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 of rural ecoeconomy in low-hill red earth areas

低丘红壤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及其分异——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全 文 :第 1(1卷 第 1期
2 0 0 2年 3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 lI) O l
M 8r h. 2002
低丘红壤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及其分异
— —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王明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陈绍驸 熊思健
(江西省鹰潭市农经委 鹰潭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鹰潭 335000)
摘 要 用多元统计固子舟析法毋价低丘红壤 噩农村生备经萨质量的结果表明,低丘红壤 区农村生志经手质量 孽
体水平不高;在农村发展韧期生态耳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相悖;农村改革开放呈理芸生态经济质的转折 村屯出现
市区曲中 。的生态经济时空分异。
关键词 农村生态经济 发展 分异 低丘红壤区
Development and diference of x~ral ecoeconomyinlow hill red earth areas WANGMing—Zhu(Nanjinglnslitute1)f 1I】
Science,Chine.*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t~g 210008)。CHEN Shac-Fu(Agricultura]Econortay( }llnlittcc of Yingtan
CilY.Jiangxi Province,Yingtan 3350001,XIONG Si—Jian (Institme of Agricaltural Science of Yinglan Ci,y Jiangxi
Province。Yingtan 335000).CJEA,2002,10(1):104~106
Abstract The resIlts of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 Of rura【e。。economy in l。w—hil】red earth ar朗 are stared cle d bv
]actor analysis of mu[tivariate statistics=its genoral level is low;quality of eooenvironment is contrary to economy deve]op
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rural development;rural eco-economy have qualitative change since 1980s;there&re tempora]
and spatia]heterogeneity on eoc~econotlly of vilage
Key words Rura】ec~economy,Developmen t,Difference,Low hiI】red earth are&
江西省鹰潭市地处武夷山区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其西部余江县、月湖区是红壤低丘岗地的集中分
布区,面积 1074km2,其中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占土地面积的90%。分析研究该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演替
及其时空分异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低丘红壤区的农业持续发展。由于农村生态经济涉及诸多
因子,相互间关系错综复杂且具有大小不等的相关性,故采用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因子分析法,将所有评
价因子(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并根据样品(村屯)典型年份综合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分析生态和
经济的相关关系及时空比较村屯生态经济的发展变化。
l 变量与样品的选择
据有关文献,定量化分析红壤区农村生态经济曾先后采用过 58个评价因子 ,除去定性因子和明显相
关因子后,选 30个评价因子作变量(见表 1)。按其物理意义,这 3O个评价因子又可归为生态环境(1~10)、
生产水平与结构(1l-20)以及产值效益(21~30)3大公共因子。变量确定后,选不同类型的 22个村屯为样
品,搜集每个村不同发展时期 6个典型年(1957、1965、1976、1984、1990、1996)的30个变量,共 3960个原始
数据(略)。
2 计算运行结果与分析
因子分析是将评价因子成为综合因子的线性组合,运用 Dpsvein软件 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相关
矩阵 R=X×X ,矩阵求解特征方程IR一2I J=0;按特征值 >0 7,得出 9个综合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
85.5%。为阐明综合因子含义,最大正交旋转矩阵方差,其因子载荷、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 1。综合因
子得出后,用回归法估算样品(22个村屯;6个典型年)9个综合因子得分(略)和样品综合得分(见表2)。样
品综合得分是以各综合因子(F 一F )的方差贡献率占9个综合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
· 九五”国家区域治理攻关项目“齄东北低丘红壤练台话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96940301)部分研究内容
