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SHRUBS OF CARAGANA INTERMEDIA IN MU US SANDY LAND OF NORTH-CENTRAL CHINA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全 文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4) 719~727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收稿日期: 2008-01-21 接受日期: 2009-03-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28 和 40841018)和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E-2004-2-15034)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sld88@126.com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臧春鑫 杨 劼 袁 劼 刘 鑫 宋炳煜*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灌木。有关其蒸腾作用的测定研究多是通过对单
叶或小枝蒸腾速率的测定值推算整株丛的蒸腾耗水。该研究选择在中间锦鸡儿株丛的主根安装“热扩散探针”来
测定整株丛的蒸腾耗水。结果表明: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的日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1)液流量迅速上升阶段
(8:00~11:30), 其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21.21%; 2)液流量最高而相对稳定阶段(12:00~18:00), 液流量占全天
液流量的58.84%; 3)液流量迅速降低阶段(18:30~21:00), 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10.62%; 4)液流量最低而稳定
阶段(21:30~次日8:00), 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9.32%。从所观测的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的日变化可以看
出: 在午间(12:00~14:00),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蒸腾虽因环境因子的影响(如云朵遮阴)会发生较小的波动, 但并
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 而是保持相对稳定的高蒸腾速率。环境因子对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影响的
强弱次序依次为: 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液流量对环境因子
变化的响应存在着明显的时滞现象。根据所测大、中、小3个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数据, 计算出一个中
等大小(株高为110 cm, 冠幅为0.6 m2, 叶片总干重为51.82 g)的中间锦鸡儿整株丛在测定时间内的日蒸腾耗水量为
2.2 kg · d−1。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树干液流量 灌木整株丛蒸腾作用 热扩散探针法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SHRUBS OF CARA-
GANA INTERMEDIA IN MU US SANDY LAND OF NORTH-CENTRAL CHINA
ZANG Chun-Xin, YANG Jie, YUAN Jie, LIU Xin, and SONG Bing-Y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China
Abstract Aims Caragana intermedia is an excellent wind-breaking and sand-fixing shrub species.
There are many reports of transpiration measurements of C. intermedia, most of which extrapolated the
transpiration water consumption of entire shrubs from measurement of a single leaf or shoot. Our objec-
tive was to study diurnal changes of sap flow for entire individuals of C. intermedia.
Methods We selected three C. intermedia plants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of north-central China and
measured sap flow with a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also called Granier sap-flow probe. The sap-flow
sensor includes two probes, each of them containing a copper constantan thermocouple. We inserted the
probes into the taproot, with one probe about 4–5 cm above the other, used solar film to seal the top of
the cover against the bark to prevent rainwater from entering and obtained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Important findings The diurnal changes of sap flow in C. intermedia individual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1) rapid ascending phase (8:00–11:30), 2) stationary high phase (12:00–18:00), 3) rapid
descending phase (18:30–21:00) and 4) stationary low phase (21:30–8:00) of the next day, accounting
for 21.21%, 58.84%, 10.62% and 9.32% of the sap flow, respectively. From 12:00 to 14:00, however,
transpiration fluctuated slightly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 (e.g., clouds),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noon break”, as the transpiration rate remained high. The seq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m-
pacted sap flow was: solar radiation > air temperature > vapor pressure deficit > air relative humidity >
soil temperature > wind,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time lag between the sap flow and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Based on the diurnal change data, we calculated that the transpiration water consumption of an
individual C. intermedia shrub is 2.2 kg·d−1.

