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oor areas of China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全 文 :第 9卷 第 4期
2 0 01年 1 2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l_9
Dec.,
N0.4
2 0 Ol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包晓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73Z)
摘 要 以环境、赉源与社台经济协调发展为基丰准则,在对营田地区资簿利用谤断与分析基础上·结台典墨L案例
进行暂田地区资源生产潜力评竹.提出了贫捆琉区缘台治理措施和相应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赞田地区 蚩簿开发 综台治理 可持续发展
Studies 0n the resotlr~es exploif~ 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oor a as of China·BAO Xiao—Bin(Rural
De 1opm nt l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ring 100732),CJEA,2001,9(4):126~1 28
Abstract Based on the harmony princi ple of environment,reso~Tce and economy,the diagnoses and analyses of the
resource utilzati0n In the poor areas of China have been conducted.The productive potentiality of resource has been
evaluated with the typical examples.The 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1e developme~t in the poor as are put{0rward Ln thLs paper.
Key words Popr areas。Resource exploitation,Comprehensive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经
济基础和政策实施状况的差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至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贫困、落后
面貌依旧存在.减缓、消除贫困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已被列为《中国z1世纪议程》的重要内容,若
不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且难以持续发展。
1 贫困地区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状况
目前全国贫困县总数为 706个.占全国县(市、镇)总数的 36 9z .贫困地区土地面积为 390万 km。.占
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o.63 .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 61 。全国贫困地区分为黄土高原贫
困类型、东西部平原与山区接壤带贫困类型、东部丘陵山区贫困类型、西南喀斯特山区贫困类型、青藏高原贫
困类型丰Ⅱ蒙新干旱贫困类型6个主要类型,其中黄土高原和西南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难度最大。我国贫困地
区受大陆的影响多于海洋,受非地带性变化的影响多于地带性,各地气候变化较为复杂,南方贫困山区热量
充足,雨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尤其是西北贫困地区一般阳光充足,水资源偏步;青藏高原贫困地区
山地光多热少,氧气不足;西北贫困地区干旱缺水,限制了有利的光热因素,影响了农业发展。因此,缺少某个
基本气候要素或气候资源利用率低是造成贫困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各贫困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雨
涝、冻害和风灾等。贫困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侵蚀、沙漠化等均削弱土地肥力,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
率下降,同时高原、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的多种土地类型又形成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 我国贫困
地区从温带到热带的不同气候 ,生物资源水平和垂直地带变化十分显著,种届繁多,类型多样,具有暖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及草原与荒漠植被带
等 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许多地区动植物品种和植被类型受到破坏,水土流失
加剧,生态环境失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导致对 自然资源的更大破坏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土
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较低,资源开发层次戏,经济结构单调,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链条短,缺乏支柱
产业.经济效益差,不能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自然优势,对外部社会依附性过高,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消费
水平低。少数贫困地区急于富县富民,盲目大规模地开发资源,产品优势未能转化为商品优势,且贫困地区不
少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水平低,加之滥用化肥、农药等,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且因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
无力进行大规模生态保护和治理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 九五 国家重点科拉攻关项目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部分研究内容
收稿 日期 :2000-08—17 改回 日期 :2000 09—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包晓斌: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7
2 贫困地区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资源生产潜力是指资源在一定自
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对人类
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
力。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可具体针对
某一特定区域.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
元,通过分析该区域各土地资源潜力,
对其潜在生产能力作综合评价,并依据
各土地类型特征,通过评价模型得到各
土地类型的生产潜力指数,进而获得生
生产潜力评竹
吉地形挛1 葺物生季1 J署实生产享1 l者壤侵孥 1蓄营管军

圈1 晋西昕水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Fig.1 The index w 。l productive tared poumdailW evalua~iem d
Xinshuihe watershed in wes1 Shamd Province
产潜力等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以晋西昕水河流域为例,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生态 经济和社
会属性,建立由 5项准则层、16个因子构成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 1)。综合指数是土地资源生
产潜力的数值表现,可用下列综合指数模型求出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指数:
Q 一∑A 1 2一,最产1 2.,声 (1)
J一】 .
