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全 文 :藏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余 平,许翔鸿,张朝凤,张 勉*
(中国药科大学 生药学研究室,江苏 南京211198)
摘 要:藏紫菀为常用藏药,其来源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具有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
研究表明紫菀属植物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肿瘤、止痛、抗溃疡、通便利尿等作用。主要探讨藏
紫菀来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藏紫菀;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4)12-0009-02
收稿日期:2014-04-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02)
作者简介:余平(1988- ),女,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Email:yuping8874@126.com。
通讯作者:张勉(1962- ),女,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Email:mianzhang@
126.com。
  据颁布藏药标准记载,藏紫菀药名为美多路梅,为菊科
紫菀属植物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的干燥花序,气
香,味淡,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功效,主治
瘟疫病、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咳吐脓血等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甚至动物的
健康,紫菀对呼吸系统感染疗效显著,引起广泛关注。
1 藏紫菀来源
中华本草藏药卷中记载,藏紫菀主要来源于菊科紫菀
属植物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的干燥花序[1]。也有
其他学者认为藏紫菀入药的还有星舌紫菀Asterasteroids
(DC.)O.Kuntze、重冠紫菀A.diplostephioides(DC.)C.
B.Clarke、灰枝紫菀A.polithamnus Diels、狭苞紫菀A.
farreri W.W.Smith.Et J.F.Jeffry、萎软紫菀A.flac-
cidus Bge、滇藏紫菀A.tsarungensis(Friers.)Ling、滇西紫
菀 A.jeffreyanus Diels 及 德 钦 紫 菀 A.techinensis
Ling[2]。除此之外,线叶紫菀Aster lavanduliifolius也是
藏紫菀的一种来源。
2 藏紫菀化学成分
2.1 缘毛紫菀
崔书亚等[3]从缘毛紫菀的甲醇提取物氯仿层分离得到
6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芹菜素、18,19-二
羟基-5α,10β-新克罗烷-二烯-丁烯羟酸内酯、橙皮苷和18-O-
β-D-吡喃葡萄糖-19-羟基-新克罗烷-二烯-丁烯羟酸内酯。
Zhang Yonghong等[4]从Aster souliei中分离出具有生物活
性的二萜化合物18,19-dihydroxy-5α,10β-neo-cleroda-3,13
(14)-dien-16,15-butenolide。郭守军等[5-6]对缘毛紫菀的
成分做了研究,分离得到飞蓬苷、dipsacoside B和芦丁,研究
了其萜类成分,分离得到4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续
断皂苷 B、臭瓜皂苷 A、三皱脉紫菀皂苷 A和东风菜皂苷
A4。程战立等[7-8]从缘毛紫菀中先后分离并鉴定出11种化
合物,分别为α-菠菜甾醇、水杨酸、齐墩果酸、香草酸、异鼠
李素、山奈酚、槲皮素、大波斯菊苷(cosmosin)、槲皮素-3-O-
(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3-O-(6-O-
E-caffeoyl)-β-D-glucopyraoside)、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
糖醛酸正丁酯(apigenin-7-O-β-D-glucuronide butyl easter)、
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pyr-
angly-curonide)。
2.2 灰枝紫菀
张嘉明等[9-10]从灰枝紫菀全草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苷(daucosterol)、菠甾
醇、豆甾烷醇、3β-羟基-20,24-二烯达玛烷,表木栓醇(epi-
friedelino)。除此之外,还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种新三萜
皂苷类化合物,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3)-β-D-吡喃
葡萄糖醛酸]zanhic acid-28-O-[α-L-吡喃鼠李糖-(1→2)-α-
L-吡喃阿拉伯糖]。涂永勤等[11]采用GC-MS法分析了灰枝
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a,
2,3,4,4a,5,6,7b-八氢-1,1,4,7-四甲基-1H-环丙薁(
14.89%)、吉玛烯D(10.60%)、匙叶桉油烯醇(8.21%)、1-
甲基-5-亚甲基-8- [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7.40%)、
[1S]-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5.08%)、2,2-
二亚甲基-二环[2.2.1]庚烷(4.45%)、[+]–α-萜品醇
(3.17%)和1,2,3,4,4a,7,8,8a-八氢-1,6-二甲基-4-
[1-甲基乙基]-1-萘酚(2.82%)。
2.3  狭苞紫菀
何兰等[12]从狭苞紫菀中分离得到7种具有生理活性的
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豆甾醇、木栓-7-酮、胡萝卜苷、山
奈酚、槲皮素和芦丁。
2.4 线叶紫菀
张慧迪等[13]从线叶紫菀中分离得到槲皮素(querce-
tin)、芸香苷(quercetin-3-O-rhamno-glucoside,又名芦丁)、
洋芹素(apigenin)、高良姜素(galangin)和表木栓醇(epi-
friedelinol),其中芸香苷和高良姜素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
—9—
离得到。线叶紫菀中还发现单萜酸类化合物,(E)-3,6-二羟
甲基-4,5-二羟基-2-烯-辛酸,是一种新颖的首首相连的多羟
基单萜酸[14]。
3 紫菀药理作用研究
藏紫菀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应用于流行性
感冒、气管炎等病。目前未见有关藏紫菀药理作用的研究
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紫菀具有润
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新久咳嗽、劳嗽带
血。藏紫菀在临床上应用主要为九味藏紫菀花散(藏紫菀
花800g,马蔺子400g,粗糙紫堇400g,亚大黄400g,大黄
400g,肉豆蔻300g,诃子400g,丁香300g,安息香300g)。现
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属植物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氧化、
抗肿瘤、止痛、抗溃疡、通便利尿等作用。
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其活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中已确证,
但其药效物质基础还未明确,有研究认为有效成分为紫菀
酮和表木栓醇[15]。也有研究认为紫菀水煎剂、水煎醇沉剂、
正丁醇部位等为有效部位,还需进一步研究[16-18]。复方研
究方面,紫菀与甘草配伍可显著提高止咳平喘功效[19],紫菀
百部配伍具有止咳作用[20],紫菀款冬花配伍具有止咳化痰
作用[21]。紫菀中多种成分如东莨菪内酯、东莨菪素、山奈
酚、大黄素、蒽醌和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22]。紫菀中多
聚糖可抑制胃癌细胞的活性[23]。紫菀还具有抑制小鼠艾氏
腹水癌、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瘤细胞系L1210、P388、
KB等作用[24-26]。刘华珍等[27]发现紫菀止痛作用明显,特别
是对头痛,胸腹疼痛。紫菀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28-29]。紫菀中的槲皮素可以抑制硫喷妥酸反应
物质的形成,进而抑制胃黏膜溃烂,达到抗溃疡的目的。贾
志新等[29-30]发现紫菀能提高TChE活力,减少 NE的含量,
从而达到通便利尿的作用。
4 结语
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
食(阿拉伯)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
的独特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
整、较有影响的民族医药之一。藏紫菀来源丰富,成分复
杂,其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强巴赤烈.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364.
