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veloping West China and building green homeland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全 文 :第9卷 第 2期
2 0 01年 6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0I.9 NO.2
June, 2 0 01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朱俊凤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 北京 100714)
摘 要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情况的考察,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指出过度开垦、过度艘牧、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城镇建设发展过快、天热林过量采伐、植被破坏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的主要日素。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t诸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加快
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控制荒漠化等,为西都太开发,建设绿色家固指出有教逢程。
关■词 开发 生态环境 对策 中国西部
Developing W est China and hulldlng green homeland.ZHU Jun—Feng(Chinese Society of ControUing Desert and
Sandy Industry,Beijing 100714),CJEA,2001,9(2):l~6
Abstract Through survey of basic situation in West China,the reasons of ecoenvironment worsened in West China
are analyz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ver reclamation,excessive graze,excessively cu~ing firewood,unsuit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construction of factory,mine,trMfic and town,excessively cutting natural[orests,
destroyed vegetation and SO on are main factors worsening ecoenvironment.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 in differ-
ent areas,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es of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stopping of cut~ng nat—
ural forests,accelerating aiiorestation and greening,returning the grainplots to[orestrytstrengthening soil and wa—
tee conservation and controlling deserti[ication ale put forward.
Key words De velopment,Ecoenvironment,Countermeasure,W est China
1 西部地区考察概况
西部地区和北方沙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建
设是西部大开发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
环境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考察活动集中了生态、治沙、林业、草原等
方面的 13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选择了西部地区和北方沙区的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四川、重庆、云
南、贵州、广西、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1 5个省(区)、直辖市的 150个县(区、市),采取点、线、面结合
的方式,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草场建设等进
行实地考察,提出了沙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国家确定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
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广西等 1 2个省(区)、直辖市,总土地面积 686.7万 km。,占国土总面积
的71.5 ,其中耕地 5093.3万 hm。,林业用地 1_39亿 hm ,牧业用地 2.66亿 hm。,分别占全国的37.8 、
52.8 和 97.8 ;总人口3.55亿人,其中少数民族 6516.3万人,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86 ;1998年国
内生产总值为 1464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8.4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4397.2元,相当于全国平
均水平的 80.7 ;1998年粮食总产量 1.37亿 t,占全国的26.8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1587.6元,是全国平
均水平的73.4 ,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跨 5个气候带,
各种地貌类型俱全,在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生长、生活着各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这里是长江、黄河的发源
地,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 西部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及恶化的主要原因
2.1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一是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大,风沙灾害有增无减,我国是世界上沙化面积大、
· 中国治抄暨抄业学会副理事长
