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唇香草中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周晓英 1 , 武新华 2 , 刘 波 3
(新疆医科大学 1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 2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 3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目的: 研究维吾尔药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的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化学检识、薄层层析法 ( TLC)、紫外
光谱法对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唇香草挥发油中含有酚类、醛类、内酯类等不饱和化合物 ,唇
香草中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特征。 结论: 化学检识、 TLC、紫外光谱法可作为控制唇香草
内在质量的方法 ,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关键词: 唇香草 ;薄层层析法 ;紫外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 Q949. 777. 6; R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551( 2003) 03-0259-02
唇香草 (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为唇
形科植物 ,维吾尔名称为苏则 ,又称山薄荷或小叶薄
荷。本品为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 ,喜生于低山坡草地
及干旱坡地上 ,分布于新疆、前苏联 ,蒙古亦有分布。
性味辛凉、微苦 ,具有强心利湿、理气化痰、消炎散结
的功效 ,用于治疗心脏病、气短多汗、水肿、咳嗽、气
管炎、肺脓肿等疾患 [1, 2 ]。全草含 0. 8%~ 1. 5%的挥
发油 ,为淡黄色 ,油中主要成分有胡薄荷酮 ( Pule-
gone)、薄荷醇 ( M entho l)、蒎烯 ( Pinene) ,还有生物
碱、黄酮类、维生素等 ,常见的易混品为新塔花、薄荷
等 [3 ]。本实验通过化学检识、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
法对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理化分析研
究 ,旨在使唇香草中挥发油的质量标准趋于规范化 ,
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S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棱光有
限公司 ) ; S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软件
包 ; YOKO-SY紫外线分析摄影仪、 YOKO-XR显
色加热器 (武汉药科新科技术开发公司 ) ;电子天平
( sartorius德国 ) ;自动铺板仪 (重庆贝尔德公司 ) ;
阿贝折光仪 ( 2WA J,上海光海仪器厂 )。
1. 2 试药 薄荷油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方
剂实验室提供 ) ;唇香草 (乌鲁木齐市南山产 , 2002
年 7月由自治区中医医院提供 ,已经鉴定 ) ;其它试
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挥发油的制备 精密称取唇香草 150 g,用挥
发油的提取装置提取挥发油 , 8 h,至挥发油量不再
增加时停止 ,得透明淡黄绿色油状液体 1. 6 m l,计
算得出唇香草中含 1. 0%的挥发油。
2. 2 挥发油中功能基的鉴定 ( 1)酸碱性: 测定挥
发油的 pH= 6. 5,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酸性成分。 ( 2)
酚类:将少许挥发油溶于乙醇中 ,加入 FeCl3的乙醇
溶液 ,产生蓝黑色沉淀 ,表明挥发油中含有酚类成
分。 ( 3)羰基化合物:于挥发油中加入硝酸银的氨溶
液 ,发生银镜反应 ,表明有醛类等还原性化合物存
在。 ( 4)内酯类化合物: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
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红色并
逐渐消失 ,表明油中含有内酯类化合物。 ( 5)不饱和
化合物:于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 ,
红棕色褪去 ;加 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表明挥
发油中含有不饱和化合物。
2. 3 挥发油比重及折光率的测定
2. 3. 1 比重的测定 用洁净恒重的毛细管作比重
管 ,然后用微量注射器注入一定体积的挥发油 ,再准
确称定 ,按下式计算: d= W /V ( d: 比重 , W:挥发油
的重量 , V:注入挥发油的体积 ) ,测 5次 , W分别为
23. 6、 23. 5、 23. 3、 23. 7、 23. 6 mg,平均 23. 5 mg , V
为 25μl。 计算得挥发油比重为 0. 94 g /m l ( n = 5,
RSD= 0. 64% )。
2. 3. 2 折光率的测定 用阿贝折光仪测得唇香草
中挥发油折光率分别为 1. 487 0、 1. 486 7、 1. 486 6、
1. 487 0、 1. 486 7,平均 1. 486 8 ( n = 5, RSD=