720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www. plant-ecology.com 33 卷
Key words Caragana intermedia, sap flow, transpiration of an individual shrub,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method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4.010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又名柠条,
其抗旱性强(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89), 被
誉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造林树种。
据观测, 在盛夏季节, 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中
间锦鸡儿的平均蒸腾速率高达1.2~2.2 g H2O·g–1
DW·h–1 (宋炳煜等, 1991)。有文献报道, 中间锦鸡
儿的蒸腾系数高达682, 远高于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的蒸腾系数(483)(李代琼等, 1990)。还
有研究发现 : 我国晋西北黄土高原 , 在丰水年
(1998年, 降水436.2 mm), 中间锦鸡儿林地0~3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仅为3.76%, 而邻近荒
地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6.22%, 可见中间锦鸡儿
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相当严重; 若在枯水年, 中
间锦鸡儿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会更加严重
(王孟本和李宏建, 1989)。中间锦鸡儿的人工灌丛
不仅土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天然灌丛和天然草
地, 而且在深达5.6 m处形成低效-无效水层; 这
种土壤干燥化层的水分亏缺很难得到降水的补偿
(王志强等, 2005)。
多年来, 许多研究者对中间锦鸡儿的蒸腾作
用进行过观测 (宋炳煜等 , 1985, 1991; 宋炳煜 ,
1987; 李代琼等, 1990 ; 朱春云等, 1996; 岳广阳
等, 2006)。20世纪80年代, 主要用快速离体称重
法研究蒸腾作用; 90年代以后主要用气孔计测定
法测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单叶或小枝水平上进
行测定后, 根据株丛的叶量(叶面积或叶重量)计
算株丛的蒸腾耗水量。当用快速离体称重法测定
时, 因叶片被剪离母体而使测定结果既不科学又
不准确; 气孔计测定法, 因中间锦鸡儿的叶片小
和环境条件多变, 而使得测定数据很不稳定。因
而, 这两种方法都难以准确地测定中间锦鸡儿叶
片的蒸腾速率。由于一个中间锦鸡儿株丛的枝条
很多, 叶片数量很大, 因此必须对这两种方法测
定的叶片或小枝条的蒸腾速率值进行换算, 即从
单叶或小枝的蒸腾速率外推出株丛的蒸腾耗水
量, 这样就给测定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法国科学家Granier和他的学生陆平发明的
“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树干液
流量测定系统”, 为测定中间锦鸡儿整株丛蒸腾
耗水量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Lu et al., 2004)。
一个中间锦鸡儿的株丛, 虽然有很多个枝条, 但
几十个枝条通常都汇聚于一个茎的基部; 虽然中
间锦鸡儿的根系特别发达, 但通常有主根。这样
就可以在主根上安装“热扩散探针”, 准确地测
定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耗水量。
本研究采用Granier-陆平的系列方法, 观测研
究中间锦鸡儿株丛蒸腾耗水量, 以期弄清中间锦鸡
儿灌丛和灌丛化草地的生态-水文效应, 为干旱半
干旱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地和材料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乌审旗境内的毛乌素沙
地, 地理坐标为38°44.655′ N、109°03.937′ E, 海
拔1 420 m, 地处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 属于温
带极端大陆性气候 , 干旱多风 , 蒸发强烈 , 日照
充足, 无霜期短。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956.6 h, 无
霜期平均140~150 d。年平均气温为7.1 , 7℃ 月平
均气温为22 ; 1℃ 月平均气温为9.4 ; ℃ 平均气温
年较差为21~23 ℃。春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秋霜冻从9月上中旬开始。历年平均积温为2
621.19 , ℃ 年平均降水量为355.1 mm。全年降水
不均, 第三季度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 年蒸
发量是年降水量的7倍。试验样地为覆沙的软梁
地 , 覆沙厚度1.5~2 m, 以中间锦鸡儿灌丛为主 ,
株龄在10 a左右。
本试验于2006年8月15日~19日进行, 在样地
内选择了3株中间锦鸡儿株丛作为观测株丛: 观
测株丛1, 株高为90 cm, 冠幅为1.98 m2, 主根直
径为37.7 mm, 位于沙土表层30 cm; 观测株2, 株
高为110 cm, 冠幅为0.6 m2, 主根直径为41.3 mm,
位于沙土表层25 cm; 观测株3, 株高为70 cm, 冠
幅为0.35 m2, 主根直径为36 mm, 位于沙土表层
41 cm。
1.2 安装径流仪
采用PS-TDP6热扩散探针式径流仪测定中间
锦鸡儿整株丛蒸腾。将成对的传感器探针(加热探
针和参比探针传感器长度均为1 cm)分别安装于3