收稿日期 :2001—03—2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9卷
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国家之 一.且土地沙漠化速度逐年加快,20世纪 50年代每年增加沙漠化土地
1 560km!.70年代每年增加 2100km。.90年代每年增加2460km ,沙进人退的局面仍未得到控制。如内蒙古自
治区 5O年来累计建设草原 933万hm。.森林面积增加了 933万hm。,l991~1 999年全区累计完成治沙面积
32]万hm。,但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现已达 3600万hm ,并正以每年8o多万hm 的速度扩展。沙尘
暴的发展趋势是频率加快,强度加大,损失加重,特别是 1993年 5月 5日的沙尘暴席卷了新疆、甘肃、内蒙
古、宁夏省区及华北地区,涉及 7o多万km。,地表风蚀厚度达 l0~30cm,沙丘前移 1~8m 仅 2000年 4月份
就发生沙尘暴8次,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秒源增加,表现为 三增多,两减少,一转化”,即每年增加
水土流失面积1万km。、增加沙漠化土地面积2460km 、增加 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 200万hm ;
全国耕地面积减少 1700万 hm +湿地减少近50 ;每年有 200万hm 有林地变成灌木林、疏林、非林地或无
林地。二是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0多万km。,西部地区约占8O 以上,我国黄土
高原堪称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河每年流失土壤相当于 33 33万hm 的耕地 30cm厚耕层土壤,流失的土壤
N、P、K养分相当于全国 1989年化肥用量的177 贵州地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岩溶面积
大,抗侵蚀能力弱,“石漠化”面积达 12.8万 km ,喀斯特山区面积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 73 ,水土流失面积
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 35 ,且每年以 508km 的速度增加。三是淡水资源减少,污染趋势加剧,西部地区降水
量少,湖泊、地下水有限且超量开采.水资源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的首要因素,这必将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全局。水资源逐年减少主要表现为冰川后退,据观测,从 1970~l990年问位于青海省的江河源区冰川后退了
500m,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储存于高山冰川,但因全球增温、干旱,冰川1在后退,如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
祁连山有观测记录的 227条冰川中的 73 处于退缩状态,据实测,天山乌鲁木齐河与祁连山水管河 2个小
冰川区由小冰期盛时至今,冰川面积已分别退缩了43 和 46 ,西北地区各冰川后退速度年均约 ]0~20m;
湖泊萎缩,西北的内陆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湖面不断缩小,如罗布泊原是著名的内陆湘,100多年前
湖面曾达 3000km。,由于塔里木河堤引水,进入湖区的水量减少,至 50年代湖面缩小为 2006km ,1972年已
完全干涸,青海湖因气候干旱及周围5.33万 hm。农田用水导致八湖水量减少,1986年比 1956年水位下降
3.35m,近年湖水水位以年均 1o.57cm速度下降.青海湖鸟岛已与陆地相连;地表径流减少,随着冰川面积大
范围缩小,冰川融水在河水流量中的比重和径流总量均会下降;污染严重,由于工业的发展,8o年代以来淡
水污染非常严重,长江变成黄河,黄河变成黑河,该区废水排放量 80年代为 22亿t,90年代为 32.6亿 t,至
1997年达36亿t,由于黄河龙门至三门峡河段的汾河、渭河和糠水河等 l7条河流域工业密集,污染严重,使
下游的小浪底水库浊浪翻滚,黑色泡沫覆满河床。四是水旱灾害规模和发生频率加大,据统计,1 998年西部
地区因自然灾害受灾面积 1306万hm。,成灾面积 746万hm ,如长江两岸旱灾年均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由
50年代的 53万 hm 、31.8万hm 增为 1 991~1996年的 354.4万hm 和 2631万hm ;水灾年均受灾面积与
成灾面积由60年代的42.8万hm。、21_4万hm 增至 96.7万hm 和 56.5万 hm 。
2.2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西部地区和北方沙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过度开垦、放牧、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城市建设发
展过快,天然林过量采伐,植被破坏等人为因素所造成。其中过度开垦占23.3 ,过度放牧占29.4 .过度樵
采占32.4 ,水资源利用不当占8.6 ,工矿交通城市建设占0.8 ,沙丘前移占5.5 一是过度开垦,如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1 949年以来开垦的333.33万hm 耕地中多数是优质牧场,广西壮族 自治区90年代共毁林
开荒 634万 hm。;二是过度放牧,沙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 50 ~12o ,有些地区甚至高达 300 ,超
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内蒙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 70cm降至目前的 25cm,单位面积
产量由6o年代的 1635kg/hm。降至 80年代的 645kg/hm ,50年代草原植被覆盖度为 80 以上,而今不足
40 ;三是过度樵采,受经济利益驱动,沙漠化地区滥采中药材、搂发菜以及砍柴、打草等使大量植被被破坏,
直接导致土地沙漠化,1994年甘肃省沙漠化地区因挖甘草破坏草场 6.67万hm 以上,内蒙古自治区近年因
搂发莱破坏草原面积达 1300万hm .其中400多万hm 已沙化 青海省 l981~1 993年问每年在长江源头地
区从事采金、盗猎、挖药等活动的人数至少在 10万人以上,使大片高寒草原沙化;四是水资源利用不当,西北
地区干旱少雨,水源主要是冰川、雪水,黄河是沿河各省水利资源的大动脉,是引水灌溉和生活、生产用水的
重要水源。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水资源日渐短缺.被称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处黑河
下游,因上游无节制的用水,造成了径流量大幅下降,年径流量由50年代的 6~9亿 iTl 降至目前不足 3亿
m 导致居延海、西居延海相继干涸,林木成片死亡,绿洲失去屏障,造成土地沙漠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朱俊凤: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3