0. 01% )。
2. 4 挥发油的 T LC检识 硅胶 G用 0. 5% CMC-
Na溶液制板 ,自然干燥后 , 105℃活化 1 h。用毛细管
吸取薄荷油、唇香草挥发油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 ,以
石油醚∶乙酸乙酯 ( 85∶ 15)作为展开剂 ,展开 ,展距
15 cm ,取出 ,晾干。喷以 1%香草醛-浓硫酸溶液 ,用
YOKO-SY紫外线分析摄影仪摄影 ,结果见图 1、图
2。
259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JOURN AL O F XIN JIANG M EDICAL UNIVERSITY 2003 Jun. , 26( 3)
作者简介:周晓英 ( 1968- ) ,女 ,讲师 ,学士 ,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的物质基础。
图 1 TLC图谱 (自然光下 )
图 2 TLC图谱 ( 365 nm紫外灯下 )
1: 唇香草油 2: 薄荷油
图 3 唇香草油与薄荷油紫外光谱图
1: 唇香草油 2: 薄荷油
图 4 唇香草油与薄荷油一阶导数紫外光谱图
1: 唇香草油 2: 薄荷油
2. 5 紫外光谱分析 精密移取唇香草挥发油及薄
荷油各 0. 1 m l,置于具塞试管中 ,用石油醚定容至
25 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00~ 400 nm区间进行
光谱扫描 ,结果见图 3、图 4。
3 结论
唇香草挥发油物理常数的测定 ,化学检识法实
验能够初步控制其质量 ,并提示含有不饱和化合物 ,
薄层层析图谱中唇香草挥发油出现分离较好的 5个
颜色不同的斑点 ,并与薄荷油的斑点有明显区别 ,在
365 nm紫外灯下显示 2个暗斑 ,薄荷油无此特征。
紫外光谱图显示唇香草挥发油的石油醚溶液在 245
nm处有最大吸收、一阶导数光谱图也具有明显的
特征性 ,而薄荷油只在 220 nm处有最大吸收 ,与陈
德昌 [4 ]报道相符 ,认为可以作为评估药材内在质量
的方法。 邱翠娥等 [5 ]报道唇香草油中胡薄荷酮为主
要成分。
实验研究表明 ,唇香草水煎剂对豚鼠离体心脏
有明显增加灌流量的药理作用 ,挥发油对脑炎球菌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 5 ]。唇香草挥发油、黄酮类成分、
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刘勇民 ,沙吾提· 伊克木 .维吾尔药志 [M ]. 乌鲁木齐:新疆人
民出版社 , 1986. 363-357.
[2 ] 陈希元 ,于晖 . 唇香草抗心肌缺血药理作用的研究 [ J ].新疆药
讯 , 1982, ( 2): 66-70.
[ 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局 . 新疆中草药 [M ]. 乌鲁木齐:新疆
人民出版社 , 1975. 69-70.
[4 ] 陈德昌 . 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 [M ]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000. 171.
[5 ] 邱翠娥 ,刘庆华 ,卢瑞芳 ,等 . 小叶薄荷挥发油成分分析 [ J ].新
疆药讯 , 1984, ( 3): 7-10.
[收稿日期: 2003-01-28 ]
A 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volatile
oil in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ZHOU Xiao-ying, WU Xin-hua, LIU bo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X 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osi tion of v olati le oil in Ziz 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and i ts
physico-chemical na ture. Methods: Technolog y of chemist ry, physical parameter, TLC, UV spect ropho-
tometry w 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its quali ta tiv e analy sis. Results: In Ziziphora cl inopodioides Lam .
v olatile oi l contains unsatura ted compounds, such as pheno ls, aldehydes, lactones etc. UV and the TLC of
v olatile oi l showed obvious feature. Conclusion: Methad of chemist ry, TLC and the table law o f ul t ravio-
let lig ht can be used as control indexes of inner quality of Ziziphora cl inopodioides Lam. This metha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 reappearance good.
Key words: 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 TLC; UV spect ropho tometry
260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JOURN AL O F XIN JIANG M EDICAL UNIVERSITY 2003 Jun. , 26( 3)