4 期 臧春鑫等: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4.010 721
个观测株丛的主根上, 加热探针与参比探针之间
的垂直距离为4~5 cm; 将探针连同相应的主根部
分用反光铝箔包裹, 用以反射绝热, 尽量减小太
阳辐射及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1.3 数据采集
探针安装完成后, 将传感器与CR10X数据采
集仪(Campbell, USA)相连, 设定数据采集仪每10
s采集一次数据 , 每30 min将数据平均一次并储
存, 实现观测数据自动采集, 连续4个昼夜进行观
测和数据采集。
1.4 环境因子观测
将美国Dynamax公司生产的研究型气象站架
设在样地3个观测株丛的中心位置 , 并设置数据
采集时间与热扩散探针式径流仪的数据采集时间
同步。观测记录的环境因子有: 风速(km·h−1)、风
向、太阳辐射(kW·m–2)、空气温度( )℃ 、大气相对
湿度(%)、土壤温度(℃)和降水量(mm)。
2 实验结果
2.1 中间锦鸡儿树干液流量的日变化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 3个观测株丛的液流量日变
化趋势基本相同, 只是由于3个株丛位置的不同,
致使它们的液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稍有差异。
观测株丛1在下午因受到相邻植株的遮挡 , 接受
太阳直射面积缩小, 从而导致液流量降低。同理,
观测株丛3也是由于相邻植株的遮挡 , 在上午接
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减小, 从而导致株丛上午的液
流量明显低于下午的液流量。观测株丛2的地理位
置相对较高, 相邻植株距离较远, 因此其液流量
变化较观测株丛1和观测株丛3稳定。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 每天的株丛液流量都
是从8:00开始迅速上升, 在13:00~14:00达到1 d
中的最大值(0.11 kg·h–1), 保持一种稳定状态, 并
将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7:00~18:00。在从13:00
到18:00这段液流比较平稳的阶段 , 株丛的液流
量虽然有小幅波动, 但总体变化不大, 并没有出
现明显的“午休”现象, 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
段。随后, 液流量开始迅速下降, 在21:00左右降
到最低。从21:00至次日8:00, 液流量有缓慢上升
的趋势, 但上升变化不大。次日8:00以后, 又进入
下一个液流量的高峰期。这样, 可以将中间锦鸡
儿茎液流量日变化分为4个阶段: 1)液流量迅速上
升阶段(8:00~11:30), 其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
21.21%; 2)液流量最高而相对稳定的阶段(12:00~



图1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的日变化(为3个观测株丛4 d树干液流量的变化)
Fig. 1 Daily variation curve of sap flux of a Caragana intermedia entire shrub (Variations of sap flux
density of three C. intermedia plants within four days)



722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www. plant-ecology.com 33 卷



图2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日平均液流量变化曲线(为样株2在2006年8月16日一天内的液流量变化)
Fig. 2 Average daily variation curve of sap flux of a Caragana intermedia entire shrub (Daily variations of
sap flux of C. intermedia plant No. 2 on August 16, 2006)