式中,Q.为第 i类土地类型在各层指标综合影响下的生产潜力指数值,^ 为第 类指标的权重, 为第 类
土地类型在第J类指标层的综合生产潜力指数值, 为评价单元个数,P为指标分类数。
Q,一∑AjR 一1,2,⋯, l,2,⋯, (2)
j— l
式中,且 为第 个指标值,A为第 个指标的权重, 为评价单元个数, 为第 类指标层中指标个数,Q 值
愈大,土地生产潜力等级相对较高,Q.值愈小,等级相对较低。晋西听水河流域内有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土
石山区、河谷区 3种地貌类型,以各区内土地类型为单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划
分为若干个生产潜力等级,其评价结果为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土地生产潜力分为 5级,I,级地包括沟川地、
塬面2类,地面坡度<5。,基本无土壤侵蚀,局部土壤侵蚀轻微,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淘川地水分状况良好,
塬面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好,但较缺水,I 级地现以种植业和经济林为主{Ⅱ。级地包括宽粱顶、阴坡、荒沟荒
滩地 3类,土壤侵蚀轻微,阴坡局部地区土壤侵蚀较重,阴坡和荒淘荒滩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宽粱顶较缺
水,Ⅱ 级地现以种植业为主兼少部分林牧业;It级地包括阳坡、粱峁顶 2类,光热条件好,土壤侵蚀较严重.现
主要为种植业;n5级地包括阴沟坡、阳淘坡,坡度>25。,土壤侵蚀严重,土地利用率很低;v 级地为崖坡,坡度
>45。,土壤侵蚀剧烈,属于暂难利用土地。土石山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分为 6级,I:级地包括中山阴坡中厚土
和中山半阴坡中厚土,土壤水肥条件良好,现主要为用材林;I2级地包括中山半阳坡中厚土、中山阳坡中厚土
及高山阴坡中厚土,中山区土地光热条件较好,现以种植业为主,高山阴坡中厚土的海拔较高,水分充足,以
天然次生林为主{Iz级地为高山阳坡中厚土,光热集中,有天然次生林分布; 级地为中山阴坡薄土、中山半
阴坡薄土、中山半阳坡薄土,有轻微土壤侵蚀,有部分天然次生灌木分布;V 级地为中山阳坡薄土和高山阴坡
薄土,有轻度土壤侵蚀,均有少部分天然次生林分布} 级地为高山阳坡薄土,有中度土壤侵蚀,天然次生林
分布较步。河谷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分为 3级,I 级地为河川地,水肥条件很好,现以种植业为主,兼有部分小
规模农田林网等;Ⅱs级地为坝地和河滩地 2类,前者现主要以种植业、经济林为主,后者以用材林为主; 级
地为台阶地,水肥条件相对较差,有轻度侵蚀,现以种植业为主,且产量较低。
3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自2o世纪8o年代中期我国大规模扶贫以来先后实施了。救济式扶持贫困人口”、“开发式扶持贫困区
域”和“开发式扶持贫困人口 的扶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30.7 下降至
4.6 ,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l 985年的206元提高到 l 998年的1318元。贫困地区将在解决群众温
饱问题后逐步走向富裕之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体系,注重改变基本的生产和生活
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地区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破坏了森林、草场,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加剧了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使更大规模的资源遭受破坏,要改变该区贫困面貌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生
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建设体系,以治山治水为中心,农林牧剐等多项产业结合,进行综合治理,以区域
综合生产潜力和发展方向为基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地区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方向

丽徘
质古量 一土壤有机 一
壤古水量一
一海拔高度
一母质类塑 一
一土层厚度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9卷
转变,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就是对尚未利用或未很好利用的自然资
源进行开采和有效利用,它包括开发和利用长期荒废资源如荒山、荒坡、荒滩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
及其他产业;开发矿产资源获取工业原料;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获得药材、食品工业原料等;开发被忽视的空
坪隙地发展庭院经济和主体农业;综合治理和开发小流域,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及种植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
生态效益;开发二次资源如农业废弃物、秸秆等 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将贫困
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为贫困地区
厂雨 哥] 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晋西昕水河流域以生态经济型防
电圃 网 口 冈
j电 口 :j _J十 __—匡二壹: 十1彗_1 配
i利式1 面 术置 王 l择 l立置I I— —
一 1 1一 一
圈2 晋西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配置
Fig.2 The framework of eco-ecc~omie pro~cfive f~est
~stem 0f Xinshuihe watershed in W est Shanxi Province
护林体系为核心,开展资源开发与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建
设,建立了合理的资藩时空结构,形成空间上多层次结构和
时间上的次序结构,充分利用不同时空光、热、水、土等资源
的异质性,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昕水河流域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结构见图 2。昕水河流域生态经
济型防护林在林种、树种布局上利用区域及地类优势,适地
适树,在塬面、阳向缓坡上发展红富士苹果、晋蜜梨、核桃、仁
用杏等经济树种,沟坝川滩地、阴坡的用材林分别以毛白杨、北京杨等与油松、刺槐等 2类树种为主,水土保
持林以建立乔灌草镶嵌配置为立体优化结构,形成体系的配置技术模式。
4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对策
2o世纪 8o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开始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94年国务院又制定了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从 1994~2000年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全国农村 8000万贫困人口的
温饱问题。现今中国农村的贫困现象已大范围缓解,井冈山、沂蒙山、大别山、闽西南等革命老区整体解决了
温饱问题,“三西”地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等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中国的扶
贫政策由扶持到户转向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由过去扶持农民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农副业转向扶持贫
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由单纯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和物质转向帮助贫困地区进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资源的
深层次开发要统筹兼顾,防治结合,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充分运用各种生物、工程等措施,实行山水田林
草路综合治理,建成自给性农业、保护性与商品性兼顾的林业、畜牧业,促进农林牧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将
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依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资源生产限度.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资源更
新与抚育相结合。对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要保护其再生能力,对非更新的自然资源要掌握好其开发利用的时
机。贫困地区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应立足当地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改善现有的生产结
构和投资结构,把重点放在贫困地区机会成本较低的项目上,大力培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龙头企业,
使之具有竞争优势 随着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必须注重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进行基地
化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土特产品,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使贫困地区形成
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源 改变过去因市场限制而形成的资源利用结构,着重贫困地区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依
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在经济布局方面有计划地在贫困地区布设一些典型试点,帮助每个贫困县
开发拳头产品,建立骨干企业。选择那些易于发展交通、水资源相对丰富、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地方建立扶贫经
济特别开发区,国家应给予其特殊优惠政策以吸引多元化投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要实施资源
互换、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共同
体 除紧急救灾等特殊需求外,改变对贫困地区的无偿救济与投资为贷款和有偿投资。鼓励并帮助农民组织
由他们自己经营的合作社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以推动贫困地区生产开发能力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姜德华等 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及开发 北京:旅辨毂育出版社,1989
2 包晓斌.晋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台理利用的研究.生志农业研究.1994,2(‘):22~27
3 牛善林.我国农村的贫困和政府的反贫困对策.北方论丛.1姻9(1):6~l1
4 周 毅.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屉与反贫困.财经问题研究.1999(1):1l~17
5 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南宁:广西^民出版社,1995
6 王文臣等.贫田地区经济开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