里木河下游沿岸的胡杨林和红柳林生长茂盛.形成 1~5kin的绿色长廊,1958年林地面积为 5 4万 hm ,目
前仅存 1.64万hm ;五是工矿交通建设发展过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沙区开矿、建厂、修筑公路
严重破坏了植被,仅陕西省榆林地区煤田开发 l项就使 1_7万 hm。植被被毁 ,2万 hm 土地沙漠化;六是天
然林过量采伐,天山、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泰岭林区和西南地区天然林区是西部地区水源涵养的天然屏
障,历史上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曾为森林茂密之地,50年代初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达 30 ~40 .70
年代则降至 lo%,沿江两岸只有 5 ~7 。青海省森林覆盖率<1 ,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历史曾达 60 以
上,现仅为 6 。天然林过量采伐,使其涵养水源能力大大下降,洪灾不断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西北地区和我国北方沙区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的原困不同,其治理技术方法和措拖也不同,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拖。
3.1 长江上中游地区、黄河上中游地区技术措施
长江上中游地区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是西部生态建设的战略重点,该区涉及 1 3个省(区)700多个县 200
多万 km ,是我国水土流失晟严重、生态环境晟脆弱的地区,国家已确定将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作为实拖西
部大开发的战咯重点工程来抓。该区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一是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并实施有效措施将天然林
全部封禁起来,严加保护。对因森工企业停伐带来的职工分流安置和生活保障及企业无力偿还的银行债务、
地方财政减收、林区社会性负担等问题由国家财政解决。要积极鼓励各地区新建和扩建自然保护区,保护珍
稀濒危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二是对宜林荒山荒地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坚持适地适树(草),
乔灌草结合,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三是国家林业局应尽快编制退耕还林(草)工程规划,将
25 咀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四是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大规模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凡
是宜于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全部完成治理,宜林宜草荒山全部用乔木、灌木覆盖。因地制宜地修建一些蓄水、
排灌水等坡面蓄排工程和拦沙坝、各坊、塘堰、沟头防护等沟道治理工程,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拖和农业保
土耕作措施相结合。黄河两岸地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按其地貌,因地制宜地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措
施进行治理;五是加快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与黄河上中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
系工程包括 l2个省 271个县市,规划区总面积 3408万 hm ,工程期限 3o~40年,截止 1999年底一期工程
(1989~200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 613.3万hm 。黄河上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 6省(区)188个县.工
程建设期 l5年,该工程 1995年启动,1998年累计完成造林 44万hm ;六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改造低产田
(地),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草、果等,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切实抓好节水重点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3.2 西北风渗干旱区技术措施
西北风沙干旱区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干旱地区,涉及 551个县(市、旗),是我国风沙危害
虽严重地区。该区应把重点放在土地抄化较为严重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进一步实拖以发展林草植被为核
心的防沙治沙工程,优先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等,遏制沙化扩展
的趋势。该区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一是全面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
被。采用植物固沙、沙障固沙、引水拉沙、农田林网化,改造沙漠滩地和治沙造田等手段,扩大绿洲面积和改善
绿洲生态环境 从生态平衡最脆弱的绿洲边缘地带开始建立防护林体系,恢复和提高绿洲生态系统抵御沙化
的能力。对植被覆盖较好的固定抄地和荒漠植被实行有效封禁,严禁新的毁林毁草开荒等。对濒危的植物种
及资源,要采取补救性措施加以保护;二是在沙漠、戈壁及活化沙丘的边缘,尽快建立起以灌木为主的防风阻
沙生物隔离带,在一些风口或流沙活动剧烈、直接恢复植被难度较大的地段,通过建立草方格、防沙栅栏、生
物沙障固抄,并通过人工种植等措施恢复以灌木为主的灌草植被,形成生物屏障,遏制沙化扩展;三是全面防
沙,重点防沙,防重于治,遏制沙化。全面防沙是指全面防止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要保护现有天然林、草
原等现有植被,还要保护沙区的水面、湿地,制止盲目开发。重点治沙是集中使用有限的治沙经费,治理对群
众产生直接危害地段,如村庄、城镇、工矿区的四周,沙漠、沙地边缘,农田、河流、水面的周边,公路铁路两侧
等。防重于治即指防沙治沙的工作重点是防而不是治,应把控制沙化速度、防止沙化发生作为主攻目标;四是
对草场沙化、退化地区实行 轮封轮牧,半饲半放,补粮增效”的办法,“封 是封禁潜在沙漠化土地,防止其退