收稿 日期:2000—05-30 改 回13期:2000 08.o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朗 王明珠等:低丘红壤区农村生志经济发展及其分异
表 1 综合 园子载荷 、特征 值与方 差贡 献率
Tab I E Jgenv~-tors.eigenvalue,eotltribution rate of var1a Of comprehensive factors
2年降水量fBin1 —0 07 0 0 0 293 0 931 0{102 —0 04 —0 l 63 —0 09 —0 08
3优 秋 /d 0 05 —0 04 0 99 0 03l 一0 04 —0 05 0 054 一《】01 f】08
4海 拔 高 度iIDi 0 06 0 97 u 024 0 035 —0 1I O(114 0 038 0 I67 0 l2
5 应 指 数 一0 44 0 0 ~0 1l 一0 87 0 I349 0 02l 0 068 —0 l6 —0 02
6森林覆盖率/% 0 34 0 85 (1(19 —0 lI 一0 I1 0 004 0 006 0 31 7 0 18
7 叶 _能f阔 叶林 0 0I O 41 0 037 0 05【 0 028 《】《】42 0 06 0 885 一n 21]
8土 层 厚 度 m 一0 65 0 30 0 079 0 0 0 036 0 084 0 632 0 21 —0 1 5
9土壤侵蚀度f% 一0 1 5 O 26 0 013 —0 06 0 【9 —0 05 0{B4 —0 1 8 0 92
l0丧 有机质 一0 63 0 62 0 088 —0 I9 —0 04 —0 03 —0 313 (I 1 79 0 20
11旱浦保 收 占耕地/% 0 04 —0 07 —0 26 0 t82 0 023 —0 02 一ll 939 一O 08 —0 02
12冬种± 肥 占班 田f% 0 55 —0 56 ~0 28 0 339 0 028 0 138 —0 318 (】226 一f)08
l 3水 田氯用量 kg,667m 一0 27 0 03 ~《】94 0 Io8 0 075 —0 06 —0 l 6 一(1 0I 一0 03
【4水 tt农 药用量 kg[667m 一0 68 —0 I2 ~0 68 —0 08 0 076 —0 08 一(1 203 —0 0I i】04
I 5复 种 指 数 一0 48 —0 34 ~0 39 0 148 0 135 0 033 一(1 609 —0 I1 一I_28
l6粮 食占农Hj地/% 0 63 —0 70 0 0 0 066 —0 I9 —0 06 —0 243 0 084 0 06
17林地占农用地f% 一0 03 0 93 0 06 0 086 —0 12 0 063 0 307 0 【l2 0 0
18果荣占农用地 一0 03 —0 06 ~0 28 —0 13 0 944 0 OI 一0 079 0 003 一l f14
】9蔬 荣占丧用地 一0 P8 —0 05 ~0 01 —0 】2 0 09 J 0 0 —0 1 J3 —0 J0 —0 0 J
2f】农业产业结构 一0 67 0 60 0 059 —0 03 0 386 —0 OI 一()1 34 —0 10 0 07
2l^均年牧^ 兀 一0 I1 0 04 ~0 92 —0 36 0 092 (1 072 —0 06I 《】023 0 0l
22^均农 产值 ) 0 09 —0 12 ~0 94 —0 26 0 1 25 0 052 —0 046 —0 05 0 02
23二三产业占总产值 一0 95 —0 12 —0 18 0 007 0{108 0 0I7 0 I8【 0 1389 0
24农林杖副占总产值 0 95 0 12 0 184 0 002 —0 o1 一(1 02 —0 156 —0 09 —0 It}
!s农产品商品率/% 一0 19 —0 92 ~0 15 0 017 0 039 —0 04 一f J_062 0 27l _I l 5
6砷植业占农业产值/% 一0 08 0 l8 0 825 —0 08 一【,3 0 388 0】J3 —0IJ2 『】J4
27粮食占种植业产值/ o 66 —0 71 o 086 0 014 —0 l 3 一t】t】2 0 053 —0 09 —0 l 3
2g粜茶占种植业产值』% 一0 25 —0 1 7 ~0 1 8 0 10 0 889 0‘】39 0 05l 0 022 0 27
29蔬菜占种植业产值/% 一0 98 —0 06 ~0 03 —0 10 0 081 0 0 —0 096 —0 07 —0 0l
30林业占种植业产值,% 一0 01 0 98 ~0 05 0 038 —0 o8 0 O1 2 —0 002 0 l 59 0 11
7 6 6 56 3 8 2 l 3 1 54 1 23 1 18 0 87 0 75
桥 头
易 家
龉 边
豫 家

荐 头
路 底
黎 家
熊 家
柬 采
高州 畈
红 星
山 衅

洋 沅
陈家村
几 都
云 星
乖 龙
夏 埠
黄 In
乎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0 21
— 0 06
— 0 10
0 05
— 0 32
— 0 26
0 35
— 0 04
— 0 08
0 06
— 0 25
[H]
25
31
21
0 35
2 72
0 I4
0 24
0 40
0 25
0 17
2 72
0 40
0 93
0 02
0 03
0 04
0 17
0 14
0 12
0 03
0 18
0 12
0 l0
0 14
0 【1
0 51
0 l6
O 3O
0 08
0 08
0 l8
0 59
0 29
0 09
1 06
0 59
0 97
0 01
0 02
0 10
0 20
0 17
0 28
0 08
0 55
0 08
0 62
0 13
0 O5
0 50
0 25
0 37
0 l 0
0 09
0 21
0 27
0 40
O l 9
1 10
0 27 l0
0 90
2 33
0 58
0 29
0 39
9 39
U 31
0 3【
0 08
0 07
0 47
0 49
0 23
0 29
0 52
0 01
0 l9
n 11
0 40
0 37
0 39
2 6l
0 88
0 34
0 62
2 61
0 7:
0 00
0 13
0 04
0 32
0 22
0 23
0 02
0 07
0 18
0 0^
0 《}2
0 23
U 35
0 l 2
0 24
0 29
0 ll
u j9
1 22
0 02
0 0
2 72
2 61
札 ∞ 监 ¨ 叭 ¨ ∞ 监 N 嚣 吣 孙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D 0 0 2 0 0
