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不同国际组织为有机农业下的定义、有机农业的起源及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轨迹:我国有机农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详细叙述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规模、种植作物种类、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投入品及有机种植技术,比较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国外存在的差异.从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市场、有机认证、企业信誉、自然环境污染、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s defined by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rigi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trajectory in China (i.e. a late start followed by rapid growth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c agriculture were illustrated by scale, crop types, production standards, inputs and planting techniques. Constraints limiting improvements to organic agriculture in aspects of standards, technology, marketing, certific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terprise reputation, and national policies were discussed. Future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healthy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rovided.
全 文 :有 机 农 业 发 展 概 述
刘晓梅 余宏军 李 强 蒋卫杰∗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不同国际组织为有机农业下的定义、有机农业的起源及理论发展过程,
以及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轨迹:我国有机农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详细叙述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规模、种植作物种类、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投入品及有机种植技术,比较
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国外存在的差异.从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市场、有机认证、企
业信誉、自然环境污染、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我国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发展规模; 生产标准; 种植技术; 制约因素
Overview of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IU Xiao⁃mei, YU Hong⁃jun, LI Qiang, JIANG
Wei⁃jie∗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Genetic Improvement of Horticultural Crops, Ministry of Agri⁃
culture /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s defined by different interna⁃
tional organizations, origi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s well as its develo⁃
ping trajectory in China ( i. e. a late start followed by rapid growth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
tries)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c agriculture were illustrated by
scale, crop types, production standards, inputs and planting techniques. Constraints limiting im⁃
provements to organic agriculture in aspects of standards, technology, marketing, certification, en⁃
vironmental pollution, enterprise reputation, and national policies were discussed. Future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healthy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cale; production standards; planting technology;
constraint factor.
本文由农业行业科技专项(201203095,201203001)和国家大宗蔬菜
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C⁃09)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201203095,
201203001) and National Commodity Vegetabl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
tem (CARS⁃25⁃C⁃09) .
2015⁃11⁃03 Received, 2016⁃01⁃30 Accepted.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jiangweijie@ caas.cn
有机农业是促进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
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
产管理系统,这是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为有机农业下的定
义.国际上权威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n⁃
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
ments, IFOAM)定义有机农业是:包括所有能够促
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无论
如何定义,有机农业的内涵是一致的,即遵照有机农
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
及其产物,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
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
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
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1] .
由于有机农业对食品安全、人类健康、保护环
境、恢复生态平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作为一种劳
动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农村就业、农业生产水平、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作用,决定了有机农业发展
的意义和巨大潜力.
1 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1 1 有机农业起源及理论发展
1 1 1全球有机农业起源及理论发展 至今为止,
有机农业已有近百年历史,期间大约经历了启蒙、发
展、增长、全面平稳发展 4 个阶段[2-3] .从 1909 年美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6年 4月 第 27卷 第 4期 http: / / www.cjae.ne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Apr. 2016, 27(4): 1303-1313 DOI: 10.13287 / j.1001-9332.201604.040
国农业土地管理局长 King 考察并总结中国农业持
续兴盛的经验,到 1924 年德国的 Steiner 的生物动
力农业课程,以及瑞士、英国、美国等国科学家对有
机农业的进一步研究开启了有机农业的启蒙阶
段[3-4] .
1972年,国际上最大的有机农业民间机构———
IFOAM[4]及一些有机农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相继成
立[5],标志着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
国政府或机构纷纷颁布有机农业法规或标准[6-8],
1999 年 IFOAM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
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共同
制定了“有机农业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销售准
则” [9],此时有机农业的国际标准化生产进入了增
长阶段.
2000年之后,由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需求的持
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强烈需求群体的出现,使中国
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
头,标志全球有机农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发展中国
家的国内市场中有机市场的份额还很低,进一步发
展有机农业,开发市场,还需要一个逐步规范和与国
际接轨的过程,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球有机农
业将处于全面平稳发展阶段.
1 1 2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有机农业开
始于 20世纪 80年代,较发达国家起步晚,经历了初
始、发展、规范化 3 个阶段[10] .国外认证机构在 20
世纪 80—90年代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有机农业初
期阶段.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最先开始进行
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1] .1994 年,国
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
ment Center of SE⁃PA, 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有
机食品和认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有机认证机构的相继成立和国外有机认证
机构企业进驻中国促使有机农业进入发展阶段.截
止 2003 年国外有机认证企业已有 500 多家.截止
2014年,我国符合要求的有机认证机构有 25家.
2003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
认可条例》 [12],国家环保总局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
可工作转交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从此,
我国有机农业进入规范化阶段.2005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 GB / T 19630—2005《有机产品》 [13]的
发布和实施是我国有机产品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
事件.2006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hina Na⁃
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CNAS)正式成立,并于 2009年发布 CNAS⁃SC22:2009
《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14],自此,
我国有机产品事业走上了一个规范化的新台阶.
