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泰国大果番石榴果实红麻斑病研究



全 文 :最后相对防效平均仍达93 . 8 ; ` , 好果率比对
照平均提高 63 % , 轻耗减少 5 .习一 6 . 7% , 大
大提高经济效益 。
单果套聚乙烯薄膜袋虽然提高 了 腐 烂
率 , 并增加了成本 , 但套袋后既可延长贮藏
期 , 减少水份损失 , 保持果实外表光滑 , 增
加其商品价值 , 又可防止病果传染到健康果
实 。 故我们仍推荐芒果采后的综 合 处 理 措
施 , 至于怎样保持呆实表面 色泽鲜黄尚待进
一步研究 。
长途运输的芒果 , 除采后要即时做好防
腐保鲜处理外 , 掌握好适合的采收成熟度亦
是至关重要的 。 第一批试验 , 虽然参试的 5个
品种成熟度不一 致 , 但采用了同一方法处理 ,
吕宋芒和青皮艺由于采收时成熟度较高 , 结
果在运输前 , 大部分果实已经黄熟变软 , 加
之运输途中的振动 , 造成果实变形并有少量
果实被压伤 。 但采收时成熟度太低 , 热处理
时亦易造成烫伤 , 如 白玉芒和自象牙芒不少
果实成熟度低 ( 采后 第 3天总固形物在 9%以
下 ) , 经热处理后产生只 防 , 呆面出现暗褐
色斑点 , 损坏外观 , 加响共商品价值 。 鸡蛋
芒的成热度较为适中 , 经热处理后不会出现
烫伤现象 , 运到广州时大多数果实仍保持硬
绿 , 还有较 一长的货架寿命 。 可见掌握各品种
适合的采收成熟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
果实运输除要有一个良好的包 装 容 器
外 , 装车的方式亦是很重要的环节 。 我们是
采用瓦楞纸板箱 , 箱四周都打有通风孔 , 但
由于装车不得当 , 造成一些下层纸箱压坏 ,
致使一些果实受压 。 另通风孔道堵塞 , 空气
流通不畅 , 果箱中间果温上升达 37 ℃ , 从而
加强果实的呼吸强度 , 促使黄熟和腐烂 。 所
以果实运输时 , 装好车 , 保持果箱的孔道通
畅是很重要的 。
为了搞好芒果生产 , 提高芒果的商品价
值 , 首先 , 必须加强果园的 田间管理 , 改进
栽培技术 , 保证生产出果面清洁光滑的优质
果 , 否则将会影响采后的果品质量及其保鲜
工作。 如我们处理的秋芒运到广州时 , 虽然
腐烂极少 , 但由于果面污斑较多 , 结果因果
实外观不好 , 大大减低 了果实的商品价值 。
其次 , 要严格选果 , 采后即时处理 。 第三 ,
采用适合的包装方式和运输工具。
( 参考文献 2 篇从略 )
泰国大果番石榴果实红麻斑病研究
福建省 热带作物科学研 究所 罗振海 孔太 湖
摘 要
本义报导 了泰’司大果番石漓呆实红麻纸病的症状 , 大田发生情况 , 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效试
验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 石于卜究认为 “ 鑫一;味纸帝” 病原菌是e o z一e t o t r i e h u m g lo e o s p o r i o i d e s P e n z ,
多菌灵对此病菌生长抑制效呆较好 。
泰国大果番石榴具有果实大 , 产量 高 ,
一结果早 , 适应性广等特点 , 是闽南地区新兴
的热带水果之一 。 但果实病害严重 , 红麻斑
病为其主要病害之一 , 大 田果实发病率可达
60 %以上 , 其病斑小 , 但数量大 , 有些果实
可多达数十个病斑 , 影响果实外观 , 降低了
果实的商品率 。
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病 , 减少经济损失 ,
我们从1 9 8`年开始 , 对此病进行大 田发生流
行情况调查 , 病原物鉴定 , 以及室内药效试
验 。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一 、 症状及大田发生情况
三角瓶中 ) , 3 天后检查 , 5 个净培养基的
对照均未发病 , 6 个接带培养基菌块的均出
现褐色水渍状病斑 , 病部有许多小黑粒 , 经
保湿后形成粉红 色胶泥状分生抱子堆 。
病斑初期仅在果实上出现红色小点 , 以
后逐渐扩展成圆形病斑 。 病斑凹 陷 , 直 径
0
.
1一 0 . 4厘米 , 有时几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形
成一个大病斑 。 病部褐色或灰褐色 , 有许多
小黑粒 , 在潮湿天气会产生粉红色胶泥状分
生抱子堆 。 病部为褐色松软海绵状干腐 , 用
小刀可以从果实上将病部整块剥离。 病健交
界明显 , 病健部有红色晕圈 , 颜色从内到外
逐渐变浅消失 。
此病害于 7 月份果实生长中期 开 始 发
生 , 以后逐步扩展 , 至 9 、 10 月份 达 最 高
峰 。 潮湿荫蔽环境利于发病 , 近地面果实发
病较重 。 病害主要通过分生抱子借助风雨传
播 , 台风雨天传播最快 。 此病在其它番石榴
品种果实上较少见 。
三 、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病菌极易在马铃薯水洋菜培养 基 上 生
长 , 菌丝体发达 , 菌落圆形 , 白色 , 室温培
养 3 天开始形成菌落 , 10 天开始产抱 。
菌丝直径 1 · 2一 3 . 7微米 , 有分隔 。 分生
抱子盘褐色 , 直径为 85 一 2 50 微米 。 刚 毛 无
或少量 ( 仅 l 一 2 根 ) , 有分隔 , 大 小 为
4
.
5 ~ 6 X 5 0一 7 0微米 。 分生抱子梗 无 色 ,
长约 1 8 . 5一 4 3 . 5微米 , 无分隔 。 分生抱子顶
端单生 , 浅色 , 无分隔 , 长圆筒形 。 培养的
分生抱子大小为 4 . 5一 5 火 10 一 1 7 . 5微米 。 据
此判断 , 此病菌是 c o l z e t o t r i 。 h u m : 10 。 0 5 -
r o r i o i d e s P e n z