[2] 姚娟,马慧萍,贾正平.藏紫菀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
剂学杂志,2011,17(17):286-290.
[3] 崔书亚,胡晓黎,程东亮,等.缘毛紫菀化学成分研究[J].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122-126.
[4] ZHANG YONG-HONG,WANG YAN-LIN,CAI AI-HUA,
etal.A Bioactive Diterpene from the Chinese Herb Aster
souliei[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4,
13(4):285-287.
[5] 郭守军,杨永利,马瑞君.缘毛紫菀亲水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376-1378.
[6] 郭守军,杨永利,马瑞君,等.缘毛紫菀中的4个三萜皂苷
[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314-2319.
[7] 程战立,时岩鹏,种小桃,等.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J].食
品与药品,2009,11(1):33-35.
[8] 程战立,时岩鹏,种小桃,等.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中草药,2011,42(1):42-45.
[9] 张嘉明,陈耀祖,李伯刚,等.灰枝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2):103-105.
[10] 张嘉岷,王明奎,李伯刚.灰枝紫菀中一个三萜皂苷的分离
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61-363.
[11] 涂永勤,宗晓萍,董小萍.GC-MS分析灰枝紫菀中挥发油的
化学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5):445-447.
[12] 何兰,程东亮,潘宣.狭苞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
药,1996,27(3):142.
[13] 张慧迪,张所明,王明安,等.藏药线叶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J].兰州大学学报,1992,28(1):68-71.
[14] 王明安,陈耀祖.线叶紫菀中一个单萜酸的结构[J].高等学
校化学学报,1994,15(4):543-544.
[15] 卢艳花,戴岳,王峥涛,等.紫菀祛痰镇咳作用及其有效部位
和有效成分[J].中草药,1990,30(5):361.
[16] LI Z,FAN B L,YU Q H,et al.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 effects of Ligularia fischeri
Turca.and Astertataricus L[J].J Shenyang Col Pharm,
1987,4(2):136-139.
[17] ZHAO X G,WANG Z T,MA J Y,et al.Studies on Chi-
nese medicinal herbs shanziwang root and rhizome(Ligulari-
ae)Ⅲ.Acomparison of expectorant and antitussive actions
between ziwan root and chuanziwan in mice[J].Chin Tradt
Herbal Drugs,1999,30(1):35-37.
[18] 秦永琪.紫菀祛痰成分研究[J].药学通报,1984,19(11):
58.
[19] LI Y,WANG L H,SHEN G L.Study on trachea of guinea
pig of ziwan and gancao[J].Inform Tradit Chin Med,1999,
16(4):47-48.
[20] 高卫东,高英,李卫民,等.百部紫菀配对分析和临床应用
[J].新中医,2007,39(4):72.
[21] 张巧真,张燕,张勉,等.款冬花止咳有效部位和紫菀配伍
“相须”部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42-
1044.
[22] T B NG,FANG LIU,YANHUA LU,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mpounds from the medicinal herb Aster tatari-
cu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
Toxicology &Pharmacology,2003,136(2):109-115.
[23] ZHANG Y X,WANG Q S,WANG T et al.Inhibition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 growth in vitro by apolysac-
charide from Aster tataric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
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2(51):509-513.
[24] 唐倩囡,赖鹏翔,张华.须弥紫菀中黄酮成分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
[25] 徐诺,巢志茂.紫菀中有细胞毒的三萜[J].国外医学·中医
中药分册,1998,20(3):52-54.
[26] MORITA H,NAGASHIMA S,TAKEYA K,et al.Sturc-
ture of a New peptide,Astin J,from Aster tataricus[J].
Chem Pharm Bul,1995,43(2):271-273.
[27] 刘华珍,徐子亮.紫菀的止痛功效[J].时珍国药研究,
1997,8(22):112.
[28] 唐小武,刘湘新,唐宇龙,等.紫菀有效成分分析及生物碱的
提取与体外抑菌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6,137(1):
16.
[29] 贾志新,王世民,冯五金,等.紫菀通便利尿作用研究[J].中
药药理与临床,2012,28(1):109-111.
[30] 贾志新,王永辉,冯五金,等.紫菀通便作用实验研究[J].光
明中医,2011,26(7):1351-1353.
(责任编辑:余 婷)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