2012年 7月,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版的《有机产
品认证实施规则》 [1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于 2014年正式发布实施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
法》 [16] .随着有机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逐步完善,
我国有机产业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1 2 有机农业发展规模
1 2 1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规模 2014 年,瑞士有机
农业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 für biologischen Land⁃
bau , FiBL)和 IFOAM发布了世界范围内 164 个国
家的有机农业统计数据[17]:截止 2012 年,全球以有
机方式管理的农业用地面积 3750 万 hm2(包括处于
转换期的土地),近 10 年来,趋于平稳增长状况,
2003 年增长 46% ( 2570 万 hm2 ), 2008 年增长
0 09%(图 1).全球有机农业用地面积最大的洲是
大洋洲和欧洲,分别占 32%、30%,其次是拉丁美洲,
占 18%,亚洲和北美洲相似,分别占 9%、8%,非洲最
少,仅占 3%.从 2000 年到 2012 年,欧洲和非洲有机
农业用地面积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亚洲和拉丁
美洲在近几年有显著波动,大洋洲和北美洲处于平
稳发展(图 2).有机农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澳
大利亚(1200 万 hm2)、阿根廷(360 万 hm2)、美国
(220万 hm2)、中国(190 万 hm2),有机农业用地面
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是希腊、墨西哥、哈萨克斯
坦、土耳其,其增幅分别约为 25、12、9和 8万 hm2 .截
止 2012年,全球有机生产者 190 万,其中 35%分布
在亚洲,30%分布在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分别占
17%、16%,北美洲和大洋洲最少,各为 1%.
全球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中 90%用途明确,主
要种植类型为有机草地、水稻与青饲料等一年生作
物、咖啡与橄榄等多年生作物,各自有机种植面积见
图 1 2003—2012年全球有机农业用地发展情况[17]
Fig.1 Global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in
2003-2012[17] .
40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7卷
图 2 2000—2012年全球各大洲有机农业用地发展情况[17]
Fig.2 Global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in 2000-2012[17] .
表 1.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有机农业用地的 7 / 10 以上
为草地或牧场.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用地面
积最大,2011—2012年其有机农业用地面积达 1150
万 hm2,且 97%为草场 /牧区,产值的一半以上都来
自家畜和畜产品,其次是新西兰和萨姆亚群岛.在拉
丁美洲,阿根廷、乌拉圭拥有最大的草地 /牧区.北美
洲和欧洲草地 /牧场和一年生作物如小麦、玉米、燕
麦等有机种植面积占到 80%以上.在北美洲,美国、
加拿大种植面积最大,主要是小麦等谷物.在欧洲,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地,有机
谷物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德国、土耳其、西班牙.非洲
和亚洲部分种植情况不详,统计到的数据显示,非洲
的有机咖啡等多年生作物和亚洲的油料作物、谷物
等一年生作物种植面积占优势.非洲最大的有机咖
啡种植区域是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亚洲大部分
油料作物分布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谷物主要分布
在哈萨克斯坦和泰国.
表 1 2012年全球主要有机农业用地类型及作物种植情况[17]
Table 1 The main use types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and crop categories in 2012[17]
用地类型和作物种类
Land use type
and crop category
面积
Area
(×106 hm2)
草地 Grassland 22.50
一年生作物 谷物 Cereals 2.65
Arable crops 青饲料 Green fodders 2.34
油料作物 Oilseeds 0.64
高蛋白作物 Protein crops 0.32
蔬菜 Vegetables 0.24
多年生作物 咖啡 Coffee 0.70
Permanent crops 橄榄 Olives 0.54
葡萄 Grapes 0.28
坚果 Nuts 0.27
可可 Cocoa 0.20
近 10年,全球有机食品(含饮料)销售额稳步
增长,有机产品市场正处于健康发展状况.截止 2012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接近 640 亿美元.有机产品
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其有机食品
(含饮料)的销售额分别为 320 和 290 亿美元.其他
洲和地区的有机产品销售总额约仅为 30 亿美元.截
至 2012年,全球最大的有机市场仍为美国、德国、法
国,其消费额分别为 225.9、70.4、40.04 亿欧元.人均
消费最高的国家为瑞士、丹麦、卢森堡[17] .
1 2 2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规模 FiBL 和 IFOAM 统
计数据显示了我国 2005—2012 年有机农田面积变
化情况(图 3),截止 2012 年,我国有机农业用地面
积约 190万 hm2,居世界第 4 位,是亚洲有机农业用
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亚洲有机农业用地总面积的
60%左右[17-18] .由于 FiBL 和 IFOAM 关于我国有机
农业统计数据不够全面,2014 年 9 月 22 日,国家认
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
告》 [19],根据累计发放的约 1 万张有机产品认证证
书统计出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底,获得认证的
有机生产总面积 272.2 万 hm2,占 1.212 亿 hm2耕地
面积的 0. 95%,其中有机种植的面积为 128. 7 万
hm2,野生采集总生产面积为 143.5 万 hm2 .从 2005
年至今,我国有机种植面积经历了逐年增长后平稳
发展的过程,从 2005 年的 46.5 万 hm2逐年增加到
2009年的 94万 hm2,增幅将近 2 倍,之后虽有增长
但基本维持在 100~120万 hm2 .与此同时,我国有机
作物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5 年的有机产品产量
约为 278万 t,2009 年增长到 415 万 t,2013 年增长
到 673万 t (图 4).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生产企业
7894家、有机生产基地 6628 个、有机加工厂 3910
个,产品覆盖植物、动物、水产品及加工类 4 大类产
品,其中有机种植产品种类主要包括谷物、蔬菜、水
图 3 2005—2012年我国有机农田面积变化趋势[17-18]
Fig. 3 Development trend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land area in
China during 2005-2012[17-18] .
50314期 刘晓梅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图 4 我国有机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趋势[19]
Fig.4 Development trend of organic planting area and produc⁃
tion in China[19] .