18:00), 其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58.84%; 3)液
流量迅速降低阶段(18:30~21:00), 其液流量占全
天液流量的10.62%; 4)液流量最低而稳定的阶段
(21:30~次日 8:00), 其液流量占全天液流量的
9.32%。
根据所测的3个中间锦鸡儿株丛液流量日变
化的数据计算得出: 一个中等大小的中间锦鸡儿
整株丛每天的液流量为2.22 kg·d–1, 即中间锦鸡
儿整株丛日蒸腾耗水量为2.22 kg·d–1。
2.2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如上所述, 观测株丛2所处位置相对较高, 距
离相邻植株较远, 没有相邻株丛遮阴的影响, 液
流量日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因此, 采用观测
株丛2的液流量日变化数据和气象站同步采集的
环境因子数据, 进一步探讨中间锦鸡儿株丛液流
量日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006年8月15日到8月19日 , 观测株丛2的液
流量(图2)和气象站同步采集的环境因子(包括土
壤温度(地表以下10 cm)、太阳辐射、空气温度、
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的日变化(图3)。用数据
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得出表1。
由表1可知 , 中间锦鸡儿株丛液流量与水蒸
气压亏缺、土壤温度(10 cm深处)、风速、太阳辐
射、空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有极显
著的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r依次为0.707、0.450、
0.286、0.865、0.790和–0.608, 说明中间锦鸡儿株
丛液流量与水蒸气压亏缺、土壤温度、风速、太
阳辐射、空气温度等因子呈正相关, 与大气相对
湿度呈负相关, 而风向对液流量无显著影响。由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可知, 各因子对液流量的影响
程度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蒸气压亏
缺﹥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
为了进一步获得环境因子对中间锦鸡儿株丛
液流量的综合影响,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
归分析, 即以液流量为因变量, 太阳辐射、空气温
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风速为自变量进
行分析 , 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由于水蒸气压亏
缺为空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因此不参与模型的建立):
VS = 0.004 T + 0.077 Sr –0.061
R2 = 0.826
式中: VS为液流量(kg·h–1), T为空气温度(℃),
Sr为太阳辐射(kW·m–2), R2为决定系数。
检验回归系数, 得知各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
概率均为0.000, 常数项的显著性概率也为0.000,
R2=0.826。由此可见, 该回归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各
环境因子对液流量变化的影响。
2.3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变化的时滞效应
用观测株丛2的液流量日变化与各环境因子
日变化的数据一一对应制作曲线图(图4)。
从图4a中 , 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即观测植株2的液流量变化的最明显的时段是从
8:00至21:00, 而一天中有太阳辐射的时段是从
6:00至20:00, 这表明植株液流量与太阳辐射的
变化不同步, 呈明显的滞后现象。从图4b中也可
以看出, 株丛液流量与大气温度的变化之间也存

4 期 臧春鑫等: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4.010 723



图3 各个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曲线
Fig. 3 Daily variation in ambi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大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air relative humidity b: 空气温度的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c: 太阳辐射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solar radiation d: 风速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wind speed e:
土壤温度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f: 水蒸气压亏缺日变化 Daily variation of vapor pressure deficit



表1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Table 1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p flux of Caragana intermedia entire shrub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水蒸气压亏缺
Vapor pressure
deficit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空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大气相对湿度
Air relative
humidity
风速
Wind
speed
10 cm处土温
Soil temperature
at 10 cm depth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707
** 0.865** 0.790** –0.608** 0.286** 0.450** 液流量 Sap flux
显著性水平
Sig.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表示相关性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双尾检验) 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图4c和图4d则显示出: 虽然
在20:00~21:00株丛液流量与蒸汽压亏缺和相对
湿度的变化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 但
在6:00~8:00呈现明显的滞后现象。发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在于风速影响着相对湿度 , 从图5中可
以看出, 在19:00~20:00时, 风速突然增大, 致使
相对湿度上升时间推后或相对湿度上升速度减
缓, 因而株丛液流量与相对湿度的变化之间没有

724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www. plant-ecology.com 33 卷
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另外, 由于空气温度及其
相对湿度共同影响着蒸汽压亏缺, 所以相对湿度
在19:00~20:00时变化不明显 , 导致蒸汽压亏缺
的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分析可知, 中间锦鸡儿整
株丛液流量的日变化不仅明显落后于太阳辐射的
日变化, 而且滞后于空气温度和大气湿度的日变
化, 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
变化的时滞效应。




图4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与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曲线
Fig. 4 Variation in the sap flux of Caragana intermedia entire shrub and ambi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图5 大气相对湿度与风速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Fig. 5 Variation curves of air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with time

4 期 臧春鑫等: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4.010 725


图6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液流量与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Fig. 6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sap flux of Caragana intermedia entire shrub and soil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with time


