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急性断肠草中毒78例临床分析



全 文 :医学信息 2011年 9月第 24卷第 9期 Medical Information. Sep. 2011. Vol. 24. No. 9临 床 医 学
2.1 单因素回归分析 R1~11分别为 0.9999、0.7583、0.5519、-0.8590、
0.4236、0.9762、-0.7111、-0.7240、0.6422、-0.1126、0.0897。除 R10、
R11外,经相关检验无显著意义外,其余均显著。
2.2 逐步回归分析:当 F0.25(43,5)=1.40 时,Y/= 2.1803 X1+
0.5472X2+0.6017X3-0.4575 X4+1.0430X5,X 剩=2.27458,R=0.8510,
且 b1~5/逐次减小,其中 b4/<0,余均>0。
2.3 浮动 F值逐步回归分析 F值按 F0.25(43,5)+0.2R(R=1,2,3,
……) 递增到 F=4.0 时,R 最大,S 剩最小,方程 Y/= 0.9650X1+
0.0440X2-3.0285,均显著各为 0.7645、0.4123。
2.4拟合检验:将白家乡点的 X1、X2代人 Y/= 0.9650X1+0.0440X2-
3.0285,求得相应的 Yi/与实际的 i按 Xi2=(Yi - Yi/)2求得 Xi2见表 1。
∑Xi2=0.24040.976,拟合良好。
表 1 白家乡点拟合检验情况
年份 Y X1 X2 V Xi2
1982 15.20 13.54 96.55 14.29 0.0550
1984 4.60 4.46 79.00 4.75 0.0050
1986 0.90 3.56 16.70 1.14 0.0649
1990 0.56 3.28 15.40 0.81 0.1155
∑ 0.2404
3 讨论
本病是经食鱼感染人类,虫卵入水感染中间宿主螺类、鱼类形成
流行环节。本文研究表明,不良卫生习惯率、主要媒介鱼种感染率、
文盲率、年人均收入和粪便无沼气化处理率是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群
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只有年人均收入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
在普查普治传染源的同时,由于鱼体内囊蚴存活时间长,防止再感染
唯一适合我国国情的主要唯一措施是加强本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养
成良好卫生习惯,达到杜绝本病的目的。
现有治疗本病感染的药物没有一种保证体内成虫全部被驱除,
以及用药间歇不排卵[2]。所以,普遍采用无害化处理粪便,办好沼气
重点在农村,不仅有利于防治本病,而且也是控制其它传染病、寄生
虫病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措施。
作者用浮动 F值法,并拟合检验得出 Y/= 0.9650X1+0.0440X2-
3.0285方程是该病在我县较好的数理回归模型,且表明卫生习惯和
鱼类感染情况是本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金丕焕,等.医用统计方法,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09~331
[2] 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48 ,459~
4601.
编辑/雅兰
收稿日期:2011-07-05
急性断肠草中毒 78例临床分析
李文升
(怀集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广东 怀集 5264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断肠草中毒的救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 例急性断肠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痊愈 65 例,死亡 13 例。 结论
尽早诊断,尽早洗胃,使用毒物拮抗剂,及时机械通气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关键词: 断肠草;中毒;症状;救治
断肠草是马钱科胡蔓藤属的全草,又名钩吻、胡蔓藤、野葛、水莽
草、大茶叶、烂肠草,是一种剧毒草药,中毒后若不及时救治极易死
亡。山区农村多因用于杀虫、误为“金银花”或自杀而服用断肠草导
致中毒。现将近 10年我们共收治急性断肠草中毒 78例,现总结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均来自我院急诊科 2001年 5月~2011年 5
月接诊的口服断肠草急性中毒病人,男 35例,女 43例,年龄 7~68
岁。服毒后至来院时间 1~9h,多数在 2h左右。潜伏期长短与服毒剂
量成正比。7例患者因用于杀虫而中毒,43例因误将断肠草为“金银
花”煮水当凉茶喝而中毒,18例患者挖断肠草根为草药煮水喝而中
毒,8例患者因自杀而服用断肠草,2例误将他人准备自杀而煮好的
断肠草药水当凉茶喝而引起中毒。
1.2临床表现 服药后数分钟即有头昏,恶心、呕吐、四肢乏力 70例,
视朦、复视者 37例,口唇、肢端紫绀 56例,胸闷 6例,腹痛 10例,抽
搐 12例,迅速昏迷 33例,呼衰 28例,呼吸心跳停止 5例。
1.3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血常规、生化和心电图等检查。其中,
血钾低 9例,分别为 2.9mmol/L和 3.1mmol/L;心肌酶增高 12例,ALT
94 ~380.0U/L,AST 86 ~278U/L,CK 2939.6 ~6171.0U/L,CKMB 22.4 ~