果及坚果、豆类及油料作物、茶叶、青储饲料及其他
植物,且有机茶叶生产面积占全球的 1 / 2,谷物、蔬
菜和豆类及油料作物占全球的 1 / 5 ~ 1 / 4(表 2).我
国有机产品每年销售额为 200 ~ 300 亿元,已成为全
球第 4大有机产品消费国.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有
两大生产区:一是我国东北地区, 如黑龙江、吉林、
内蒙古、辽宁等地,主要生产和出口谷物、豆类、葵花
籽等;二是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如鲁、 苏、 京、 沪、
浙、 闽地区,主要向国内和日本出口有机蔬菜.浙、
赣、闽等地是有机茶叶的主产区.近年来,四川、贵
州、新疆等地有机农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另外,在
我国有机农业加工产品比例低,有机农产品市场上
表 2 我国有机农作物面积和产量[19]
Table 2 Organic agricultural crop area and production in
China[19]
产品种类
Category
种植面积
Area
(×106 hm2)
占全球的
比例
Proportion
to the
world (%)
产量
Production
(×104 t)
谷物 Cereals 0.588 22.2 331.9
蔬菜 Vegetables 0.051 20.8 75.3
水果及坚果 Fruits and Nuts 0.211 9.3 128.1
豆类及油料作物
Beans and Oilseeds
0.236 24.6 55.1
茶叶 Tea 0.053 54.1 10.3
青储饲料 Green fodders 0.129 5.5 83.4
其他作物 Other crops 0.022 4.7 15.5
合计 Total 1.287 3.4 699.6
初级有机产品占 80%,且多以原粮为主,加工产品
仅占 20%[20],有机农业加工主要集中在京、沪、浙、
鲁和苏等省区[21] .
1 3 有机农业标准
有机农业标准是控制从农业(包括粮食、饲料
和纤维)、畜牧和家禽、水产、林业的田间生产到加
工成最终消费产品的一个完整的基础性指导法规,
包含了种植业、畜牧和家禽饲养业、水产业、林业等
方面的要求,涵盖生产过程、管理、收获、加工和包
装、标签等各方面.有机农业标准强调过程的监管,
以化学合成品、激素、基因工程为控制的重点,以诚
信作为其执行的基础[22] .
国外有机农业标准以 IFOAM、FAO和世界卫生
组织下属的 CAC、欧盟(European Community, EU)、
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等国际组织、地区和国家的有机农业标准比
较有代表性,且较为成熟[22]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IFOAM制定并首次发布了“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基本
标准”,之后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已成为许多民
间机构和政府机构在制定或修订自己的标准或法规
时的主要参考依据.1990 年,美国颁布了《有机农产
品生产法案》 [6],欧盟于 1993 年发布了有机农业条
例 EU2092 / 91[7],日本在 2000 年 4 月推出了《日本
有机农业法》 [4] .世界各国、组织的有机农业标准虽
然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括了植物生产、畜禽养殖、
野生采集、食用菌、蜂养殖、水产养殖、产品加工等几
个方面.其中,野生采集部分在国际间具有良好的互
认基础,其次是加工和蜂养殖,再次是植物生产和畜
禽养殖,最后是食用菌和水产养殖[23] .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是在 IFOAM 和 EU 的
有机标准框架下制定的,现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
准》(GB / T 19630—2011) [24]执行.国家标准包括生
产、加工、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 4部分内容,并对允
许使用的物质和生产措施进行了说明和规范.其中
在作物种植方面:要求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
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
的环境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用水水
质、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要求[25-27],有机和常
规生产区必须设置缓冲带和栖息地.常规农田转换
有机农田必须经过 2~3年的转换期,转换期的开始
时间是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转
换期一般不少于 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
不少于 36个月,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
要求进行管理.禁止在有机生产体系或有机产品中
60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7卷
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包括植物、动
物、种子、成分划分、繁殖材料及肥料、土壤改良物
质、植物保护产品等农业投入物质.存在平行生产的
农场,常规生产部分也不得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
在作物种植期,对种子和种苗选择、作物栽培、土肥
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污染控制、水土保持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1 4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况
1 4 1国内外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 国外有机农
业生产标准对作物生产过程控制严格,规章内容详
细,在规定操作过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可采用的材
料及其先后次序和施用前提.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
产标准,对可采取措施的先后无严格规定.欧盟条例
中规定培育土壤措施,首先通过豆类和绿肥类作物
轮作,后结合使用有机肥,且有机肥作为培育土壤的
辅助措施,年施用量不超过 170 kg N·hm-2 .欧盟标
准中可添加适当处理的微生物直接改善土壤肥力状
况和生产条件,或添加适当处理的微生物来提高肥
料堆肥效果改善土壤质量,对生物有机肥料中的有
机物料来源也做严格规定.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中微生物主要用于有机物料的堆肥和质量提升,仅
作为间接改善土壤质量的手段和方式.在病虫草害
的管理方面,虽然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都规定生
产需首选通过自然天敌、合理选择作物品种、轮作和
耕作技术,以及通过控制温度条件等,创造不利于病
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
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还应尽量利
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
草等措施,在这些措施达不到控制效果时,可采用标
准中列出的物质.但相对于我国,欧盟对药品施用过
程的限制和药品包装的后期处理有更严格的规
定[28] .
1 4 2有机农业主要种植技术 有机农业种植生产
技术中,土壤和有害生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
面,在实际生产中也较难控制.土壤肥力是衡量有机
农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可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
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采用种植豆科植物、免
耕或土地休闲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的恢复,施用有
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养分平衡和土壤生物
活性[29] .有害生物的管理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其
中包括保护性耕作、轮作或间作、土壤改良、有益生
物的生境调节及作物的抗性品种选择等;保护和利
用天敌控制害虫;使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利用物
理方法和措施防治病虫害.有机作物种植中土壤和
有害生物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允许使用的主要物质见
表 3[24,30-32] .