化、沙化,使其在 3~5年内尽快恢复植被。通过围封轮牧、舍饲圈养、定期休牧和草场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场
生产力,同时调整畜群结构;五是改变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要强化流域的水资源统
一 管理,实行多样化的利益补偿机制,生态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统一管理;六是充分利用沙区阳光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9卷
足、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沙区各项产业。
3.3 西部草原 区技术措拖
西部草原区主要包括四川省阿坝、甘孜、青海西宁及东部周围l4县,青海省海南、甘肃省甘南、河西祁连
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伊犁等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草地“三化 ,提高牧
业生产水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一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恢复草地植被,
制止一切乱采滥挖、乱垦滥牧等现象,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充分利用宜牧荒地,采取人工种草、改建草场、
围拦草地、改造“黑土滩 等措施,大力提高草场草地覆盖度和草地生产力;二是坚定不移地实行草原承包制,
打破草原公有、个人无偿使用的现象,坚持以户为单位,将牧民定居工程与草场围拦、暖棚圈养、建设人工饲
料基地相结合,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生产管理体系;三是实施草原围栏封育,发展“库伦 模式。实践证
明.即使降雨量~lOOmm的地方只要封育起来,3~5年天然植被就会复生;四是治理 三化 草地,大力加强
草原基础设施和饲草基地建设、防风固沙林及草地防护林网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农区畜牧业,缓
解畜牧业发展对山地天然草场的压力;五是开发与建设并举,实行草地有偿使用和长期承包,在水源好、光热
充足的地区通过围拦、朴播、灌溉、灭除毒杂草等措施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六是建立草原生态监测网络,加强草原建设信息管理,建立不同类型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草带和防
风固沙防护林带,为草原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3.4 青薯高原区技术措施
青藏地区(包括青海、西藏 2省)是我国海拔最高,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的地区。该区应采
取的技术措施一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在省域范围内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大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调整政策和生态格局,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
展;二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实行乔
灌草结合,提高植被盖度;三是在长江上游及源头区(总土地面积15.9万km )以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为重
点,大力加强退化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
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四是在高原冻融区(主要指青海西北与西藏海拔~4000m地区)建立自然生态和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五是综合治理柴达木盆地沙化土地和雅
鲁藏布江中游沙化土地,重点加强天然植被的保护和封禁,使其得到 自然恢复和发展。
3.5 西南石灰岩地区技术措拖
西南石灰岩地区约有 50万 km ,其中贵州、广西、云南省(区)占 32万 km。,坡度大,土层薄,暴雨集中,
生态脆弱,其地理位置处于长江、珠江中上游。该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坚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该区应采取的技术措麓一是全面启动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加快以防护林为主的多林种、多功
能、多效益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综合治理石灰岩山区、碳酸盐岩易侵蚀地区
和花岗岩强度风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及流域水涝、干旱、盐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二是加大实麓力度 ,将广西
壮族自治区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省(区),通过国家扶持,及时停止对林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实行“以粮换
林”,除一次性给予造林种苗费补助外,连续给予粮食补助和生活补助,解决群众退耕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镱与建议
4.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
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即用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
境。其对策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
划》,结合西部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实际,认真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分期分批的组织实施,优先抓好对
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统筹规划,综合决策,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发展以绿洲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应以农牧交
错区为主发展绿洲,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采用镶边式治沙,对于大面积流沙围而不治,让其自行恢复植被,重
点治理对人类产生直接危害的地段,如村庄、城镇、工矿区的四周,沙漠、沙地的边缘,农田、河流、水面的周