∞ 瑚"∞∞ ∞∞ ∞ ¨ 。} 0 0 0芒:0 00 0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l0卷
权汇总.得出样品(村屯)的综合得分 F,其计算公式为:
F= (25 3×F +21 9×F +12 7× F +7 08 x Fd+5 12× F +4 09×F5十
llj
3 93×F7+2.89×F8+2.51×Fq)185 5
由表 l综合因子载荷可知,F,在农业产业结构二、三产业与农林牧副渔产值各占总产值百分比以及蔬
菜地面积占种植业产值百分比上均有较大载荷 ,称为产业结构及产值效益因子 依此类推,F:为林业因子
(面积、覆盖率与其产值),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 ,与农产品商品率成负相关;F 为伏秋旱网子;F 为水因子:
F 为热因子; 为针叶林、阔叶林比因子;F 为土壤侵蚀因子。这些反映水、搀、土、林诸因素的综合因子
属生态环境公共因子。F 为果茶桑因子(面积、产值);F 为旱涝保收面积和复种指数因子,属生产水平、结
构公共因子 由表2可知,村屯综合得分年份平均值由 1957年0 17至 1996年的 0 34,说明以经济为主
的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与浙江、福建省雷同区相比仍未摆脱 3个产业依赖农业,农业依赖种植业,种植业
依赖粮食的格局。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百分比在 1957年为 8O%~95%,1996年仍达 56%~71%。二、_二产
业占总产值百分比在80年代前所有村屯均为零,1996年一类夏埠村也仅 27 4%;三类狮马源、桥头村二 、=
产业仍一片空白;二类村多数值,80年代 后为负值,表明农村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态经济质的转折,进入 90年代后变化相对更快:历年
村屯综合得分的最小值、最大值除个别外,近郊夏埠村为最小值,边缘狮马源村为最大值 从表 1综合因子
载荷可知涉及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比重、产值、效益的综合因子多为正向载荷;涉及经济效益及其发展水平
的非农产业结构比重、产值百分比和商品率等综合因子多呈现逆向载荷。在村屯生态经济发展初期产值、效
益增长似以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为代侪,生态与经济在初期存在相悖关系:80年代一轰而起的红壤开发建园
(果、茶、桑)、发展多种经营,立时减少林草覆被 、加剧丁土壤侵蚀 ,3~5年后又因开发产品单一、质滥,效益
受挫,延缓 了再投资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表 2村屯综合得分看,22个村屯区域面积虽不大、相对高度
<60m,但从其区位分析,生态经济发展出现时空梯度变化,以鹰潭市区为中心由近及远归为 3娄,即第 1类
是近郊夏埠村,海拔≤30m、高差<15m,综合得分均为负值(一0 40~ 2.61),且逐年趋于逆向增大,说明
近郊发展蔬菜为主的村屯产值和效益高,8O年代后增速加快;第 3类是地势高、起伏较大的边缘村狮马源 ,
桥头.海拔≥80m、高差 3O~60m,综合得分均为正值 0.21~1.10,说明以林为主的农村结构调整力度小,生
态环境好而非农业产值及效益低,效益总体增长慢,8O年代后尤为相形见绌;第 2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徐
家、路边、易家、红星、山岭、云星、九都、乘龙、罗坪、洋源 、荐头、西畈、黎家、熊家、黄柏、路底、高洲畈、束家和
陈家村 l9个村屯,综合得分值有正有负,80%以上在 O.2l~ 0.40内,其中市郊外围、交通沿线的九都、云
星,乘龙、黄柏村多数为负值,而偏离市区的红星、山岭、罗坪村多数为正值。比较村屯典型年份综合因子 尤
其是第 l、2综合因子(F.、F )载荷也与上述村屯综合得分相似.第 1类夏埠村 6年 F.为 I l~ 7 6,F
为1.27— 1 2.负值逐年增大;第 3类狮马源、桥头村 F.0 24~一0 8, 1 55~3 94,正值逐年趋小;第 !
类 l9个过渡村中离市郊较近的黄柏村等 F 、F:均相对较低,偏远的则反之,F.、F 相对较高,且区位分异
星逐年增强趋势。
3 小结与对策
20世纪 80年代农村生态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开发初期经济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为代价:村屯生
态经济发展呈现时空的梯度变化 这种区位梯度差异有其历史、社会、环境和技术素质诸原因.改变这种差异
的关键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村电各自近郊的市场、信息 技术优势或边远村电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后者应注重
生态积极平衡,利用梯度转移理论种养结合,多种经营 ,将林、果资源深层开发为多元化增值系列产品,如将
林本加工木竹器具,发展林化产品和木、竹、蔗渣造纸等,提高其商品率和价值量,或建立名特优产业化基地,实
现与近郊、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农工贸一体化。江西省鹰潭市系华东交通枢纽,在大力发展市区运输、旅游
商业等三产业同时,村屯更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适销对路的加工 建材、食品等二产业
参 考 文 献
I 彭迁柏主编 我国中亚热带 乐部地 区农业生悉类型或田与发展机制研究 北京:科学 出版杜 .1994 49~lfi2
2 唐启艾.冯明光 宴甩统计舟析丑其计算机处理平台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牡.t997 2【I~224
3 W U Shanmei Ecological agncuhure*,itbin a densely populated area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ronrnent Lgg9.27 597~6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