1 4 3国外有机农业种植生产技术 有机农业对农
田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类群、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
的影响水平差异较大,并与研究地点气候条件、田间
作物类型、生物类群及一些具体的农田管理措施等
因素密切相关[33]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
有机农业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先进的具有
代表性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美国有机农业多采用齿形或圆盘形装置浅耕不
翻转土壤,坡耕地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种植等方式
保持土壤免受侵蚀.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
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对于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
地使用少量化肥.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
耕除草来控制,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和生物防治、保
护天敌控制[34] .
加拿大保护地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较为先进,形
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措施.将
培养料、椰壳、珍珠岩、石块及肥料按比例进行装袋
作为良好基质,利用新品种,采用嫁接技术、CO2施
肥技术、控温管理技术,采用鱼骨制成的有机肥料,
利用植物提取液、硫磺熏蒸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定期喷施小苏打来防治霜霉病,利用粘贴板来防治
虫害的传播,并从种植早期开始定期释放天敌[35] .
这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同
时,优化了土壤生物活动条件,保持土壤肥力,维持
生产体系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强体系内的物质材料
和资源的循环使用[36] .
德国有机农业则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等,而
是采用有机肥料、适宜的轮作、农牧结合、减少翻耕
等措施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高土壤长效肥力,并有
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另外,应用植物化感等现代科
学技术成果以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减轻病虫为害,提
高作物品质.与此同时,农场利用畜粪产生沼气用于
发电,沼渣沼液用于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物质和
能量的利用率[37] .
澳大利亚通过实施长期的禁牧和停止农业生产
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土壤中大于
30 μm的孔隙度因禁牧而大量出现,明显提高了土
壤的排水和吸收能力[38] .在害虫控制方面,澳大利
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园艺家 Ekman 选用高岭土涂在
苹果表面,粘黏并趋避果蝇防止其雌虫在果实上产
卵.将轻质矿物油如喷光油乳剂、石蜡油作为杀虫
剂,主要防治园艺作物上的蚜虫类和螨类害虫[39] .
70314期 刘晓梅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表 3 有机作物种植中土壤和有害生物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允许使用的主要物质[24,30-32]
Table 3 Main measures of soil and pest management and allowed materials in organic planting[24,30-32]
类别
Category
主要管理措施及允许使用的物质名称
Main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allowed material
有害生物管理
Pest management
天敌
Natural enemy
寄生蜂(赤眼蜂、丽蚜小蜂等)、食蚜瘿蚊、草蛉、瓢虫、捕食螨
物理措施
Physical
measures
银灰色膜条可有效驱避蚜虫;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蓝板诱杀蓟
马;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白粉虱、斜纹夜蛾、金
龟子、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高温或蒸汽处理温室土壤可有效地控制土传
植物病害;防虫网阻隔蚜虫、蓟马、螨类等进入温室;冷藏降低收获后病害发
生;休眠油使多种害虫卵窒息;洒硅藻土粉刺破软体动物表皮而杀死害虫
农业措施
Agricultural
measures
保护性耕作、轮作或间作、土壤改良、有益生物的生境调节及作物的抗性品种;
温室设置无植被带、植物行间覆盖、中耕种植诱集作物:如西瓜地或南瓜地的
种植玉米引诱西瓜蝇成虫,在棉田中带状栽培紫苜蓿可诱集盲蝽,艾菊和假荆
芥与辣椒、南瓜间作可驱避蚜虫与甲虫
农药
Pesticides
植物、动物源
Plant and
animal sources
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蛇床子素、小檗碱水剂、苦皮藤、杀虫皂、沙
巴草、苦参、洋艾、曼陀罗、夹竹桃、大蒜、木贼等植物制剂;植物油及其乳剂;植
物来源的驱避剂(如薄荷、熏衣草);天然诱集和杀线虫剂(如万寿菊、孔雀
草);天然酸(如食醋、木醋和竹醋等);蘑菇的提取物;牛奶及其奶制品;蜂蜡、
蜂胶、明胶、卵磷脂等
矿物源
Mineral sources
铜盐(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氯氧化铜、辛酸铜等)、石灰、硫磺、石硫合剂(悬浮
剂)、波尔多液、高锰酸钾、碳酸氢钾、轻矿物油(石蜡油)、氯化钙、硅藻土、碳
酸氢钠、粘土(如:斑脱土、珍珠岩、蛭石、沸石等)、硅酸盐(硅酸钠,石英)、食
盐和石灰合剂(防治蚜虫)
微生物源
Microorganism
sources
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浏阳霉素、阿维菌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
毒 HaSNPV、蜡介轮枝菌、玫烟色拟青霉、棕桐疫霉防治柑桔园中的莫伦藤,盘
长孢状刺盘孢防治水稻和大豆田中的弗吉尼亚合萌
引诱、趋避剂
Attractant,
repellent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四聚乙醛制剂
土壤管理
Soil management
农业措施
Agricultural
measures
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黑麦草等绿肥;免耕或土地休闲
肥料
Fertilizers
植物、动物源
Plant and animal
sources
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及其堆肥沼肥等;木料、树皮、锯木屑、刨花、木灰、木炭及
腐殖酸类物质,采伐后未经化学处理的木材地面覆盖或经过堆制;草木灰、泥
炭、饼粕、鱼粉;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配制培养基的初始原料;经过
堆制的食品工业副产品;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的海洋副产品海草或物理处理
的海草产品;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的肉、骨头、毛皮等副产品(未添加禁用物
质)
微生物源
Microorganism
sources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酿酒和蒸馏酒行业的加工副产品(未添加
化学合成物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提取物(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矿物源
