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彝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研究



全 文 :第 15 期
!!!!!!!!!!!!!!!!!!!!!!!!!!!!!!!!!!!!!!!!!!!!!
(责任编辑 胡西洲)
分,如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糖、皂苷、鞣
质、黄酮、挥发油和油脂,香豆素与萜类和强心苷
等。 由此得出,油橄榄叶中所含成分较多,对其有效
成分进行分离为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东升,黄 易,夏自谦.论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计划[J].林产工
业,2010,37(2):50-52.
[2] 白满英,张金诚,崔育京.橄榄油的开发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
2003,2(11):31-33.
[3] 王成章,高彩霞,姜成英.油橄榄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利用[J].林业
科技开发,2006,20(2):1-4.
[4] 李向婷,清 源,唐娅梅,等.三种油橄榄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季节
动态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83-385.
[5] 郑媛媛,李 辰,封士兰,等.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
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2):547-549.
[6] 刑立民.橄榄油的加工技术与开发利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08(4):82-83.
[7] 陶 明,罗 茜.苦荞粉中生物碱的提取研究[J].广州化工,2010,
38(11):83-84.
[8] 陶 明,罗 茜,阿子阿越.小过路黄和苦荞粉中化学成分的初
步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31-33.
[9] 王 军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程 [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07.
[10] 李嘉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
第 51卷第 15期
2012 年 8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1 No.15
Aug.,2012
收稿日期:2012-04-06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0ZB057)
作者简介:罗 茜(1970-),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研究工作,(电话)13989248558(电子信箱)lq6682583@163.com。
地域性、民族性十分突出的彝药是中药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是彝族人民祖传的防病治病的药物。近
年来,凉山彝药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
战。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 30 年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项测试技术, 由此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具备专属、
稳定、实用等指纹特征,且具有分析速度快、多种成
分同时分析、无污染、样品不需特别的预处理、分析
无损伤、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等优点。 近年来,利
彝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研究
罗 茜,朱静平,陶 明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彝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两种彝药
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异同,结果显示两种样品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吸收峰的强度、峰形和吸收位置均有
差异,不同样品的特征吸收峰差异明显,通过对其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为彝药的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提
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彝药;大酸浆草;小过路黄;红外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317-02
Study on Da-suan-jiang-cao and Xiao-guo-lu-huang of Yi Nationality’s Medicine
by Infrared Spectrum
LUO Qian,ZHU Jing-ping,TAO Ming
(School of Applie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615013, Sichuan, China)
Abstract: Fourier transforming infrared spectrum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da-suan-jiang-cao and
xiao-guo-lu-huang of Yi nationality’s medicine,a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two samples by IR fingerpri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on the shapes of their individual IR fingerprint’s absorption
peaks,absorption position and intensity, different samples had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 The analysis of IR fingerprint
provided certain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Yi nationality’s medicine.