3 讨 论
3.1 热扩散式探针法与灌木整株丛蒸腾耗水量
测定
多年来, 植物蒸腾耗水量都是在单叶或小枝
水平上, 用离体称重法或气孔计测定法先进行测
定, 然后根据整株丛枝叶量或叶量等测量值进行
外推, 计算出整株丛蒸腾耗水量。这种简单的尺
度转换, 从单叶测量再外推到整株丛, 必然导致
蒸腾耗水量的计算结果发生很大误差。
1989年8月 , 宋炳煜等在毛乌素沙地整治研
究中心的试验区, 采用快速离体称重法分别测定
了中间锦鸡儿株丛老茎叶片和当年茎叶片的蒸腾
速率日进程, 然后, 依据一个中间锦鸡儿株丛的
老茎叶量和当年茎叶量及其蒸腾速率日进程进行
外推, 计算出毛乌素沙地的一个较大的中间锦鸡
儿整株丛(依据株高与冠幅计算出地上枝叶所占
空间体积约 15 m3)的日蒸腾耗水量竟达到 65
kg·d–1 (宋炳煜等, 1991)。
本研究时间也是在盛夏(2006年8月), 而且观
测样地距离毛乌素沙地整治研究中心仅5 km, 选
择3个中间锦鸡儿株丛(依据它们的株高与冠幅 ,
计算出3个株丛平均地上枝叶所占空间体积约1
m3), 将热扩散探针安装在中间锦鸡儿株丛的主
根上, 直接监测整株丛蒸腾液流日进程, 经过4个
昼夜的连续监测 , 最后计算出这3个中间锦鸡儿
整株丛平均日蒸腾耗水量仅为2.22 kg·d–1。
本研究的中间锦鸡儿株丛偏小, 平均地上枝
叶所占空间仅为1 m3; 而在毛乌素沙地整治研究
中心所观测的是一株较大的中间锦鸡儿株丛, 其
地上枝叶所占空间可达15 m3, 为前者的15倍。为
了使这两地所测定的结果更具可比性, 将本次运
用热扩散探针法测得的3株中间锦鸡儿的整株丛
平均日蒸腾耗水量(2.22 kg·d–1)乘以15, 推导出了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平均日蒸腾耗水量为33.3
kg·d–1。由此可见, 依据单叶测定数据外推计算出
的灌木整株丛日蒸腾耗水量(65 kg·d–1), 远远大
于用热扩散探针法测得的日蒸腾耗水量 (33.3
kg·d–1)。这说明, 从单叶测量再外推到整株丛的
简单尺度转换, 必然导致蒸腾耗水量的计算结果
发生很大误差。
目前, 热扩散式探针法主要应用于乔木蒸腾
耗水的测定 (王华田和马履一 , 2002; 马玲等 ,
2005; 王瑞辉等, 2006; 曹云等, 2006)。本研究成
功地将此方法应用于灌木整株丛液流的测定, 获
得了较好的效果。运用热扩散式探针法测定灌木
整株丛液流量的变化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 传感
器结构简单 , 可以自制 , 成本较低 , 在野外容易
操作与维护 , 而且数据采集及处理计算过程简
单; 第二, 选择灌木的主根或主茎基部安装热扩
散式探针, 能够较准确地测定灌木整株丛液流。
3.2 中间锦鸡儿的夜间蒸腾作用
从所测得的液流数据发现, 中间锦鸡儿整株