Mineral sources
磷矿石、钾矿粉、硼酸盐、天然硫磺、石硼砂、微量元素、镁矿粉、石灰石、石膏、
白垩、黏土(珍珠岩、蛭石等)、氯化钙、 氯化钠、窑灰、碳酸钙、泻盐类、钙镁改
良剂
1 4 4我国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农耕
文化传承下来的模式是:农户种田兼养禽畜,同时开
展家庭副业的传统 “粮猪型”农业生产方式,其本身
就是生产过程与自然相联系的种养结合生态化的有
机农业模式.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科研在有机
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探索性成果,如免耕合理轮作、
生物肥、生物防虫治虫以及现代高科技激光技术在
农业上的应用等,都为有机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
好的技术支持[40] .2012 年,张秀春等[41]针对微生物
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进
行了研究.2014 年,贾永华等[42]研究了农家粪加微
生物沤制有机肥配方 3 个,筛选出有机认证的生物
有机肥和施肥技术,使菜芯蛋白质提高、亚硝酸盐降
低;鉴定筛选出辣椒、西红柿抗病品种以及防治主要
蔬菜病虫害的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制定出主要
蔬菜轮作方案,这都很好地促进了有机蔬菜的种植
发展.同年,侯素真[43]总结了有机蔬菜的配套种植
技术,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 3 种作
物进行轮作,并对田间管理、施肥等生产技术做了具
体规范.2014 年,赵大为[44]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
术及生产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其中,无毒优质果蔬
生产模式,即对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建立全方位物
理预防体系.如土传病虫害镰刀菌(Fusarium)、大丽
花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根结线虫(Meloid⁃
ogyne)采用 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气传
病害采用 3DFC 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白
80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7卷
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微小飞翔类害虫采用
3DJ⁃2A 型介电吸虫板 /筒;大型类飞翔害虫食心虫、
小菜蛾及地下害虫采用 3DS⁃15 型多功能静电灭虫
灯和防虫网.我国有机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及商品化
也为现代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一
些以动物源、植物源及微生物源为主的有机肥料和
以植物源、微生物源为主的农药先后获得国内、国际
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并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中.
2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
有机农业在我国以快速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
各方面逐步趋于成熟,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等一些因素也制约了有机农业的稳步
发展.
2 1 有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2 1 1生产标准制定 从制定有机农业标准的指导
思想来看,欧盟有机农业标准强调作物和动物生长
自然环境和系统内部循环,代表一种生态和谐的农
业发展方式.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起源于人们对产品
安全的担忧,更多地强调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
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无污染,往往将可持续发
展与之割离开来研究.另外,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的标
准引自 IFOAM和欧盟的有机标准,与国内已成熟的
有机生产技术结合不够紧密,束缚有机农业的发
展[45],例如,我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对有机产
品质量的影响没有被考虑在标准之内[46] .
2 1 2生产技术 我国有机生产布局不合理.目前,
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南部及
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空间上看,存在区域发展不平
衡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有机农业借助原有的经济
发展基础和对外区位优势得到了良好发展,而中西
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
销售市场尚不健全,一些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缺乏政
策支持,有机农业发展滞后[20] .
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生产技术作为保障,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技术要求高、投入多、难度大.
生产技术主要面临着土壤培肥、品种选育、病虫害防
治等诸多难题.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发展较晚,生产技
术不完备,大多数的有机农场仍沿袭了常规农业的
做法,一些先进生产技术未得到大范围推广[37-40] .
目前,有机农场常用的商品有机肥或者堆沤的养殖
场有机肥存在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问题.全
腐熟的有机肥在腐熟的过程中存在有机质分解和矿
化反应,虽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但是并不利于土壤
微生物繁殖.病虫害防治中采用人工捉虫无疑增加
了有机产品的成本;与喷施农药相比,黄蓝板诱虫成
本高,黑光灯有通杀的局限性;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
防治是有机生产中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目前
国内生物天敌尚未达到规模化工业生产,仍无法满
足大规模应用[47] .
2 2 有机农产品市场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2 2 1市场培育 在国际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消
费国主要是发达国家.2000年之前,我国有机产品主
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基本都用于出口.2004
年我国有机产品产业总产值为 22.3 亿元,出口总值
为 12.4亿元.截至 2013 年,我国出口有机产品种植
总面积为 80.7 万 hm2,约为我国有机种植总面积的
63%,产量 314.3 万 t,其中以豆类和油料作物最多.
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
国有机产品市场形成较晚,于 2000 年后才真正出
现,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等各
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以蔬菜类农产品种植为主,
大连多经营杂粮、豆油等农产品,广州、深圳已初步
形成以有机食品为礼品和团体购买的销售模式[19] .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有机产品市场将在未来一
段时间内快速发展,但有机产品的高价使得其只能
局限于高消费能力及具有农业、食品教育背景,更关
注食品安全、环保、健康问题的消费者市场,国内需
求不足[20] .