边,公路、铁路两侧等,以保护人类的生产、生活免遭风沙危害,确保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顺利进行;三是
明确防沙治沙新思路,即“全面防沙,重点治沙,防重于治,遏制沙化”。全面防止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要
保护现有天然林、草原等植被,还要保护沙区的水面、湿地,不能盲目开发,重点保护草原、沙地天然植被和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朱俊凤: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50年营造的人工植被等;四是采用高科技,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增加科技资金投入(不低于项目
投资的 8 ~10 ),运用先进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包括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集中资金、技
术、人才等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突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技术如抗旱节水、保水保墒技术等,提高科
技含量和生态建设的效益;五是保护好现有植被,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保护好现有天然林、次生林、人
工林、飞播林、集体和个人林木及草地等植被,根据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再建一批有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六
是开发西部的特色产业,结合各省、各地区资源和生态优势与特点,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生态产业。西部地
区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点列入国家和世界自然保护区名录,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所在,要坚持“谁开发、
谁受益、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发展沙
产业等,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七是完善生态法制建设,制定西部大开发的配套政
策,围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法》、《水法》等国家有关法规,制定《防
沙治沙法》等一些新的配套政策;八是推广先进典型,建立生态示范特区。50年来西部地区和我国北方沙区
生态环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的“进退还”防沙
治沙、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的设草方格、五带一体铁路治沙造林、甘肃省民勤节水灌溉技术、青海省都兰封
沙育林育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中油田沙漠公路防风固沙等都是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这些是西部
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宝贵财富,应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4.2 西部地区生意环境t设t议
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一是应建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加强宏观协调指导,考察中发现多头领导、各自
为政、项目繁多、交叉重复、政出多门、一地多制等混乱现象,因此建议成立一个西部生态建设委员会或领导
小组,归属国务院领导,总揽生态建设的全局,搞好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根据行业分工,各司其职,
各自做好各部门的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新机制,生态建设是一项大型公益事业.耗资巨
大,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仍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国家投资为主的基础上实施“以专业队伍
为主的大面积建设和个体承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生态建设,专业队伍有 3种形式:义务兵造林,国家可否建
立 100万人的林业建设兵团,专门从事以治沙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主要承担国家级大型工程建设,由国家
林业部门提出规划,林业兵实施造林。县乡专业队造林,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专业队,承担国家和地方
的大型生态工程,这样既减少盲目外流务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挥国有林场作用.三北风沙线上有 560个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以国有林场为依托,把附近村、
镇农民组织起来,组成股份制,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合作造林;三是制定配套的经济法规和政策,坚持生态
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方针.制订一些相关政策。对开荒种地、过牧、挖甘草、麻黄、搂发菜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经
济活动除用法律手段制止外.可利用经济手段,发挥税收的作用,制定高税收经济政策,使其无利可图,这样
可自行解除这些破坏活动。对于参加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者、建设者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如退耕还林
还草的特产品收入在 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西部地区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及坡耕地还林还草,实行“谁
遏耕、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实行土地使用权 50年不变,期满后可
以申请续期,可以继承和有偿转让;四是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应遵
循国家扶持为主,宏观调控、法定补偿和分类补偿、重点突出的原则,对直接受益的部门、行业、单位或个人强
制其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布局和规划生态林及商品林,划分补偿等级,对重点