726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www. plant-ecology.com 33 卷
丛在夜间仍有液流产生, 这说明夜间中间锦鸡儿
的水分运输并没有停止, 仍有蒸腾作用。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白天植株的蒸腾作用
强烈, 致使植物地上部分发生较强的水分亏缺。
中间锦鸡儿整株丛在夜间仍发生液流, 可弥补白
天蒸腾所引起的水分亏缺, 从而协调植物体水分
平衡。
从图1可以看出 , 植株在每天的液流量迅速
上升前 , 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结合图6, 在
6:00~8:00液流量下降的同时 , 表层土壤体积含
水量有一个回升的过程, 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
水分亏缺在夜间得到补偿, 植物地下与地上部分
之间的水势差值减小 , 而在6:00~8:00, 这个差
值降为零, 同时, 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暂时达到
水分平衡, 根系不再从土壤吸收水分。
4 结 论
1)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的日变化趋势
基本相同, 并且液流的昼夜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
波动性, 全天可以分为较为明显的4个阶段。
2)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与环境因子
有密切的联系, 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蒸气
压亏缺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与空气相对湿度
呈负相关关系。
3)将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日变化数
据和所取得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其具
有较明显的时滞现象。
参 考 文 献
Commissione Redactorum Florae Intramongolica (内蒙古
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1989). Flora Intramongolica
(EditioSecunda)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 Typis In-
tramongolicae Popularis, Huhhot, 234–238. (in Chi-
nese)
Cao Y (曹云), Huang ZG (黄志刚), Ouyang ZY (欧阳志
云), Zheng H (郑华), Wang XK (王效科), Miao H (苗
鸿) (2006). Dynamics of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Eucommia ulmoides in red soil region, Souther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26, 2887–289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u P, Urban L, Zhao P (2004). Granier’s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TDP) method for measuring sap flow in trees:
theory and practice. Acta Botanica Sinica, 46,
631–646.
Li DQ (李代琼), Wu QX (吴钦孝), Liu KJ (刘克俭), Ding
HF (丁汉福) (1990). A study on the transpiration of
common seabackthorn and Caragana microphylia and
on the dynamic state of soil water in South Ningxi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中国水土保
持), (6), 29–32. (in Chinese)
Ma L (马玲), Zhao P (赵平), Rao XQ (饶兴权), Cai XA (蔡
锡安), Zeng XP (曾小平), Lu P (陆平) (2005).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ap flow in Acacia man-
gium. Acta Ecologica Sinica ( 生 态 学 报 ), 25,
2145–215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ong BY (宋炳煜) (1987). A study on water status of Cara-
gana microphylla patch in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grassland.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eimongol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8,
825–83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ong BY (宋炳煜), Li YH (李燕红), Yan M (颜铭) (1985).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and water use
of the community of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grass-
land in Xilin River Basin. In: Inner Mongolia Grass-
land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
统研究站) ed. Research on Grassland Ecosystem (草
地生态系统研究). Science Press, Beijing, 83–91. (in
Chinese)
Song BY (宋炳煜), Liang JC (梁家才), He WJ (贺文君), Li
SQ (李树清) (1991). Water relations of Caragana in-
termedia Thicket.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eimongol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2, 401–40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MB (王孟本), Li HJ (李宏建) (1989). Soil mois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of arti-
ficial Caragana shrub.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中国水土保持), (5), 22–25. (in Chinese)
Wang HT (王华田), Ma LY (马履一) (2002). Measurement
of whole tree’s water consumption with thermal dissi-
pation sap flow probe (TDP).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植物生态学报), 26, 661–66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RH (王瑞辉), Xi RC (奚如春), Xu JL (徐军亮), Ma
LY (马履一) (2006). Measurement of the water con-
sumption of gardening trees with 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probe (TDP).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For-
estry University (中南林学院学报), 26, 7–12.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期 臧春鑫等: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整株丛的蒸腾特征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4.010 727
Wang ZQ (王志强), Liu BY (刘宝元), Wang XL (王晓兰)
(2005). Effects of natural shrub of Caragana opulens
Kom. on soil moisture in a semiarid area on the Loess
Plateau. Geographical Research (地理研究 ), 24(1),
113–11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ue GY (岳广阳), Zhang TH (张铜会), Zhao HL (赵哈林),
Niu L (牛丽), Liu XP (刘新平), Huang G (黄刚)
(2006). Characteristics of sap flow and transpiration of
Salix gordejevii and Caragana microphylla in Horqin
sandy land, northeast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
态学报), 26, 3205–321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
stract)
Zhu CY (朱春云), Zhao Y (赵越), Liu X (刘霞), Gao CH
(高崇辉), Liu YL (刘雅林) (1996). A study on physio-
logical drought of Caragana and others. Arid Zone
Research (干旱区研究), 13, 59–6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责任编委: 李凤民 责任编辑: 王 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