目前,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和
接受程度不高,与有机食品生产者之间缺乏对话,有
机农产品的信息不流通,使消费者对生产经营者产
生不信任等负面影响,最终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2 2 2产品认证 目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但
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认证较为混乱,认证机构很难识
别.截止 2014年 3 月,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批准的有机认证机构共有 25 家,其中,上海色瑞斯
认证有限公司、南京英目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
机认证有限公司是按照国际有机产品标准开展认证
工作,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同时按照国
际标准和我国标准开展认证工作,其他 21家都是按
照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开展认证工作[24] .根据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16],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
效期仅有 1年,但市场上有机食品很少会主动标示
有效期,这些都给有机产业的发展埋下隐患.我国有
机产业起步晚,配套环节仍然不完善,出现了监管混
乱甚至缺乏监管、忽略认证后期检测和监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诚信度直接影响有机产品的质量.
90314期 刘晓梅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有机互认程度低,另
外,国际有机互认还存在多重认证、提高技术标准等
问题,增加了有机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成本,制造了贸
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有机产品贸易的发展.
2009—2014年仅美国与加拿大、日本、欧盟以及欧
盟与所承认的 11个国家(不包括中国)达成了互认
协议,且产品类型和认证机构都有诸多限制[19] .虽
然我国与欧盟、韩国等国家和组织就有机互认进行
了谈判,但目前有机产品对外出口仍是困难重重.例
如,按日本有机标准认证 JAS ( Japan Agricultural
Standard)的产品却不能在美国市场上使用有机产
品标签.因此,向欧盟、日本、美国等出口有机产品
时,往往需要国外认证机构认证和多重认证,费用非
常高[23] .
2 2 3企业信誉及 PGS的建立 有机认证机构为独
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认证,如何获得
消费者信任,已经成为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而
且,国内有机认证手续复杂,为单品认证,而且每季
都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费用较高,最终导致产品价
格高昂.截止 2014 年底,我国颁发的有机产品有效
证书 10227张,获证企业数为 8792 家.除此之外,还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完全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生
产,但并未参加认证,而是由企业自身的信誉来担
保.例如:宁波天胜农庄坚持严苛的不用农药、 不用
化肥、 不用除草剂 、不用生长激素“四不用”的有机
生产模式,以诚信立业;惠州“四季分享”等一批有
机农场则采取社区支持农业 (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CSA)模式,公开透明种植,获得消费者
的信任.一些无力参与认证的小型农户在有机农业
信任危机的影响下往往面临滞销难题.湖北吉农沃
尔特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在巨大的认证费用压力下未
参与认证,公司每年 370 t 左右有机果蔬,有 40%供
游客采摘、40%配送给大客户、剩余 20%供给公司旗
下 200多名会员,以此种模式来寻求生机.在此背景
下,“参与式保障体系”( 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
tem,PGS)被认为是除第三方认证(Third Party Certi⁃
fication)以外的适用于中小型农户的主要有机农业
认证方式被提出,也被称为“有机农业 3.0 时代”.
PGS强调农户参与,即由当地中小型农户组成评委
会,自行设定适合于当地农业的有机标准,并邀请消
费者代表、非政府组织(NGO)代表等参与认证过
程,即将消费者、专家、农户连成一个团体,对生产农
户进行评估,且成本低、流程简单、过程透明.通过农
户、咨询者和消费者的有效参与,提高有机产品的可
信度.目前,在我国有机农夫集市被看作是 PGS 雏
形正在逐步发展.2009 年,北京、上海的小型有机农
场就开始结合丰收节、开锄节等活动在农场举办农
夫市集,邀请周边的农友一起摆摊,给已有客户一个
好的体验,每年举办 1 ~ 2 次.从 2010 年开始,各地
农夫市集开始纷纷出现,2012 年达到顶峰,有十余
个一、二线城市举办过农夫市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是目前发展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市集.北京有机农
夫市集强调服务本地小型生态生产者,强调生产者
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市集发展之初一两个月举行 1
次活动,现在一周举行 2~4次,并在小区内开设“集
室”的社区中心.市集每月还会举办讲座、交流会,并
组织其他生产者、消费者、技术专家、媒体和 NGO
等相关人士拜访农户、监督农事操作,帮助农友更科
学地管理有机实践.尽管目前我国程序化、制度化、
规范化的 PGS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北京有机农夫市
集正联合上海农好农夫市集、广州沃土工坊、西安农
夫市集等共同推进 PGS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2 3 自然环境污染是有机农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环境污染是有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新华
社报道,我国水污染严重,全国 90%的地下水遭受
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60%污染严重,重金属污
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很难被传统水处理工艺消灭.
不仅如此,土壤污染也令人堪忧,国土资源部统计表
明,中国耕种土地面积的 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另外,空气质量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有机农业区域发
展的选择.克服水、土壤、空气污染等不利环境的影
响,满足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是发展有机农业必须
解决的第一大挑战.
2 4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有机农业发展
近年来,生态文明被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提上日
程,国家发展农业决心和力度在近十几年的中央 1
号文件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但是,有机农业在与常
规农业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我国在政策上没有针
对有机农业的专门补贴,财政支持主要由各省自行
解决,实际的资助额度很难评定,而且往往也只是认
证费用、初期建设投资,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45] .
3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我国有机农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加强对
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农业有一个本
质认识,而非仅仅是建立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上.
逐步完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生产过程的相关
规定,加强生产材料来源、使用量的控制和监管.逐
01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7卷
步完善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为增加国际互认度
奠定基础.
