凤仙透骨草抗真菌有效单体及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33.
[2] YANG Xiao - long,Summ erhurst D K,Kovals F,etal Isolation of an
antimicrobial compound from Im patiens balsamina L. using bioassay -
guided fraction[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01,15:676.
[3]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Filamentous Fun-
gi. Approved Standard (M38 - A) [S]. USA,2002.
[4] 安惠霞,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等.地锦草不同萃取部位
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 :40.
[5] 袁带秀,袁志忠,侯娟. 鱼腥草乙醚粗提物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 (11) :872.
[6] 方建茹,龙 凯,谢小梅.中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
杂志,2005,39(3) :60.
临床报道
收稿日期:2012-10-21; 修订日期:2012-12-2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
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肖钟林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 438000)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承气汤; 丹参
DOI标识: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3. 02. 11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 2013) 02-0482-0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一种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
迅速,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病变率高,难于治疗的急腹症。近
年来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有较好的效果,现予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 45 例患者符合急性胰腺炎 ASP 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9 例,女 26 例。年龄 19 ~ 52 岁。诱因;胆源性胰腺炎 28 例,脂
餐饱食 9 例,酗酒 5 例。无明显诱因 3 例。患者均有上腹剧痛,
腹胀,恶心,呕吐和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休克或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 ,血尿淀粉酶升高,血象显著升高。CT 提示
不同类型的胰腺体积增大。轮廓模糊,密度不均,腺周液性暗区
等。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组与 2000 年
修订的诊断和分级的标准〔1〕。增强 CT 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区
别轻、重型胰腺炎的金标准,B超及腹腔穿刺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 APACH -Ⅱ评分≥8 分,BalthazarCT分
级系统≥Ⅱ级,Ranson指标≥3 项的患者。
2 方法
治疗方法:SAP 总的治疗原则是阻止胰腺炎病情进一步发
展,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全身支持等。以积极、有效、综合的
非手术治疗为主。
2. 1 手术治疗 本组 5 例手术患者均因急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
炎,胆源性胰腺炎,全身胆系感染,梗阻,在保守治疗 72 h,梗阻症
状不能解除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1 例行经内镜胆 /胰管碎石和
取石术﹤ ERCP﹥,鼻胆 /胰管引流术﹤ ENPD﹥,3 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并 T管引流。1 例胰被膜切开灌洗引流。
2. 2 西医非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监护及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的复查,明确脏器变化及胰腺组织坏死情况等。常规给予
禁食水,胃肠减压,保持有效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早期运用广谱抗生素。应用抗胰酶药物,改善负氮平衡及低蛋白
血症。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及肾功能变化。如出现 ARDS 及肾功
能不全时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和透析等。
2. 3 中药治疗 以大承气汤为主方加减(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黄芩、黄珀、柴胡)肠胃实热型,热重加食银花、连翘;湿热蕴结型
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浓煎后取 200 L,少量多次注入胃管。若
频繁呕吐、腹胀严重的则保留灌肠 2 ~ 4 次 /d。大便通畅后,大
黄、芒硝酌减。所有患者均采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并配腹部外
敷芒硝。针刺上腕、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2. 4 观察方法 从我院 2006 年至 2012 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
者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 45 例,分成对照组 22 例和治疗组
1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禁
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抑制胰腺外分泌、解痉等,治疗组在西医
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从胃管注入或灌肠,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
液,芒硝腹部外敷并针灸等。
2. 5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7. 7 的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见表 1 ~ 3。
·284·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年第 24 卷第 2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3 VOL. 24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