生态区进行重点扶持;五是建立投资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建议中央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国家
预算,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都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
要内容,统筹安排.逐年加大投入,增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低息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偿还年限,国家利用
国外长期低息贷款和增款时要首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制定鼓励政策,推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
权承包、租赁和拍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六是生态环境建设应以自然条件类型
划定范围,西部生态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维护生态
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建设范围不应以行政区划定而应按自然条件划定,以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和整体效
应 如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处于我国北部干旱、风抄、水土流失危害线上,晋西北是永定河的源头,有大面积未
治理的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土地,是黄河泥抄的重要来源和首都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应将这 2地纳入西部
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内蒙古有 4大沙地、3大退化草原,横亘于我国北部东西延伸
24oo多km ,是京津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应把内蒙古的防沙治沙作为我国治沙工程的主攻方向,建成我国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9卷
的一道生态屏障,有效地解决沙尘暴危害;七是关注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呼伦贝尔沙地是 目前我国沙化
景轻的 1块沙地,但其土层较薄属于潜在沙漠化地区,近年来沙地部分地段抄化开始发生并有加剧和扩大趋
势,希望国家给予关注、支持;八是落实黑河分水,建立松花潮生态环境保护区,解决额济纳绿洲的规划和行
疗案早已经国家论证、批示,但至今尚未能实施,额济纳恶化El趋加快,请求国家尽快落实解决。松花潮是
黑挖江和吉林 2省 6大城市的生活水源地和松满电站的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请求国家立
项.给予投资尽快启动;九是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是维护生态环境的主体,全国25个天然林区都应
:八天然林保护工程,作出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区别对待,分期实施 目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
”对地方林业局冲击很大,希望中央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时按流域划定范围,而不应接企业归属划定,
应把地方管辖的天然林也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范围之中,并希望尽快出台林业分类经营办法,启动商品
林建设,促使“天然林保护工程 顺利进行;十是关于退耕还林,黑龙江、吉林省的退耕还林任务重,请求列入
国家计划给予投资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需要大范围退耕还林,但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小,山西省应再增加 5
个县,内蒙古 自治区应再增加 4o个旗(县) 实施退耕还林后,在册土地退耕使地方财政税收减少了,使原本
财力不足的县级财政更加困难,请求国家在实麓退耕还林的地区实施宽松的税收政策,以弥补地方财政税收
减收部分。
参 考 文 献
1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考察报告编写组.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日考察报告.北京 中国韩业出版杜.2000
2 朱经凤,朱震选等.中国沙漠化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朱经凤.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之鉴.北京:中国#业出版社,2000
欢迎订阅 2001年《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自2001年《生态农业研究》学术期刊刊名改为《中冒生态农业学报 》,季刊,大 1 6开国际版本
(210ram×297mm),每期定价 6.50元,全年 26.。0元,邮发代号:18—158,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漏订者可
直接汇款至本刊补订(全年需另加邮资6.O0元)。本刊现有 1993~1999年各年度《生态农业研究》合订本
均为24.oo元/套(每套含邮资4.oo元),2000年度精装合订本为34.oo元/套(散装刊为24.oo元/套),需
订购者请直接从邮局汇款至本刊订阅。地址:(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路 286号中国科学院《中冒生
态农业,学报 》编辑部(务请在汇款单上注明订户详细地址及需订内容,并将征订回单随汇款一并寄本刊)。
本刊编辑部
《中国生态农业 学报 》征订回单(可以复eli)
订购单位全称 l 是否要发票
详 细 地 址 l 联 系 人
邮政编码 邮局汇款 汇款盒额(大写) 抬苎
1993年合订本(24.O0元) 套 1998年合订本(24.O0元) 套
1 9 9 3~ 2 001年 度 1994年合订本(24
. O0元) 套 1999年合订本(24.O0元) 套
合订本与现刊订 数
1 995年合订本(24.O0元) 套 2000年散装刊(24.O0元) 套
(1 9 9 3~2 0 00年度
为《生态农业研究》) 1996年台订本(24.00元) 套 2000年}杳装台订本(34 OO元) 套
1997年合订本(24.O0元) 套 2001年现 刊(32.O0元) 套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路 286号《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编辑部 ●电话:(0311)58180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