针对有机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技术难题,要增加
有机科研的资金投入,增加科技转化力,加强技术支
持.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加对有机农业从业人员
的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更专业化、高素质的有机农业
生产带头人,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实施.
大力支持和推动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规模
产业化经营,将成为我国有机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国家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能够扩
大出口和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的有机食品工业
项目,对有机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扩大宣传渠道,建立有机农业公共信息平台,从
根本上转变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的观念,提高大众对
有机农产品的接受度.增加国内外有机农户的生产
合作,提高有机农产品认证互认度,扩大国外有机市
场规模.在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打造特色品牌增强
市场竞争力.全国各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休闲观
光型有机农场或社区支持型有机农场等具有地方特
色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拓展有机农业销售渠
道[48] .
整顿国内有机认证机构乱象,加强对有机认证
机构的管理,重视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督,提高有
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度及认证过程的规范化.
同时,强化有机认证标签的规范使用,增加市场抽查
力度,杜绝标签信息不明、不全的有机产品在市场流
通,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分析国内各地有机农业实际
状况,逐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参与式保障体系的建
立,完善第三方认证的不足,促进有机农业稳定发展.
欧盟在有机农业政策框架下制定了范围广泛的
有机农业补贴,包括转换期补贴、维持补贴、认证补
贴、农业环境补贴,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推动了有机农
业发展[49] .我国可以借鉴欧盟补贴政策增加有机农
业专项补贴,消减有机农业转换期、生产、认证过程
中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加强补贴落实监管,推动有机
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Scialabba NDH, Hattam C. Organic Agriculture, Envi⁃
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Series)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2002: 6-48
[2] Ma S⁃M (马世铭), Sauerborn J. Review of history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arming in the world.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10): 1510-1516 (in Chinese)
[3]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n (农业部
规划设计研究院). The origin and the recent develop⁃
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world. Agricultural En⁃
gineering Technology (农业工程技术), 2009(12): 24-
29 (in Chinese)
[4] Niggli U, Lockeretz W.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or⁃
ganic agriculture. The 11th IFOAM International Scien⁃
tific Conference on Fundamentals of Organic Agricul⁃
ture, Copenhagen, 1996: 1-15
[5] Rundgren G.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IF⁃
OAM Dossier 1,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2002: 1-20
[6] Greene CR. U. S. Organic Farming Emerges in the
1990s: Adoption of Certified Systems. Washington: US⁃
D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770, 2001
[7] IFOAM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and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
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IFOAM Conference on Or⁃
ganic Guarantee Systems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and Equivalence on Organic Agriculture. Nuremberg,
Germany, 2002: 11-18
[8] Yussefi M, Willer H.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Future Prospects 2003.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 IF⁃
OAM), 2003
[9]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Labeling and Marketing
of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 (GL 32- 1999 / 2001).
CODEX Alimentarius, 2001: 5-11
[10] Wang H⁃J (王禾军), Li X⁃Y (李欣怡). An overview
of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ink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南方农业), 2014
(30): 134-137 (in Chinese)
[11] Cao Z⁃P (曹志平), Qiao Y⁃H (乔玉辉). Organic Ag⁃
riculture.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2: 5-6
(in Chinese)
[12]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
tation Regulat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EB / OL]. (2003⁃09⁃03) [2013⁃12⁃15] http: / / www.
gov. cn / zwgk / 2005⁃05 / 23 / content⁃176. htm ( in Chi⁃
nese)
[13]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
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Organic
Products (GB / T 19630 - 2005). Beijing: China Stan⁃
dards Press, 2005 (in Chinese)
[14]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
sessment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SC22: 2009, Accreditation Scheme for Organic Certifi⁃
cation Bodies, 2009 (in Chinese)
[15]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11314期 刘晓梅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理委员会). Organic Product Certification Implemen⁃
tation Rules [ EB / OL]. ( 2012⁃03⁃20) [ 2015⁃09⁃03].
http: / / www. moa. gov. cn / zwllm / zcfg / qtbmgz / 201203 /
t20120320_2512763.htm (in Chinese)
[16]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
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c Product Certifi⁃
cation [ EB / OL]. ( 2013⁃11⁃15). [ 2015⁃09⁃03]. ( in
Chinese) http: / / www. aqsiq. gov. cn / xxgk_13386 / jlgg_
12538 / zjl / 2013 / 201 311 / t20131120387865.htm
[17] FiBL, IFOAM.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
tistics & Emerging Trends 2014. Nuremberg: BioFach
Congress, 2014: 25-277
[18] Guo H⁃D (郭红东), Zheng W⁃Q (郑伟强). The cur⁃
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Rural Economy
(农村经济), 2011(11): 34-37 (in Chinese)
[19] National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ommittee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
会). The Organic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in Chi⁃
na. Beijing: China Quality Press,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14: 17-136 (in Chinese)
[20] Wang E⁃P (王二平).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
culture in China and organic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supervision.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6): 70-74 (in Chinese)
[21] Sun H⁃J (孙红军), Qi J⁃Q (戚建强), Li H (李
红). Organic agriculture ( in China). Vegetables (蔬
菜), 2009(9): 1-4 (in Chinese)
[22] Wu W⁃H (吴卫华 ). Organic agriculture standards
abroad.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中国食物与营
养), 2003(2): 2-4 (in Chinese)
[23] Qiao Y⁃H (乔玉辉), Wang M⁃H (王茂华), Xu N
(徐 娜), et al. Comparison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regulations for potential mutual recognition. Ecological
Economy (生态经济), 2013(3): 50-52, 87 (in Chi⁃
nese)
[24]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理委员会). The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of Or⁃