Key words: Yi nationality’s medicine; da-suan-jiang-cao; xiao-guo-lu-huang; IR fingerprint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2.15.010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下转第 3322页)
用该技术进行中药材的分析鉴别、质量监控及中药
优化等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5]。本研究对彝
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为
这两种彝药的鉴别和药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FTIR-65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天津港东科
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分辨率为 4 cm-1,扫描累加
32 次,扫描范围 4 000~400 cm-1;DF-4 压片机(天津
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玛瑙研钵。
1.2 材料与试剂
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均采集于海拔 1 100 m
以上的高山)样品由西昌市彝医药研究所提供;蒸
馏水;KBr为光谱纯。
1.3 样品制备
将一定量的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样品用自来
水和蒸馏水分别冲洗 3次, 然后在 90 ℃下烘 12 h,
磨细,过 200目筛备用。 取样品 1 mg于玛瑙研钵中
充分研磨后加入 KBr 粉末 300 mg,研磨均匀后全部
转入压片模具中, 以 10 MPa 压力下压制 10 min 后
得到均匀、半透光的红外膜片。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酸浆草的红外光谱分析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要排除空气中的 CO2 和水
蒸气的吸收干扰。 因水在 3 410~3 300 cm-1附近出
现吸收峰, 空气中的 CO2在 2 350 cm-1 附近出现
吸收峰 。 所以在图谱中 4 000~2 000 cm-1内出现
的吸收峰为 CO2和水的吸收干扰[6]。 图 1 为大酸浆
草的红外光谱图,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大酸浆草的
红外光谱有 9个明显的吸收峰。 其吸收强度和峰位
置见表 1。 对一些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作如下分
析[7]:①在 519 cm-1处的吸收峰可能为卤代烃, 因为
卤代烃在 700~500 cm-1范围有吸收峰, 且吸收峰为
C-Br 的伸缩振动;②在 783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可
能为芳烃 , 因为芳烃的 C-H 面外变形振动约在
900~650 cm-1之间;③在 1 049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
可能为醚 , 因为醚的 C-O 伸缩振动吸收峰为
1 275~1 020 cm-1; ④1 257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可
能为酯, 因为酯的吸收峰为 1 300~1 050 cm-1, 是
C-O 伸缩振动; ⑤在 1 321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可
能为芳胺 , 因为芳胺的 C-N 伸缩振动吸收峰为
1 340~1 250 cm-1; ⑥在 1 387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
可能为烷烃, 因为烷烃甲基的 C-H 剪式振动吸收
峰约为 1 380 cm-1;⑦在 1 518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
可能为芳烃, 因为芳烃 C=C 伸缩振动吸收峰约为
1 500 ~1 600 cm-1; ⑧在 1 630 cm-1处的吸收峰可能
是酰胺, 因为酰胺在 1 690~1 600 cm-1 范围内有吸
收峰, 且为 C=O 的伸缩振动; ⑨在 1 738 cm-1处的
吸收峰可能是醛或酮, 因为醛或酮的羰基在 1 750~
1 680 cm-1范围内有吸收峰,且为 C=O 的伸缩振动。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 大酸浆草可能含具有醇、 醚、
酯、卤代烃、醛酮、酰胺、芳胺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
物。
2.2 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分析
从图 2 可以看出,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有 6 个
明显的吸收峰。其吸收强度和峰位置见表 1,对各吸
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作如下分析 [7]: ①在 528 cm-1
处的吸收峰可能为卤代烃, 因为卤代烃在 700~500
cm-1范围有吸收峰, 且吸收峰为 C-Br 的伸缩振动;
②在 1 076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为脂肪胺, 因
为脂肪胺的 C-N 伸缩振动吸收峰为 1 230~1 030
cm-1; ③1 254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为酯, 因为
酯的吸收峰为 1 300~1 050 cm-1, 是 C-O 伸缩振动;
④在 1 387cm-1 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为烷烃, 因为
烷烃甲基的 C-H 剪式振动吸收峰约为 1 380 cm-1;
⑤在 1 628 cm-1处的吸收峰有可能是酰胺, 因为酰
胺在 1 690~1 600 cm-1 范围内有吸收峰, 且为 C=O
的伸缩振动。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小过路黄可能含
具有酯、卤代烃、酰胺、脂肪胺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
物。
1.2
1.0
0.8
0.6
0.4
0.2



4 000 3 600 3 200 2 800 2 400 2 000 1 600 1 200 800 400
波数 ω//cm-1
图 1 大酸浆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图 2 小过路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1.2
1.0
0.8
0.6
0.4
0.2



4 000 3 600 3 200 2 800 2 400 2 000 1 600 1 200 800 400
波数 ω//cm-1
3318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上接第 3318页)
表 1 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主要吸收峰
样品
大酸浆草
小过路黄
项目
ω//cm-1
A
ω//cm-1
A
第一强峰
1 049
0.874
1 076
0.649
第二强峰
1 630
0.685
1 628
0.566
第三强峰
519
0.544
528
0.426
第四强峰
1 257
0.525
472
0.421
第五强峰
1 387
0.511
1 254
0.410
第六强峰
1 321
0.503
1 387
0.412
第七强峰
783
0.414
第八强峰
1 738
0.398
第九强峰
1 518
0.390
2.3 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比较分析
由图 1、图 2 可得,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吸收
峰的位置和强度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的吸收峰
见表 1。 从表 1 中两种药材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它
们的吸收峰位置和相对强度是不同的,大酸浆草和
小过路黄的第一强峰分别是 1 049 cm-1和 1 076 cm-1,
相差 27 个波数, 其余吸收峰的位置和数量也有差
异,利用二者的红外图谱就可以对这两种药材进行
区分和鉴别。
3 小结与讨论
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两种彝药的红外光谱图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主要吸
收峰峰位改变明显和峰形分布不同可以将二者进
行区分和鉴别。
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具有共同特征峰,说明两
种药中含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物活性成分,但是吸收
峰的强度比不同,其中所含成分和数量均有不同。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鉴别大酸浆草
和小过路黄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它可对彝
药进行快速地鉴定、识别和药理分析,为彝药进一
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素琴,周 群,秦 竹.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图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11.