34.5U/L,LD 66.6~153.8U/L,HBDHe 222.0~389.2U/L。心电图示偶发
室性早搏 5例。
1.4诊断 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作出临床诊断,所有药物标本
都经鉴定是断肠草而最后确诊。
1.5治疗 ①促进毒物的排出:凡服毒在 3~4h以内者,常规给予催
吐、洗胃、导泻、输液、利尿等。②灌服新鲜热羊血,成人 200~500ml,
小儿 100ml/次,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有较好疗效。③呼吸肌麻痹
者,用新斯的明 1mg加 10%葡萄糖 500ml静脉点滴,重症 4h后再静
滴新斯的明 1mg;若呼吸困难明显或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行机械
通气,调整好呼吸参数,加强呼吸管理,并应用纳络酮,帮助病人渡过
呼吸肌麻痹期、纠正呼衰。④积极重要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维持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⑤对症处理。
2 结果
痊愈 65例,死亡 13例,其中 6例死于呼衰,2例死于多脏器功
能不全综合征(MODS),5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
3 讨论
断肠草产于南方各省,全株含生物碱钩吻素子、寅、卯、甲、丙、辰
等,其中钩吻素寅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神经毒,最小致死量为 0.8mg/
kg,中毒时主要是呼吸麻痹[1]。一般外用其根 3g左右或嫩牙 7枝煎水
吞服下可致死,故禁内服。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症状、眼部
症状、消化系症状及呼吸、循环系症状为主,与相关文献相仿。
本组病例有 56例在催吐或洗胃后灌入鲜羊血,其论据是:①认
为羊常食钩吻类植物而无中毒现象,可能其血中有某种对抗、中和钩
吻毒碱的物质[2];②认为动物血液可吸附这些有毒物,减少肠蠕动、
肠痉挛,起到活性炭样吸附作用。本组病人在灌入鲜羊血后未出现
任何不良反应,在山区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之优点。由于本组病
人为回顾性分析,未设对照组,而且病例数较小,灌入鲜羊血是否可
提高断肠草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痊愈 65
例,抢救成功率达 83.3%,抢救成功原因为:尽早诊断、尽早洗胃、使
用毒物拮抗剂、及时机械通气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
5872
医学信息 2011年 9月第 24卷第 9期 Medical Information. Sep. 2011. Vol. 24. No. 9 临 床 医 学
本组病人主要原因是死亡病例服毒量均大,另外本组病人为山
区,中毒后至接诊时间长,有 5例在现场已呼吸心跳停止。
本组病人未作血液灌流。有报道,血液灌流对去除水溶性、脂溶
性以及蛋白质结合的物质均有显著疗效,分子量在 40~113kDa的水
溶性及脂溶性物质,都可被非特异性吸附[3],血液灌流是否可提高断
肠草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M].第 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666.
[2]谢金森.毒植物中毒急救手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29-32.
[3]龚德华,季大玺.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14(3):281-283.
编辑/杨倩
收稿日期:2011-07-05
36例蛇咬伤性疾病的治疗体会
刘 成
(广西柳州工人医院急诊科,广西 柳州 545005)
毒蛇咬伤中毒是我国广大南方农村和沿海地区的常见病,以夏
秋季多见,咬伤部位以四肢常见。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饲养蛇,野
外作业等多种因素,发病逐年增多。毒蛇咬伤往往病情重,变化快,
如治疗不及时,致死致残率高。我院地处桂中山区,植被茂盛,适宜
各种蛇类生长繁殖。我院近 2年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 36例,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 20例,女 16例,年龄 17~35岁,平均
23.5岁。病程 15min~1d,入院主诉均有蛇咬伤史,均有局部蛇咬伤创
口,伤口可见一对较大而深的牙齿痕。本组患者均出现局部肿胀、伤
口流血。头晕 11例,乏力 20例,血压下降 6例,呕吐 9例,呼吸困难
1例。
1.1.1伤情判断 毒蛇咬伤后对不明蛇类的判断,很多伤者无法看清
蛇的外形,很难准确判断是何种毒蛇致伤。因此,按区域毒蛇咬伤的
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对判断毒蛇的种类和治疗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1.1.2毒蛇咬伤的抢救 首先要对毒蛇咬伤病情轻重作出判断,才能
做到从容应对,对症下药。仔细望诊和详细问诊对于患者病情的判
断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患者咬伤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咬伤人体的
毒蛇大小、种类;毒蛇的饥饿状态、咬伤的部位,以及咬伤后是否采
用正确的方法救治,对于患者的伤情判断都十分重要。患者被毒蛇