ganic Products National Standards ( GB / T 19630 -
2011). Beijing: China Quality Press,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12: 20-50 (in Chinese)
[25]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
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En⁃
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 GB 15618 -
1995).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1995 ( in Chi⁃
nese)
[26]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
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GB 5084-2005).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5 (in Chinese)
[27] State Bureau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国家环境保
护局) , State Bureau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国家技
术监督局).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B 3095-
1996).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1996 (in Chinese)
[28] Liu Z⁃B (刘增兵), Li Z⁃Z (李祖章), Liu G⁃R (刘光
荣), et 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2): 159-162 (in Chinese)
[29] Xi Y⁃G (席运官), Li G (李 刚). Organic integrity
explanation based on basic principles of organic agricul⁃
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e (农学学报), 2014, 4
(10): 107-110 (in Chinese)
[30] Wang L⁃P (汪李平), Zhu X⁃Q (朱兴奇), Zhao Q⁃Q
(赵庆庆). Disease, pest and we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organic vegetable.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长江蔬菜), 2013(3): 3-8 (in Chinese)
[31] Xi Y⁃G (席运官). Disease, pest and weed contro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other countries. Rural Eco⁃Envi⁃
ronment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12(1): 51-53, 61
(in Chinese)
[32] Wang L⁃Y (王丽颖). Which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ed
materials are allowed to use in organic agriculture. Rural
Prac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农村实
用科技信息), 2011(2): 15 (in Chinese)
[33] Yang C⁃C (杨成才), Zhou Z⁃X (周志翔), Luo M
(罗 曼). The overview of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
ment mode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ubei Agricultu⁃
ral Sciences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22): 4969-
4973, 4977 (in Chinese)
[34] Liu X (刘 雪), Meng F⁃X (孟繁锡), Guo L (郭
丽), et al. Organic farming technology system in the de⁃
veloped countries and its revelation. World Agricul⁃ture
(世界农业), 2006(4): 16-17 (in Chinese)
[35] Ren S⁃L (任生亮), Tian X⁃C (田晓春), Ren M⁃L
(任明亮). Study abroad organic vegetable production
experi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Chinese Horticultural Society Horticultural
Facilities and Horticultural Crops Standardization Pro⁃
duction Technology Exchange Meeting Proceedings,
Zhangjiajie, 2013: 77-79 (in Chinese)
[36] Xie W⁃H (解卫华), Wang Y⁃G (汪云岗), Yu K⁃J
(俞开锦). Introduction and inspiration on Canada or⁃
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hinese 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中国农业资
源与区划), 2010, 31(3): 81-85 (in Chinese)
[37] Wang Z⁃L (王章陵).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organic agriculture in Germany. Journal of Hebei Agri⁃
cultural Sciences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 9):
160-162, 169 (in Chinese)
[38] Tan J⁃J (谭俊杰). Organic farming in Guangxi: The
need for soil management focus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Australian organic agriculture.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
culture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45(9): 1698-1702
213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7卷
(in Chinese)
[39] Tan J⁃J (谭俊杰), Liu Y⁃X (刘永贤). Analysis of
Australian organic farming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recommendations on organic farming management of
Guangxi.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南方农业学
报), 2014, 45(6): 1102-1110 (in Chinese)
[40] Fu S⁃L (付三玲), Wei Z⁃R (韦志仁), Zhang F (张
伏), et al.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trend of laser tech⁃
nology in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
chanization Research (农机化研究), 2006(8): 189-
190 (in Chinese)
[41] Zhang X⁃C (张秀春), Yin X⁃P (尹学鹏). The ame⁃
lior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for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rop production.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
logy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23(4): 125-126 (in
Chinese)
[42] Jia Y⁃H (贾永华), Yu R (于 蓉), Feng Z⁃H (冯志
红), et al. Organic veget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tegration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中国科技成果 ), 2014
(22): 78 (in Chinese)
[43] Hou S⁃Z (侯素真).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rganic vegetables. Rural Practical Technology (农村实
用技术), 2014(11): 16-17 (in Chinese)
[44] Zhao D⁃W (赵大为).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mode
of green organic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
nology and Equipment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
(10): 65-66 (in Chinese)
[45] Gao Z⁃Q (高照全), Dai L (戴 雷). The develop⁃
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
na.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安徽农业科
学), 2013, 41(3): 943-944 (in Chinese)
[46] Xiao W⁃F (肖文芳), Cai D (蔡 东), Li G⁃H (李国
怀).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ech⁃
niques of organic fruit in China.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 2):
160-163 (in Chinese)
[47] Wang D⁃S (王大生).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
logical circulate organic agriculture. Science & Technolo⁃
gy for Development (科技促进发展), 2014, 10(6):
11-20 (in Chinese)
[48] Yuan J⁃W (袁涓文).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organic farming in Holland.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
ences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 207-210 ( in
Chinese)
[49] Xie Y⁃M (谢玉梅), Zhou F⁃Z (周方召). Analysis on
the EU organic payments policy. 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财经论丛), 2013(3): 26-31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刘晓梅, 女, 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
菜无土栽培研究. E⁃mail: liuxiaomei2011@ 163.com
责任编辑 张凤丽
刘晓梅, 余宏军, 李强, 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4): 1303-1313
Liu X⁃M, Yu H⁃J, Li Q, et al. Overview of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 27(4):
1303-1313 (in Chinese)
31314期 刘晓梅等: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