[2] 周 清,唐 睿,肖树雄,等.5 种相似中药注射液的红外指纹图
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1,28(3):1460-1463.
[3] 邓学良,袁亚莉,郭 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参
片的无损鉴别[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55-
58.
[4] 周 清,金 莲,肖树雄,等.黄芪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79-82.
[5] 成则丰,徐 锐,程存归.傅里叶自解卷积一红外光谱分析法应
用于中药天麻的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9):
1719-1722.
[6] 陈 洁,宋启泽.有机波谱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85-85.
[7] 邢其毅,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174-186.
(责任编辑 胡西洲)
[7] 李晓花,孔令学,刘洪章.沙棘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
大学学报,2007,29(2):162-167.
[8] OOMAH B D,土小宁,陆 海 .沙棘油脂[J]. 国际沙棘研究与
开发,2005,3(3):1-10.
[9] 陈有地,姜紫荣,秦文龙,等. 沙棘果及其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性
质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0,10(3):163-175.
[10] 张哲民.沙棘果油与籽油内含物之若干比较[J]. 国际沙棘研究
与开发,2007,5(3):1-4.
[11] 胡 兰,热娜·卡斯木.两产地沙棘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比较[J].
华西药学杂志,2009,24(2):152-154.
[12] 黄 铨,赵 勇.“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
征[J]. 沙棘,2004,17(4):7-9.
[13] 单金友,高庆玉.引进沙棘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J]. 东北
农业大学学报,2009,40(9):26-30.
[14] 李代琼,吴钦孝,张 军,等.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
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9,7(1):10-19.
[15] 陈笑莹,刘洪章,刘树英,等.沙棘脂肪酸的提取和分析[J].吉林
农业大学学报,2009,31(5):628-631.
[16] 颜 英. 超临界 CO2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J]. 精细石油化工,
2003,3:39-41.
[17] 程康华,高拥军. 超临界 CO2萃取沙棘油的研究[J]. 林产化学
与工业,2004,24(4):91-93.
[18] YANG B R, KALLIO H P. Composition and physiological ef-
fects of sea buckthorn (Hippophaё) lipids[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2,13(5):160-167.
[19] ERCISLI S, ORHAN E, OZDEMIR O, et al. The genotypic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L.)berries grown in
Turkey[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7,115(1):27-33.
[20] GEORGE S D, CENKOWSKI S. Influence of harvest time on
the quality of oil-based compounds in sea buckthorn (Hip-
pophae rhamnoides L. ssp. sinensis) seed and fruit[J]. Jour-
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7,55(20): 8054-
8061.
[21] ZADERNOWSKI R,NOWAKPOLAKOWSKA H, LOSSOW B,
et al. Sea -buckthorn lipids [J]. Journal of Food Lipids,
1997,4(3):165-172.
[22] YANG B R, KALLIO H P.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ipids
in sea buckthorn (Hippophaё rhamnoides L.) berries of dif-
ferent origi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1,49(4): 1939-1947.
(责任编辑 周有祥)
!!!!!!!!!!!!!!!!!!!!!!!!!!!!!!!!!!!!!!!!!!!!!
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