四 、 室内药效试验
二 、 病原物的分离和接种
切取少许病组织 , 经表面消毒后放入盛
有马铃薯水洋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
培养 5天 , 形成白色圆形菌落 , 再进行纯化保
存 。 纯化后的菌种培养 4 天后接种于大 田采
回的无病鲜果上 , 设 5 个对照 ( 用无菌的马
铃薯水洋菜培养基 ) 用消毒过的接种针将接
种部位 ( 包括对照 ) 刺成细微伤 口 , 果实接
种后分置于消毒的有盖方盘内 。 3 天 后 检
查 , 6 个接菌块的均已出现褐色水 渍 状 病
斑 , 5 个对照未出现症状 。 再取少量接菌果
实的病组织于培养皿中培养 , 长出与原接种
物相同的病原 , 几天后 也产生大量粉红色胶
泥状分生抱子堆 。 剩余的接菌病果放入消毒
的有盖方盘内保湿 , 几天后在接菌的病部也
出现粉红色胶泥状分生抱子堆 。
用 同法将病菌接种于离体古铜 色橡胶叶
片上 ( 将带古铜色叶片的枝条插于盛清水的
药剂 : 80 % 抗菌素 4 0 2 ; 50 % 多菌 灵 可
湿性粉剂 ; 5 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 70 % 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 ; 拓 %代森按 。
药剂浓度 : 8 0 0 , 4 0 0 , 2 0 0 , 1 0 0 , 5 0 ,
2 5
, 1 2
.
5 , 6
.
2 5 P Pm
o
菌种 : 马铃薯水洋菜培养基培养 的 c 。
9 1o e o s p o r i o i d e s分生抱子 。
试验方法 : 采用滤纸片抑制菌圈法 , 设
8 种浓度 , 4 次重复 , 以净滤纸片为对照 。
即 : 溶化的马铃薯水洋菜培养基 + 抱子悬浮
混合 放入液一 ~ 倒入直径 5 . 5厘米的培养皿 凝 固一了
带药的定量滤纸片 36 小时
一一一一一一一~ 室温培养一一 ~ 测量 各处
理抑制菌圈的直径 。
药效 比较 : 将 各处理的抑菌圈直径平方
作纵座标 , 以浓度对数作横座标 , 作出各药
剂的抑菌直线 , 再进行药效比较 。 在图象上
直线不相交的 , 用中等浓度抑菌圈直径平方
值大小进行比较 ; 图象上直线相交的 , 用直
表 1 各处落那翻亩. 次径和浓度对傲值 ( 平方厘 米 )
5 0 2 5 1 2
.
5
1

12

0 1

7 1
. 4 口。 8
O

2 3 O
`
O

0
1 1
.
91 0
.
2 才 7 。 2 4 9。 7 5
g

92 1 0

1 1 7

2 0 3

7 2
亡. 6 4 0。 4 0。 2 0 8
口. 4 匀 0 O 0
d0 仃 0
及碳引竺二}二!亘生仁竺二澳主二墓{二里一 } 巴一 {一生生- {一生生一
O。几西 S叮才浮任n d孟住,ú斤`八U. .…丁生八02nU口目、nō丫上呼l月任亡UQ曰OD八八Ug口玲O勺白U:On`Q甘,曰1件口八U,1..1八O叮`即,tJ比幻亡J冉t)OU,自.…n`巧Jl勺,习山bē”甘,自上了抗菌素 40 2多菌灵退菌特
托布津
代森按
对 照
满拼 臼交 4 0 2
及多 琦黄
心泛 盆将
疾帐命诊
反代森缺
眺斜率进行比较 。 根据本试验的结果 , 5和参
试药粼对该病菌的毒力大小依次为: 多菌灵
> 退菌特 > 代森钱 > 抗菌素 4昭 > 托布津 (表
盆、 图立 ) 。
欢 t`
协招祥
侧自 万Z
粗茸 ! 0
玉、 讨论
苦孔加犯
根据本试验结果 , 建议在大 田发病斑 bJ
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 参试的
5种药剂中, 托布津效果较差 , 是否由于样
品灸效 , 有待进一步验证 。 由于此病盛发于
结某中后期 , 单靠化学农药难 以 控 制 , 因
此 , 必须辅之以修枝整形等农业措施 , 采用
综合防治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j芬
. 节 吸5 叼月 1 砖 _ ` 甘 加浓 度 对 t 穿荡扮穿二
助 1 九种农铸的病效比较
参加亚洲木薯选育种和农学研究
及合作会议的情祝汇报
华南热带作物料 学研 究院热作研究所 唐学成
摘 共
本支负绍 1甘8 7年 1七月 2。一乳日在泰国岁勇 (R .卯以幻召开的 “ 亚洲木薯选育种和农学研歹朴乏
合作套夜孙傲基水碾视 ,圭要内容及我国代表参加会议的主要收获 ,并就我国木薯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