咬伤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胸闷、视物模糊、眼睑下垂(俗称“蛇
眼”)、语言不清、口唇流涎、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神识迷糊、局部伤
口麻木、疼痛不明显,不红不肿,多为风毒症,系神经毒毒蛇咬伤。有
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内脏出血、尿血、便血、衄血、吐血、
贫血、黄疸等,局部伤口剧痛、肿胀、起疱、坏死溃疡等症,多为火毒
症,系血循毒毒蛇咬伤。两者症状间而有之,为风火毒症,系混合毒
毒蛇咬伤。咬伤后局部肿胀 24h未超过 1个关节的病情比较轻,超
过 3个关节的病情危重,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口出血不止为血循
毒毒蛇咬伤,若患者同时出现头晕、乏力、少尿、体温下降,多为失血
性休克。若患者出现小便量少,为蛇毒内攻肾脏;若咬伤后出现心
悸、心慌、胸闷不适的症状,为蛇毒攻心;若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多
为蛇毒引发肝风内动。
1.2治疗方法
1.2.1局部处理
1.2.1.1绑扎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咬伤上部超关节处扎紧,以阻断淋巴
液与静脉回流为度,清创排毒 3h后,再去除绑扎带。
1.2.1.2清创排毒用 0.9%的生理盐水冲洗创,在牙痕处做“十”字切
开,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交替冲洗,边冲洗边从肢体肿胀近端缓
慢向伤口处挤压,持续时间为 20~30min,尽量排出毒汁,伤口周围用
地塞米松 10mg或氢化可的松 100mg加 0.5%普鲁卡因 20ml或者用
胰蛋白酶 2000~4000U加 0.5%普鲁卡因 20ml在伤口周围注射。清创
后伤口用过氧化氢纱布或碘伏湿敷,取下垂位置,减少活动。
1.2.2全身治疗
1.2.2.1一般治疗 镇静、休息,给予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输液、利尿、排毒,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以控制感
染,同时配合积极的支持对症处理。
1.2.2.2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和减轻组织的过敏
反应及坏死,对减轻伤口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均有帮助。使用原则
是早期、足量、短程应用。一般给予氢化可的松 200~500mg/d或地塞
米松 10~20mg/d,连用 3~5天。
1.2.2.3中草药 毒蛇咬伤人体后,蛇毒内攻脏腑,从而导致一系列脏
腑功能失调的中毒症状。因此,治疗当以清解蛇毒为基本原则,兼顾
五脏功能,常选用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车前草、
六月雪、生大黄、枳实、土茯苓、皂角刺、生黄芪等中草药做为基本方,
并服季德胜蛇药片 10~20片/次,4~6次/d,根据患者的脏腑辨证情况
随证加减;如咬伤后患者意识不清、眼睑下垂,视物模糊,为蛇毒攻
心,扰乱神明,上蒙清窍,可选加制南星、石菖蒲、天麻、白附子、白芷、
生山栀子等;若出现小便量少,肾功能异常,可选用车前草、六月雪、
泽泻、玉米须、米仁根等;若创口出血不止,可采用大小蓟、蒲黄、山栀
子炭、牡丹皮、白茅根等。本组入院前有 8例应用地方性祖传蛇药。
1.2.2.4防治并发症 治疗蛇咬伤患者过程中应注意肾衰、呼衰和循
环衰竭,早期应加强促进毒素排泄,保护肾功能;中期应注重解决缺
氧及 CO潴留,随时注意心功能的保护,做好支持治疗。具体做法是
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本组 11例出现头晕、血压下降、呼吸困
难、尿量减少,经给予吸氧、利尿、补液等支持、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1.2.2.5抗蛇毒血清 对于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期足量使用抗蛇
毒血清。抗蛇毒血清是中和蛇毒的特效解毒药,应尽早静脉使用,最
好在咬伤后 6~8h内使用。对已确认何种毒蛇咬伤,应选用单价的抗
蛇毒血清;不能确定毒蛇的种类,可选用多价的抗蛇毒血清(我国尚
无),对无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毒蛇咬伤,可选用同科属的抗蛇毒血
清。目前,我国正式生产的抗蛇毒血清有抗眼镜蛇毒血清(1000IU/
支)、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U/支)、抗五步蛇毒血清(2000U/支)、抗
蝮蛇毒血清(6000U/支)等 4种。常用剂量:抗眼镜蛇毒血清 2000IU,
抗银环蛇毒血清 10000U,抗五步蛇毒血清 8000U,抗蝮蛇毒血清
6000U。用生理盐水 100~2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应用抗蛇毒血清之
前应先做皮内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皮内试验阳性者如必须使用
时,应按常规脱敏,并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加强抗过敏治疗。
2 结果
本组 36例患者,其中 33例(91.66%)在本院经及时、正确的局
部处理和全身治疗后治愈出院,3例(5.55%)经局部处理后转院治
愈,无一例出现生命危险和后遗症。
3 讨论
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